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節 點化當爲祿

“典兄不可不信!周某作證,主公的話,必然是千真萬確!”

由於在與典韋的激戰中傷了元氣,周倉之前,一直在旁邊修整體力。但是,聽到典韋的話語,他忍不住就爲主公張狂,分辨起來。

“你是……”

“某家是河東大陽人,姓周名倉,主公爲某賜字爲‘大豐’。典兄,主公是何等樣的人物,又怎會虛言欺騙與你?”

對張狂這個年青的首領,典韋並不太相信。但是,對於剛纔與自己交鋒十數回合,最終平分秋色的強者,典韋卻不得不相信。憑着野獸般的直覺,典韋已經察覺,周倉此人,不是那種有能力作僞的奸猾之徒。

如此一個英雄人物,卻對一旁那個小白臉首領,真心信服。這樣的事實,讓典韋的心中,又增加了幾分不確定。

——莫非,這位姓張的黃巾軍首領,所說的話語,確實是真的?

張狂本來打算親自出馬,利用如簧的巧舌,說服典韋加入自己的麾下。不過,見到周倉這個更爲典韋信服的人,主動開口,也樂得暫時閉上嘴巴。

周倉這人,雖然看起來四肢發達,頭腦簡單,其實口才並不算差。他與典韋狠狠的拼過一場,自知若論起真實的實力來,自己其實,還要差上對方一籌。不過,當週倉發現,有可能將這個強悍的對手,變成己方的一員之時,自然大是激動。

“典兄可曾知道,若是五日之前,某家遇到典兄,將會是何等情形?”

典韋這時,經過一點時間的休息,感覺已經恢復了三成的力氣,心中略微有了點底氣,好奇的接口問道:

“周兄且說?”

“五日之前,某家若是遇到典兄,只怕在典兄手下,撐不過三個回合!”

“這是爲何?”

周倉崇敬的看了一眼張狂,得到了張狂暗中的鼓勵,於是細細訴說起最近一個多月以來,發生的奇妙事情。

“……一月以前,某家主公在戰場上,…………突然得到‘南華老仙’的指引,領悟了《太平天書》裡《人卷》的奧秘,……

……可以對某等這些上天註定,轉世前來輔佐主公的人,進行‘點化’,然後某等就可以獲得更加強大的武力,來幫助主公,開創一個太平盛世了……”

對於周倉所說的這番奇異言語,典韋是半信半疑。

他在這世界上活了差不多二十年,並不是那種消息閉塞,從來沒有出過家門的人。從一些見多識廣的熟人口中,典韋也聽說過,天下確實有着各種各樣的奇人異士。有的能呼風喚雨,有的能赴湯蹈火,有的能日行千里,有的能化身草木……

太平道的“大賢良師”張角,就是典韋心中可以確定的,具有不可思議神通的“仙師”一流。從這個方面來想一想,如果說張角的族人,也擁有某種令人不可思議的奇異能力,卻是完全合理。

——只是,這件事情若是落到了自己的頭上,如果沒有足夠令人信服的證據,典韋是不會就這樣輕易相信的。

“空口無憑!張公子,你說某命中註定,是你麾下的左膀右臂,爲何某卻沒有得到上天的啓示?”

張狂暗中微微一笑,心道有門了。他表情嚴肅的說道:

“如此重要的大事,豈容我信口開河?等典君你被我點化之後,自然就知道,自己到底是誰,要來輔佐誰了。”

這時,周圍的一個黃巾力士插嘴叫道:

“渠帥,何不現在就點化了這廝,讓他明白明白。也省得與這廝扯上這許多話!”

話音剛落,另一個黃巾力士急急的插嘴進來,大聲的叫嚷道:

“不可!主公,先前可是說好的,下一個點化的,可是俺啊!”

先前那黃巾力士回口說道:

“何老四,你這小身板,就算是被渠帥點化了,也當不得什麼大用。難不成,你當你能和周校尉相比啊?”

幾個黃巾力士附和道:

“就是就是,不如先點化了這位典兄弟。人家可是以一敵百的猛將啊!”

何老四一急,口吃起來:

“爾……爾等……不是好人!……俺……俺纔是……下一個!”

從這些黃巾士卒的對話中,典韋敏銳的聽出了兩個事實。

第一,這位年紀輕輕,長得白白淨淨的張姓渠帥,的確有“點化”他人的奇異能力。

第二,這種奇異的“點化”能力,的確有着大幅度強化個人武力的效果。那個周姓的黃巾猛將,就是這種“點化”的受益人。

——那麼,要不要加入黃巾的隊伍,去對抗漢室呢?

這個問題,對典韋來說,並沒有太大的困擾。

作爲一個被地方豪族招募的“遊俠兒”,或者叫做“輕俠”,信奉的向來就是“食人之祿,忠人之事”。如果這位黃巾渠帥,真的能夠將典韋的武力,大幅度的強化一番。有着這樣的恩惠,典韋是毫不介意,當一回對抗漢室的反賊的。

反正,這腐朽的漢室,延續到了現在,上進的道路,早就已經被例如“四世三公”袁家之類的豪門士族,給徹底霸佔住了。近年以來,漢家朝廷,從來就沒有給過那些,像典韋這樣中低階層出生的人才,一條可以向上爬的道路。

才華橫溢如“大賢良師”張角,不也就是因爲上升無門,才轉而潛心向道,折騰出這麼偌大一個“太平道”來起事的嗎?再說了,如今的黃巾,鬧得是如火如荼,說不定……

——真就成了大事呢?

“都靜下來!別吵嚷了!”

周倉見周圍的黃巾力士們議論紛紛,不由得大聲的呵斥。張狂待到周圍安靜了下來,清了清嗓子,大聲的說道:

“我張狂定下的規矩,自然要自己遵守。既然下一位,說定了是何老四,就不會變了。再說了,若是典兄,不能證明自己對太平道的誠心,哪怕他是命中註定,將成爲我的左膀右臂,也不能輕易的獲得我的點化。”

“畢竟,南華老仙賜予我的神力,乃是用在我太平道將士的身上。非是對我太平道有功之人,是不可輕易點化的。這一點,務必請典君明白。”

典韋點了點頭,表示理解。

他心中一陣泄氣。明明自己,還沒有答應加入黃巾軍,現在卻稀裡糊塗的,要和別人競爭起什麼“點化”的先後順序來。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饒是典韋並非一個粗心之人,這番折騰下來,還是被張狂成功的收入麾下。

當然,這只是暫時的……

看着周倉毫無戒心的朝自己走過來,遞過一條用於綁在額頭的黃色布巾,典韋心中閃過暴起發難,殺出重圍的念頭。但是略一思量,他還是放下來這個冒險的念頭,順手將黃色布巾綁在額頭,算是正式加入了黃巾軍。

見到典韋親手將代表黃巾軍的布條,綁在了頭上,張狂表面上是不動聲色,心中其實已經笑翻了天。三國裡的超級猛將之一,被稱爲“一呂、二馬、三典韋”的存在,豈是普通人物可以比擬?

這一刻,是自從張狂來到這個亂世之後,最爲欣喜的一刻!

——有了典韋這樣的強力保鏢,以後自己在戰場上的安全問題,就不在話下了!

第33節 郭太託大事(上)第40節 白波起亂戰(四)第16節 樂進破陣弩(下)第43節 漢宮現連環(一)第44節 大刀斬虜敵(上)第65節 冀州換方伯第68節 孰料伏對伏第49節 殺伐天子殿第100章 張亦難躲過第4節 兗州名士劫(下)第5節 麴義觀局勢第11節 臨淄誠難保第60節 子龍搏激流(中)第88節 城中路何在?(下)第18節 掠地需商量第15節 三軍齊整備第15節 樂進破陣弩(上)第20節 敵訊水上敗(四)第43節 且冷眼旁觀(一)第31節 科舉立新制(上)第58節 聲東而擊西第54節 故王留胡族第55節 磨刀向東胡第13節 三英戰呂布(二)第5節 河北鏖戰烈(一)第45節 孫袁皆受挫第45節 且冷眼旁觀(三)第32節 天師登神壇第30節 決勝制萬騎(六)第57節 貳臣動干戈(上)第75節 呂布遭暗算第4節 遊俠探可疑(下)第4節 兗州名士劫(下)第64節 公孫破黃巾第58節 華雄謹而驕第48節 友軍藏敵意第46節 陷地終有計(二)第27節 決勝制萬騎(三)第35節 眭固獻大郡第44節 勝負難明言第38節 列人內有亂(下)第79節 料敵暫爲停第3節 公孫憂何食?第18節 董卓思時局(下)第42節 白波起亂戰(六)第34節 飛將非無敵(中)第40節 幷州初落定(下)第9節 冀州一人故第27節 朝堂擬新帝(上)第41節 攻城需汗血第62節 征程鞍未解(中)第70節 陳宮獻小計第97節 三英現崢嶸(上)第13節 日暮途已暗第49節 陷地終有計(五)第54節 迴天因無意(五)第45節 孰能橫刀立?第53節 遺言藏真卜第39節 幷州初落定(上)第47節 蠻夷顯心機第38節 俠士亦官迷(下)第28節 大軍急急退(下)第79節 料敵暫爲停第50節 功臣孰爲首?第5節 河北鏖戰烈(一)第57節 真定藏麒子第1節 朝中風波惡(上)第5節 天子坐明堂(中)第21節 運籌謀千里(五)第46節 何爲千金子?第10節 智士款款析(四)第58節 聲東而擊西第29節 決勝制萬騎(五)第25節 小縣藏能吏第64節 太行根基盛(一)第25節 小縣藏能吏第10節 西園八校出第9節 智士款款析(三)第2節 朝中風波惡(下)第35節 抽絲理亂麻第6節 王芬謀大事第8節 小人偏遇吉第47節 自當順人意(一)第26節 伏兵城中來(五)第50節 自當順人意(四)第44節 且冷眼旁觀(二)第84節 欲求國中智(下)第51節 王劉遭暗劫(上)第37節 飛騎未可持第17節 取城如探囊第34節 金毛現獅王?第51節 若欲斬橋瑁第14節 強軍初露頭第45節 孫袁皆受挫第60節 飛將不可追第4節 天下可布武第28節 決勝制萬騎(四)第26節 決勝制萬騎(二)第25節 伏兵城中來(四)第85節 難解心內意(上)
第33節 郭太託大事(上)第40節 白波起亂戰(四)第16節 樂進破陣弩(下)第43節 漢宮現連環(一)第44節 大刀斬虜敵(上)第65節 冀州換方伯第68節 孰料伏對伏第49節 殺伐天子殿第100章 張亦難躲過第4節 兗州名士劫(下)第5節 麴義觀局勢第11節 臨淄誠難保第60節 子龍搏激流(中)第88節 城中路何在?(下)第18節 掠地需商量第15節 三軍齊整備第15節 樂進破陣弩(上)第20節 敵訊水上敗(四)第43節 且冷眼旁觀(一)第31節 科舉立新制(上)第58節 聲東而擊西第54節 故王留胡族第55節 磨刀向東胡第13節 三英戰呂布(二)第5節 河北鏖戰烈(一)第45節 孫袁皆受挫第45節 且冷眼旁觀(三)第32節 天師登神壇第30節 決勝制萬騎(六)第57節 貳臣動干戈(上)第75節 呂布遭暗算第4節 遊俠探可疑(下)第4節 兗州名士劫(下)第64節 公孫破黃巾第58節 華雄謹而驕第48節 友軍藏敵意第46節 陷地終有計(二)第27節 決勝制萬騎(三)第35節 眭固獻大郡第44節 勝負難明言第38節 列人內有亂(下)第79節 料敵暫爲停第3節 公孫憂何食?第18節 董卓思時局(下)第42節 白波起亂戰(六)第34節 飛將非無敵(中)第40節 幷州初落定(下)第9節 冀州一人故第27節 朝堂擬新帝(上)第41節 攻城需汗血第62節 征程鞍未解(中)第70節 陳宮獻小計第97節 三英現崢嶸(上)第13節 日暮途已暗第49節 陷地終有計(五)第54節 迴天因無意(五)第45節 孰能橫刀立?第53節 遺言藏真卜第39節 幷州初落定(上)第47節 蠻夷顯心機第38節 俠士亦官迷(下)第28節 大軍急急退(下)第79節 料敵暫爲停第50節 功臣孰爲首?第5節 河北鏖戰烈(一)第57節 真定藏麒子第1節 朝中風波惡(上)第5節 天子坐明堂(中)第21節 運籌謀千里(五)第46節 何爲千金子?第10節 智士款款析(四)第58節 聲東而擊西第29節 決勝制萬騎(五)第25節 小縣藏能吏第64節 太行根基盛(一)第25節 小縣藏能吏第10節 西園八校出第9節 智士款款析(三)第2節 朝中風波惡(下)第35節 抽絲理亂麻第6節 王芬謀大事第8節 小人偏遇吉第47節 自當順人意(一)第26節 伏兵城中來(五)第50節 自當順人意(四)第44節 且冷眼旁觀(二)第84節 欲求國中智(下)第51節 王劉遭暗劫(上)第37節 飛騎未可持第17節 取城如探囊第34節 金毛現獅王?第51節 若欲斬橋瑁第14節 強軍初露頭第45節 孫袁皆受挫第60節 飛將不可追第4節 天下可布武第28節 決勝制萬騎(四)第26節 決勝制萬騎(二)第25節 伏兵城中來(四)第85節 難解心內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