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9章 ,過年錢

加壽的針指手藝不是最好的,但元皓就是喜歡。吃好喝好,帶上一大包子給母親的好吃東西回家,他走的也很滿意。

……

大紅喜字泛出的光彩,院中的秋風足以帶走。安王往書房裡去,身後追上管事的人:“王爺,換上吉服吧,再換一個鐘點兒王妃就要進門,您還不換衣裳怎麼是好?”

墨綠色常服的安王冷冷瞅着繡龍紋的大紅吉服,不用全展開也知道這衣裳不周備的地方頗多。他的耳目還在,柳至不至於拿道聖旨就把他往絕路上逼,總是留着餘地。安王已知道置辦大婚的有司怠慢他到,不管任何東西都不能多看一眼的地步。

順便一看就知道件件不合適,新人也不是他待見的,安王全沒有成婚的大喜,更別提早換衣裳。不耐煩:“回來再換,早呢早呢。”年青而應該神采飛揚的臉上還是灰敗的頹廢。

管事不敢多打擾他,眼睜睜看着他走開。

書房裡,幾位着行裝的先生們見到安王進來,垂淚拜倒:“我等祝王爺大喜,爲王爺辭行。”

安王一一的扶起他們,也哭了:“能再見到已是萬幸,只可憐鄒先生他們死的慘。”

“刑部裡刑法厲害,柳國舅親自提審。齊王大婚那晚毒死的京官本就與咱們有關連,鄒先生又是皇上親指給殿下的人,他招供後和我們關在隔壁,對我們說愧對皇上,他願意頂鼓惑之罪。”

安王聽不進去別的話,跺腳大罵:“柳至!我與你誓不兩立。”

先生們哭道:“王爺快別說這樣的話,這一回是咱們輸了。輸得起也是輸了,不如拿些輸得起的氣勢出來。皇上動了真怒,把指給您的先生盡數賜死獄中,又把我們打的打,攆的攆,還有幾位先生只怕要把牢底坐穿。你且收斂吧。不容我們在京裡多呆幾天,幸好今天辭行今天還能道賀王爺大婚。以後我等不在身邊,不能爲王爺排憂解難,唯有三拜謝王爺知遇之恩。”

安王不敢送出府,含淚目送。轉回頭兒出了書房,管事的又來請他換衣裳。安王想着這糟心的親事,憋憋屈屈的換了衣裳。

皇帝不肯主婚,皇后也不肯來。太上皇犯秋疾沒有好,太后照顧他也來不了。太子主婚事,齊王是皇長兄,他們倆個在這裡操辦。衝着他們的顏面,袁柳齊集,董張府上門生有些,小官員們看不懂風向,失勢的王爺對他們來說也是王爺,而且太子又來,他們來的不少。

安王滿心裡不情願聽他們多說話,但還是有幾句傳到耳朵裡。

“福祿壽喜只來一位?”

“怎麼沒請請?齊王殿下大婚,福祿壽喜一起進門,再頹的運勢也能衝轉。”

這樣的話,文三姑娘在新房裡也從女眷嘴裡聽到。總有些在你失意時擺出好臉兒,帶着憐惜的口吻,支些你追趕不上的招數。

“喲,想是忘記了?我們也沒想到。要是想到早就說說。南安侯府二爺成婚,福祿壽喜還去了呢,好不熱鬧。”

文三姑娘沒想起南安侯府鍾家是袁家的親戚,她在喜袍裡的手指攥得緊緊,把衣上繡的綵鳳皺成一小團兒。

本朝制,親王妃冠服與皇妃相同。但安王倒運中,沒有一位皇妃肯把自己沒用過的新冠服出借。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文三姑娘用的只能是有司爲加壽大婚置備的常服。她算受盡委屈,加壽也落一個好人兒。

有司實在趕不過來,倒不能怪上他們。

揭蓋頭的時候,夫妻都看到對方眸中的冷冰冰。鬧房以後不用再相對都鬆口氣,一個去讓人敬酒和拿酒灌自己,另一個坐在洞房裡默默盤算她成爲安王妃後要辦哪些事情。這裡面一多半兒,是對文家有利。

不過半個時辰,喝酒的地方亂了。有人回安王:“錢大人爲王爺喜歡喝高,奴才們要送他不讓,半路醉倒在別人家裡,鄰居見門沒關進去招呼,見到那家子有個獨居的老爺子已經氣絕。”

安王腦子裡劇烈疼痛上來,偏偏發生在他大婚的晚上,哪怕他再不喜歡這親事,這也不吉祥到了極點。恨的擲一個酒杯在地上,怒道:“跟他的家人是死的?”

“真是奇怪,他跟着兩個家人並沒有用酒,事發的時候,那兩個不知去了哪裡?”

董大人執掌順天府,就此告辭:“殺人大案,連夜會報到我手裡,我先去了。”

安王喝不下去酒,往大門上小廳裡踱步等最新的消息。齊王走來搖頭:“怎麼你我全攤上這事兒?我大婚的時候,半夜毒死京官,鬧起來的人還妄想冤枉輔國公。最後逃到你府……”他掩住口打個哈哈:“不說了,我忘記了,再回去吃你的喜酒。”

對着他的背影,安王怨毒中狠狠惡戾。

齊王進去叫出料理酒席的念姐兒,輕笑道:“前債已清,他送我一個死人,我也還他一個。錢大人素來是他的知己,栽一回也罷。”

念姐兒笑一笑,又叮嚀:“不要真的把清白人送進去,錢大人有不好,拿他不好的地方就是。”

“最多三天放他出來。這家子女在五十里鋪做生意,這老人家有舊疾,醫生看過說他活不過這個冬天。子女圖生意有錢不肯歇息一天,老人家也說不用照看。今天晚上死了家裡所以沒有人。鄰居雖知道有舊疾,但見到陌生人哪能不報官?但等他家子女回來就清楚。”

齊王在這裡邀個功:“我可是打發出好些家人才尋到,附近的人家,就這一個剛嚥氣,離得又不遠。不容易。”

念姐兒嫣然:“給你記一功,也是的,這個人總想弄人,又弄到自己頭上,以後改了纔好。”

齊王淡淡:“這猜忌的帽子他總想送給別人,這一回還是扣到自己頭上。事情是他弄出來的,他頂着原也沒錯。不過改與不改,還得再看。”

……

總想弄別人,就沒有想過別人也會弄他?

深夜太子從安王府上最後一個告辭,就要出街口的時候忍不住回頭,再看一眼大紅燈籠好生喜氣,心裡冒出來的也是這樣想法。

大雪紛紛下中,太子默默願他新婚後能有個約束,不要再任性胡爲。多想想這猜忌的帽子是從哪裡來的,出處本就是他自己。

新的一年裡也好,新的王朝裡也好,還能沒有用人的位置?總盤弄別人可不是上進的門路。

林教主神算無敵都能自己發瘋,太子對安王唯有一句話:好自爲之。這句話也同時送給殿下自己,前路風雪泥濘,殿下要走的路也很長很遠,一如那雪地中迤邐不絕的風景。

他的職責是不管風雪還是雷暴,都要迎擊而上。直有回到家中,那經過加壽治理而安寧的地方,才常有會心的一笑。

比如今晚的牀前擺着加壽最愛畫的“梅花五瓣添福氣”,不過現在不是爲生氣而畫。

醒目的梅花提醒下面寫的話:“安王府上咱們分手,我可不回來照看吃酒的你了。讓人備下醒酒湯,乖乖的喝湯哦。”

太子含上笑容,把紙條上輕點一下,抱怨道:“我又不是元皓,還乖乖的?這話真不通,明兒看我訓你去。”

……

三十的那一天,雪下得結實,給京都披上厚厚的雪白大氅。年節的喜樂在人面上洋溢,匯成臘月獨有的洪流。

好孩子在自家房裡,面上也是喜盈盈。她坐在紅漆雕瑞草桌圍的小桌子前面,眼前擺着一堆紅色的荷包,還有小小托盤裡放着的銀子。

她的姐妹們除去幫忙管家的幾個,分散坐在幾個小几旁邊,在小几上,也有鮮亮顏色的荷包和錢。不過有的不是銀子,而是銅板。

“好孩子姐姐,”一個小姑娘拿起銅板看了看,對好孩子的銀子露出羨慕的眼光:“你有許多錢,過年給家裡人和家人的全是銀子,我就不能,”噘一噘嘴兒:“我沒有私房存,剛得月錢,只好給銅板。”

玉珠聽女兒怎麼回答。

好孩子笑眯眯:“父親說有心就好,你的銅板全是新的不是?”

這解釋歪的,玉珠有了一笑。但聽到女兒回答的並沒有居高臨下或得意不容人,玉珠點頭。

好孩子出遊三年,不出一分本錢得到揚州、蘇州兩間鋪子,當時她還在路上,報信回來,玉珠知道家裡書呆子居多,不多的精明家人還要用在自己的田莊子上,往祖母面前商議。

安老太太沒有丈夫也能養活三房寡媳帶孫女,除去有兄長幫助以外,還有她出嫁時很帶去幾個得力家人,自己又會調教。收到玉珠的求助,老太太一碗水端平,欣然的給韓正經兩個管事,給好孩子兩個管事,又各出運營本金。

加上家裡添補出來的運營本金,鋪子熱熱鬧鬧開起來。頭一年不虧不嫌,老太太說這就很好,第二年賺的錢除添補新貨的,把家裡給的本錢歸還,還給了一丁點兒息銀。

喜歡的老太太裝懊惱,說早知道給息銀,應該把老本全放進去。

在今年就賺錢了,好孩子兩間鋪子除去明年進貨的錢,共得銀子五百餘兩。他們的鋪子賣的東西不相同,當年貨物需求算進去,韓正經的比好孩子少上十幾兩,元皓的又多出十幾兩,別的稱心等也各有添減,但家家小豐收。

錢是前天送來,好孩子把準備的荷包最後幾針繡好,宣稱在年三十的今天給家人包過年銀子。

有人回給常大人,夫妻高興之餘,讓家裡的小姑娘們觀摩,讓她們學學對家裡應該有這樣的心。這就小姑娘們也央奶媽現買回荷包,學着好孩子有模有樣的算起錢來。

最後的碎銀子放到荷包裡,好孩子小臉兒欣欣然,先對母親表功:“我的裝好了。”

玉珠伸出手,扮個貪婪的神色:“我的先孝敬了吧。”

“不行!”好孩子翹一翹鼻子,有板有眼說起來:“要先給祖父,再給祖母,再給父親,再給母親,再給大伯再給大伯母,再給大伯房中的哥哥和姐姐…。”

玉珠聽女兒頭頭是道,眼睛笑得彎彎如新月,但爲檢視她,還要挑個刺兒:“怎麼不是先給大伯,大伯難道不比父親大嗎?”

“穩重端莊”的好孩子格格樂了,嚷道:“原來母親也不知道,聽我告訴你……”

玉珠笑着打斷她:“這一句很不好,”豎起一根手指:“總算讓我挑出錯兒來了吧?今兒你有一回了。等你往長公主府上吃年酒時,可千萬別這樣惹笑話。”

好孩子抿抿脣,調整個姿勢重新坐好,小臉兒微沉下來。惹得玉珠格格笑了:“這樣很好,這樣很端莊。”

隔房頭的小姑娘怯生生提醒:“五嬸孃,您這樣也不端莊啊。”

玉珠失笑,然後忙說聲費心,也學着女兒起身來,比女兒多些步驟。她重整了衣裳,重整了首飾,再對孩子們嫣然輕笑,退後一步坐了下來。

“這樣好,五嬸孃真好看。”除好孩子以外,小姑娘們拍起手來。

“嗯哼嗯哼!”好孩子煞有介事的清嗓子,玉珠忍住笑,看着小姑娘們噤聲的模樣,一個一個也坐端正。

好孩子大爲滿意她言出都行,下面的模樣兒更板正,先請示一回:“母親,我要回話了。”

玉珠笑的不露齒:“請說。”

“母親快別說大伯和父親哪個先給哪個後給的話,”

這頭一句老氣橫秋的,玉珠差點兒撲哧一樂。想想不能又不端莊,繃着臉兒把笑意只在眼睛裡。

“收到銀子,昨天和不好的表哥在曾祖母房裡算錢,算怎麼給。曾祖母教導從長到幼。不好的表哥聽完,說有些長輩在城外,三十或初一進城吃年酒。城外雪更大,家裡不讓趟雪去。難道爲了他們的錢不給,自家的長輩也不能給?”

玉珠連連點頭:“有理有理,那曾祖母是怎麼說的呢?”

“曾祖母就說自家門裡的自家裡論。我想到了,我問二伯父和三伯父還要送年禮,難道他們不回來,父母親的錢就不能給?”好孩子兩個烏溜溜的眼睛裡透出很神氣。

玉珠莞爾:“你說的是,不過四伯父卻在家裡,怎麼你要越過四伯父?”

“曾祖母說的,祖父母長輩要先給,別的長輩可以另計。比如自家的父母就在面前,哪能讓他們幹看着還能到給一圈兒完了再給。再說我到大伯父房裡,就要把姐姐們的給了,”

兩個姐姐舉手:“我們在這裡!不用另去。”

玉珠格的又是一聲笑,隨即想到又不端莊了,不能是孩子們表率,忙重新坐好。

見房中的小姑娘們沒注意,因爲好孩子正在教訓人。

“姐姐們此言差矣,哪怕姐姐們就在我面前,也要等到給過你們房頭的長輩,才能給你們。”好孩子甚至低低下巴,頗有個老學究的模樣。

玉珠正要笑,見女兒又看到自己面上:“剛纔的話沒說完,聽我說完。等我去大伯父房中,順便給了姐姐們。這樣一看,豈不是把我的父母在姐姐之下?所以曾祖母說這些地方可以隨意,我既然是先從自己房裡出來,母親又巴巴兒望着,先給父母親沒有錯兒。”

玉珠撇嘴低聲:“我卻巴巴兒望着?我怎麼就不是怕你算錯了錢?”母女坐的很近,這話就好孩子聽見。她裝沒聽見,下地去讓奶媽捧起盤子,對玉珠作個小小的辭別:“母親請稍後,我這就去給祖父母添福添壽,父親在祖父母房裡呢,等我請他回來,就好孝敬父母親以後,再闔家裡走走。”

說完了,知道自己這模樣得人意兒,把個腦袋高高昂起。

玉珠又一回忍住笑,和她一同起身:“恐怕伯父伯母們也在祖父母房裡,讓你折回來只怕累到你,我和你一起去,再尋你的哥哥們也過去,你作一回給豈不省事兒?”

好孩子說好,小姑娘們簇擁着過去。

常大人夫妻和兒子們說過年的話,商討完年酒單子又說到這個年京里人忽然增多,米麪、租賃都比往年漲了價錢,就見到玉珠帶着孩子們過來。

每一個孩子手中是擦得鋥亮的小托盤,上面放着各種顏色的小荷包。常大人夫妻收好孩子好幾年的錢,一見就明白。滿面歡喜的說着這如何是好,今年竟然又給了。好孩子頭一個到他們面前,屈屈身子恭敬地道:“願祖父長得精神,願祖母康健年年。”各送上一個紅色的荷包。

常大人掂一掂,家裡人都看得出來沉甸甸。大公子對常伏霖讚歎不已:“這袁家,不佩服他都不行。帶上孩子們玩上幾年,沿途還能起兩間鋪子。”

常伏霖也是由衷的欽佩:“是啊,沒有四妹夫婦,上哪兒能得太子殿下,齊王殿下賞鋪子下來。”

說着話,見女兒笑盈盈到了面前。大伯父既在這裡,好孩子送上他的,又把父親的孝敬到手上。

常大人在收三房裡孫女兒的錢,小姑娘跟好孩子一年的人,都是老成些可以懂事,散漫些也可以不懂事的年紀。她漲紅臉兒顯然是個懂事的,送上荷包:“我的是現買的,不如好孩子的好。好孩子的是一年裡自己手繡,等明年我跟她學,我也自己繡。”

荷包裡也沒有多少錢,更讓小姑娘窘迫不堪。

常夫人接過哄她:“你有這個心就很好。”

常大人拿起來呵呵一笑,見門簾子動,媳婦們也讓玉珠請來,除去出門兒的,算是家裡人到齊。

常大人語重心長訓了舊年新年裡的話:“心地常有,是興旺之家,是興旺之人。這只是好孩子一個人帶動全家的孝敬嗎?你們要好好想想。當官要是常有這樣的心地,常把皇上和百姓如父母兄弟們放在心裡,怎麼能沒回報呢?上學常把先生和同窗放在心裡,互教互幫,怎麼能沒進益呢?結交知己,常把忠義正直放在心裡,怎麼會交不到同路人呢?”

書呆子之家裡出來訓話從不稀奇,而今天這段話結合仕途經濟學問,大家肅然認真聽了進去。

把手中的錢袋捏捏,知道里面還不是最少的。放下這個,常大人尋找到最少的一個荷包,一捏之下里面只有一枚銅板。對這個也同樣沮喪的孫女兒當衆道:“你不要難過,你們不如好孩子的都不要難過,以後長存這樣的心,懂得積蓄,年年也只收你們一個銅板,我和祖母也就快活了。”

小姑娘們開了心,謝過常大人退到一旁。小姑娘們既然來了,各房小爺們也叫來。常大人對他們和對孫女兒不一樣,把臉板起來:“姐妹們日後要到婆家,不主全家中饋,也主自己這一房,所以收她們的,讓她們早早學會積蓄,學會家中長輩的高與低。你們呢,省月錢拿來可不行。各做好文章來,今晚年夜飯上當衆頌讀。不好的,稱爲我們家的落第,罰出席面倒酒。”

聞言,兒子媳婦們紛紛附合:“父親說的很是,”

“這樣辦理,再好不過。女孩兒能進益,男孩子也能時時想到長進。”

常大人聽得興致上來,當即決定:“就當這是年節下的家規吧,老大,你添上去。”

大公子答應下來,親自去取家規。常大人又望向好孩子,招手讓她到面前,又謙虛上來,對玉珠道:“這是個全家公認的得意孩子,上有曾祖母和姨丈姨母教導,所以比我們自家的孩子教的好。我本不應該多說什麼,但當祖父的有幾句提醒。”

玉珠夫妻欠身:“請父親只管吩咐。”

“呵呵,那我就不客氣了。”常大人對好孩子笑道:“祖父也許不應該問,不過是想幫你籌劃。你要籌劃的不對,祖父可以出個主意。你對曾祖母多少,給姨丈姨母又是多少?”

好孩子笑逐顏開,渾然這話問到她的癢處,是她的得意事兒。見到女兒模樣,常伏霖對玉珠低笑:“她昨天快上天的話,今天又要說一回,所以這樣。”玉珠吃吃笑上兩聲。

“回祖父母,曾祖母是高過祖父母的長輩,理當比祖父母多些。”

常大人滿面春風:“嗯嗯。”

“袁家祖母身份比祖父母高,但這是自家裡論,不是論身份呢,和祖父母同例。”

常大人笑了,有一聲自嘲:“看我,分明是幫孫女兒出主張,但聽到這話,我還是喜歡了。真不應該。”

“沒有不應該這話,祖父誇我盤算的好,爲我喜歡。”好孩子伶俐的爲他勸解開,常大人心中又起感嘆,袁家,真是人中龍鳳之姿。

他在結兒女親事以前,對袁訓的認識也就是個太子近臣,也一直對自家裡門風相當滿意。但萬萬沒有想到,門風還可以更上一層樓,爲人的見識也更高一等。

就要過年,明年九歲的孫女兒機靈的回話,無一不體現出袁家的底蘊。但她實在的好處,卻能歸於自家。

在常大人心裡把袁訓看得已足夠高,再想高不知往哪裡擺。但他還能添上一絲兒景仰,再添上一絲兒虔誠。

本是爲好孩子擔心別怠慢養大她的老太太、姨丈姨母的心,聽到好孩子的勸解,常大人知道已沒有必要。不到九歲就會幫大人解嘲,好孩子對於別的事情上應該也不會算錯。

果然,好孩子下面的話滴水不漏:“沒有姨丈姨媽帶上我,就不會有鋪子。所以要多給些。但姨丈姨媽一定要說我怠慢祖父母長輩,我就先問過姨媽,姨媽說不可以越過,給她和姨丈的低於祖父母,但我心裡過意不去,我準備姨丈愛喝的酒一罈,姨媽愛吃的點心四盒,不在母親的年禮之內,但請母親送年禮的時候已幫我送去。”

“好好好,你們都要跟好孩子學學,這聰明勁兒。”常夫人也忍不住誇她。常大人更是開懷大笑。

“還有鋪子是太子殿下和齊王殿下所賞,除去給加壽姐姐和念姐姐也有一份兒以外,又送去二位殿下愛吃的點心。別的哥哥姐姐們也不少。小紅不能少,容姐兒也不能少,大花更不能少。”

玉珠完全沒有想到嫌棄方氏母女以前的作爲,見女兒全想在內,笑得眼睛只有一條縫兒。

“很好很好,”常大人擡起手,愛惜的在好孩子腦袋上撫一撫,輕輕咳上兩聲。

家裡人知道他的都看出又有話要說,現有好孩子這個好人兒在面前,雖然好孩子不以肅穆見長,也全家人屏氣凝神,準備聽父親再一回的新年訓話。

但這一回常大人沒有順利訓成,他剛張嘴,外面家人喜氣洋洋地回:“好姑爺來拜年,韓世子來拜年。”

從常大人起,全家的人喜動顏色,元皓和韓正經在房外就聽到一迭連聲的叫嚷:“請,快請,廚房上準備熱湯水驅驅寒氣。”

看看元皓這般重要,到哪裡都是得意人兒。不用說元皓胖臉兒又笑出褶子,而韓正經也挺起胸膛準備扮個好客人。

門簾高高打起,好孩子出來把他們迎進去,先沒有拌嘴,胖瘦孩子調皮歸調皮,見人的禮節不會少。從常大人處一個一個行過禮,玉珠親手抱來墊子,對女婿和外甥笑道:“新的還沒有用過,給你們坐。”又指貴客的位置給他們:“請。”

韓正經是晚輩,雖有世子身份也犯不着坐到貴客上面,但小王爺這小女婿是家裡的貴客,就把他們放在一例。

胖瘦孩子擺手:“先不坐,”對好孩子叉起腰身。好孩子也有個好驕傲模樣。原來這是先拌嘴。

好孩子搶到頭一句:“我給家裡人錢,你們給了嗎給了嗎?有我給的數兒清楚嗎?有嗎?”

“有!”胖瘦孩子沒落下風,笑出小豁牙:“我們給過出來的,一個也不少。”

好孩子扁扁嘴兒:“好吧,該你們了。”

胖孩子本來要問的話忘記,臨時改成質問:“你說給家裡人錢,我沒有收到!我父親沒收到,母親沒收到,祖父也沒收到,太后沒收到,太上皇和皇舅舅全沒有收到。”

好孩子結結實實讓他問傻眼,她歷年也收到太后的過年錢,年年分姐姐們的過年錢,今年也想到孝敬太上皇太后一些東西。但皇上和皇后她哪裡敢呢,就沒有想到。

常家的人也一起傻眼,常夫人悄聲埋怨常大人:“還說爲孫女兒籌劃,你想起來了嗎?”常伏霖也埋怨玉珠:“我想不到,你也沒想到親家?”玉珠縮縮頭,她把小女婿都當成貴客,何況是長公主?依然還當成貴人來看,也是個不敢想。

在胖孩子爲拌嘴而氣勢洶洶之下,常家的人包括哥哥姐姐們一起汗顏,都有後背滴冷汗的感覺。

好在好孩子身經拌嘴百戰,她能穩住陣腳,強着大聲回:“有!怎麼沒有!”

“那拿來給我吧!”元皓很開心,有錢收了,亮出他的小胖手。

常大人趕緊對妻子使眼色:“去備。”常伏霖也輕推妻子:“去備。”甚至挨不着的大公子也對妻子悄聲:“去備。”別的房頭也是如此,幾個妯娌悄悄往外面走。

但見好孩子又一回獨擋一面,響亮地回答:“今天不給!”

元皓黑臉兒:“爲什麼,你想賴我的錢可不行!我的也就不給你。”

“不賴!但你家的錢,得先給長輩再給你!你也可以等收到錢再給我。你家長輩今天遇不到,吃年酒的時候,和明兒進宮道賀的時候,再呈上去行嗎?”好孩子找到理由後,從來理直氣壯:“如果你要這會兒就進宮,去你家,我也得回房去拿不是?”

全家人放寬心,有個回房拿的空兒就好。

元皓沒有懷疑,但別有建議:“你是得回房取,今晚我們去和加壽姐姐守歲,我在舅舅家裡睡,你也在舅舅家裡睡,明兒一早進宮。我和瘦孩子就是來接你的。趕緊回房,取你初一穿的衣裳首飾,再取上錢,明兒從舅舅家進宮。”

好孩子轉身就要走:“那我去拿,你等着。”

“哈!接完我們的話再走。給你一個準備的空兒。”元皓從小黑子手中就要取東西。

一直沒說話的韓正經大喝一聲搶過來:“你們一人一句顯擺過了,該是我!”

元皓悻悻然,但乖乖讓開:“好吧,讓你。”

韓正經的奶媽跟着進來,送上一塊摺疊的布,韓正經抖開來,是個繡百花的大袋子。

常家的人猜測這是什麼,空空的,好作什麼用?韓正經得瑟:“你們有嗎?今年我能裝好些錢。”

元皓也就亮出來,他的更大。小黑子手裡握着袋口,元皓展開來,再展開來,一直展到從椅子一邊到對面椅子那邊擺不開爲止。

胖孩子手舞足蹈:“今年我收的錢最多,戰表哥不給我裝滿堅決不答應。”

小胖手在上面比劃,走一步小手一截:“加壽姐姐給錢,”再一截:“二表姐給錢。”再一截:“瑜表哥給錢,”……最後沒展開的一段光看着還有不短,小胖手擺動:“全是戰表哥給錢。”

一個小姑娘瞅瞅那嚇人的大袋子,再瞅瞅得意的小王爺,小聲打個抱不平:“你的戰表哥真可憐。”要給這許多的錢,只怕要傾家蕩產。

好孩子倒沒有這般同情心,她亮了眼睛,歡快地道:“我也有我也有,等我回房取。”

“記得取我家的錢來,千萬別忘記我的!”元皓追後面一句,好孩子說不會,逃也似的出了這房。

常大人等這就可以招待小貴客,請他們上坐,陪他們說話。

……

玉珠夫妻跟在好孩子後面回去,進房就道:“新荷包還有嗎?母親要是沒有,幫你上街買。”

“荷包我做的多,準備我自己換着用,倒是足夠,只是銀子請父母親退些出來。”好孩子攤開小手。

玉珠轉轉眼珠子沒有明白,好孩子嘟了嘴兒:“母親倒不肯退?”她苦了小臉兒:“難道眼看我的賬目不平順?”

“啊,你不說賬目我倒忘記,好孩子,加上你今年的地租,你今年可收了幾百兩,你對我說存一半兒不動用不是?你只動了一半,另外一半我親耳聽着你分的錢,還留下你一年的花用,你要說從此可以存月錢。現在你忘記婆家錢,怎麼還討我的?”玉珠荷包剛到手,沒渥熱不想給。

常伏霖想幫女兒說話,讓玉珠一個眼色閉上嘴。好整以暇坐下來,聽母女怎麼打嘴仗。

好孩子振振有詞:“母親聽我盤算,曾祖母說的,要有長遠的富裕,開源還要節流。到手的錢,一半兒存上添地添鋪子本錢,另外一半兒纔是花用的。但花用呢,也就不小氣。除去自己一年的花用,事先算好萬不能超,餘下的餘錢,盡數分贈家人,也是家裡人一年辛苦當我的家人,要給感激。”

常伏霖聽到這裡又覺得受教,他還是頭一回聽說人家辛苦當家人這話,笑道:“曾祖母的話兒要牢記。”

好孩子更伸小手:“所以,退錢吧,我按人頭兒分的,漏去我婆家。如今重新分,父母親請退錢。”

玉珠也佔理:“你自己說的,你一年的花用留出來,怎麼讓父母親退,卻不拿自己的錢?”

“我一年的花用是算過的,多一筆支出,我就不足夠了。到時候一筆賬算,另一筆也帶的錯,可怎麼是好?”好孩子依然有理。

常伏霖聽到這裡絕倒,幫着女兒勸妻子:“爲她一年的賬目清楚,你還她些吧,我的也在你那裡,你幫我還她。”

玉珠不情願的取出來,又想到一件笑話女兒的事情:“要還,全家人都還,我去幫你說說。”

話剛落地,好孩子撲騰往她身前一跳,把她緊緊抱住,小臉兒仰着俱是緊張:“不行不行!母親不許去!”

“那又爲什麼?”玉珠大樂,戲謔道:“今兒聽你說好些道理,帶的祖父也說道理,你在這裡能說出道理來,我就服你了。”

“是我算錯的,至多和父母親算算,怎麼能算到全家去,我丟不起這人。”好孩子依然流利。

常伏霖和玉珠大笑,一起問她:“父母親是好欺負的不成?”

好孩子眨眨眼:“你們是我的父母親呀。”

玉珠忍俊不禁:“聽上去親切,也罷,還你些吧,不夠的你用自己私房添補,也算罰你個忘記婆家。”

好孩子拿到手,也不數多少就樂了樂。進去重新包了錢出來,又取了她新年裝錢的袋子,再和母親說話全是安慰。

揚揚袋子:“母親別難過,等我收了錢回來,還會歸還你呢。”

玉珠瞪圓眼睛:“對呀,讓你繞進去。你過年過節全收錢,難道不夠添補上這一份兒的?快還我的錢來。”

好孩子咧嘴一笑:“全動我的私房不是不快活,先收些回來再給出去也罷。曾祖母說,這就叫有張有弛。”一溜煙兒的去了。

對着她的背影,常伏霖笑倒在椅子上:“你女兒給你上仕途經濟學問課呢。哈哈,笑的我不行了。”

“小壞蛋,分明是自己錯了,全掏出來不痛快了,尋你我頭上找幾個回去,卻又騙出來祖母的話。”玉珠噘起嘴兒:“看這聰明勁兒,全然不會吃虧。”

夫妻越想越好笑,又笑上一通。

丫頭說小姑爺告辭,夫妻攆出去送到門外。三個孩子全是過年裡新衣裳,大紅的雪衣披着,小馬騎上,拱一拱小手說告辭,也似一個模子出來,整齊而又透着精神。

玉珠分明聽到丈夫喃喃:“這個四妹呀,這個四妹夫,怎麼教出來這麼好的孩子們。”玉珠也是一樣的想。

三匹小馬後面跟着家人,在雪地裡迤邐而去,常夫人歡喜的就在大門上也說起來:“又去姨媽家了,等回來又要有幾句新鮮的懂事兒出來,等着看吧,錯不了。”

常家從老到小一起點頭,紛紛道:“是啊是啊。”

……

出了街口,韓正經一拍腦袋:“壞了,我有件東西忘記。怎麼辦怎麼辦,丟家裡了?”

他的奶媽奇怪,暗想東西是她收拾的,沒有丟纔是。但世子一定這樣說,他要回去拿,奶媽以爲是自己不知道的東西,跟隨轉回文章侯府。

掌珠見兒子回來納悶:“加壽明年大婚,就是婆家的人。太后多好的人兒,讓加壽今年在家裡守歲,說宮裡守歲有的是日子,在孃家只此一年。所以你們今夜一定伴她,好好陪她。怎麼回來了?”

韓正經欠着身子:“母親,請給我備一個好看荷包,剛纔胖孩子接我,我們接好孩子,提到好孩子給婆家的錢,我想起來我忘記給玲瓏包上,也忘記說接玲瓏守歲。雖然還沒有守親,但多一個陪加壽姐姐的不是更熱鬧。所以又回家來準備。”

他說話的時候,家裡別的長輩過來,準備大家吃午飯。聽到後面半截,不用韓正經說,韓二老爺頭一個道:“正經的錢有賬目,算的仔細。咱們家的孩子雖不算小賬目,但自己花用的錢都沒個數兒,長大也當不好一家之主。多加一個人,我們把錢還他些吧。別耽誤他別處的花用。”

韓正經卻不肯要,恭恭敬敬對二老爺道:“是我自己算錯,取我私房給她,橫豎也不用多的銀子。她沒和我定親呢,遠上一層。又小不會花錢,給些壓荷包就行。”

掌珠給找一個荷包出來,韓正經把他歷年分表姐的宮制金銀錁子各裝一個進去,請長輩看過都說不錯,上馬先往費家。

費家的人也正準備用飯,聽說他到,奶媽對費夫人顰眉頭:“我是下人我不應該這樣說,不過想來夫人還沒有知道。從咱們進京,跟世子出去玩耍三回,三回都欺負小姑娘。”

費夫人大吃一驚:“老爺說詩社裡見過他,說懂事體人兒出息,有意招他爲婿,才讓玲瓏常和他出去玩耍,怎麼倒欺負我們?”

“夫人想,小姑娘不過六歲,不是長大能周旋世事的年紀。要吃要喝才正當時令。遇上這位世子,不圖他給好吃好喝的,也不應該拿個好吃的到姑娘手上,又不許她吃,儘讓她給小妹妹。那點心多呢,他偏偏這樣,這不是欺負人嗎?換成是他六歲,給他果子又不許吃,全讓出去,他肯嗎?請夫人回老爺,今天不同他出去玩耍吧。真的老爺一定相中他,等小姑娘再大些,會周旋能應付再見不遲。幾回都是這樣,我再不回夫人,真真過不去。”

費夫人糊塗了:“頭一回你回來說,我對老爺說,他說他處置,怎麼倒這樣對我們?”讓人緊急地請進費老爺,把話對他一說。

費老爺微微一笑:“夫人請到屏風後面看着,我今天就要會會這小子。”費夫人依言到屏風後面站着。

費老爺重新到客廳上,見韓正經寶藍色衣裳襯出雪白小臉兒,身姿端正神色敬重,怎麼看他怎麼滿意,也所以直到夫人今天再催促,纔有教訓女婿的心。

“正經啊,你最近讀什麼書?”

韓正經告訴給他。

費老爺略帶神秘:“有一本書,絕版的,好……”說上十幾句的好處,家人也取來,是個半舊藍匣子,費老爺送到韓正經手上,韓正經有了激動:“給我的?”

“哦不,請你帶給你先生趙夫子,給他賞玩。”

費老爺說着查看韓正經神色,這也不過八歲孩子,聽過難免有失落,但很快他重新沉穩。

費老爺滿意更添十分,又問他用什麼筆,韓正經回他:“先生讓用普通的筆就行,先生說高才不計較禿筆,無才珠玉爲筆也寫不出文章。”

“呵呵,那是你的先生還沒有對你實說,好筆襯托好文章。有這樣一枝筆,號稱神筆……”說着家人取來,也是一個半舊匣子。

韓正經這回不上當了,接過問道:“這是給我的嗎?”

費老爺搖頭:“非也,帶給你的同窗吧。”

韓正經義正辭嚴地對他抗議:“伯父,如果您不是給我的,又爲什麼送到我手上?要給先生和同窗,您直接送去更有誠意不是?”

費夫人在屏風後面笑了,聽她的丈夫也笑:“你說的很好,那我也想知道,你帶我女兒玩耍去,不把點心給她吃,爲什麼送到她手上,又讓她給人?”

韓正經張大嘴:“啊?”他沒有想到過。

“正經,玲瓏只有六歲,她還小,正是喜歡吃和玩。你不給她好玩的,可以。不給她吃,也可以。不帶她玩耍也行。但欺負她,可不行。我一樣對你,你說不對。你對她,就對嗎?”

費夫人從屏風後面看準小女婿的神色,見他小臉兒先是茫然再就青一塊紅一塊,費夫人暗暗禱告,謝天謝地,你可算明白過來了。

韓正經垂下頭囁嚅:“我…。我……”要在他進門以前,問他喜不喜歡費玲瓏,韓正經回答不出來。但費老爺表示過你不帶去玩耍沒人要求,韓正經卻不肯答應。

陪加壽姐姐就少一個不是?再說費玲瓏很愛跟小妹妹們玩,小妹妹們就多一個人玩耍。

這種認識也要歸功於他養在曾祖母房裡,養在姨媽家。胖孩子沒有來到的時候,只有他和好孩子,那有什麼趣兒?正經總是愛跟表哥去學堂。

胖孩子來以後,玩的可多了,架吵的也精彩。後來出京,路上不時多出來鍾南等,多出來鸚鵡和小碗,多出來胖孩子的知己二蛋子等人,到山西又多出來小十和大花,多一個也玩的越來越好。

費玲瓏不去,加壽姐姐面前幫着守歲就少一個,小妹妹們也少一個玩的。說不好費玲瓏相當於胖孩子,還是相當於小碗,但就是相當於孔小青,也多個說話的人。

取出大紅繡花鳥的荷包,韓正經呈到費老爺面前:“我會對她好的,但不出去可不行。我特意送這個給她押歲,再來接她守歲。明兒一早送回來。”

費老爺和費夫人滿心有了歡喜,費夫人走出屏風,接過荷包見針指精緻,笑道:“哪兒買的。”

“是我祖母幫我繡的,過年給玲瓏錢。”

費夫人喜出望外:“那多謝你的祖母,”打開來見兩個金銀錁子,宮式的永遠帶着高人一等人,費夫人又是外省進京沒半年,以前沒見過的有新鮮稀奇勁兒。

眉開眼笑道:“回去對你家長輩們道謝,讓他們破費不好意思。”

“這是我的私房,是我給玲瓏備下的。長輩給她備的,要等去我家吃年酒的時候給。”

“喲,”費夫人刮目相看,反而話也說不好。費老爺呵呵樂着,讓人帶小姑娘出來。

費玲瓏到了,見到韓正經已認得,小眉頭一皺就要避開。韓正經把荷包塞她手裡,誠懇地道:“給你的。”

費玲瓏先是又歡喜了,但隨後腦海裡沒忘記。小手抓着荷包眼神兒左右瞟:“給小妹妹的是不是,全要給小妹妹…。”

她的父母也聽到,何況是站在她面前的韓正經。韓正經又一回侷促不安,蹲下來把荷包打開,金銀錁子再次塞到費玲瓏手上,漲紅臉兒道:“給你的,我的私房,這是給你的過年錢。”

“給我的?”費玲瓏不敢相信,黑眼睛因驚異看上去更大更漂亮。

韓正經把她小手攥起來:“給你的,只給你的,不給別人。”

費老爺和夫人笑容加深,而費玲瓏慢慢的有了歡歡喜喜,把收藏的好,顏色跟新制出來的金銀錁子看上一看,笑靨如花道謝:“謝謝哥哥,這是給我的。”

她歡快的送到父母面前:“這是給我的呢,給我……”

第415章 ,寶石衣裳好第531章 ,黃雀在後第637章 ,好表哥蕭戰第419章 ,別讓看不起年輕第191章 ,奇怪的銀子沒去向第701章 ,有糧第357章 ,血書,血書和偷聽第436章 ,喜訊還是不喜?第635章 ,人生何處不相逢第795章 ,保全皇后本有功第18章 ,主意第57章 ,懵懂不知感激第714章 ,拍馬蹄子第269章 ,袁大會袁二第737章 ,齊王回京第620章 ,齊王沾染的孩子氣第150章 ,自己掙下的錢第528章 ,白鼻子奸臣第358章 ,袁將軍和沈將軍的秘密第825章 ,柳大哥第678章 ,商人對齊王的請求第553章 ,不中用的女婿第510章 , 不把皇后放在眼裡第160章 ,高中以後應感謝第766章 ,各回各家第180章 ,處處慈愛爲寶珠第441章 ,文章之名,符其實第790章 ,胖兄弟從軍去第700章 ,早有準備第300章 ,池魚第367章 ,加壽請客不要錢第394章 ,親戚幫忙心頭暖第279章 ,壞壞的袁將軍第390章 ,鎮宅四寶第248章 ,第331章 ,倒黴的萬大同第220章 ,什麼叫有情有意第711章 ,太子又建大功第345章 ,杜氏鬧事第35章 ,誇獎第160章 ,高中以後應感謝第746章 ,小十送錢第284章 ,審案忽變第683章 ,全到新去處第542章 ,一代賢后歸自己第540章 ,至於嘛第454章 ,丟醜第650章 ,國公得知喜訊第21章 ,示好第585章 ,對陣使臣第161章 ,我不謝你奈我何?第729章 ,酬遺願的滿足第353章 ,壞蛋不是賣國賊第728章 ,孩子們繼續長進第342章 ,餘夫人的無端猜測第362章 ,兒媳婦好第678章 ,商人對齊王的請求第563章 ,吃了別人的火藥第77章 ,三六九等的家世第390章 ,鎮宅四寶第363章 ,回京第797章 ,聖旨下第708章 ,到蘇州第570章 ,不傷性命第220章 ,什麼叫有情有意第649章 ,哇哇哇哇哇第593章 ,魏行的失望第394章 ,親戚幫忙心頭暖第48章 ,老太太的富貴第260章 ,寶珠大撒英雄貼第639章 ,元皓都懂的道理第745章 ,舅甥相見動人心第345章 ,杜氏鬧事第587章 ,長公主產女第265章 ,加壽抓週宴上的一派胡言第526章 ,瘟神第145章 ,我們家不納妾!第225章 ,寶珠哺乳第760章 ,帝后舊事第302章 ,榜眼小二第264章 ,袁家的親事很搶手第482章 ,寶珠心地人人服第325章 ,能見加壽小姑娘第487章 ,蕭戰來幫忙第730章 ,看望老兵第310章 ,司馬砸咣噹第503章 ,賽龍舟第777章 ,慈悲通靈第756章 ,加喜生日第108章 ,喝茶第487章 ,蕭戰來幫忙第784章 ,正經出彩第588章 ,牽制的新說法第185章 ,輔國公還是好舅父第386章 ,別惹他們第184章 ,誰敢傷舅爺?第64章 ,善這個字第529章 ,不過是政見的不同第63章 ,糊塗人與不糊塗人第327章 ,找到袁訓
第415章 ,寶石衣裳好第531章 ,黃雀在後第637章 ,好表哥蕭戰第419章 ,別讓看不起年輕第191章 ,奇怪的銀子沒去向第701章 ,有糧第357章 ,血書,血書和偷聽第436章 ,喜訊還是不喜?第635章 ,人生何處不相逢第795章 ,保全皇后本有功第18章 ,主意第57章 ,懵懂不知感激第714章 ,拍馬蹄子第269章 ,袁大會袁二第737章 ,齊王回京第620章 ,齊王沾染的孩子氣第150章 ,自己掙下的錢第528章 ,白鼻子奸臣第358章 ,袁將軍和沈將軍的秘密第825章 ,柳大哥第678章 ,商人對齊王的請求第553章 ,不中用的女婿第510章 , 不把皇后放在眼裡第160章 ,高中以後應感謝第766章 ,各回各家第180章 ,處處慈愛爲寶珠第441章 ,文章之名,符其實第790章 ,胖兄弟從軍去第700章 ,早有準備第300章 ,池魚第367章 ,加壽請客不要錢第394章 ,親戚幫忙心頭暖第279章 ,壞壞的袁將軍第390章 ,鎮宅四寶第248章 ,第331章 ,倒黴的萬大同第220章 ,什麼叫有情有意第711章 ,太子又建大功第345章 ,杜氏鬧事第35章 ,誇獎第160章 ,高中以後應感謝第746章 ,小十送錢第284章 ,審案忽變第683章 ,全到新去處第542章 ,一代賢后歸自己第540章 ,至於嘛第454章 ,丟醜第650章 ,國公得知喜訊第21章 ,示好第585章 ,對陣使臣第161章 ,我不謝你奈我何?第729章 ,酬遺願的滿足第353章 ,壞蛋不是賣國賊第728章 ,孩子們繼續長進第342章 ,餘夫人的無端猜測第362章 ,兒媳婦好第678章 ,商人對齊王的請求第563章 ,吃了別人的火藥第77章 ,三六九等的家世第390章 ,鎮宅四寶第363章 ,回京第797章 ,聖旨下第708章 ,到蘇州第570章 ,不傷性命第220章 ,什麼叫有情有意第649章 ,哇哇哇哇哇第593章 ,魏行的失望第394章 ,親戚幫忙心頭暖第48章 ,老太太的富貴第260章 ,寶珠大撒英雄貼第639章 ,元皓都懂的道理第745章 ,舅甥相見動人心第345章 ,杜氏鬧事第587章 ,長公主產女第265章 ,加壽抓週宴上的一派胡言第526章 ,瘟神第145章 ,我們家不納妾!第225章 ,寶珠哺乳第760章 ,帝后舊事第302章 ,榜眼小二第264章 ,袁家的親事很搶手第482章 ,寶珠心地人人服第325章 ,能見加壽小姑娘第487章 ,蕭戰來幫忙第730章 ,看望老兵第310章 ,司馬砸咣噹第503章 ,賽龍舟第777章 ,慈悲通靈第756章 ,加喜生日第108章 ,喝茶第487章 ,蕭戰來幫忙第784章 ,正經出彩第588章 ,牽制的新說法第185章 ,輔國公還是好舅父第386章 ,別惹他們第184章 ,誰敢傷舅爺?第64章 ,善這個字第529章 ,不過是政見的不同第63章 ,糊塗人與不糊塗人第327章 ,找到袁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