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章 長城,長城

高層都知道趙信的身份,爲了避嫌,也爲了防止捲入到風波之中,他們很少跟趙信聯繫,只有少數幾個,比如說韓琦這樣的,不怎麼害怕。

這一次,是有正當的理由的,畢竟接近100萬貫的資金,對於這一次的北伐非常重要。

以前,西北在對抗西夏的時候,別說百萬貫,數百萬貫也不算多,可是要看跟什麼比,從定海軍出現之後,很多物資的價格都大幅度的下降了。

這一次,定海軍給的,就大部分都是物資,這些物資都是樞密院急需的,如果換算成之前的標準,可能就是數倍,這中間,還沒有計算,因爲重量減少帶來的提升。

單純一個壓縮軍糧,這就讓北宋每一次出征的投入,減少了很多,把1升糧食運輸到千里之外,跟100克的糧食運送到千里之外,這完全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可是最終的效果一樣。

24萬貫的軍用食品,這對於前方軍隊的支持,是非常之大。

這些軍糧,都由定海軍提供了樣品,讓樞密院嘗試,說實話,當時震驚了所有人。

之前的壓縮餅乾,已經讓很多人吃驚了,這麼輕的東西,居然可以讓人吃飽,很多人都認爲,壓縮餅乾可能就是一個極限了,誰知道,極限之外還有極限。

連最爲平靜,對於定海軍相當支持的韓琦,也忍不住鬱悶,如果,幾年前的好水川,他們的禁軍,有這樣的乾糧的話,未必會敗。

好水川一戰,韓琦確實冒進了,可是禁軍的戰鬥力是何等的強大,哪怕是被十倍的敵人圍困,如果不是糧食斷絕,絕對不會徹底的全軍覆沒。

有這樣的軍糧,隨便一個士兵,多攜帶3斤的軍糧,就可以支持最少10天的消耗,10天,對於當時來說,就是援軍到達的時刻,穩守住營壘,然後外有援軍,多少西夏兵都不夠打的。

幽雲十六州雖然說,跟西夏不一樣,城市更多,人口稠密,可是畢竟是在敵人的範疇之內,或許會有繳獲,或許沒有,多一倍的軍糧,可以運轉的餘地也就會更大一點。

更別說其他的軍事裝備,比如說,精鋼打造的多功能鏟子,很小,很輕便,卻可以做各種的工作,在戰鬥時候,甚至也可以當武器,鋒利的一側,足以消掉人頭。

有了這些裝備,看起來絕對的戰鬥力沒有提升,可是底蘊卻提升了很多,在特定的時候,作戰能力和完成的能力,將會提升好多倍。

這也是樞密院出面的根本,這個時候,面臨着北宋的國戰,哪怕這個國戰不是在北宋的境內,而是對外的國戰,他們對一個提供了巨大的支持的樞密使,見一見,甚至表彰一下,這也都是任何人都說不了的。

會議是賈超昌主持的,他首先表現了對趙信的感謝,可是話語之中的疏離感非常的明顯。

韓琦跟定海軍走的很近,葉清臣也是如此,這兩個都不能夠化作盟友,韓琦甚至直接就是敵人,這讓賈超昌怎麼高興的起來。

更別說,這一場他計劃了大半年的北伐,本來應該到了摘果實的時候了,誰知道,被韓琦直接在大朝會上面引爆,一下子,爆炸性和功勞少了一半以上,本應該跟韓琦拉開的差別,卻不得不分給韓琦一大部分,甚至韓琦還撈到了指揮作戰的權利,這讓他如何的高興呢。

趙信當然不能趾高氣揚,他不是皇子,只能夠以節度使的身份,好在節度使也是軍職,可以過問一些軍事,不算越權,他首先問道了,有沒有較爲完整的地圖。

地圖當然有,樞密院的這些相爺,雖然是文官出身,可是在樞密院多年,對於軍事,還是不怎麼的陌生。

這些還真的應該感謝趙信,之前,他們要想弄到地圖,必須要走更高的關係,從遼國的高層軍官哪裡弄。

可是遼國的一切,都是仿照中原而來的,骨子裡面,還是野蠻人和部族的那一套,有一些文官,可是跟北宋比起來,不知道差了多少。

軍事地圖也有,可是如同鬼畫符一般,要想依葫蘆畫瓢,根本就找不到路。

趙信提出從細微的地方尋找之後,除了統籌的尋找的一些基本的物資的情況,進行判斷,另外一個,就是大規模的繪製地圖。

這一點,在樞密院和皇城司,派遣大量的人員之後,成爲現實,數千,甚至更多諜報人員進入到遼國,幾乎地毯式的進行搜索,以點帶面,還真的繪製出了一個地圖。

這就是王國的好處了,趙信現在,還真的做不到這一點,派人容易,可是要怎麼派,怎麼不引起別人注意的派,這些都是問題,沒有北宋這樣多年的底蘊,根本做不到。

歷史的變遷之下,上述千年,整個地形圖都不一樣,後續在內陸,差別不是很大,大體的位置還是那麼多,可是在沿海,特別是黃淮附近,變化就巨大了。

比如說,淮河的洪澤湖,還是一個很小很小的,幾乎不起眼的小地方,連雲港還是島嶼,甚至是黃海和渤海的地形,也有很大的變化。

定海軍要想重新繪製地圖,就必須要派遣大量的人員,或者就是擁有飛機航拍這樣的工具。

這一點,趙信從來都沒有去考慮過,有北宋繪製的,或許在習慣和精確度上面,無法跟後世的軍事地圖相比,可是總算可以拿出來用了。

趙信提出要看看,幾個參知政事猶豫了一下,最終還是同意了,趙信本身,無論定海候的級別,還是定海軍節度使的級別,這兩者,都到了保密的級別,有很多東西,是不用對他隱瞞的。

趙信的危險,在於他的身份,他是仁宗的皇子,哪怕是假死脫身,也瞞不過這些朝中重臣的,可是恰恰是這個身份,讓別人都有可能把這些情報泄露出去,可是趙信不會。

離開了北宋,他還有什麼地方可以去,最起碼現在還有一個定海後和定海軍節度使,真的投奔了遼國,難不成會被現在更加尊貴麼?

在樞密院的一個大房子裡面,一個非常龐大的地圖出現了,這是樞密院和皇城司用了最少5個月的時間,才一點點繪製,並且總結出來的地圖,包括了遼國的大部分地方。

這個時代的遼國,主要分佈在東北,內外蒙古,還有黃土高原的部分土地,總面積非常的龐大,只不過人口不多。

在上面,幽雲十六州和東北比較仔細,這裡是遼國的核心地帶,也是調查的重點,至於內外蒙古,那是一片草原,就算是放在21世紀,要調查哪裡繪製地圖都不容易,更別說這個時代,只是簡單的畫了一些小點。

趙信認真的看着地圖,跟後世區別不小,不知道是地圖繪製的時候,產生的誤差,還是自然的地形就是這樣。

不管是哪一個方面的原因,這個地圖已經有了較爲直觀的表現,可以作爲講解的東西了。

葉清臣也很奇怪,他一直都跟着趙信的,不知道趙信所說的最後一個好處是什麼,還要把樞密院的樞密使都給找過來,雖然處於100萬貫的面子,他們都來了,可是如果不說出所以然來,或者說非常重要的,那麼就真的會出問題的。

趙信並沒有繼續的顧左言他,而是直接開門見山的說道:“這一次攻擊的重點,肯定是幽雲十六州,雖然遼國受到了巨大的傷害,可是他們的兵力還是非常的龐大!”

“據我所知,遼國的大部分的兵力,主要分佈在三個部分!”趙信隨便的找到了一個棍子,指向了地圖,道:“上京,東京和中京!”

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在做的參知政事們,這段時間,也考慮對遼國的作戰問題,當然非常清楚這一點。

南京,也就是折津府,這是幽雲十六州的核心,可是偏偏兵力不多,大部分的兵力都被抽調,或者在遼宋邊境,真正放在南京的不多。

地圖上,清晰的顯示這些地方,都是在北方。

趙信一個個的指出了這些位置,如果換成一些年輕的官員,或許會不屑,這些位置,只要對情報稍稍的瞭解,並且深入,就會知道,說這些有什麼用。

能夠做到參知政事的,哪一個都不簡單,那是在千軍萬馬之中殺出來的,從一個讀書人開始,一步步的高中,之後又跟同僚進行競爭,走到了北宋最頂尖的這批人,哪怕一個的心思都不淺,他們不會輕易的表達,必須要到的趙信說道實質的之後!

趙信並沒有雲山霧罩,而是石破天驚的說道:“我有辦法,讓攻擊幽雲十六州的時候,可以減少北方的威脅!”

“什麼!”韓琦眼睛抽了一下,然後猛然的瞪大,同樣的動作,還出現了大部分的參知政事的身上。

這段時間,研究北伐,雖然準備充分,可是遼國的數十萬大軍,永遠是一個巨大的威脅,一旦他們快速的調動過來,對於北伐軍而言,是一個巨大的威脅的。

因爲種種方面的原因,能夠進入到遼國腹地的,不會超過5萬人,其他的軍隊,更多的是牽制,分散,讓遼國沒辦法在短時間之中,投入重兵到幽雲十六州之中。

這些都是不確定的,不管怎麼牽制,對方都在遼國的境內,主力軍隊又是騎兵,說不定,兩三天的時間,就可以運動到位。

如果,有一個方法,能夠阻止的北方的軍隊,不用太長的時間,十天半個月也就差不多了,只要這部分的北方主力,不影響到北伐軍,以北伐軍的實力,不說全部拿下幽雲十六州,那些其中幾個核心,特別是目前遼國的南京折津府是沒有任何的問題的。

幽雲十六州之中,有兩個核心,一個是幽,一個雲。

幽是指幽州,他的核心在於折津府,而云,則是雲州,他的核心在大同府,這兩個都是重中之重,不但是核心,也是熊城。

當然了,在遼夏之爭之中,元昊已經燒掉了大同府,要恢復起來,可不容易。

可是南京依然在,這個西周時期就屬於燕國的城市,可以說歷史悠久,從秦漢,到三國,再到魏晉南北朝,再到隋唐,特別要提到唐朝,讓唐朝由盛轉衰的安史之亂的,當時安祿山的大本營,就是北京。

可惜,宋朝一直都沒有拿回來北京,在遼國時期,這是南京,是攻擊北宋的大本營,到了金國,乾脆就成爲了金國的中都,蒙古更是定都這裡,然後就是明清的兩代國都。

一個這麼重要的城市,當然是重點,拿下的折津府,等於是或,幽雲十六州的收復,完成了大半,最難以啃掉的骨頭都被啃掉了,接下來,就是慢慢的蠶食了。

“定海候真的能夠做到!”賈超昌此時也顧不得矜持了,雖然說他只是坐鎮後方,可是如果能夠拿下折津府,這對於他的地位穩定是相當重要的,韓琦哪怕立下再多戰功,也必須要給他一個領導功勞,到時候,恐怕他收拾不了韓琦,也最多是目前的狀態,平分秋色。

韓琦,還有其他一些對於兵事很清楚的參知政事,並沒有多說話,他們皺緊眉頭,他們在考慮,如何做到這一點。

趙信沒有讓他們猜測,指向一排山地說道:“只要控制這裡,建設棱堡,就可以守住!”

趙信所指的方向,正是折津府的北部,那是一連串連綿不絕的山脈的,在中國的歷史上,那個區域,還有一個響亮的名字,長城。

沒錯,從戰國時期開始出現,到秦始皇,幾乎每一箇中央王朝,都把它作爲防禦北方遊牧民族的重點,這麼一道牆,不知道抵擋住多少遊牧民族的攻擊,給農耕民族,留下了多少的元氣。

可是這樣的一個待遇,在北宋並沒有享受到,幽雲十六州在遼國的手上,長城在遼國的手中,不是全部,卻是最重要的一段,從渤海起,一直到大同府,這是長城最精華的地方,也是防禦力最強的地方,這些落在遼國的手上,其他的地方再修築,也就沒有意義了的。

現在,這個名字再一次的出現在了樞密院,出現在了各個參知政事的面前,所有人無不動容。

第三百章 15立方高爐第二百三十七章 韓琦和歐陽修第三百一十章 文武雙全第七百五十七章 集體勸進第二百二十四章 大訂單和聰明人第三百二十二章 通風報信第二百五十三章 夢魔纏繞第一百六十六章 迷茫的孫吉第六百九十七章 北宋新皇宮第五百六十九章 土著來襲第八百七十五章 釜底抽薪第四百三十四章 物美價廉第二百六十八章 偷工減料第五百四十一章 遠洋貿易第四百四十六章 血色草原第四百五十八章 城市化和工業第九十八章 集團射擊第二百八十八章 當百鋼幣第三百一十一章 韓琦求劍第一百八十九章 卡牌升級第二百五十六章 錢的重要第二百五十二章 韓琦和鐵料第三百七十章 渭州交易第六百六十一章 北伐之前第二百六十五章 劃時代武器第一百二十九章 發泡劑第三百二十二章 韓琦的後手第四百三十一章 東京政局第一百七十七章 保密和砌牆第八百二十三章 管理費磋商第五百七十一章 戰時倉庫第三百一十九章 寸土必爭第八百四十九章 潛移默化第七百一十七章 新的謀算第三百零五章 前瞻眼光第五百五十章 第四港口第二十五章 筆墨紙硯第五百七十八章 軍事思想第十四章 絕世猛將第四十八章 速度對力量第八百四十一章 海島基地第二百二十四章 互相偵查第八百七十五章 釜底抽薪第十一章 始於足下第六百零四章 火槍和長弓第二百八十三章 人的力量第四章 科技卡牌第五百三十四章 風帆戰船第二百三十一章 自請地方第一百二十四章 發現疑點第三百零六章 戰爭將起第八百一十五章 發薪水第八百三十七章 靠近“大島”第二百九十四章 離開和根基第四百一十八章 韓琦野心第一百三十九章 自來水第一百五十八章 森嚴的等級第五百五十八章 琉球開發報告第二百二十七章 跑了還是沒跑第六百四十九章 猜測和支持第三百一十六章 不要臉的要求第八百零九章 勞務抵達第六百一十七章 新船改進第二百三十章 再見韓琦第一百四十二章 樊樓包子第四百九十六章 可觀收益第二百四十六章 危機降臨第三百七十八章 馬加力是馬力第七十八章 戲文的故事第六百五十二章 進攻遼東第七百八十四章 輪船的研究第五百二十一章 新材料使用第三百一十一章 韓琦求劍第八百五十八章 飛剪定型第四百三十四章 物美價廉第一百三十五章 被子保暖第二百六十二章 實驗部隊第四百零三章 技術活和商隊第五百六十一章 未雨綢繆第一百二十章 棱堡原理第七百六十八章 街道工廠第三百章 15立方高爐第四十五章 遇仙之說第四百零七章 馬車和牛羣第四百七十三章 必然一戰第一百一十六章 造反前提第二百二十九章 撤離、火藥第四百八十章 鉅額飛票和八音盒第四百三十六章 棱堡浮現第一百一十六章 造反前提第三百零七章 冒險的做法第五百二十五章 航海測量第四百二十九章 商人的回答第二十章 北宋縣城第七百八十五章 人口戰略第六百三十章 遭遇魚羣第八百二十四章 房子的問題第三章 系統初現第三百三十章 韓琦到來第二百三十一章 保州兵變爆發
第三百章 15立方高爐第二百三十七章 韓琦和歐陽修第三百一十章 文武雙全第七百五十七章 集體勸進第二百二十四章 大訂單和聰明人第三百二十二章 通風報信第二百五十三章 夢魔纏繞第一百六十六章 迷茫的孫吉第六百九十七章 北宋新皇宮第五百六十九章 土著來襲第八百七十五章 釜底抽薪第四百三十四章 物美價廉第二百六十八章 偷工減料第五百四十一章 遠洋貿易第四百四十六章 血色草原第四百五十八章 城市化和工業第九十八章 集團射擊第二百八十八章 當百鋼幣第三百一十一章 韓琦求劍第一百八十九章 卡牌升級第二百五十六章 錢的重要第二百五十二章 韓琦和鐵料第三百七十章 渭州交易第六百六十一章 北伐之前第二百六十五章 劃時代武器第一百二十九章 發泡劑第三百二十二章 韓琦的後手第四百三十一章 東京政局第一百七十七章 保密和砌牆第八百二十三章 管理費磋商第五百七十一章 戰時倉庫第三百一十九章 寸土必爭第八百四十九章 潛移默化第七百一十七章 新的謀算第三百零五章 前瞻眼光第五百五十章 第四港口第二十五章 筆墨紙硯第五百七十八章 軍事思想第十四章 絕世猛將第四十八章 速度對力量第八百四十一章 海島基地第二百二十四章 互相偵查第八百七十五章 釜底抽薪第十一章 始於足下第六百零四章 火槍和長弓第二百八十三章 人的力量第四章 科技卡牌第五百三十四章 風帆戰船第二百三十一章 自請地方第一百二十四章 發現疑點第三百零六章 戰爭將起第八百一十五章 發薪水第八百三十七章 靠近“大島”第二百九十四章 離開和根基第四百一十八章 韓琦野心第一百三十九章 自來水第一百五十八章 森嚴的等級第五百五十八章 琉球開發報告第二百二十七章 跑了還是沒跑第六百四十九章 猜測和支持第三百一十六章 不要臉的要求第八百零九章 勞務抵達第六百一十七章 新船改進第二百三十章 再見韓琦第一百四十二章 樊樓包子第四百九十六章 可觀收益第二百四十六章 危機降臨第三百七十八章 馬加力是馬力第七十八章 戲文的故事第六百五十二章 進攻遼東第七百八十四章 輪船的研究第五百二十一章 新材料使用第三百一十一章 韓琦求劍第八百五十八章 飛剪定型第四百三十四章 物美價廉第一百三十五章 被子保暖第二百六十二章 實驗部隊第四百零三章 技術活和商隊第五百六十一章 未雨綢繆第一百二十章 棱堡原理第七百六十八章 街道工廠第三百章 15立方高爐第四十五章 遇仙之說第四百零七章 馬車和牛羣第四百七十三章 必然一戰第一百一十六章 造反前提第二百二十九章 撤離、火藥第四百八十章 鉅額飛票和八音盒第四百三十六章 棱堡浮現第一百一十六章 造反前提第三百零七章 冒險的做法第五百二十五章 航海測量第四百二十九章 商人的回答第二十章 北宋縣城第七百八十五章 人口戰略第六百三十章 遭遇魚羣第八百二十四章 房子的問題第三章 系統初現第三百三十章 韓琦到來第二百三十一章 保州兵變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