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5章 崇平帝:無所謂,子鈺會出手解決!

第775章 崇平帝:無所謂,子鈺會出手解決!(求月票!)

大明宮,含元殿

隨着崇平帝一聲近乎憤怒的咆哮,整個大殿之中,大漢朝的文武羣臣臉上都見着動容之色。

內閣首輔楊國昌,面色一肅,拱手道:“聖上。”

迎着下方羣臣的注視目光,崇平帝沉聲說道:“揚州八大鹽務總商,程、馬、黃、鮑幾家先前勾結東虜,走私遼東,經永寧伯派人稽查,每年賒欠官帑,從崇平元年至十五年,運司迭年虧空高達兩千餘萬兩。”

此言一出,殿中衆臣心頭多是微驚。

其實,先前鹽運司燒燬陳年賬簿就已說明鹽運司的貓膩,對於此事,朝堂袞袞諸公如何不知?

只是,這個永寧伯南下不是去整軍了嗎?這順手還將鹽務清理了一道。

兩千餘萬兩,這要追繳回來,原本再次空虛的國庫再次殷實起來。

不對,還有四位鹽務總商勾結東虜而籍沒的家財,一旦充入官帑,那國庫……都裝不下了!

一些心思剔透,對金錢數字敏感的官員已開始暢想起來,四五千萬兩,這……這怎麼花纔好?京官的俸祿該往上動一動了吧?

內閣次輔韓癀在下首,眉頭皺了皺,目中涌起深深的憂色。

相比殿中羣臣爲又獲得一筆橫財,暗暗竊喜。

賈子鈺去了江南都不消停,不僅在軍務一道建立功勳,手又伸到了鹽務之上,還又爲天子獲得這麼一筆橫財……

按照常識,離皇帝越遠,聖眷會逐漸消退,比如四川總督高仲平,當年也曾爲崇平帝寵臣,但離的久了,明顯聖眷開始衰退。

崇平帝沉吟說道:“永寧伯前往江南巡鹽、整軍,是朕在之前就吩咐永寧伯交辦的差事,兩淮都轉運使劉盛藻已經招供,鹽運司虧空甚巨,同時四大鹽務總商,這些年借朝廷便利,壟斷鹽利,卻裡通敵國,勾結東虜,永寧伯已經奏請,將彼等歷年不法所得盡數充入國庫。”

四五千萬兩財貨,國庫和內帑皆可充盈,而這還僅僅四家,至於剩下四家……無所謂,子鈺會出手解決!

既然按着奏疏所言,票鹽法大行,鹽課徵收何假借八大總商之手?

而且,在查抄一應鹽商家財中,賈珩給揚州鹽商的家財做了一個定性——不法之財!

下方羣臣聞言,暗道果然。

隨着時間流逝,尤其是南京六部官員上奏彈劾賈珩在揚州對本地士紳大操刑戮,奪人私財,這種奏疏攻訐已爲神京官員所知。

在這一點上,相比經商風氣濃郁的南方官員,神京官員不論是齊黨,還是浙黨,都不約而同地保持了詭異的沉默。

不僅僅在於因爲勾結東虜一事,只針對四位鹽商導致指控很難成立,還有因當初賈珩以錦衣府追繳三河幫不法所得,將數百萬兩銀子解送入國庫,從而使被減半拖欠了一年的官俸得以補發。

換句話簡單的話說,利益相關。

而將四位鹽商的家財都抄沒,顯然讓下方官員心頭涌起陣陣火熱。

事實上,除非個別有利益輸送的官員,沒有人對揚州的八大商賈有太多同情。

內閣首輔楊國昌也默契的不提此事,沉吟道:“老臣以爲,追繳運司虧空雖爲緊要,但革除鹺務積弊,重定章制,以新鹽法開闢稅源,尤在其上。”

崇平帝道:“此事,永寧伯也有與齊昆的聯名具題奏疏,在兩淮改行票鹽之法,廢除總商身份,凡普通人家,皆可憑票行鹽,薄利多銷之下,朝廷鹽稅少徵之憂,不復存在。”

此言一出,殿中羣臣面色多是微變,思忖着票鹽法的利弊。

票鹽法其實也不是賈珩的獨創,在前明嘉靖年間曾短暫行過一段時間的票鹽之法,但當時法子還比較粗疏,但在場官員有學識淵博者,也並非不知。

禮部侍郎姚輿遲疑片刻,手持象牙笏板,拱手說道:“聖上,此法可會使得官鹽價昂難賈,民不得食鹹?”

這時,刑部侍郎岑惟山眉頭緊皺,開口說道:“聖上,此法爲永寧伯提及鹽法,尚未及施行可觀成效,微臣還請聖上三思。”

崇平帝目光逡巡向下方的衆臣,沉聲說道:“據永寧伯奏疏所言,朝廷爲厲行課稅,於兩淮所設衙司,疊牀架屋,官多吏冗,層層盤剝,浮費課繁,愈是推高官鹽之價,由是民不食高價之鹽,而求之於鹽梟,再致鹽引積壓,私鹽氾濫,彼等鹽商又與鹽官沆瀣一氣,侵蝕國家稅源,自崇平十二年至今,鹽稅每年解送至戶部逐漸減少,去年甚至鹽銀堪堪將過百萬,這尚未提及歷年結餘之銀爲鹽商營運之用而供賒欠、挪用,運庫虧空,何其觸目驚心!”

這是賈珩《陳鹺務二三事疏》其上部分節選文字,崇平帝顯然也是識憶之能過人,雖是節選背誦,但大意已七七八八。

工部尚書趙翼出班奏道:“聖上明鑑,鹽稅課收包付之於總商,彼等商賈生性奸滑,欺上瞞下,賺取差價之銀,反而使民謗怨歸之於朝廷,廢專商引岸之制,勢在必行,至於票鹽之法,可以試行。”

崇平帝道:“永寧伯在奏疏上也是如此說。”

“陛下,永寧伯還遞送來一份細則章程,以及整軍相關的軍機密疏,此外,還有兩封奏疏。”這時,戴權在下首,小心翼翼說道。

方纔崇平帝拿着賈珩的第一封奏疏就先睹爲快地閱覽了起來,然後看着其上的銀子,心緒激動莫名。

崇平帝拿過章程,開始閱覽起來,點了點頭。

倒是讓下方的大漢羣臣,心頭有些期待,想要一探究竟。

崇平帝放下記錄章程的彙總簿冊,吩咐道:“戴權,將鹽務章程拿給幾個閣老看看。”

щщщ ★тt kan ★C○

因是明疏,如有必要往往在邸報登載,而鹽法新制原也該示之於衆臣,供天下審視優劣。

戴權躬身應命,然後拿着奏疏,返回下方,將奏疏遞送給一衆朝臣。

這時,吏部侍郎方煥沉吟片刻,出班奏道:“聖上,既是籍沒爲官財,是否由南京戶部方面會同齊大學士一同督辦鹽務?”

吏部某種程度上是浙黨的大本營,但從內務府手中奪取鹽務的主事權,在此事上,並無齊浙兩黨之分。

崇平帝正拿起一份關於江南大營的軍務奏疏閱覽,瞥了一眼方煥,淡淡道:“朕已派內務府總管大臣晉陽長公主南下主持一應事務,而永寧伯奏疏所言,內務府與戶部、巡鹽御史三方共同制約,章程中均有所載,方卿稍後閱覽就是。”

此言一出,還未看到章程的殿中廷臣,心頭多是微訝。

怎麼又是內務府?

內務府還要插手鹽利?這怎麼可以?齊閣老在南邊兒是怎麼搞得?豈能容那小兒如此肆無忌憚地胡來?

這時,禮部侍郎龐士朗,高聲說道:“聖上,內務府署理鹽務,微臣以爲實是不妥,鹽利爲國家社稷之源,應由戶部總攬事務。”

此刻,朝中衆臣聞言,科道御史班列,頗有附和之言。

“戶部的齊閣老,認爲可以試行,而且巡鹽御史林如海提及此事,也說鹽務多滋生貪腐,如是內務府與戶部在內部互相監督、制約,再以巡鹽御史外部監察,如此內外製衡,能夠對貪腐防微杜漸。”崇平帝放下手中的軍務奏疏,冷聲說道。

這時候,就顯示出賈珩讓齊昆署名聯奏的必要性,否則反對聲浪尤爲強烈。

看向下方衆臣,崇平帝目光微動,心頭已是轉而思忖起江南大營的人事。

江南大營整頓軍務之後,五衛指揮使、指揮同知、僉事盡皆空缺,一時間也抽調不出軍將前去補充五位指揮。

子鈺也沒有人舉薦過來。

崇平帝這念頭只是一閃而過,轉而又覺得江南大營軍將初得整頓,也缺乏強將領兵,再等等也不遲。

其實,從目前爲止,除了河南之戰後的河南都司人選以及河南巡撫的人選,賈珩再也沒有舉薦過人,至於軍將升遷都是兵部敘功晉升。

縱然有心之人,想要借賈珩派賈族中人從軍,因多是低階將校,也很難往培植黨羽,安插親信上靠。

而這時,下方衆臣看完章程,臉上多是見着驚疑之色。

其中關於鹽運司以及巡鹽御史衙門的職責劃分,還有內務府以及戶部的權責,以及諸般議事流程,俱在細則章程中記載詳明。

好像一個精巧的制度設計,將一些潛在的風險都被隔絕在外,這等才略,堪爲王佐之才。

韓癀眉頭皺了皺,心頭涌起一股危機感,這永寧伯不僅僅是武將,甚至才幹不侷限在軍機。

至於崇平帝,這會兒放下奏疏,沉浸在國庫和內帑可收四五千萬兩銀財貨的遐想中。

好像普通人種了超級大樂透,開始籌算着錢怎麼花,雖然富有四海的九五之尊不會如此皇帝的金鋤頭,但在大漢各地用銀之時,這四五千萬兩如果投之於國事,無疑……一場及時雨,不,這是一場持續了三五天的甘霖。

說句不好聽話,有了這四千五兩,哪怕大漢官僚體制空轉,都能支撐大漢運行三年。

“看來派子鈺去南省,真是是派對了。”崇平帝心緒激盪,暗道了一句。

嗯,這位帝王在爲自己的識人之明感到欣喜。

這時,崇平看向下方默然不語的羣臣,沉吟道:“鹽務新法章程,諸卿也都看過了,朕方纔思量,章制自成一法,尤其三方與內外監督,更是別出機抒,想必此舉可大爲遏制貪腐。”

說着,凝眸看向內閣首輔楊國昌,沉吟問道:“楊閣老,你怎麼看?”

楊國昌被“點名”,面色不由一整,拱手說道:“聖上,老臣以爲,此法也並非全無弊端,如是不法奸商掛引空單,囤貨居奇,或是廣賈淮鹽,侵灌兩淮,鹽價或貴或賤,可能會動搖鹽稅根基,老臣請聖上三思。”

其實就是一個市場供需調控的問題,楊國昌所言其實也不無道理。

故而,楊國昌此言一出,不少官吏紛紛出班附和。

大體的意思是,此法也有弊端,絕不是什麼完美無缺的良法,但也沒有大舉反對。

因爲相比該死的鹽商,這個雨露均沾,人人可爲鹽商,分鹽利一杯羹的新法,還是受殿中羣臣歡迎的。

“據章程所載,內務府和戶部派員覈查諸省民情,巡鹽御史也會會同地方府縣,進行緝捕糾察,如說完美之法,世間何嘗會有?不過是因時因地而已。”崇平帝瞥了一眼楊國昌,冷聲說道。

楊國昌聞言,捕捉到崇平帝目光中的一抹冷意,心頭不由一凜,拱手而退,再不敢多言。

內閣次輔韓癀眉頭皺了皺,思忖着此法的利弊,節本增利,減少流轉之中的浮費,以此法重定兩淮鹽務經制,也算是目前的權宜之計。

“先試行一年,再看成效。”崇平帝目光逡巡過下方一衆朝臣,沉聲說道:“內閣擬旨給永寧伯,由其全權督問兩淮都轉運司鹽務新制試行,票鹽之法如成效斐然,再推行長蘆、兩浙、河東等鹽司。”

楊國昌和韓癀聞言,拱手應是。

其他官員也都紛紛應是,不再敘說其他。

待退朝之後,隨着朝臣三三兩兩出了宮苑,朝廷對鹽制的改動,或者說賈珩提出的新鹽法,也不脛而走,迅速傳遍了整個神京城。

而一些心思活泛的官員,已經開始想着帶着本金,前往淮南準備購領鹽票,運輸食鹽前往湖廣、兩江、河南等地行鹽賺取銀錢。

崇平帝則在一衆內監的扈從下,沿着迴廊,返回後宮。

將近金秋十月,關中大地暑氣漸漸退去,涼爽秋風吹拂在宮廷殿宇之間,屋脊上的風鈴隨風輕輕搖晃,發出細碎清脆的聲音。

崇平帝行走在巍峨殿宇之下的紅色漆木廊檐上,桂花馥郁的香氣在殿宇之間漂浮,馨香宜人,讓人心曠神怡。

崇平帝問着一旁的戴權,道:“御花園的桂花開了?”

“陛下,開了呢,這是桂花局貢上的新品種,聽說是夏家培植而來,這兩天,皇后娘娘和貴妃娘娘都去御花園遊玩呢。”戴權輕笑說着,低聲說道。

崇平帝點了點頭,道:“擺駕御花園。”

這位帝王心情這幾天明顯不錯,畢竟,剛剛得了一大筆銀子,國事最難的一項已經有了着落。

至於隆治年間的舊賬,只能慢慢去算了。

崇平帝將目光從重華宮方向收回,在內衛的簇擁下,向着御花園而去,這幾天宋皇后與端容貴妃都在御花園賞花,彈琴。

不過今天有些不同,樑王從國子監下了學,例行入宮向着皇后請安,宋皇后與端容貴妃商議着給樑王定一門親事。

隨着這位王爺年歲漸長,也到了婚配之時。

樑王低聲道:“母后,五姐還沒嫁人,我急着做什麼?”

宋皇后一襲丹紅衣裙,秀髮綰成桃心髻,金釵珠翠在近晌日光的照耀下,華光璀璨,熠熠金輝。

光潔如玉的額頭下,那張華豔玉容白膩如雪,溫婉淺笑,纖纖玉手放下手中的茶盅,擡眸看向樑王,柔聲說道:“煒兒,你五姐這也定下來了,你也得抓緊定下才是。”

樑王目中見着一絲不屑,咕噥道:“那位永寧伯?我當大漢朝沒人了呢,五姐非要嫁他一個有了家室之人?”

宋皇后蹙了蹙秀眉,眸中見着幾許慍惱,問道:“這是你父皇的主張,你讓你父皇聽見了,仔細打你的板子,那時母后可不向你求情。”

這孩子平時口無遮攔慣了,真就哪壺不開提哪壺?

她和他姨母就不知道賈子鈺有了家室?

樑王聞言,怏怏不樂地“嗯”了一聲,只是心頭仍有一些不以爲然。

宋皇后看看向不知何時停了撫琴的端容貴妃,心頭微動,對着樑王說道:“子鈺也是大漢少有的俊彥,這次去了江南又立了不小的功勞,將來也不會委屈了你五姐。”

樑王已然有些不想聽宋皇后這話,目光盈盈閃爍之間,瞥見庭院西南角的番薯幼苗,岔開話題,笑着說道:“母后,父皇今年種下的這些番薯,看着長勢不錯,一片綠葉茵茵,也不知今歲能夠收穫多少?”

端容貴妃放下手中的古箏,彎彎如弦月的蛾眉下,明淨美眸中見着思索之色,輕聲道:“聽賈子鈺說,這番薯可收幾十石,是現在糧食產量的數十倍。”

樑王笑了笑,輕聲道:“姨媽,外面不是常說,橘生淮南則爲橘,橘生淮北則爲枳?想着兩地水土不適,會影響田畝的產量,也不一定呢。”

端容貴妃蹙了蹙秀眉,清冷幽豔的眉眼浮起一抹慍色,並未說話。

顯然對樑王的低情商發言,心頭就有些怫然不悅。

縱然是親姐妹共侍一夫,宋皇后和端容貴妃對彼此的孩子的感情,還是要隔着一層。

事實上,如果咸寧是宋皇后所生,說不得與賈珩的婚事還有許多波折,正因爲不是自家生的,甚至對咸寧公主和賈珩樂見其成,還會主動撮合,正好能爲自家兒子多一個幫手。

同樣,端容貴妃對從小到大脾性暴躁驕橫的樑王,也更多是一種姐姐怎麼生了這麼個熊孩子的觀感。

不過端容貴妃從來沒有表露出來,而其性子清冷,對自家女兒尚且嚴苛,故而也沒有引起宋皇后的隔閡。

宋皇后美眸瞪了一眼樑王,柔聲道:“子鈺從不會做無把握之事,既然說了這番薯能夠高產,就有七八分把握,你這孩子總是杞人憂天。”

“母后,他上哪來的七八分把握?他原不是什麼都通曉着的,這世上哪有事事盡知之人?聽京中國子監的監生說,現在河南官員私下裡都喚他爲番薯伯。”樑王低聲說道。

“番薯伯?”宋皇后聞言,白裡透紅的芙蓉玉面,頓時見着詫異之色。

端容貴妃聞言,也放下茶盅,蛾眉之下,宛如一泓清泉的美眸凝起,看向樑王,靜待其言。

雖說先前對賈珩這等有了家室的“老男人”,招惹自己女兒頗有微詞,但隨着時間過去,也漸漸認可了賈珩這個女婿。

樑王輕聲道:“他不是讓史家的忠靖侯去了河南爲巡撫,在汝寧府、開封府、南陽府等地大力推廣番薯種植,說是可爲高產之糧,官吏和百姓心存疑慮,都私下裡稱他爲番薯伯。”

好像玉米曉夫一樣,賈珩也得了一個被編排的稱號,主要還是史鼎在河南發動吏民對番薯的積極推廣。

兩位雲髻高立,雍容華豔的麗人,面上也浮起若有所思。

樑王笑了笑,說道:“母后,這世上豈有事事俱通之人,就怕不懂做懂,縱然不說農田稼穡之事,就說揚州鹽務,按說他去了這麼長時間,仍是久拖不決,除了打打殺殺,別的沒有了,這些事情他是做不了的,現在還不是姑姑帶着五姐南下幫着他了。”

如是整飭吏治,領兵打仗,或還有一點兒能耐,但別的也就稀鬆平常了。

“前些時日,聽你父皇說還拿了四位鹽商,鹽務上的事,其實是有了進展。”宋皇后蹙了蹙秀眉,說着,倒也反應過來自家這個兒子對賈珩可能有些不服氣。

畢竟是少年心性,爭強好勝。

宋皇后想了想,柳葉眉之下,那雙蘊藏母性韻波的慈和目光帶着幾許寵溺,嗔怒說道:“你這孩子,沒大沒小的,等咸寧過了門,你還要時常喚子鈺姐夫呢。”

樑王撇了撇嘴,暗道一聲,五姐那樣的品格跟着那麼個人,終究是委屈了她。

端容貴妃這時,感慨道:“也不知咸寧、嬋月她們兩個到哪兒了,到揚州了沒有。”

就在這時,一個女官匆匆跑將過來,道:“皇后娘娘,貴妃娘娘,陛下來了。”

樑王聞言,心頭一突,有些怵頭。

父皇這個時候不是在大明宮內書房批閱奏疏的嗎?來御花園做什麼?

宋皇后看向想要腳底抹油溜走的自家兒子,三十多歲的麗人,眉眼彎彎成月牙兒,笑了笑道:“看你那個樣子,如貓見到老鼠一樣,等你父皇過來,正好商量一下你的親事。”

樑王苦着一張臉,卻不敢拒絕。

正說話的工夫,內監道:“陛下駕到。”

不大一會兒,崇平帝面頰紅潤,步伐輕快地來到後花園,看向涼亭中的宋氏姐妹。

“臣妾見過陛下。”宋皇后盈盈起身,與一旁的端容貴妃離了涼亭,向崇平帝行禮,麗人一襲丹紅衣裙,桃心髻下的臉蛋兒豔如桃花,聲音珠圓玉潤,柔軟溫婉。

樑王也硬着頭皮過來,輕聲說道:“兒臣見過父皇。”

“梓潼,容妃平身。”崇平帝輕聲說着,伸手虛扶,那張往日冷硬如鐵的面容,都破天荒地見着笑意,這自是讓宋皇后心頭大爲詫異。

“陛下,前殿莫非有了什麼喜事兒?”宋皇后笑了笑,問道。

崇平帝點了點頭,看了一眼樑王,問道:“樑王今日沒有去國子監?”

“回父皇,今天國子監集體休沐。”樑王心情忐忑說道。

崇平帝隨意問了一句,也沒有再繼續問着,倒是讓樑王如蒙大赦。

崇平帝在宋皇后的攙扶下,坐在繡墩上,道:“子鈺在揚州的差事,有了大進展,清點抄沒了四五千萬兩,又爲朝廷鹽運司追繳虧空幾千萬兩,梓潼,大漢只怕這三年都不用那般難了。”

相比在大臣面前還要十二萬分地保持帝王氣度,氣吞寰宇,天威難測,在後宮中,雖威嚴依舊,但語氣中還是有着一些輕快流露。

四五千萬兩,還有剩下四位鹽商,一億兩?這可是國庫五年的收入,施行新政,中興大漢的銀子都有了。

(本章完)

第711章 黛玉:究竟誰先起的頭兒?第1048章 甄雪:嗯,這不是連她自己也罵上了第1078章 賈珩:諸軍聽令,莫讓嶽託和多爾濟第975章 鳳姐:萬一再欺負她了怎麼辦?第294章 侍奉雙親,以全孝道第287章 厚此薄彼,這西府不待也罷!第103章 《辭爵表》第1237章 賈珩:只得盡力而爲四字罷了第457章 情難自禁(感謝拔刀留不下落櫻的盟第575章 夜幕下的開封城第281章 這個……就挺好的第213章 勿使錦衣搶先奏報……第372章 宋皇后:她雖母儀天下,可……也是第148章 鳳姐:欣慰你個頭!(求月票!)第257章 通風報信第791章 加都御史銜,這豈不是…巡撫?第1268章 賈珩:什麼得手了?第1340章 崇平帝:此行可否一鼓作氣,滅掉女第1013章 李紈:上面明明有印章的,還非要問第197章 金鴛鴦第1337章 湘雲:這在外面怪羞人的(求月票!第864章 秦可卿:夫君的眼光還真有過人之處第1312章 賈珩:這個說來話長了第936章 賈珩:明明可以直接搶,他還要給錢第89章 崇平帝:下面呢?第896章 生則同衾,死則共穴第1192章 賈珩:他今個兒就將事情辦了第210章 該用飯用飯,該聽戲聽戲第567章 宋皇后:這等寵信,就連然兒都多有第610章 《陳河事疏》第1300章 衛國公率軍回漢第1340章 崇平帝:此行可否一鼓作氣,滅掉女第401章 刺破妙玉的面紗第1486章 賈珩:可卿什麼時候還冒出個小姨?第1330章 賈珩:娘娘,小皇子可取了名字?(第1390章 賈珩:少年之時,戒之在色,可卿……第763章 賈珩:但,他的天子劍,不是擺設!第241章 但爲大漢徵北……小卒,餘心足趁!第102章 秦鍾第1306章 鳳姐:這個冤家真就子嗣艱難?第967章 甄雪:就只許你生男孩兒是吧?第508章 是如釋重負,還是索然無味?第468章 食量不多,偏又如此勤政……第544章 魏王:四舅舅也在河南?第638章 崇平帝:朕這個女兒,女大不中留啊第71章 兼釵黛之美第1292章 崇平帝:衛國公征戰有功諸卿以爲如第742章 陳瀟:哪天被兩個妖妃榨乾,她都不第1352章 李淏:後世子孫不孝第1422章 陳瀟:此戰過去,可定大漢百年中興第990章 賈珩:這難道就是薛家的風格?第944章 賈珩:向朝廷報捷。第235章 欲守幽燕,首重薊鎮第1045章 咸寧:先生剛纔那是喜形於色?第173章 殉道者第525章 含元殿廷推第925章 宋皇后:其實,她也想回一次江南第280章 林懟懟的正確打開方式第609章 湘雲:洛陽牡丹甲天下……第460章 探春:母親待我,一直視如己出第1080章 至此,湟源克復!第733章 甄晴:說來,這會兒也有些想……去見見他第635章 ……豈非大權旁落,太阿倒持?第1091章 賈珩:他這個爹當的第1169章 陳瀟:就這,還不承認呢?第869章 多鐸:斥罵金鑾,青史留名!第1417章 穆勝:一個都逃不掉!第986章 秉燭踏月,夜訪妙玉第151章 訊問賴大第891章 賈珩:當然,也是方纔一時恍惚第1059章 賈珩:如果崇平帝想立刻找回場子(求月票!)第1025章 陳瀟:哪天十八路諸侯討董第323章 有意在動薛家了第517章 古來奸佞,最擅巧言令色,蠱惑人心第746章 沈邡:這……甄鑄,蠢才誤我!第467章 熱毒藏身,外冷內熱第787章 陳瀟:……有聖皇大帝之姿!第235章 欲守幽燕,首重薊鎮第259章 都有畫面了第1531章 楚王:他大漢良將英才輩出,不缺一第981章 鳳姐:都這個份上了,怎麼能?第1242章 陳瀟:倒也不可小覷第254章 賈雨村:原來是她!第160章 不作意氣之爭第879章 賈珩:不在梅邊在柳邊第1429章 宋皇后:那個時候,應該立下東宮之第757章 賈珩:淨出餿主意!第1275章 衛國公的身世!第98章 賈赦:誰允你這除籍之人,祭拜我賈家第752章 賈珩:禦敵於國門,蕩寇於海上第269章 晉陽長公主:就這樣,也挺好。第440章 欲使其滅亡,必先使其瘋狂第151章 訊問賴大第259章 都有畫面了第1148章 紅夷大炮在手,何懼官軍?第38章 不過讀書 習武四字而已第687章 宋皇后:這個賈子鈺真是……色膽包第337章 慣會做這些場面事第191章 鳳姐:這是……是第四個?第1439章 李紈:你想要孩子,自己可以去生啊
第711章 黛玉:究竟誰先起的頭兒?第1048章 甄雪:嗯,這不是連她自己也罵上了第1078章 賈珩:諸軍聽令,莫讓嶽託和多爾濟第975章 鳳姐:萬一再欺負她了怎麼辦?第294章 侍奉雙親,以全孝道第287章 厚此薄彼,這西府不待也罷!第103章 《辭爵表》第1237章 賈珩:只得盡力而爲四字罷了第457章 情難自禁(感謝拔刀留不下落櫻的盟第575章 夜幕下的開封城第281章 這個……就挺好的第213章 勿使錦衣搶先奏報……第372章 宋皇后:她雖母儀天下,可……也是第148章 鳳姐:欣慰你個頭!(求月票!)第257章 通風報信第791章 加都御史銜,這豈不是…巡撫?第1268章 賈珩:什麼得手了?第1340章 崇平帝:此行可否一鼓作氣,滅掉女第1013章 李紈:上面明明有印章的,還非要問第197章 金鴛鴦第1337章 湘雲:這在外面怪羞人的(求月票!第864章 秦可卿:夫君的眼光還真有過人之處第1312章 賈珩:這個說來話長了第936章 賈珩:明明可以直接搶,他還要給錢第89章 崇平帝:下面呢?第896章 生則同衾,死則共穴第1192章 賈珩:他今個兒就將事情辦了第210章 該用飯用飯,該聽戲聽戲第567章 宋皇后:這等寵信,就連然兒都多有第610章 《陳河事疏》第1300章 衛國公率軍回漢第1340章 崇平帝:此行可否一鼓作氣,滅掉女第401章 刺破妙玉的面紗第1486章 賈珩:可卿什麼時候還冒出個小姨?第1330章 賈珩:娘娘,小皇子可取了名字?(第1390章 賈珩:少年之時,戒之在色,可卿……第763章 賈珩:但,他的天子劍,不是擺設!第241章 但爲大漢徵北……小卒,餘心足趁!第102章 秦鍾第1306章 鳳姐:這個冤家真就子嗣艱難?第967章 甄雪:就只許你生男孩兒是吧?第508章 是如釋重負,還是索然無味?第468章 食量不多,偏又如此勤政……第544章 魏王:四舅舅也在河南?第638章 崇平帝:朕這個女兒,女大不中留啊第71章 兼釵黛之美第1292章 崇平帝:衛國公征戰有功諸卿以爲如第742章 陳瀟:哪天被兩個妖妃榨乾,她都不第1352章 李淏:後世子孫不孝第1422章 陳瀟:此戰過去,可定大漢百年中興第990章 賈珩:這難道就是薛家的風格?第944章 賈珩:向朝廷報捷。第235章 欲守幽燕,首重薊鎮第1045章 咸寧:先生剛纔那是喜形於色?第173章 殉道者第525章 含元殿廷推第925章 宋皇后:其實,她也想回一次江南第280章 林懟懟的正確打開方式第609章 湘雲:洛陽牡丹甲天下……第460章 探春:母親待我,一直視如己出第1080章 至此,湟源克復!第733章 甄晴:說來,這會兒也有些想……去見見他第635章 ……豈非大權旁落,太阿倒持?第1091章 賈珩:他這個爹當的第1169章 陳瀟:就這,還不承認呢?第869章 多鐸:斥罵金鑾,青史留名!第1417章 穆勝:一個都逃不掉!第986章 秉燭踏月,夜訪妙玉第151章 訊問賴大第891章 賈珩:當然,也是方纔一時恍惚第1059章 賈珩:如果崇平帝想立刻找回場子(求月票!)第1025章 陳瀟:哪天十八路諸侯討董第323章 有意在動薛家了第517章 古來奸佞,最擅巧言令色,蠱惑人心第746章 沈邡:這……甄鑄,蠢才誤我!第467章 熱毒藏身,外冷內熱第787章 陳瀟:……有聖皇大帝之姿!第235章 欲守幽燕,首重薊鎮第259章 都有畫面了第1531章 楚王:他大漢良將英才輩出,不缺一第981章 鳳姐:都這個份上了,怎麼能?第1242章 陳瀟:倒也不可小覷第254章 賈雨村:原來是她!第160章 不作意氣之爭第879章 賈珩:不在梅邊在柳邊第1429章 宋皇后:那個時候,應該立下東宮之第757章 賈珩:淨出餿主意!第1275章 衛國公的身世!第98章 賈赦:誰允你這除籍之人,祭拜我賈家第752章 賈珩:禦敵於國門,蕩寇於海上第269章 晉陽長公主:就這樣,也挺好。第440章 欲使其滅亡,必先使其瘋狂第151章 訊問賴大第259章 都有畫面了第1148章 紅夷大炮在手,何懼官軍?第38章 不過讀書 習武四字而已第687章 宋皇后:這個賈子鈺真是……色膽包第337章 慣會做這些場面事第191章 鳳姐:這是……是第四個?第1439章 李紈:你想要孩子,自己可以去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