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七章 航海時代

從東西方航海的最終結果來說,西方是勝利者,西方因爲地理大發現的紅利,實現了彎道超車,成功的超越了東方,成爲了整個世界的主導,東方文明,用了1000年,2000年,累積下來的優勢,在一兩百年的時間,被清掃乾淨的,這個根源就在對於航海的選擇上面。

從細分上面說,東方的是國家的行爲,歐洲的是個人的行爲,無關乎那個好,那個壞,最終兩個結果,實際上也是註定的,從剛一開始的決定,就註定是唯一的結果。

國家行爲,代表着巨大的效率的,也代表着巨大的收益,這個前提是方向正確,一旦方向錯誤,就是一個巨大的浪費。

動輒數萬人,幾百艘船的龐大船隊,真個前期的投入就是一定的,等閒的利益,根本無法超過消耗,這個註定是一個炫耀的行爲,彰顯國家力量的行爲,而不是一個真正商業化的行爲。

如果當時明成祖選擇搶佔殖民地,大量的開啓種植園,或許會讓明朝多了大量的海外殖民地,獲得更多的財富,未嘗不是把航海持續下去。

只不過,明成祖沒有這麼想,後續,不停的在海貿上面獲得了收益的士大夫和家族,也不允許皇帝這麼的想,規模龐大的船隊,在最終航海之後,化爲虛無,甚至連圖紙都被燒燬,就可以看出來,士大夫對於這樣的行爲的厭惡。

明朝的朝廷跟士大夫的爭鬥,那就不用說了,一個強悍的明王朝,到最後,因爲財政破產而滅亡,這就可以看到其中的爭鬥,可是如果當時,明朝選擇的是類似西方的方式,把國家從主導者和運行者這個方面跳出來,起一個引導者的作用,推動着的商貿的發展,還有航海的進程,或許是另外一個結果。

歷史沒有如果,可是穿越者可以改變這一切,航海,本身就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如果在大航海初期,西方的就知道,越過大西洋,就是一片新大陸,沒有什麼財富的話的,或許,她們就不會過去了。

原因很簡單,浩瀚的大西洋,太過龐大了的,需要越過無數的艱險,最初的探險者,可能會死傷無數。可是正是未知,才充滿了希望,可是這個希望是的什麼呢,一片荒蕪,沒有多少財富的大陸麼?

當時推動航海的進程的,是東方的黃金之國,這個黃金之國,不是別的,正是東方的中國,中國從漢朝,甚至更早的時間,就成爲了西方的希望之國,一個燦爛的文明,一直都引領着世界的歷史。

當時的明王朝,是世界上在最強大的王朝,無論是物資,還是財富,都不缺什麼,或許會獵奇的心理,從海外進口一些東西,可是這些東西,從來都不是主流,最多是一個獵奇的心理。

反倒是中國的不少產品,瓷器,茶葉,絲綢,這個從古代絲綢之路,甚至是海上的絲綢之路,就開始風靡整個西方世界,成爲了宮廷,甚至家族之中最珍貴的藏品。

東西方的交流,早在漢朝時期,在駝幫和遊牧民族的馬背上,就開始了,或許,以哪個時代的交通情況,跨越千山萬水,人沒辦法過去,可是東西可以過去。絲綢,茶葉的,瓷器,這些東西,看起來都是容易損壞的,可是她們的價格高昂,價格高昂的東西,就會相對而言愛惜一點,在這樣的前提下,時間上面,就會拉長。

這些東西,跨越了萬里,到達歐洲的時候,引發的卻是驚歎的,美輪美奐的工藝品,歐洲人不可能達到的技藝,在這樣的情況下,絲綢瓷器,都是價比黃金的,後面又多了茶葉的。

這三種東西,很難的越過東西方的層層限制抵達歐洲之後,從這一點上面,消耗就是價比黃金的。跟西方的一些物產不一樣,他們不但有的昂貴的工藝品的價值,也擁有着的實際的作用。

瓷器,可以用來做日用品的,雖然昂貴的,沒有多少人用的起,可是當時的皇室,無不以的擁有一件來自東方的瓷器而興奮,絲綢也是如此,美女們都喜歡絲綢做的衣服,那種順滑,色彩,甚至是穿到身上的感覺,着完全不一樣。

至於茶葉,飲料是一個方面,去油去腥也是重要的作用,這種實際的作用,又在現實的宣傳之中,被稱之爲東方魔水,在最初有很神奇的作用,甚至一定的時期,被認爲是包治百病的。

當時歐洲的東西,真的沒什麼,就算是偶爾通過商隊流傳過來,也不成體系,甚至東方皇室,從來都沒有認爲,從歐洲過來的東西,到底有多好,也就沒有形成一個固定的體系,

明王朝就是如此,他已經作用四海了,擁有了很多財富,可以稱之爲珍貴的東西,對外沒有什麼需求的前提下,他們航海的慾望當然不強了,海外最多是一些獵奇,而不是真正的收穫,也就沒有人去了。

有人說,海貿還可以獲得鉅額的財富,當時在明朝後期,南方的那些鉅富,一是鹽,一是海,甚至還有兩手一把抓的,可是這個如果放在國家層面上面,就不是那麼的合適了。

國家的力量,必然是要獲得戰略性的好處的,並且這個好處足夠大,一年海貿的收入,幾千萬兩,就算是國家能夠全部抓在手中,從上到下龐大的海上貿易,它使用的人員,一定是龐大的。

以封建官僚的特性,雁過拔毛的,肯定要上下其手,連北宋可以一年收到千萬貫的鹽稅,都能夠給弄到幾十萬兩,明朝的國土,比起北宋更大,人口到了後期,也比北宋更多。

鹽稅被譽爲人口稅,不是沒有原因,因爲只要是人就要吃鹽,沒有鹽的話,人的健康就會收到巨大的影響,白毛女大家都知道,也正是因爲長期躲在山裡,沒有吃鹽,而頭髮變白的。

同時缺少了鹽,無法做體力活,身體虛弱,等一系列的影響,對於農耕爲主的民族來說,非常關鍵。正因爲必須人人都要吃鹽,那麼鹽稅就稱之爲人口稅,是人人都要交的。

在明王朝,平均的鹽的價格,比起北宋來說,要貴好幾倍,如果按照北宋收的標準,每年,單純鹽稅,就有幾千萬兩,可是最終的結果,卻是隻有幾十萬兩,一個人口上億,平均鹽價相當貴的明朝,卻只有這麼多,由此可見,上下其說的多少,。

鹽商們的富庶,也是可見一斑,因爲是從國家的牙縫之中,獲得了財富,一定時期,如果不是爲了保證,鹽的價格,被固定在某種程度,他們甚至連幾十萬兩的鹽稅,都不願意付出。

連鹽稅都可以這麼搞,明顯賺錢,而且旱澇保收的,如果放在海貿上面,更是如此,肯定是損了公家,肥了私人,就算是有人想搞,也搞不下去。相反,歐洲,什麼都缺,什麼都需要,國小力弱的結果,讓他們不停的發展,一個航海,只要成功的到達了彼岸,就可以獲得近乎不可想象的財富,在很多西方的書籍之中,一些失敗者最終翻身的,基本上,都是冒險出去航海的,發現了新的地方,最終獲得了無盡的財富。

連小說之中,都這麼說,現實生活之中,也是這麼宣傳的,所以,整個民衆,對於航海的熱情非常的高,哪怕出去就是墊了一個數字,甚至是死在外面,都在所不惜。

同時,馬可波羅描述的黃金之國,也是一個原因,他們已經知道了土耳其和阿拉伯,從海上繞過去,應該是可以找到黃金之國的,這也成爲了他們的動力。

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航海家們,提前的出手,一步步的佔據了大部分的非洲,並且獲得了通行的航路,並且來到了印度,進而知道了中國在什麼地方,這是早期他們航海的途徑。

因爲兩大航海強國的強盛,堵住了荷蘭,法國,英國這樣後進國家的通道,他們不得已另闢蹊徑,選擇了另外一個方向,本來是想要的找尋印度的,哪怕是因爲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封鎖的,他們不知道前往東方的航線,可是他們也知道,東方的印度,是控制在他們的手上,那是一片富庶之地。

在最初發現的島嶼,還有美洲大陸的時候,還是按照新印度來命名的,他們希望越過了這裡,會找到東方的黃金之國。

這些後進者,在沒辦法越過前者的限制,選擇了另外一條路,成功的來到了美洲,獲得了地理大發現,本身印第安人也屬於是黃種人,可惜,在西方殖民者的屠刀之下,再也不復存在了。

可惜歷史沒有如果,明朝失敗了,歐洲成功了,但是現在,多了趙信這麼一個穿越者,他提前讓的北宋,擁有了航海的基礎,並且邁向了海洋。

在這種時候,哪怕是跟後來15世紀開啓航海時代相比,僅僅是北宋的航海技術和造船技術,都遠遠高於歐洲,更何況是定海軍有趙信這麼一個穿越者。

跟歐洲15世紀開啓的航海相比,定海軍不但擁有了西班牙最巔峰時期的西班牙帆船,要知道,西班牙帆船最初出現,雖然是在15世紀的,可是已經是後期了,而且最初的時候,西班牙帆船的的整體效果,並不是很高,噸位不大的,而且戰鬥力也不強,真正發展到巔峰的,是西班牙帝國最強盛的時期,16和17世紀,當時西班牙幾乎控制了大半個美洲,大半個非洲,前往東方的航道,也是在西班牙的控制之下的。

甚至葡萄牙,這個同樣的海上強國,也要依附着西班牙來發展的。

當時的西班牙海上艦隊,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力量,一直到英國挑戰他成功。

在這個時代,歐洲不說是一片不毛之地,海上也不說是帆板了,可是面對着西班牙大帆船,還是經過了後世的科學技術,還有中國特有的船舶技術,魔改過的西班牙帆船,這絕對不是的歐洲能夠抗衡的。

更別說,定海軍已經普及了熱武器,不但有各種的金屬火器,也同樣擁有着火炮。

西班牙帆船,是最適合火炮佈置的,在中間的跑倉,三層火炮齊射的可怕威力,幾乎是毀天滅地一樣,這纔是最爲可怕的東西的,定海軍擁有了海上的無敵艦隊,而且這個時代的海洋,還是沒有人涉足的地方,更是一片坦途,如果說,這個時代,還有限制的力量,那麼就只有一個,大洋的茫茫廣大,還有自然界的風暴。

如果說,趙信是一個急於求進的,他會在一切都不具備的前提下,鼓動民衆去冒險,對於定海軍的控制能力來說,要做到這個一點都不難。

趙信從建立定海軍開始,一直都比較注重宣傳,這也是中國傳統的,有時候,宣傳比錢來的更好,也更加的厲害,只要想要,實現跟歐洲大航海時代那樣,無數人操縱着艦船,進去海洋,去追尋那虛無縹緲的財富,有沒有,造一個就可以了。

定海軍有這樣的基礎,可是這不是趙信願意看到的,這樣的最終結果就是,無數人會葬身海底,千人萬人之中,可能會誕生一個幸運兒,銘記在歷史上面,而在這個歷史之下,則是累累的白骨。

歐洲的大航海時代,地理大發現,最終銘刻在歷史上的航海家,也就是那麼多,可是這些航海家有幾個善終的,15世紀到17世紀的200年的時間之中,留下名字的,也就是那麼不到10個人,可是在這個時間之中,又有多少,爲了財富,爲了虛無縹緲的幸運,毅然決然的踏足海洋,沉船的有多少。

赫赫名聲之下,則是無數的白骨堆積的高臺的,這是一條最不合適的道路,哪怕趙信知道,用最簡單的方法,拿出很少一部分的資源,就可以推動這些船長,前仆後繼的去,可是他還是做了一個最耗費的事情,以國家的能力推動,更加有效率的,除了耗費更大之外,沒有別的問題了。

第三百一十四章 攻城開始第五百三十四章 風帆戰船第二十二章 中藥和無機物第五百七十九章 唯武器論第三百五十章 仁宗來信第四十六章 羌族遊騎第六百八十八章 慶曆七年第四百四十二章 鎮國基石第一百九十七章 戶籍審查第六百三十八章 車站和地皮第七百七十章 可怕的收入(補)漏發了一些補上第八百一十五章 發薪水第四十六章 羌族遊騎第七百五十二章 火槍和火炮第五百九十三章 乙烯製造第二百九十六章 艱難的決定第一百零八章 破甲重箭第四百三十一章 東京政局第五百九十二章 私塾和有機物第三百八十二章 開幕前夕第七百一十七章 新的謀算第二百四十六章 危機降臨第七百九十章 輪船和飛機第三百零六章 硬度體系第二百六十二章 造冊接收第八百一十二章 新五京第一百九十七章 戶籍審查第八百三十章 通信手段第四百九十一章 鐵路開啓第二百五十三章 夢魔纏繞第三百零五章 兩重天第三百一十三章 大名奠基第五百二十二章 棉花和帆布第二十七章 離開南樂第三百零七章 實驗和神兵第三百一十二章 惡毒的計謀第五百一十八章 走向海洋第六百七十二章 攻佔折津府第四百一十五章 河黃米第六百零七章 火炮起步第二百六十二章 可怕的持久度第六百九十三章 南攻北進第一百二十九章 發泡劑第一百零九章 紀律的作用第八百一十四章 青工刁小雨第四百三十章 商人的特點第八百五十四章 玉米推廣第八百八十九章 定海錢莊第二十六章 禁軍會操第八百零九章 勞務抵達第三百零四章 兩條鐵路第二百六十五章 劃時代武器第三百一十一章 堅壁清野第五百二十五章 航海測量第四百零七章 馬車和牛羣第三百八十八章 追加資金第六十五章 追擊掃尾第三百一十七章 元昊詐降第四百五十六章 輕工業第五百零六章 苦等的時機第四百九十七章 預製板和吊車第三百四十三章 廷議驚雷第八百零二章 兩國命運第五百二十一章 新材料使用第十四章 絕世猛將第五百四十章 不能冒險第二十八章 跋扈騎兵第七百七十九章 中京陷落第二百三十五章 殺機暗藏第三百零八章 鍊鋼和淬火第二百零三章 和盤托出第三百六十二章 800里加急第六百九十二章 陸軍海軍第八百六十五章 深入大洋第七百七十二章 富弼的信第八百二十六章 挑選新屋第一百三十二章 賺錢生意第四百二十八章 施政理念第二百六十三章 地圖炮第二百七十四章 保州城落第三百三十一章 秘密武器第七百八十四章 基地曝光第七章 神奇的具現第五百三十七章 簡單的勝利第五百八十八章 學科選擇第六百四十四章 西北熱潮第八百零七章 韓琦的要求第八百五十八章 飛剪定型第五百三十七章 簡單的勝利第三百九十一章 拿錢的條件第七百八十五章 人口戰略第五百六十章 意外和餘量第七百九十九章 感動和慶功第二百三十一章 散彈和獨彈第四百一十六章 移民請求第七百五十章 返回汴梁第四百三十二章 樞密院中第七十八章 戲文的故事第一百三十二章 賺錢生意第三百六十八章 兩邊交易
第三百一十四章 攻城開始第五百三十四章 風帆戰船第二十二章 中藥和無機物第五百七十九章 唯武器論第三百五十章 仁宗來信第四十六章 羌族遊騎第六百八十八章 慶曆七年第四百四十二章 鎮國基石第一百九十七章 戶籍審查第六百三十八章 車站和地皮第七百七十章 可怕的收入(補)漏發了一些補上第八百一十五章 發薪水第四十六章 羌族遊騎第七百五十二章 火槍和火炮第五百九十三章 乙烯製造第二百九十六章 艱難的決定第一百零八章 破甲重箭第四百三十一章 東京政局第五百九十二章 私塾和有機物第三百八十二章 開幕前夕第七百一十七章 新的謀算第二百四十六章 危機降臨第七百九十章 輪船和飛機第三百零六章 硬度體系第二百六十二章 造冊接收第八百一十二章 新五京第一百九十七章 戶籍審查第八百三十章 通信手段第四百九十一章 鐵路開啓第二百五十三章 夢魔纏繞第三百零五章 兩重天第三百一十三章 大名奠基第五百二十二章 棉花和帆布第二十七章 離開南樂第三百零七章 實驗和神兵第三百一十二章 惡毒的計謀第五百一十八章 走向海洋第六百七十二章 攻佔折津府第四百一十五章 河黃米第六百零七章 火炮起步第二百六十二章 可怕的持久度第六百九十三章 南攻北進第一百二十九章 發泡劑第一百零九章 紀律的作用第八百一十四章 青工刁小雨第四百三十章 商人的特點第八百五十四章 玉米推廣第八百八十九章 定海錢莊第二十六章 禁軍會操第八百零九章 勞務抵達第三百零四章 兩條鐵路第二百六十五章 劃時代武器第三百一十一章 堅壁清野第五百二十五章 航海測量第四百零七章 馬車和牛羣第三百八十八章 追加資金第六十五章 追擊掃尾第三百一十七章 元昊詐降第四百五十六章 輕工業第五百零六章 苦等的時機第四百九十七章 預製板和吊車第三百四十三章 廷議驚雷第八百零二章 兩國命運第五百二十一章 新材料使用第十四章 絕世猛將第五百四十章 不能冒險第二十八章 跋扈騎兵第七百七十九章 中京陷落第二百三十五章 殺機暗藏第三百零八章 鍊鋼和淬火第二百零三章 和盤托出第三百六十二章 800里加急第六百九十二章 陸軍海軍第八百六十五章 深入大洋第七百七十二章 富弼的信第八百二十六章 挑選新屋第一百三十二章 賺錢生意第四百二十八章 施政理念第二百六十三章 地圖炮第二百七十四章 保州城落第三百三十一章 秘密武器第七百八十四章 基地曝光第七章 神奇的具現第五百三十七章 簡單的勝利第五百八十八章 學科選擇第六百四十四章 西北熱潮第八百零七章 韓琦的要求第八百五十八章 飛剪定型第五百三十七章 簡單的勝利第三百九十一章 拿錢的條件第七百八十五章 人口戰略第五百六十章 意外和餘量第七百九十九章 感動和慶功第二百三十一章 散彈和獨彈第四百一十六章 移民請求第七百五十章 返回汴梁第四百三十二章 樞密院中第七十八章 戲文的故事第一百三十二章 賺錢生意第三百六十八章 兩邊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