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一章 最長的橋

韓琦在下午的時候,滿意的離開了,雖然他貴爲宰輔,就算是深夜回京,也不會進不了門,可是這樣特權,就算是韓琦,動用起來也比較麻煩,哪怕這裡距離汴粱,快馬就是半個時辰的距離,他們也會提前回去。

韓琦走了,趙信沒有走,當天晚上,趙信實際上,就是在工地附近住下了,離開是已經決定好的,甚至昨天晚上,趙信還給貴妃送了一封信,他可以想象,貴妃接到新的表情,不過,溫情雖然好,他不能夠再沉迷下去了。

定海軍從無到有,發展到現在的這種程度,不算是關鍵的攻堅階段,卻也離不開他掌控的。

雖然說,按照既定的目標的,丁海軍的大局上面,不會產生多少的問題,可是細微的問題,肯定是會出現的,越早回去,就可以越容易解決,對於工業化而言,一些細微的問題,也足以引起重視,輕則影響效率,重則影響某一種產品的方向。

實際上,在丁海軍最初發展的三年之中,除非是關鍵的事情,否則的話,趙信,是不適合離開丁海軍的。

最初的三年,是丁海軍發展最快的三年,發展已經步入了正規,哪怕因爲污染的問題,一些項目沒有涉足和的領域,減少了大量的收入,可是僅僅是目前的收入,就是一個天文數字的。

要知道,單純汴粱來說,丁海軍的各種直營店,在汴粱的銷售,半年4000多萬貫的銷售額,在現在,又增加了一個臺階,玻璃製品,絕對可以稱之爲,整個北宋的奢飾品,

經過了調整之後,引發的風潮,不停的醞釀,最初的時候,就達到了接近千萬貫的銷售額,一直到春節過後,都沒有減弱多少。

這跟趙信的估計,有些的差異,他沒有想到,汴粱和輻射區域,購買力會如此的強悍的,這是北宋最精華的區域,哪怕是在後周後漢時期,也沒有經過多少的戰亂,從後漢一直到目前仁宗年間,幾乎百年的和平,又是首都,讓汴粱附近,非常的繁華。

這個數據,趙信實際上是判斷錯誤的,他是按照大名府,還有周邊的數據,來計算的,大名府,雖然也是北宋四京之一,甚至在五代十國年間,還是戰亂之地,北宋建立之後,也有被攻破的經歷,面臨着遼國的威脅,民衆和富豪能夠有多少。

可是汴粱不一樣,它是首都,又承平接近百年,這種情況下,積累起足夠的財富是正常的,再加上丁海軍的各種產品,非常合適普通人使用,所以才產生這麼大的銷量,並且在春節之後,還持續下來。

這樣的前提下,加上之前的產品的各種的銷量的,預計整個年度,在汴梁的銷售額度,可能會超過1億貫。

一億貫啊,這是之前,沒有人能夠想到的數字,如果放在整個汴梁人身上,平均每一個人會花費100貫,這有些多了,雖然有些人,甚至花費萬貫,10萬貫都面不改色的,可是大部分人花費都是一個定量的數字。

可是汴梁輻射,可不單單是汴梁本身,而是整個汴梁周邊,涉足到整個水系之中的範圍。

這個涉足的,可是千萬人口,甚至一些富商和官員,也會隨着官職的更迭,還有一些其他的移動過程之中,進入到汴梁。

這些哪怕毛利潤,也超過了30%,真的算是真正的成本的話,高達80%以上的,這可是一倍可怕到了極點的數字。

這些,只是單純的在汴粱的一些銷售,汴粱或許在整個北宋政治經濟的版圖上面,佔據了絕對的優勢地位,就算是輻射的人口來說,也佔據了整個北宋的十分之一,可是要說,汴粱的銷售額,佔據整個北宋的絕大多數,那就是說笑了。

十分之一的人口,哪怕人均的消費額較高,相當於尋常地方一倍,甚至兩倍,還有可能,再高,那是不可能的。

丁海軍生產的產品,不是專供高端的奢侈品,如果算是高端的,也只有玻璃製品這一項,未來,當玻璃製品,收回了一定的資金之後,也會迅速降價的。

相對於產出較爲困難,價格高昂的高端產品,還是最初級的產品,更容易獲得更大的利益,或許要成千上萬的數量,才能夠達到原來,銷售一件產品獲得的收益,可是以工業的生活從那速度,生產成千上萬的產品,並不比的一件精品的困難。

就算是現在,除非趙信使用卡牌系統具現產品,以正常的方法,手工來生產的話,哪怕是手藝精湛的師傅,經過了長時間的摸索和熟練,要生產出一件精品的話,也需要好幾天,甚至是十來天的時間。

可是如果這樣手藝精湛的師傅,進行工業化的生產的話,只要有一定的機器輔助,再加上一定的生產流程,足以生產出成千上萬的成品,這一點,從大名鐵匠作坊就可以看出。

或許,鍊鐵跟玻璃的製造,不能夠等同視之,可是也算是差不多的,大規模的玻璃產業,也是日常生活中的基礎產業之一。

因爲眼光的問題,趙信從來都不會考慮那種暴利的行業,暴利的行業,永遠不會長遠,除非是在材料和工藝上面的,否則的話,單純的秘方,永遠不可能長期的保存。

威尼斯人,對於玻璃製品的保護,可以說是嚴格到了極點,在沒有通訊工具,沒有飛機和衛星的時代,找一個偏僻無人的荒島,全部派遣死囚來生產,讓威尼斯保持了幾百年的時間,可是最終還是泄密了,當整個歐洲的玻璃製造工藝飛速的發展。

保持秘方,對於一家一戶而言,那是鉅額的財富,一個簡單的秘方,就足以支撐一個家族數百年,可是對於一個國家來說,那就是障礙。

換成21世紀的,找到某種的關鍵的沒放,當然是要保密,可是在這個時代,整個世界,連原來的科技水平,都沒有發展到北宋的高度的,更別說丁海軍這麼提升幅度科技的,用相對開放的態度,興建整個丁海軍的科技基礎的,然後,就是自由的發展了。

一夜無話,趙信的身體素質,再加上野外的帳篷,也不是那麼簡陋,最少說密封性相當的好,一夜無話。

第二天清晨,天剛剛亮,太陽還沒有徹底的升起,趁着微薄的晨曦,看着已經在忙碌之中橋樑的,這個從無到有,在短時間貫通的橋樑,只是這一片土地上面的一部分,而在晨曦的另外一邊,在山巒遮擋住的平原地方,還有一條寄託着丁海軍的期望的鐵路,在緊張的修建。

只要鐵路完成了基本的施工和修建,龐大的運力,帶來效率,絕對會讓整個丁海軍的產品,獲得更大的銷售結果。

工業社會,供需是關鍵,一手原材料,一手銷售,原材料上漲的,帶來成本的大量上升,最終下降利潤的,或者被迫漲價,影響銷售份額。

這中間,交通的問題就非常關鍵,後世很多工業區,多是興建在交通發達的地方,一些貧窮的地方,哪怕人工成本低到很低的程度,也無法吸引到大型級別的工廠,核心就在於交通問題。

北宋的交通條件,已經比絕大部分的朝代好很多,北宋是最爲重視京杭大運河,藉助着京杭大運河的水系,貫通中國最重要的幾大水系,長江,黃河,淮河,海河,幾乎把整個中原最重要的水系,都囊括其中,水運異常的發達。

哪怕是最傳統的水運,只要規模起來,保證來回的運輸,也能夠保證把運費降低到非常低,這個運輸,支撐了整個丁海軍的生產和銷售。

伴隨着丁海軍的體量越來越大,河運的方法,就有些不太合適了。

水運在任何時候,都是比較廉價的,可是真正廉價的,那是海運,海運才能夠全天候的運輸的,只要不是封凍港,並且海運的承載能力,只要技術標準,能夠興建多大的船,就可以使用多大的船來運輸。

在同等噸位的前提下,越大的船的,運輸費用也就越低,除了人力成本之外,還有運輸等一系列的成本。

河運就不一樣了,大河的承載能力強大,小河的承載能力較小,同時,還有枯水期和豐水期的區別,甚至北方還有冰封,這對於體量較小的丁海軍,影響不算很大,可是當丁海軍繼續發展,特別是掌控了整個北宋的日常消費的時候,需要的物資可是天文數字,這樣的數字,河運雖然可以,卻不能成爲主力。

這纔是趙信花費了40天的時間,專門到汴粱的而結果,現在,已經成功完成了,他當然應該功成身退了。

趙信是跟韓琦一起離開汴粱的,他的船隊,還留在汴粱,實際上的,這個船隊過去的40天時間之中,已經來回汴粱和洪澤湖兩次了。

趙信這一次到汴粱排場巨大,可是丁海軍需要的物資和運送的商品,是海量的,一隻巨大的船隊,當然不能就這麼的趴窩在汴粱,它們肩負的任務很龐大,需要滿載各種的貨物,來往於河道之上。

現在,最後一次運輸,在2天之前,完成了卸貨,就等在汴粱,這不,趙信出來,船隊也跟着出來,目前,就在汴河之上。

趙信沒有直接上船離開,既然已經看了這麼一個橋樑,那就多看看,應天到汴粱的這個鐵路,很短,卻非常的關鍵,不但是向北宋高層展示的舞臺,也是關鍵的咽喉,一旦建成,從應天府到汴粱,貨運能力,將提升很多倍。

甚至一定程度上,還會提前催動客運的產生,封建社會,對於戶籍管理比較的強悍,可是短距離移動,還是沒有問題的,一些在農民,離開土地,到城市之中打零工的,也有不少。

只要鐵路修好,價格又不是很高的話,一些遠在應天府的農民,甚至可以跑到汴粱之中打工,原來,只是四五十里左右距離的人來,現在300裡距離,也是大半天的時間而已,這對於農民來說,只要負擔的起車費,過來是沒問題。

因爲這些方面的考慮,趙信沒有直接的離開,而是沿路視察了一遍。

鐵路實際上,沒有問題,有丁海軍修建的經驗,修建已經不成任何的問題了,關鍵的節點,永遠是橋樑。

在這些橋樑之中,之前些通過的那個橋樑,不過是一個小地方,真正關鍵的地方是那些大的橋樑的。

超過10米的橋樑,施工難度都在加大,特別是更長的,二十米,三十米的橋樑,建造難度就會顯著增加。

制約這麼一條鐵路最大的關卡,實際上是應天府到汴梁之間的一條橋樑,這是跨度最大的橋。

這一作橋樑,這個單純河面的距離,就超過了80米,整體橋樑,最少也是180米以上的橋樑,可以說,是施工最大的難點。

橋樑的長度,提升幾倍,帶來的工期和工程量,提升也非常高,在小河上面,橋樑的修建,已經進入到了尾聲了,只要是水泥乾涸了之後,就可以鋪設鐵軌,完成最後的修建了。

可是更長的橋樑,比如150米以上的,現在,連基礎都沒有打造完畢,60米長的河面,在一定程度上面,是一個相當困難的事情。

趙信就是聽說了這個關鍵性的橋樑,之前就想要過來參觀,可是有韓琦的出現,他不得不選擇距離汴粱最近的一座橋,沒有能夠看這個最關鍵的工程,可是現在,自由的過來之後,這一座橋是必然的。

300里長的鐵路,如果分成更多段的話,施工速度明顯還能夠上一個檔次,關鍵的問題,就在這麼一座橋上,這個橋,可能是整個鐵路修建之中,耗時最久,技術難度最高的橋,不但有4輛起重機在這裡,整個丁海軍,修建鐵路和橋樑,最出色的技術人員,也都在這裡。

幾乎絕大部分的技術力量放在這個橋上,這一個橋建設,依然緩慢,原因就在於,這不是一個單孔的拱橋,而是一個三孔的拱橋。

第二百九十八章 覓封侯第四十八章 速度對力量第一百二十六章 反應爐第三百九十八章 水利和防災第八百三十七章 抽丁進行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鐵路 消息第五十章 薛玉的冒險第四百八十七章 特別的邀請第四百零六章 資金效率第三百二十三章 思維誤區第四十八章 速度對力量第一百二十五章 路布蘭法第六百三十三章 長江口漁場第四百四十七章 資金來源第四百四十五章 遼國鉅變第八十六章 最適合北宋第四百四十七章 資金來源第七百九十八章 人口增長第二百五十五章 反撲的叛軍第九十一章 箭是捏的!第七百六十九章 無用功第七百八十二章 可怕佈局第二百六十四章 現金壓手第三百四十四章 修路的問題第六百四十九章 猜測和支持第八百三十三章 三成抽取第五百四十四章 商品選擇第一百七十章 特殊抽獎第五百六十四章 前期準備第六百七十七章 大戰之前第九十七章 正確打開方式第七百九十九章 感動和慶功第二百二十八章 持久戰第二百六十五章 劃時代武器第三百七十四章 20倍第七十一章 夜的黑暗第三百五十二章 體術 宿遷第一百六十四章 追丟了第一百零五章 提升的誤區第六百八十九章 人口與矛盾第七百四十四章 最壞的結果第四百四十一章 任意雄關第五百二十四章 棉花戰略第八百四十二章 軍隊出動第七百六十四章 富弼出使第八百一十二章 新五京第三百二十二章 通風報信第一百零三章 近代軍隊第七百九十八章 簽訂合約第二百八十八章 大麻煩第二百七十二章 攻城開始第五百一十七章 驗證項目第一百四十四章 調查韋貴第二百七十一章 銷售遇冷第二百三十一章 自請地方第四百五十六章 輕工業第二百九十七章 確認仙術第八百三十九章 再次登陸第四百七十六章 江南園林第二百三十二章 轉運倉庫第五百八十二章 人才和效率第三百一十九章 險惡局勢第六十四章 斬首絕殺第三百一十八章 混亂的朝堂第五百五十章 第四港口第五百八十七章 教育和德國第二百八十三章 人的力量第二百九十三章 星辰大海第一百六十八章 轟動效應第二百五十五章 反撲的叛軍第八十章 改變的開始第七十七章 苗家莊第八百六十九章 轉向澳洲第四百二十六章 清潔和積肥第一百九十九章 互有算計第三十一章 巨大威脅第四百二十五章 跟我來看第二百三十二章 敗的莫名第八十八章 “便宜沒好貨”第四百七十五章 樊樓新樓第八百一十章 不同角度第八百一十二章 新五京第四百零五章 牛還是馬第四百六十章 污染治理第六百六十一章 北伐之前第三百零八章 喪心病狂的裝備第四百六十三章 玻璃窗第三百一十三章 大名奠基第八百五十二章 玉米培育第四百七十九章 母子天倫第二百九十二章 熱武器的野望第八百三十八章 初步探索第三百七十七章 安全和火車時代第三百五十三章 水上投入第十章 糧食和鹽第九十四章 廉價的箭第二百五十一章 奏報中樞第一百九十五章 棱堡卡牌第二百六十八章 偷工減料第三百四十三章 廷議驚雷
第二百九十八章 覓封侯第四十八章 速度對力量第一百二十六章 反應爐第三百九十八章 水利和防災第八百三十七章 抽丁進行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鐵路 消息第五十章 薛玉的冒險第四百八十七章 特別的邀請第四百零六章 資金效率第三百二十三章 思維誤區第四十八章 速度對力量第一百二十五章 路布蘭法第六百三十三章 長江口漁場第四百四十七章 資金來源第四百四十五章 遼國鉅變第八十六章 最適合北宋第四百四十七章 資金來源第七百九十八章 人口增長第二百五十五章 反撲的叛軍第九十一章 箭是捏的!第七百六十九章 無用功第七百八十二章 可怕佈局第二百六十四章 現金壓手第三百四十四章 修路的問題第六百四十九章 猜測和支持第八百三十三章 三成抽取第五百四十四章 商品選擇第一百七十章 特殊抽獎第五百六十四章 前期準備第六百七十七章 大戰之前第九十七章 正確打開方式第七百九十九章 感動和慶功第二百二十八章 持久戰第二百六十五章 劃時代武器第三百七十四章 20倍第七十一章 夜的黑暗第三百五十二章 體術 宿遷第一百六十四章 追丟了第一百零五章 提升的誤區第六百八十九章 人口與矛盾第七百四十四章 最壞的結果第四百四十一章 任意雄關第五百二十四章 棉花戰略第八百四十二章 軍隊出動第七百六十四章 富弼出使第八百一十二章 新五京第三百二十二章 通風報信第一百零三章 近代軍隊第七百九十八章 簽訂合約第二百八十八章 大麻煩第二百七十二章 攻城開始第五百一十七章 驗證項目第一百四十四章 調查韋貴第二百七十一章 銷售遇冷第二百三十一章 自請地方第四百五十六章 輕工業第二百九十七章 確認仙術第八百三十九章 再次登陸第四百七十六章 江南園林第二百三十二章 轉運倉庫第五百八十二章 人才和效率第三百一十九章 險惡局勢第六十四章 斬首絕殺第三百一十八章 混亂的朝堂第五百五十章 第四港口第五百八十七章 教育和德國第二百八十三章 人的力量第二百九十三章 星辰大海第一百六十八章 轟動效應第二百五十五章 反撲的叛軍第八十章 改變的開始第七十七章 苗家莊第八百六十九章 轉向澳洲第四百二十六章 清潔和積肥第一百九十九章 互有算計第三十一章 巨大威脅第四百二十五章 跟我來看第二百三十二章 敗的莫名第八十八章 “便宜沒好貨”第四百七十五章 樊樓新樓第八百一十章 不同角度第八百一十二章 新五京第四百零五章 牛還是馬第四百六十章 污染治理第六百六十一章 北伐之前第三百零八章 喪心病狂的裝備第四百六十三章 玻璃窗第三百一十三章 大名奠基第八百五十二章 玉米培育第四百七十九章 母子天倫第二百九十二章 熱武器的野望第八百三十八章 初步探索第三百七十七章 安全和火車時代第三百五十三章 水上投入第十章 糧食和鹽第九十四章 廉價的箭第二百五十一章 奏報中樞第一百九十五章 棱堡卡牌第二百六十八章 偷工減料第三百四十三章 廷議驚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