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九章 人口與矛盾

因爲趙信的出現,定海軍從最開始,就不是以傳統的方式發展,機緣巧合之下,他走上了一條重工業發展的道路,重工業雖然投資巨大,可是這是國之重器,一旦投入完成,那就會源源不斷的創造價值,哪怕是在21世紀,只要超過一定的利潤率,總量是非常驚人。

鋼鐵廠爲基礎的定海軍大型重工業,在定海軍的建成的初期,就可以保證幾十萬噸,在建設到了巔峰之後,就達到了200萬噸的產量。

200萬噸的產量,這個數字,放在21世紀的中國,不怎麼的起眼,可是放在11世紀的北宋,就算是整個世界最強大的北宋,他的年產量也在幾萬噸左右,一下子擴充到了200萬噸,還是質量更好的,如果單純賣精鐵的話,這個數字會是一個天文數字。

重工業的特點,不但在於高投入高產出,也同時複製性上面,只要有合理的資源和技術人員,就可以快速的複製。

定海軍受限於土地的面積,能夠建立起200萬噸鋼鐵工廠已經不錯了,後來在逐步的改進,卻控制着總產量,因爲定海軍土地利用率太高了,不可能都放在鋼鐵廠上面。

在佔據了琉球之後,琉球是一個合適的地方,不但有煤礦,還有鐵礦,這就天然擁有了擴張的可能性。

在鋼鐵廠成立之後,多方面的改造,最終成型的鋼鐵廠,單純鍊鋼爐,已經改進了最少30多次,效率提升,產量增加,只是因爲面積,沒辦法利用上。

在定海軍,重新的建設了鋼鐵廠之後,不但很快就達到了之前的水準,並且迅速的擴大,迅速的激增到了500萬噸,這個數字,已經相當於的一戰之前,主流的發達國家的產量了,不說湊數的意大利和日本,英法德俄美,這五個一流強國,他們在戰前也不是每一個都超過了500萬噸的產量。

龐大的產能,生產出了大量的鋼鐵,這些鋼鐵必須要有一個消化的地方,傳統的封建社會的冷兵器軍隊,是一個消耗的地方,可是這個太少了,按照北宋禁軍80萬,按照每一個人消耗100斤鐵的話,是8000萬斤。

這個數量,對於北宋,對於封建社會而言,是非常驚人,一個人100斤,包括了一個40多斤的鎧甲,全套的各種兵器,盾牌,甚至連很多的工具都是鐵做的,可是8000萬斤貼,不過是4萬噸而已,這個數字,對於之前的定海軍,都是一個非常微小的數字,更別說對現在,總產量已經超過600萬噸的定海軍。

只有工業,還有建設,才能夠大規模的消耗鐵,比如說鐵路,是大量的消耗了鐵路的,按照每公里4.5噸來算的話,2000公里長的複線,耗費的鋼鐵,就是數萬噸,加上火車本身,數量就更多。

這個數量級,遠不是非工業話的手工生產能夠支持,這也是鐵路只有到了工業社會纔會出現,之前也有人想過,如何的解決交通的問題,卻一直沒辦法很好的解決的根本原因。

定海軍的發展,似乎更快了一點,根本就越過了最初的,幾萬噸,十幾萬噸的時刻,直接上就是幾十萬噸,上百萬噸,後續增加,也是以百萬噸爲基礎增加的。

鐵礦,特別是發展的初級階段,鋼鐵的賺錢程度,那不是普通的工業產品能夠相比的,在鋼鐵的基礎上面,把普通的鋼鐵,製作成機械,這中間利潤的提升,比起的鐵最初的時候,上升的還要高的多。

這就是定海軍的產業升級,當機械的開始成爲了新的增長點,在輔助了一部分的高端產品之後,定海軍最少在普通的層面開始消失,甚至在經濟之中的佔比,也開始大量的下降,取而代之的則是蓬勃發展工業製造,各種的機器,被定海軍的工廠生產出來,然後通過組合,送到了北宋,獲得超額的利潤。

這些給定海軍創造了高額利潤的同時,也提升了北宋的工業產值,工業從無到有,開始越發的旺盛了起來。

短短的一兩年的時間之中,整個北宋的工業規模,從無到有,然後瘋狂的擴張了,不知道擴張了多少倍,其中有相當部分,都是政府投資的規模工業。

北宋居然從這個意義上面,出現了規模化的工業,並且因此產生了國有企業,這種技術領先,並且有些壟斷特徵的企業的出現,進一步增加了北宋的收入。

從慶曆六年到慶曆八年,短短的3年的時間,北宋不但建設了超過4萬公里長的鐵路,財政收入不停的提升,從年入5000萬,逐步的提升到了9000多萬,這個增長的幅度,別說是底層百姓不信,真正掌控一切的高層也不信。

慶曆六年,在完成了北伐之後,韓琦已經積累了更進一步的全部功勞,之後,又修繕了整個幽州地區的水利,雖然有人舉報他買賣人口,一下子把原來幽州之地的人口都給賣空了。

可是隻要證明,這些人不是被殺死或者屠殺,他們還好好的活着之後,沒有人會這些土著或者異族出頭。

相反,伴隨着韓琦的這個舉動,北方徹底的穩定下來了,原來,屬於被佔領土的,北宋在開國的時候,經驗豐富,很多的土地都是擴張的,別的不說,南唐,足足用了好多年,才徹底的平定,真正收心,變成對北宋的歸屬的,那是在幾十年之後。

再怎麼說,都是心懷故土的,如果這個變成少數民族,或者是異族,這個時間會更長。

現在,無論是漢人,還是契丹人,甚至是其他的民族,基本上,都被清理一空的前提下,直接移民的民衆,他們的歸屬感非常的強。

他們大部分,都是在本地過不下去的人,他們到了幽州之後,會有自己的家,會獲得足夠的土地,然後過上好日子。

這是他們的根基,只有幽州存在,他們才能夠這樣,這樣他們會鐵了心的擁護和支持,這對於地方穩定非常的關鍵。

更別說,通過出賣這些人,韓琦手中最少獲得了3000萬貫的資金。

就算是慶曆七年,進過了一系列的重點投資,獲得了較爲龐大的工業的前提下,慶曆七年的收入也不過是9000多萬貫,這是全部收入加在一起的數字,3000萬貫很多了。

韓琦也是非常聰明的,他也知道,他留在幽州的時間並不長,幾乎在很短的時間之中,就已經把這一筆錢給花完了。

任何時候,花錢都能夠起到非常不錯的效果,在北宋也是一樣,有了定海軍的工具,這些錢的效力,就非常的明顯,幽州立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不但迅速的穩定下來,並且獲得了產出,無論是糧食,還是其他的礦產,都極大的刺激了收入。

藉助着這個功勞,韓琦直接越過了樞密使,做到了首相的位置上,原來的章德象,當然是被下放,成爲某一個州的長官。

在韓琦等一大批的年輕新銳的官員的努力之下,定海軍飛速發展的北宋,幾乎每年的財政收入,都會上一個新的臺階,在慶曆七年,總收入超過了9000萬貫的前提下,到了慶曆八年,有可能突破到1億貫,甚至更多。

同樣的,在大規模的發展經濟的同時,北宋的官員過多的現象,也得到了遏制,從慶曆4年開始,北宋開始出現了大量的臨時性的結構,比如說,黃河治理委員會,鐵路局的,交通局,商業局,稅務局和工商局。

這些是國家層面的,或者說,以前也有類似的功能,只不過並不重視,只不過是六部之中的一個小小的給事,可是伴隨着商業的發展,這些部門越來越重要。

要知道,目前,單純北宋稅務局,就佔據了年收入一半以上,這還是扣除了普通賦稅和大型國企的收益,否則,總量就更多。

工商局,收入雖然不多,每年卻也有超過千萬貫,可是更加主要的是,工商局可以對一些企也進行註冊,管理,並且調查統計,之前,或許只是一個縣的小吏就可以處理的,現在不得不成立抓們的機構。

除了這些專門被列出來的部門之外,一些臨時性的,或者是因爲各方面的發展,而新增的,也越來越多,北宋龐大的官吏,被迅速的消化,同樣的,因爲各方面的提升,北宋的資金問題得到了完美的解決,不但每年,可以保證1萬公里左右的鐵路,同樣,國家的集中投資也越來越多,越來越大。

看起來,定海軍已經消失在了整個北宋的視野之中,優勢的項目,一步步的被取代,定海軍的威脅在有些人的眼裡已經消失,可是實際上呢?

定海軍的發展,可以以氣勢磅礴來形容,慶曆六年到慶曆八年,短短3年的時間,定海軍的人口增長了6倍,從550萬,增加到了3300萬。

佔據了整個北宋四分之一的人口,這中間,也經歷了一些波折,實際上,當人口超過1000萬的時候,定海軍的人口增長的影響,已經擴散開去了

北宋的人口差不多有1.2億,那是在整個北宋30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之上的,或許一定意義上,人口稍稍有些過了,會有相當大的一部分貧困的存在。

可是這些的數量超過800萬已經相當的可觀再吸引了200萬以上之後,必然的衝突就產生了,特別是定海軍輻射的範圍還不大的前提下的,這些地方的勞動力產生了問題。

就算是再怎麼的遲鈍的官員,當勞動力出現問題,甚至連普通的種地和開荒的時候,都沒有足夠的勞動力的時候,很多方面就收到影響的。

當時這個節點,定海軍也相當的重視,準備了很多的預案,好在,這些預案都沒有用上,另外的一個方面解決了這個問題。

鐵路的大規模修建,當西北的牛羊,進入到了汴梁之後,然後通過京杭大運河發達的水運,運到了各地的。

各種牛羊馬的價格,從原來的高位,開始大幅度的下降,下降了4成以上,普通農民,或許節衣縮食一段時間,就可以買的起牛馬。

牛馬的注入,帶來的不是肉食的降價,而是生產力的大規模的提升,中間,再加上定海軍提供的先加農具,這也本來也是解決預案的一部分,趁機接着大量牛馬進入到中國的時候,擴展開來。

之前中國農具的發展,是在無數的積累之下,逐步的發生的改變,中間或許有一些聰明才智的靈犀一指,可是更多的是靠磨的,就拿犁來說,可能從春秋戰國到元明清,提升的有的,卻不是很高。

可是在定海軍,普及了物理學,各種的力學理論,對於犁的提升是非常大的,犁本身的材料,也同樣的重要。

哪怕是超一流的設計,能夠讓一個木頭犁發揮出比鐵犁,甚至是鋼犁更強的效果,那是不可能的。

定海軍,可以使用更加出色的鋼材,可以在原有的基礎上面,考慮到力量的使用,考慮到工學的原理,這些結合到一起,新出的農具,在牛馬上面分別使用的話,比起原來,最少提升了好幾倍,特別是馬。

雖然說,馬的力量,比起牛來說,小了一點,可是馬的速度,還有各方面的效果,比起牛來說,大了不少,在加強了犁本身的作用,鋒利程度和受力的程度之後,馬獲得的提升比起牛更大。

這些牛馬,進入到了北宋的各個地方,解放了一些的勞動力,讓定海軍跟北宋的衝突,逐步的環節,可是定海軍對於人口的瘋狂苛求,一定程度上,在1000萬,不出現問題,到了2000萬,3000萬的時候,一定會出現問題。

定海軍希望這個時間是越晚越好,時間,不但能夠讓定海軍,積累更多的實力,也同時讓定海軍的居民們,歸屬感更強。

定海軍是一個生機勃勃的地方,一般只要在定海軍三年,就會產生巨大的歸屬感,一方面,他們更深入的瞭解定海軍的實力,另外一方面,他們在定海軍擁有更多的財富,一旦放棄,等於是三四年的努力,全部化爲泡影,享受不到這樣的生活,他們肯定是不願意的。

第四百四十九章 安全生產第四百五十六章 輕工業第八百四十八章 無線電第四百零三章 技術活和商隊第七百九十一章 定海全席第六百九十一章 軍制改革第八百七十五章 釜底抽薪第六百七十二章 攻佔折津府第五百四十九章 改良農具第五百六十五章 解決運力第一百四十七章 淨利第七百八十九章 瀋陽車站第七百四十九章 贈送槍械第四百一十一章 懷疑驗證第六十六章 有錢的水匪第八百七十章 定海軍發展第三百三十一章 戰利品第二百四十四章 錯過機會第六百六十四章 箭雨掩護第五百五十六章 大膽估計第六百一十章 海戰爲先地四百五十章 邁向海洋第七百六十四章 富弼出使第六百五十三章 種家少將第三百二十二章 韓琦的後手第三百八十一章 牛馬拍賣第七百三十二章 北宋猜測第六十九章 省力裝置第五百七十一章 戰時倉庫第八百零五章 閱兵式第一百五十五章 分銷代理第八百四十一章 海島基地第二十七章 離開南樂第十一章 始於足下第八百五十章 暗中出手第三百六十八章 兩邊交易第二百二十章 副產品和比例第五百四十三章 海商和季風第四百七十五章 樊樓新樓第七百一十八章 海軍出動第七百七十三章 應用疑惑第八百四十三章 鉅額花費第八百七十章 定海軍發展第八百四十一章 託運和臥鋪第六百八十八章 慶曆七年第四百一十七章 變法隱情第十六章 北宋縣城第八百一十二章 運輸鏈條第七百一十四章 長城修不修第七百三十八章 仁宗心態第七百九十章 抵達和午高峰第八百六十八章 禍福相依第六百九十六章 慶曆七年底第三百二十三章 材料之秘第四章 科技卡牌第二百四十二章 爭上城頭第三百二十三章 思維誤區第七百零一章 金屬定裝彈第八百零二章 兩國命運第二百零七章 神奇仙術第六百四十一章 一日千里第六百六十一章 北伐之前第二百四十五章 防疫和送死第二百三十四章 攻城器材第七百三十章 獎勵和麪對第五百一十九章 實驗數據第五百九十三章 乙烯製造第一百一十章 幕後黑手第二百三十章 弓箭對決第八百零五章 閱兵式第四百一十章 保守派第六百六十八章 絕境的種諤第六百八十二章 捕鯨船第五百六十五章 解決運力第四百八十三章 鐵路預算第七百章 軍事和修路第七百二十二章 朝堂攻殲第二百二十一章 銷售地和狂潮第六十九章 省力裝置第七十五章 衝破阻截第五十六章 當頭痛擊第一百二十章 棱堡原理第三百三十六章 韓琦冒險第八百零一章 外交之密第三百六十六章 靈州和議擴大第四百二十八章 施政理念第二百零八章 棱堡具現第八百一十五章 發薪水第四百零四章 以物易物第五百七十八章 軍事思想第七百一十三章 鋼鐵和水泥第四百零二章 統籌體系第三百二十章 浮動的人心第二百四十九章 留守曹劌第七十八章 戲文的故事第五百六十九章 土著來襲第五百九十二章 私塾和有機物第五百九十四章 溫度和三態第四百五十五章 未來的路第四百九十四章 橋樑搭建
第四百四十九章 安全生產第四百五十六章 輕工業第八百四十八章 無線電第四百零三章 技術活和商隊第七百九十一章 定海全席第六百九十一章 軍制改革第八百七十五章 釜底抽薪第六百七十二章 攻佔折津府第五百四十九章 改良農具第五百六十五章 解決運力第一百四十七章 淨利第七百八十九章 瀋陽車站第七百四十九章 贈送槍械第四百一十一章 懷疑驗證第六十六章 有錢的水匪第八百七十章 定海軍發展第三百三十一章 戰利品第二百四十四章 錯過機會第六百六十四章 箭雨掩護第五百五十六章 大膽估計第六百一十章 海戰爲先地四百五十章 邁向海洋第七百六十四章 富弼出使第六百五十三章 種家少將第三百二十二章 韓琦的後手第三百八十一章 牛馬拍賣第七百三十二章 北宋猜測第六十九章 省力裝置第五百七十一章 戰時倉庫第八百零五章 閱兵式第一百五十五章 分銷代理第八百四十一章 海島基地第二十七章 離開南樂第十一章 始於足下第八百五十章 暗中出手第三百六十八章 兩邊交易第二百二十章 副產品和比例第五百四十三章 海商和季風第四百七十五章 樊樓新樓第七百一十八章 海軍出動第七百七十三章 應用疑惑第八百四十三章 鉅額花費第八百七十章 定海軍發展第八百四十一章 託運和臥鋪第六百八十八章 慶曆七年第四百一十七章 變法隱情第十六章 北宋縣城第八百一十二章 運輸鏈條第七百一十四章 長城修不修第七百三十八章 仁宗心態第七百九十章 抵達和午高峰第八百六十八章 禍福相依第六百九十六章 慶曆七年底第三百二十三章 材料之秘第四章 科技卡牌第二百四十二章 爭上城頭第三百二十三章 思維誤區第七百零一章 金屬定裝彈第八百零二章 兩國命運第二百零七章 神奇仙術第六百四十一章 一日千里第六百六十一章 北伐之前第二百四十五章 防疫和送死第二百三十四章 攻城器材第七百三十章 獎勵和麪對第五百一十九章 實驗數據第五百九十三章 乙烯製造第一百一十章 幕後黑手第二百三十章 弓箭對決第八百零五章 閱兵式第四百一十章 保守派第六百六十八章 絕境的種諤第六百八十二章 捕鯨船第五百六十五章 解決運力第四百八十三章 鐵路預算第七百章 軍事和修路第七百二十二章 朝堂攻殲第二百二十一章 銷售地和狂潮第六十九章 省力裝置第七十五章 衝破阻截第五十六章 當頭痛擊第一百二十章 棱堡原理第三百三十六章 韓琦冒險第八百零一章 外交之密第三百六十六章 靈州和議擴大第四百二十八章 施政理念第二百零八章 棱堡具現第八百一十五章 發薪水第四百零四章 以物易物第五百七十八章 軍事思想第七百一十三章 鋼鐵和水泥第四百零二章 統籌體系第三百二十章 浮動的人心第二百四十九章 留守曹劌第七十八章 戲文的故事第五百六十九章 土著來襲第五百九十二章 私塾和有機物第五百九十四章 溫度和三態第四百五十五章 未來的路第四百九十四章 橋樑搭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