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章 返回汴梁

來去只有三天,確切的說,應該是兩天左右的時間,可是韓琦帶着一臉的凝重和無數的問題回來的。

在回來的路上,韓琦不顧身體的疲憊,向狄青他們詢問你,如何的對付定海軍,得到的,都是否定的回答,面對着無法用鋼鐵來抵抗的武器,他們又能夠如何。

或許,對於火槍來說,根據他們的測試,定海軍送給韓琦的火槍,可以用厚實的鐵板,在相當距離之外抵擋,可是火炮怎麼辦,那個連兩米見方的鋼筋混凝土結構,都能夠輕鬆的攻破的東西,這是人力所能夠對付的麼?

韓琦何嘗不知道,他現在是首輔,可是真正伴隨着他成長的,是一次次的戰爭,哪怕是對上遼國的無敵鐵騎,他都沒有現在這麼的無力過,這根本不是人力所能夠抗衡的。

滿肚子的疑惑,無數重壓之下,韓琦回到幽州,沒有多停留,收拾東西,就離開了。

幽州的情況,早在演習之前,就已經佈置下去了,他去了遼國,萬一回不來,不是亂套了,現在,又得到了這些情報,是時候回去了。

韓琦來到幽州的目的,是爲了防止遼國出現難以處理的事情,甚至雙方會引發戰爭。

可是現在,已經清楚的知道了拿下遼國的是定海軍,同樣的,趙信也在釋放着善意,雖然沒有明確表現出來,可是他如果不是表達善意的話,何必弄一個所謂的演習,直接大軍打過來就好了,不用太多,5萬使用火槍的軍隊,還有大量的火炮的幫助,只要拿下山海關這個強關,整個幽雲根本無法擋住定海軍的兵鋒,甚至是河北,或許只有距離和時間,才能夠擋住定海軍。

面對着這樣完全無法抵擋的對手,他又能夠做什麼,留在幽州,根本沒辦法解決所有的問題,與其這樣,還不如帶着情報迴歸汴梁。

坐在火車上,眼睛看向窗外,兩邊的樹木,在快速的後退,可是韓琦的眼睛之中,是沒有任何的焦距的。

就算是看到東西,也停留不到他的視網膜之上,從定海軍得到的消息太震驚了。

他之前就懷疑,定海軍擁有了很強悍的勢力,可是再怎麼也沒有想到,會是這麼強大的實力。

穩定的關係的,只是存在着兩個差不多的國度之下,當力量失去了平衡,也就失去了穩定的意義,面對着如此強勢的定海軍,他們該怎麼辦

本身,海防上面的到處的漏洞,已經讓他們非常的頭疼了,定海軍強大的運輸能力,幾乎讓北宋絕大部分的地區,特別是重要的錢袋子江浙,直接受到了定海軍的威脅,現在,又冒出了攻擊棱堡的武器,北宋還能夠依靠什麼來防禦。

好在,現在拿到了定海軍的武器,20把槍,會成爲北宋的希望,他不知道,他拿走的10只搶,在之後的北宋掀起了多麼大的波瀾。

從北宋誕生火車到現在,已經有幾年的時間了,作爲一手推動火車的發展,並且一直都保持着關注的北宋高層,過去的幾年時間之中,坐火車的次數超過了200次,幾乎每年有大半的時間,都是在火車上度過的。

火車可以便捷無比的通行在北宋的大地上面,這是一個巨大的優勢,也讓中樞的力量,更加穩定的加強到了地方,更強的控制力,就代表着更快的便捷,同樣的中央更有錢,也讓對地方的控制,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火車從陌生到普及,從最簡單的,到現在,多達5種的種類,特別是現在韓琦這種的,是一個類似於專列的存在。

在衆多蒙古,西夏馬之中,精挑細選的,挑選出速度和耐力驚人的那種,不但車速很快,達到45公里每小時,而且換馬也從1個小時一次,變成了2個小時一次。

這樣的專列,有資格的人不多,就算是換馬,也不可能接下來使用,都是專門的使用和調撥,需要提前預約,但是整個的速度,就快了很多。

一天24小時,大概可以前進2000裡以上,這是之前所無法想象的,卻是目前北宋最爲便捷的交通方式。

狄青等武將,並沒有跟韓琦一起,他們並不順路,再加上,還有大量的護衛,不太適合乘坐專列。

專列之所以快,是因爲使用了大量輕量的材料,把自重降低到了很低的程度,同樣,這個專列的載人能力不強,最多也就是20多個,沿途還有大量的車站,保證它可以不受干擾的快速移動。

涿郡到汴梁的火車,已經通車了,雖然幽州剛剛收復,不到兩年的時間,可是幽州獨特的位置,還有一些物產,還是催動了這些投資商的熱情,從鐵路出現到現在,一些賺錢的幹線鐵路,早已經修建完畢,一些比較合適的支線鐵路,也被修建完畢,剩下的,或者是國家爲目的,修建的聯絡各地的鐵路,或者就是一些不掙錢。

這些鐵路,修建的回報率大幅度的降低,第一次出現虧錢,也讓北宋逐步高漲的鐵路建設熱潮降溫了,一些投資者開始全面的考慮,建設鐵路的成本,還有回報率。

在這個時候,幽州的收回,本身,到河北這邊的鐵路,就是比較的多的,幹線鐵路不說了,大名府跟汴梁之間的鐵路,那是整個北宋的幹線鐵路之一,同樣的,北方比較多的資源,也成爲了各種支線鐵路的所在。

幽州,那是比河北資源更豐富的地方,別的不說,沒有北宋這麼多年的開採,就可以看出來,地理結構,各種的資源,這些結合到一起,就掀起了幽州的鐵路潮,在河北鐵路的基礎上,最少有12條鐵路線延長,並且還有4條新修的鐵路。

這些鐵路以點帶面,形成的網絡,讓幽州在很短的時間之中,成爲了北宋可以掌控的部分,從大名府出發,向幽州的任何一個方向,都不會超過1天時間,這也讓幽州各方面的工作,迅速的達成。

韓琦早已經準備好了這一次專列,並且提前進行了調配,在鐵路線上,整個時刻,是一個運行圖,任何的一點變化,都會引起整個鐵路運行的巨大變化,一些必要的控制和停止,這纔是鐵路上需要的,而專列,是最高等級的。

驚人的高速,讓這麼一個輕便的專列,在1天的時間之中,就越過了原來可能需要一個月以上才能夠跨越的距離,速度縮小了距離,也讓中樞的控制更加的嚴密。

走的時候,是清晨,一天一夜的時間,韓琦抵達了汴梁的實驗,也是在清晨,輕輕的風吹着,甚至蘊含了夜露的味道,韓琦在朝陽之中,緩緩的走下火車。

汴梁車站,跟幾年前,汴梁應天鐵路第一個修成的時候,這裡一片荒地,因爲只有荒地才能夠建設火車站。

跟北宋的這些官員不一樣,趙信很早就知道,汴梁的火車站必須修建的非常龐大,參考一下後世的北京就知道了,那是21世紀現代化的交通樞紐,這個時代,簡陋的火車,需要的佔地面積更大。

因爲提前考慮,火車站的位置,距離汴梁有些遠的,經過了這幾年,最少有20條在汴梁這邊交匯的鐵路線,讓這裡的模樣大變,不但鐵路線多了很多,也因爲繁忙的人流和車流,形成了一個小規模的城市,變得熱鬧了很多。

提前告知的關係,汴梁這邊是知道韓琦抵達,不但有一輛很高規格的馬車等待,而且走特別出口,直接就離開了火車站。

火車已經開發出客貨兩種的用途,汴梁又是首都,人流量相當的大,火車站廣場上面,當然是川流不息的人流,在哪裡出站,太浪費時間了。

在一條較爲的偏僻的門,悄悄的出來,可是在拐上主幹道之後,人卻突然多了起來。

在後世,火車站都是最爲熱鬧的地方,在這個時代,應爲北宋修建了大量的鐵路之後,也不例外,在廣場附近,甚至周圍的幾個街區,這是汴梁人口最爲密集的地方之一。

不但人多,車輛也不少,北宋的高速發展,特別是定海軍提供的各種裝備,讓馬車一下子流行了起來,各式各樣的很多,甚至連簡單的指揮交通的人員也出現了,一個個的馬車在人員指揮下,進行梳理,然後按照次序行駛,否則的話,以這裡的人流量,分分鐘都會堵車。

馬車之中韓琦,並沒有隨着馬車的走走停停而惱怒,距離那一場聲勢浩大的演習,已經有兩天多的時間了,就算是再怎麼震驚的事情,到現在,也歸於平靜了。

作爲一個首輔,作爲一個在萬千讀書人之中,脫穎而出,做到了最高位的人,就算是整個仁宗朝,跟韓琦並肩的,也就是十幾個,真正歷史來說,跟韓琦並肩的,不超過10個,這麼一個出色的官員,當然不會沉浸在負面情緒之中,想不到好辦法,那就不想了,想象如何的補救,如何的把風險降低到最低,最關鍵的是,這是趙信的事情,再怎麼說,趙信也是仁宗的兒子,這些讓人頭疼的事情,讓他們父子倆來解決好了,無論是那種結果,都不會流到外人田裡。

在搖晃的馬車之中,韓琦注意到了窗外的風景,才幾個月的時間,汴梁又發生了變化,從大量的軍事和城牆的建設,告了一個段落之後,汴梁開始用水泥修建各種的道路了,相對於原來的道路,這個道路,更加的平整,馬車在上面行駛的速度也更快,也更加的平穩。

跟之前相比,北宋的馬不知道增多了多少的,從西北獲得的,再加上韓琦在西北草原上面的集中式的馬場,提供了充足的馬,不但支撐了整個鐵路的擴張,也讓北宋馬車的保有量,提升到了一個非常可怕的程度。

在以前,就算是參知政事上朝,也只能夠坐轎,原因很簡單,沒有馬,現在馬車不但速度更快,還平穩,爲什麼不選擇。

這些道路之中,只有一部分,是在韓琦離開之後修建的,韓琦到幽州,不過是一個多月的時間,但是中央的大道,卻是剛剛通車的,在這種情況之下,從火車站到宮中的速度,最少提升了一些,特別是進入到中央大道的時候,速度更快。

因爲這是一條御道,除了皇帝,只有宰撫一類的,可以在這上面快速的前進,在所有道路之中,也只有這個道路上面是沒有什麼車,不跟其他的道路上面一樣,馬車只能夠以基本的速度前行。

從火車站到皇宮,直線距離超過了40裡,如果換成馬車全速的話,可能連半個時辰都不到,可是在火車站,入城門,還有坊市之中,就算是想要加速的,也加速不了,也就是到了最後才快了一點,不到10里長的道路,用了一炷香左右的時間走完的,韓琦抵達了北宋的皇宮。

現在的北宋皇宮,是在趙信的幫助下修建的,總計投資超過了1500萬貫,這筆錢,就算是在現在北宋之下也不是輕而易舉的就可以拿出來的,也就是定海軍纔可以,當時趙信毫不猶豫的就拿出來了,一下子減少了三司很多的問題。

這筆錢如果是走仁宗的內府,也會產生一些微詞,可是這些是定海軍孝敬的,上層的大部分人,都知道,趙信是一個什麼身份,兒子敬獻老子的,有什麼可以說的。

當時感覺到是很大的一筆錢,可是現在看來,卻根本不起眼,韓琦看過了定海軍的基本實力,如果說收入在1億貫的時候,拿出1500萬很困難,那幾乎佔據了歲入的七分之一,可是對於定海軍來說,只是七十分之一,很微不足道的數字。

這還是隻是歲入,,在定海軍之中,因爲整個定海軍,都是趙信一手創立,整個定海軍絕大部分的工廠,產業,都是由趙信直接控制的,歲入在財政總額之中,大概是佔據10%左右的,剩下的,都是以利潤的,不過這個利潤,也被趙信利用出來,對於達到某種程度的財富來說都,太多了也沒有什麼用場,趙信絕大部分的財富,都應用到定海軍的建設上面,這一點,連韓琦都不知道。

第一百二十章 棱堡原理第七百四十四章 最壞的結果第六百三十二章 長江漁場第七百六十二章 母妃前來第七比零六章 人口問題第一百二十三章 酸澀的饅頭第八章 賺錢大計第八百六十四章 付出的代價第二百四十章 初陣第三百三十五章 不能作戰第一百四十章 饅頭到包子第二百九十八章 覓封侯第七百八十八章 消夏金園第五百一十七章 驗證項目第三百四十章 遼宋靈州合約第四百九十八章 統籌第四百六十六章 攜帶禮物第七百章 軍事和修路第三百二十八章 漏夜伏擊第二百二十八章 追隨的人第四章 科技卡牌第四百四十四章 練兵之法第七百四十七章 攻擊棱堡第四百七十四章 彙報和抵達第五百四十八章 矛盾彰顯第五百零八章 點睛一戰第八章 賺錢大計第二百九十九章 趙允讓的反應第三百五十一章 貴妃探家第八百五十七章 航海時代第三百四十四章 修路的問題第二百二十二章 稅金和甩包第十六章 北宋縣城第十章 糧食和鹽第五十九章 內訌第八百四十章 疑似美洲第二百二十四章 化緣和暗喜第二百六十九章 研究人才第一百九十八章 間諜出現第六百七十五章 山海關之戰第二百三十章 弓箭對決第二百一十五章 利潤驚人第十四章 絕世猛將第六百七十六章 擊退遼軍第六百零七章 火炮起步第五百八十七章 教育和德國第七十二章 官道之戰第七百章 軍事和修路第三百八十七章 拍賣的串標第三百五十章 仁宗來信第五百七十一章 戰時倉庫第二百三十九章 正面強攻第七百八十七章 瀋陽宮殿第四百七十六章 江南園林第八百零四章 裝甲巡洋艦第三百九十九章 兌現獎勵第四百七十一章 定海幣第七十二章 官道之戰第四百七十九章 母子天倫第二百八十二章 給錢和新幣第六百二十八章 拖網製作第四十八章 速度對力量第四百零九章 糧食和國運第二百一十六章 神奇肥皂第五百八十七章 教育和德國第二百九十六章 艱難的決定第二百四十一章 意外頻發第三百零四章 懸旨匾後第一百四十六章 節流第六百五十一章 海上登陸第八百三十四章 不同的發展第二百二十章 副產品和比例第八百七十五章 釜底抽薪第六百零四章 火槍和長弓第八百八十二章 結束和妥協第三百二十一章 攻城和博弈第四百四十二章 鎮國基石第五十四章 老式步弩第八百六十二章 美洲探索第五百零三章第七百一十三章 鋼鐵和水泥第二百一十七章 價格和利潤第三百五十章 仁宗來信第七百九十三章 芥末和山葵第六十八章 拆卸落月第三百一十六章 一語道破第三百五十章 仁宗來信第二百六十一章 分配比例第五百九十三章 乙烯製造第三百一十六章 雲臺山島第七百七十章 可怕的收入(補)漏發了一些補上第五十九章 內訌第六百三十二章 長江漁場第八百四十二章 擁堵和春運第五百一十四章 鋼龍骨第二百三十四章 攻城器材第八百三十四章 不同的發展第四百六十四章 玻璃遇挫第七百七十二章 富弼的信第二百三十一章 保州兵變爆發
第一百二十章 棱堡原理第七百四十四章 最壞的結果第六百三十二章 長江漁場第七百六十二章 母妃前來第七比零六章 人口問題第一百二十三章 酸澀的饅頭第八章 賺錢大計第八百六十四章 付出的代價第二百四十章 初陣第三百三十五章 不能作戰第一百四十章 饅頭到包子第二百九十八章 覓封侯第七百八十八章 消夏金園第五百一十七章 驗證項目第三百四十章 遼宋靈州合約第四百九十八章 統籌第四百六十六章 攜帶禮物第七百章 軍事和修路第三百二十八章 漏夜伏擊第二百二十八章 追隨的人第四章 科技卡牌第四百四十四章 練兵之法第七百四十七章 攻擊棱堡第四百七十四章 彙報和抵達第五百四十八章 矛盾彰顯第五百零八章 點睛一戰第八章 賺錢大計第二百九十九章 趙允讓的反應第三百五十一章 貴妃探家第八百五十七章 航海時代第三百四十四章 修路的問題第二百二十二章 稅金和甩包第十六章 北宋縣城第十章 糧食和鹽第五十九章 內訌第八百四十章 疑似美洲第二百二十四章 化緣和暗喜第二百六十九章 研究人才第一百九十八章 間諜出現第六百七十五章 山海關之戰第二百三十章 弓箭對決第二百一十五章 利潤驚人第十四章 絕世猛將第六百七十六章 擊退遼軍第六百零七章 火炮起步第五百八十七章 教育和德國第七十二章 官道之戰第七百章 軍事和修路第三百八十七章 拍賣的串標第三百五十章 仁宗來信第五百七十一章 戰時倉庫第二百三十九章 正面強攻第七百八十七章 瀋陽宮殿第四百七十六章 江南園林第八百零四章 裝甲巡洋艦第三百九十九章 兌現獎勵第四百七十一章 定海幣第七十二章 官道之戰第四百七十九章 母子天倫第二百八十二章 給錢和新幣第六百二十八章 拖網製作第四十八章 速度對力量第四百零九章 糧食和國運第二百一十六章 神奇肥皂第五百八十七章 教育和德國第二百九十六章 艱難的決定第二百四十一章 意外頻發第三百零四章 懸旨匾後第一百四十六章 節流第六百五十一章 海上登陸第八百三十四章 不同的發展第二百二十章 副產品和比例第八百七十五章 釜底抽薪第六百零四章 火槍和長弓第八百八十二章 結束和妥協第三百二十一章 攻城和博弈第四百四十二章 鎮國基石第五十四章 老式步弩第八百六十二章 美洲探索第五百零三章第七百一十三章 鋼鐵和水泥第二百一十七章 價格和利潤第三百五十章 仁宗來信第七百九十三章 芥末和山葵第六十八章 拆卸落月第三百一十六章 一語道破第三百五十章 仁宗來信第二百六十一章 分配比例第五百九十三章 乙烯製造第三百一十六章 雲臺山島第七百七十章 可怕的收入(補)漏發了一些補上第五十九章 內訌第六百三十二章 長江漁場第八百四十二章 擁堵和春運第五百一十四章 鋼龍骨第二百三十四章 攻城器材第八百三十四章 不同的發展第四百六十四章 玻璃遇挫第七百七十二章 富弼的信第二百三十一章 保州兵變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