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節 三英戰呂布(二)

刀戟相交的那一刻,光芒宛如煙花綻放。

觀戰的諸人眼前一花,竟是完全看不清兩件兵器的接觸!

燦爛如煙花,消散亦如煙花。

衆人再看場中,呂布的姿勢未變,腳下卻多出了兩道足跡,卻是被關羽刀鋒上的大力所推動,一下子滑出了三尺遠!

然而,兩員萬人敵一級猛將中,神色看起來顯得更加萎靡的,卻是關羽。

“好力道!”

呂布吐氣揚聲,神色絲毫未變,大聲的讚揚着。

“火克金,吾勝不得你!”

隨着關羽表情凝重的說出這句話,太行軍諸將士都是一驚。不過,大家很快就都理解了。

關羽是金系的“戰炁”,呂布卻是火系的“戰炁”。對於當世最頂尖的那羣高手來說,若是“戰炁”屬性被克,即使己方的“戰炁”修爲更加深厚,比拼起來也會極爲吃虧。

就如同四年之前,典韋與“江東猛虎”孫堅的那一戰。明明典韋的“戰炁”深厚度,超出了孫堅一籌。可是孫堅依靠着自家木系的“戰炁”屬性,硬是與土系屬性的典韋,拼了一個不分勝負。

關羽的服軟,已是出乎太行軍衆人的意料了。但是呂布的狂傲,卻依然在衆人的預料之上。

“就算呂布是金,你是火,呂布依然勝得了你!”

這話一出,意思很明瞭。呂布自認爲,勝過關羽不止是一籌!

此話一出,瞭解關羽秉性的人,都以爲關羽即將暴怒。要知道,就算是曾經在多年以前擊敗過關羽的典韋,在武力上,也不能讓關羽心服口服。

然而,聽到呂布的評價以後,關羽竟然……默認了?

關羽對呂布的話不置可否。他只是毫無表情的說道:

“關某一命,至少換你一隻手!”

“哈哈,那就試試吧!”

話音剛落,呂布的戟就動了。

呂布使用的方天戟,分量固然比不上關羽的青龍刀,可也不是常人可以承受的分量。然而,在呂布雙手的操縱下,方天戟突然化身爲一條靈活的蟒蛇,兇悍的吐着蛇信子,籠罩住關羽上身七處要害!

關羽悶哼一聲。他在力量上稍勝呂布,可是在速度上相差不少。若想同時抵擋住呂布的進攻,極爲困難。

所以,關羽不招架。

他進攻。

——就拼一個兩敗俱傷吧!

呂布的方天戟,戟尖堪堪刺在關羽的肩甲上。但是,他的手臂一收,卻不得不撤招。

若是這一戟真的刺下去了,關羽被廢掉一隻手,那是必然的結果。但是,勢大力沉的青龍刀,卻也可以在呂布躲避之前,斜斜的在他小腹上切上一刀。

——且放你一馬……

兩個人的驕傲,都是當世第一等的。但是,在“寧死不屈”這一項屬性上,關羽無疑要勝過呂布一籌。

但是,看到這種戰局,作爲關羽主公的張狂淡定不下來了。

張狂從《三國演義》中,瞭解到呂布是毫無爭議的當世武力第一人。然而,他無論如何也沒想到,在呂布死後,風頭遠超羣倫的關羽,居然交手不過數招,就不得不開始拼命了!

——兩人的武力,居然相差如此之大麼?

心裡想着,身形未動,張狂的口中卻沒有沉默。

“呂布非一人可敵!子義!救回雲長!”

伴隨着張狂的一聲令下,一位身高接近八尺的親衛騎士,從張狂背後越衆而出。他優雅的摘下背後攜帶的騎弓,沉靜的臉上露出一抹紅暈,大喝一聲,然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開弓放出了一箭:

“呂布,看箭!”

這一箭,在空中帶過一道深色的痕跡,卻是如同一道黑色的閃電,直奔呂布身體——前方的一尺處。

這一箭,看似射偏了。其實,只有呂布和關羽等寥寥幾人,能夠覺察出箭上的奧秘。

如果呂布還要上前強攻關羽,就必須先面對,這力量含而不露的一箭!

作爲一名從小混跡在匈奴人牧場的武者,呂布的武技,可謂身兼漢、匈兩族之長。這一刻,他那野獸般敏銳的武道直覺,提醒他前方有淡淡的危險。

於是,在頭腦做出決斷之前,呂布的身體,已經自動的停止了向前。

隨之而來的,附註上黑色水系“戰炁”的那一箭,正正好的射在了呂布雙手——所握住的方天戟上。方天戟重重的顫抖了一下,與關羽的大刀再次相交。

藉着從戟杆上傳來的反震之力,呂布高大的身體輕飄飄的向後退去,脫離了與關羽的戰團。

“好箭術!”

被一箭逼退的呂布,誇讚了一句,目光逼視射箭者:

“汝是誰?”

面對着張狂口中的“當世武力第一人”,射箭的騎士,無意識的撫弄着下頜的五寸美鬚髯,一字一頓的說道:

“東萊,太史慈!”

“太史慈?太史,慈?”

呂布聽到過的複姓不多,重複了一遍,算是確定。然後,他一聲唿哨,召喚過自己的戰馬,乾淨利落的跨騎上去,大聲喝道:

“太史,慈,也吃呂布一箭!”

聲音傳過來的時候,一支長箭,也已經來到太史慈跟前!

——好快的箭!

張狂心驚肉跳一番。

——這一箭,若是對着我來,能不能接得下?

一隻手穩穩地伸出,穩穩地接住了突如其來的飛箭。出手者,正是太史慈。

作爲一名擅長射箭的武將,太史慈的眼力,已經被鍛鍊得超脫凡人境界。對張狂來說心驚肉跳的那一箭,太史慈卻從頭到尾,看得清清楚楚。

這一箭,並非是“射”出來的。

這一箭,是呂布隨手一甩,甩出來的。

因此,這一箭的力道並不大,反而是由於毫無預兆,纔會讓人感到極爲突然,有措手不及之感。

當然,如此隨意甩出來的一箭,自是沒有多少殺傷力。飛過四、五十步的距離之後,釘在人的身上,若是有甲護身,決計破不了最簡單的皮甲。

綜合這些情形,以太史慈的心思,自然猜測得出,呂布這一手,本來就是不是爲了殺傷,而是爲了報復太史慈剛纔突然射出的那一箭。

——你射了我一箭,我便也還你一箭!

呂布的心思很直接。

然後,呂布又從戰馬馬鞍皮袋的夾禳中取出一張弓,在手中一揚,喝道:

“太史,慈,來吧!”

如果是與呂布近身對戰,太史慈也許會有幾分怯意。畢竟,他的“戰炁”水準,還沒能突破“千人破”的層次。在以往的切磋中,太史慈連關羽都敵不住。

但是,若是有人,想在弓箭一道上勝過太史慈,他就一定會奉陪到底!

“三箭定勝負!”

“好!”

話音落下,兩人同時開始策馬飛馳。在顛簸起伏的馬背上,雙方再次同時舉弓,搭箭,對準目標,放!

一道火紅,迎着一抹深黑,針鋒相對而至!

第23節 運籌謀千里(七)第44節 大刀斬虜敵(上)第49節 公曹當覆滅(上)第49節 時窮可當走?第79節 料敵暫爲停第7節 馬骨空北羣第22節 單父現重禮(下)第7節 智士款款析(一)第43節 談判無二意第52節 迴天因無意(三)第38節 小錘可獲“獐”第14節 時窮節乃現第4節 天下可布武第26節 白馬悠悠突(下)第8節 智士款款析(二)第47節 蠻夷顯心機第1節 縱敗無降意(上)第51節 迴天因無意(二)第27節 華雄戰不休(上)第56節 一教留傳人第3節 遊俠探可疑(上)第55節 豪強罪當逃第10節 西園八校出第72節 董卓終不存第17節 取城如探囊第96節 兩軍鬥智勇(下)第13節 浴血豪強間(中)第30節 祖茂現崢嶸第42節 白波起亂戰(六)第20節 復仇起草莽(二)第38節 此是平生志第19節 運籌謀千里(三)第24節 黃巾密密鋪(下)第31節 科舉立新制(上)第59節 漢家有好甲第42節 白波起亂戰(六)第二 卷終·恰如猛虎臥荒丘第23節 伏兵城中來(二)第71節 管亥展勇武第5節 河北鏖戰烈(一)第9節 冀土奇襲諧(一)第25節 伏兵城中來(四)第16節 三英戰呂布(五)第1節 四處烽煙起第15節 文丑亦兇猛(上)第20節 烽火遍地起(二)第54節 太傅顯老謀第63節 袁紹定決心第54節 斷腕且避禍第2節 名族遭毒手第52節 白波現故人第6節 天子坐明堂(下)第28節 大軍急急退(下)第16節 元城故吏說第56節 一教留傳人第67節 袁術攻劉表第36節 郭汜當先騎第5節 郡國囂張卒第36節 相逢是冤家第2節 縱敗無降意(下)第45節 何得識天機(五)第25節 敗犬疲且瘦第62節 梟雄大事成(四)第61節 料中是良驥第28節 搶城若兒戲第33節 先登浩浩威第20節 苦肉收軍心第43節 何得識天機(三)第46節 大刀斬虜敵(下)第79節 料敵暫爲停第2節 朝中風波惡(下)第54節 故王留胡族第50節 迴天因無意(一)第35節 張狂行暗計(上)第73節 難分勝或負第57節 本初終隕落(上)第7節 智士款款析(一)第33節 敵前徐緩動第38節 白波起亂戰(二)第69節 蠻夷輕節氣(上)第38節 此是平生志第12節 冀土奇襲諧(四)第32節 天師登神壇第66節 苦鬥馬不歇(下)第5節 河北鏖戰烈(一)第38節 小錘可獲“獐”第1節 梟雄報新仇第26節 大漢病天子第94節 獨品驚共駭(下)第83節 欲求國中智(上)第47節 陷地終有計(三)第29節 顏良意且猶(上)第7節 青州有變故(上)第88節 城中路何在?(下)第8節 青州有變故(下)第4節 兗州名士劫(下)第5節 麴義觀局勢第46節 漢宮現連環(四)第55節 荊北新安定第18節 董卓思時局(下)
第23節 運籌謀千里(七)第44節 大刀斬虜敵(上)第49節 公曹當覆滅(上)第49節 時窮可當走?第79節 料敵暫爲停第7節 馬骨空北羣第22節 單父現重禮(下)第7節 智士款款析(一)第43節 談判無二意第52節 迴天因無意(三)第38節 小錘可獲“獐”第14節 時窮節乃現第4節 天下可布武第26節 白馬悠悠突(下)第8節 智士款款析(二)第47節 蠻夷顯心機第1節 縱敗無降意(上)第51節 迴天因無意(二)第27節 華雄戰不休(上)第56節 一教留傳人第3節 遊俠探可疑(上)第55節 豪強罪當逃第10節 西園八校出第72節 董卓終不存第17節 取城如探囊第96節 兩軍鬥智勇(下)第13節 浴血豪強間(中)第30節 祖茂現崢嶸第42節 白波起亂戰(六)第20節 復仇起草莽(二)第38節 此是平生志第19節 運籌謀千里(三)第24節 黃巾密密鋪(下)第31節 科舉立新制(上)第59節 漢家有好甲第42節 白波起亂戰(六)第二 卷終·恰如猛虎臥荒丘第23節 伏兵城中來(二)第71節 管亥展勇武第5節 河北鏖戰烈(一)第9節 冀土奇襲諧(一)第25節 伏兵城中來(四)第16節 三英戰呂布(五)第1節 四處烽煙起第15節 文丑亦兇猛(上)第20節 烽火遍地起(二)第54節 太傅顯老謀第63節 袁紹定決心第54節 斷腕且避禍第2節 名族遭毒手第52節 白波現故人第6節 天子坐明堂(下)第28節 大軍急急退(下)第16節 元城故吏說第56節 一教留傳人第67節 袁術攻劉表第36節 郭汜當先騎第5節 郡國囂張卒第36節 相逢是冤家第2節 縱敗無降意(下)第45節 何得識天機(五)第25節 敗犬疲且瘦第62節 梟雄大事成(四)第61節 料中是良驥第28節 搶城若兒戲第33節 先登浩浩威第20節 苦肉收軍心第43節 何得識天機(三)第46節 大刀斬虜敵(下)第79節 料敵暫爲停第2節 朝中風波惡(下)第54節 故王留胡族第50節 迴天因無意(一)第35節 張狂行暗計(上)第73節 難分勝或負第57節 本初終隕落(上)第7節 智士款款析(一)第33節 敵前徐緩動第38節 白波起亂戰(二)第69節 蠻夷輕節氣(上)第38節 此是平生志第12節 冀土奇襲諧(四)第32節 天師登神壇第66節 苦鬥馬不歇(下)第5節 河北鏖戰烈(一)第38節 小錘可獲“獐”第1節 梟雄報新仇第26節 大漢病天子第94節 獨品驚共駭(下)第83節 欲求國中智(上)第47節 陷地終有計(三)第29節 顏良意且猶(上)第7節 青州有變故(上)第88節 城中路何在?(下)第8節 青州有變故(下)第4節 兗州名士劫(下)第5節 麴義觀局勢第46節 漢宮現連環(四)第55節 荊北新安定第18節 董卓思時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