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二章 斟殘玉瀣行穿竹(一)

賈蓉原本就是個風流俊美,落拓不羈的性子,專好的就是聲色二事。以前在京師,還藏着掖着,不敢造次,一出得京城,尤其是過了直隸,可算是龍歸大海。一路上便縱意放肆起來。沿着運河南下,只要是稍大些的州縣,都要上岸去遊逛一二。遇着花街柳巷,舞榭歌臺,便戀留不捨,花錢如流水。

管家陸安見他這般孟浪花費,便苦口諫勸,結果反倒被賈蓉呵斥一頓。而今寧國府他一人爲大,說一不二,主人氣勢大盛,陸安被罵了兩次,討了沒趣,也就不再管他了,自任得賈蓉揮霍無度。

這一日船停在兗州任城,這是嶺東大州,地方繁華,又正值秋高氣爽,賈蓉穿着一身華麗衣服,帶着兩個貼身小廝上了岸。這裡正好是郊外,遊人如織,便趁興跟着衆人一起踏青遊玩。

此景有詩爲證:“秋遊千萬家,美人顏如花。三三兩兩映花立,飄飄似欲乘煙霞。”

賈蓉只揀婦女聚衆的地方穿行,或前或後,往來搖擺,賣弄風流,想逢着個有緣分的佳人勾搭一二。

不想半日過去卻是一無所遇,好不敗興。主要是他眼界甚高,一般的看不上眼,所以纔有此嫌。

賈蓉自覺無聊,走向一個酒館,準備沽飲幾杯,以解無聊。

進得酒樓,小廝早就上前去跟夥計商議了,找了沿街一張桌子坐下。酒保送上酒餚,賈蓉便自斟自飲,倚窗觀看遊人。不出三杯兩盞便吃得半酣,卻聽到樓下有人在念報。

“今兒剛到的《京華字報》。”

有人轟然道:“可有狀元郎的新詞?

“有!上月中,體仁閣學士、刑部尚書韋正孝出判安西都護。出京時,漢王殿下寫了一曲《漁家傲》,‘一曲陽關情幾許,知君欲向秦川去。白馬皁貂留不住。回首處,孤城不見天霖霧。到日長安花似雨,故關楊柳初飛絮。漸見靴刀迎夾路。誰得似,仗義疏財聞喜公。’”

“好詞!聽聞韋閣老祖籍就是河東聞喜,駐守蔥嶺時,但凡有犒賞繳獲,都悉數分給左右部屬,素有仗義疏財之名,可不正映了前唐裴聞喜公之名。如此看來,漢王殿下是以國公之勳勉勵韋閣老啊。”

這一位想必是民間吏部尚書,對這種古今人事居然分析得頭頭是道。

“韋閣老纔回京沒多久,怎麼又要出京回安西了?”

“聽說朝廷要西征。我聽京裡的親戚說,內閣給各地廟裡的活-佛發了詔書,要他們明年之前趕到京師,於孝廟先皇斬衰期滿時,在皇陵做一場大法事。”

“哦,孝宗皇帝不是被和尚害死的嗎?怎麼還叫活-佛來做水陸法事。”

“說是和尚害死,那是奸人壞和尚。哪裡沒有奸人壞人?總不能因爲一兩個壞和尚就絕了天下釋門吧。孝宗皇帝生前也拜佛,斬衰期滿,寶慶公主給他老人家做場法事,也算是盡份孝心了,更不違制。”

這話題都不知道偏到哪裡去了,幸好有醒目的人把話題糾正過來了。

“請活-佛入京跟朝廷西征有什麼關係?”

“關係老大了。你沒聽《商報》說,西邊伊爾利汗國被更西邊的什麼泰泰國打得老慘老慘了。那什麼泰泰國信綠教,伊爾利汗國有近半百姓信佛,被欺負得不行不行的,死了老多老多人,聽說連挖坑的人都快要沒了。”

相比之下,在座的心裡,信佛要比信綠教的更親近些,所以正在聽的百姓們更同情遭殘害的佛門弟子,嘖嘖之聲不絕於耳。

“朝廷的意思,請這八位活-佛出來,召集陰山、北海、金山、蔥嶺、隴西、青唐、理蕃這些地方的釋門弟子,跟着朝廷大軍西征,解救伊爾利汗國受苦受難的釋門弟子。”

“沒錯,沒錯。太清道君化身老子,度化世人,後西出函谷關化胡,傳了釋門。儒家先賢孔先師也拜過他爲師,得授天書。紅花白藕青荷葉,三教原來是一家。道教、釋門、儒家,都是一源而出。釋門弟子有事,道教、儒家弟子也不能袖手旁觀吧。”

“原來是這樣,感情是朝廷請韋閣老再度出山,去安西打前站。”

又是一番議論紛紛,在樓上的賈蓉卻聽得興致索然,他對這些東西不感興趣,聽到這話語只覺得呱噪,便起身下樓,叫小廝算給了酒錢,三人離了酒館,一步步任意到處走走。

此時已是未牌時分,行不多時,漸漸酒涌上來,口乾舌燥,想着要是有盞茶來解渴就好了。正無處求覓,忽擡頭見前面林子中,幡影搖拽,磬韻悠揚,料想應該是個僧寮道院,心中歡喜,連忙趨向前去。

穿過林子,顯出一個大庵院來。賈蓉仔細一看,周遭都是粉牆包裹,門前十來株倒垂楊柳,中間向陽兩扇八字牆門,上面高懸金字扁額,寫着“色空庵”三字。

賈蓉點頭道:“常聞得人說,京師裡常有貴人家女兒娘子到庵中寄身祈福求壽,中有許多標緻尼姑。不知道地方州縣是不是也如此,今日有這機會,倒要進去看看。”

賈蓉整頓好衣冠,擡腿走進庵裡。

轉進一條鵝卵石道,兩邊翠竹成行,甚是幽雅。

行不過幾十步,又走進一重牆門,就是小小的三間房子,供着韋馱尊者。庭中松柏參天,樹上鳥聲嘈雜。從佛背後轉進,又是一條橫街。賈蓉先左右看了看,便望東邊走去。只見一座雕花門樓,雙扉緊閉。

賈蓉叫小廝上前輕輕釦了三四下,只聽到吱呀門開,現出一個垂髫小尼姑。那小尼姑身穿緇衣,腰繫絲絛,打扮得十分齊整。見了賈蓉,連忙問好。賈蓉還了禮,跨步走了進去。只見這是一座三間的佛堂,雖不甚大,但也高大寬敞。中間三尊大佛,相貌莊嚴,金光燦爛。

賈蓉向佛作了揖,對小尼姑道:“煩報令師,說有客相訪。”小尼姑還在遲疑,小廝在一旁說道:“我家公子是京師寧國賈府的大爺。”

小尼姑吃了驚,連忙說道:“貴人請坐,待我進去傳說。”

第七十八章 欽點壬寅科進士(一)第四百五十七章 更求平地上青天(二)第一百一十五章 又是一年上元節(四)第一百八十七章 御前對答話國事(三)第七十五章 東寧軍帥京述職(四)第一百三十三章 東南形勝吳都會(三)第四百五十八章 誰知重見楚江濱(一)第四百二十八章 太平氣象君知否(四)第一百二十章 廟堂之高思其民(二)第三百零九章 列聖憂勤德澤深(一)第一百九十一章 一朝京華看瓊花(一)第五十章 清虛觀裡蘸事忙(二)第三百五十章 君持爲報京華舊第四百三十七章 粟無人饋方差快(一)第四百四十四章 倚翠偎紅情最奇第三百五十五章 旌蔽日兮敵若雲第二百二十三章 薛府私會話機密(二)第二百五十二章 奸佞忠信人言間第一章 關東生客至京師(一)第八十一章 敕勒川裡現牛羊(二)第四百零七章 讀書習氣掃未盡(一)第一百五十章 再斷奇案撥迷霧(四)第二百四十五章 賈府穢聞染永和第三百六十二章 繁花暗影半山堂(一)第一百一十五章 又是一年上元節(四)第二百八十四章 木石前盟已成事第七十五章 東寧軍帥京述職(四)第三百三十八章 鴛鴦瓦冷霜華重(一)第二百九十六章 明悟深藏要若無(三)第三百九十七章 昔聞僧道開清淨(一)第二百五十二章 奸佞忠信人言間第二百章 錢塘屹然安三吳(一)第四百三十二章 忽來新燕飛春岸(四)第二百七十五章 太白蝕角意難決(三)第三百七十八章 湖雲一片閒舒捲(三)第三百零八章 漢江城闕又秋砧(二)第一百一十七章 白山之遠憂其君(二)第三百六十六章 天地人心自省在(一)第四百二十七章 太平氣象君知否(三)第三百四十六章 春衫已換麴塵羅(一)第十章 喜逢茶樓有私會第四百零三章 閒庭曲檻無餘雪第四百零三章 閒庭曲檻無餘雪第二百七十六章 太白蝕角意難決(四)第二百五十七章 甄賈寶玉會金陵(一)第六十五章 辛丑鄉試捷報來(二)第一百五十二章 錢江潮起風雷動(一)第一百八十三章 江都城外會探花(一)第六十一章 師叔相邀有內情第三百二十三章 夢醒最怯聞夜鍾第六十五章 辛丑鄉試捷報來(二)第九十八章 成均館裡風波惡(二)第八十三章 敕勒川裡現牛羊(四)第六章 榮府榮華百生相(二)第四百零九章 讀書習氣掃未盡(三)第四百三十七章 粟無人饋方差快(一)第三百八十一章 南北連築千里路第四十章 榮寧國府暗波瀾(一)第一百四十八章 再斷奇案撥迷霧(二)第一百二十六章 萬里海路波難平(四)第二百零二章 暨陽鎖關定會稽(二)第三十章 四女初入劉府門(一)第二百八十六章 風捲清江暗雨來(一)第一百六十四章 鄞江慈溪事危急(四)第六十九章 深秋賦詩菊黃華(二)第四百零五章 奮向青門學種瓜(一)第八十一章 敕勒川裡現牛羊(二)第四百一十四章 黃昏獨愁著風雨(一)第一百八十章 觀江樓上玉壁連(二)第二百三十二章 桐君懸壺誰濟世(三)第二百五十三章 抱朴守拙姑蘇城第四百四十章 粟無人饋方差快(四)第三百七十五章 只愁風斷青衣渡(三)第四十六章 春露樓裡救薛呆(三)第三百七十章 元知造物心腸別第七十七章 壬寅春闈選貢士第一百一十章 水月庵裡腌臢多第一百零七章 琉璃界裡點映紅(三)第一百零六章 琉璃界裡點映紅(二)第一百九十八章 三吳鼙鼓連復來(四)第二百五十五章 宮使無私斷公案(一)第三百一十四章 世味年來薄似紗(二)第二百六十一章 芙蓉謝里影人間(一)第四百二十二章 曲肱飲水亦欣然(二)第三百四十二章 萬里關河驚契闊第二百二十三章 薛府私會話機密(二)第三百零五章 側蓬帆過古剎寺第一百七十九章 觀江樓上玉壁連(一)第一百八十七章 御前對答話國事(三)第一百章 莫問前路兇與吉第四百四十三章 人間信有白頭癡(二)第二百七十三章 太白蝕角意難決(一)第二百零七章 錢塘城裡雲雨會第二百七十四章 太白蝕角意難決(二)第一百零一章 東華門前風雷動(一)第八十四章 敕勒川裡現牛羊(五)第二百九十四章 明悟深藏要若無(一)第三百六十章 熟聽風雨傾國顏(一)第一百四十六章 雲起且聽錢江潮(五)第三百二十章 薄酒幾分徑自醉
第七十八章 欽點壬寅科進士(一)第四百五十七章 更求平地上青天(二)第一百一十五章 又是一年上元節(四)第一百八十七章 御前對答話國事(三)第七十五章 東寧軍帥京述職(四)第一百三十三章 東南形勝吳都會(三)第四百五十八章 誰知重見楚江濱(一)第四百二十八章 太平氣象君知否(四)第一百二十章 廟堂之高思其民(二)第三百零九章 列聖憂勤德澤深(一)第一百九十一章 一朝京華看瓊花(一)第五十章 清虛觀裡蘸事忙(二)第三百五十章 君持爲報京華舊第四百三十七章 粟無人饋方差快(一)第四百四十四章 倚翠偎紅情最奇第三百五十五章 旌蔽日兮敵若雲第二百二十三章 薛府私會話機密(二)第二百五十二章 奸佞忠信人言間第一章 關東生客至京師(一)第八十一章 敕勒川裡現牛羊(二)第四百零七章 讀書習氣掃未盡(一)第一百五十章 再斷奇案撥迷霧(四)第二百四十五章 賈府穢聞染永和第三百六十二章 繁花暗影半山堂(一)第一百一十五章 又是一年上元節(四)第二百八十四章 木石前盟已成事第七十五章 東寧軍帥京述職(四)第三百三十八章 鴛鴦瓦冷霜華重(一)第二百九十六章 明悟深藏要若無(三)第三百九十七章 昔聞僧道開清淨(一)第二百五十二章 奸佞忠信人言間第二百章 錢塘屹然安三吳(一)第四百三十二章 忽來新燕飛春岸(四)第二百七十五章 太白蝕角意難決(三)第三百七十八章 湖雲一片閒舒捲(三)第三百零八章 漢江城闕又秋砧(二)第一百一十七章 白山之遠憂其君(二)第三百六十六章 天地人心自省在(一)第四百二十七章 太平氣象君知否(三)第三百四十六章 春衫已換麴塵羅(一)第十章 喜逢茶樓有私會第四百零三章 閒庭曲檻無餘雪第四百零三章 閒庭曲檻無餘雪第二百七十六章 太白蝕角意難決(四)第二百五十七章 甄賈寶玉會金陵(一)第六十五章 辛丑鄉試捷報來(二)第一百五十二章 錢江潮起風雷動(一)第一百八十三章 江都城外會探花(一)第六十一章 師叔相邀有內情第三百二十三章 夢醒最怯聞夜鍾第六十五章 辛丑鄉試捷報來(二)第九十八章 成均館裡風波惡(二)第八十三章 敕勒川裡現牛羊(四)第六章 榮府榮華百生相(二)第四百零九章 讀書習氣掃未盡(三)第四百三十七章 粟無人饋方差快(一)第三百八十一章 南北連築千里路第四十章 榮寧國府暗波瀾(一)第一百四十八章 再斷奇案撥迷霧(二)第一百二十六章 萬里海路波難平(四)第二百零二章 暨陽鎖關定會稽(二)第三十章 四女初入劉府門(一)第二百八十六章 風捲清江暗雨來(一)第一百六十四章 鄞江慈溪事危急(四)第六十九章 深秋賦詩菊黃華(二)第四百零五章 奮向青門學種瓜(一)第八十一章 敕勒川裡現牛羊(二)第四百一十四章 黃昏獨愁著風雨(一)第一百八十章 觀江樓上玉壁連(二)第二百三十二章 桐君懸壺誰濟世(三)第二百五十三章 抱朴守拙姑蘇城第四百四十章 粟無人饋方差快(四)第三百七十五章 只愁風斷青衣渡(三)第四十六章 春露樓裡救薛呆(三)第三百七十章 元知造物心腸別第七十七章 壬寅春闈選貢士第一百一十章 水月庵裡腌臢多第一百零七章 琉璃界裡點映紅(三)第一百零六章 琉璃界裡點映紅(二)第一百九十八章 三吳鼙鼓連復來(四)第二百五十五章 宮使無私斷公案(一)第三百一十四章 世味年來薄似紗(二)第二百六十一章 芙蓉謝里影人間(一)第四百二十二章 曲肱飲水亦欣然(二)第三百四十二章 萬里關河驚契闊第二百二十三章 薛府私會話機密(二)第三百零五章 側蓬帆過古剎寺第一百七十九章 觀江樓上玉壁連(一)第一百八十七章 御前對答話國事(三)第一百章 莫問前路兇與吉第四百四十三章 人間信有白頭癡(二)第二百七十三章 太白蝕角意難決(一)第二百零七章 錢塘城裡雲雨會第二百七十四章 太白蝕角意難決(二)第一百零一章 東華門前風雷動(一)第八十四章 敕勒川裡現牛羊(五)第二百九十四章 明悟深藏要若無(一)第三百六十章 熟聽風雨傾國顏(一)第一百四十六章 雲起且聽錢江潮(五)第三百二十章 薄酒幾分徑自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