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節 王劉遭暗劫(上)

曹操奇襲黎陽不成,反而遭到慘敗,如今生死未卜的消息,在一天以後,便被送到了張狂的大營案頭。得到這個好消息的張狂,終於小小的鬆了一口氣,爲韓當的及時南下而慶幸不已。

在如今還存在的諸侯裡,張狂最忌憚的便是有着奸雄之稱的曹操。這其中既有後世史書留下的第一印象,也有曹操本人多年來展示出的才能。

既然曹操遭到這等嚴重的失敗,不管他死了沒有,在短期內,都不會再給張狂帶來什麼麻煩了。只可惜兗州地區還有荀彧等一干人傑鎮守,防禦力量並不弱。即便曹操戰死於黎陽城下,目前的張狂,光憑用民夫爲主力撐起來的大軍架子,也沒有足夠的實力拿下兗州。

到了這個時候,如何對付陳留城下的劉表孫堅聯軍,便成爲整個中原戰局的關鍵點。只要陳留的徐晃能夠撐住,不被優勢敵軍擊破城防,等張狂從北方召集的援軍陸續南下之後,趙**就有了以絕對優勢兵力,徹底碾壓南方諸侯的實力。

要知道,鑑於後勤補給和保持攻擊突然性的要求,到目前爲止,張狂可以抽調出來,用於南方攻略的機動兵力,僅僅只動用了所有軍力的三分之二左右。

只要給張狂一個月的時間全力動員,他還能從後方抽調出三萬以上的正規軍——這還是在邊境地區保有了足夠數量的守備軍的前提下。

當然,數量如此龐大的軍隊,對趙國財政的壓力也很是不小。若是劉表孫堅聯軍能夠快速的擊破陳留,讓兗州與豫州荊州連成一片,則有了來自南方的大力支援,就算張狂的後援大軍到達。也未必能夠順利的攻克,已經被普遍堡壘化的兗州。

在另一方面來說,目前並無動靜的兩大諸侯——盤踞司隸的韓遂和握有半個揚州的劉備,肯定也不會坐視張狂大肆攻略四方的舉動。考慮到脣亡齒寒。開戰的時間若是拖延的長了一些。張狂必將又增添兩個分別來自東南方和西方的威脅。

所以陳留之戰中,趙**若敗。那未來張狂統一天下的戰鬥還有的打。但趙**只要能夠在陳留城下與對手打平,就會讓南方諸侯聯軍陷入不利的戰略困境。自然,萬一趙**居然得到了此戰的勝利,則……

話說回來。面對佔據優勢兵力的劉表、孫堅聯軍,趙國軍一方有多少勝利的可能呢?

遠在數百里之外的張狂,對陳留之戰己方獲勝的信心並不太強。但是,跟隨着李傕的萬餘騎兵,北上救援陳留城的郭嘉,卻對此戰的勝利滿懷信心。

李傕大軍是在曹操大敗後的第四天,帶兵不急不躁的來到陳留城外三十里處。換句話說。這時的陳留,已經經歷了五天的守衛戰。面對配重式投石機和各種其他攻城器械的強攻,徐晃和高順所部,已經死傷近半。

若非徐晃和高順都是當世第一流的練兵帶兵高手。如此巨大的傷亡,足以讓陳留守軍徹底喪失抵抗能力了!

但是,哪怕陳留城已經有一面城牆,被數十具投石機砸出一個數丈寬的大缺口,哪怕孫堅軍頭號猛將許褚,曾經帶着手下精兵衝入過城中,此時的陳留,依然在趙**的控制之下。

伴隨着李傕率領萬餘騎兵大軍的到來,原本可以全力攻城的劉表、孫堅聯軍,不得不分出一半人馬,用於防備李傕騎兵的突襲。

好在劉表和孫堅都不是無謀之輩,對於這等局面事先早有安排。當李傕部出現在聯軍的斥候範圍內時,劉表軍迅速的脫離了攻城的第一線,利用一系列事先修築好的小型營寨,在孫堅大營的後方,築起了一道足以讓騎兵無法突破的防線。

此時的情形是這樣的:

陳留城作爲戰役的中心點,被孫堅兩萬大軍四面包圍住。而劉表的兩萬餘大軍,則背靠孫堅大營,向外構築了一圈防禦營寨,將孫堅的後側保護起來,讓孫堅軍可以無後顧之憂的繼續攻城。至於前來救援陳留的李傕騎兵大軍,則徘徊在劉表軍構築的陣地之外,尋覓着可以攻擊的薄弱點。

整個戰場軍隊的分佈,就類似一個“旦”字。

可以說,以陳留目前的防禦能力,如果沒有足夠數量的援軍及時進入,最多再堅持守衛三天,便會被孫堅攻克。可是李傕雖然及時趕到了陳留城外圍,他想要帶領主力軍團進入陳留,就必須先突破劉表軍設下的防禦陣地。

而在軍事界的一個常識便是,騎兵是不擅長攻堅的。哪怕是在劉表軍兵力相對薄弱的某處城外陣地,李傕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強行突破擁有完整的三道丈餘寬溝壕,以及兩道高度爲一丈的牆壘,所組成的反騎兵綜合防禦體系。

面對對方設下的針對性障礙,李傕自知無能爲力,強攻毫無勝算,只能問計於整個戰役的策劃者郭嘉。

至今爲止,郭嘉在對戰役進度的把握上,已經充分展示出他“鬼才”的那一面。李傕相信,既然郭嘉強烈要求大軍北上救援陳留,又讓徐晃全力死守,必然會有應付目前戰局的後手。

既然事到如今,下一步戰術也已經無需保密。面對李傕的殷切問計,郭嘉微微一笑,將那張本來就顯得猥瑣的面孔變得越發有喜感。然後,他說出了一個名字:

——甘寧。

甘寧字興霸,益州巴郡臨江人,當地豪強出身,自幼年起便喜好遊俠,膽力過人,以一身勇武而稱霸一方。只是這位在家鄉的聲名可不怎麼好,經常帶着一夥宗族和無賴子弟搶劫過往的商旅,結果被鄉人厭惡的稱爲“錦帆賊”,或者“鈴鐺賊”。

後來甘寧在益州入仕,憑藉早年所糾合的義從精兵與甘氏的家族勢力,擔任過“蜀郡丞”這樣的大吏。不過,他很快就輕率的捲入到劉璋繼位事件中。給自家弄出了一個大大的麻煩。

劉焉病故,由於甘寧與沈彌、婁發等大吏一齊起兵,反對劉璋接替劉焉擔任益州牧,於是被劉焉的部將趙韙以大軍征討。甘寧等人兵力不足。在蜀中屢次戰鬥不利。不得不逃離益州,從長江水道逃亡荊州。

在益州遭遇到的失敗。讓甘寧明白了個人勇武是有很大侷限的。於是,甘寧在荊州一邊做起老本行,劫掠客商以維持生計,一邊也讀了些經書。學習了不少兵法。

等甘寧覺得自己已經有了足夠實力,他便主動投靠荊州牧劉表,希望能夠在劉表手下一展才能,說不定將來還有衣錦還鄉的一天。

只可惜,甘寧是個粗豪的武人,而劉表卻是天下最知名的大名士之一。兩人之間註定不會有多少共同語言。若非劉磐發現甘寧是“萬人敵”級別的天下頂尖猛將,在劉表面前大力舉薦。只怕劉表最多給甘寧一個二百石。

雖然甘寧通過劉磐的舉薦,最終得以成爲劉表手下的實權校尉,不過他依然是荊州將校們所排斥和看不起的對象。沒辦法,畢竟甘寧年幼時的行爲。實在是有些太出格了。“錦帆賊”這個外號,大約將會跟隨甘寧一輩子。

就在郭嘉對李傕解釋他的戰略設計的時候,甘寧的大營所在位置,悄悄潛入了兩名黑袍使者。爲首一人在與甘寧見禮之後,默默的遞過一封信箋。而甘寧在看過信箋上的幾行文字之後,面無表情的很是呆了一會兒。

隨後,甘寧一個字一個字的,從口中吐出一句話:

“什,麼,時,候!”

“戌時一刻!”

黑袍人鄭重的答道,並無一個字廢話。

“送客!”

說着這話,甘寧充滿野性的面孔,變得越發猙獰起來。等黑袍人默不作聲的離去,甘寧吩咐手下的心腹,在營地裡吊起三盞燈籠,然後對全軍發出了緊急備戰的號令。

見到甘寧營地中如約的掛起三盞燈籠,李傕依然心存疑慮。他小聲的問郭嘉道:

“軍師,甘寧會不會設下陷阱?”

此刻,郭嘉那張醜臉,以一種鎮定自若的表情,感染着周圍的人:

“甘興霸是個聰明人,更是個隨興之人。他看中義氣,心中自有堅持,不會隨意變卦的。更何況,時局至此,甘寧若是識時務,更不會有反悔之意!”

“那好,咱們就按照軍師的妙計動手,殺劉表小兒一個措手不及!”

李傕也是果決之人,既然無法改變整個作戰計劃,他就全心的投入到對計劃的執行當中去了。而且,郭嘉這些年來做出的成績,也讓李傕對其頗爲信服。

更何況,李傕他如今可是“張天師”的手下。以“天師”那雙足以看透未來的慧眼,足以充滿李傕心中的信心。

於是,在事先約定好的戌時一刻,也就是後世的十九點左右,這場決定張狂勢力能否順利統一中原的大戰,正式開始了。

因爲過去留下的“錦帆賊”惡名,甘寧固然勇武之名僅次於大將黃忠,可他在劉表手下,並不怎麼受到重視。所以,在甘寧的營寨位置設置上,是被黃忠大寨和文聘大寨夾在中間,遠離劉表的主寨。

所以,當甘寧帶着部下精銳“錦帆軍”,向毫無防備的黃忠大寨發動突然側襲的時候,黃忠的注意力,正被大寨正前方的李傕大軍所吸引着。

顯然,按照郭嘉事先指定下的破敵戰略,趙國軍第一個要解決的,便是武力和箭術都堪稱當世第一流的超級猛將黃忠!

ps:

今天中秋,向所有支持本書的書友說一聲:節日快樂,闔家團圓!

第17節 運籌謀千里(一)第21節 壯士半生死(上)第32節 兩敗未俱傷!第36節 關羽破強軍第60節 梟雄大事成(二)第32節 土石消木雷第54節 迴天因無意(五)第22節 二帥意自平(下)第25節 決勝制萬騎(一)第10節 田豐無明主(下)第42節 冀土意未寧(下)第27節 司隸又交兵(上)第25節 伏兵城中來(四)第11節 何進求臂助第16節 樂進破陣弩(下)第16節 一城獨臨危第56節 李郭功皆高第11節 兩軍窺匈奴(五)第17節 董卓思時局(上)第29節 翻看徐與青第12節 浴血豪強間(上)第7節 河北鏖戰烈(三)第45節 大刀斬虜敵(中)第59節 漢家有好甲第25節 冀州暫平靜(上)第66節 大旗力可扶第57節 本初終隕落(上)第52節 王劉遭暗劫(下)第65節 太行根基盛(二)第15節 樂進破陣弩(上)第3節 需勝方由己(上)第5節 河北鏖戰烈(一)第47節 越河襲糧道第33節 陳登甘稱臣第54節 斷腕且避禍第78節 騎馬與砍殺第20節 烽火遍地起(二)第18節 爭權論朝堂(四)第34節 郭嘉說局勢(下)第48節 但埋頭種田(三)第77節 交鋒和觀察第13節 好漢當食肉!第39節 鉅鹿外無援(上)第34節 院後火起中第19節 敵訊水上敗(三)第3節 公孫憂何食?第40節 白波起亂戰(四)第23節 征戰漫天急(二)第50節 功臣孰爲首?第30節 先登知是誰?(下)第7節 本初滿城招(上)第25節 州固易得矣第20節 苦肉收軍心第40節 鉅鹿外無援(下)第14節 片語聞敵情第67節 願吃苦中苦第45節 孰能橫刀立?第5節 諸侯洶洶勢(三)第71節 袁術累三軍第24節 萬軍無主將第46節 淮陳已被奪第53節 遺言藏真卜第1節 縱敗無降意(上)第15節 亂石穿空過第22節 伏兵城中來(一)第48節 但埋頭種田(三)第31節 科舉立新制(上)第34節 郭太託大事(下)第66節 大旗力可扶第25節 決勝制萬騎(一)第27節 談笑定軍機第1節 梟雄報新仇第31節 水火騰刀浪第14節 浴血豪強間(下)第12節 冀土奇襲諧(四)第55節 磨刀向東胡第19節 烽火遍地起(一)第66節 中原亂風波第58節 貳臣動干戈(下)第18節 運籌謀千里(二)第79節 料敵暫爲停第48節 漢宮現連環(六)第74節 李肅有擔當第27節 談笑定軍機第69節 蠻夷輕節氣(上)第4節 需勝方由己(下)第40節 白波起亂戰(四)第24節 萬軍無主將第75節 判敵未如判第39節 白波起亂戰(三)第55節 惴惴母與子第27節 司隸又交兵(上)第60節 飛將不可追第22節 運籌謀千里(六)第26節 白馬悠悠突(下)第51節 羣氓一走私第53節 遺言藏真卜第76節 王允攬大權第71節 居心藏詭異(上)第34節 仙師滾滾雷
第17節 運籌謀千里(一)第21節 壯士半生死(上)第32節 兩敗未俱傷!第36節 關羽破強軍第60節 梟雄大事成(二)第32節 土石消木雷第54節 迴天因無意(五)第22節 二帥意自平(下)第25節 決勝制萬騎(一)第10節 田豐無明主(下)第42節 冀土意未寧(下)第27節 司隸又交兵(上)第25節 伏兵城中來(四)第11節 何進求臂助第16節 樂進破陣弩(下)第16節 一城獨臨危第56節 李郭功皆高第11節 兩軍窺匈奴(五)第17節 董卓思時局(上)第29節 翻看徐與青第12節 浴血豪強間(上)第7節 河北鏖戰烈(三)第45節 大刀斬虜敵(中)第59節 漢家有好甲第25節 冀州暫平靜(上)第66節 大旗力可扶第57節 本初終隕落(上)第52節 王劉遭暗劫(下)第65節 太行根基盛(二)第15節 樂進破陣弩(上)第3節 需勝方由己(上)第5節 河北鏖戰烈(一)第47節 越河襲糧道第33節 陳登甘稱臣第54節 斷腕且避禍第78節 騎馬與砍殺第20節 烽火遍地起(二)第18節 爭權論朝堂(四)第34節 郭嘉說局勢(下)第48節 但埋頭種田(三)第77節 交鋒和觀察第13節 好漢當食肉!第39節 鉅鹿外無援(上)第34節 院後火起中第19節 敵訊水上敗(三)第3節 公孫憂何食?第40節 白波起亂戰(四)第23節 征戰漫天急(二)第50節 功臣孰爲首?第30節 先登知是誰?(下)第7節 本初滿城招(上)第25節 州固易得矣第20節 苦肉收軍心第40節 鉅鹿外無援(下)第14節 片語聞敵情第67節 願吃苦中苦第45節 孰能橫刀立?第5節 諸侯洶洶勢(三)第71節 袁術累三軍第24節 萬軍無主將第46節 淮陳已被奪第53節 遺言藏真卜第1節 縱敗無降意(上)第15節 亂石穿空過第22節 伏兵城中來(一)第48節 但埋頭種田(三)第31節 科舉立新制(上)第34節 郭太託大事(下)第66節 大旗力可扶第25節 決勝制萬騎(一)第27節 談笑定軍機第1節 梟雄報新仇第31節 水火騰刀浪第14節 浴血豪強間(下)第12節 冀土奇襲諧(四)第55節 磨刀向東胡第19節 烽火遍地起(一)第66節 中原亂風波第58節 貳臣動干戈(下)第18節 運籌謀千里(二)第79節 料敵暫爲停第48節 漢宮現連環(六)第74節 李肅有擔當第27節 談笑定軍機第69節 蠻夷輕節氣(上)第4節 需勝方由己(下)第40節 白波起亂戰(四)第24節 萬軍無主將第75節 判敵未如判第39節 白波起亂戰(三)第55節 惴惴母與子第27節 司隸又交兵(上)第60節 飛將不可追第22節 運籌謀千里(六)第26節 白馬悠悠突(下)第51節 羣氓一走私第53節 遺言藏真卜第76節 王允攬大權第71節 居心藏詭異(上)第34節 仙師滾滾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