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節 樂進破陣弩(上)

這次由袁術和陶謙發起的,在佔據了優勢兵力下,最後卻失敗的戰事,必須要有人擔負起失敗的責任。堂堂袁氏嫡子,當然不會如此屈辱的輸給一夥低賤的蛾賊。所以,直接在戰鬥中潰敗的淳于氏,就必須肩負起戰敗的責任。

哪怕,這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黑鍋。

當然,作爲在兗州薄有聲名的大豪強之一,一次戰敗,並不足以讓淳于氏就此消亡。而且,袁術畢竟還年輕,並非是袁氏一族的當家人,無法隨心所欲的處置淳于氏一族。正在冀州討伐軍中,與冀州黃巾軍對峙的淳于瓊,屬於被朝中多位重臣看中的人傑。哪怕只是看在淳于瓊的面子上,臨邑淳于氏分支也不會受到什麼處罰。

此事最後的結果,恰恰對袁術並不算有利。因爲這一戰中背上了黑鍋,本來在袁術、袁紹兩兄弟之間保持着不偏不倚姿態的潁川淳于氏,終於做出了選擇,徹底的投向了袁紹。這讓袁術在天下豪強士人眼中的形象,又糟糕了一分。

在隨後的日子裡,爲了避免袁術對家族的打擊,潁川淳于氏最傑出的子弟——淳于瓊。一直緊緊跟隨在袁紹身邊,最終成爲袁紹帳下最重要的將領之一。

當然,這是後話。

眼前的局勢是,當擔任一軍主將的袁術,在不利局勢下主動後撤以後,剩下的七家大大小小的豪強,也沒有了主心骨,直接由有四家開始潰逃,只剩下三家依然在抵抗。其中,抵抗力量最強大的黃氏私兵,不得不同時面對天平軍和淳于氏家兵的圍攻。

在這樣的情形下,任何人都知道,此一戰的結局已定。可以改變的,不過是天平軍戰果的大小而已。

只是,目前的戰局,竟然還是讓張狂忍耐不住。這一戰的要訣,就在於速戰速決。爲了避免夜長夢多,張狂恨不得一刻鐘便能解決掉眼前的所有敵人。

見到還有數百屬於豪強的兵卒,在抵禦天平軍的進攻,張狂目視身邊的樂進,問道:

“文謙,手癢嗎?”

樂進手下的騎兵隊,由於接連不斷的長途行軍,戰馬的馬蹄嚴重磨損,可以使用的戰馬數目,不過區區四、五十匹。在這樣的情形下,騎兵隊已經有很長時間沒有出戰了。所以,數日前的東阿突襲戰,樂進纔不得不屈居配角,讓臧霸露了一把臉。

這種局面,對於一心謀求戰績的樂進來說,自然鬱悶無比。現在,張狂一開口,樂進自然是奮勇的跳出來,大聲的叫道:

“當然!主公安坐片刻,俺去去就來!”

當然,樂進現在不可能帶上手下的數十名騎兵,對敵軍直接進行衝鋒。實際上,對於沒有裝備雙邊馬鐙的騎兵來說,發動騎兵衝鋒,是一件極爲得不償失的事情。即使是騎術極爲高明的戰士,也可能一不小心,就從飛奔的戰馬上掉下來,然後死於非命。

不久前與兗州州師之間展開的那一場激烈的騎兵對戰,樂進手下損失的騎兵,倒有三、四成是在高速奔馳的戰馬上沒有坐穩,結果不需要與敵人交手,自己就掉下馬去了。樂進目前要做的事情,需要在下馬之後,再帶領手下的騎馬步兵們,進行衝鋒陷陣的活動。

一手提着環首刀,一手拎着小盾牌,樂進來到了堅持抵抗的黃氏私兵面前。不得不說,黃氏的私兵們,能夠抵抗到現在,戰鬥意志可以算是相當頑強。以張狂給予的評價來說,這支隊伍的首領,應當可以算是一個頗爲知兵\頗能練兵的人物了。

在黃氏私兵離開大路二十步,所佈下的防禦圓陣之前,橫七豎八的躺着六、七十具屍體和將要變成屍體的傷員。其中,頭上裹着黃布的,大約有十多具。其餘的,多半卻是屬於淳于氏的家兵。

黃氏私兵手中,持有近百具弓弩。這些殺傷力強大的弓弩,是他們得以堅持到現在的關鍵原因。當然,到了其餘各家的私兵已經先後潰退的此刻,黃氏私兵首領,也明顯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地步。

——無論怎麼做,在佔據了絕對優勢的黃巾軍面前,他們似乎都是非敗不可了!

“要是漢升在這裡,就好了!”

黃氏首領低聲感嘆着。被他念叨的“漢升”是一個人的字。此人姓黃名忠,是黃氏在南陽郡的一個支脈子弟。

在去年的年末,黃忠帶着十歲的兒子黃敘,從南陽郡來到臨邑,參加黃氏祭祖,並將兒子的名字,填在了黃氏族譜上,算是認祖歸宗。

後來,黃巾起義突然爆發,以武力而得以出衆的黃忠,顯露出極爲難得的軍事才幹。他不但將黃氏宗族的壯丁編組成軍,保衛鄉里,還屢次主動出擊,攻破了數只在附近的小股黃巾軍。這些戰績,讓本來實力普通的黃氏,聲望大增,一躍成爲臨邑縣中,僅次於淳于氏的豪強。

可惜的是,兩個月以前,被黨人們稱爲“八顧”之一的山陽高平人劉表、劉景升,在“黨錮”取消之後,得到新任的“大將軍”何進的徵辟,途徑臨邑縣去往雒陽,正好在黃氏塢堡落腳。

在黃氏塢堡小住幾天以後,這位聲名遠揚的黨人要員,對黃忠的作爲和本領極爲賞識。劉表不但多次與黃忠懇談,在臨走之前,還邀請黃忠一起去雒陽。

黃忠本來便是黨人的仰慕者,身份也不過是一介武人,連士子都算不上,在鄉間混了一個“求盜”的小吏職位,毫無前途可言。如今見劉表是被新任“大將軍”一職的何進徵辟爲幕僚,前途光明,黃忠自然也動了心。

於是,在將訓練數月的黃氏私兵交割給黃氏族長後,黃忠毅然帶上自己的兒子黃敘,跟隨劉表,踏上了雒陽求官之路。

在黃忠自動離去後,接受這數百名被訓練的相當不錯的私兵時,黃氏首領還一度竊喜不已,慶幸自己在族中的權威得以無損。然而,到了現在這一刻,黃氏私兵首領的心裡,只希望那個“勇毅冠於臨邑”的黃忠、黃漢升,還不曾離去。

但是,這個世界上雖然有“戰炁”,有“法術”,卻依然是沒有“後悔藥”這種仙丹賣的。所以,樂進在下馬以後所發動的攻擊,只能由他來默默承受。

樂進小步前進。在他的身後,跟着一羣手持大盾的刀手。

“射!”

“奪奪奪……”

“射!”

“奪奪奪……”

“射!”

“奪奪奪……”

敵人連綿不斷的箭雨,讓帶頭衝鋒的樂進,也不由得心生佩服。

——這些傢伙,還真有兩下子,居然掌握了“三段射擊”的戰法!

所謂的“三段射擊”,便是將弓弩手分成三部分,按照次序,輪流進行射擊的戰法。這種戰法的好處,在於可以持續的對敵人施加遠程壓力。

當然,這種戰法,並不是什麼新鮮的東西。遠在幾百年前的戰國年間,當時的兵法大家們,就已經研究出了比“三段射擊”更加複雜、更加高明的“四段射擊”、“五段射擊”之流戰法。

不過,作爲一支私兵,能夠將弓弩戰術訓練到這樣的程度,已經是極爲難得的事情了。

這些事情,在樂進的腦子裡,只是一閃而過。他機警的觀察着前方,用刀磕飛了三支箭矢,用盾牌擋住了五支箭矢,毫髮無傷的衝到了敵人面前。

此時,樂進的隨侍由於被弩箭射擊的原因,離樂進還有七、八丈遠,無法爲樂進提供武力支持。也就是說,由於衝的太兇、太快,樂進等於是孤身一人,衝到了敵人的陣型前。

然後,三、四支長矛和長戟,就在樂進的前方出現,等着他一頭撞上去。

樂進是何等高手?對付這些長兵器,他根本都沒有動手。

樂進動的是身體。

出乎衆人意料的在地上一滾,樂進的身體,就避開這些閃着寒光的矛尖戟刃,來到了敵人近身處。

蹲在地上的樂進,並不站起身來,就這樣揚刀一揮。帶着紫金色“戰炁”的環首刀,在離地兩尺的高度劃過一個半圓,如同切豆腐似的,切下了三隻鮮血淋漓的小腿!

千人破的威風,在此刻展露無遺!

黃氏私兵明顯的開始騷動起來。被樂進逼近到跟前的那些黃氏私兵,急忙丟棄手中的弓弩槍戟等長兵,抽出腰間的短刀,想要抵擋樂進的進襲。

這時候,就充分體現出樂進身材矮小的優勢來了。他貓着腰,一撲一滾,再一次突進一丈遠近。在周圍敵人一片譁然聲中,樂進手中的四十鍊鋼刀再次“戰炁”暴漲,劃出一個直徑一丈以上的大圈子,砍斷了一條大腿、兩條小腿和一隻握着短刀的手臂。敵軍的驚叫聲,立刻就變成了慘叫聲!

這樣出人意料的打擊,終於成爲黃氏私兵全面崩潰的導火索。

滿懷恐懼的黃氏私兵,既要注意前方的天平軍進攻,又要小心孤身突入敵陣的樂進。當樂進又在地下滾過兩處,砍落一片腿腳之後,再也無法承受傷亡的黃氏私兵們,猛然間齊聲吶喊一聲,向着沒有敵人的地方落荒而逃……

到了這時候,張狂才滿意的點了點頭。

此戰,大勝!

第43節 且冷眼旁觀(一)第25節 小縣藏能吏第57節 貳臣動干戈(上)第48節 自當順人意(二)第25節 伏兵城中來(四)第78節 騎馬與砍殺第27節 司隸又交兵(上)第17節 取城如探囊第91節 細分狐與豺(上)第23節 回春有良方第20節 美人猶奉侍(下)第42節 冀土意未寧(下)第35節 青史本無常第63節 無忌思好逑(中)第51節 迴天因無意(二)第1節 朝中風波惡(上)第75節 呂布遭暗算第46節 大刀斬虜敵(下)第8節 智士款款析(二)第21節 復仇起草莽(三)第41節 攻城需汗血第68節 太行根基盛(五)第73節 難分勝或負第16節 虎士癡未成(下)第13節 日暮途已暗第37節 俠士亦官迷(中)第4節 遊俠探可疑(下)第49節 時窮可當走?第59節 漢家有好甲第15節 爭權論朝堂(一)第34節 金毛現獅王?第48節 圍城攻堅堡第7節 本初滿城招(上)第40節 白波起亂戰(四)第14節 顏良何狂勇(下)第14節 難現太平齊第56節 煌煌威共勢第11節 何進求臂助第22節 復仇起草莽(四)第54節 斷腕且避禍第24節 征戰漫天急(三)第42節 元龍湖海士第10節 智士款款析(四)第79節 料敵暫爲停第86節 難解心內意(下)第12節 三英戰呂布(一)第5節 天子何留去?第7節 青州有變故(上)第38節 俠士亦官迷(下)第20節 敵訊水上敗(四)第36節 相逢是冤家第68節 太行根基盛(五)第52節 內廷見尚書第48節 但埋頭種田(三)第31節 張楊思太原第57節 貳臣動干戈(上)第70節 曹操平黃巾第27節 決勝制萬騎(三)第22節 復仇起草莽(四)第39節 彭城有曹氏第62節 梟雄大事成(四)第20節 運籌謀千里(四)第9節 冀州一人故第16節 三英戰呂布(五)第21節 運籌謀千里(五)第56節 踟躕憂勝負第74節 李肅有擔當第25節 冀州暫平靜(上)第42節 歡宴隱殺機(中)第67節 願吃苦中苦第57節 真定藏麒子第32節 決勝制萬騎(八)第56節 李郭功皆高第22節 征戰漫天急(一)第12節 北騎若入口(下)第73節 呂布非叛將第30節 決勝制萬騎(六)第26節 伏兵城中來(五)第47節 越河襲糧道第70節 蠻夷輕節氣(下)第57節 貳臣動干戈(上)第53節 常侍非束手第34節 金毛現獅王?第96節 兩軍鬥智勇(下)第41節 真氣世家子第6節 河北鏖戰烈(二)第51節 王劉遭暗劫(上)第44節 且冷眼旁觀(二)第15節 樂進破陣弩(上)第12節 冀土奇襲諧(四)第13節 復聞黃巾起第31節 水火騰刀浪第18節 敵訊水上敗(二)第49節 屯田有章法第25節 州固易得矣第37節 何爲萬人敵?第28節 大軍急急退(下)第38節 白波起亂戰(二)第31節 出陣有風險第42節 曹操試應敵
第43節 且冷眼旁觀(一)第25節 小縣藏能吏第57節 貳臣動干戈(上)第48節 自當順人意(二)第25節 伏兵城中來(四)第78節 騎馬與砍殺第27節 司隸又交兵(上)第17節 取城如探囊第91節 細分狐與豺(上)第23節 回春有良方第20節 美人猶奉侍(下)第42節 冀土意未寧(下)第35節 青史本無常第63節 無忌思好逑(中)第51節 迴天因無意(二)第1節 朝中風波惡(上)第75節 呂布遭暗算第46節 大刀斬虜敵(下)第8節 智士款款析(二)第21節 復仇起草莽(三)第41節 攻城需汗血第68節 太行根基盛(五)第73節 難分勝或負第16節 虎士癡未成(下)第13節 日暮途已暗第37節 俠士亦官迷(中)第4節 遊俠探可疑(下)第49節 時窮可當走?第59節 漢家有好甲第15節 爭權論朝堂(一)第34節 金毛現獅王?第48節 圍城攻堅堡第7節 本初滿城招(上)第40節 白波起亂戰(四)第14節 顏良何狂勇(下)第14節 難現太平齊第56節 煌煌威共勢第11節 何進求臂助第22節 復仇起草莽(四)第54節 斷腕且避禍第24節 征戰漫天急(三)第42節 元龍湖海士第10節 智士款款析(四)第79節 料敵暫爲停第86節 難解心內意(下)第12節 三英戰呂布(一)第5節 天子何留去?第7節 青州有變故(上)第38節 俠士亦官迷(下)第20節 敵訊水上敗(四)第36節 相逢是冤家第68節 太行根基盛(五)第52節 內廷見尚書第48節 但埋頭種田(三)第31節 張楊思太原第57節 貳臣動干戈(上)第70節 曹操平黃巾第27節 決勝制萬騎(三)第22節 復仇起草莽(四)第39節 彭城有曹氏第62節 梟雄大事成(四)第20節 運籌謀千里(四)第9節 冀州一人故第16節 三英戰呂布(五)第21節 運籌謀千里(五)第56節 踟躕憂勝負第74節 李肅有擔當第25節 冀州暫平靜(上)第42節 歡宴隱殺機(中)第67節 願吃苦中苦第57節 真定藏麒子第32節 決勝制萬騎(八)第56節 李郭功皆高第22節 征戰漫天急(一)第12節 北騎若入口(下)第73節 呂布非叛將第30節 決勝制萬騎(六)第26節 伏兵城中來(五)第47節 越河襲糧道第70節 蠻夷輕節氣(下)第57節 貳臣動干戈(上)第53節 常侍非束手第34節 金毛現獅王?第96節 兩軍鬥智勇(下)第41節 真氣世家子第6節 河北鏖戰烈(二)第51節 王劉遭暗劫(上)第44節 且冷眼旁觀(二)第15節 樂進破陣弩(上)第12節 冀土奇襲諧(四)第13節 復聞黃巾起第31節 水火騰刀浪第18節 敵訊水上敗(二)第49節 屯田有章法第25節 州固易得矣第37節 何爲萬人敵?第28節 大軍急急退(下)第38節 白波起亂戰(二)第31節 出陣有風險第42節 曹操試應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