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2章 崇平帝:衛國公征戰有功諸卿以爲如

遠在千里之外的盛京城,顯德殿——

多爾袞落座在一張漆木條案之後,目如玄水,神情鐵青無比。

朝鮮的噩耗驚變,早已經通過滿清在朝鮮的使者傳將過來,濟州島大敗,漢軍進兵全羅道,朝鮮國王準備向大漢遞交國書,從此停止向滿清稱臣。

此刻,下方一衆文武大臣也都聽到了這個消息,臉上同樣恍若蒙上了一層厚厚陰霾。

範憲鬥眉頭皺了皺,臉色凝重無比。

可以說,這一切已經出乎範憲斗的預料。

原本想着無法南下入關,就想着另外開闢一方戰場,但事實證明,剛剛到了倭國,卻被那衛國公斷了後路。

多爾袞面色凝重,看向在場衆人,沉聲道:“據朝鮮方面稟告,朝鮮國王已經向漢廷遞交了國書,諸位覺得我大清如何應對?”

碩塞出班,臉上密佈憂色,輕聲說道:“攝政王,朝鮮既然反水,糧道和軍械運輸斷絕,英親王他們也就危險了。”

多爾袞皺了皺眉,目光咄咄,道:“外無援兵,糧道又被斷絕,又是一支孤軍,的確是局勢險惡。”

因爲海天相隔,路途迢迢,尤其是朝鮮改旗易幟以後,遼東女真現在根本就不知曉鰲拜與阿濟格兩人席捲了整個倭國,並且打下了江戶城。

濟爾哈朗沉吟片刻,說道:“攝政王,以阿濟格等人的性情,定然不會坐以待斃,現在只怕已經在倭國掀起一場風暴。”

多爾袞搖了搖頭,目光現出思索,道:“這一點兒,本王並不懷疑,只是漢廷的衛國公不會錯失趁火打劫的機會。”

說着,將目光投向範憲鬥,問道:“範先生,怎麼樣?”

範憲鬥沉吟片刻,輕聲說道:“攝政王,如今倭國之事已事不可爲,還當保存實力,及時撤軍,重新威逼朝鮮,纔是正道。”

範憲鬥之言,纔是上策,但可惜不管是鰲拜,還是阿濟格都被眼前迷霧遮擋住了雙眼,沒有在打下江戶城以後,及時撤軍,導致深陷江戶城泥沼,再難脫身。

多爾袞道:“範先生,英親王他們能不能想到這一層?”

這句話,倒是問住了範憲鬥,旋即,心底暗暗搖頭。

多爾袞從範憲鬥臉上的沉默,也漸漸品出來一些的味道來。

那就是不可能。

想了想自家兄長的性情,再加上一個鰲拜,絕對是在倭國拼一把。

多爾袞嘆了一口氣,說道:“做好最壞打算吧。”

這次如果再吃了敗仗,這大清真就是江河日下,搖搖欲墜了。

範憲斗拱了拱手,說道:“王爺,如今現在還是積極備戰纔是。”

就在殿中衆人議論之時,一個太監跑進殿中,高聲道:“攝政王,英親王遞送了飛鴿傳書,說是朝鮮和日本有緊急軍情來稟告。”

原來英親王阿濟格乘船到了朝鮮以後,就讓位於羅州的遼東密諜機構,向着女真遞送情報。

多爾袞身形不由前傾幾分,目帶期冀,問道:“怎麼說?”

那太監手中拿着一張信箋,道:“英親王所領兵丁,在濟州大敗以後,席捲倭國,一舉打敗了倭國的德川幕府軍隊,拿下了江戶城。”

多爾袞聞言,面上現出喜色。

而殿中的一衆女真王公貝勒等高層,臉上同樣現出喜色。

太監急聲說道:“但漢軍也入了倭國,英親王大敗,撤出江戶,已經率領兵馬返回。”

此言一出,恍若一盆冷水兜頭潑下。

多爾袞道:“損失了多少兵馬?”

倭國可以不要,甚至朝鮮也可以反水,但八旗精銳乃是大清的無形資產,根本不容有失。

太監遲疑了一下,說道:“前後損失四萬餘。”

多爾袞只覺眼前一黑,只覺手足冰涼。

四萬八旗精銳,縱然還包含了漢軍八旗,但大清也幾乎損失了快一半兵力,這真是要了老命。

這大清國,以後該如何是好?

而殿中的一應滿清王公貝勒高層,同樣一片駭然。

就連範憲鬥心頭也是咯噔一下。

說句難聽的,哪怕是皇太極被炮決,都沒有一下子折損四萬八旗精銳對滿清的傷害大。

這已經是動搖國本了。

而在漢軍武將之列的孫紹祖,臉上也倏然一變,心頭震驚莫名。

中山狼在滿清潛伏已久,對女真八旗的情況有所瞭解,最核心的兵馬也就十五萬左右,全民皆兵,不過日子,可能湊出來二十萬兵馬。

但如今一下子折損四萬,如果再加上察哈爾、平安州那次大戰折損的兵馬,這些年,大清幾乎損傷了三分之一多的兵馬,可謂傷亡甚巨。

這都沒有算多鐸、豪格、嶽託等一衆女真大將的隕落,當然這幾人沒有幾萬傷亡。

多爾袞愣怔半天,將咄咄目光投向範憲鬥,聲音因爲心緒激盪而顫抖幾許,問道:“範先生,接下來該如何是好?”

範憲鬥面色也不大好看,說道:“王爺,事已至此,唯有向前看,先等英親王他們回來吧。”

多爾袞此刻失魂落魄,如喪考妣。

不僅是多爾袞,整個大清國的王公貝勒高層,心頭都恍若壓上了一塊兒大石。

什麼入關南下,問鼎中原,在這一刻都成了鏡花水月。

……

……

時光匆匆,不知不覺就到了崇平十七年的除夕佳節,馬上來到崇平十八年。

江戶城,幕府宅邸——

此刻整座江戶城,已經籠罩着新年將至的氣氛,在明治維新以前,日本其實也是過春節的。

賈珩正在設宴款待後光明天皇,這位天皇真正的名字喚作紹仁,此刻坐在下首,與賈珩敘話。

後光明天皇笑着看向那蟒服少年,說道:“家姐此刻還在路上,家姐曾經說,衛國公寫的那三國話本,乃是一代英雄。”

這幾天,他已經打聽過了,漢朝皇室根本不會讓外族番邦之女進入皇室,成爲王妃。

賈珩點了點頭,清聲道:“明正天皇過譽了。”

後光明天皇道:“衛國公,家姐其實對衛國公一直仰慕有加,不若再見上一面,當面請教三國話本一些疑惑之處。”

賈珩默然片刻,說道:“這個……不太合適吧。”

後光明天皇道:“只是簡單見上一面,衛國公不要誤會。”

賈珩聞言,擺了擺手,道:“沒有誤會。”

不知爲何,總覺得這後光明天皇有一種拉皮條的既視感。

後光明天皇點了點頭,也不再多說其他。

待後光明天皇離去,賈珩也回到書房歇息,開始思量接下來之事。

戰事既了,但善後事宜完成,就該返回登萊,或者在天津籌建海軍,不過在此之前,可能還要回一次京城。

……

……

時光匆匆,白駒過隙,不知不覺,就是崇平十八年的正月十六,也到了崇平帝新年伊始的一次大朝。

回首而望,可見整個崇平十七年在大漢推行新政的過程中迅速度過,自江南、安徽、河南諸省,再到湖廣、巴蜀、東南三省,如火如荼。尤其,自秋糧徵收以後,大漢國庫一下子豐殷起來,新政逐漸顯現出威力,而原本士林輿論對新政的攻訐之音,一下子也徹底消失。

大漢,神京城

大明宮,含元殿

崇平帝正在召集一衆內閣、軍機大臣並六部尚書,商議軍情,殿中衆人都是濟濟一堂,開始敘事。

發生在倭國的戰事已經在神京城發酵了許久,而大漢文武羣臣以及臣民都在討論着這場戰事。

崇平帝正在御案之後閱覽着賈珩遞來的奏疏和軍報。

軍報自是關於賈珩從山東登萊出兵,在濟州大勝以及朝鮮國王重新投效大漢,願爲藩屬之臣的經過。

崇平帝面色振奮,語氣之中難掩喜悅之意,說道:“賈子鈺這次殲滅女真八旗精銳,自此戰以後,遼東女真已失精銳二分之一多,反攻優勢已具,收復遼東只是時間問題了。”

下方的內閣閣臣,李瓚、高仲平等臣,面上也見着一抹喜色。

高仲平是過年時候,入京述職回來的,東南諸省的新政已經步入了正軌,高仲平要在不久之後前往兩廣,對大漢新政最後一塊兒地界開展工作。

而刑部尚書趙默、翰林院掌院學士陸理等人,眉頭卻蒙上一層凝重。

經過此戰以後,衛國公愈發勢大難制了。

崇平帝目光逡巡過一衆朝臣,道:“諸位,賈子鈺這次提出要在倭國的江戶駐軍,諸位覺得如何?”

這時,吏部尚書姚輿面色肅然,開口道:“聖上,駐軍勞民傷財,路途迢迢,多有不便。”

崇平帝沉吟道:“戴權,將衛國公的奏疏給在場諸位大臣念念。”

戴權應命一聲,然後展開奏疏開始唸誦起來。

其名:“上奏安平倭島之奏章。”

賈珩的這封奏疏,也被後世研究古日本江戶戰史的學者稱爲《衛公奏摺》,其中很多名言爲歷史學家反覆玩味。

其言:“天之道,損有餘以補不足,人之道,損不足以奉有餘,我大漢欲謀萬世之基,當寬以待民,示外夷於強,謂之掠外而奉養於內,自崇平十五、崇平十六年,東南、粵海鈔關開設以來,百姓士民,舉家舍業,拓海經商,自始士紳歡顏,藏富於民,內陸如河南河北之民而不加賦而財用饒,縱災害頻仍,屢興刀兵,然國庫尚能自給自足,不見窘困,何也?汲海貿之利耳。”

“如能以海貿之利,業成國庫財源五分之三,大漢將永不加賦,乃至廢除民賦,可漸除掠民治亂循環之厄,是故,以海貿關稅奉養天下臣民,乃朝廷長治久安,社稷萬世不易根本之策也。”

正如後世廢除農業稅,那是工業稅以及商業稅的增長,漸漸不需要民脂民膏奉養天下官員。

而後一句話,更是爲後世研究古日本史的學者認爲,這是衛國公整合華夏周方勢力的野心萌芽。

“……惟欲拓海經商,謀長治久安之策,當先征服海夷,欲征服海夷,當先征服倭國,時倭島物資富饒,倭夷盤踞,國窮民困,孱弱幾如蹣跚之嬰,此乃上天以贈我大漢也。前賢曰:天與弗取,反受其咎,自朱明之朝,倭人時有侵擾東南、殘害士民之戾舉,向使收攬倭國,牧爲臣藩,化夷爲夏……後世中國之民,皆可免遭倭寇滋擾之厄,收海貿之利奉養百姓,此除其弊而得其利也。”

倭國如果不化夷爲夏,肉爛鍋裡,將來時過境遷,肯定還會派兵侵華,這都不用說,因爲一個地狹民多,資源匱乏,不向外掠奪資源,怎麼可能讓本國國民過上好日子。

一直搞內殘外忍那一套,忍辱負重還行,但長久還搞那個,是不會長久的!

“如今我大漢駐軍於內,近可轄制倭國,牧役倭民爲勞力,滋養我海軍,遠可海貿護航,獲物資而爲己用,如慮及駐軍靡費國帑,皆由倭國供給,乃不費我大漢一兩一粟。”

文臣集團不是擔心勞民傷財嗎?現在所有輜重供給全部由倭國供給。

當然,前提是漢軍通過武器代差的戰力,來實現對倭國的全面壓制。

“遼東女真經倭國大敗,精銳已失泰半,國力衰微,盤踞一隅,苟延殘喘,而我大漢自海路,得朝鮮、倭國之兵,挾制聯軍,共討遼東,此漢虜之局已至《平虜策》所言,反攻之機將至,蔚然一新也。”

換句話說,這是戰略層面的翻天覆地變化。

賈珩基本實現了當初的承諾,平定遼東,而且還指出了大漢未來的發展方向,那就是以外貿關稅,來形成一個泛亞的經濟貿易聯盟。

崇平帝先前在閱讀賈珩遞送的奏疏,就覺得手都在顫抖,那是一種酣暢淋漓的感覺。

如飲美酒,心神顫慄。

既又遠期的規劃,比如如何破解治亂循環?如何長治久安,如何萬世不易,又有近期的計劃,如何平定遼東,這基本指出了一條明路。

其實,如果後世之人都知道,就是走美團的路,讓美團無路可走。

等戴權唸誦了奏疏,下方一衆朝臣鴉雀無聲。

這是一套征戰掠奪以強國民的耕戰之路,但又迥異於耕戰,這時開海通商,掠民財爲己用。

吏部尚書姚輿聽完那奏疏所言,面色倏變,疾言厲色道:“聖上,此誠歪理邪說,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衛國公之言,悖離聖人教誨,乃是兵家之言,不可聽從啊。”

這時,自韓癀離去以後,一下子被升遷至禮部尚書的柳政,也開口附和說道:“聖上,微臣以爲衛國公之議,太過殘暴,如論長治久安之策,當以禮樂、仁義之道,教化百姓。”

這其實就是賈珩所言的“內殘外忍”,治不了夷人,我還治不了你?

而此刻,同樣有一些文臣開始出班反對,但科道的聲音卻弱了許多。

崇平帝皺了皺眉,將一雙沉靜目光掠向在場朝臣,說道:“內閣諸卿,以爲何如?”

齊昆當先手持象牙玉笏,高聲道:“聖皇既以禮樂教化蠻夷,也舞干鏚降服四夷,如無上古聖皇流放四凶,驅逐蠻夷,豈有今日華夏萬邦來朝盛景?”

因爲這位戶部尚書掌管度支錢糧諸事,反而不怎麼被這套說辭迷惑,而且自新政大興以後,戶部國庫殷實,一派國勢蒸蒸日上之象。

高仲平此刻面上現出思索之色,似也爲賈珩的一番“長治久安”之策而震到,這是掠奪外邦之財貨奉養朝廷。

李瓚默然片刻,目光卻銳利明亮,拱手說道:“聖上,微臣以爲,衛國公此議倒也不是不行,況且,駐軍不費國庫一兩一粟,又有何不可?”

如果是韓癀那樣的文臣,見到這樣的奏疏,大概會暗暗皺眉,出言反對,但李瓚卻沒有那般執念。

更多是擔心對倭國的統治成本過於高昂。

高仲平此刻,也出班說道:“聖上,新政推行,難道不是與民爭利,只是這民是誰?如今衛國公提及,縱然駐軍倭國,也對我朝毫無弊處,況且,對我大漢平定遼東,以海關關稅奉養朝廷有着莫大作用,那麼此事就可行,平定遼東東虜,我大漢中興大業成就之期不遠了。”

可以說,整個大漢都在爲平定遼東這個大戰略服務,而賈珩顯然是藉助平定遼東這個大義名分,在摻雜自己的私貨。

內閣首輔、次輔以及一位閣臣都如此出言,那麼此事,基本就已板上釘釘。

崇平帝兩道瘦鬆眉之下的冷眸,似有熠熠神采迸發,又道:“既諸卿並無異議,內閣擬旨,允衛國公所請,以倭國天皇自去皇位,改敕封日本王,鑄金印、賜王者冠冕,金冊玉書。”

李瓚面色微頓,拱手稱是。

崇平帝道:“此外,內閣與軍機處擬旨,詔準衛國公薦舉,登萊巡撫穆勝領日本總督,率登萊水師駐軍江戶。”

前者是名義封王,以內閣詔書頒佈中外,而後者牽涉軍事調動,則由內閣軍機聯名擬旨。

而穆勝離開之後,登萊水師顯然還要重新招募、募訓,乃至於威海、天津組建一支水師艦隊。

李瓚與兵部侍郎施傑開口應道。

崇平帝轉而又問道:“如今新政推行的成效如何?”

齊昆拱手說道:“回聖上,除粵西之地外,天下諸省皆已推廣新政,今歲夏秋兩稅,糧秣多出了二千四百萬石。”

可以說,四條新政實施以後,基本實現了翻一番,漢廷的財政大爲寬裕。

崇平帝點了點頭,說道:“粵西之地宗族爲禍,着粵海將軍以及兩廣都司協助廣西巡撫推行新政,凡有抗拒新政,皆行以國法論處。”

尤其是粵西宗族觀念較重,戰鬥力也比較強悍。

崇平帝說完,又吩咐道:“朝鮮國王先前遞送金冊國書,請求我漢廷敕封,禮部方面賜予封號,接受朝鮮納貢。”

這次,可以說徹底將倭國、朝鮮,某種程度上也算是極大滿足了一位中原帝王的虛榮心。

禮部尚書柳政聞言,拱手應是。

崇平帝面頰現出一抹不正常的潮紅,聲音因爲心緒激盪也有些顫抖,說道:“倭國與朝鮮臣服我大漢,遼東孤掌難鳴,可謂苟延殘喘,待子鈺回來,遼東平定也當提上日程了。”

如今的大漢,但凡明眼人都看得出來,中興之象已現。

推新政可謂大獲成功,國庫豐殷,而外戰也連連勝利,四夷賓服。

說着,這位中年帝王目光擡起,看向在場的一衆朝臣,說道:“這次,衛國公征戰有功,使朝鮮和倭國臣服,揚國威於外,諸卿以爲當如何封賞?”

此言一出,殿中文武羣臣都是臉色一變,面面相覷。

這纔多久,不是去年六七月份剛剛加官太師,這又要封賞?

不過相比以往各種反對之聲,經過陳榮父子謀反一案以及齊王陳澄的謀反,如今的大漢文臣也不敢貿然反對。

第三更別等,我最近要提前存點兒稿。

第244章 好心提醒第255章 薛家三口第1375章 賈珩:這的確是一次戰機……第1007章 宋皇后:誰還能管着她心底怎麼想?第434章 微胖界的天花板第1432章 這大清真是要完了。第504章 元春:輾轉反側,寤寐思服第5章 秦可卿第1381章 賈珩:所以究竟是誰……(求月票!)第569章 鳳姐:這賞賜一撥又一撥的,都把人第93章 賜蘇錦二十匹第733章 甄晴:說來,這會兒也有些想……去見見他第1160章 宋皇后:這個時候怨天尤人,又有什第287章 厚此薄彼,這西府不待也罷!第855章 鳳姐:如果是她爲正妻第878章 寶琴:方纔只是車子有些晃?第1025章 陳瀟:哪天十八路諸侯討董第1323章 宋皇后:嗯,這都不能多提(求月票第256章 在東而不在西第50章 丫鬟第1439章 李紈:你想要孩子,自己可以去生啊第1284章 杜度已死!杜度已死!第1238章 宋皇后:她纔不到四十歲她有錯嗎?第1031章 南安:這有沒有喜和江南人傑地靈,第902章 咸寧:反正她不玩麻將第502章 賈珩:我倒有個好主意第490章 跪下,掌嘴!第313章 變亂初定第1140章 賈珩:冥冥之中的緣法第1488章 咸寧:她真是怕了先生了。第1408章 賈珩:我不要傷亡數字,我只要寧遠! (三更求月票!)第1254章 王夫人:這個雲丫頭,她家寶玉怎麼第753章 永寧伯接旨!第1346章 崇平帝:孩子是子鈺的吧?第1008章 賈珩:畢竟,寶玉罪不至死第848章 賈珩回京第82章 上架感言+感謝第315章 寶釵:還能怨着人家不成?第1268章 賈珩:什麼得手了?第798章 陳瀟:你就不怕我告訴咸寧?第1209章 賈珩:但那時,就生死富貴不由己第1335章 所謂有大能者,當有大欲第257章 通風報信第754章 甄晴:他膩了,膩了?第392章 還想科舉賈子鈺第782章 賈珩:薛家的人?哪個薛家?第45章 治事之才第1317章 賈珩:這好熟悉的臺詞?(求月票!第140章 分銀第39章 如非良人,只是三尺白綾,紅顏薄命第817章 晉陽:本宮就知道……第299章 晴雯:我想學一門樂器第1266章 忠順王:老四,我在黃泉路上等着你第885章 寶釵:就好像做了什麼虧心事兒一樣第208章 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感謝書友“拔第839章 甄晴:子鈺,有你在真好……(求月第988章 戴權:女婿半個兒。第1066章 賈珩:全軍帶孝,再徵西北更新通知第775章 崇平帝:無所謂,子鈺會出手解決!第114章 歪打正着的政老爹第745章 多鐸:將他的腦袋砍了,掛在旗杆上第737章 陳瀟:你是早有盤算,一柔一剛?第270章 失之偏頗第199章 優雅知性和青春爛漫第1220章 崇平帝:也是老了(求月票!)第1183章 晉陽:這說的都是一個人?第357章 《葬兔吟》?第1081章 非血氣悍勇之將不可爲之!第606章 隔檻相望,一如星河攬照秋水……第639章 賈珩:隱忍不發,秋後算賬第1371章 顧若清:這人每次都這樣……第1349章 既是復仇之戰!也是滅國之戰!第1131章 賈珩:你也想生男孩兒?第638章 崇平帝:朕這個女兒,女大不中留啊第443章 賈珩:大姐姐,什麼委屈?委屈什麼第479章 代號中山狼第247章 無嫡庶之別第30章 賈珩一進榮國府第541章 宮禁重地,成何體統!第780章 賈珩:觀母姥之笑顏兮?第893章 鳳姐:珩兄弟,噹噹我是什麼人了?第999章 鳳姐:合着剛纔是自作多情了第1003章 宋皇后:他他怎麼敢的?第575章 夜幕下的開封城第547章 將軍,可向朝廷報捷!第1383章 賈珩:你是師姐,應當讓着師妹纔是……第453章 罪在汝父子二人!第732章 賈珩:轅門懸首,使諸軍引起以爲戒第99章 左右……不過是意氣之爭第421章 黛玉:是啊,不是小時候了第624章 賈珩:留個門,只是想……亡命天涯第1523章 賈珩:今日, 一天當了兩回父親第1524章 仇良:微臣要揭發,揭發衛郡王和前第700章 黛玉:你繼續說,我在聽……第459章 黛玉:許是不送,也沒什麼的第685章 賈珩:萬一真的查出來點兒什麼呢?第977章 崇平帝:衛國公隨朕左右第1145章 水溶:子鈺說的是,原就是通賈之好第1363章 宋皇后:她纔是正宮,哼……
第244章 好心提醒第255章 薛家三口第1375章 賈珩:這的確是一次戰機……第1007章 宋皇后:誰還能管着她心底怎麼想?第434章 微胖界的天花板第1432章 這大清真是要完了。第504章 元春:輾轉反側,寤寐思服第5章 秦可卿第1381章 賈珩:所以究竟是誰……(求月票!)第569章 鳳姐:這賞賜一撥又一撥的,都把人第93章 賜蘇錦二十匹第733章 甄晴:說來,這會兒也有些想……去見見他第1160章 宋皇后:這個時候怨天尤人,又有什第287章 厚此薄彼,這西府不待也罷!第855章 鳳姐:如果是她爲正妻第878章 寶琴:方纔只是車子有些晃?第1025章 陳瀟:哪天十八路諸侯討董第1323章 宋皇后:嗯,這都不能多提(求月票第256章 在東而不在西第50章 丫鬟第1439章 李紈:你想要孩子,自己可以去生啊第1284章 杜度已死!杜度已死!第1238章 宋皇后:她纔不到四十歲她有錯嗎?第1031章 南安:這有沒有喜和江南人傑地靈,第902章 咸寧:反正她不玩麻將第502章 賈珩:我倒有個好主意第490章 跪下,掌嘴!第313章 變亂初定第1140章 賈珩:冥冥之中的緣法第1488章 咸寧:她真是怕了先生了。第1408章 賈珩:我不要傷亡數字,我只要寧遠! (三更求月票!)第1254章 王夫人:這個雲丫頭,她家寶玉怎麼第753章 永寧伯接旨!第1346章 崇平帝:孩子是子鈺的吧?第1008章 賈珩:畢竟,寶玉罪不至死第848章 賈珩回京第82章 上架感言+感謝第315章 寶釵:還能怨着人家不成?第1268章 賈珩:什麼得手了?第798章 陳瀟:你就不怕我告訴咸寧?第1209章 賈珩:但那時,就生死富貴不由己第1335章 所謂有大能者,當有大欲第257章 通風報信第754章 甄晴:他膩了,膩了?第392章 還想科舉賈子鈺第782章 賈珩:薛家的人?哪個薛家?第45章 治事之才第1317章 賈珩:這好熟悉的臺詞?(求月票!第140章 分銀第39章 如非良人,只是三尺白綾,紅顏薄命第817章 晉陽:本宮就知道……第299章 晴雯:我想學一門樂器第1266章 忠順王:老四,我在黃泉路上等着你第885章 寶釵:就好像做了什麼虧心事兒一樣第208章 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感謝書友“拔第839章 甄晴:子鈺,有你在真好……(求月第988章 戴權:女婿半個兒。第1066章 賈珩:全軍帶孝,再徵西北更新通知第775章 崇平帝:無所謂,子鈺會出手解決!第114章 歪打正着的政老爹第745章 多鐸:將他的腦袋砍了,掛在旗杆上第737章 陳瀟:你是早有盤算,一柔一剛?第270章 失之偏頗第199章 優雅知性和青春爛漫第1220章 崇平帝:也是老了(求月票!)第1183章 晉陽:這說的都是一個人?第357章 《葬兔吟》?第1081章 非血氣悍勇之將不可爲之!第606章 隔檻相望,一如星河攬照秋水……第639章 賈珩:隱忍不發,秋後算賬第1371章 顧若清:這人每次都這樣……第1349章 既是復仇之戰!也是滅國之戰!第1131章 賈珩:你也想生男孩兒?第638章 崇平帝:朕這個女兒,女大不中留啊第443章 賈珩:大姐姐,什麼委屈?委屈什麼第479章 代號中山狼第247章 無嫡庶之別第30章 賈珩一進榮國府第541章 宮禁重地,成何體統!第780章 賈珩:觀母姥之笑顏兮?第893章 鳳姐:珩兄弟,噹噹我是什麼人了?第999章 鳳姐:合着剛纔是自作多情了第1003章 宋皇后:他他怎麼敢的?第575章 夜幕下的開封城第547章 將軍,可向朝廷報捷!第1383章 賈珩:你是師姐,應當讓着師妹纔是……第453章 罪在汝父子二人!第732章 賈珩:轅門懸首,使諸軍引起以爲戒第99章 左右……不過是意氣之爭第421章 黛玉:是啊,不是小時候了第624章 賈珩:留個門,只是想……亡命天涯第1523章 賈珩:今日, 一天當了兩回父親第1524章 仇良:微臣要揭發,揭發衛郡王和前第700章 黛玉:你繼續說,我在聽……第459章 黛玉:許是不送,也沒什麼的第685章 賈珩:萬一真的查出來點兒什麼呢?第977章 崇平帝:衛國公隨朕左右第1145章 水溶:子鈺說的是,原就是通賈之好第1363章 宋皇后:她纔是正宮,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