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三章 民族融合

集中在瀋陽午門廣場,這個目前地球上面最大的廣場之上,即將開啓的登基大典,也算是整個參與人數最多的登基大典了,也是最特別的一個登基大典了。

整整40萬人的參與,不說是後無來者了,前無古人是一定,在此之前,整個封建王朝,甚至是奴隸和更久遠的王朝,都沒有參與人數這麼多的,大部分都是全部官員參加,有一些,只是朝中重臣參加,只是在大殿之中,集中小範圍的官員參加,其他的京官,只是之後纔得到了通知,到大朝會的時候,才能夠見到新的皇帝。

之所以這樣,不是因爲不願意鋪張浪費,原因無他,一方面,皇位的更迭,對於一個王朝而言,都是最爲薄弱的時候,這個時候,只要稍稍出現一丁點的問題,都會是一個巨大的麻煩,再說了,真的人太多了,也非常的危險,這個時候,風吹草動都必須警惕,更別說暴露在全部的面前。

也只有開國皇帝,纔有這樣的魄力和掌控能力,在登基大典的時候,是他對於朝堂,控制力度最強大的時候。

趙信是開國皇帝,而且控制力度強大,所以他弄的這個開國大典,簡直是開天闢地,規模最爲可怕的一個,越是接近開始,控制力就越強。

此時距離整個登基大典開始,還有差不多半個小時,下面控制的嚴格一點,上面稍稍鬆一點,觀禮臺上,觀禮的人員,還沒有最終的到位,還可以隨意的走動,孫悅希不知道,他的這些話,在韓琦和富弼的心中,掀起了軒然大波。

他們兩個這才確定,兩個國家的使節是真的沒有來,不是定海軍忽視了沒有邀請,而是因爲這兩個國家,即將被定海軍所滅亡。

按照道理說,孫悅希所說的這些,都屬於是外交部的秘密,可是秘密要看什麼等級的,要看泄露到什麼程度。

因爲紀律的關係,孫悅希當然不可能跟韓琦和富弼說,現在軍事和外交上面進展到什麼程度。

可是現在兩國即將滅亡,這是未來的發展軌跡,也是無法改變的現實,或許不能跟兩個人透露具體的步驟,說一下兩國即將滅亡,還是可以的。

實際上,從外交介入開始,軍事的行動,已經放在了其次,未來,相當的時間之內,會持續增兵,把兩個國家的總兵力,增加到20萬左右,用於震懾可能出現的問題,然後就是一個大規模的移民過程。

沒錯,移民,從定海軍大力發展開始,移民就成爲了定海軍一個利器,通過移民,增加了數量龐大的民衆,也通過移民和轉換,把很多外國的人口給消化了。

對於中國來說,融合和同化是有傳統的,本身中華文明,就是一個不斷融合和同化的過程,從中華民族的傳統圖騰龍就可以看出來,把不同的圖騰崇拜融合到一起,代表着不同的部族的融合。

定海軍的手段,移民,融入,混合,幾百萬人,混在3700多萬的人口之中,本身比例就佔據了相對較小的程度,這樣融合的速度更快一點,再加上定海軍小家庭的現狀,最多三五年,伴隨着工作的繼續,這些宗族和民族,就會受到巨大影響,再加上學習和認知上的統一,可能三五十年之後,這些民族幾乎都會消失,取而代之的則是一個新華族和漢族。

這些是未來的大計,甚至將來,在定海軍走向世界的過程之中,也會選擇這樣的方式,這種情況下,穩定的基數,漢民族的數量,就成爲了重點,這個計劃會跟人口計劃完美的結合到一起,到了美洲的作物進入到中國的時候,就可以放開口子,讓漢民的數量,繼續的翻翻下去,到時候,5億,10億,都未必打的住。

這樣的遠景,別說是韓琦和富弼,就算是孫悅希也不知道,孫悅希知道的,只是在朝鮮和日本的動作,五年之內,基本上讓朝鮮和日本的民衆被抽空,取而代之的則是漢民,而融入到本土的這些朝鮮和日本人,會逐步的分化,歸化,最終成爲的漢民,不在擁有獨特的民族特性。

這個到底能不能解決問題,暫時還不知道,可是之前的經驗之中,無論是從日韓擄掠的,還是從琉球,海南島這些地方的土著,都沒有太多的問題,融入的速度很快。

這個恐怕也跟定海軍現在的發展很有關係,本身,趙信作爲仁宗的皇子,就算是擁有了中央王朝的血統,無論是從遼國來說,還是從北宋來說,這在東亞,都是大名鼎鼎的。

再加上工資待遇和福利待遇,只要有一個人願意努力工作,就能夠養活一家人,吃得飽穿的暖的,這些也促進了融合的過程。

如果後世美國的,如果徹底放開國門,同樣的,還能夠提供足夠的,有足夠的待遇的工作崗位,對每一個人都不歧視的話,那個誘惑力有多大。

民族融合,這本身就是一個大問題,還是一個比較遠的問題,會遇到很多的問題,可是趙信在這個問題上面,比較的堅定,並且絕不手軟,並不會因爲某些關係,而放鬆要求,該出狠手的時候,也會出狠手,到現在爲止,整個定海軍的民族融合過程,還沒有出現問題,一切都進行的非常的好。

孫悅希自顧自的在旁邊坐下了,他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說法,在旁邊兩個人哪裡,引發了多麼大的波瀾,毫不客氣的說,他們兩個人都知道朝鮮和日本代表着什麼,在孫悅希坐下,他們兩個都沒有說話,對視了一眼,兩個人都從對方的眼裡,看出了驚詫。

定海軍的攻擊力,實在是太強了,遼國是第一個被滅掉的國家,日本和朝鮮是第二個第三個,這等於是在一兩年的時間,連滅三國,兵鋒的銳利,可見一斑,還好,他們有一個苗妃,在不利的前提下,完成了合約的締結,無論是趙信,還是定海軍,在過去的風格之中,只要簽訂的合約,就很少有推翻的,這纔是兩個人安穩的根源。

熟讀歷史,做到了首輔和參知政事的高位之上,他們知道過去的發展,日本和朝鮮,雖然在整個中國的正史之中,地位不算很高,可是一直都在中原王朝的附近,在整個歷史上,時隱時現。

按照中國從秦朝統一六國開始,一路擴張和統一,卻沒有把這兩個近在咫尺的國家,併入到中原王朝的領域的,原因很簡單,這兩個國家都擁有地利的巨大優勢。

朝鮮,這個從漢朝,到唐朝,朝鮮時強時弱,卻一直都沒有停歇對中原的騷擾,在中原王朝強大的時候,也都征討過朝鮮。

可是沒有例外,對於朝鮮的攻擊,都不算太成功的,就算是唯一成功的唐朝,在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之後,也沒有做到,讓朝鮮併入到中央王朝,只是臨時的征服,比如說唐朝時候對於朝鮮的征服。

可是這個征服,並沒有完成佔領,原因很簡單,朝鮮的北部,就是他們天然的屏障,朝鮮半島,是一個非常獨特的環境,南邊地勢平坦,並且氣候條件較好,是天然的農耕所在,一般較爲富庶,加上靠近海邊的關係,單純捕撈,就可以吃撐很大的一部分的糧食消耗,加上本土的糧食產出,朝鮮的糧食一直都是比較多的。

在北方,卻多山,連綿不絕的北方的羣山,產出了鐵礦和鈾礦等一系列的礦產,他們不但物產豐富,也是天然的屏障。

在封建社會,進攻都是依託着陸地的時候,羣山,就是阻礙,哪怕沒有設立任何的防禦建築,也是很難與攻下得,在任何一個封建王朝,對於朝鮮的攻擊上面,都是受困於後勤。

日本就更不用說了,海洋就是他天然的屏障,在蒙古最爲強大的時候,佔據了基本上大半個亞洲,甚至打到了多瑙河,可是遠征日本,是他們唯一的敗績,數十萬的大軍,在一場風浪之下,徹底丟失在了大海之中,至此,蒙古再也不提日本這個問題了。

可是這一切,在定海軍面前,完全不是問題,無論是朝鮮北方的羣山,還是日本,都可以用海運來解決,擁有整個世界上最爲強大的遠洋運輸船隊,定海軍可以把30萬大軍,運送到整個日本或者朝鮮的每一個角落,他們賴以爲屏障防護,在定海軍面前,是紙糊的。

在之前,爲了達到攻擊遼國的目的,他們沒有節外生枝,只是在攻擊了兩國國家,擄掠了一部分的人口之後,就放下了,現在,在遼國已經被拿下,前往這兩個地方,更加的方便快捷的前提下,拿下他們是必然的。

因爲所處的地方不對,韓琦和富弼,也沒有過多的詢問,朝鮮和日本只是效果,而且距離北宋太遠了,日本,還有一定的經貿往來的,官方還有關係,朝鮮,早已經不聯繫的,朝鮮距離遼國太近了,遼國的騎兵,對他們而言,也是巨大威脅,或許,可以用,峰巒疊嶂的羣山,擋住他們的攻擊,可是,連續的這麼騷擾,誰受得了啊,在面對着強大的遼國,俯首稱臣,也不是一個丟人的選擇。

到時日本,更加崇尚與北宋的文明,在歷史上面記載的,爲了獲得蘇東坡的詩詞,他們甚至派了人,專門作爲女僕和用人,服侍在蘇東坡的身邊,甚至在蘇軾被貶謫的時候,最遠快要被貶謫到了越南和泰國的時候,他的詩詞,更是會先傳入到日本,而不是北宋。

韓琦只是隨口一問,這麼兩個化外的小國,說白了,只是隨便的找一個話題而已,真的讓他關注這麼兩個小國,那也不存在。

在封建社會,哪怕是北宋判斷國家的強弱,也是從國家的國土面積上面來的,而不是富裕程度上面,雖然有了定海軍的介入,以前不太重視的各種的礦藏,也都開始開採,可是他們重視的,永遠是本國的礦藏,而不是遠隔千里之外的東西,交通的不便,會讓除了金銀之外的大部分的產品,沒有利潤了。

外國的,他們不會知道,在朝鮮,有一個規模龐大的鐵礦和煤礦,在日本,有一個世界級的巨大的銀山,金桐的儲量也不少,同時,硫磺這一個熱武器的必不可少的資源,在日本有不少的產出。

硫磺,在整個地球的儲量上面,不是很多,多處於島嶼,或者是火山發生的地方的,這個跟日本的環境相適應的,也是儲量最多。

兩個國家的資源,一部分佔據地盤,已經開始調查,並且做出了未來的規劃,朝鮮還好,如果定海軍就以瀋陽爲都城的話,稍稍開發遼東半島,就可以通過水路,遙控朝鮮,可以適當的放一部分朝鮮人在哪裡生活,可是日本,實在太遠了,哪怕定海軍,擁有非常多的遠洋船隻,要想管理也不容易,必須全部的移民。

在未來,佔據這兩個國家之後,移民將會成爲一個常規的事情,一直到把他們民衆,都給移動到的大陸,並且融入到各種的工業體系之中。

孫悅希坐下之後,韓琦和富弼只是偶爾跟他交流,因爲外交秘密的關係,孫悅希大部分的回答都相對敷衍,特別是關於朝鮮和日本的問題,在沒有得到回答之後,也就作罷了。

“開始了!”孫悅希看了一下手錶,提醒到,此時已經是上午的8點55分了,距離整個儀式的開始,還有5分鐘的時間,孫吉作爲政府代表,站在了話筒的面前,準備主持整個儀式。

韓琦和富弼,聽到了這句話之後,也開始肅然,這是一個嚴肅的,代表了一個開國皇帝登基大儀式,哪怕是在外面,哪怕面對着幾十萬的民衆,可是不代表這不是一個嚴肅的場合,或許在別的場合,偶爾嬉笑一下,沒什麼關係,可是在這個關鍵的場合,如果再表現不端,那就等着戰爭吧,就算是苗妃在,也沒有辦法。

兩個人都是久經戰陣,類似的嚴肅場合,不知道經過多少,立刻板着臉,看着主席臺上的活動,說不好奇是騙人的,他們也想知道,這個規模如此之大,超過40萬人參與的龐大的開國大典和加冕儀式,到底是怎麼進行的。

第八百二十六章 挑選新屋第三百一十四章 東京的消息第七百一十章 掠奪人口第三百二十六章 佔據靈州第六十三章 風的契機第五百九十九章 農業根基第二百三十四章 遼西之戰第三百一十八章 屠城第七百三十一章 神秘覲見第六百六十章 時機已到第八百四十七章 初到瀋陽第八百六十九章 轉向澳洲第七百三十八章 仁宗心態第一百七十八章 軍事怪物第二百五十六章 逼迫章得象地四百五十章 邁向海洋第三百四十四章 修路的問題第一百四十五章 高薪攬心第六百二十三章 三家官司第六百九十六章 慶曆七年底第三百一十九章 寸土必爭第五百四十七章 客運貨運第八百三十七章 靠近“大島”第五百章 韓琦的請求第二百七十四章 廣而告之第八百零三章 真相求知慾第二百六十三章 天然溫度計第五百六十五章 解決運力第八百二十章 培訓科第二百三十章 弓箭對決第七百九十六章 成功試飛第八百三十六章 意外發現第三百零三章 九龍奪嫡第二百一十三章 香水第二百三十八章 塵埃落定第七百八十八章 消夏金園第八百五十章 暗中出手第八百五十七章 航海時代第三百八十八章 追加資金第八百七十四章 互助會第二百五十八章 間接影響第一百七十九章 喪心病狂的組合第八百零二章 兩國命運第三百六十六章 靈州和議擴大第三百九十七章 不約而同第七百八十八章 裝甲列車第一百一十七章 準備商品第八百四十五章 禮物和提親第六十章 歷史長河第一百八十三章 薛玉的遺憾第二百五十二章 韓琦和鐵料第四百五十六章 輕工業第三十一章 巨大威脅第一百零五章 提升的誤區第三百一十七章 興慶府陷落第四百三十四章 物美價廉第二百三十二章 敗的莫名第八百五十八章 飛剪定型第六百六十章 時機已到第八百七十六章 計劃開啓第四百五十八章 城市化和工業第三百零二章 擇優選擇第二百八十一章 鋼鐵成本第五百零五章 殘酷誘餌第六百三十四章 深加工第六百九十八章 春節新氣第四百零四章 以物易物第一百七十六章 成功出爐第一百六十九章 應對方案第七百二十章 贏得輕鬆第二百三十章 失望的火藥第四百二十九章 商人的回答第六百八十八章 慶曆七年第三百一十五章 長弓壓制第一百零二章 軍隊的野望第三百零八章 鍊鋼和淬火第五百二十章 製造戰艦第五百零三章第二百六十六章 民品銷售第五百四十一章 遠洋貿易第四百二十八章 施政理念第八百六十三章 海島工廠第四百五十八章 城市化和工業第六百九十二章 陸軍海軍第五百九十七章 合成氨第二百八十章 水泥發展第四百七十章 錨泊地第二百二十八章 追隨的人第二十一章 中藥店第六百九十七章 北宋新皇宮第一百二十章 棱堡原理第七百八十一章 四星和自助餐第八百五十八章 養殖場第一百零九章 紀律的作用第三百三十二章第一百九十四章 普通抽獎第二百二十九章 初陣遭遇第三百四十五章 妥協 定海速度第三百七十章 渭州交易第三百九十章 商人的時間觀
第八百二十六章 挑選新屋第三百一十四章 東京的消息第七百一十章 掠奪人口第三百二十六章 佔據靈州第六十三章 風的契機第五百九十九章 農業根基第二百三十四章 遼西之戰第三百一十八章 屠城第七百三十一章 神秘覲見第六百六十章 時機已到第八百四十七章 初到瀋陽第八百六十九章 轉向澳洲第七百三十八章 仁宗心態第一百七十八章 軍事怪物第二百五十六章 逼迫章得象地四百五十章 邁向海洋第三百四十四章 修路的問題第一百四十五章 高薪攬心第六百二十三章 三家官司第六百九十六章 慶曆七年底第三百一十九章 寸土必爭第五百四十七章 客運貨運第八百三十七章 靠近“大島”第五百章 韓琦的請求第二百七十四章 廣而告之第八百零三章 真相求知慾第二百六十三章 天然溫度計第五百六十五章 解決運力第八百二十章 培訓科第二百三十章 弓箭對決第七百九十六章 成功試飛第八百三十六章 意外發現第三百零三章 九龍奪嫡第二百一十三章 香水第二百三十八章 塵埃落定第七百八十八章 消夏金園第八百五十章 暗中出手第八百五十七章 航海時代第三百八十八章 追加資金第八百七十四章 互助會第二百五十八章 間接影響第一百七十九章 喪心病狂的組合第八百零二章 兩國命運第三百六十六章 靈州和議擴大第三百九十七章 不約而同第七百八十八章 裝甲列車第一百一十七章 準備商品第八百四十五章 禮物和提親第六十章 歷史長河第一百八十三章 薛玉的遺憾第二百五十二章 韓琦和鐵料第四百五十六章 輕工業第三十一章 巨大威脅第一百零五章 提升的誤區第三百一十七章 興慶府陷落第四百三十四章 物美價廉第二百三十二章 敗的莫名第八百五十八章 飛剪定型第六百六十章 時機已到第八百七十六章 計劃開啓第四百五十八章 城市化和工業第三百零二章 擇優選擇第二百八十一章 鋼鐵成本第五百零五章 殘酷誘餌第六百三十四章 深加工第六百九十八章 春節新氣第四百零四章 以物易物第一百七十六章 成功出爐第一百六十九章 應對方案第七百二十章 贏得輕鬆第二百三十章 失望的火藥第四百二十九章 商人的回答第六百八十八章 慶曆七年第三百一十五章 長弓壓制第一百零二章 軍隊的野望第三百零八章 鍊鋼和淬火第五百二十章 製造戰艦第五百零三章第二百六十六章 民品銷售第五百四十一章 遠洋貿易第四百二十八章 施政理念第八百六十三章 海島工廠第四百五十八章 城市化和工業第六百九十二章 陸軍海軍第五百九十七章 合成氨第二百八十章 水泥發展第四百七十章 錨泊地第二百二十八章 追隨的人第二十一章 中藥店第六百九十七章 北宋新皇宮第一百二十章 棱堡原理第七百八十一章 四星和自助餐第八百五十八章 養殖場第一百零九章 紀律的作用第三百三十二章第一百九十四章 普通抽獎第二百二十九章 初陣遭遇第三百四十五章 妥協 定海速度第三百七十章 渭州交易第三百九十章 商人的時間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