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章 各種船型

工廠負責人,在定海軍,也算是一箇中層了,造船廠的位置,就在定海軍新修建的運河的兩側,他們都關心碼頭的事情了,爲什麼,不知道造船廠的事情,甚至連造船廠,能夠生產的船型都不知道,這不是不負責任麼?

這樣說他們,還真的有些冤枉他們了,不是每一個人,對於定海軍的發展,都全面的知道的,就算是這些企業的負責人也不例外的,這並不是他們不夠認真,而是定海軍太大了。

從趙信進入到定海軍,到現在,差不多有2年的時間,在兩年的時間之中,定海軍的發展非常的大。

從一個幾百戶人的小漁村,整個人口未必能夠超過2000人的偏僻之地,發展到了現在,不但擁有了200萬以上的人口,而且擁有各種工業和製造業的龐大的城市。

量能發展到一定程度,必然會引發質變,就如同,一個偏僻的小村莊的,只有幾十戶人,恐怕今天晚上小兩口吵架的,明天就會傳到整個村子之中。

這個村子之中,東家長西家短的,都知道,任何外人進入村子,也會被注意。

可是當這個數字擴張到,鄉,縣,府的時候,就不一樣了的。

縣城之中,一個米店老闆發生的事情,茶葉店的老闆未必知道的。

連一縣之地都是如此,跟別說,定海軍已經是200萬人的龐大城市,就城市人口這一方面,已經是當之無愧的北宋第一了的。

目前汴梁的100萬人口,還是存疑,有說法是把汴梁周邊,整個京畿的人口都給納入其中的結果。

定海軍的人口,卻是實打實的,人口代表着定海軍的根基,沒有足夠的人口,定海軍就沒有辦法生產出足夠的商品,任何一個區域的負責人,第一個問題,也是首要的問題,就是判定,這個區域到底有多少人口。

人口稠密,城市廣大,這是消息不容易傳播的主要原因,還有一個原因,在於,定海軍的節奏太快了。

爲什麼農村的村婦,會東家長西家短,農村比較閉塞,缺乏娛樂活動,任何一個東家長西家短的話題,都可以當做一個娛樂,豐富這些村婦們的生活。

可是更大的原因還是在於,閒的。

沒錯,看起來農民很辛苦,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可是實際上,對於農戶們而言,很多的勞動,都是重複性,甚至是無用的勞動。

照顧莊稼,不用每天去做,在該澆水的時候澆水,施肥的時候施肥,然後注意除草就可以了,不用每天都去幹活。

至於其他的,比如說,農業之外的一些工作,看起來是農村需要的,可是同樣是的有些浪費的勞動,無法把勞動力發揮到最高。

連農夫都是這樣,農閒的時候,村婦們就更是如此,一羣人閒着沒事做,就只有嘮嗑了,那麼東家長西家短也就這麼的出來了。

在定海軍,上班如同打仗一般,30貫的最低收入,那是在高強度的工作之中獲得的,下班之後,或者因爲勞累休息,或者爲了將來的前途而去學習,無論是哪一個,任何人都是較爲忙碌的,沒有時間去管這些家長裡短的事情。

在大環境之下,定海軍的各方面消息不容易傳出,這些負責人,他們自己手中的一套東西,已經佔據了他們的全部心神,更別說去管別的了。

這也是這些負責人,在之前不知道造船廠,有這麼大船的根本原因的。

定海軍的發展速度太快了,快到都有一些日新月異的感覺了,這一點,這些負責人在自己的領域體驗的非常的明白。

打個比方吧,看起來,經過限制了之後,鋼鐵廠和水泥廠的總噸位沒有太大的變化,甚至還略微的有些下降,這並不是他們在退步,而是進步。

就拿鋼鐵廠來說,200萬噸的鋼鐵,其中9成以上,是最初級的粗鋼或者是普通的鐵,經過了一系列的新產品的投入,目前,硬度在5.7以上的硬鋼數量,已經突破了3成,其中各種特殊鋼鐵,成爲了主流。

看似產量沒有大跨度的提升,可是實際上,各種指標,鋼鐵的質量,提升了不知道多少。

水泥廠也是一樣,生產的標號,從原來的程度,提升了大概兩三個標號,這代表着水泥的硬度和其他指標的提升。

在總量確定的前提下,提升質量,這也是定海軍的要求,它所代表的意義,完全不同,只要穩穩的守住這一點,就算是定海軍的技術擴散了,被別人學去了,定海軍也會走在最前列。

這是後世的競爭關鍵,商品不同於別的,只要銷售出去,就肯定會被被人研究,會被別人解讀的,死死的抓住配方,或許能夠賺取一時的財富,可是一旦對手突破了,把你甩在後面,在想追,就困難的多了。

不停地研發,站在最前列,這纔是保證長期穩定的高額利潤的根本。

現在,定海軍對於高端的鋼鐵是限制,除了定海軍內部使用之外,很少供給外面,可是未來,一旦北宋有人解讀了定海軍的鋼鐵製造,耗費巨資投入的鍊鋼廠,最終只能夠走低端的銷售,無法動搖定海軍的根基,就可以看出加強研究的好處了。

正是一畝三分地之中的理論,讓他們在稍稍瞭解了之後,就下定決心,開始爭奪這些船。

這些負責人,他們之前爲什麼覺得,佔用造船廠的一些份額,興建港口和碼頭,並不影響什麼,他們的想法是在以前對於船廠的理解,最多加上了一點點的定海軍速度。

可是造船廠,那是技術活,很多的東西,不是你說想,就能夠提升的,在他們看來,按照最正常的發展,是快一點的話,也需要一兩年的時間,才能夠完成。

誰也沒有想到,造船廠的速度會這麼快,這中間,也有一個例外,那就是定海造船廠,其他的造船廠還是老樣子的,有鋪設龍骨的,卻不多,還是按照比傳統快一些的方法,可是定海軍造船廠,簡直是如同堆積木一樣的,神奇的加快速度。

一艘萬料的大船,對於任何的一個船廠來說,都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夠構築起來,可是在定海船廠,各種的新式工具,還有工業化的流程,比如說,減少各種的等待,減少一些工序之間的浪費,才20天的時間,就完成了基礎的建造,然後根據功能性進行調整。

製作速度之快,簡直是讓人驚歎的的,看着一艘,有着鮮明的風帆時代的特性船隻,就這麼的出現在船塢之中,別說是這些負責人,就算是那些船匠們,也很驚歎。

這些船匠們的級別都不高,最高的,也不過是獨立主導一艘200料小船的建設,這樣的船匠,在江南造船繁盛的地方,可以說是車載斗量的。

一個工匠,想要從低級到高級,不但需要漫長的時間,從200料到800料,最少要走出15年的時間,再往上,那就不是時間能夠決定的,機遇天賦,還有別的一些東西,這些缺一不可。

也只有來到了定海軍,他們才知道,之前他們所掌握的東西,只是皮毛,如果不是在定海軍這裡學習到了這麼多的東西,別說建這些,一般的船都很難。

定海軍除了研究所裡面的絕密的東西,其他的東西,就很少的去保密,沒有這個必要,特別是針對這些中層人員,更是敞開的。

怎麼說,也都是大廠的負責人,他們的保密級數也相當的高,再加上各自的渠道,他們知道了,到現在爲止,定海軍一共完成了22艘船的興建。

這些船有大有小,其中最大的四艘,就是萬料的,這是未來定海軍最主要的船隻。

負責人最關注的,還是這個,見識過定海速度之後,幾千料的已經有些過時了,只有萬料的,才能夠承載。

4艘徹底完成的,定海軍最大的船隻,第一艘,已經被改造爲戰船了,並重新回到了船塢之中,進行了一系列的改裝,之前是爲了緊急出發,沒辦法之下,纔會選擇提前的曬裝,現在,會根據戰艦的一些特性進行改裝,當然了,張忠和的一些反饋,也是重要的方面,這些纔是真正的第一手資料。

現在,這一艘船,已經不在定海軍了,隨同着海軍去了琉球,用於護衛船隊和保衛琉球。

定海軍因爲運力不足的關係,在面對着琉球土著,租用了大量的商人們的商船,用於來往於定海軍和琉球之間的運輸。

這些商船,有一定的自保能力,海上也不是全部都安全的,大海商們都養了不小的私人武裝。

定海軍的武力很少,也沒有必要爲了這些商船,裝備一大批軍隊,所以,選擇了護航,唯一的軍艦,就成爲了護航的重要力量,也會隨着加入到琉球海軍之中。

這個船,不可能回來,也不是他們關注的重點。

除了一艘最大的,其他的也進行了調整,剩餘的3艘,兩艘是運輸船,一艘是補給船,他們三艘,功能各異,側重點也不同。

這中間,就算是同爲運輸船的,也有一定的區別,一個快速運輸船,一個慢速運輸船。

用快慢來命名,這代表着兩種方向,一個是追求了速度,在拋開了一些不必要的東西,增大了帆的面積,並且對船身也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進之後,最終形成的快速運輸船。

比起一般的風帆船,最少快了一節左右,這在短距離還不是特別的明顯,一旦上了長距離,那就非常驚人,一個小時一節的,一天就是24節,10天240節,可能30天的航程,最少能夠提前個三四天。

這對於海洋和島嶼爲主的定海軍來說,是非常重要,如果針對這些運輸船,進行小型化和強化處理,在飛剪船沒有出現之前,這就會成爲定海軍長距離的通訊手段。

在琉球開發上面,定海軍受夠了消息不暢帶來的影響,如果不是定海軍家底足夠,又興建了足夠的防禦設施的,說不定,就會被土著平推了。

或許,幾百人的損失,對於定海軍而言,不算太高,定海軍有幾百萬人,幾百人的損失,很快就能夠彌補。

可是琉球所代表的意義,這一點,非常關鍵,先期上島的,他們的任務就是爲了之後的大規模登陸打基礎的,如果先頭部隊受到了影響,對於開發琉球的局勢肯定會影響的,到底是會拖慢三個月,半年,甚至一年的時間,都有可能。

對於定海軍而言,錢的問題是最不重要的問題,可是時間問題非常關鍵。

趙信從來到了北宋之後,就帶着巨大的緊迫感,在這樣的緊迫感的推動之下,他的很多的步子都有些激進。

無論是鋼鐵廠還是水泥廠,這些噸位的東西,都不是這個時代,甚至是幾百年的時間之中能夠發展的,可是趙信恰恰這麼做了。

琉球是一片寶地,是一個很龐大的,擁有着衆多土地的寶地,趙信要想興建重工業,人和原料是重要,可是合理的土地,足夠的位置,也非常重要。

一步錯,步步錯的,這一點,趙信是深有體會的,現在定海軍發展最快的階段,絕對不能有放緩的情況出現的。

一個信息不暢,讓定海軍擔心了大半個月的時間,在千里之外,只能夠在等待,這種感覺,並不是趙信願意看到的。

這才一個琉球就這樣,未來的海南,北方的諸多島嶼,如果都拿下來了,難不成,還要把無線電給弄出來。

趙信知道一點點無線電的原理,用這個原理,在北宋,把無線電弄出來,還要是可靠的,這幾乎不可能,就算弄出來了,一條跨越海底的光纜的鋪設,也是極爲困難的,必須要幾年,甚至是十幾年的時間。

在無線電這樣先進的方法,沒有辦法實現,信鴿又太不靠譜了,那麼的一些快速的帆船,就成爲了首選,這一艘快速的運輸船,只不過是這個方面的一點嘗試,實際上,真正的通訊船隻,是別的。

第八百六十七章 植物收穫第七百零四章 大獲全勝第六百六十四章 箭雨掩護第八百一十四章 歐亞基本盤第二百七十三章 拍賣會第六百二十八章 拖網製作第七百零四章 大獲全勝第五百八十三章 電的實驗第二百六十一章 修路和起運第六百九十七章 北宋新皇宮第八百四十四章 轉移視線第三百九十九章 兌現獎勵第八百一十二章 新五京第八百四十章 工人商店第七百七十四章 官制改革第六百零八章 銅可以麼?第六百零三章 變種的武器第一百一十六章 造反前提第六百三十七章 鐵路波折第四百二十四章 阻攔八百里加急第六百零三章 變種的武器第五百一十七章 驗證項目第八百零六章 仁宗的決定第七百二十六章 滅遼之戰第三章 系統初現第四百三十四章 物美價廉第七百九十五章 系統減重第七百九十四章 下馬威第五十二章 絕處逢生第五百七十四章 火藥肆虐第四百九十九章 施工進度第六百九十四章 登陸海參崴第六十一章 煙攻第八百三十一章 雪片奏摺第十四章 絕世猛將第七百一十二章 某奸和依附第五百五十九章 定居點發展第三百六十一章 遼人短視第二百一十章 肥皂第八百三十四章 不同的發展第七百五十七章 集體勸進第三百六十九章 韓琦的壓力第四百三十八章 老兵存在第四百四十三章 將軍野望第二百五十章 震動大名第一百零六章 箭的作用第八百四十二章 擁堵和春運第三百二十七章 糧食問題第二百四十章 初陣第二十八章 跋扈騎兵第三百四十八章 颶風翅膀第五百零七章 勢如破竹第三百一十五章 尋找港口第二百四十二章 爭上城頭第五百五十一章 定海河第二百六十一章 分配比例第一百五十七章 韋家的選擇第四百零二章 統籌體系第一百五十章 農戶養殖第五百二十六章 經緯度線第七百六十四章 富弼出使第七百八十九章 瀋陽車站第一百四十三章 廉價肉包第六百四十八章 收復燕雲的計劃第六百八十七章 鐵路熱潮第八百七十一章 和平演變第五百二十四章 棉花戰略第一百九十五章 棱堡卡牌第七百八十三章 精神壓力第六百五十六章 親臨琉球第七百五十八章 遞交國書第六百零一章 審計報告第九十六章 打臉啪啪啪第七百二十六章 滅遼之戰第八百零二章 兩國命運第三章 系統初現第四百一十七章 變法隱情第三百五十七章 染血草原第七百七十八章 蒸汽車頭第三百三十七章 邊境互市第六百三十八章 車站和地皮第三百零六章 硬度體系第八十八章 “便宜沒好貨”第七百四十三章 韓琦抵達第七百一十四章 長城修不修第二百六十五章 劃時代武器第八百一十章 不同角度第一百五十九章 又出幺蛾子第六百一十章 海戰爲先第四百六十章 污染治理第二百三十五章 瞭解元昊第三百九十五章 水利和糧食第四百二十二章 搪塞第八百五十五章 船舶研究所第四十三章 危機迫近第六十一章 煙攻第二百五十二章 韓琦和鐵料第三百二十六章 佔據靈州第一百九十一章 海上貿易第八百三十四章 捏鼻子認
第八百六十七章 植物收穫第七百零四章 大獲全勝第六百六十四章 箭雨掩護第八百一十四章 歐亞基本盤第二百七十三章 拍賣會第六百二十八章 拖網製作第七百零四章 大獲全勝第五百八十三章 電的實驗第二百六十一章 修路和起運第六百九十七章 北宋新皇宮第八百四十四章 轉移視線第三百九十九章 兌現獎勵第八百一十二章 新五京第八百四十章 工人商店第七百七十四章 官制改革第六百零八章 銅可以麼?第六百零三章 變種的武器第一百一十六章 造反前提第六百三十七章 鐵路波折第四百二十四章 阻攔八百里加急第六百零三章 變種的武器第五百一十七章 驗證項目第八百零六章 仁宗的決定第七百二十六章 滅遼之戰第三章 系統初現第四百三十四章 物美價廉第七百九十五章 系統減重第七百九十四章 下馬威第五十二章 絕處逢生第五百七十四章 火藥肆虐第四百九十九章 施工進度第六百九十四章 登陸海參崴第六十一章 煙攻第八百三十一章 雪片奏摺第十四章 絕世猛將第七百一十二章 某奸和依附第五百五十九章 定居點發展第三百六十一章 遼人短視第二百一十章 肥皂第八百三十四章 不同的發展第七百五十七章 集體勸進第三百六十九章 韓琦的壓力第四百三十八章 老兵存在第四百四十三章 將軍野望第二百五十章 震動大名第一百零六章 箭的作用第八百四十二章 擁堵和春運第三百二十七章 糧食問題第二百四十章 初陣第二十八章 跋扈騎兵第三百四十八章 颶風翅膀第五百零七章 勢如破竹第三百一十五章 尋找港口第二百四十二章 爭上城頭第五百五十一章 定海河第二百六十一章 分配比例第一百五十七章 韋家的選擇第四百零二章 統籌體系第一百五十章 農戶養殖第五百二十六章 經緯度線第七百六十四章 富弼出使第七百八十九章 瀋陽車站第一百四十三章 廉價肉包第六百四十八章 收復燕雲的計劃第六百八十七章 鐵路熱潮第八百七十一章 和平演變第五百二十四章 棉花戰略第一百九十五章 棱堡卡牌第七百八十三章 精神壓力第六百五十六章 親臨琉球第七百五十八章 遞交國書第六百零一章 審計報告第九十六章 打臉啪啪啪第七百二十六章 滅遼之戰第八百零二章 兩國命運第三章 系統初現第四百一十七章 變法隱情第三百五十七章 染血草原第七百七十八章 蒸汽車頭第三百三十七章 邊境互市第六百三十八章 車站和地皮第三百零六章 硬度體系第八十八章 “便宜沒好貨”第七百四十三章 韓琦抵達第七百一十四章 長城修不修第二百六十五章 劃時代武器第八百一十章 不同角度第一百五十九章 又出幺蛾子第六百一十章 海戰爲先第四百六十章 污染治理第二百三十五章 瞭解元昊第三百九十五章 水利和糧食第四百二十二章 搪塞第八百五十五章 船舶研究所第四十三章 危機迫近第六十一章 煙攻第二百五十二章 韓琦和鐵料第三百二十六章 佔據靈州第一百九十一章 海上貿易第八百三十四章 捏鼻子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