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狠毒的丞相(一更)

“薛將軍, 五城兵馬司那邊可準備好了?”顧雲浩問道。

要知道, 雖然元化帝手握大權, 但此次殯天還是頗爲突然, 加上太子蕭雲珏年幼, 指不定會有人藉着這個檔口生事。

眼下最爲重要的, 已經不在是朝局, 而是要控制住軍隊那邊,以免有什麼異動。

還好元化帝之前頗有遠見,爲蕭雲珏早早的訂下了親事, 將薛海牢牢地綁在蕭雲珏這條船上。

不然,顧雲浩還真是怕以自己一己之力,不能穩住大局。

“沒問題, 卑職早已派了心腹之人堅守三座城門, 城外二十里,亦是卑職心腹的十萬禁軍在, 軍中那邊, 丞相儘管放心。”薛海說道。

顧雲浩邊聽邊點頭, 而後卻是又想起一事, 道:“薛將軍, 那大明宮這邊的守衛如何?”

聞言, 薛海亦是胸有成竹地道:“早在進宮之前,卑職已傳命,令御林軍兩萬人盡數拱衛皇宮, 諒是一隻蒼蠅也飛不進來。”

“那皇陵那邊呢?”顧雲浩問道。

這時, 薛海卻是有些愣了。

他只覺一時有些跟不上顧雲浩這位丞相的思路。

怎麼皇陵那邊還需要派遣守衛?

“此事乃是卑職疏忽,現就去部署皇陵防衛之事。”薛海雖然心中疑惑,但也不做他言,直接拱手一禮,便道。

聞言,顧雲浩卻是目色一冷,隨即攔道:“薛將軍留步。”

“丞相大人有何吩咐?”薛海問。

“將軍以爲,平王與蜀王二人如何?”顧雲浩聲音中帶着幾分清冷地道。

聽了這話,薛海當下心神大震,但因估摸不到顧雲浩的意思,也不敢貿然多說,只道:“平王與蜀王,都乃是先帝親子,爲陛下兄長,如今爲先帝守陵,如此以盡人子之道,實乃少見。”

顧雲浩卻是不置可否地一笑,道:“陛下乍然殯天,太子年幼,本相既然承陛下隆恩,輔助太子治國,自然當爲大局計,求天下安泰,將軍可願聽本相一言?”

“丞相忠君體國,卑職自愧弗如,自當盡聽丞相之命。”薛海心中已經略微猜到了顧雲浩的意思,當下一拍胸脯,恭敬地應道。

“平王與蜀王,留不得。”

顧雲浩眯着雙目,眼中透出凌厲地光芒,一字一句地說出了自己的想法,而後又道:“先帝在位之後,平王與蜀王相爭奪嫡,雖是爲先帝所厭,然其乃先帝親子,故留其性命。陛下因顧念着先帝,加之未免背上殘殺手足的罵名,從而放其回藩,然兩王不僅不知皇恩,甚至肆意妄爲。”

“眼下太子年幼,若是兩王心存他念,咱們得陛下信任,託付於江山,還是該得小心些,早作對策纔是。”

說到這裡,顧雲浩便不再言語,只看着薛海。

不出顧雲浩所料,只見薛海聽聞此話之後,極快地便想到其中的關鍵和利弊,當下便一拱手,道:“丞相大人所言極是,卑職盡聽丞相吩咐。”

“以本相所見,未免太子登基之時出現變故,平王與蜀王兩人,如今既然在京中,咱們索性除之以絕後患。”

顧雲浩冷聲道:“如今陛下剛剛殯天,趁着朝中衆臣還不知曉此事,請薛將軍親自帶人去一趟皇陵,取了兩王性命,以免夜長夢多。”

聞言,薛海也是點了點頭。

畢竟只要元化帝殯天的消息一旦傳了出去,那麼朝中、內宮、藩王甚至整個雍京城,都會爲之震動。

到了那個時候,即便是他跟顧雲浩兩人再有辦法,也絕對是忙得暈頭轉向,說不得就在這個首尾難顧的時候,一個不留意,讓平王跟蜀王找到了機會,脫離他們的掌控。

要知道,雖然元化帝將平王跟蜀王拘禁在京中爲順德帝守陵,但總歸是爲了免得背上殘殺手足的罵名,沒有向兩人起殺心,也沒有褫奪兩人的爵位。

因而,只要兩王離開了京城回到封地,那便又是縱虎歸山。

眼下形勢緊急,殺了兩王,絕對是一勞永逸之選。

“卑職領命。”

薛海當下便目色肅然地領命,而後想了想,又道:“敢問顧相,此番誅殺兩王,是陛下的諭令,還是太子的意思?”

這其實就是在問顧雲浩。

要將滅殺平王跟蜀王命令,推說是已故的元化帝所下,還是即將登位的小太子蕭雲珏所下。

畢竟這不是一件值得稱頌之事。

對於元化帝而言,乃是殘殺手足。

對於蕭雲珏而言,亦是滅殺叔伯親族,可謂是不孝不敬之舉。

要知道,身爲帝王,名聲也還是比較重要的。

沒有哪一個帝王願意自己背上罵名。

顧雲浩想了想,也是有些猶豫起來。

元化帝明顯就是不願意背上這樣的罵名,方纔留着平王跟蜀王的性命。

而蕭雲珏尚且才七歲,讓一個七歲的孩童因此背上一個殘暴、不敬叔伯之名,顧雲浩也是於心不忍。

思量了片刻,顧雲浩目色一緊,直接道:“就說乃是本相下的令。”

不錯,他要將此事攬在自己身上。

即便是這樣一來,他將背上不敬皇室,殘殺皇族,目無君上的罵名,也是在所不惜。

平王跟蜀王,留不得!

聞言,薛海當下眼中皆是敬佩之意,卻不多言,只道:“丞相放心,卑職絕對親去取了兩人性命。”

“速去速回。”顧雲浩道。

薛海一拱手,便急急出去,帶着幾百侍衛,騎馬一路往皇城方向飛奔而去。

這裡,顧雲浩又命許斌緊閉宮門,任何人不得出入,以免泄露消息。

好在已經到了年下,各部的官員們基本都休沐在家,準備着過年,朝中也沒什麼事情,故而行事還算是比較順利。

這一夜,註定是個不眠之夜。

自顧雲浩任爲丞相之後,太初殿旁邊的側殿,便專門拾掇了一處暖閣,供其在朝會之時略作休憩。

顧雲浩歪坐在這暖閣之內,眉頭緊蹙,腦中不斷地估量和思索明日之事。

不錯,即便是他已經讓小太子蕭雲珏知會衛皇后,約束宮內諸人,不可將今日元化帝病危殯天的消息傳出去。

但這個世界上沒有不透風的牆,更何況是皇帝殯天這麼大的事情。

說不得一到了明天,此事便會傳將出去。

萬事還是的要有個準備才行。

顧雲浩思量一番,又擡頭看了看天外的夜色,心中估摸着薛海此去皇陵那邊的情景。

無論如何,在元化帝殯天的消息傳出去之前,務必要除去平王跟蜀王兩人!

就這樣,顧雲浩反覆思忖了一晚上,及至天色泛白,才聽聞外面似有人聲。

“丞相大人,薛將軍回來了。”外面的小黃門輕叩門扉,回話道。

顧雲浩目色一亮,隨即立起身來,直接去拉開房門,就見薛海正立在屋外。

“卑職幸不辱命,已經鴆殺了平王與蜀王,前來複命。”薛海不言其他,直接說道。

“好!好!好!”

顧雲浩終於是鬆了口氣,而後又吩咐那小黃門:“太子現在何處?”

“回丞相大人,太子眼下正在紫極殿。”小黃門答道。

“你且帶着本相令牌出宮,去急召五部尚書,以及戶部左侍郎江清華進宮來。”顧雲浩自腰間解下自己的丞相令牌,交與那小黃門道。

“是。”小黃門應了一聲,雙手接過令牌,急急出宮去了。

這裡顧雲浩卻是看着薛海,道:“薛將軍,咱們現在即刻去尋太子,待閣臣們進宮之後,便開始商議太子登基,及陛下發喪之事。”

“是,卑職盡聽丞相吩咐。”薛海拱手一禮,道。

……

十二月二十七日,宮內傳出消息,年僅三十九歲的元化帝殯天。

這個消息似同平地驚雷一般,震驚了整個朝野,一時間,就連雍京城的百姓也是議論紛紛。

十二月二十八日,皇陵守衛回城稟告,言及發現平王與蜀王兩人已經被鴆殺。

丞相顧雲浩當下便發出丞相令,特地言明此事。

言經都察院詳查,平王跟蜀王私募軍隊,圖謀不軌,丞相顧雲浩奉承天意,下令鴆殺兩王。

此令一出,滿朝皆驚。

一時間,朝中都傳言丞相顧雲浩不僅是個行事狠辣,更是一個膽大妄爲之人。

顧雲浩狠毒的名聲,也隨之更是廣爲人知。

元化帝的靈柩停放在雍和宮,一時間滿城縞素,舉國齊哀。

在元化帝停靈的這七七四十九天裡,顧雲浩幾乎沒睡過一個安穩覺,不僅要處理整個帝國的政務,更要時刻防備着突如其來的變故。

終於,在二月十九日這天,元化帝下葬皇陵。

皇太子蕭雲珏在顧雲浩跟薛海的陪同之下,跟着鴻臚寺官員的指引,爲元化帝發喪送葬。

三月初一,元化帝下葬大喪結束,華朝上下皆要開始守國喪。

然而也是這一天,欽天監算定乃是新皇登基即位的吉日。

顧雲浩思量一番,也是覺得未免夜長夢多,還是儘早讓太子登基爲好。

打定了心思,顧雲浩復又親自書寫奏摺,交由許斌傳至內宮,告知衛皇后此事。

在得到衛皇后點頭之後,顧雲浩當即立斷,定在三月初一,開始新皇登基大禮。

這一天,年僅七歲的皇太子蕭雲珏登基,國號定爲銘元。

因着銘元弟年幼,遵先皇元化帝遺旨,由丞相顧雲浩輔政。

蕭雲珏身穿小一號龍袍,孤零零地坐在御座之上。

在衆人的朝拜山呼之中,蕭雲珏總歸還只是一個孩子,見着這個場景,還是有些不知所措。

張皇之間,蕭雲珏卻是看見了殿下的顧雲浩。

只見這位顧先生對他投來溫和的目光,蕭雲珏心中大定,極快地恢復了心神,隨即面色肅然地看向一衆朝臣。

即便是年僅七歲,但蕭雲珏生於皇家,加上自小聰慧,此刻也明白,他蕭雲珏,已經沒了父皇爲他遮風擋雨,今天之後,他便是華朝的帝王——銘元皇帝!

第37章:堂試第49章:回村第61章:初治水患第114章:恩科第34章:家事第72章:查封(一更)第104章:會試第47章:成爲師徒第187章:君臣默契第182章:(已替換)告御狀第201章:丞相之位(一更)第202章:權傾朝野(二更)第178章:不太平第197章:重返雍京(三更)第59章:那位姑娘第87章:恩師第152章:對策第122章:奪魁第47章:成爲師徒第22章:一百兩(捉蟲)第97章:他鄉故知第82章:初定第26章:學業(捉蟲)第147章:帝相之爭第169章:君子之間第45章:案首第180章:風向變了第31章:放榜(捉蟲)第56章:姐弟第42章:胡知縣的心思(捉蟲)第16章:考校第113章:生產第180章:風向變了第89章:榮光第83章:鄉試第133章:聖心第201章:丞相之位(一更)第77章:表妹第117章:宮門第50章:筵席第80章:趙妍(一更)第26章:學業(捉蟲)第49章:回村第149章:閩省清吏司第52章第97章:他鄉故知第69章:救命恩人(一更)第138章:稅改第124章:回鄉第12章:上學第180章:風向變了第140章:風雨欲來第182章:(已替換)告御狀第6章:差事第182章:(已替換)告御狀第131章:初到翰林院第170章:難對付第134章:戶部事端第83章:鄉試第104章:會試第197章:重返雍京(三更)第164章:救不得第195章:臨行三策(一更)第157章:吏部第146章:板上釘釘第163章:杜家第192章:天涯(一更)番外一:傳說中的丞相第156章:所謂‘黨派’第40章:拜望第26章:學業(捉蟲)第178章:不太平第76章:郊遊賽馬第73章:羣架(二更)第140章:風雨欲來第50章:筵席第44章:院試第153章:考量第143章:風波第180章:風向變了第32章:顧雲濤的改變第32章:顧雲濤的改變第145章:龍顏大怒第62章:顧雲浩的建議(捉蟲)第90章:熱鬧第68章:娶妻的標準(三更)第22章:一百兩(捉蟲)第199章:皇太子(二更)第128章:返京第108章:相聚第145章:龍顏大怒第27章:回家第9章:決定第95章:進京第114章:恩科第127章:家常第48章:背靠大樹的感覺第33章:顧雲浩的志向第138章:稅改第49章:回村
第37章:堂試第49章:回村第61章:初治水患第114章:恩科第34章:家事第72章:查封(一更)第104章:會試第47章:成爲師徒第187章:君臣默契第182章:(已替換)告御狀第201章:丞相之位(一更)第202章:權傾朝野(二更)第178章:不太平第197章:重返雍京(三更)第59章:那位姑娘第87章:恩師第152章:對策第122章:奪魁第47章:成爲師徒第22章:一百兩(捉蟲)第97章:他鄉故知第82章:初定第26章:學業(捉蟲)第147章:帝相之爭第169章:君子之間第45章:案首第180章:風向變了第31章:放榜(捉蟲)第56章:姐弟第42章:胡知縣的心思(捉蟲)第16章:考校第113章:生產第180章:風向變了第89章:榮光第83章:鄉試第133章:聖心第201章:丞相之位(一更)第77章:表妹第117章:宮門第50章:筵席第80章:趙妍(一更)第26章:學業(捉蟲)第49章:回村第149章:閩省清吏司第52章第97章:他鄉故知第69章:救命恩人(一更)第138章:稅改第124章:回鄉第12章:上學第180章:風向變了第140章:風雨欲來第182章:(已替換)告御狀第6章:差事第182章:(已替換)告御狀第131章:初到翰林院第170章:難對付第134章:戶部事端第83章:鄉試第104章:會試第197章:重返雍京(三更)第164章:救不得第195章:臨行三策(一更)第157章:吏部第146章:板上釘釘第163章:杜家第192章:天涯(一更)番外一:傳說中的丞相第156章:所謂‘黨派’第40章:拜望第26章:學業(捉蟲)第178章:不太平第76章:郊遊賽馬第73章:羣架(二更)第140章:風雨欲來第50章:筵席第44章:院試第153章:考量第143章:風波第180章:風向變了第32章:顧雲濤的改變第32章:顧雲濤的改變第145章:龍顏大怒第62章:顧雲浩的建議(捉蟲)第90章:熱鬧第68章:娶妻的標準(三更)第22章:一百兩(捉蟲)第199章:皇太子(二更)第128章:返京第108章:相聚第145章:龍顏大怒第27章:回家第9章:決定第95章:進京第114章:恩科第127章:家常第48章:背靠大樹的感覺第33章:顧雲浩的志向第138章:稅改第49章:回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