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難難難拔劍四顧心茫然

從打元夕節過後,整個晉王府的氣氛便發生了微妙的變化。(豪門盛寵-總裁調教惹火妻)

王妃照舊是深居簡出吃齋禮佛,郡主照舊是橫行霸道耀武揚威,後院諸位公子玉人們照舊會爲了誰的袍子鮮亮些、誰的玉佩通透些比拼得不亦樂乎……可這一切又好似缺鹽少油的飯菜般,再沒了從前的好滋味兒……

對於衆人來說,晉王便是王府裡的天。現在那片天被厚重的污霾所籠罩,愁雲慘霧,暗淡無光,隨時都可能狂風大作暴雨傾盆,又如何不教人心緒低落?

打發孫如商趕往汝寧送信不久,晉王便收到了馮卓生傳回的消息。得知沈思竟是被顧名璋使了陰險手段綁走的,晉王不禁懊惱非常,他深深責怪自己當日不該一時大意任由沈思獨自離開,若那時差人跟了去,或是早些着人出門尋找,說不定顧名璋的人就不會得手了,即便僥倖得手,也未必出得去晉陽城……只可惜一味叫“後悔”的藥,到如今再想什麼也都於事無補了。

晉王周圍佈滿小皇帝的眼線,他的一舉一動都會被人記錄在案送往京城,故而自己不便輕舉妄動,只好火速派出幾隊最得力的人馬前去接應。對於馮卓生,他還是放心的。他將馮卓生與辜卓子、屠莫兒三人帶在身邊許多年,脾氣秉性都瞭如指掌,辜卓子圓滑世故又足智多謀,屠莫兒冷漠孤僻卻武功高強,但論起沉穩老練處變不驚,則非馮卓生莫屬了。正因爲如此,他纔會獨獨挑了馮卓生潛藏在顧名璋處。置身敵營,最要緊便是有一套保命的功夫。

誰承想人撒出好幾日了,卻遲遲未有迴音,連馮卓生也失去了聯絡。最初幾天晉王還能強作鎮定,拖得越久,他就越發心神不寧了,真可謂是行也“念卿”,坐也“念卿”,隨便扯過份典籍文書來,字裡行間皆是“念卿”,這一遭晉王算是徹底知道何爲“入骨相思”了。

在府裡困得實在難捱,晉王騎着馬帶人出了晉陽城。他一路向北,涉過汾水,攀上六穀山,立在兩人曾經飲酒暢談的崖頂久久徘徊。從高處張望下去,汾水彎彎曲曲環繞山間,河水在夕陽的照耀下半邊橙黃,半邊墨綠,寧靜得恍若凝固住了一般……面對如此水光山色,他心中卻無半點愜意抒懷。山路上的每一顆石子,水面上的每一片波紋,無不殘存着沈思的氣息,就連馬蹄聲聲,也會使他聯想到那個飛馳而過的矯健身姿。

從前晉王是孤獨的,卻照樣過得很快活。現在晉王的日子可以過得很快活,卻時時感覺自己是孤獨的。

晉王會親自去照料沈思心愛的坐騎,刷毛,添草,無微不至,將那匹名叫“戰風”的小馬伺候得膘肥體鍵毛皮亮澤。沈思收留的小狐狸他也常常去餵食逗弄,那狐狸認生得緊,屢次抓爛他的衣袖,在手背上留下了好幾條血道子,他也不以爲意。沈思掛在牆上的弓和劍他都拿羊油仔細擦拭過了,唯恐生出一絲鏽斑,綻開半寸裂紋。他希望沈思回來之後事事都能順心如意。

把沈小五兒弄丟這一次,他三魂七魄已經去了一半,若是沈小五兒再丟上兩回,他的老命可經不起折騰了。

每每夜深人靜,難以成眠,晉王總會一個人從書房出來,趁着月色在湖邊散步。誰知轉來轉去,不自覺就走進了沈思居住的小院。(護花狀元在現代)金葫蘆睡得早,小院裡黑漆漆的,他會緩步來在沈思平素研讀兵書的長案前頭,掌了燈,而後就那麼默默坐着發起了呆。

這一處並未分派小丫頭伺候,房裡多少顯得有些凌亂。筆墨紙硯一應用具都隨意堆在桌上,讀過的書依舊攤着,邊角已經被翻弄得翹了起來,上面還有沈思隨手記下的修習心得。晉王左右無事,便一點一點幫着沈思歸置起來,書本分門別類擱回架子排列整齊,毛筆清洗乾淨收到彩瓷筆筒裡,寫過字的紙張都攏成一摞,用鎮紙壓好……在那些揉成一團團的廢紙裡,晉王偶然翻到一張,上頭竟寫滿了自己的名字。

衛守之,衛守之……那些字實在算不得多漂亮,橫豎撇奈大都用力過猛,落筆便是一塊硬生生的墨疙瘩,甚至可以說是帶着幾分稚氣。晉王湊到燈下細細端詳着,一個字一個字看過去,還不自覺用指尖順着筆跡走勢慢慢描摹起來。描着描着,他不禁又想,當寫出這些字的時候,念卿心裡到底在想着什麼呢……-

暗自忍受過數日煎熬,晉王終於盼來了孫如商的一千五百里加急密信,可信上的消息對他來說卻無異於是晴天霹靂。

原本馮卓生與孫如商約好,他先將人救出,帶到汝寧東北山中的一處破廟中暫避,再由孫如商聯絡好晉原的兵馬前去接應。♀可等孫如商帶着人如期趕到的時候,那座廟卻被一場大火燒得面目全非了,灰燼裡總共找到三具焦炭一般的骸骨,根本分辨不出男女老幼,更別說確認身份了。

晉王一時竟有些懵了,不過是從顧名璋手底下救個人出來,這對馮卓生來講並非難事,爲什麼會莫名其妙的失火?現而今馮卓生去了哪裡?沈思又會在哪裡?他無論如何也不相信沈思會葬身火海!他的沈小五一定還活着!

晉王再不能等了,他完全顧不得此舉會給顧名璋抓住什麼把柄,也根本不去想會不會惹來小皇帝的諸多猜忌,當即集齊人馬輕裝上路,留下辜卓子在晉原主持大局,自己帶了屠莫兒等人打扮成一隊商賈,晝夜不停向汝寧趕去。

汝寧城發生的一切晉王雖早有預料,卻絕沒想到會慘烈至此。他本以爲,就算自己的消息無法及時送達,僅憑藉沈老將軍的本事和沈家軍的勇猛,也萬不會輕易就敗在顧名璋手下。換做是他,一定先帶了人殺出城去將顧名璋打個落花流水,然後再糾結各路人馬豎起義旗反了這狗屁的朝廷。就算造反無望,也大可以找個山高皇帝遠的地界隱姓埋名落草爲寇,起碼可以保住性命。錯就錯在他低估了沈威的爲人,沈老將軍一身正氣,耿直不阿,上要對得起家國,下要對得起萬民,殺身成仁捨身取義,雖萬死而不移矢志。於是終落得個身首異處的悽慘下場。

沈家父子幾人悉數遇難,沈思朝夕之間家破人亡,不知如何才能挺過這一劫。連日來孫如商在汝寧方圓百里佈置了大量人手搜尋沈思下落,可始終一無所獲。

靜下心來,晉王細細思索:若沈思真的活着,又會作何打算呢?他滿門盡喪,早已無家可歸,又頂着個叛臣賊子的罪名被朝廷通緝,若他想找個地方落腳安身,一定會選擇晉陽城中自己的王府。可他向來高傲倔強,天不怕地不怕,就這麼乖乖回去如何甘心?逼死沈老將軍的人是顧名璋,虐殺了幾位沈公子的人也是顧名璋,沈思一定會先去報仇。(福澤有餘[重生])現時有大軍重重保護,想殺顧名璋幾無可能,他一定會耐心等到顧名璋返回京城,放鬆了警惕再行動手!

思前想後,晉王決定趕赴京城。此言一出,當即遭到了身邊衆人的一致反對。

他是太祖皇帝親封的“塞王”,要坐鎮晉原親守國門,萬不可未經傳召私自進京。就算皇帝召他進京,也是萬萬去不得的,整個大周朝小皇帝最忌憚的便是這個叔叔,他老實待在晉原自己的地盤尚且要處處提防,敢踏進京城一步,簡直不亞於送羊入虎口。

其實晉王很清楚,莫說沈思是生死未卜,就算沈思真的活着,能否找得到人與他是不是親自進京並無干係。可他受夠了躲在晉原等待消息的憋悶日子,他希望及時知曉有關沈思的一切,哪怕看不見彼此,也要讓對方感受到自己就站在觸之可及的地方。

好在過不幾日就是小皇帝壽辰了,每年這時候,小皇帝照例都會頒一道旨意,召他這親叔叔回京賀壽。他自會稱病推脫掉,小皇帝也早知道他會推脫掉,說白了,不過是個過場而已。唯獨這一次,他倒想來個假戲真做,藉此到京城去走上一遭。

深思熟慮之後,晉王有了全盤計劃。他先命人四處散佈消息,說晉王此番擊敗哈里巴、全殲韃靼騎兵氣勢太盛,心胸狹窄的小皇帝已經容不下他了,正要以生辰爲由引他進京,實則是想擺個龍門宴除掉這顆眼中釘。如此一來,皇帝礙於情勢便不得不有所收斂,即便出手,也只能倍加小心地暗裡行事了。

之後晉王又派了人假扮成烏斯藏部族,前去刺殺朵豁剌惕部派往京城朝賀的使節。兩部都是大周藩屬,又素有嫌隙,這一來定會鬧得不可開交。一旦邊境形勢緊張,小皇帝便疲於應對無暇旁顧,自然就沒多少心力算計他了。

單單這樣仍嫌不夠,晉王先期派出大量人手,分批秘密趕往京城,除了進行周密佈置外,還要嚴密監視皇帝唯一的滴親姐姐寧陽公主,一旦有所異動,即刻動手綁架寧陽公主作爲人質威脅皇帝。

至於晉陽方面,待皇帝的聖旨抵達,車架儀仗便可大張旗鼓地上路了。沿途再安排幾次真假難辨的刺殺,正好可以用來證實之前的傳聞。而晉王本人只需在大隊人馬抵達京城之前與之匯合就可以了-

由打汝寧出發,來到許州境內,衆人一路都在明察暗訪着沈思的行蹤,可惜並無半點收穫。晉王心中其實是喜憂參半的,以此推斷,沈思定是刻意表現得十分低調,想來也不會留下線索給人捉住,這倒算得上好事一樁了。♀

日方正午,一行人找了家整潔素淨的酒樓打火,孫如商陪着晉王同坐一桌,侍衛隨從們則分別在四周落座。

這家酒樓因開在較爲偏僻的巷子裡,故而並沒多少食客,忽然來了筆大生意,連小二帶掌櫃都腳不沾地忙活了起來。店門大開着,一個瞎老頭撐着幡旗緩步而來,嘴裡還唸唸有詞着:“金也空,銀也空,死後何曾在手中。成也空,敗也空,浮沉黃粱一夢生。爭也空,奪也空,樹靜不止風搖動。時也空,運也空,何如碌碌復庸庸……”

經過酒樓門口,老頭狠吸吸鼻子,一步一探走了進來,摸索之下,竟直筆筆朝晉王所在的桌子靠了過去。(絕寵王牌小甜心)侍衛們見狀紛紛起身,意欲上前阻攔,卻被晉王一擺手全都揮退了。

手中竹竿碰到椅子腿,瞎老頭彎腰摸了摸,確認真是椅子無誤,便一屁股坐到了晉王對面,他一邊卸下肩頭的褡褳丟在桌上,一邊猶自唸叨着:“真也空,假也空,畫皮一張斂崢嶸。名也空,利也空,王侯將相覓無蹤。醒也空,醉也空,獨酌不知酒淡濃。春也空,秋也空,韶華老逝白頭翁……”

這瞎老頭所念的“空空歌”使晉王感慨良多,直覺老頭並非凡人。他也不多言,只把幾碟精緻小菜推到了老頭面前,又抽出一雙乾淨筷子遞到老頭手上。

瞎老頭美滋滋吃下幾口菜,又吸着鼻子將頭朝前探去,晉王疑惑地皺皺眉,旋即無聲輕笑,趕緊取過只杯子斟滿了酒,送到老頭跟前。那老頭倒不客氣,端起來一飲而盡,然後心滿意足地砸吧着嘴,發出一聲長長的感嘆。酒足飯飽,老頭撂了筷子說道:“貴人大老爺,我老兒既吃了你的菜,也不能白吃,莫如替你算上一卦如何?”

晉王一愣,很快客氣回道:“既如此,在下便卻之不恭了。我等此番正打算去尋一個人,敢問老神仙可否給些提示?”

瞎老頭伸出袖子一抹脣上的油汁,指頭飛快掐算幾下,不覺咯咯一樂:“原來是你……”

這下晉王更覺稀奇:“怎麼,老神仙認識我?”

瞎老頭也不理睬他,只管捻着下巴上稀疏的白鬚,慢悠悠念道:“故人東去入京臺,半有憂危半有災,翻起龍門三尺浪,不知何日笑顏開。”

聽老頭這番話,沈思應是去往京城無疑了,晉王心下更加急切:“老神仙可否告知,那人有無性命之虞?”

“死不了……死不了……借得好風,遇水則行……”瞎老頭晃盪着腦袋拾起褡褳,顫顫巍巍朝外走去,邊走邊不住唸叨,“你既活着,他又怎麼會死呢,唉……欠債的還債,欠情的還情,不是你欠了我的,就是我欠了你的,這輩子還不完,下輩子接着還……接着還……”-

與此同時,京城的襄樊郡王府裡,整桌飯菜早已冷透了,卻沒人動上一筷子。衛悠坐在當中一把椅子上,久久不語,身側兩個弟弟也都各懷了心事。

如今京城裡的頭號話題,便是龍虎將軍沈威勾結逆黨意圖謀反之事。百姓對此衆說紛紜,咒罵者有之,譏笑者有之,落井下石者亦有之。反倒是一班朝臣對此都諱莫如深,明裡暗裡皆不肯多言。

當初衛悠遣了尉遲昇前去送信,他因怕受到波及,不敢透露身份,只吩咐尉遲昇偷偷潛入軍營,將那封示警信放在了沈老將軍桌案上。他本以爲沈老將軍看了信便會立刻有所對策,可幾日之後,還是傳來了顧名璋圍困汝寧的消息。

依衛悠對沈家人的瞭解,沈老將軍寧爲玉碎不爲瓦全,定不會出城受降,拼到最後恐怕凶多吉少。得知沈二公子進京伸冤,他趕緊暗中幫忙疏通,一得知皇帝去了大學士荀英府中下棋,他便將消息傳給了沈聞。(最後一個道士)只可惜好心辦了壞事,沈聞御狀沒能告成,反倒被當做刺客亂箭射殺了。

被逼無奈,衛悠決定集結人馬前去營救。幾支父親的舊部一直躲在暗處養精蓄銳,只待他羽翼豐滿便可發兵起勢,如今這些人手正好派上用場。

他把打算一說,不出所料,即刻遭到了兩個弟弟及追隨者們的一致反對。要知道多少人忍辱負重、齊心協力才熬到今時今日這般光景,若敢輕舉妄動,前期的苦心經營便將毀於一旦。衛悠的生死安危已經不僅僅關乎他自己了,他是所有廢太子一黨的旗幟與希望,保住他就是保住所有人的身家性命,遠大前程。

就在衛悠打定主意要孤注一擲之時,三弟衛謙手下的探子來報,汝寧城破了,沈老將軍自盡身亡,沈家諸子慘死當場。衛悠趕緊派人前去打探沈思的下落,卻一直毫無收穫。

沈家人死訊傳來的那天,他把自己關在書房裡,一整天都沒有出來,也不肯見任何人。如今情緒雖稍稍平復,卻仍舊是寢食難安。

二弟衛襄想要勸慰兄長,可惜他不善言辭,一開口便是唏噓不已:“唉,記得當初大哥在攬月山讀書的時候,與沈念卿最爲親厚,情同手足。如今沈家出了這樣的事,沈念卿又生死未卜,真叫人難過啊……”

老三衛謙卻不以爲然:“這是壞事,卻也是好事。大哥將來是要做皇帝的人,怎能有所牽念?所謂孤家寡人,不正是無父無母無妻無子,一人爲君天下爲臣嘛……想成大事,不論親情友情男女之情,終是要斬斷情根的。若我說,沈念卿若真死了,倒是成全大哥了……”-

沈思是扮做菜農混進的京城。城門口雖然貼了捉拿他的海捕文書,但那畫衆人賊眉鼠眼一臉奸相,本就形神皆失,再加上他這些日子消瘦許多,基本沒有被認出的可能。

進城之後他本有心去聯絡衛悠報個平安,可轉念一想,自己是朝廷親犯不說,此行又是來報仇雪恨的,一旦殺了顧名璋,定會惹起軒然大波,要是給有心人察覺到自己曾經密會過衛悠,恐怕會因此牽連到對方,進而壞了人家的好事。

襄樊郡王府沈思是不敢去的,更不敢隨便請人送信。只有一次他無意間碰到衛悠便裝出府,便悄悄尾隨而去,見衛悠進了一家茶樓,他有心現身相見,誰知柳家人剛好候在那裡。柳家是外戚,也是皇帝的人,沈思見狀立刻混進人羣快速離開了。

沈思在顧名璋府邸附近觀察多日,並沒立刻動手。那顧名璋只要出門必定前呼後擁,實在不好下手,想殺他只能趁夜色潛進府裡行事。而顧名璋的大都督氣派非凡,大小足足佔了整條街,據說裡頭亭臺樓閣無數,貿貿然闖進去難免迷路。只怕還未摸到顧名璋的影子,就已被衛兵拿下遣送官府了。

正當他焦急萬分無法可想之時,卻意外得了個絕好機會。顧名璋此次立下大功,自然得了皇帝的重重封賞,那賞賜裡頭除了金銀珠寶,還有一副皇帝親筆題寫的詩文。因詩中有將顧名璋喻做蓮花之語,顧名璋喜不自勝,便打算在園中挖個荷花池出來應景。

大都督府要開工動土,當然不會隨便招些集市上的閒雜苦力,自有專門的能工巧匠們給他差遣。沈思沒有幹活的手藝,很難混進工匠的隊伍裡,好在總要有人幹些背背扛扛專使力氣的活計,他暗中出手使一個人摔傷了腳踝,工頭只好臨時招個頂缺的進來。沈思手長腳長皮膚黝黑,看看就知道有一把子好力氣,故而沒費多少脣舌,就被工頭相中了。

他每天跟了大夥進顧府幹活,一路上偷偷觀察着四周建築,將其牢牢記在心裡。幹活的時候管家派了人在旁看着,並不許他們隨意走動。等幾日下來漸漸熟識了,看管也就沒那麼嚴格了,中午還單獨準備出一間屋子給他們做休息進餐之用,遇到天氣不好無法開工時,工頭也會自掏腰包請手下和管事的一起喝酒閒聊。言談之間,沈思有意無意探聽着府內護衛配備情況及巡邏路線,也很快弄清了顧明璋日常出沒的幾個地點。

等到一切準備妥當,沈思終於要動手了。

或許是老天助他,那一日陰沉少風,月亮都隱沒在了雲彩後頭,滿眼黑漆漆一片。約莫三更時分,他來到了顧府後院牆外,那院牆高達丈餘,外表光滑,徒手根本攀不上去。不過沈思也有備而來,他持弓在手,抽出一支羽箭,倒退出十數步,瞄準半人高的牆縫處“嗖”一箭射出,那箭帶着凜冽破軍之勢,以極大力道沒入牆中,只露出兩寸左右。沈思平心靜氣站在原地,依法又射出幾箭,這便形成了一個簡易的梯子。他遠遠助跑幾步,來到近前猛地竄起老高,接着手腳並用一鼓作氣爬上的牆頭。

牆那邊有棵歪脖老樹,也是提前看好的,他站在牆頭上運足了氣,雙腳一蹬,便靈活地飛身躍上了樹梢,而後抓着枝幹凌空幾下挪騰,又悄無聲息落到了地面。

落地後他先貓在屬下觀察了一番周圍動靜,等着一隊值守的衛兵經過,確認安全之後,才緊貼牆根輕手輕腳朝了顧明璋的臥房摸潛行而去。

顧名璋房裡依舊亮着燈,隱隱約約還能聽見嬉笑之聲。門口候着兩個哆哆嗦嗦的小丫,應是在等待主人隨時傳喚。沈思繞到屋後,踩着假山石攀上了房頂,掀開塊瓦片偷偷朝裡頭望去……目之所及,是一架描紅畫翠的雕花大牀,鋪滿羅衾錦褥,兩個白花花的身影正在上頭肆無忌憚地糾纏翻滾着。其中一人自是顧名璋,另一人看去二十歲上下,身材高大,骨骼精壯,雙膝着地跪伏在顧名璋身上起起伏伏,壓得顧名璋不時發出嚶嚶浪笑之聲。

沈思萬沒想到會撞見這一幕,竟有些不知所措了。他想等二人睡下之後再動手,以免打草驚蛇,無奈顧名璋興致太好,與那男子翻來覆去玩出不少花樣,直看得沈思又是惱火又是羞澀。

約莫半個時辰過後,那兩人終於忙活完了,剛要就寢,就聽見門外小丫頭怯怯通傳道:“老爺,楊先生有要事求見。”

顧名璋原本撐着乾癟的上身正欲吹熄燈燭,聞言動作一滯:“讓他進來吧。”

牀上那男子識相地留在原處未動,只顧名璋自己披起件袍子下了牀,轉身繞過屏風迎了出去。沈思的視線被巨幅屏風遮擋住,看不見那邊的情形,聲音倒是不受影響。

一個年輕的男聲適時響起:“屬下楊一見過大都督。”

顧名璋房事過後聲音略顯嘶啞:“說吧,什麼事?”

那人似在笑着:“大都督得知了嗎,晉王衛律此番要來京城爲聖上賀壽了。”

聽見提及晉王名號,沈思登時豎起了耳朵。顧明璋卻顯得有些不耐煩:“這算什麼新鮮事?京城不同晉原,可並非他晉親王作威作福的地界。哼哼,他以爲散佈些流言蜚語就能自保?切,那驛館底下早就埋滿了火藥,但凡他敢越雷池一步,定送他下了黃泉去見閻王。”顧明璋打了個哈欠,“不是教你去查沈家兩條漏網之魚的下落嗎,你查得怎麼樣了?”

“屬下正爲此事而來。”那人訕笑幾聲,飛快說道,“據當日追捕逃犯的小卒講,他們在半路曾經遇到過馮卓生,當時馮卓生持有大都督的令牌,說是奉命辦差。車上除他之外還有三人,盡皆穿着軍服。而負責看管沈思、沈奺等人的幾名守衛也正是在那附近遇害的。”

“照你意思……難道是馮卓生救走了沈氏姐弟的?可馮卓生爲何要那麼做?”顧名璋很是不解,“雖說他失蹤的時機很值得懷疑,但本都督一直沒辦法相信他與沈家有絲毫關聯,或許……是那個陳六道在蓄意陷害他也未可知,畢竟最後有人看見陳六道馱着一人逃走了。”

那人斟酌着小心進言道:“沈家姐弟被救走時,陳六道正和屬下等人一同跟在大都督身邊,是派去押解的人撲了個空回來稟報,我們才知道犯人已逃走的。而當時能自由出入監房的只有馮卓生一人。”

屏風後頭沉默許久,顧名璋仍是難以信服:“這就沒有道理了。馮卓生雖然只是個小小主簿,卻混得順風順水,沒少撈好處,不可能突然就被沈家人給收買了去。更何況當日沈威與霍端所通書信就是他繳獲之後呈上的,在我這他是功臣,對沈威而言卻是仇人,他但凡腦子清醒,也不會放着大好前程不要,轉去投奔個死到臨頭的仇敵吧?”

屋頂上沈思聽見這話,一時竟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了。馮卓生將父親與霍端的書信呈給顧名璋?馮大哥爲何要那麼做?他又是哪裡得來的書信?父親雖與霍端相識多年,卻只是同鄉之誼而已,因祖母與霍家女眷偶爾走動,父親實不忍看到一班老弱婦孺被砍頭問斬,這才冒險將她們送出了關外。至於那霍端,是父親最爲看不慣的無義貳臣,父親從來恥於與那號人物爲伍,又豈會通什麼書信?

正疑惑間,只聽那人說道:“據屬下推斷,馮卓生應當不是沈威的人。但大都督可否想過,馮卓生只是個無名小輩而已,哪裡有本事搞來沈威那等機密書信?即便他言送信之人與他是八百之交,可畢竟死無對證啊。”

“你是說……”顧名璋聲音即刻擡高了許多,“他背後另有高人相助?”

那人篤定回道:“大都督且細想想,當時您與沈威一個總領左軍都督府、一個駐守宜府衛,相互呼應,對誰人起到的威脅最大?若您與沈威兩方角力內耗,誰可坐收漁利?又是誰有足夠本事截獲密信在您二人之間翻雲覆雨?”

顧名璋自此有了幾分主意:“難道說是……”

那人緊接着說道:“雖然我們給沈威定下的罪狀之一是泄露宜府衛佈防機密,但大都督也該知道,沈威治軍向來嚴謹,又極其愛惜名聲,他怎麼會主動將底細泄露給別人,引人來攻打自己,進而吃敗仗呢?按例這佈防機密圖也會呈報給大都督過目,而負責抄寫公文的正是馮卓生,因此除了沈威與大都督您之外,能接觸到佈防圖的人就只有他了。這佈防機密泄露出去,表面看起來是對叛軍有利,可叛軍拖延了朝廷在北方一線的兵力,歸根結底又是對誰最有利呢?”

已經不需要顧名璋做出回答了,那個名字呼之欲出——是晉王!是衛守之!

猶如遭受到了一柄巨錘的重重敲擊,沈思腦袋“嗡”的一下,整個身體都麻了,差點沒從屋頂倒着栽下去。這個叫“人世”的所在,他竟有些看不懂了……l3l4

第46章 衷情錯夢裡不知身是客第55章 木蘭辭,飲將鮮血代胭脂第36章 芙蓉絛不繫明珠系寶刀第27章 不可活披荊瀝血斬閻羅第61章 遊故里,荒草悽悽杜鵑啼第6章 君莫嘆人生分合常相半第22章 歌未已劈空一聲驚雷起第56章 秋霜起,經年塵土滿征衣第27章 不可活披荊瀝血斬閻羅第48章 百鍊金真作假4時假亦真第27章 不可活披荊瀝血斬閻羅第61章 遊故里,荒草悽悽杜鵑啼第34章 夜未央玉碗盛來琥珀光第23章 閻羅殿魑魅魍魎舞繚亂第31章 霜滿頭應悔少年覓封侯第49章 雙鷓鴣一片冰心在玉壺第62章 回首望,歸路迢迢水茫茫第47章 人聚散曲終歌4罷絲絃斷第29章 春且住殘陽芳草無歸處第35章 有情癡兩處沉吟各自知第53章 玲瓏塔鐵面羅漢盜御馬第41章 旌鼓響將軍百戰生死場第43章 思何處離人空念無尺素第37章 心憂止疾疾千里如咫尺第50章 千帳燈耳邊金鼓夢猶驚第24章 寒煙暮天地惶惶神鬼哭第37章 心憂止疾疾千里如咫尺第27章 不可活披荊瀝血斬閻羅第62章 回首望,歸路迢迢水茫茫第55章 木蘭辭,飲將鮮血代胭脂第38章 遊太清樂奏廣寒笑語聲第33章 上眉梢爲誰風露立中宵第59章 俱隨風,是非成敗轉頭空第19章 馬踏處擎刀所向皆漢土第28章 弄哀箏斷腸聲裡憶平生第13章 過陽弓背霞明劍照霜第42章 憶舊容一夜鄉心五處同第53章 抱玉鞍何日回馬斬樓蘭第15章 青山泣埋骨何須桑梓地第26章 難難難拔劍四顧心茫然第34章 夜未央玉碗盛來琥珀光第49章 雙鷓鴣一片冰心在玉壺第27章 不可活披荊瀝血斬閻羅第18章 初點兵朔風吹角響連營第23章 閻羅殿魑魅魍魎舞繚亂第58章 十年約,而今卻悔當時錯第11章 劉谷山月朗星稀天外天第1章 硝煙起寧城血染黃砂裡第53章 抱玉鞍何日回馬斬樓蘭第29章 春且住殘陽芳草無歸處第49章 雙鷓鴣一片冰心在玉壺第52章 何處尋當年共我賞花人第21章 上元夜願我如星君如月第62章 回首望,歸路迢迢水茫茫第61章 遊故里,荒草悽悽杜鵑啼第39章 小沙洲兩岸強兵過未休第35章 有情癡兩處沉吟各自知第5章 寒不悔鞭撻將臺前第55章 木蘭辭,飲將鮮血代胭脂第53章 抱玉鞍何日回馬斬樓蘭第50章 千帳燈耳邊金鼓夢猶驚第13章 過陽弓背霞明劍照霜第13章 過陽弓背霞明劍照霜第56章 秋霜起,經年塵土滿征衣第4章 雨森森山迴路轉不見君第1章 硝煙起寧城血染黃砂裡第8章 琉璃友明月空山一杯酒第20章 壯志酬橫戈不爲封侯第37章 心憂止疾疾千里如咫尺第30章 佳期誤疾風暗卷樓南樹第17章 情誰訴縱買千金相如賦第51章 鴻鵠戀朝朝相看兩不厭第46章 衷情錯夢裡不知身是客第43章 思何處離人空念無尺素第43章 思何處離人空念無尺素第12章 知不知青蟲相對吐秋絲第28章 弄哀箏斷腸聲裡憶平生第6章 君莫嘆人生分合常相半第13章 過陽弓背霞明劍照霜第26章 難難難拔劍四顧心茫然第25章 聊一顧亂山衰草還家路第30章 佳期誤疾風暗卷樓南樹第1章 硝煙起寧城血染黃砂裡第11章 劉谷山月朗星稀天外天第15章 青山泣埋骨何須桑梓地第5章 寒不悔鞭撻將臺前第47章 人聚散曲終歌4罷絲絃斷第46章 衷情錯夢裡不知身是客第20章 壯志酬橫戈不爲封侯第5章 寒不悔鞭撻將臺前第19章 馬踏處擎刀所向皆漢土第27章 不可活披荊瀝血斬閻羅第45章 綠滿枝東風好作陽和使第29章 春且住殘陽芳草無歸處第35章 有情癡兩處沉吟各自知第48章 百鍊金真作假4時假亦真第11章 劉谷山月朗星稀天外天第13章 過陽弓背霞明劍照霜第19章 馬踏處擎刀所向皆漢土
第46章 衷情錯夢裡不知身是客第55章 木蘭辭,飲將鮮血代胭脂第36章 芙蓉絛不繫明珠系寶刀第27章 不可活披荊瀝血斬閻羅第61章 遊故里,荒草悽悽杜鵑啼第6章 君莫嘆人生分合常相半第22章 歌未已劈空一聲驚雷起第56章 秋霜起,經年塵土滿征衣第27章 不可活披荊瀝血斬閻羅第48章 百鍊金真作假4時假亦真第27章 不可活披荊瀝血斬閻羅第61章 遊故里,荒草悽悽杜鵑啼第34章 夜未央玉碗盛來琥珀光第23章 閻羅殿魑魅魍魎舞繚亂第31章 霜滿頭應悔少年覓封侯第49章 雙鷓鴣一片冰心在玉壺第62章 回首望,歸路迢迢水茫茫第47章 人聚散曲終歌4罷絲絃斷第29章 春且住殘陽芳草無歸處第35章 有情癡兩處沉吟各自知第53章 玲瓏塔鐵面羅漢盜御馬第41章 旌鼓響將軍百戰生死場第43章 思何處離人空念無尺素第37章 心憂止疾疾千里如咫尺第50章 千帳燈耳邊金鼓夢猶驚第24章 寒煙暮天地惶惶神鬼哭第37章 心憂止疾疾千里如咫尺第27章 不可活披荊瀝血斬閻羅第62章 回首望,歸路迢迢水茫茫第55章 木蘭辭,飲將鮮血代胭脂第38章 遊太清樂奏廣寒笑語聲第33章 上眉梢爲誰風露立中宵第59章 俱隨風,是非成敗轉頭空第19章 馬踏處擎刀所向皆漢土第28章 弄哀箏斷腸聲裡憶平生第13章 過陽弓背霞明劍照霜第42章 憶舊容一夜鄉心五處同第53章 抱玉鞍何日回馬斬樓蘭第15章 青山泣埋骨何須桑梓地第26章 難難難拔劍四顧心茫然第34章 夜未央玉碗盛來琥珀光第49章 雙鷓鴣一片冰心在玉壺第27章 不可活披荊瀝血斬閻羅第18章 初點兵朔風吹角響連營第23章 閻羅殿魑魅魍魎舞繚亂第58章 十年約,而今卻悔當時錯第11章 劉谷山月朗星稀天外天第1章 硝煙起寧城血染黃砂裡第53章 抱玉鞍何日回馬斬樓蘭第29章 春且住殘陽芳草無歸處第49章 雙鷓鴣一片冰心在玉壺第52章 何處尋當年共我賞花人第21章 上元夜願我如星君如月第62章 回首望,歸路迢迢水茫茫第61章 遊故里,荒草悽悽杜鵑啼第39章 小沙洲兩岸強兵過未休第35章 有情癡兩處沉吟各自知第5章 寒不悔鞭撻將臺前第55章 木蘭辭,飲將鮮血代胭脂第53章 抱玉鞍何日回馬斬樓蘭第50章 千帳燈耳邊金鼓夢猶驚第13章 過陽弓背霞明劍照霜第13章 過陽弓背霞明劍照霜第56章 秋霜起,經年塵土滿征衣第4章 雨森森山迴路轉不見君第1章 硝煙起寧城血染黃砂裡第8章 琉璃友明月空山一杯酒第20章 壯志酬橫戈不爲封侯第37章 心憂止疾疾千里如咫尺第30章 佳期誤疾風暗卷樓南樹第17章 情誰訴縱買千金相如賦第51章 鴻鵠戀朝朝相看兩不厭第46章 衷情錯夢裡不知身是客第43章 思何處離人空念無尺素第43章 思何處離人空念無尺素第12章 知不知青蟲相對吐秋絲第28章 弄哀箏斷腸聲裡憶平生第6章 君莫嘆人生分合常相半第13章 過陽弓背霞明劍照霜第26章 難難難拔劍四顧心茫然第25章 聊一顧亂山衰草還家路第30章 佳期誤疾風暗卷樓南樹第1章 硝煙起寧城血染黃砂裡第11章 劉谷山月朗星稀天外天第15章 青山泣埋骨何須桑梓地第5章 寒不悔鞭撻將臺前第47章 人聚散曲終歌4罷絲絃斷第46章 衷情錯夢裡不知身是客第20章 壯志酬橫戈不爲封侯第5章 寒不悔鞭撻將臺前第19章 馬踏處擎刀所向皆漢土第27章 不可活披荊瀝血斬閻羅第45章 綠滿枝東風好作陽和使第29章 春且住殘陽芳草無歸處第35章 有情癡兩處沉吟各自知第48章 百鍊金真作假4時假亦真第11章 劉谷山月朗星稀天外天第13章 過陽弓背霞明劍照霜第19章 馬踏處擎刀所向皆漢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