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 縱敗無降意(上)

月光西斜,天色漸黑。但軍營中點燃起的一束束火把,驅散了蔓延的夜色。

戰後的打掃戰場,清點戰損,花費了大半個時辰。這樣一來,大半夜沒有得到休息的天平軍,不得不原地再呆了一天。

張狂跪坐在大帳中,聽着泰大師報上來的戰損,面色陰沉無比。

昨天夜晚的激戰,天平軍一共戰死四十餘人,重傷三十餘人,輕傷上百。其中,有三分之一的傷亡,是因爲夜色之中,不辨敵我的誤傷和相互踩踏所造成的。

至於折損的將領,則包括了跟隨張狂多時的元老,斥候隊副百人長何遷,和其餘五、六名五十人長、十人長。

何遷的死,悄無聲息。他是在警戒敵人的夜襲時,與兩名暗哨,被人從身後偷襲而死。根據對何遷身上傷口的檢查,張狂認定,殺人者十有**,就是僥倖跳出營牆,逃得一命的涿郡義兵首領——劉備、劉玄德!

這樣的損失,相比在反擊敵人時斬獲的三十六顆首級,實在是虧大了。

不過,那位在危急時刻,英勇的挺身而出,阻擋關羽突擊的郭大目,居然幸運的沒有當場身死。關羽那沛莫能敵的一刀,由於意不在郭大目身上,只是將郭大目的一隻手和一條腿砍下,並未真正將他斷爲三截。

只是,就算這樣,由於失血過多,以漢時的醫療水平,郭大目也很難撐過幾天。

想到這裡,張狂就覺得,自己應該多去看看這位有救命恩情的部下。雖然說張狂知道,郭大目自己也知道,這樣的傷勢,基本上已經活不成了。

天平軍的傷兵營,與一般軍中的傷兵營有很大不同。最直觀的印象,就是所有東西都整理的井井有條,絕無什麼骯髒雜亂的垃圾存在。

這種情形,是作爲一個懂得基本衛生學的現代人,爲軍中特地制定的衛生安全營規。其他地方也就罷了,作爲最怕遭受感染的傷兵營,張狂可是專門派出身邊的親兵,每天前來檢查衛生狀況。

正是依靠軍中良好的衛生保持,和將水燒開了才能飲用的飲食條例,天平軍兩次千里奔襲,才能避免這個時代極爲常見的大規模瘟疫和水土不服。對於這一點,普通士卒可能還不覺得,只是嫌那些衛生條例太過於麻煩。但出身“將門”【姑且算】的謝遜,心裡卻極爲驚訝,越發確定張狂的確得到了神人的指點,對張狂的態度也越發的恭順。

郭大目的身邊,目前有兩個伴當。一個,是向來緊跟着他的十多歲少年。另一個,卻是曾經與他有過沖突的肖大嘴。

由於知道自己時日無多,當着張狂在場,郭大目說出了他的遺言。

郭大目的遺言,並非是要求什麼,只是希望張狂這個一軍主將,能夠看顧一下那名一直跟隨他的少年。對於這個大約只有十三、四歲的小傢伙,張狂的記憶裡還有些印象。他對特地守在一邊,安慰郭大目的肖大嘴問道:

“這位小兄弟,莫非就是當初在長社之戰時,突襲大嘴你的那位小兄弟?”

肖大嘴不好意思的摸了摸頭上的黃巾,勉強咧嘴一笑,說道:

“渠帥好記性。就是這個小子。”

數月之前長社之敗時,肖大嘴與郭大目同爲潁川黃巾軍的敗兵,在逃到天平軍營地中之後,發生了一次衝突。當時,就是守在郭大目身邊的這名少年,在出其不意的情況下,以弱敵強,成功的將肖大嘴一舉擒拿。

不過,所謂“不打不相識”,在郭大目第二次投奔天平軍之後,兩個人反而因爲這件事情,成了一對好友。

“這個小廖子……跟了某家幾年,……某家別的沒有,……只記着這件事情了……”

聽着郭大目艱難的託付,張狂心中也深深的感動了。他只不過是在當年長社之戰時,以郭大目作戰英勇爲理由,獎勵了郭大目一大塊肉。可是,郭大目的回報,卻是他自己的一條命!

“你叫什麼名字?以後就在我身邊,做我的親兵吧!”

看着一旁咬着嘴脣,強忍着不哭,卻將嘴脣都咬破了的少年,張狂柔聲的問道。

“某家叫廖化……渠帥,求求你……救救郭大哥……”

斷斷續續答話的少年,卻讓張狂心中猛然一動。

廖化?

廖化!

——必然就是“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裡的那一個廖化!

張狂腦中的歷史知識迅速翻動,將《三國演義》裡對廖化的記載翻了出來。

“初爲黃巾賊,因世亂流落江湖,聚衆五百餘人,劫掠爲生。”

讓我們原諒這個將《三國演義》當做歷史的僞歷史愛好者吧!

這份欣喜,倒是稍稍沖淡了郭大目的將死,給張狂帶來的哀傷。

探望過郭大目之後,張狂從敞開的大帳篷中出來,看了看天空的日頭,很有一種白雲蒼狗的感慨。他停下腳步,心中思量了片刻,還是決定去看看昨夜之戰的兩位俘虜。

無意中送上門來的廖化,讓張狂收服三國名將的心思,再次蠢蠢欲動。雖然張飛和關羽,都是歷史上著名的劉備死黨,幾乎沒有背叛劉備的可能,張狂卻依然對這兩位著名的“萬人敵”,有着極大的垂涎。

當然,現在的張飛和關羽,年齡還小,還沒有經歷足夠多的戰鬥,只能算是“千人破”一級的猛將。要不然,想要在戰場上生擒一名“萬人敵”,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或者說,生擒“萬人敵”,需要的條件太苛刻,絕大多數時候,都近乎不可能……

不過,在與這兩位絕世猛將見面之前,張狂先提審了其餘的六名被俘義兵。所謂知己知彼,才能夠對症下藥。要是沒有摸清楚張飛和關羽的脾性,就貿貿然的開口勸降,最大的可能,就是當場碰一鼻子灰。

幸運的是,在被俘的義兵之中,有一個老兵,是劉備在涿郡起兵之前就認識的人。對於義兵的四位首領,這個老資格義兵,知道的東西,完全達到了張狂想要的程度。

等到將所得到的信息仔細梳理了一遍,覺得應該有幾分把握了,張狂才擡起頭,大步向關押張飛的帳篷走去。

——現在的張飛,大概只有十九歲。相對而言,心智還不夠成熟的他,應當比較好說服吧?

張狂如是想着,將看守張飛的士卒叫出來詢問。結果,卻讓他大失所望。

自從被俘之後,張飛就一直一聲不吭。在早上,看守士卒送上的早餐,現在依然原封不動的擺在地上。

——這可有些麻煩。

皺着眉頭,張狂苦惱的想着。

——這樣的行爲,就像是一心求死呢!

想了又想,張狂終於還是硬着頭皮,進入了關押張飛的帳篷。張飛雙腳叉開,非常無禮的斜坐着,只是用眼角瞥了一下張狂,馬上又恢復了一幅魂遊天外的模樣。

“張飛?”

張飛無動於衷。

“張翼德?”

張飛依然無語。

張狂心中苦笑。

這位的樣子,倒是很有後世中二病發作的風範。不管你是什麼人,不管你要說什麼,反正我就是不**你!

接不上嘴的張狂,倒也不着惱。他趁着這個機會,仔細的看了看張飛的模樣,履行了一番作爲後世三國粉絲,所該盡到的追星義務。

眼前的這個張飛,絕不是傳說中那位“豹頭環眼,燕頜虎鬚”的黑臉張飛。事實上,無論用哪個時代的眼光來看,張飛的相貌,都可以算得上是一個白臉小帥哥。

——或者,這是因爲,現在的張飛,還沒有“曬足一百八十天”,所以,臉色還不夠黑?

見到有人在一旁打量自己,張飛乾脆的翻了個白眼,身體一歪,以手上的鐵鏈爲枕頭,就這樣大模大樣的躺倒在地。以漢時的禮儀來說,這種對待方式,那是赤·裸·裸的藐視,足以讓任何懂點兒禮儀的人勃然大怒。

奇怪的是,雖然現在的張飛,全身上下佔滿了血和泥,又做出了這樣無理的行爲,可是偏偏張狂就覺得這樣的行爲,由張飛做出來,彷彿行雲流水,就應該是他應有的態度。

——即使身爲階下囚,張飛也依然是張飛!

第9節 冀州一人故第67節 袁術攻劉表第27節 談笑定軍機第38節 俠士亦官迷(下)第16節 三英戰呂布(五)第94節 獨品驚共駭(下)第57節 貳臣動干戈(上)第17節 堅城可稱糧第37節 列人內有亂(上)第18節 爭權論朝堂(四)第91節 細分狐與豺(上)第72節 鮑信試應付第31節 何進立少帝第3節 兗州名士劫(上)第10節 田豐無明主(下)第41節 袁術驚遇襲第40節 稱王成風潮第53節 二袁自暗鬥第3節 公孫憂何食?第61節 子龍搏激流(下)第40節 稱王成風潮第63節 暫留基未立第16節 元城故吏說第13節 只言斷忠佞第47節 越河襲糧道第13節 顏良何狂勇(上)第21節 敵訊水上敗(五)第1節 梟雄報新仇第52節 內廷見尚書第41節 何得識天機(一)第44節 鉅鹿危機至第23節 運籌謀千里(七)第55節 兩漢論根本第19節 三軍心未定(上)第9節 田豐無明主(上)第94節 獨品驚共駭(下)第93節 獨品驚共駭(上)第6節 張狂攻可取第45節 漢宮現連環(三)第11節 曹操出師黯第19節 伏擊成笑柄第25節 白馬悠悠突(上)第18節 君臣青且嫩(下)第76節 戰歌當好戰第40節 得失未分明第一 卷終·總被雨打風吹去第8節 兩軍窺匈奴(二)第27節 攻城休怨累(上)第2節 黃巾據太行(中)第29節 決勝制萬騎(五)第59節 漢家有好甲第76節 王允攬大權第47節 蠻夷顯心機第57節 孫堅戰且逃第68節 趙雲逞單騎第23節 伏兵城中來(二)第16節 一城獨臨危第30節 顏良意且猶(下)第4節 遊俠探可疑(下)第14節 三英戰呂布(三)第7節 智士款款析(一)第72節 鮑信試應付第71節 袁術累三軍第60節 飛將不可追第98節 三英現崢嶸(下)第44節 大刀斬虜敵(上)第25節 州固易得矣第65節 太行根基盛(二)第38節 舉士官須考第65節 苦鬥馬不歇(中)第6節 公路何足道(下)第82節 銳士悄悄至第93節 獨品驚共駭(上)第30節 久戰亂未靖第59節 驕兵終有悔第39節 幷州初落定(上)第52節 臧氏兩父子第51節 自當順人意(五)第53節 常侍非束手第49節 殺伐天子殿第4節 天子坐明堂(上)第53節 科舉可立國第34節 呂布憶美人第17節 堅城可稱糧第63節 征程鞍未解(下)第39節 幷州初落定(上)第9節 冀州一人故第83節 欲求國中智(上)第36節 人傑當稱王?第15節 亂石穿空過第68節 太行根基盛(五)第49節 自當順人意(三)第22節 壯士半生死(下)第67節 樂進布鐵騎第90節 巷裡敵可踩(下)第44節 大刀斬虜敵(上)第12節 張狂屯民戶第67節 袁術攻劉表第3節 諸侯洶洶勢(一)第53節 迴天因無意(四)
第9節 冀州一人故第67節 袁術攻劉表第27節 談笑定軍機第38節 俠士亦官迷(下)第16節 三英戰呂布(五)第94節 獨品驚共駭(下)第57節 貳臣動干戈(上)第17節 堅城可稱糧第37節 列人內有亂(上)第18節 爭權論朝堂(四)第91節 細分狐與豺(上)第72節 鮑信試應付第31節 何進立少帝第3節 兗州名士劫(上)第10節 田豐無明主(下)第41節 袁術驚遇襲第40節 稱王成風潮第53節 二袁自暗鬥第3節 公孫憂何食?第61節 子龍搏激流(下)第40節 稱王成風潮第63節 暫留基未立第16節 元城故吏說第13節 只言斷忠佞第47節 越河襲糧道第13節 顏良何狂勇(上)第21節 敵訊水上敗(五)第1節 梟雄報新仇第52節 內廷見尚書第41節 何得識天機(一)第44節 鉅鹿危機至第23節 運籌謀千里(七)第55節 兩漢論根本第19節 三軍心未定(上)第9節 田豐無明主(上)第94節 獨品驚共駭(下)第93節 獨品驚共駭(上)第6節 張狂攻可取第45節 漢宮現連環(三)第11節 曹操出師黯第19節 伏擊成笑柄第25節 白馬悠悠突(上)第18節 君臣青且嫩(下)第76節 戰歌當好戰第40節 得失未分明第一 卷終·總被雨打風吹去第8節 兩軍窺匈奴(二)第27節 攻城休怨累(上)第2節 黃巾據太行(中)第29節 決勝制萬騎(五)第59節 漢家有好甲第76節 王允攬大權第47節 蠻夷顯心機第57節 孫堅戰且逃第68節 趙雲逞單騎第23節 伏兵城中來(二)第16節 一城獨臨危第30節 顏良意且猶(下)第4節 遊俠探可疑(下)第14節 三英戰呂布(三)第7節 智士款款析(一)第72節 鮑信試應付第71節 袁術累三軍第60節 飛將不可追第98節 三英現崢嶸(下)第44節 大刀斬虜敵(上)第25節 州固易得矣第65節 太行根基盛(二)第38節 舉士官須考第65節 苦鬥馬不歇(中)第6節 公路何足道(下)第82節 銳士悄悄至第93節 獨品驚共駭(上)第30節 久戰亂未靖第59節 驕兵終有悔第39節 幷州初落定(上)第52節 臧氏兩父子第51節 自當順人意(五)第53節 常侍非束手第49節 殺伐天子殿第4節 天子坐明堂(上)第53節 科舉可立國第34節 呂布憶美人第17節 堅城可稱糧第63節 征程鞍未解(下)第39節 幷州初落定(上)第9節 冀州一人故第83節 欲求國中智(上)第36節 人傑當稱王?第15節 亂石穿空過第68節 太行根基盛(五)第49節 自當順人意(三)第22節 壯士半生死(下)第67節 樂進布鐵騎第90節 巷裡敵可踩(下)第44節 大刀斬虜敵(上)第12節 張狂屯民戶第67節 袁術攻劉表第3節 諸侯洶洶勢(一)第53節 迴天因無意(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