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五章 輕談江山似等閒(二)

展開二兒子從江西傳來的書信,楊慎一一目十行,越看臉色越黑。

“糊塗!老二怎麼變得如此糊塗!被人當槍使了都不知道。”楊慎一憤然道。

“父親,你看這事,要不要跟四郎說一聲,通個氣。”

“現在在江西主事的虞文彬是他的好友同黨,派過去任兵馬使的樊春霆也是他夾袋裡的人。最重要的是,接任體仁閣學士、刑部尚書的韋正孝還在從安西回京的路上,刑部的公事被劉四郎兼管了。刑名上的事逃離不了他的掌控。按理是該跟他通個氣。只是...”

楊慎一把今天在半山堂發生的事情跟楊翯簡要說了一遍。

楊翯駭然道:“這五萬多團練老兵一回鄉,直隸到兩浙,這五處的鄉里村莊就盡在劉四郎掌控之中了。”

“還記得劉四郎曾經在兩浙辦過的秀才講讀班嗎?”

“記得。”

“他早就交待潘籍、李公亮、孫傳嗣、寧師道等心腹,以各種名義在直隸、嶺東、兩淮、江南和兩浙繼續開辦,已經陸續辦了兩三期,培養出四五百位秀才小吏,分在各州縣。都是九品芝麻小吏,以前我們都沒有注意。現在跟這退伍團練軍士安置一勾連,翯兒,你想到什麼?”

“劉四郎就像一顆參天大樹,把根末深深地扎到了各州縣,直至鄉里村莊。一旦有變,就算把各要州大城全丟了也不礙事,他照樣能徵到糧,聚起兵。”楊翯滿臉驚恐地說道。

“是啊,關東、直隸、嶺東、兩淮、江南、兩浙,掌控這些地方已經可以立於不敗之地。加上他兩個舅舅控制的兩湖,以及支持他的燕趙、隴西軍將世家控制的關中、河西、隴西等地,我朝腹要之地皆在其手了。”

說完這些,楊慎一嘆息道:“原本我們以爲是跟劉家聯手,一方文治,一方武功,共治天下。現在看來,我們都小看了劉四郎,人家不聲不響已經把根基紮好了。我們能夠討價還價的本錢越來越少了。”

“父親,聽說兩廣和南海艦隊有些不穩。”

“此事我聽說過,也跟杜雲霖、周天霞商議過。那邊只是鬧一鬧,但成不了事。”

“父親,這是爲何?”

“首先兩湖在手,江西又平定了,有這兩處地方,兩廣一旦有變,大軍可迅速南下。其次南海艦隊,根基供給全在北方,火炮、船隻全在直隸建造。現在樞密院和工部在關東和江南擴建了四處船廠,分派老練工匠,培訓新工匠,用不了多久可迅速造船。火炮、水手不缺,朝廷水師可以源源不斷南下,南海水師卻是打一艘少一艘,壞一門少一門。而南海水師軍官的家眷都在兩浙和江南,人心難聚,別有用心者很難煽動生事。至少沒法全部煽動起來。”

楊慎一繼續說道:“老杜還說了一個關鍵,兩廣之利,在於海商。而海商貨品,絕大多數是兩浙江南和兩湖的絲綢棉布,瓷器茶葉。要是兩廣敢亂,地方把這些貨源一掐,那些獲利的海商巨賈、地方世家只怕要人心渙散。”

楊翯聽完後,默然一會說道:“怎麼會這樣呢?恭廟先皇蒙難,天下動盪之時,父親爲了社稷安穩,這纔跟閣老們商議,文官士林聯手軍將世家,推寶慶公主和劉四郎並攝監國,閣院各領軍政事務。只是短短數月,局勢驟轉,我們的優勢蕩然無存。”

文官士林的優勢在於地方,他們在各省根深蒂固,錯綜盤雜,軍將世家想通過監國共治天下,就離不開文官士林們的支持。可是短短數月,他們在地方的優勢被劉玄連消帶打,幾乎快要喪失無存了。楊翯對地方上的事情知道些,州縣的正堂官看上去大權在握,爲地方父母。實際上,只要鄉村跟縣衙小吏們一勾連,上下其手,這些正堂大老爺們就成了聾子瞎子,政令連縣城都出不去。

現在劉玄先用講讀秀才滲透進州縣小吏,再把五萬多退伍團練軍遣散安置回鄉,基本上就把地方的權柄搶去大半。加以時日,劉玄對州縣地方的滲透和掌控力會越來越深,越來越強。

“父親,劉四郎這是無心之舉,還是早有準備?此前在遼陽時,從未聽他提及過這方面的事情。”

“就是這樣,才讓我憂心啊。不僅你未聞未見,我也未聞未見過。要不劉四郎從來沒有如此策劃過;要不就是他暗中策劃了,卻謹慎地不讓我們知道。”

楊翯臉色也變得有些難看了。要是劉四郎從未策劃過,爲什麼短短數月就能手段盡出,迅速搶佔優勢,扭轉局面。

“父親,現在回顧去看,爲何劉四郎能夠時時搶佔先機呢?這不得不讓人深思。”

楊慎一沒有說話,或許是不敢把心裡的恐懼說出來。他心裡飛速地盤算着。幼子的一席話,讓他明白了這段時間爲何一直憂心忡忡,心緒不寧。他一向心高氣傲,對於自己被當時還是童子的劉玄矇蔽利用,心有不甘,也難以啓齒。

楊翯想了一會,遲疑地問道:“父親,二哥這事怕是不好辦了。他現在已經深陷其中,脫不開身了。虞文彬只要稍微一查,就能查到他身上,這一位跟我們可沒有任何關係。而且從軍報上來看,這一位可是捨得臉皮,敢下狠手。這可如何是好?”

“劉四郎現在明面上還顧忌着我這恩師的顏面,大家和和氣氣,還各顧着一份臉面。而且劉四郎所做的都是陽謀,我們師出無名,不好反對。不過這和氣想必維持不了多久了。”楊慎一斟酌地說道,

“父親爲何這麼說?”

“武舉和軍制能改,科舉和官制難道就不能改了嗎?細細想想劉四郎的舉措,還是有跡可循的。官制他必定會動手的,屆時科舉也會一併改掉。到那時,我們就算撕破臉面,也能得到天下文官士林的擁護。那可是他們的根本,怎麼會讓劉四郎輕動。”

“父親,我只是擔心劉四郎應該早就想到了這些,怕是有了應對安排。到時候他有兵又有錢糧,就算撕破臉面,他也不怕。”

楊慎一正要開口,只聽到下人跑來在門口稟告道:“老爺,內閣有人來了,說南邊出大事,要老爺你趕緊回去。”

“兩廣和南海艦隊有變!”楊慎一和楊翯臉色同時一變。

第二十二章 小小風波自散去(二)第五十九章 寧國府裡起變故第四百四十八章 才定東來又向西(三)第一百七十二章 妖僧狐心行詭事(一)第四十四章 春露樓裡救薛呆(一)第四百五十八章 誰知重見楚江濱(一)第四百一十九章 熟聽陽關不慘顏(二)第二百四十五章 賈府穢聞染永和第三百八十二章 斟殘玉瀣行穿竹(一)第三百七十八章 湖雲一片閒舒捲(三)第一百零九章 彈劾如雲暗殺機(二)第四十三章 周府壽宴聞奇案(二)第四十六章 春露樓裡救薛呆(三)第三百七十五章 只愁風斷青衣渡(三)第四百五十七章 更求平地上青天(二)第一百四十六章 雲起且聽錢江潮(五)第一百六十章 聚勇練兵有新法(三)第一百一十六章 白山之遠憂其君(一)第二百九十六章 明悟深藏要若無(三)第三百九十章 高檐曲閣映紅簾第九十五章 榮府雙喜皆臨門(二)第一百八十四章 江都城外會探花(二)第一百一十七章 白山之遠憂其君(二)第三章 初到太學來報到(一)第二百章 錢塘屹然安三吳(一)第八十一章 敕勒川裡現牛羊(二)第二百一十二章 金風玉露一相逢(一)第三百四十三章 洪州輕舟連夜至第三百九十章 高檐曲閣映紅簾第四十八章 薛呆事敗立重誓(二)第三百一十九章 堂前簡牘紛朱黃第一百九十四章 三吳大案終判定第六十二章 撲朔迷離勘奇案第二百五十七章 甄賈寶玉會金陵(一)第一百六十三章 鄞江慈溪事危急(三)第八十五章 敕勒川裡現牛羊(六)第九十八章 成均館裡風波惡(二)第二百五十九章 賈玉誠意救甄玉第三百六十九章 水漾萍根風捲絮(二)第一百五十二章 錢江潮起風雷動(一)第四百五十一章 黃沙百戰穿金甲(二)第四十九章 清虛觀裡蘸事忙(一)第二百九十四章 明悟深藏要若無(一)第十九章 薛府求醫循北來(二)第二百一十章 度朔仙桃逢細雨(一)第五十九章 寧國府裡起變故第二十四章 金玉良緣化虛幻(一)第一百八十七章 御前對答話國事(三)第三百三十七章 王師勘定逆亂日第三百九十四章 觸目人情但可哀(四)第四百四十五章 青海長雲暗雪山第二百九十八章 京華舊事恨難忘第三百七十九章 月懸晴夜燕戶空(一)第二百三十五章 老少狐狸志同道(二)第一百二十四章 萬里海路波難平(二)第四百五十一章 黃沙百戰穿金甲(二)第四百四十五章 青海長雲暗雪山第四百一十一章 家住蒼煙不惹塵(一)第三百八十章 月懸晴夜燕戶空(二)第三百八十五章 卷罷六經臥看山(二)第二百七十章 吳淞河畔論財路第三百九十九章 冰雪招來露砌魂(一)第三百六十一章 熟聽風雨傾國顏(二)金釵記後記第一百八十章 觀江樓上玉壁連(二)第一百二十一章 廟堂之高思其民(三)第八十三章 敕勒川裡現牛羊(四)第四百一十九章 熟聽陽關不慘顏(二)第四章 初到太學來報到(二)第一百八十二章 大江東去話新物第一百四十九章 再斷奇案撥迷霧(三)第三百三十章 京畿東顧氣如山(二)第二百六十八章 甄玉賈玉異際遇(三)第九十二章 秋風蕭索蕭風關(一)第三百一十六章 深宮一夜飛秋磷(一)第一百二十五章 萬里海路波難平(三)第一百五十七章 天地佐官事無常第三百零一章 三軍南顧氣如虎(三)第三百二十八章 中原干戈古亦聞(二)第四百一十六章 黃昏獨愁著風雨(三)第一百二十九章 玉帶蜿蜒通南北第二百二十二章 薛府私會話機密(一)第三百八十二章 斟殘玉瀣行穿竹(一)第九十九章 成均館裡風波惡(三)第一百五十一章 再斷奇案撥迷霧(五)第四百一十三章 家住蒼煙不惹塵(三)第二百一十九章 狀元轉做伐柯人(一)第一百五十七章 天地佐官事無常第一百一十七章 白山之遠憂其君(二)第四百零一章 冰雪招來露砌魂(三)第三百五十三章 同袍借問誰家子(一)第三百七十章 元知造物心腸別第四百四十章 粟無人饋方差快(四)第二百三十二章 桐君懸壺誰濟世(三)第九十七章 成均館裡風波惡(一)第八十一章 敕勒川裡現牛羊(二)第二百八十七章 風捲清江暗雨來(二)第一百六十二章 鄞江慈溪事危急(二)第一百二十四章 萬里海路波難平(二)第二百一十七 春江潮水自東去(一)
第二十二章 小小風波自散去(二)第五十九章 寧國府裡起變故第四百四十八章 才定東來又向西(三)第一百七十二章 妖僧狐心行詭事(一)第四十四章 春露樓裡救薛呆(一)第四百五十八章 誰知重見楚江濱(一)第四百一十九章 熟聽陽關不慘顏(二)第二百四十五章 賈府穢聞染永和第三百八十二章 斟殘玉瀣行穿竹(一)第三百七十八章 湖雲一片閒舒捲(三)第一百零九章 彈劾如雲暗殺機(二)第四十三章 周府壽宴聞奇案(二)第四十六章 春露樓裡救薛呆(三)第三百七十五章 只愁風斷青衣渡(三)第四百五十七章 更求平地上青天(二)第一百四十六章 雲起且聽錢江潮(五)第一百六十章 聚勇練兵有新法(三)第一百一十六章 白山之遠憂其君(一)第二百九十六章 明悟深藏要若無(三)第三百九十章 高檐曲閣映紅簾第九十五章 榮府雙喜皆臨門(二)第一百八十四章 江都城外會探花(二)第一百一十七章 白山之遠憂其君(二)第三章 初到太學來報到(一)第二百章 錢塘屹然安三吳(一)第八十一章 敕勒川裡現牛羊(二)第二百一十二章 金風玉露一相逢(一)第三百四十三章 洪州輕舟連夜至第三百九十章 高檐曲閣映紅簾第四十八章 薛呆事敗立重誓(二)第三百一十九章 堂前簡牘紛朱黃第一百九十四章 三吳大案終判定第六十二章 撲朔迷離勘奇案第二百五十七章 甄賈寶玉會金陵(一)第一百六十三章 鄞江慈溪事危急(三)第八十五章 敕勒川裡現牛羊(六)第九十八章 成均館裡風波惡(二)第二百五十九章 賈玉誠意救甄玉第三百六十九章 水漾萍根風捲絮(二)第一百五十二章 錢江潮起風雷動(一)第四百五十一章 黃沙百戰穿金甲(二)第四十九章 清虛觀裡蘸事忙(一)第二百九十四章 明悟深藏要若無(一)第十九章 薛府求醫循北來(二)第二百一十章 度朔仙桃逢細雨(一)第五十九章 寧國府裡起變故第二十四章 金玉良緣化虛幻(一)第一百八十七章 御前對答話國事(三)第三百三十七章 王師勘定逆亂日第三百九十四章 觸目人情但可哀(四)第四百四十五章 青海長雲暗雪山第二百九十八章 京華舊事恨難忘第三百七十九章 月懸晴夜燕戶空(一)第二百三十五章 老少狐狸志同道(二)第一百二十四章 萬里海路波難平(二)第四百五十一章 黃沙百戰穿金甲(二)第四百四十五章 青海長雲暗雪山第四百一十一章 家住蒼煙不惹塵(一)第三百八十章 月懸晴夜燕戶空(二)第三百八十五章 卷罷六經臥看山(二)第二百七十章 吳淞河畔論財路第三百九十九章 冰雪招來露砌魂(一)第三百六十一章 熟聽風雨傾國顏(二)金釵記後記第一百八十章 觀江樓上玉壁連(二)第一百二十一章 廟堂之高思其民(三)第八十三章 敕勒川裡現牛羊(四)第四百一十九章 熟聽陽關不慘顏(二)第四章 初到太學來報到(二)第一百八十二章 大江東去話新物第一百四十九章 再斷奇案撥迷霧(三)第三百三十章 京畿東顧氣如山(二)第二百六十八章 甄玉賈玉異際遇(三)第九十二章 秋風蕭索蕭風關(一)第三百一十六章 深宮一夜飛秋磷(一)第一百二十五章 萬里海路波難平(三)第一百五十七章 天地佐官事無常第三百零一章 三軍南顧氣如虎(三)第三百二十八章 中原干戈古亦聞(二)第四百一十六章 黃昏獨愁著風雨(三)第一百二十九章 玉帶蜿蜒通南北第二百二十二章 薛府私會話機密(一)第三百八十二章 斟殘玉瀣行穿竹(一)第九十九章 成均館裡風波惡(三)第一百五十一章 再斷奇案撥迷霧(五)第四百一十三章 家住蒼煙不惹塵(三)第二百一十九章 狀元轉做伐柯人(一)第一百五十七章 天地佐官事無常第一百一十七章 白山之遠憂其君(二)第四百零一章 冰雪招來露砌魂(三)第三百五十三章 同袍借問誰家子(一)第三百七十章 元知造物心腸別第四百四十章 粟無人饋方差快(四)第二百三十二章 桐君懸壺誰濟世(三)第九十七章 成均館裡風波惡(一)第八十一章 敕勒川裡現牛羊(二)第二百八十七章 風捲清江暗雨來(二)第一百六十二章 鄞江慈溪事危急(二)第一百二十四章 萬里海路波難平(二)第二百一十七 春江潮水自東去(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