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文章之名,符其實

張桂因爲疑心病發作,以爲太子殿下要和他算賬。太監裡面有好的,但身體殘缺招致天性殘缺,歪起來比一般的壞人陰柔歹毒。

看眼前不見得就使喚他,對卜衛說一聲,有事讓他頂着,自己說去便所,直奔住處,牀與牆的夾縫裡取出小小油紙包,打開來,裡面一小堆白色粉末。

這是很多人熟悉的,名叫砒霜。

張桂手裡有這個,是他讓發去做苦役時有的。在見到以前柳禮耀武揚威欺壓的宮人們紛紛來報復,柳禮受辱他親眼所見。

免不了的,張桂也跟在裡面受侮辱,看管他們的人根本當看不見。就像柳至跑去大罵柳禮,看管的人只會對柳至巴結的笑,根本不當柳禮的面子是一回事情。

哪怕你以前再高,折下來也得受辱。張桂看在眼裡,把這個道理參悟透,心也涼透。

當時柳至還沒有過去,柳禮覺得有盼頭兒,柳家不會不管自己。他抱着一個心思,自己不好,娘娘也好不了。

這當主子的犯事牽累下人,當下人的犯事也連累主人,在古代並不鮮見。

張桂呢,可不敢指望柳家會搭救他這低品級的太監,他事先備下毒藥,花他一大筆銀子,準備自用,就有這麼一小堆,別說毒死一個人,死十幾個都足夠。

砒霜這東西,多放可以很快要人命,少放能慢性中毒,很符合放在加壽姑娘送的湯菜裡。

毒性可長可短可緩可急,可中傷可陷害,是張桂眼前的好東西。

握在手中,張桂有了底氣。太子殿下要是還向着袁姑娘,張桂就一不做二不休,把袁加壽陷害到底。

他這樣做,不怕太子不信嗎?

他不怕的。

放好砒霜回去殿室中,太子殿下已離開,皇后娘娘正自言自語:“不管怎麼樣,是我身上掉下的肉,不能和我生分。”

娘娘是辯白太子最近和她的冷冰,那是表面上問安恭敬,只有母子們知道相對的時候笑容漸少。

又像在告訴這裡侍候的人,別看我不得寵,從看管到今天皇上也沒有來過,但是太子是我的兒子,你們都小心侍候着爲好。

這就是張桂的底氣,也是柳禮在臨死前,張桂沒騙到他銀子,騙出來的幾句話。

用柳禮的話說:“告訴你怎麼得娘娘的歡心。”

柳禮是這樣說的:“咱們是閹人,唯一的用處就是得主子的寵,混不出來比死都難受,不活着也罷。得娘娘的寵,就是哄着順着,她是娘娘她最大。”

張桂心想你跟沒說一樣,就問道:“可娘娘現在不許出宮?”

“柳至大人心黑,是想整死我,有什麼往我和柳義身上一推,這就死無對證。他就可以保全娘娘。你只管放心,熬得過去,就能等到娘娘出頭,太子總是娘娘的親兒子。柳家不要我,不會不要娘娘,不會不要太子。”

張桂對後面幾句話是信的,好吧,娘娘和太子必須一條心,娘娘和太后有舊心結,太子和袁加壽必然的不能好。

他只爲保全他的命,他也不是知書達理的太監,只想得到這裡。

……

殿試前,小六過滿月,受封爲虎賁尉。沒過幾天,小小蘇姑娘過滿月,第二天即是殿試。

先有明旨發出來,今年的殿試與往年的不同。有太子殿下同下場,當殿就要出名次。

把國子監裡一應的官員用上,翰林院也是要齊集殿中,所有人手一起閱卷。

辛苦是必然的,但速度也就能出來。爲防止有人徇私舞弊,這道聖旨是頭一天才下。當殿閱卷的時候,也是一份試卷三個人各閱一遍,取綜合意見。

誰有可能批到自己的試卷都不知道,考生也不能在一天時間賄賂完所有的官員,幾無作弊可能。

柳明和魯豫等着太子中殿試,他們手中握着一些宮人的語言,均對太后不利。

要說能把太后扳倒,皇帝是她親生的,她沒有把皇后往死裡送,宮人的言語也不過就是太后對皇后的事諸多要聽,引起大家的疑心罷了。

柳明要的就是這疑心,要別人疑心太后與皇后不和,不是表面上太后的一片慈愛,聽魯豫說過,力證魯豫要呈上去。

魯豫跟他想的肯定不一樣,魯豫會私下裡呈上去,顯擺自己的能幹。皇帝怎麼發落,他倒不管。所以他含糊的告訴柳明有證據,但是哪些宮人,又說的是什麼話,魯豫沒告訴他。

柳明沒受傷以前是打打殺殺的幹活計,比不上能文能武的柳至。他聽到魯豫說一聲有證據,而且魯豫是刑部二侍郎之一,跟柳至比肩,柳明就歡喜,和魯豫約好等太子殿試一過,太子名聲天下再揚,就把這事情捅出來,爲皇后報效一回。

別人對今年當殿出名次或忐忑或欣喜,這兩位是心懷鬼胎。

……

第二天晴光萬里,夏天撲面而來。韓世拓對着桌上的素色夏衫胸臆酸澀。

以前的他在京裡,最喜歡夏天薄薄的衫子。他以前最愛的還是輕俏顏色。

輕粉的,嫩黃的,淺紫的,水綠色……把世子爺騎馬練就的好身板兒亮出來,不用說話就能迷倒青樓人。

從他出京歷練以後,就改成清一色的黑與深青石青老醬紫等不招眼的顏色。

他的衣裳歸寶珠管,寶珠不肯給他穿俏的,韓世拓自己也不曾置辦。

夏光還是舊日的夏光,就是房外從小看到大的石榴樹都沒有變過,只有世子變了。

握起衫子他還是不穿,他由舊事到今朝,由粉衣到素色,他巴着今天換上官袍。

那將是他一筆一劃一吟一誦,是讓小二表弟罵的狗血噴頭換來的。

穿上一定是舒服滋味兒。

“還不走嗎?”掌珠挺着大肚子出來。夏天衣裳更顯得肚子大的嚇人,韓世拓不錯眼睛帶上笑看一會兒,沒回答她的話,而是問上一聲:“是男孩吧?”

掌珠撇嘴:“你這話敢當着祖母說說看?祖母說是女孩像加壽的品格兒,是男孩要像執瑜的品格兒,你敢說要男孩,祖母會罵人的。”

掌珠自己也只想要男孩,但有孕的婦人都一個通病,她自己可以亂想,別人說不可以,這就擡出安老太太把韓世拓的話駁回。

韓世拓做個俯首的姿勢,嗓音也壓低:“見到祖母千萬別說,祖母說男孩女孩都好。”

“可不是,不能讓祖母聽到。”掌珠再這樣說,看着韓世拓換過衣裳,端正過發和簪。掌珠正要說辭行和高中的話,見韓世拓施下一禮:“夫人,再回來,我可就是個官了,下官先這廂有禮,僥倖我得中,不枉夫人好些年的操持勞苦。”

掌珠眼皮子一跳,心慌意亂又上來。換成平時要笑話還沒有下場就敢說中,但今天她回不出來。掌珠認爲要付出的辛苦完全沒有,每每聽到這樣的話,她就抓搔不着又不能分辨,因爲這個家裡的人全這樣說。

就是那挑刺的四太太,在韓世拓中春闈後也躲着自己走,掌珠自己納悶,我到底做了什麼?

把二房三房四房全攆出去?

掌珠認爲自己最大的功勞,這是一件。

見韓世拓往外面走,掌珠跟着送出幾步。二門上文章侯夫人等讓掌珠留步,她有了,不敢比袁家待寶珠,也頓成家裡人的眼珠子。

老太太侯夫人文章侯兄弟等送韓世拓出大門,文章侯三兄弟送世子到宮門,一起上馬離去。

大門內,老太太淚眼婆娑:“今天就能中?這是菩薩可憐我老了,怕我等得着急。”

侯夫人也道:“是啊,今天就中,免得熬人神魂。”

四太太鬼鬼祟祟從影壁後面露出腦袋,聽到這兩句大不以爲然。你說中就能中,你是那考官嗎?

但見二太太是一樣的話:“有個狀元當先生,哪能不中?我看,必然中!”

三太太更是一個附合的:“阮二大人名動天下,我孃家聽說他肯給世拓講書,也請想他去給我家兄弟侄子講書,二大人家裡不缺錢,根本不理會。說一聲給太子殿下講書不再收別人,也就請不來。這是給太子講書的,肯到咱們家裡來,我看世子也是必中的。”

四太太從來不服人,聽到別人比她強,不管真和假,先出口傷人的能耐,就是讓這句話壓下去。

她滿心裡不服,但袁家太有本事,爲世子請來在京裡出名好些年的誇口狀元公阮英明,阮二大人最出名的就是先誇口再中狀元,四太太不認得他,也折服一二,就不敢傷人在先。

而老太太孫氏、文章侯夫人等深信不疑會中,也是因爲阮小二的名頭兒高。

一是吹牛,二是吹中了。

看着文章侯父子叔侄四個人背影不見,女眷們談論着進去,四太太避開她們讓出道路,跟在後面氣鼓鼓。

世子要是中了,這家裡越發沒有自己站的地方。四太太有心老一老面皮,跟着嫂嫂們說幾句,但又巴望韓世拓不中。

最後一拍大腿,等中了再說。她回房去不提。殿試的當天,這又是一個心懷鬼胎的。

…。

宮門上韓世拓父子叔侄下馬,近年來沮喪心思重上心頭。

自從福王造反後的這一年裡,文章侯都不敢往宮門外面走。韓世拓改邪歸正,文章侯想讓兒子襲爵,也遲遲不敢上書。

他怕皇帝沒想到還有一個他們家是太妃親戚,他往上一冒頭,皇帝想起來,這還有一個爵位要拿掉,一句話的事兒,他的侯府就此不保,他可對不住一家人。

恍然對宮門,文章侯有多年不見之感。其實他昨天因爲兒子要入宮殿試,才偷偷摸摸在不遠處逛着看過。

韓世拓就要進去,這三兄弟反而一起氣餒,韓世拓心裡明白。舊年的傷痕割的太深,如果不是皇帝仁德,夷起族來文章侯府早就不在。

對着父親和叔叔們打一躬,如對掌珠的那樣:“我去了,等我得官回來。”

心想此時說得官的話,才能安慰家人。

文章侯不由得流下淚水,正要勉勵一番,跳脫的四老爺和陰沉不愛搶說話的二老爺一起低叫出來。

一個道:“大哥快看。”

一個道:“世拓快看。”

宮門上清道路,幾個官員搖搖擺擺着往裡進,有太監在前面一臉阿諛的笑,帶着他們。

文章侯對着中間一個瘦削俊俏青年脫口而出:“那不是二大人麼?”

國子監裡最高官員阮英明在幾個下屬陪同下,和翰林院最高的官員孟至真等人走在一起。

不用文章侯等人猜測,只看太監臉上的笑,就能清楚。而從他們旁邊走過的人,見到大人們進這個宮門,停下步子不敢再走,議論的話出來。

“是主考官嗎?”

“看樣子像。”

文章侯這就心花怒放,把兒子的手緊握搖動,快速而又歡快地道:“二大人是主考官,世拓,你……”

不管他下面說的話得體與否,韓世拓都一把握住父親的嘴,用眼神示意他。

世子怕侯爺說出你先生是主考官,這你還怕什麼?讓附近的人聽到可就不好。

文章侯瞬間醒過神,對着兒子嘿嘿,韓世拓放開他,再看二老爺和四老爺都是滿面喜色,也都是一臉進去這就不怕的表情。

韓世拓是想躲着的,他怕別人攻擊他受二表弟教導,別人會提議二表弟當殿迴避。

但那邊有一個不怕的。

阮英明有感覺似的,無意中轉轉身子,把韓世拓收在眼中。他停下步子,一應從他眼神裡過的人全陪笑,都以爲阮大人是看自己,孟至真因爲見識到小二的學識淵博,有退讓於小二的心思,小二站住,他也站住。

小二招招手。

韓世拓大喜過望,還不敢相信,手點點自己鼻子:“叫我?”小二點點頭。

文章侯推一把兒子:“是叫你。”韓世拓走上前去,這是他的內表弟,但近來聽他講書,行了一個弟子禮。

小二板着臉:“文章出自然,妙法於理間。就是這樣,進去不要拘束。”

“是。”韓世拓答應過,小二對孟至真拱拱手:“孟大人請,”孟至真還禮,和小二一起進去。

韓家父子都認爲這是沒進殿,先得一個大彩頭兒。四老爺喜歡的渾身作癢,就差歡呼雀躍。那有學識的那個是我家親戚。二老爺素來愛沉着,常把個城府深擺出來的面上也笑容俱在。文章侯則是淚下,把剛纔的淚眼續上。

“肯和我們家認識,好。”

韓世拓嘆口氣。

父親的意思是在這宮門上,二表弟也肯認做是認識的,他感動得淚流。

全是福王害的,一家子路上見到不是姓韓不會受牽連的親戚都怕別人不相認。

暗罵一聲後,韓世拓卷卷袖子:“父親二叔四叔,不要悲傷,我去了。等我出來,咱們家就重新振興。”

世子本來沒有蟾宮折桂的心,這會兒精神頭兒全鼓出來。折桂他是不能的,但這心滿滿的鼓起來。

文章侯等人含淚目送他進去,見因爲小二當衆指點他,不少人主動和韓世拓招呼,互道姓名,約着出來後書社裡去會文。

四老爺嘟囔:“這個像是比約着吃花酒體面好看。”與侄子爭青樓魁首不認輸的四老爺生出羨慕。

他在本科是誇口要下場的,但沒捧幾天書就丟下來,兩眼昏花頭腦昏沉,讓他的話徹底成個大空話。

這會兒就只能對着侄子背影仰望,盼着他中了纔好。

他悄聲嘀咕:“等中了出來,這些人請他去論文,我呢?怎麼賀的好。要不要請他吃花酒呢?世拓還肯去嗎?”

二老爺離他近,聽在耳朵裡,忍俊不禁輕輕一笑。

……

沙沙紙上書寫聲,在寂靜的宮殿裡掠過。

每一回悄擡眉頭,太子就能看到居中而坐的皇帝,他嘴角噙笑,寫的就更流利。

韓世拓每一回擡眉頭,也能看到坐在皇帝下首最近位置上的阮英明,他還真的是本科殿試主考,當殿宣出。

有二表弟在,韓世拓也和太子見到皇帝一樣,文思奔涌。

頭一個交卷不是太子,是來自雲南的貢士,第二個也不是太子,太子在第九名上交出,韓世拓在第十五名。

小二塌沒下眼皮覺得滿意。

皇帝讓太子坐到身邊等候現場閱卷,太子悄悄對小二眨眨眼。

張大學士上了年紀出於謹慎,讓殿下不必早交卷,多檢查一時是一時。

袁訓拜託小二插進來,小二心想不讓殿下有些與別人不同的地方,那我何必摻和?

再說袁兄是個敏捷的探花,我小二也不差。我這等不差的人,會出來摳着字眼兒拖到最後的人?

他從過年前,春闈以前,就給太子和韓世拓模擬考試,限時間。不限時間按下科場的考法,在裡面要呆兩夜三天,小二先生也不能當天回家不是?

小二爲早交卷晚交卷,和張大學士狠狠辯論一回,加上方學士等,議定太子不必趕在前十名裡,也不要落後。

太子在第九名裡交,是他忍不住。他的岳父是急才名聲,他的師傅全是最好的,他要是還拖拉,自己都想好沒道理。

第九名和第十一名相隔兩個,太子就起身。

韓世拓是小二讓他在十名和第二十名裡交,小二說到這時候你還做不出來,你下科再考吧,你活生生墜袁兄的名聲,墜我名聲。韓世拓老實聽話,卡在中間交了卷。

殿的兩側,貼牆的那裡,坐滿閱卷的人。三個官員一組,是早就排好。見卷子一出來,三個人輪流看過,他們認爲不好的,直接就打掉。

文章如李白杜甫的,和一般貢士的區別,一看就能出來。有人寫舉頭望明月,有人寫天上一輪月,高下自然分出。

打掉的放到一旁,爲嚴謹公正,到最後,小二和孟至真會隨意抽選出來再看,如果發現有錯打掉的,整體落選卷子全要重新看過,而打掉這卷子的官員們,官也就到了頭。

這是爲公正而設。

好的卷子,論國策論民生頭頭是道,往上傳,如是幾番,到小二和孟至真手裡。

一甲二甲和三甲,由他們最後定奪。

狀元、榜眼和探花,小二和孟至真呈上,由皇帝御筆親點。

這是從來沒有過的事情,繼袁探花以後,再一回當殿出名次,又是全部都出來,還是皇帝登基後的頭一次科舉,官員們不敢怠慢,交一個閱一個,一層一層的往上傳遞。

又半個時辰過去,卷子交上去一半,太子的也到皇帝手裡。太子忐忑不安的等着,直到皇帝看完,有一絲若有若無的笑容,太子殿下才多少有些安心。

他不求有多好,只求不太差就行。

不是他對自己的要求低,而是他的年紀擺在這裡,在殿試的人中最年青,他的身份也擺在這裡,並不以學問躍龍門,他是儲君,會衡量天下事就行。

天到這時候,已經是下午。交過卷子的人候在殿角,案几撤去。餘下的桌子一張比一張少,最後幾個還想磨蹭的坐不住,也交了卷。

官員們鬆口氣,看文是費腦子的事情,這就最後幾張,看完就可以輕鬆。

很快,卷子到小二和孟至真手裡。兩個人離座,把打下來的抽看過,又把三甲的抽看過,又把二甲的抽看過,一甲就三名,文章絕妙,早就記得滾瓜爛熟,不用再看,後面交的沒有能超過他們的,就呈給皇帝。

皇帝不看,三個文章還捧在太監手裡。他吩咐道:“喚本人出來,當殿念卷。”

三個人念出來,皇帝心中有數。又讓二甲抽兩名也念過,把太子的交給他自己,命他當衆念出。

太子在聽完別人的,面上笑容更濃。十二週歲的他還有頑皮,對着小二又眨眼,小二肅穆忍得好苦,但心中大爲放心。

太子唸完,殿試的貢士們無話可說。殿下是有名師的人,但他們中的也不乏請教名師之人。殿下的文章怎麼說呢,文理好,又勝在大氣上面。

這跟蕭觀作爲小王爺進入軍中後,振臂一呼:“跟我打仗去,咱們一定贏。”肯定有呼應的,說不好是山呼海應。

但士兵的兒子進入軍中,或者是小軍官的兒子振臂一呼:“跟我走,保你們贏。”一定是大把疑惑的眼光,說不準還有人要問這傻子說大話的是誰?

同樣的論國策,太子說出來就是蕭觀的氣勢,貢士說出來就是小軍官的氣勢。這裡又與身份相關。

殿試的貢士們紛紛心服,但有些腦子轉得快的心中不舒服。太子殿下又不做官,何苦來佔一個名額。

說這話是擔心太子把一甲裡佔一個,就少一個狀元榜眼或探花。

他們的面色皇帝沒有看到,離的也有些遠,有的還站在人堆裡讓擋住。但皇帝想到。

叫過太子到面前,父子都是滿面笑容。皇帝含笑:“太子,你考得不壞。”

太子叩謝道:“這是父皇訓誡,師傅們教導,阮英明大人指點的功勞。”

阮家小二不爲搶太子師,他願意退到指點的位置上。因爲他不是太子師,太子把舉薦人也說出來:“還有忠毅侯舉薦阮大人的功勞。”

小二這會兒可以放開的笑,笑眯眯地想,袁兄臉上又多一塊金子,與我小二有關哈有關。

皇帝滿面笑容,也許聽到表弟對太子上心,他又喜歡一層。但沒有當殿誇獎袁訓,袁訓爲太子如何,就皇帝來看是他應該做的。

太子好,袁家纔好不是?

他也沒有這就誇獎太子師和小二,他要說的是:“你的文章也罷了,朕知道你用心向學。這名次,就算了吧。”

貢士們盡皆露出笑容,特別是有份奪狀元的三個人,這一回笑得開心無比。

皇帝恍然大悟,他不讓太子有名次,是把太子看得高,不想有人說在文章上壓過太子,但無意中滿足一些人,皇帝輕輕失笑。

御筆親點,把狀元榜眼探花全點中。又興致高漲,從二甲裡抽出幾個人,讓他們當殿對答,當場授官。

“韓世拓。”

韓世拓走出來,淚水止不住的泉涌。他伏地就哭,皇帝微笑:“聽說有中了就失迷的人,朕今天見到一箇中了就大哭的。你爲什麼哭?”

“回皇上,臣是河北人氐,從祖父那一代入京,滿門俱受皇恩,受福王造反拖累,一家老人俱戰瑟,日夜痛罵狂囂豺狼,愧對皇上。幸我皇仁德可比堯舜,甘霖降於四方。只斬首惡,四海清明。臣滿門苦思報效而不得,幸開科舉,臣雖不是弱冠才高,也不敢不來。只爲報答皇恩,能盡微薄忠心。今天能得天顏關注一二,是臣幸甚,臣粉身碎骨無以報答。是爲流淚,是臣代臣家中老小,謝皇上仁德寬鴻。”

一個太監湊上來說幾句,皇帝也想起來。想到福王,難免面上一沉。但想到福王一族裡有人說自己仁德,知道自己沒夷族人是可比堯舜,當着衆人的面,皇帝愛聽。

又看到韓世拓分明四十有餘的年紀也來科考,皇帝這會兒沒想到他以前的放蕩,只認爲是學而不綴,心裡生出喜歡。

皇帝沒夷定邊、福王的族人,乾的是一件大好慈悲事情。他內心裡惴惴,也擔心定邊族人還有怨言。文章侯在眼皮子下面,又沒有官職,也不領兵權,皇帝纔不擔心。

出來一個造反的族人,歌功頌德得恰在好處,皇帝揚眉欣然,這是個榜樣不是?

目視小二和孟至真:“朕心懷上蒼悲憫之德,沒有和賊子們過多的計較。難得的,他也說得中肯。你們看他放什麼官好?”

孟至真是外省人沒根基,龍頭屬老成,狀元中得晚,不是少年高才飄逸飛揚,聽到是福王一族先就謹慎上來,他不想要。

起身回道:“難得福王一族中出人才,以臣來看,還是繼續洗心革面的好。可往國子監裡任官,受阮大人薰陶爲好。”

皇帝聽出話外音,翰林院相當於皇帝近臣,起草詔書,修書撰史等,很多重臣從這裡出來。這是福王一族,孟至真不要想的沒錯。

就看向小二:“阮英明,你看呢?”

阮英明不慌不忙起身,關於韓世拓的去處,他早就和袁訓商議過,從容而回:“皇上是千古之名君,與太上皇能比肩。雖出福王定邊這般奸賊,也與繁花似錦出幾個馬蜂同理,豈能與牡丹爭輝。他們的族人不知情的不知情,不答應的不答應。這正是有理方能行走,無理人人背棄。韓世拓雖是福王近族,但在造反之時他有討伐之功。他家素來和福王不和,福王並不照應。他在京中無官可做,前往梁山王帳下爲軍需調度之官員,運籌糧草起早睡晚。又曾親約福王於外省,手刃未成。”

皇帝笑笑:“他在外省,朕知道你沒出過京,你是怎麼知道這些事情

?”

韓世拓也納悶,你怎麼知道我約福王出來要手刃他?當時約福王,韓世拓事先都不知道福王是福王。再一想,這是四妹夫說的。

“回皇上,他是臣家親戚,是臣的表姐丈所以得知。”阮英明侃侃:“可見定邊福王之流,親族都不贊同,何況是天下人,此等猖獗,只能遺臭萬年。臣舉賢不避親,韓世拓有一片忠心,又曾在外省爲官穩重,以臣來看,不如去兵部軍需運送上,或者去戶部錢糧上面,這是他熟悉的,他能辦好。”

貢士們有竊竊私語出來,阮英明孟至真橫幾眼讓他們不要君前失儀。

都讓阮英明的話震驚,兵部裡糧草運送,或者是戶部上錢糧,全是肥官職,有的是錢撈。

這有親戚就是好不是?

皇帝也覺得這親戚太出力,想一想竟然沒有反駁。問韓世拓:“你願意去哪裡爲官?”

韓世拓哆嗦着嘴脣,淚水再次滾落:“回皇上,臣是福王一族,能有官做就是天恩鴻博。臣願往國子監裡任職,就便兒多讀賢書,多多教導族人不再走驕橫自滿,不知感恩之路。”

小二一樂,這傢伙機靈得不錯。這話深深洗心革面,還要求終身洗心革面,一不沾錢二不管糧三約束族人,可以爲反賊族人之表率,皇上聽了能不喜歡?

爲韓世拓討要兵部和戶部的官職,也是他和袁訓早就商議過的。一個這與韓世拓以前的官職接近,一個是皇帝打下來,多少也要以此爲據,就差不到哪裡。

昨天下聖旨,當殿出官職,昨天小二和袁訓嘀咕出來。小二還不想幫忙:“我包他必中,你管他去哪裡做官。”

袁訓哄住小二:“幫忙幫到一半撒手不管,你的人情就打折扣,人情全是你的,你幫哥哥說這番話,哥哥見你的人情。”

不然小二才懶得幫,小二本來就只和寶珠走得近,掌珠分家的事情在親戚中間不是好名聲,小二背後也有看法。

沒想到韓世拓要去他手底下,小二爲他能安皇帝的心喜歡,覺得這是我指點出來的,不錯。另一方面又想他歸我管了?我就指點一回,這就要指點一輩子?

袁兄給我一生的麻煩,這得給我多少謝禮才行?

哪怕皇帝在面前,小二也分了心思走了神。把他見過的袁訓好東西想上一想,要這個討那個,不給可不行。

不給我就欺負人。

美美的心思讓皇帝的話打斷,皇帝心想倒也識趣,國子學裡看書呢,對他來說也不錯。

問過阮英明可願意,小二腦子裡袁訓的好東西亂飛,說好,韓世拓當殿授官,國子監裡五經博士,八品,不大,但職責是研究經史,名聲上好聽。

貢士們都爲韓世拓遺憾,兵部和戶部多好不是,發哪門子瘋去當五經博士,那能有多少油水?

但也有人理解韓世拓是爲避嫌的意思,只有韓世拓自己知道,他家的侯爵是文章侯,自從封侯就讓人背後罵,因爲這家裡的人做的是章臺走馬的好文章,正經文章一個沒有。

韓世子要從他開始,讓人認真的稱呼一聲文章侯。

天色到這裡已近傍晚,餘下人的官職另行發放,皇帝攜太子去見太后,太后撫養太子一場,皇帝至孝,趕緊的去母后面前買好她,也讓負責記錄皇帝言行的官員記上一筆。

某年某月某日,太子殿試文章卓異,帝親謝太后。孝名聲上更添一筆。

太后見天色晚,讓太子去見過皇后,讓皇后一起過來用晚膳,一起爲太子道賀。

文章侯府裡欣喜不迭,皇后也興奮莫明。

小二寫一封信,讓人送到袁家,讓袁訓備下東西他來取,袁訓給寶珠看過,夫妻一同竊笑:“好貪心的人兒。”

……

柳明走進宮門,這是殿試的第二天。他拿不到魯豫手中的切實證據,魯豫也不肯來見皇后,柳明就自己來,試圖說服娘娘見魯豫,好讓魯豫和柳至鬥個痛快。

他和柳至這就算撕破臉,但奇怪的是柳至不是暴躁出名,但也不是好性子的人,柳至最近對他沒有任何動作。

兩個人各有大門,不是互相尋找不容易見到,出街口的時候見到一面,柳至也當沒看到。

柳明一面奇怪,一面認爲自己有娘娘的話,柳至總有忌憚吧。

他想過柳至也許有家人勸着,七老太爺以耿直出名,丞相在的時候都敢直言,不是歪性子的。說不好勸柳至不要動兄弟,柳至聽進去。

但柳明騎虎難下,柳至不動他,他心裡更不安,更要奉承好娘娘,娘娘纔是真正的靠山。

把要說的話在心裡尋思着,見前面過來宮車。

爲首的蔣德,他跟着加壽是公開露面,柳明認得他。後面的車裡不用說是加壽姑娘。

火燒般的嫉妒把柳明的心吞噬,他讓到一旁,把跟加壽的人又數一遍。

太監,宮女,和加壽坐車裡的有嬤嬤,看不到柳明也見過。後面居然還有一輛車,這車裡坐的是隨行的女官。

袁加壽是太后的侄孫女兒,但她現在算宮裡的哪個牌名上人?有自己的宮車不說,還能有女官侍候?

皇后讓比到殿角里也沒處站,柳明這樣想着,不把這小姑娘打下去,娘娘以後還能有個好?

出自於柳家,柳明也有皇后的重身份那習慣,世家子有這習慣的像是不少。

袁加壽還沒有成親,儼然比娘娘在宮裡還要“橫行”,等成過親,媳婦壓倒婆婆皇后像是不會有人奇怪。

柳明深深嘆氣,唉,袁加壽的六七歲,可比娘娘的六七歲氣派得多。

腳底下有個凝結泥塊,柳明差點兒撿到手裡,給那車上一塊,讓它沾上泥,讓你還氣派?

高頭大馬拉着車,高頭大馬上坐着侍衛,跟車的太監也高頭大馬…。怎麼看怎麼不順眼。

姓袁的,有我柳明在一天,我就要讓你橫不起來。柳明肚子裡暗罵不止,卻無可奈何眼下沒有辦法只能離開,一行人跑過來,邊跑邊暴喝:“宮車停下,娘娘有旨!”

柳明亮了眼睛,娘娘要發難?好好好,他腿腳不便走不快,說着走沒出去三步,就樹後站住,準備看個熱鬧。

見爲首的是張桂。

張桂怒不可遏,帶着皇后宮裡的金甲士和太監們不惜命的過來,因爲袁加壽終於動手了。

她剛纔送的湯裡用銀針探過,銀針發黑,裡面有毒。

皇后又哭又鬧,一面讓人去回皇帝,一面讓人捉拿袁加壽,張桂倒吸一口涼氣,自己要動還沒有動,沒想到老天開眼,她先動了。他跑在前面。

宮車停下,加壽纔不會出來看,蔣德皺着眉頭撥轉馬頭到車後,看看殺氣騰騰過來的張桂等人,火冒三丈,他先罵出來:“對誰大呼小叫,奴才不想要腦袋了!”

“你纔不想腦袋!讓袁加壽出來,娘娘讓拿她回去!”張桂以爲佔住理,囂張到不可一世的回罵過來。

蔣德眼神兒眯起:“拿誰?”氣若淵亭般凝重。

張桂對比之下,發現自己遠不如蔣德沉穩,沒有個大太監的模樣。沉一沉臉,口吻放重,語調放慢:“奉娘娘旨意,袁加壽謀害娘娘,現捉拿她去見娘娘。”

回答他的是一聲怒罵:“去你奶奶的腿!”

張桂大怒,手指蔣德:“你敢抗旨不遵?”

蔣德再罵:“去你姥姥的腿!”

這句話可怎麼回?只能氣壞人。張桂再怒:“你,給我下馬,跟公公說話,你怎麼還在馬上坐着!”

張桂早就看蔣德不順眼,能在宮裡坐車騎馬的人不多,進宮後還坐在馬上的也不多。皇帝皇后太上皇太后的車駕前後,可以有這樣的隨行,袁加壽算什麼,也有一個?

張桂今天是欽差大臣,頭一個先要拿下蔣德:“給公公我下來說話!”

“去你曾奶奶的腿!”

“你敢……”

“去你曾爺爺的腿!”

……

一個金甲士碰碰張桂:“張公公,你再在這裡對罵,報信的人早走遠了。”

張桂順着他手指的方向看過去,見有一個太監背影消失在樹叢裡,再看宮車前後少了一個人。

張桂明白過來,更是氣不打一處來:“好啊,你敢拖延我欽差的功夫,來人,把他們拿下!”

蔣德忍俊不禁,這等笨蛋也來當欽差?要是沒有人提醒你,把你家祖宗十八代的腿罵完,太后已經過來。

見他省悟要來真的,蔣德跳下馬。對着準備到面前的金甲士亮一亮腰牌:“御前帶刀侍衛總管蔣德,奉皇上之命護衛袁姑娘。敢問娘娘旨意在哪裡,又爲什麼血口噴人?不怕受刑法嗎。”

張桂真的不是個好欽差材料,他一聽就大笑,又威風的跑了題:“哈哈,你當公公我不認得侍衛總管,宮裡幾時有你這麼個總管?”

蔣德心想你真白癡啊,我是總管用得着知會你?

手心一攤:“娘娘旨意。”

金甲士看張桂,你就沒有不是?

皇上要說拿人,有人快速擬旨,沒有聖旨憑什麼抄人家抓人下獄。娘娘一見有毒,大哭大罵不止,大叫捉拿回來,張桂奪路而出顯威風,空口一句話罷了。

張桂就硬頭皮:“跟我去娘娘,見到就有。”蔣德譏笑:“那就看你有沒有能耐帶走我了。”

張桂瞪圓眼睛:“你敢抗旨不遵?”蔣德鄙夷,這兒就是換成別的娘娘,沒有旨意也不會讓人拿着走。你憑什麼!

張桂怒喝甲士們:“他敢抗旨……”車裡出來一個聲音:“打起車簾來,我見見這撒野的奴才!”

帶着童音的嗓音滿是嚴厲,張桂無端的打個寒噤。

見車子轉過方向,車簾子高打,現出三個人。

前面的一左一右,是兩個面無表情的嬤嬤。稍後坐在中間的,胖嘟嘟兒面龐,小臉兒繃着的,正是袁姑娘加壽。

她不過是個孩子,但她一現身,威嚴山一般的壓過來,張桂是跑腿小太監見人就哈腰習慣了的,由不得的身子一軟,往下挫了挫。

就這一愣神的功夫,讓加壽挑到毛病。

沉着臉的加壽喝道:“奴才,見我怎麼不行禮!”

這分明是個當,張桂自覺主動一頭跳進去。他冷笑一聲,腿反而蹬直。他是來捉拿謀害娘娘的人,行個禮您請跟我回去,皇后等着和您商議這下毒的事情怎麼辦?這肯定不是。

他得有派兒,對面這馬上就要下獄,風光不再,張桂橫起來,不但橫,還腆胸挺肚子:“娘娘有旨,袁加壽大逆不道謀害娘娘,奉旨捉拿回去受審!”

嬤嬤們對他似笑非笑,加壽眉頭也沒有動一下:“誰敢陷害我?”張桂心想別廢話,皮笑肉不笑道:“您自己做的事情自己知道,請下車,跟我走!”

加壽斜起眼神,把他從頭到腳一通的打量。

“跟你走?娘娘是說現在我就是欽犯?我的宮車是皇上賞的,你一個奴才也敢讓我下車?”

“你無憑無據,空口就敢污衊於我。你知道是什麼罪名?你隨我去見太后還差不多!”

柳明在樹後直了眼睛,這小孩子好張利口。

張桂也這樣想,而且跳腳:“你不把娘娘放在眼裡嗎!”

遠處一個聲音接上:“你不把太后放在眼裡嗎!”

加壽對蔣德扮個鬼臉兒,蔣德回她一笑,嬤嬤和後來下車的女官也露出笑容。

任保帶着太監護衛過來,陰陽怪氣:“喲,這是誰要爲難壽姑娘?”張桂矮了半截兒,任保是太后的總管,是總管,他纔回到皇后身邊,還什麼都不是。

強挺腰桿子:“我,我有皇后娘娘的口諭。”

任保諷刺地回他:“那真不巧,張公公,咱家的差使比你大,我有皇上的聖旨!”

柳明愣住,張桂也愣住,這宮裡地方不小是不是,這點兒功夫就見過太后又見過皇上,還有聖旨出來?

任保“好心”地解開他的疑惑:“皇上在太后宮裡呢,太后聽說,讓氣着了,正在犯肝氣疼,正請着太醫,咱家就過來了,奉聖旨問問你娘娘宮裡怎麼了,爲什麼又和壽姑娘過不去,張公公,你說不明白,你可兜着。”

柳明眼前一黑,“又”,和壽姑娘過不去?太后在皇上面前也是這樣的說?不然這奴才他敢當衆說這話?

聽上去像皇后沒事兒總找事情。

張桂也覺得不妙,知道任保過來他帶不走袁加壽,就支吾道:“聖旨自然比娘娘口諭大,等我回娘娘,您要是不信,您跟我一塊兒去看看,問個明白就知道我假傳。”

轉身就要走,身後一聲獰笑:“拿下!”任保帶來的侍衛們把張桂圍住。

張桂怒問:“任總管什麼意思!”

任保擰着眉頭斜睨他:“你倒還來問我!好奴才!皇后娘娘宮裡又出了事,一應人等不許亂動。少停,皇上聖旨就到,搜查娘娘宮中。事情是從哪兒起的,哪兒的人嫌疑最大。就是壽姑娘,太后讓接走也要盤問跟她的人。一起審問,把這事查個水落石出。”

張桂氣得腦門心往外面冒火,怒回一聲:“查就查!”心裡格登一下,氣勢從內中先軟下來。

他的住處有一包子砒霜。

他剛纔就生氣去了,這會兒想起來。瞬間,張桂的面色雪白,血色褪的一乾二淨。

……

太后歪在榻上有氣無力,太上皇坐在榻沿上慢條斯理喝着水。只看太上皇喝水的樣子,和太后面上的怒氣急就是天上地下,皇帝在榻前陪笑。

“都要害我的加壽,都是要害我啊,”

皇帝柔聲:“母后,這就讓人去接加壽過來,放到您眼前,您看着她,”

太上皇道:“對,不錯眼睛的盯着。”

皇帝下半句話再出來:“有您在,就不會有人動她。”

太后不理會太上皇的調侃,也不理會皇帝的哄勸,繼續哼哼嘰嘰:“看我不順眼,看我的加壽不順眼,都不是好東西。”

皇帝陪笑:“兒子讓嚴審,這冤枉到您這裡來,這可不行。”

“加壽一片孝心送東西,是我教導有方,”

皇帝道:“是是,”

“卻送出來這樣的事情,以後不送了吧。”

皇帝道:“再不用送了。”

太上皇又插話:“都留給我喝,我聞着怪香的,怎麼不給我?”太后裝不下去,對太上皇怒目:“她在太子府上熬的,你幾時聞到香?”

太上皇恍然大悟:“哦哦,太子府上?”扭頭告訴皇帝:“太子府上的人也得查問一番,要問都得問。”

皇帝答應下來。

太醫送上丸藥,太后說不肯吃,氣的吃不下去,外面傳來加壽的嗓音:“太后,”

太后忙坐好,張開手臂等着:“我的孩子,受了委屈吧,快到我這兒來。”

加壽小跑着過來,皇帝在旁邊也不用論禮,哄太后從來是頭一件事情。往太后懷裡一紮,仰面問她:“說您氣着了,可吃了藥沒有?我沒事兒,看我,好好的。”

太后對皇帝板起臉:“看看我們多懂事兒,”

太上皇又插話:“除去她全是不懂事的,”太后哼一聲:“就是這樣。”

------題外話------

求票票,感謝多票和投票的親們

推薦書《種花得良緣》夜纖雪

從助理花卉園藝師晉升成高級花卉園藝師,需要本科以上學歷,需要通過兩次資格認證考試,需要附加條件一大堆。

從花卉園藝師淪落成農家小花姑,只需要一個意外。

從八歲長到二十八歲,需要二十年的時間。

從二十八歲回到八歲,只需要生一場病。

一場風寒感冒,讓即將晉升爲高級花卉園藝師的許俏君,穿到了古代農家,成爲了一個善長種花的小花姑許俏兒。

鄉村的生活平淡而充實,種花賣花,賣花種花,周而復始。

冬去春來,花落花開,日月交替輪換,小花姑長大要嫁人,那就找個老實巴交的男人,成親生娃,繼續過種花賣花的紅火小日子吧。

第559章 ,鋪開鴛鴦被第659章 ,沒有遺憾第514章 ,不死心第365章 ,狐狸尾巴第597章 ,袁夫人的作主張第386章 ,別惹他們第268章 ,循循第34章 ,心中有鬼的人第18章 ,主意第157章 ,我有新衣裳第236章 ,纏綿第194章 ,寶珠有孕第272章 ,親事喜人第233章 ,姑母多情意第186章 ,袁訓在此!第788章 ,賞花第700章 ,梁山老王說故事第537章 ,支持孩子們第659章 ,沒有遺憾第471章 ,一羣蠢婦第443章 ,辦案信神第772章 ,戰哥醉酒第17章 ,笨笨的方姨媽第468章 ,鍥而不捨的加壽姑娘第334章 ,捉拿袁二第559章 ,鋪開鴛鴦被第825章 ,柳大哥第541章 ,豁達大度原來是這樣用的第321章 ,難以選擇,又必須選擇第42章 ,眼熱第129章 ,狡猾第98章 ,孩子氣的寶珠第386章 ,別惹他們第535章 ,羣轟蕭戰第728章 ,孩子們繼續長進第128章 ,夫唱婦隨第596章 ,殷勤真相第805章 ,譁變中見好兒媳第127章 ,撞見第662章 ,老公事第758章 ,袁柳貌似要退親?第455章 ,攆走魯駙馬第624章 ,隱瞞太后第581章 ,死的後遺症第364章 ,有情有意第691章 ,舅舅又不要元皓第144章 ,籌劃第389章 ,太子拒禮第688章 ,元皓第二次請客第688章 ,元皓第二次請客第540章 ,至於嘛第222章 ,恩師也狡猾第158章 ,春闈高中第174章 ,唯一的弟弟第67章 ,結案第669章 ,沈沐麟同行第829章 ,你誹謗不起第470章 ,自毀長城第577章 ,蕭二進京第269章 ,袁大會袁二第510章 , 不把皇后放在眼裡第312章 ,官作賊來賊作官第149章 ,回門第651章 ,私密好地方共享第800章 ,梁山王真情流露第477章 ,袁訓和柳至的情意第36章 ,飯堂風波第474章 ,當年的錯和錯第248章 ,第487章 ,蕭戰來幫忙第514章 ,不死心第282章 ,公平!第727章 ,神算失靈第461章 ,梁山老王的奸滑第378章 ,名醫加壽第423章 ,各自孝心第706章 ,正經是個香餑餑第588章 ,牽制的新說法第673章 ,齊王和太子的商議第77章 ,三六九等的家世第799章 ,蘇赫隕落第471章 ,一羣蠢婦第362章 ,兒媳婦好第524章 ,風生水起第439章 ,臣有私心第441章 ,文章之名,符其實第818章 ,兒子們進板凳城第170章 ,送親的難當第794章 ,運道差的歐陽容第170章 ,送親的難當第752章 ,回京第648章 ,哎呀呀的抱怨第182章 ,理解第205章 ,與姐姐相親相厚第370章 ,身世披露第789章 ,母女同喜第72章 ,遠客第842章 ,皇帝水軍湊熱鬧第746章 ,小十送錢第643章 ,真假教主
第559章 ,鋪開鴛鴦被第659章 ,沒有遺憾第514章 ,不死心第365章 ,狐狸尾巴第597章 ,袁夫人的作主張第386章 ,別惹他們第268章 ,循循第34章 ,心中有鬼的人第18章 ,主意第157章 ,我有新衣裳第236章 ,纏綿第194章 ,寶珠有孕第272章 ,親事喜人第233章 ,姑母多情意第186章 ,袁訓在此!第788章 ,賞花第700章 ,梁山老王說故事第537章 ,支持孩子們第659章 ,沒有遺憾第471章 ,一羣蠢婦第443章 ,辦案信神第772章 ,戰哥醉酒第17章 ,笨笨的方姨媽第468章 ,鍥而不捨的加壽姑娘第334章 ,捉拿袁二第559章 ,鋪開鴛鴦被第825章 ,柳大哥第541章 ,豁達大度原來是這樣用的第321章 ,難以選擇,又必須選擇第42章 ,眼熱第129章 ,狡猾第98章 ,孩子氣的寶珠第386章 ,別惹他們第535章 ,羣轟蕭戰第728章 ,孩子們繼續長進第128章 ,夫唱婦隨第596章 ,殷勤真相第805章 ,譁變中見好兒媳第127章 ,撞見第662章 ,老公事第758章 ,袁柳貌似要退親?第455章 ,攆走魯駙馬第624章 ,隱瞞太后第581章 ,死的後遺症第364章 ,有情有意第691章 ,舅舅又不要元皓第144章 ,籌劃第389章 ,太子拒禮第688章 ,元皓第二次請客第688章 ,元皓第二次請客第540章 ,至於嘛第222章 ,恩師也狡猾第158章 ,春闈高中第174章 ,唯一的弟弟第67章 ,結案第669章 ,沈沐麟同行第829章 ,你誹謗不起第470章 ,自毀長城第577章 ,蕭二進京第269章 ,袁大會袁二第510章 , 不把皇后放在眼裡第312章 ,官作賊來賊作官第149章 ,回門第651章 ,私密好地方共享第800章 ,梁山王真情流露第477章 ,袁訓和柳至的情意第36章 ,飯堂風波第474章 ,當年的錯和錯第248章 ,第487章 ,蕭戰來幫忙第514章 ,不死心第282章 ,公平!第727章 ,神算失靈第461章 ,梁山老王的奸滑第378章 ,名醫加壽第423章 ,各自孝心第706章 ,正經是個香餑餑第588章 ,牽制的新說法第673章 ,齊王和太子的商議第77章 ,三六九等的家世第799章 ,蘇赫隕落第471章 ,一羣蠢婦第362章 ,兒媳婦好第524章 ,風生水起第439章 ,臣有私心第441章 ,文章之名,符其實第818章 ,兒子們進板凳城第170章 ,送親的難當第794章 ,運道差的歐陽容第170章 ,送親的難當第752章 ,回京第648章 ,哎呀呀的抱怨第182章 ,理解第205章 ,與姐姐相親相厚第370章 ,身世披露第789章 ,母女同喜第72章 ,遠客第842章 ,皇帝水軍湊熱鬧第746章 ,小十送錢第643章 ,真假教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