第四百五十五章 不破樓蘭終不還(三)

“這一仗已經贏了。”妥妥木黎欣喜地說道。

“有了一個好的開始,接下來的路你們應該好走很多了。”劉玄笑着說道。

“有你們的幫助,我相信不僅復國有望,還能讓貼木泰汗國屈服,讓他們的野心不敢在放到東邊來。”

“我的建議,復國之後,不要着急報仇。先整頓國內,送那些該死的叛徒下地獄,大力扶植摩尼教和佛教。然後集中兵力去征服天竺。那裡是如此富庶的,那裡的百姓如此的逆來順受,完全可以讓那裡成爲你們的糧倉和財源之地。你們就能持續地、有足夠的財力物力轉向東邊,讓貼木泰汗國臣服你們。”

“我明白你的意思,不能趕走綠教後卻讓摩尼教一家獨大,扶植佛教相抗衡,然後學習你們的手法。”

“我們的手法?我們什麼手法?”

“你們表面上以道教爲國教,其實上它的世俗性,對老百姓的吸引力不及釋門。扶弱壓強這是其一。其二,表面上道教和佛教是不同的宗教,實際在千年的演化過程中,早就被你們的儒家文化同化了。道教不說了,起源本土。拿現在你們百姓信的佛教,除了佛祖還在西天,佛經教義哪個不被重新解釋和定義了一遍,去蕪存菁,幾經淘汰刪補,跟天竺最初的佛教還有多少相似?西邊那個景教不也是這樣吧。”

妥妥木黎繼續說道:“其實仔細琢磨了一番,所謂的一氣化三清,就是從先秦百家爭鳴中慢慢分化出道家和儒家。後來又來了釋門,經過千百年的同化後,其實三者混在一起,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分不開了。”

“那倒是。道教和佛教的神仙菩薩羅漢,都是互相竄來竄去的,而儒家更是兩教的粘合劑,把這三樣融合成了一種文明。”劉玄點頭道。

“當初我聽說你有意要景教進天朝傳教,當時很詫異。道、佛、儒三者互溶互制,最合適不過。再加一個進去,很容易打破這種均衡。後來聽說那個什麼胡神父在朝-鮮因爲教民與百姓衝突,被暴徒所害。我就知道,四郎其實只是利用他們的。”

劉玄看了一眼妥妥木黎,這個小娘皮,倒是挺關注我的。不過他也不放在心上,天朝這個龐然大物,一舉一動都會造成巨大的影響,周圍諸國的統治者和權貴,稍微有心的,都會密切關注。

“這一仗打完,我們的主要任務就算完成了。我們除了留下部分兵馬和教官,配合你們復國,以及幫你訓練軍隊之外,我們的精力會放在西征溫欽查汗國了。”

“天竺、波斯都是富庶之地,遠非溫欽查汗國那苦寒之地所能比的,四郎會放棄到嘴的肥肉?”妥妥木黎似笑非笑地問道。

“天竺、波斯是富得流油。只是那裡的財富,不用我們親自去取,也會流到我們口袋裡來。你們現在什麼都缺,缺兵甲,缺糧食,缺軍械,這些東西我們都囤積在藥殺河以東,等着你們用天竺、波斯等地繳獲的戰利品去換取。還有,根據我們的協議,烏滸河以東、大雪山以北作爲酬謝,成爲我們大漢國的領土。”

“放心,少不了你的。等我們收復了呼羅珊和波斯,會把河中地區移交給你們了。”妥妥木黎沒好氣地說道。“我就知道劉四郎從來不做虧本的生意。”

“我怎麼敢虧本?爲了援徵貴國,我們可是發行了一千萬兩白銀的債券,要還的,還有利息的。”

妥妥木黎鼻子一哼,恨恨地說道:“這筆帳,我要從貼木泰汗國身上拿回來。”

“我的公主殿下,那是個龐然大物,你一時半會是啃不動的。你只能讓他對東邊生懼,卻無法消滅他們。要是你們一門心思只想着摧毀它,可能會一起隨之陪葬。”

聽了劉玄的話,妥妥木黎慎重地點點頭。

劉玄繼續說道,“所以把小亞細亞半島留給他們,讓他們有一個宣泄的去處。他們不擅長創造和生產,只擅長掠奪和所謂的貿易,把大荒洲北部和歐羅巴留給他們好了。有了一處能肆意搶掠和剝削的地方,他們就能安安心心把注意力放在那邊,不再想着搞東搞西。”

“我已經想好了,扶植貼木泰汗國的皇室登上哈里發之位,然後扶植五到六個埃米爾,分別統治不同的地方。”

聽了妥妥木黎的話,劉玄愣了一下,遲疑了一會說道:“我不大熟悉那裡的情況,不好對你的意見妄加評論。我只是覺得,那塊地方,不能只有一個宗教。你完全可以扶植東正教,傳播摩尼教,到後來,按宗教分勢力,犬牙交錯是最好的。”

妥妥木黎聽完了,凝重地點點頭,“我會慎重考慮的。”

“這些都是百年大計,你要把這些方針策略灌輸到你的繼承人和貴國貴族們的腦海裡,一代接着一代地往下傳。”

妥妥木黎聽到這裡,沒由地臉色一紅,說道:“你放心,我不會結婚的,我也只會成爲攝政王,等我...我的兒子長大了,就會把汗位傳給他。”

劉玄的眼睛裡透出複雜的神情,緩緩說道:“等他十四五歲了,把他送到京師去留學,我會好好指導他的。想必那時,從河中到京師已經交通便利了,不再是天涯之隔了。”

兩人在說着話,遠處的戰場在繼續激烈地廝殺着。山丘的重炮團在繼續向塔裡干城炮擊,但是火力間隔越來越大,因爲那座城已經破爛不堪,就像外殼被砸開的栗子,露出裡面美味的果實。

山前戰場的硝煙終於慢慢地消散了,數十個空心方陣還在,那兩萬貼木泰汗國禁衛軍騎兵卻只剩下數千匹無主的戰馬,和千餘名騎兵,在那裡站立彷徨着。

方陣前面的禁衛軍重裝步兵,死傷一地,就算他們再驍勇,也一時鼓不起太多的勇氣,繼續向死亡禁地前進。

而就在此時,戰場四處響起了彼此起伏的牛角號聲,隨着悠長雄渾的號聲,數萬騎兵出現在荒野邊緣處,他們身披着陽光賜予的金色鎧甲,上千面旗幟是他們凝聚成實物的意志。

號角聲暫時消失,大地一片寂靜,四面“四如旗”拱衛着一面碩大的北極星旗出現在千軍萬馬的前面,無數的鋼刀被揚了起來,像驚濤駭浪頂上那一排排白色的浪花;無數的長槍被舉了起來,就一片刺破天空的森林。

彼此起伏的歡呼聲響徹整個大地,這些勇士來自黑水之畔、漠北草原、北海之濱、天山腳下、三河之間(葉爾石河-額爾齊斯河,劍河-鄂畢河,謙河-葉尼塞河)、青唐之巔,用着帶着各自方言口音的聲音齊聲高呼着“萬勝”!

數百上千支號角又被吹響,號聲震得天地間蕩起一圈又一圈波紋,空氣變得濃稠起來,然後不知誰發出一聲叫聲,無數的騎兵揮舞着長刀長槍,衝向了敵軍,就像無邊無際的大海,洶涌而來,又像秋天裡草原山林突起的大火,席捲而來,阻擋他們的一切,都將被燒爲灰燼。

****新書,新書,好看的新書,書友,不要走啊,看完了留幾步,聽我講完,,,真的好好看的新書啊,,,它的名字叫,不要走啊,書友,,,信息時代之光。。。記住了。

第二百九十三章 旁論治亂有靜氣(二)第一百八十五章 御前對答話國事(一)第二百八十一章 榮禧國府添喜事(三)第一百九十一章 一朝京華看瓊花(一)第一百一十二章 又是一年上元節(一)第二百一十一章 度朔仙桃逢細雨(二)第三百三十六章 橫戈盤馬太原路第二百三十九章 春暖水寒風似刀第四百零五章 奮向青門學種瓜(一)第三百八十五章 卷罷六經臥看山(二)第四百零八章 讀書習氣掃未盡(二)第一百六十章 聚勇練兵有新法(三)第一百七十九章 觀江樓上玉壁連(一)第一百二十四章 萬里海路波難平(二)第一百五十九章 聚勇練兵有新法(二)第四十七章 薛呆事敗立重誓(一)第一百三十六章 甌江啼曉解奇案(一)第四十章 榮寧國府暗波瀾(一)第二百二十一章 公私兩宜順人情第三百二十四章 乾坤成壞一浮漚第四百一十五章 黃昏獨愁著風雨(二)第三百章 三軍南顧氣如虎(二)第四百二十八章 太平氣象君知否(四)第二百六十六章 甄玉賈玉異際遇(一)第二百六十七章 甄玉賈玉異際遇(二)第二百零八章 暗箭傷人索誰命第四百一十七章 黃昏獨愁著風雨(四)第二百六十四章 萬里賓客自西來(一)第三百五十九章 一事無成兩鬢霜(二)第二百四十一章 中堂閣部半山堂(一)第二百二十七章六睦建德謀定亂(二)第一百五十六章 紫薇舍人當望衡(二)第二十章 薛府求醫循北來(三)第五十六章 此時海棠惹秋意(一)第三百二十一章 冶金韞玉忌輕沽(一)第二百六十五章 萬里賓客自西來(二)第一百八十二章 大江東去話新物第二百七十五章 太白蝕角意難決(三)第四百零九章 讀書習氣掃未盡(三)第三百三十一章 天地固將容小丑(一)第一百一十二章 又是一年上元節(一)第三百六十章 熟聽風雨傾國顏(一)第一百四十五章 雲起且聽錢江潮(四)第四百五十章 黃沙百戰穿金甲(一)第三百五十三章 同袍借問誰家子(一)第四百二十六章 太平氣象君知否(二)第一百二十二章 廟堂之高思其民(四)第三百三十三章 檄文馳騎諭幽並(一)第四百四十一章 粟無人饋方差快(五)第三百九十三章 觸目人情但可哀(三)第一百二十章 廟堂之高思其民(二)第六十八章 深秋賦詩菊黃華(一)第二百五十八章 甄賈寶玉會金陵(二))第四百零四章 流水高山有韻音第六十二章 撲朔迷離勘奇案第三百四十三章 洪州輕舟連夜至第七十五章 東寧軍帥京述職(四)第一百八十五章 御前對答話國事(一)第二百四十五章 賈府穢聞染永和第三百七十七章 湖雲一片閒舒捲(二)第三百八十九章 樓臺綠瓦沍琉璃(二)第三百三十三章 檄文馳騎諭幽並(一)第四百二十章 尋仙問丹白雲間第一百六十四章 鄞江慈溪事危急(四)第二百一十四章 金風玉露一相逢(三)第一百二十八章 萬里海路波難平(六)第三百五十四章 同袍借問誰家子(二)第五十四章 太學年考有蹊蹺(一)第三百三十三章 檄文馳騎諭幽並(一)第三百六十五章 逕抱靜園城市間第二十六章 金玉良緣化虛幻(三)第一百六十八章 鄞江南岸旌旗展第三百三十八章 鴛鴦瓦冷霜華重(一)第三百一十三章 世味年來薄似紗(一)第六十四章 辛丑鄉試捷報來(一)第十五章 花萼樓揚名相見歡(一)第二百二十四章 薛府私會話機密(三)第三百七十一章 人間何處無春到第三百三十二章 天地固將容小丑(二)第一百零四章 待罪閒置思功過第一百二十三章 萬里海路波難平(一)第四章 初到太學來報到(二)第一百零一章 東華門前風雷動(一)第一百五十章 再斷奇案撥迷霧(四)第三百六十六章 天地人心自省在(一)第二百一十一章 度朔仙桃逢細雨(二)第三百七十二章 禹廟蘭亭今古路第三百六十二章 繁花暗影半山堂(一)第三百三十九章 鴛鴦瓦冷霜華重(二)第二百一十八章 春江潮水自東去(二)第三百九十三章 觸目人情但可哀(三)第三百四十八章 前山雨過雲無跡第三百五十三章 同袍借問誰家子(一)第一百零四章 待罪閒置思功過第八十二章 敕勒川裡現牛羊(三)第二十章 薛府求醫循北來(三)第三百零二章 三軍南顧氣如虎(四)第三百六十四章 百年多病獨登門第三百六十六章 天地人心自省在(一)
第二百九十三章 旁論治亂有靜氣(二)第一百八十五章 御前對答話國事(一)第二百八十一章 榮禧國府添喜事(三)第一百九十一章 一朝京華看瓊花(一)第一百一十二章 又是一年上元節(一)第二百一十一章 度朔仙桃逢細雨(二)第三百三十六章 橫戈盤馬太原路第二百三十九章 春暖水寒風似刀第四百零五章 奮向青門學種瓜(一)第三百八十五章 卷罷六經臥看山(二)第四百零八章 讀書習氣掃未盡(二)第一百六十章 聚勇練兵有新法(三)第一百七十九章 觀江樓上玉壁連(一)第一百二十四章 萬里海路波難平(二)第一百五十九章 聚勇練兵有新法(二)第四十七章 薛呆事敗立重誓(一)第一百三十六章 甌江啼曉解奇案(一)第四十章 榮寧國府暗波瀾(一)第二百二十一章 公私兩宜順人情第三百二十四章 乾坤成壞一浮漚第四百一十五章 黃昏獨愁著風雨(二)第三百章 三軍南顧氣如虎(二)第四百二十八章 太平氣象君知否(四)第二百六十六章 甄玉賈玉異際遇(一)第二百六十七章 甄玉賈玉異際遇(二)第二百零八章 暗箭傷人索誰命第四百一十七章 黃昏獨愁著風雨(四)第二百六十四章 萬里賓客自西來(一)第三百五十九章 一事無成兩鬢霜(二)第二百四十一章 中堂閣部半山堂(一)第二百二十七章六睦建德謀定亂(二)第一百五十六章 紫薇舍人當望衡(二)第二十章 薛府求醫循北來(三)第五十六章 此時海棠惹秋意(一)第三百二十一章 冶金韞玉忌輕沽(一)第二百六十五章 萬里賓客自西來(二)第一百八十二章 大江東去話新物第二百七十五章 太白蝕角意難決(三)第四百零九章 讀書習氣掃未盡(三)第三百三十一章 天地固將容小丑(一)第一百一十二章 又是一年上元節(一)第三百六十章 熟聽風雨傾國顏(一)第一百四十五章 雲起且聽錢江潮(四)第四百五十章 黃沙百戰穿金甲(一)第三百五十三章 同袍借問誰家子(一)第四百二十六章 太平氣象君知否(二)第一百二十二章 廟堂之高思其民(四)第三百三十三章 檄文馳騎諭幽並(一)第四百四十一章 粟無人饋方差快(五)第三百九十三章 觸目人情但可哀(三)第一百二十章 廟堂之高思其民(二)第六十八章 深秋賦詩菊黃華(一)第二百五十八章 甄賈寶玉會金陵(二))第四百零四章 流水高山有韻音第六十二章 撲朔迷離勘奇案第三百四十三章 洪州輕舟連夜至第七十五章 東寧軍帥京述職(四)第一百八十五章 御前對答話國事(一)第二百四十五章 賈府穢聞染永和第三百七十七章 湖雲一片閒舒捲(二)第三百八十九章 樓臺綠瓦沍琉璃(二)第三百三十三章 檄文馳騎諭幽並(一)第四百二十章 尋仙問丹白雲間第一百六十四章 鄞江慈溪事危急(四)第二百一十四章 金風玉露一相逢(三)第一百二十八章 萬里海路波難平(六)第三百五十四章 同袍借問誰家子(二)第五十四章 太學年考有蹊蹺(一)第三百三十三章 檄文馳騎諭幽並(一)第三百六十五章 逕抱靜園城市間第二十六章 金玉良緣化虛幻(三)第一百六十八章 鄞江南岸旌旗展第三百三十八章 鴛鴦瓦冷霜華重(一)第三百一十三章 世味年來薄似紗(一)第六十四章 辛丑鄉試捷報來(一)第十五章 花萼樓揚名相見歡(一)第二百二十四章 薛府私會話機密(三)第三百七十一章 人間何處無春到第三百三十二章 天地固將容小丑(二)第一百零四章 待罪閒置思功過第一百二十三章 萬里海路波難平(一)第四章 初到太學來報到(二)第一百零一章 東華門前風雷動(一)第一百五十章 再斷奇案撥迷霧(四)第三百六十六章 天地人心自省在(一)第二百一十一章 度朔仙桃逢細雨(二)第三百七十二章 禹廟蘭亭今古路第三百六十二章 繁花暗影半山堂(一)第三百三十九章 鴛鴦瓦冷霜華重(二)第二百一十八章 春江潮水自東去(二)第三百九十三章 觸目人情但可哀(三)第三百四十八章 前山雨過雲無跡第三百五十三章 同袍借問誰家子(一)第一百零四章 待罪閒置思功過第八十二章 敕勒川裡現牛羊(三)第二十章 薛府求醫循北來(三)第三百零二章 三軍南顧氣如虎(四)第三百六十四章 百年多病獨登門第三百六十六章 天地人心自省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