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8章 ,歡樂的人

雨聲洗刷着御書房的琉璃瓦,雨聲也是最近讓君臣們聽到就心煩,讓老百姓見到就憂心。

但在今天,都看到皇帝面上那舒暢自內心的笑,就是雨聲也如湊趣而來的歡樂鼓點子,把這因爲大捷而升騰的氣氛更爲熱烈。把太子等人心中對大捷奏章的渴望推到頂峰。

他們不能問皇帝討來奏章,卻可以做到悄悄的收納着皇帝面上哪怕細微的神色和笑容。

張大學士的念頭兒就很快來到每個人的心裡。

太子暗暗吐一口氣,他一直相信岳父。也反覆推敲過自己的心境,不讓來自加壽的原因影響到自己,也不去想太后。認認真真的,在把岳父當成普通臣子的情況下,太子他還是相信岳父。

其實他相信袁訓的理由很簡單,那就是皇帝相信袁訓。

太子最主要受這個影響。

但太子第一是沒有想到。第二就是想到了也不會把皇帝加註於他的感受排斥出去。

因爲天子,在朝代盛行的歲月裡,別人都錯,他對。

這裡面唯一不怕失儀,敢凝視皇帝的太子殿下,就在皇帝的每一個新笑容生出來的時候,都滿懷開心的隨着笑着。

太好了!

太子殿下對自己道,我的眼力不錯,我的岳父是個能幹的人。

把這把金子結結實實貼到自己臉上的殿下,今年一十六週歲。不管他有多少名師,多少前人的經驗傳授而他。他對世事還有生澀。

對袁訓這種軍中沒呆幾年,就敢預言大戰役必贏,而且袁訓在去年算了個時間,軍令狀上兩年必贏,在今天達成的同時,讓太子殿下把自己臉上貼的黃金燦燦時,實在佩服袁訓。

對主和的官員鄙夷心情,自然的出來。

旁邊的董大學士跟殿下一樣。

董大學士不是武將,從他的眼光看,勞師遠征,勞民傷財,勞……。戶部尚書陸中修沒公開提出這幾點“勞”時,董大學士跟南安老侯、靖遠老侯幾回碰面,就表示對袁訓的擔心,和梁山王一旦不贏,怎麼解救這事情。

南安老侯在山西任布政使多年,他見多識廣。他力主這事情袁訓沒有金剛鑽,就不會誇潑天海口。靖遠老侯跟董大學士屢屢讓南安老侯說服,哪怕心中再不安寧,也擺出一片深思熟慮的底氣在面上。

擺了有年頭出去,在今天成真,董大學士臉上的笑,咧得跟梁山王府的家傳似的,一笑要到耳朵根子上。

隨着笑,董大學士不能御前做擼袖子的動作,但腦海裡也擼了好些回。嗐!你們主和的人,反擊這就開始了。

餘下的太子師們是抹汗的笑,汗顏的笑。就在小半個時辰以前,他們還認爲約定的兩年時間過了一年出去,餘下一年不用打了,忠毅侯是誇誇其談。

倒也不是完全落井下石的心,對着殿下說這話以前,私下商議過讓殿下怎麼對忠毅侯示恩,怎麼搭救他一把。

這會兒梁山王大捷,不用問忠毅侯跟着大放光彩。都知道梁山王爲什麼跟忠毅侯幹上了,還不就是他沒大捷?

他梁山王要是大捷了,他會拿陳留郡王的大捷當回事情?只會是王爺的錦上添花罷了。

這幾位笑得不無心虛,並且慶幸這捷報來得及時。要不然他們把太子說服,太子跟他們一個口徑,讓皇上知道以後,在此捷報到達的時候,他們無法解釋是一回事情,耽誤太子是更大的事情。

太子師,並不是多份兒錢的事情,這是榮耀。

提醒殿下樑山王有可能無功而返的心情,這就變成怎麼彈劾主和的人。

御書案外的這些心思算亂紛紛,但還是沒有把皇帝給驚動。他還是沉浸在奏章裡,近似貪婪的看着。

一份兒厚厚的奏章,字跡工整,這是梁山王的幕僚所寫。

另一份兒字跡橫飛,一看就狂摧海崩似的,纔是蕭觀的親筆。

“……臣還在大戰裡,離臣這書案不到一百米,最近的一個敵將剛剛讓斬殺。不過看他的盔甲,不像是個有錢的主兒。臣下的軍令,值錢的最好留下性命,等着他國前來贖人。已經斬的首級,高南國王、達羅主將……。相信他國金珠寶貝已經備好,這是必須贖回的首級。已經活捉的人,高南軍師,高南巫師……相信他國庫藏重寶已經備好,這是必須贖回的人。以臣算過,歷年軍費已抵過矣,臣此仗與兵部共進退,臣此仗與兵部共有功……”

蕭觀特意寫這些話,也是讓京裡的謠言給氣得不行。戶部說他們花費不是一天和兩天,早就傳到蕭觀的耳朵裡。

別人不說,梁山老王他難道不說?

皇帝此時沒功夫注意到蕭觀的小情緒,他不時深吸一口氣,眼睛看着高南國王、達羅主將……。金珠寶貝的話,他就喜歡去了。

往本朝的前朝上推,也沒有過這麼大的戰役。它不是針對一個國家,也不是侵略起頭。

以鐵血報舊仇,以拳頭報侵略。

袁訓的日子不好過的時候,皇帝的日子也一樣不好過。在京城的外國使臣們,紛紛遞辭行表,禮部稍有挽留,使臣們全是一樣的說詞:“此次戰役讓人寒心。”

而早回去使臣的那些國家,在他們的邊城上面加強防禦。一個國家有四面八方,他們硬是把另一邊的兵力抽調出來,全在嚴防本朝的這些地方。

皇帝聽着這些說他們寒心的話,他纔是一個寒心,也好些回氣的睡不着。難道只能別人打本朝,本朝還不能討個公道說法?

尋常槍來劍往的是誰侵略,也許這扯皮不清,但蘇赫打到朕的京城裡來,這是非總一看便知?

更有兩個小國更氣人,他們欺負人似的,你梁山王大軍不全在這一邊上嗎?他們位置在另一邊上,他們沒事就襲擾一下。

從地理位置上看,他們是不可能幫助到高南等國,鑑於本朝地大物博,他們也不可能越過大半個本朝,與高南這些國家建交。

這就擺明的,你兵力空虛,得佔個便宜就佔個便宜,知道你沒空兒搭理,沒空兒兩邊開戰。

這生生的說明一些人是什麼樣!

你說仁德,他也說。但他說的是,你仁德是應當的。我們是幫着你仁德。我們挑個釁,出言不遜一回,這就叫他們的仁德。

囂張!

皇帝在近年裡罵過多少回,要是梁山王不打這麼大的仗,皇帝早就出兵教訓。

但全國財力物力第一用於支持梁山王的時候,皇帝哪怕不是打不起,也還就只能忍着。一件一件的來不是?

在今天,梁山王大捷了,對皇帝而言的衝擊,不是喜悅可以描述。他還有大快朕心,還有揚眉吐氣,還有……看以後周邊小國,哪一個敢不來臣服?

這歷代先皇沒有做到的功績,在本朝達成。皇帝激動的手指把奏章捏出一個印子,也捨不得放開。

厚的那個細細說幾場戰役的,皇帝看不進去,也沒功夫此時鑑賞過程。他把蕭觀寫的,簡單容易看,看了一遍又是一遍。

太子等人等不及,他們也想知道奏章裡寫的是什麼,這仗是怎麼打的這麼快。

太子欠身回話:“父皇,梁山王大捷,這裡面亦有忠毅侯和兵部的功勞,可要宣忠毅侯嗎?”

太子的意思是提醒,您看完了,該表彰就表彰吧,把奏章趕緊給我們看一看。

皇帝錯愕地看着他,像是迷惘這裡面關忠毅侯什麼事情,這是朕的功勞,是朕信任有加,爲梁山王出動許多細作,爲梁山王……。

“哈哈!”

忽然,他放聲一笑,原來自己把表弟拋到一旁,自己個兒居功去了。

想到忠毅侯,皇帝就想到太后。親自拿起奏章,皇帝含笑道:“宣忠毅侯在太后宮裡進見。”再對太子一頷首:“太子,你跟朕來。”

太子興沖沖的道:“兒臣侍候父皇。”父子兩個人一前一後走了。

好半天的,張大學士等人還沒有明白過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過上一會兒,再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大學士,嗯,這個,咱們還要繼續等下去嗎?這一炷香過去了,皇上也沒有回來,咱們今兒是看不到了。”有一個這樣的說。

張大學士跟董大學士也是無奈:“好吧,咱們先回去吧,橫豎明天能看到。”

但心裡的那股子急,讓大家沒精打采的往宮門上去。

他們在御書房裡耽擱到現在纔出來,這功夫裡,傳旨的人也回來了,後面跟着袁訓。

雨水的連日洗刷,平民陋巷裡泥濘不堪,但達官貴人們,跟綠樹似的洗得長青中看。

猶其是生得好的那些人,如忠毅侯袁訓。

他爲捷報的到來,特地換上一件玉色微帶緋紅的羅袍,箭袖口兒,玉腰帶,把他修長身姿襯的是那最貼切的玉樹臨風。

雨中有風,風把他的袍角輕輕的拂動,謫仙風采自然而來。

面上,人逢喜事精神爽,一朝大捷笑顏開。笑意盎然的面容出現在太子師們的眼中,讓太子師們說一聲好生俊秀,再想到他好生了得,一個一個的移不開眼睛,也跟着笑口大開。

“小袁吶,大捷了,哈哈!”

“你兵部立的軍令狀,好!”

“小袁,晚上家裡備酒,你給我好好的說上一說,你是怎麼知道這仗兩年內打贏,你當年在軍中,看的有好地形不成?”最得意的那個就是董大學士,袁訓是他拐彎抹角的親戚不是。

雖然這親離得遠,但袁訓自到京裡,袁夫人用孃家國公府的關係,跟南安侯府攀上親,就跟董家阮家有了親。袁訓、董仲現、阮樑明等時常來往,情意日深。在加壽的事情上,董家沒少出心思。算得上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當時沒有嫌棄這是孤兒寡母——淑妃這個招牌是後面慢慢出來。袁夫人不會一拜親戚,就說我們是淑妃娘娘的同鄉。

當時揹着兄長國公和女兒郡王妃悄悄進京,會過中宮和太子以後,商議着拿什麼打掩護,方便袁訓常進宮,讓中宮時常的看一看他。

淑妃是中宮的提議,袁夫人回過太后要給兄長和女兒去信,跟鍾家攀上了親戚。

親戚中的親戚,由老侯知道後來信安排,一層一層的有結交。

沒有圖過這母子們什麼,在那種時候論的親戚。在以後母子們顯赫起來,董大學士慶幸的想,這件事情出自本心,這本心裡沒有做錯。

袁訓眼前的烏雲散開,雷聲消退。爲他欣喜的人,董大學士當之無愧的算上一個。

他有些忘形的拉着袁訓不鬆手:“到我家去,要來一定要來,”袁訓陪着他樂了一會兒,深覺得自己讓親戚擔足了心,而且面前這個老人不是遇事就後退的人,袁訓願意讓太后候上那麼一小會兒,先和這位老人說着。

但也不能讓太后久候,見駕的事情,跑得飛快纔是正理。袁訓在董大學士說了好幾遍以後,微笑提醒:“晚上,我家裡擺酒吧,請您,也請親戚們一起來坐坐。”

就在這裡,深施上一禮:“讓親戚們擔心,實在過意不去。”

“哈哈,沒事,這心擔的好,以後多擔幾個也不多。”董大學士樂得跟個孩子似的,說着:“給我下貼子,不給我下貼子,我也往你家去吃酒,哈哈,”

狀若瘋癲的走了。

別的太子師也堆笑着跟袁訓說上幾句,也就離開。

帶袁訓進宮的太監掩着嘴都忍俊不禁:“這幫子大人們,看這大捷把他們給樂的。”

轉向袁訓,更是諂媚:“侯爺,咱們腳步快點兒吧,太后等着您,皇上等着您,比這還要樂呢。”

袁訓跟着他去了。

……

“爹爹”,小六跟蘇似玉亂跑着,先在太后宮門上。見到袁訓,袁執瑾蹦噠着擺着小手:“爹爹,說打贏了,是嗎?快來告訴我。”

扭過臉兒告訴蘇似玉:“等我聽完了,我再告訴你,這會兒,你別跟我搶。”

蘇似玉衝他皺皺鼻子:“我在這裡也就聽了,不然我跟太后一起聽去。”

袁訓彎下身子,左臂上抱起兒子,右手臂上抱起蘇似玉。蘇似玉可得意了,對着小六又是一個鬼臉兒,炫耀道:“公公也抱我呢,跟你一塊兒的抱。”

聞言,袁訓笑嗔兒子:“你又欺負似玉了?”

“太后說她是小管家婆,我纔不敢欺負她呢。”小六一個鬼臉兒還回去:“是她天天欺負我。”

蘇似玉理直氣壯:“你不寫功課就玩兒去了,你還有道理呢。你不聽姑姑公主的話,你還有道理呢。你總是討大姐的東西,又不是真喜歡,到了手就不玩了,你還有道理……。”

小六嚴肅的警告她:“蘇似玉,你是個女孩兒,變得跟元皓似的說話這麼快,會沒有人要你的。”

小手在胸膛上一按,小六苦巴着臉:“所以我吃虧,我就討了你,請你話少說些吧!”

袁訓放聲大笑,用額頭狠狠的跟兒子抵了一下,笑罵着他:“看你小子這老氣橫秋的勁兒,這是怎麼出來的?”

“因爲討了蘇似玉!”小六溜圓眼睛回話。

蘇似玉鼓着腮幫子,知道這不是好話,不高興的看着他。額頭上一暖,也讓袁訓抵了一下,蘇似玉重新有了開心。

太后在宮裡早就開心的不行,她把陳留郡王妃也宣了來。左手是太上皇,右手下首是瑞慶長公主,再就是陳留郡王妃。

太上皇下首是皇帝和太子。

加壽在太子府上還沒有回來。

“你這個女婿啊,許的好。”太后聲氣兒全變了,由“陳留郡王這個女婿許的不好”,這就掉一個過兒。

郡王妃含笑聽着時,小六嘰哩呱啦的說話聲過來。

太后馬上把這個好女婿放到一邊兒去,滿面滋潤地看着殿外來的袁訓。

太上皇和皇帝是見慣不奇怪。

太子是輕輕地笑。

郡王妃沒有半點兒吃醋,因爲她這個姐姐對弟弟也是這樣放在首位。瑞慶長公主撒了個嬌兒:“壞蛋哥哥一來,母后可還看得到瑞慶在這裡。”

“我看得見我的好外孫,看不見你。”太后笑回她。

瑞慶殿下扁扁嘴兒,對着顯懷的肚腹,眼珠子靈活的轉動一下,不再抱怨,也熱烈的看向袁訓,也是等着聽故事。

一個心思,在太子心裡悄然浮起。不時的覺得,自己跟加壽定下親事真好。這不,有太后,還有能幹的外戚……

“臣,叩見太上皇太后金安,叩見皇上,見過太子殿下。”袁訓見禮。

太上皇等都說:“平身”。

瑞慶長公主,這最寶貝的公主,又活潑起來:“不用對我見禮,只要把這段古記兒從頭到尾的,是怎麼想的,又是怎麼敢想的,一一的說來,也就是了。”

“哎呀,瑞慶,叫他來,不就是聽他說這話的嗎?看把你急的。你再生一個孩子,只怕也是跟你一樣的性子,跟元皓一樣會說話就嗚嚕個不停。”太上皇對女兒佯裝生氣。

瑞慶殿下又扁扁嘴兒:“好吧,看來都比我急呢。”

長公主老實下來,太后才找到說話的空兒。讓袁訓坐下來,對他不錯眼睛地笑着:“你說,你這件事情是怎麼敢辦成的?你可把我們嚇得不行。”

“就是嘛,擔足了心,我的元皓啊,一擔心就又胖了一圈兒。這分明是擔心費神思,吃多了肉不是。”長公主神出鬼沒,是個話都能接上。

太后對着女兒也佯怒,瑞慶殿下再次放老實。

“說說吧,”皇帝的聲音看似平穩,其實熟悉的人都聽出來,這裡面也是喜悅滿滿。

袁訓就說起來,朗朗地道:“仁德只對可仁德之衆,國仇哪能不報?”

太上皇點頭,皇帝點頭,太子點頭。

“沒有有力的拳頭,把仁德當成軟弱可欺的大有人在。”

皇帝點點頭。

陛下覺得自己對外國使臣招待上不錯啊,但朕能讓人打,朕一還手,這些人就全變了臉換了心思。

這就是把仁德當成好欺負。

誰叫你泱泱大國你論仁德的呢?在這些人的眼裡,仁德就是你給你自己下的套,絕對不是千百年來沒有磨滅傳下來的東西。

千年的風,萬年的雨,英雄可以化灰,偉業可以成塵。但有些東西經風經雨分外濃。卻在這樣的人看來,不是你好我好大家好,而是我可以對你不好,你就不行,就是這種心思。

皇帝眸子微冷。

袁訓的話又讓他暖過來。

“打是一定要打,打,也要打得解氣而不能忘記。梁山王先打的有年頭,勞師遠征,豈止在京裡想得到?別人也想得到。勞師遠征,也是敵軍認定咱們好吃進肚的時候。這個時候,有一個名聲強的將軍,跟梁山王將帥不和,讓他們以爲有可乘之機……。”

“好,”太后先是屏氣凝神聽着,聽到這裡已經大懂。興高采烈地喝彩:“這招兒好,算你想的周到,這是我沒有白疼你一場,皇帝沒有白疼你一場……”

太上皇打斷她:“這瑞慶不插話,你倒說上了。聽他說完。”

太后瞅瞅他,下面還有一句話:“太上皇也沒有白疼一場不是,”這一句是眼睛看着太上皇,嘴裡對着袁訓而言。

說完了這句,下一句是眼睛看着太上皇,嘴裡也對着太上皇:“我沒把您丟下,看看您這着急勁兒,我說瑞慶處處是您的品格兒,您還不認?”

瑞慶殿下笑嘻嘻,及時的上來湊個趣兒:“我隨母后。”

太子和陳留郡王妃也是聽到好處,讓打斷覺得不過癮,但聽到這幾句話,都忍俊不禁。

等太上皇跟太后和公主全不說話,袁訓又說起來:“能跟梁山王相抗的,是商議過再商議,只有姐丈。”

“那是,他是我的女婿,他不行,別的人更不行。”太后又樂了。

太上皇又無奈了:“你是讓我們聽,還是不讓我們聽?”

太后又惱了:“好吧,我不說話。”

長公主又跟上來:“母后,咱們一起不說話。”太后對心愛的女兒沒好氣。

這個時候,往太后宮中來的路上,來了皇后鳳輦。皇后剛收到消息,也爲袁家鬆一口氣。

在她對皇帝心涼透了的那一年,人算平靜下來。該想的事情,慢慢的一件一件在心裡掂量。每每讓她難受的,是加壽這門親事定的沒有錯處。

當時英敏殿下還不是皇太孫,上有皇長孫,當時病夭的皇孫也還在,都讓太子妃和柳丞相懸着心。

親事一定,皇太孫新鮮的出爐。只是當時父女們眼睛昏花,看不清這好處罷了。

在忠毅侯這半年裡日子最不好過的時候,皇后把往事拿來做個比較,她這一回沒有看錯。

她還聰明的跟柳夫人商議過,柳夫人說柳至的意思袁家還是底子厚,有太后呢,這比什麼家底都強。皇后見天兒的就盼着梁山王大捷,更沒有在太子面前說過忠毅侯莽撞的話,在她的心裡,算是押上這一記。

總還忐忑不安,收到消息,自然是急急的來對太后道喜。

另一輛宮車同時到來,跟皇后在宮門遇上。

“見過娘娘,”歐陽容拜了下去。

皇后不能控制的憤恨,每每見到她,就只有生吞的心。

要說皇后自己當年對加壽也有出了格的心思,但像歐陽容的招數,是皇后平生沒有見過。

那幾張紅脣在自己面前無聲漫罵,不止一次讓皇后從噩夢中醒來。也讓她更爲收斂自己,體會到如今的日子算是平靜。

把袖子重重一拂,皇后一個字也不回,是她的女官說一聲容妃娘娘平身,皇后先衝進宮中。

歐陽容隨後跟上,內心也是怨恨天地。

袁家又得勢了,袁家……怎麼還不倒!

抱着這樣的心思,歐陽容進到殿室裡,擡眼一看,眼睛幾乎讓扎瞎。

忠毅侯在太后宮裡從來賜坐,但今天他坐的不一般。

加壽的小椅子,袁訓坐在上面,大長身子在太后的膝旁。這姿勢跟太后親暱以極不說,而且一看就知道這是太后心愛的孩子。

歐陽容木着臉坐下,人比人氣死人,她歐陽容爭了幾年也沒有在這宮裡成人上人,忠毅侯的長女袁加壽,是輕輕鬆鬆就可以管宮務。這世道,有天理嗎?

歐陽容的內心,在聽到梁山王大捷以後,更灰暗上一層。

接下來袁訓的眉飛色舞,太上皇和皇帝不時的開懷大笑,長公主接上話就呱啦個不停,太子和郡王妃搶不過她,皇后也嫣然笑多,都讓歐陽容感覺地獄不過如此。

這熱鬧勁兒裡,有她的份嗎?

她不過是必須一定不來不行的來討好罷了。

隨後,嬪妃們三五成羣的到來,淑妃自封太妃後,唸經居多,也和幾個太妃一起來到,也是聽得聚精會神。

然後太后賞,皇帝賞,皇后也重賞,太監們捧着一盤盤的東西,往忠毅侯府裡來。

……

香姐兒每天往城外去,祿二爺的隊伍一天天壯大,宮中太醫,城中有名的醫鋪出於疫病不要過到京裡的想頭,也出人。周光知道後,招攬一批混混也來幫忙,袁訓更是陪着女兒不會怠慢。

傳旨的人不算慢的把侯爺宣進宮,是心中有數,直奔城外找來。袁訓在書房裡急急換件衣裳,就隨他進宮。

太子師們傻乎乎的在御書房等的有一炷香,出宮門還能遇上袁訓,這還不是那長的香。古代的香,有能燒一個時辰的。這香短了點兒,也足夠太監尋回袁訓,袁訓匆匆進宮。

寶珠呢,她還不知道呢。

加福和蕭戰陪着她說話,蕭戰手裡一個小小的匣子,打開來是一個鑲貓眼石的戒指。

“今天我給小七送這個,小七一定是妹妹。”

寶珠接在手上,對小女婿笑容可掬:“戰哥兒,你見天兒的給小七送東西,亂花錢呢。”

“給小七,不算亂花錢。”蕭戰笑嘻嘻。

催着岳母:“放我跟加福的箱子裡去。”寶珠依着他,把小匣子遞給衛氏。

衛媽媽又見天兒的守着她的四姑娘,而天豹的妻子,一直跟着衛氏的小衛氏,因爲有了兒子,衛氏並不經常讓她出來。

這就寶珠的丫頭陪着衛氏,把榻邊的箱子打開。

榻邊,幾個箱子都是新的,每一個都寫着字。有執瑜有執璞,有祿二爺,有蕭戰和加福。還有元皓的。

打開小王爺跟加福姑娘的那口箱子,半人多高的箱子裡面堆的不少盒子,這就有高度,衛氏不用欠身就放好手裡的這個,回過身子請小王爺驗看:“您看,這就在裡面了。等小七出來啊,一一的指給他看,全是哥哥給的。”

蕭戰一半兒滿意一半兒警惕。

滿意的是:“小七一定喜歡我給的。”警惕地是輪流掃視另外幾口箱子,又來問寶珠:“岳母岳母,我和福姐兒不在家裡的時候,一隻魚、一隻兔子和小古怪有沒有多送東西?”

他的緊張讓寶珠輕笑着,在小女婿鼻子上輕刮一下,同他玩笑:“這主意是你戰哥兒出的,他們是後跟上的,送的再多,你在小七眼裡也是頭一份兒。”

蕭戰放心,把自己又標榜一通:“我會對小七最好。”加福附合着,用力點點小腦袋。

他們的奶媽走一個上來,滿面笑容道:“玩也玩了,到時辰了,請小王爺小王妃出門兒吧,別誤了上學,老王爺還等着呢。”

加福說聲好,自己從椅子上跳下來,去同母親辭行,送上額頭讓母親親了一記。

寶珠手撫在腹部上,把身子輕俯,本就在地上的蕭戰多看了一眼。

蕭戰非常疑惑,太后也來瞧,都說小七已經進了家門,但卻見不到小七在哪裡。

倒是岳母一天一天地胖了,這與小七有什麼關係?

不是說小孩子全是娘娘廟裡抱回來的,岳母爲什麼會胖呢?

在疼愛他的岳母面前,蕭戰孩子氣大發作:“岳母岳母,是吃胖了才能抱得動小七嗎?”

“是哈,戰哥兒你說得對。”寶珠大樂。

聞言,蕭戰嚴肅地道:“母親抱我回來的時候,一定還要胖,不然抱不動我。”又搔搔腦袋看加福:“母親爲什麼不把加福一起抱回來呢?”

房裡的人都在笑,門上有人來回話:“宮裡的公公捧着好些東西來了,說梁山王爺大捷了。”

寶珠喜笑顏開,不顧身子的站起來,嚷道:“大捷了不是,謝天謝地,總算大捷了,”衛氏跟在她旁邊着急:“坐好了,你別亂動。”

蕭戰和加福的奶媽一起把回去上課忘記,相互拉着手輕泣出聲,一個道:“太后盼着呢”,加福的奶媽跟哥哥姐姐的一樣,是太后給的。一個道:“老王爺老王妃盼着呢,王妃該多喜歡。”

丫頭們也上來對寶珠道喜,又相互說着喜。

剛纔歡蹦亂跳的蕭戰,獨他繃緊小臉兒,小身子筆直筆直的,小拳頭攥得緊緊的。

“加福,我對你說過是不是,我說你不要擔心,我爹不是大笨蛋!”

梁山王打贏了,這是他的獨子對王爺的評論。

他的兒媳更是道:“我信你呢,戰哥兒,有你說話,王爺他就會打贏!”

梁山王打贏了,這是他死纏活賴定下的兒媳,對王爺的評論。

房中笑聲更濃的時候,一對小夫妻卻對着撇嘴,都紅了眼圈兒,以前的委屈浮上來,都是想哭的意思。

蕭戰給加福擦擦眼睛:“加福不哭。”

加福也用她的花帕子給蕭戰擦一擦,還是很委屈的聲氣:“戰哥兒也不哭。”

相對憋着氣,直到房外安老太太的聲音過來:“寶珠啊,我的好孫婿立下軍令狀,王爺這就打贏了不是?”

老太太也不客氣的把功勞拂開來,全安到袁訓身上。

“老太太,這是王爺的功勞,不是您的好孫婿。”袁夫人笑盈盈同着過來。

小夫妻們重新讓打醒,蕭戰歡呼:“我爹贏了!”拔腿就外面就跑,加福知道他的用意,追在後面嘻嘻:“戰哥兒我們要上學去了,大哥二哥也要上學呢。”

蕭戰在前面招手:“跟上。”

一前一後跑到家學裡,書聲朗朗中,蕭戰扯開嗓子大喊:“一隻魚,一隻兔子,一隻魚,一隻兔子。”

“別喊!我們上課呢!”執瑜在窗戶裡回他。

外面的嗓音更變本加厲的高:“出來出來!我爹大捷了!”

下一瞬間,一堆人都跟中箭似的衝出來,頭一個是正在教課的先生。

這個先生不是別人,是小二的岳父趙老先生。他也爲袁訓擔着心,聽到這話,先生也不教了,頭一個出來的,他就在最前面。

“是真的嗎?”

“從哪裡知道的?”

七嘴八舌裡面,蕭戰只看向兩個舅哥。鄭重的走到他們面前,小王爺異常的肅然:“聽好了,從今天開始,夜巡歸我管!以前我讓着你們,現在讓我告訴你們吧,這是岳父跟我爹在用計呢,你們全不懂,還跟我爭!哼!”

小王爺重抖威風。

執瑜執璞還在消化梁山王大捷的話,還沒顧得上回蕭戰。另一個孩子跳出來,胖胖的大腦袋,無賴的小面容。蕭元皓比蕭戰還要橫的語氣,再加上三分氣急敗壞。

“總算找到戰表哥!哼!爲什麼給小七天天送東西,哼!爲什麼沒給我送過!哼!……”

這十足是蕭戰的語氣。

跑來尋事情的小王爺張口結舌,他把表弟給忘記。自從讓岳母在房裡放個大箱子,擺小王爺給小七的東西,舅哥們、小古怪也跟着學。表哥小王爺就把表弟小王爺徹底得罪。

再解釋:“元皓,送你的東西在舅母那裡”,隨後再往瑞慶長公主那裡補送東西也來不及。

表弟小王爺也十分的聰明,他長這麼大,從沒有見過大箱子啊。現在再給他一個大箱子,他也不認。

蕭戰在回到岳父家的當天,就讓表弟嚇跑回家。第二天在元皓上學的上午回來看小七,在表弟放學前半個時辰,跟加福回王府念會兒書,吃午飯,下午上學,晚上不回岳父家。

元皓倒還沒有生氣到往梁山王府裡尋蕭戰晦氣,蕭戰就躲得很順利,直到今天自己送上門。

背後的哈哈大笑聲中,蕭戰拉着加福跑得飛快。表弟小王爺高舉肥胖小拳頭,直到追不上,氣呼呼的對着蕭戰背影再跳一回腳:“哼,爲什麼沒給我送!”

先生和學生們無心上課,都往侯府裡來細聽喜訊。

蕭戰和加福來到狗洞位置的小亭子上面。

六角小亭,是寶珠爲女兒女婿精心建造。旁邊種滿花草,小古怪要了一回功勞。

狗洞沒有了,變成兩扇小木門的一個小門。

侯爺要走,他得彎下腰,用鑽的過去。八歲的蕭戰和七歲的加福,手挽着手兒,唱着兒歌走過去。

這木門的兩邊,都沒有門閂,但都有門環。站在街上,蕭戰把手裡握着的黃銅鎖套在門環上,這是他剛纔從裡面門環上打開的,現在從外面鎖上。

鑰匙,他跟加福一人一把,今天用的只是蕭戰的。重新收到懷裡以後,蕭戰有絲兒飄飄然:“岳父這門蓋的真好,我爹的仗也打好了,福姐兒,從此以後我們再也不用鑽狗洞了。”

小手一揮:“等明天我在這裡刻上字,就叫戰哥兒和福姐兒的門,別人不許過,哈哈。”

加福沒聽出來蕭戰話中的語病,就是蕭戰自己也沒有發現。到他岳父這裡,就是門蓋的很好。到他的爹那裡,就是現在仗總算打得好了,跟他爹梁山王以前不會打仗似的。

加福笑眯眯回了他:“是啊,這是爹爹單獨給我們蓋的門呢。”

------題外話------

今天仔就回來了哈哈,麼麼噠,求票。

第518章 ,大家好論第581章 ,死的後遺症第97章 ,相見第379章 ,翁婿某一回合第607章 ,小紅隨行第316章 ,哄妻手段第668章 ,佳祿小夫妻相見第700 一十五章,齊王反擊第760章 ,帝后舊事第657章 ,得來全不費功夫第801章 ,元皓勸和第518章 ,大家好論第61章 ,方姨媽失蹤第557章 ,國公啊,你哈哈哈第228章 ,韓家總算出來要面子的人第111章 ,湯藥大補第192章 ,幫助舅父過難關第723章 ,酒囊飯袋的袁兄第215章 ,不服不行第374章 ,喬遷新府第第720章 ,未婚夫妻情意篤定第500章 ,爲加福的爭論第816章 ,往北往北第213章 ,諒解第592章 ,疫病真兇第25章 ,迴避第275章 ,夫妻同進京第761章 ,柳雲若勝戰哥第660章 ,二殿下相見第836章 ,皇帝在海邊,安王妃出手第40章 ,厲害第113章 ,我心依就第197章 ,寶珠闖府第459章 ,長公主產子第227章 ,遇到登徒子第505章 ,孩子們七週歲生日第513章 ,再降兩等第798章 ,加福練兵第220章 ,什麼叫有情有意第58章 ,聚攏人心第481章 ,針對太子的爭風第834章 ,執瑜去水軍第245章 ,錢財動凌心第406章 ,仗勢欺世子第80章 ,誰最好第761章 ,柳雲若勝戰哥第780章 ,新年理舊話第602章 ,小女婿之爭第209章 ,叮嚀第249章 ,加壽的大紅包第708章 ,到蘇州第405章 ,有主見的寶珠第385章 ,倒運的歐陽家第317章 ,奮起的寶珠和女眷第717章 ,新謠言與方氏無關第645章 ,重重埋伏第222章 ,恩師也狡猾第807章 ,胖兄弟再次從軍去第134章 ,動心第621章 ,皇后的東西吃不完第15章 ,傳話第243章 ,有個好媳婦第777章 ,慈悲通靈第417章 ,叫好第201章 ,相對炫富第760章 ,帝后舊事第333章 ,東安舊事第363章 ,回京第396章 ,功勞是加壽的第503章 ,賽龍舟第256章 ,袁訓揍龍大第202章 ,聰明人第750章 ,新城第116章 ,爲你!第836章 ,皇帝在海邊,安王妃出手第398章 ,袁訓出手第371章 ,準岳母大人駕到第58章 ,聚攏人心第42章 ,眼熱第476章 ,水大人搬起石頭砸自己第687章 ,齊王繼續出行第115章 ,想通第399章 ,調和第646章 ,大功課第169章 ,爲了玉珠鬥詩文第53章 ,清醒第187章 ,英姿少年認郡王第691章 ,舅舅又不要元皓第76章 ,天上掉小鬼第627章 ,好孩子的去向。第283章 ,寶珠也出手第538章 ,公正的胖兄弟第807章 ,胖兄弟再次從軍去第137章 ,賀喜第471章 ,一羣蠢婦第727章 ,神算失靈第611章 ,正經離京第210章 ,偷雞不成反蝕米第233章 ,姑母多情意第2章 ,方姨媽
第518章 ,大家好論第581章 ,死的後遺症第97章 ,相見第379章 ,翁婿某一回合第607章 ,小紅隨行第316章 ,哄妻手段第668章 ,佳祿小夫妻相見第700 一十五章,齊王反擊第760章 ,帝后舊事第657章 ,得來全不費功夫第801章 ,元皓勸和第518章 ,大家好論第61章 ,方姨媽失蹤第557章 ,國公啊,你哈哈哈第228章 ,韓家總算出來要面子的人第111章 ,湯藥大補第192章 ,幫助舅父過難關第723章 ,酒囊飯袋的袁兄第215章 ,不服不行第374章 ,喬遷新府第第720章 ,未婚夫妻情意篤定第500章 ,爲加福的爭論第816章 ,往北往北第213章 ,諒解第592章 ,疫病真兇第25章 ,迴避第275章 ,夫妻同進京第761章 ,柳雲若勝戰哥第660章 ,二殿下相見第836章 ,皇帝在海邊,安王妃出手第40章 ,厲害第113章 ,我心依就第197章 ,寶珠闖府第459章 ,長公主產子第227章 ,遇到登徒子第505章 ,孩子們七週歲生日第513章 ,再降兩等第798章 ,加福練兵第220章 ,什麼叫有情有意第58章 ,聚攏人心第481章 ,針對太子的爭風第834章 ,執瑜去水軍第245章 ,錢財動凌心第406章 ,仗勢欺世子第80章 ,誰最好第761章 ,柳雲若勝戰哥第780章 ,新年理舊話第602章 ,小女婿之爭第209章 ,叮嚀第249章 ,加壽的大紅包第708章 ,到蘇州第405章 ,有主見的寶珠第385章 ,倒運的歐陽家第317章 ,奮起的寶珠和女眷第717章 ,新謠言與方氏無關第645章 ,重重埋伏第222章 ,恩師也狡猾第807章 ,胖兄弟再次從軍去第134章 ,動心第621章 ,皇后的東西吃不完第15章 ,傳話第243章 ,有個好媳婦第777章 ,慈悲通靈第417章 ,叫好第201章 ,相對炫富第760章 ,帝后舊事第333章 ,東安舊事第363章 ,回京第396章 ,功勞是加壽的第503章 ,賽龍舟第256章 ,袁訓揍龍大第202章 ,聰明人第750章 ,新城第116章 ,爲你!第836章 ,皇帝在海邊,安王妃出手第398章 ,袁訓出手第371章 ,準岳母大人駕到第58章 ,聚攏人心第42章 ,眼熱第476章 ,水大人搬起石頭砸自己第687章 ,齊王繼續出行第115章 ,想通第399章 ,調和第646章 ,大功課第169章 ,爲了玉珠鬥詩文第53章 ,清醒第187章 ,英姿少年認郡王第691章 ,舅舅又不要元皓第76章 ,天上掉小鬼第627章 ,好孩子的去向。第283章 ,寶珠也出手第538章 ,公正的胖兄弟第807章 ,胖兄弟再次從軍去第137章 ,賀喜第471章 ,一羣蠢婦第727章 ,神算失靈第611章 ,正經離京第210章 ,偷雞不成反蝕米第233章 ,姑母多情意第2章 ,方姨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