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吐露

南安侯夫人把持不住全家,到了晚上,她找去大爺二爺問話,到底還是傳到大太太史氏耳朵中。?.

大太太出身正根正苗,父親現爲禮部員外郎,她是第七位小姐,在母親上了年紀後懷上,是父母恩愛的標誌,或者說是母親能固寵的象徵,在家裡從來得寵。

南安侯府若不是長子求親,史老太太估計還不答應。

這種環境長大的小姐性子,不高傲就嬌慣,不嬌慣就單純。嫁到南安侯府數十年,孩子生下四個,沒有一個是庶出,房中也算得意。

就是那個不得公公歡心,又一定要站在婆婆架子上的婆婆,幾十年來,不時地讓大太太煩心。

她掂着雪青色帕子,倚着碧窗正顰眉,大老爺不聲不響進來,道:“人呢,取衣服我來換。”大太太呀地一聲:“你回來了,怎麼沒有動靜?”

“沒有動靜的那還是活人?”大老爺忍俊不禁。

“看你胡說!”大太太取來家常衣服,幫着丈夫換衣。大老爺一面解衣,一面道:“不是我說死活,是我進來這麼一會子,這房裡除了你,別的死人都哪裡去了?”

又看窗戶外:“這天雖熱,風也帶花香,你風寒纔好,還是少吹,無事又跑到風口上坐着添病嗎?”

大太太繃緊面龐:“老爺越說越糊塗!添病的話也出來了。你我房裡全是好人,哪裡來的死人!你不用怪,梅香們是我打發出去的,我要自己靜坐,嫌她們礙事,讓她們去看王蓮開花沒有,要是開了,我和你晚上去賞。”

大老爺無話,去竹榻坐下。

大太太跟過去,對面而坐,話就絮叨起來:“好好的,你今天不大對勁兒?”她滿面關切,又雖在中年,姿容更爲成熟優美,大老爺就含笑:“我沒事兒,好着呢。”

“沒事兒嗎?”大太太狐疑,但在大老爺臉上找不出端睨,就接着道:“我有事兒呢,今天那邊的像是知道姑母回京,把老大老二叫去問,回我話的丫頭沒聽真,說的什麼不仔細,但是摔了杯子,像是沒摔碎,那杯子,也是祖母老侯夫人的吧,這人,一年一年的硬氣,以前我還勸她,勸來勸去倒結仇人,她當我笑話她!如今我是不勸的,不過擔心她又在家裡鬧騰,大家都氣不說,又要讓外人笑話!那一年我初嫁你,就因爲她,足的讓親戚笑了好幾年,你說哪個當妻子的,不理會丈夫,還在這家裡硬是坐得住!”

大老爺慢慢沒了笑容,聽完默默坐着。大太太是想想就氣,也默默生氣。半晌,大老爺開口:“你說我今天心裡有事兒,讓你說着了,還真的有事!”

“怎麼?”大太太看過來。

“我今天去看姑母,她老人家回來幾天,留沛引沛去過兩、三次,父親是天天去,我早就要去,衙門裡事多,絆的今天才去。”大老爺靜靜道。

大太太滿面堆笑:“是嗎?我就說提醒你去看看,可缺什麼?我們不好讓那一位太不喜歡,但私下裡送幾樣,不讓她知道就是。”又問:“姑母臉面兒可好,還是祖母老侯夫人西去那年,我見過她,後來鬧了一齣子,姑母再不歸寧,說句話可別當我恭維你,我和她老人家倒是和得來。”

“姑母硬氣脾氣,你和她合得來?”大老爺微笑。

“這……女人的事男人不懂!”大太太氣結。

夫妻這般閒談幾句,大老爺心中鬱結去掉不少。先拿妻子開開心:“你是幾十年的,和那一位不痛快,指望姑母進京爲你出出氣,你好看笑話吧?”

大太太杏眼圓睜:“你胡說!你不信我的話,明天同我去拜見姑母,看她是不是喜歡我?”

“消氣消氣,夫人安坐,和你鬧着玩,岳父是禮部員外郎,夫人你怎麼會是看人笑話的人。”大老爺笑着用手虛按,大太太猶帶着氣,把因氣扭動的身子重新坐好,哼上一聲,眼神兒帶看不看的道:“論理兒,我還是要去見的,只是怕那一位,”

“我煩的就在這裡!我問父親,姑母進京不住家裡,難道家裡不設宴相請?知道的,說那一位不賢德,不容小姑子,不知道的,還要怪我這長子不合禮數,自家姑母到京,我卻沒有半分情意。”大老爺懊惱。

大太太冷笑,又覺得病後的頭還在疼,以手按住太陽,道:“她要是懂道理,早就主動提出請姑母來家,用個小宴也是好的。這一輩子啊,就和祖父生氣,和姑母生氣,這就像上輩子仇人的人,怎麼到了一家去?”

又賭氣:“我不管,她不見,我得見,免得讓人說我沒禮!”

“去吧去吧,我的意思也是你明天帶着女兒們過去,我在姑母面前,也說過你明兒必去。”大老爺這樣道。

大太太想板起臉怪他自作主張,不和自己說就先答應姑母,又忍不住笑:“我的人情兒,全落你身上,你倒會做人!”

“哼!”大老爺又意有他指的冷哼。

“但,和那一位先說,她要氣。不和她說,這算越過她的頭吧?好歹,她是這侯府的正牌子老太太,”大老爺的生母,二老爺的生母都在,大太太的意思就是還有不正牌的老太太在。

這也是貶低南安侯夫人的意思。

大老爺亦冷笑:“越過她的頭算什麼!這幾年,她越過我多少回!”下面的話不再說,夫妻都明白,大老爺是長子,古人門第越高,越重長子,除非那一家品德都不要,不怕人指脊樑骨。

這樣的人當然也有。

提起舊事,大太太咬牙恨:“她!當年以爲你長子襲爵,一味的和你好,我當年說的怎麼樣?自己丈夫不去和好,和你這個不是她生的兒子有什麼可好的!”

“是啊,沒好上幾年,見祖父更加康健,且官聲更高,又把主意打到恆沛行沛身上,老二見到我也說幾句,也是一樣的不待見她。不過待見也好,不待見也好,這全是嘴說說的,到襲爵那一天,只怕也要紅眼睛!”大老爺也很氣。

當年大老爺雖沒有看透南安侯夫人,但在妻子和生母的勸說下,一直沒正面回答南安侯夫人。南安侯夫人得不到應該得到的承諾,就轉而注視兩個孫子,恆沛和行沛,大老爺就此明瞭,氣得一個倒仰,這口氣一直窩着。

夫妻正說這舊事在生氣,外面有人慢慢問:“是大老爺回來了?”聽聲氣是大老爺的生母,老姨娘辛氏。

大老爺忙答應:“我在呢,”嗓音明顯柔和。而大太太也站起來,打起笑容,雖不着急走,卻也是在丈夫眼裡往前去迎接:“在呢,您進來吧。”

一個顫巍巍的老人進來,面上猶有以前風韻,但人老珠黃的厲害。大老爺扶住她,大太太也去扶另一邊,辛老姨娘眼神兒已不好,朦朧的見大太太來扶,忙笑:“使不得,讓人見到,你是當太太的人,不好管人。”

這樣說着,夫妻已把她扶到椅子上坐下。本來讓她坐首位,辛老姨娘從來都是自己挪到最下首。

她和大老爺母子感情很好,但從不在大太太面前拿大,自知身份是妾,雖是父妾,一樣當大太太主人一般。大太太從來滿意於她,又夫妻美滿,看在丈夫面上也肯孝敬於她。

大老爺親手倒了茶,大太太把自己用的一盤子果子送到她手邊。

辛老姨娘眼神兒再不好,對這些卻全能清楚。她也滿意,她生的兒子,是她後半生的依靠,頭疼腦熱的從來有人照管,又娶的是史家的嬌小姐,人家夫人上了年紀才懷上的,容易麼?嬌女兒過了來。

爭什麼,一個位置一句話的,一個恭敬一個彎腰,辛老姨娘從不和大太太爭,她只要看到大老爺和大太太和和氣氣的,就面上樂開花。

她手裡捻着佛珠子,卻是一串上好橄欖石,這也是大老爺孝敬於她的,辛老姨娘算是件件滿意。

“我說,聽說老姑奶奶回來了?”辛老姨媽睜大眼笑,眸中也有了神采。

“回來了,留沛引沛陪祖父去接,我今天去見過,明兒,讓太太也去,正在想備什麼東西好。”大老爺笑回。

辛老姨娘滿意的嘖着嘴,幫着出主意:“倒不用備下那稀奇的東西,老侯夫人西去以前,把許多東西全讓人運給姑奶奶,姑奶奶歸寧走時,也是成車的拉走。她如今也上了年紀,我記得她是,”

把安老太太的年紀報出來,再道:“人老了,不過吃得動的吃兩口,玩得動玩一回,不稀罕那好東西了,那貪財的聽說棺材裡全放上金元寶,也不怕硌的慌。再說,姑奶奶也不是貪玩貪新奇的年紀了,依我說,太太去了,熱情些兒,敬重她些兒,聽說她沒有孫子,她要的就是家裡人的心,”

大太太想這話倒真對,忙着答應下來。

“我真想去啊,雖說我眼睛不好,我也想見見。我以前呀,是這府裡的奴才,蒙老侯夫人的恩典,把我給了侯爺,我在姑奶奶房裡,也是侍候過的。”

她說着就羅嗦上來,大老爺自然不煩,大太太也不煩,還笑道:“是啊,祖母老侯夫人最疼的就是姑母大人,什麼好人都給她。”

“我還聽說,丘媽媽她們也去了,以後就在姑奶奶那裡不回來了?”辛老姨娘笑着嘆氣:“侯爺對姑奶奶,一年一年的從沒變過。這是侯爺重情意,這是我們侯府的福德啊。”

大太太頓時心中升起一句話,公公南安侯對姑母,算是天下第一等的好兄長。這般重情意的人,怎麼那一位,那佔着正婆婆位置的人,半分沒有添到?

全怪她自己!

這話纔出來,大太太又心中收斂,算了,她也算苦了一輩子,何必誹謗她。

大老爺正在笑:“不然,明兒太太去,您和太太同去?”

“這樣行?”辛老姨娘面有喜色。

大太太想想,卻道:“不怕老爺怪我怕事,我一個人去,還怕那一位要說話,再把老姨娘帶去……。”

“我倒怕了她!”大老爺惱火上來:“姑母回來,她理當相請,她不知理,別人還要跟着她走不成?”

“啪!”一拍桌子,他站起身:“我去回父親,就說老姨娘也想去看看姑母大人,看父親怎麼說!”

他一撩衣角,出去了。

房中大太太還沒適應,辛老姨娘壓壓嗓音道:“這襲爵的事兒啊,可不見得論長幼啊。”大太太一個激靈,心中似明白又糊塗。

這話細細咀嚼,像是說襲爵的不是大老爺,但再想想,也許是說襲爵的不是孫子中的老大。

大太太安靜下來,老姨娘原是侯夫人的丫頭,侍候過姑母,又侍候過侯爺,最後開臉給了侯爺,產下南安侯府的長子,因此頗受南安侯夫人嫉妒,大老爺娶妻後,簡略地說過,大太太聽過也很生氣,就是她沒有看不起南安侯夫人的心,和讓南安侯夫人得罪的狠,也一樣的對南安侯夫人會有成見。

因爲早就是丫頭,辛老姨娘往往更懂公公南安侯的心。

大太太不禁微笑,祖父最重姑母,因姑母在家時,是最受老侯和老侯夫人寵愛。而自己的兩個兒子,留沛和引沛,是過年去了一回,又在京裡接了一回,府里人都能看出來,侯夫人喜歡的是大爺二爺,而南安侯喜歡的卻是三爺四爺。

大爺鍾恆沛得知去接姑祖母的是三弟四弟,那心如無數只貓在搔!這說明什麼,說明祖父對他們不加信任。

對於老姨娘這樣的提醒,大太太道謝:“您說的有理!”

“太太家裡是禮部當差,這理字禮字,自是比我懂得多。”辛老姨娘得了兒媳的誇獎,更是笑如菊花,滿面是褶子:“太太定奪吧,不管什麼事兒,咱們還是按禮講理的來。應該去見姑奶奶呢,您就把我帶去,我眼睛不好,路上要勞累你。”

大太太想,這位老姨娘真真的眼睛不好,卻心裡亮堂。就不是姑母回京,是個以前走動的親戚回京,這上門見見,請回家小聚也是應當。

既如此,佔着理和禮,還怕什麼狼,懼什麼虎。

她就答應:“那咱們明天一起去,”外面早有丫頭回來,大太太就喚她:“畫眉,把我那件棕色羅衣和天青色襦裙取出來,等會兒送老姨娘回房帶上,明天好穿。”

辛老姨娘忙說不行,大太太卻笑:“明天見姑母,得把您打扮打扮,不然姑母要怪我,好歹您以前服侍過老侯夫人,姑母面前也是得意的人兒。”

大家就這議定,第二天大太太徑直坐車,和辛老姨娘去拜安老太太。南安侯夫人知道後,氣了個半死。沒等她半條命恢復如常,三老爺三太太也去了,這樣一來,二老爺問二太太要不要去,二太太假惺惺:“大嫂和三弟妹也是的,就撇下咱們,去還是不去呢?”

這一房也去了。

於是不但寶珠疑惑更深,就是邵氏張氏也疑心重重。

第一,南安侯對老太太視若眼睛,但侯府一直不予相請;第二,所有人都來了,這幾天就是親戚也來了一個遍,沒空來的,也打發家人出現,南安侯府難道沒有侯夫人?

這侯夫人抱的不是那千呼萬喚始出來的琵琶,而是抱着扇金水澆過銀水灌的大鐵門吧?

擋得影子也半點不聞。

安老太太坦然。

她臨行前,是愛走神的。但自從到了以後,精神頭兒就越來越好,天天樂呵呵的。又因爲來拜的客多,給兩個奶奶眼前打開一扇黃金佳婿的大門,邵氏和張氏本想借這件事笑話笑話,也先放在一旁。

還要用得到老太太,先不笑吧。

第一張貼子,在安府進京十天後,由忠勇王府發出。

……

“青花,熱水熱水,”張氏在西廂房裡叫。對面,東廂裡邵氏從窗戶裡探出半個身子:“素蘭,花兒還沒掐來?”

紅花小短腿出溜進了上房,鑽到老太太住的對間,那是寶珠的住處,殷勤送上一面瑞獸葡萄鏡,同時抹汗:“姑娘終於找到了。”

“你姑娘我一直在這兒,幾時丟的,又終於找到了?”寶珠取笑。紅花嘿嘿幾聲,把銅鏡置於梳妝檯上。

這是寶珠最喜歡的鏡子,打在包裹裡,紅花今天才找得出來。

寶珠的身後,是梅英和衛氏在爲她梳頭。

“哎……。”寶珠裝模作樣的嘆氣。

梅英和衛氏一起笑,梅英道:“我猜到了,四姑娘是不願意去王府做客?”她笑盈盈。不說還好,說過寶珠更嘴扁得有模有樣,對窗外努嘴兒:“姐姐你看,我們這是去王府做客,還是驚天動地?”

由窗戶看出去,見張氏更急的招手,一腳門裡,一腳門外:“哎呀,三姑娘的衣裳,我壓在包銅角最大的那個箱子裡,到今天還取不出來?今天可是要做客,要做客!”

安老太太在房裡哼道:“去個王府值得這麼的亂!這要是進宮,還能走好路嗎?”

“奶奶們也是想給老太太添光彩,”齊氏笑勸。

“光彩就不必!去到不丟人就是菩薩開眼!”全家就安老太太這裡不急,輕搖着扇子嘆道:“全是小城裡出來的,當年娶親的時候,我說過什麼來着,尋來尋去,全在家門口兒尋,看看這個不得體勁兒!”

“素蘭!你這掐的什麼花!姑娘戴上,還沒到王府就蔫了!”邵氏怒氣沖天,在這裡都可以聞見。

和她平時的懦弱樣子真不相同。

素蘭已讓指使得傻了眼,面對邵氏一次又一次的指責,只會說:“我再去,二奶奶別生氣!”

齊氏丘氏一起在笑。

安老太太忍氣,道:“去告訴她們,這天熱,別戴鮮花!現成的珠花戴戴就成!”就去了一個。安老太太還是憋悶,又道:“再去告訴三奶奶,我們行李多,一兩個月弄不清取不出來也是有的,這是去拜客,不是去比衣裳,衣裳得體就行!”

又去了一個。

沒多久,去回話的人回來:“二奶奶說,再好的珠花也是小城樣式,怕丟了老太太的人,纔給姑娘加幾枝鮮花;三奶奶說,三姑娘頭一回跟老太太拜客,衣裳事小,體面事大,丟她的人不打緊,可不能丟老太太的人!”

“丟我的人還少?就是丟人的事兒,也沒少做!”安老太太心裡又浮起陳年舊帳。

她倒是早穿戴好,現在是等媳婦和孫女兒們。她不過是拜客的衣服,新一點兒,再戴上幾枝家常不用的首飾,早就好整以暇。

忙忙亂亂的,又有老太太幾回催促,總算能出門。

到門外見到車轎,邵氏又大叫一聲。安老太太等人都看她,邵氏觸碰到婆母不悅的眼光,纔有所收斂,怯怯道:“這舊車轎如何能去王府?”

看輕老太太不要緊,看輕邵氏不要緊,看輕全安家也不要緊,唯有把掌珠看輕,以後和誰成親事?

邵氏在見到那泛舊的轎簾後,其實不過舊兩成,算是八成新。她腦海中頓時起一幅圖畫,先是王府里人的嗤笑,再就是她們一張張大嘴到處說,安家不好,安家不行……。

安老太太氣堵在胸口,自己用手揉着,怒目而問:“依你要怎麼樣?”

“不如把帶進京的那新轎簾取出來現換?”邵氏還以爲老太太是允許自己說。

安老太太中氣充沛的吼一聲:“磨磨蹭蹭出門都晚!還提什麼轎簾!你們全是睜眼瞎子嗎?半個家都搬來,這一時半會兒到哪裡去找,就翻出來,這客也不用拜了!”

邵氏現在不敢得罪她,這就哭了:“母親,我也是好意,”

“王府見的是我的人,不是我的新車轎!她要說不體面,幾時自己來,多瞧幾眼!”安老太太罵完,眸光不悅的從掌珠頭上掠過,看你的一頭花,等下日頭下面幹了,就變一頭乾花!

不是在家裡,還沒得調換。

再不悅地看玉珠,戴什麼首飾原本姐妹們應該一樣,掌珠都不敢亂加,就你這金項圈也戴出來,下面又是一串珍珠,頭上迎面大金鳳有,兩邊又關上鳳嘴流蘇。還有那手上,隔着夏天薄薄衣袖能看到超重的一對金鐲子。

不怕戴一天累到你!

還有那珍珠。老太太眯起眼,這是三房媳婦最得意的嫁妝之一,在小城裡是得意的,在京裡,特別是去王府,還敢戴出來去拜客!

真是丟人!

這才真的是丟人!

你要本色,倒還樸素自然無可挑剔。反正和王府不能比,本色更好!

最後一個是寶珠,老太太已一肚子氣,把寶珠又瞪上一眼。你兩個姐姐都打扮又打扮,就你還是本色,你想丟我的人嗎!

有了這個插曲,大家大氣不敢喘的各上車轎,張氏忽然發現只忙活女兒,自己衣裳不夠好,這下子也不敢再說,老實摟住玉珠坐車上。

老太太坐上轎子,好一會兒纔不生氣。

四丫頭如今是人家的人,就丟,也是丟袁家的人。

忠勇王府的金字匾額能見到時,就是安老太太也有些激動。她是得見故人的激動,而邵氏則是渾身激動。

“掌珠,一會兒到了,我有不對,你得提點我。”邵氏以女兒爲主心骨,也不是一天兩天。

掌珠就笑:“等去到,必然拜見。拜見過,必然有姑娘們招待我們,母親和三嬸兒,應該是王府裡的女眷們招待。”

邵氏一驚:“啊!不會還見王妃吧?”

“能見這是祖母的體面,爲何不見?”掌珠習慣性的高昂起頭,一邊悄悄把頭上花拔去幾朵。全是母親讓戴的,要不戴,母親就不依。就沒有祖母在大門上的眼光,掌珠也覺得不對頭,還是去幾個的更放心。

邵氏在車裡快急死:“見王妃,我如何敢見?”

另一邊車裡,張氏也心慌:“玉珠,要是見王妃,昨天行的那個禮節沒錯吧?”玉珠擡上巴:“我書上看來的,怎麼會錯!”

“那……要是錯了呢?”張氏小心翼翼,越想心越不鎮定。

玉珠白眼兒:“錯就錯了唄,就是錯了我也看不到,我不會笑話你。”

“啊,你不跟我一起,你去哪裡?”張氏一把握住女兒手腕,指甲幾乎掐入她肉裡。

玉珠吸涼氣:“疼啊。我們去到,難道沒幾個姑娘們帶我們走走,”

安老太太此時在轎子裡,也後悔上來,喃喃自語:“到底上年紀愛忘事,竟然忘記教她們行禮。罷了吧,就小城裡的怯禮節兒吧,反正笑話不到我身上。”

她無可奈何纔有這話,笑話她帶去的人,還是她的媳婦家人,不與她有關,又與誰有關?

她進京才十天,每天見客,收拾東西,又南安侯見天兒來,兄妹說話,又有了年紀,忘掉事情也正常。

至於梅英忙着飲食衣物,又怕做錯自己就此下去。而齊氏丘氏初見舊主人,激動萬分,都忘記提醒她。

以老太太去忠勇王府,是不會出半點錯的。

寶珠車裡,衛氏交待紅花:“去到別亂吃東西,讓你吃要謝過才能吃,”

“是,謝過才能吃,不給吃,再流口水我也不吃。”紅花乖乖點頭,心情也是激動的。紅花要去見識王府的光景,一定要多看看,多瞅瞅,回來好和青花她們吹噓。

又有紫花,原本是在方姨太太房裡。方姨太太從上船到進京,一直關着自己不出來,紫花就不能來。

紫花雖抱怨跟錯主人,可她的主人還是安家,不過是暫時侍候方姨媽,抱怨也無用。

紅花打定主意,從王府的大門對紫花說過,免得讓青花全說完。

王府的大門,還真的有很多話題。

如門上是金字,燙金的大字,紅花頭一回見,眼珠子可以瞪出去。還有那硃紅大門上銅釘,我的乖乖,這不怕硌到人嗎?

而且多費銅吧。

還有這門,這麼大?王府裡每天都跑馬出來嗎?

還有王府門外的這條街,又寬又廣,掃得乾乾淨淨的,怎麼就沒有人來做生意?王府大門上現在就進進出出有人,要是擺生意,一定多賺錢……

光是一個大門,紅花腦子裡已裝不完,餘下的車從角門裡,兩邊多少盆景,多少樹木,多少日頭多少花,也就沒記住。

小王爺常林在二門外接着,又有幾個家人幾個丫頭幾個媽媽同來,媽媽們有安老太太認識的一個,上來見禮一番,同着往忠勇老王妃正房去。

另一邊,王府正殿氣勢宏大,半隱在樹叢中。雖不能去見,也是安府奶奶姑娘們開了眼界。

在小城裡,誰家會有這麼大這麼高的屋子?

只有在這裡才能見到。

忠勇老王妃是忠勇老王的續絃,但過門後孩子四、五個,地位穩固。前頭王妃生的兒子,也不敢小瞧她。

拜見過後,就有老王妃的幾個媳婦,把戰戰兢兢的邵氏張氏請走。又有姑娘們,請走掌珠三姐妹。

一家人就此分成三下里。

踩着碧青色的花磚,邵氏張氏都已暈頭轉向。幸好她們身邊留有一個老太太的人,南安侯府裡出來的齊氏。

老太太不能坐視沒進過京的媳婦把人真的丟乾淨,老王妃是舊閨友,雖不笑話,但讓王妃笑話,那可不行。

身邊的婦人們,都是嫋娜體態;她們的衣裳,都是輕巧柔軟。還沒有走到大家說話的房裡,張氏已覺眼花難耐。

見一帶長廊,均爲硃紅色。隱有異香飄來,不知是房中薰的香,還是身邊人衣上香。幾叢丁香,開得肆意。

大缸中蓮花,分列兩邊。

“這就到了,我們可以好好說會兒話,”說話的這個人,白淨面容,穿一件月白色繡花衣裳,斜斜挽個髻兒,有幾件綠寶珠首飾,襯得人比黃花瘦,這是老王妃最小的媳婦韋氏。

韋氏笑吟吟,一直攜着張氏的手,旁邊走的忠勇王妃見到,也打心裡悶悶。小弟媳最爲伶俐,老王妃面前獻殷勤最多,今天這殷勤,又讓她獻上了。

老王妃說南安侯府的老姑奶奶來做客,從王妃開始,無一不答應。可搭眼一看,老姑奶奶的這兩個媳婦,分明是外省怯模樣,不太上得檯面。

韋氏這種親切,就讓妯娌們心中鄙夷。

又不是大人物,當着老太太面作作樣子就是,看你至於裝到現在?

“上臺階可慢着些兒,”韋氏又帶笑招呼邵氏和張氏。從王妃開始,都氣得不想說話,由她一個人說去吧。

見三間房,比家裡的正房還要大,裡面金碧輝煌不知道擺的是什麼。從潔白的玉瓶,到暗青的屏風,在邵氏和張氏眼裡都熠熠放光。

這莫不是王妃的正房?

邵氏和張氏一起擺手不敢進:“使不得,王妃的正房,我們如何進得?”人的氣勢,就體現在這裡。

有草莽中出身,見權貴而不折腰。

有巾幗中英雄,雖弱勢而傲視。

邵氏和張氏從聽到“王府”兩個字時,就打心裡弱上一頭。又到了這裡,親眼所見的是王府的佔地,王府的寬闊,更把自己看成螻蟻般大小。

正房是招待貴客,以邵氏張氏對自己的定位,偏廂都覺得是擡舉。

聞她們的話,韋氏撲哧一笑:“進來吧,不妨事的,這是我的偏廳,哪裡就是正房。”她言下之意雖有正房你們哪能得進,但邵氏張氏一概沒有聽到,都鬆了一口氣,這才隨着進去。

客位,她們也不敢坐,執意要坐到下首。

王妃等人也不勉強,雖不欺凌人,卻也不是多尊重她們。

一個人把自己擺在下首的位置,天地間再沒有力量能拉她起來。

“梅香們,送吃的來啊。”韋氏一聲召喚,幾個丫頭手捧東西進來。極至放下,邵氏和張氏一起微張着嘴:“喔,”

果子並不認識,或紅豔或晶瑩。因不認識,也就沒有過大的吃驚。她們吃驚的,是隨果子來的,是下面一式一樣的四個大荷葉式翡翠綠盤。

盤都有五寸寬,以翡翠的材質來看,這就不小。

邵氏和張氏又狠狠讓挫了一頭,這才頓覺女兒們的首飾有問題。

王府裡拿這上好的翡翠裝盤,用以招待客人。雖讓她們欣喜於婆母的臉面,卻也讓她們更矮上一等。

這盤子,不會碰碎吧?

邵氏張氏就不敢拿。

韋氏殷殷在勸:“吃呀,我不知道你們愛什麼,就不敢送。既然不取,還是我來待客吧。”取一枚紅果子送過去,笑道:“這是宮裡進上的,我們託福,纔有這麼一點兒,聽說是貴客,只招待你們。”

從王妃開始的妯娌們,不動聲色互使眼色。

韋氏這是怎麼了?

好端端的,把翡翠盤子拿出來用,這不是尋常待客用的。就是韋氏自己的親孃來,也不必這樣。

小弟妹從來鬼精,必有原因。

邵氏張氏感恩戴德的用着果子,韋氏徐徐攀談:“但不知家裡幾個孩子?是兒子是女兒?”

“我們都只有一個,就是適才拜見的。”邵氏不敢回話,由張氏代回。張氏是爲女兒親事來的,見問女兒,話就流利起來,笑得合不攏嘴:“穿大紅的,是我二嫂的千金,可是不弱呢,管家是一把好手。碧色衣裳的,是我的女兒,名叫個玉珠,別看她小,讀了上千本書在肚子裡,見事最明理不過。”

想想,又加上一句:“老太太很是疼愛她們。”

沒事把老太太托出來,總是不會錯。

韋氏點着頭,還是一臉的笑,道:“看上去是極不錯的。我的孩子們,倒不如了。”邵氏張氏才說不敢,韋氏道:“我有三個兒子,女兒們倒不必提。三個兒子,大的十六,第二個十四,小的那個才得十一歲。呀,這養兒子盡忙去了。大的去年定的親,第二個也在議親,他性子高傲,必定要找京里長大的,不然他不要。哪怕是京裡生,外面養的也不行。小的那個,十一歲,也得找了。我姨家有個好姑娘,生得絕好的品行,就這,也是我那姨表兄表嫂相中我們,我倒還要再看看呢,”

王妃露出笑容,這小蹄子精乖的,原來她是這個主意。

而邵氏和張氏再糊塗,再懵懂,也聽得很透徹。

好似當頭一盆涼水潑下,兩個人都驟然失去面頰血色。手中那還有一半的香甜果子,也就變得如沙如蠟,噎得人難過。

兩個人對進京後,大把的王孫公子由着她們挑的心思,在此時讓打碎成一地雞毛,有風一吹,眼看就要不見蹤影。

張氏幾乎把淚水迸出來,對進京生出無端憤怨。

假如這是在本城,就是餘夫人這樣說話,張氏也敢回過去:“你兒子那般的好,快去好好挑吧。挑慢了,只怕挑不着。”

但在這裡,面對韋氏盈盈的笑,張氏怎麼敢回一個字兒?

第382章 ,誰是螳螂誰是黃雀第733章 ,有人幫忙第321章 ,難以選擇,又必須選擇第837章 ,安王府審案第368章 ,大婚驚變第85章 ,送禮第501章 ,不負舅父第25章 ,迴避第808章 ,再次報爹到軍中第368章 ,大婚驚變第223章 ,產女第457章 ,承歡國公的執瑜執璞第378章 ,張大學士的錯誤第504章 ,沈沐麟拜先生第810章 ,大小乖寶很聰明第594章 ,賢妃端妃闖御書房第527章 ,信第203章 ,認栽的人第177章 ,嗚嗚和嚶嚶第636章 ,元皓是姑娘第788章 ,賞花第87章 ,掩飾第213章 ,諒解第553章 ,不中用的女婿第609章 ,哥哥姐姐聲援元皓第815章 ,傾國傾城第750章 ,新城第102章 ,訂親第229章 ,親情是要有的第222章 ,恩師也狡猾第460章 ,龍書慧定親第385章 ,倒運的歐陽家第33章 ,梅花有情,人有情?第271章 ,加壽定親第816章 ,往北往北第162章 ,探花!第342章 ,餘夫人的無端猜測第33章 ,梅花有情,人有情?第459章 ,長公主產子第163章 ,進宮第78章 ,準備第208章 ,掛念寶珠的親人第562章 ,祿二爺接雞毛第717章 ,新謠言與方氏無關第515章 ,下聖旨生孩子第830章 ,國舅的兒子也敢來第624章 ,隱瞞太后第201章 ,相對炫富第788章 ,賞花第555章 ,小二暴起第319章 ,寶珠的話在情在理第394章 ,親戚幫忙心頭暖第690章 ,截殺齊王第674章 ,爲人臣子的心結第161章 ,我不謝你奈我何?第332章 ,能人第669章 ,沈沐麟同行第681章 ,揚州作亂第732章 ,前方金陵第158章 ,春闈高中第346章 ,夫妻的互相成就第289章 ,救助第705章 ,離開第483章 ,居心不良得懲治第247章 ,擺譜第610章 ,尋找元皓小王爺動向的韓正經第798章 ,加福練兵第387章 ,加壽勝出第771章 ,一對大學士過招第593章 ,魏行的失望第825章 ,柳大哥第217章 ,驚馬第176章 ,表兇去趕武舉第510章 , 不把皇后放在眼裡第247章 ,擺譜第128章 ,夫唱婦隨第200章 ,奶奶厲害!第767章 ,這般重要的元皓和好孩子第472章 ,憤怒的柳家第178章 ,不見思念相見內疚第271章 ,加壽定親第725章 ,太子露崢嶸第99章 ,做紅包第511章 ,歐陽容進冷宮第262章 ,大鬧醉白樓第688章 ,元皓第二次請客第290章 ,寶珠你胖了第507章 ,袁二重出宅門第491章 ,歐陽定毒計第383章 ,牛頭和馬面第697章 ,遇災第325章 ,能見加壽小姑娘第274章 ,袁訓辭親事第744章 ,慈悲的太子妃第810章 ,大小乖寶很聰明第813章 ,趁機賺銀錢第3章 ,安大姑娘第181章 ,表兇最周到第213章 ,諒解第162章 ,探花!
第382章 ,誰是螳螂誰是黃雀第733章 ,有人幫忙第321章 ,難以選擇,又必須選擇第837章 ,安王府審案第368章 ,大婚驚變第85章 ,送禮第501章 ,不負舅父第25章 ,迴避第808章 ,再次報爹到軍中第368章 ,大婚驚變第223章 ,產女第457章 ,承歡國公的執瑜執璞第378章 ,張大學士的錯誤第504章 ,沈沐麟拜先生第810章 ,大小乖寶很聰明第594章 ,賢妃端妃闖御書房第527章 ,信第203章 ,認栽的人第177章 ,嗚嗚和嚶嚶第636章 ,元皓是姑娘第788章 ,賞花第87章 ,掩飾第213章 ,諒解第553章 ,不中用的女婿第609章 ,哥哥姐姐聲援元皓第815章 ,傾國傾城第750章 ,新城第102章 ,訂親第229章 ,親情是要有的第222章 ,恩師也狡猾第460章 ,龍書慧定親第385章 ,倒運的歐陽家第33章 ,梅花有情,人有情?第271章 ,加壽定親第816章 ,往北往北第162章 ,探花!第342章 ,餘夫人的無端猜測第33章 ,梅花有情,人有情?第459章 ,長公主產子第163章 ,進宮第78章 ,準備第208章 ,掛念寶珠的親人第562章 ,祿二爺接雞毛第717章 ,新謠言與方氏無關第515章 ,下聖旨生孩子第830章 ,國舅的兒子也敢來第624章 ,隱瞞太后第201章 ,相對炫富第788章 ,賞花第555章 ,小二暴起第319章 ,寶珠的話在情在理第394章 ,親戚幫忙心頭暖第690章 ,截殺齊王第674章 ,爲人臣子的心結第161章 ,我不謝你奈我何?第332章 ,能人第669章 ,沈沐麟同行第681章 ,揚州作亂第732章 ,前方金陵第158章 ,春闈高中第346章 ,夫妻的互相成就第289章 ,救助第705章 ,離開第483章 ,居心不良得懲治第247章 ,擺譜第610章 ,尋找元皓小王爺動向的韓正經第798章 ,加福練兵第387章 ,加壽勝出第771章 ,一對大學士過招第593章 ,魏行的失望第825章 ,柳大哥第217章 ,驚馬第176章 ,表兇去趕武舉第510章 , 不把皇后放在眼裡第247章 ,擺譜第128章 ,夫唱婦隨第200章 ,奶奶厲害!第767章 ,這般重要的元皓和好孩子第472章 ,憤怒的柳家第178章 ,不見思念相見內疚第271章 ,加壽定親第725章 ,太子露崢嶸第99章 ,做紅包第511章 ,歐陽容進冷宮第262章 ,大鬧醉白樓第688章 ,元皓第二次請客第290章 ,寶珠你胖了第507章 ,袁二重出宅門第491章 ,歐陽定毒計第383章 ,牛頭和馬面第697章 ,遇災第325章 ,能見加壽小姑娘第274章 ,袁訓辭親事第744章 ,慈悲的太子妃第810章 ,大小乖寶很聰明第813章 ,趁機賺銀錢第3章 ,安大姑娘第181章 ,表兇最周到第213章 ,諒解第162章 ,探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