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府試

府試的日子定在四月二十三。

因而四月初到中旬, 就得要去縣衙禮房領取文書, 然後準備報名。

報名要去府城, 幾人就商議了一起前往。

縣城與府城皆乃是沿江而建, 因朝廷二十多年前重修運河, 將沿江河道、湖泊進行了修繕規整, 現下寬博浩渺的淮江可謂是連貫東西, 淮安府乃至大半個越省水運都很便利。

臨川縣距淮安府城並不很遠,水路、陸路都只需三個多時辰,但因水路方便又省錢, 大家到府城一般都走水路。

但胡宇凡暈船,衆人還是決定走陸路。

胡父很是豪爽的租了一輛寬敞的大馬車,又派了一老一少兩名僕人跟着照料, 倒是讓顧雲浩、楚毅跟李文旭三人跟着沾了不少光。

他們去府城報名後, 只當天住了一晚,第二天便又趕回來, 倒也沒費多少銀錢。

只是府試需兩名稟生作保, 又多出了五兩銀子的保費。

報名之後, 府試的日子一天天近了, 樑成業也不再繼續給他們做考前突擊, 只是說了些之前自己府試的經驗和應當注意的事情, 便讓幾人各自回家準備。

四月二十一日這天,顧雲浩便背上了書箱,帶上府試一應準備的東西, 在顧長光的陪同下, 坐上了自臨川碼頭到淮安府的船。

他原本是打算自己一人前來的,但家裡人實在是不放心,也只得同意讓顧長光來陪考。

府試的考棚設在府學的學宮旁邊。

因着臨近考試,附近客棧的住店費用比尋常高了一倍多。

雖然出門前,家裡拿了三十兩銀子,大家也都千叮嚀萬囑咐,讓他們出門在外別隻顧省錢委屈自己,但顧雲浩還是覺得花銷太大。

“爹,不如我們換一家客棧吧,就算稍微遠一點也不礙事的。”

但顧長光卻是堅持不同意。

“這裡離考棚近,就算貴一點也不礙事,你考試最要緊,錢以後還可以再攢嘛。”

說到這裡,顧長光想了想,又繼續道:“大不了府試考完後,咱們再換一家住就是了。”

他們是要等着放榜,所以即使考完了,還需要在府城多住上幾天。

這倒算是個折中的法子。

顧雲浩也沒有什麼意見了,兩父子便號了一間房住下。

四月二十三日。

Wшw ▲тTk án ▲C O

府試開考。

一大早,顧雲浩便在顧長光的陪同下,打着燈籠,提着考籃到考棚前準備入場。

此時來自淮安六縣的士子皆是齊聚於此。

再加上各家來陪考的親朋僕人,真的是好不熱鬧。

“旁人止步,考生進去。”

快到入口之時,便有差役攔下陪考的諸人,只放了考生進場。

府試一共三場,且每一名考生都得參考,待三場考完之後再行放榜。

且與縣試不同的是,府試在公堂前設有露天考座,當年縣試前十名的考生則要在公堂前考完這三場,這樣稱爲提坐。

而參與這提堂考試的各縣前十,領的考牌則相應的稱爲提坐堂號。

顧雲浩爲臨川案首,自然是提坐堂號,是屬於被重點關注的那一部分人,在入場前也單獨在一處等候,並且另有專門的差役對其搜檢。

至於其他的考生則需分縣入場,因而一個縣的士子都早早的聚在了一起等候。

總的來說,入場的規矩跟縣試相差不大,只是更嚴格一些,不過一會的功夫,就檢查出好幾個夾帶的考生。

看着被一名夾帶的考生滿面淚痕的被差役拖走,顧雲浩不由一嘆。

科考一途實在是不好走,但也對讀書人有着難以想象的誘惑。

“這樣的人實在是該死,真是丟我們讀書人的臉。”

身後一個考生義憤填膺地說。

“我看那人像是東川縣的人,嘖嘖……不想東川士子居然是這等品行。”又有一名考生出言譏諷道。

“你又是何人?憑什麼就說那人是我們東川縣的。”

聞言,幾名東川的考生立即反駁道。

“在下文青明,正是今次西鄉縣試第三。”那人眉尖一挑,語氣頗爲自傲地報上自己的名號。

“西鄉士子向來自以爲是,且還大言不慚地說什麼‘越省文風看淮安,淮安文風聚西鄉’的大話,區區第三就如此自傲,不知道的還以爲文兄乃是案首呢。”

此時,東川士子中傳出一個清冷的聲音,嗤笑道。

聞言,文青明瞬間被氣的臉通紅,滿是怒意地道:“你又是何人,敢說這樣的話。”

“東川王林。”

那人冷冷地回了這幾個字,便不再說話。

“王兄可是我們東川的案首。”

Wωω◆тт kǎn◆¢ O “若你是不服的話,也只管中了案首再來分說。”

“就是,不過是個第三,得意什麼勁啊,好像在這裡的誰不是前十似的。”

見王林出面,衆東川士子也算找到了主心骨,紛紛出言說道。

“縣試算什麼,咱們且看此次府試再論,我們西鄉本就人才濟濟,此次取中人數定會超過東川。”

文青明袖子一揮,頗有氣勢地道。

“好!比就比!”

“就是,東川就是比西鄉強。”

……

東川士子紛紛應戰道。

“誰說東川強於西鄉,我就是西鄉的,誰跟我一比,看這次府試排名的高下。”

“如此辱我西鄉,也算我一個,讓你們好生瞧瞧,看兩縣的文風到底孰強孰弱。”

……

西鄉士子也被激起了鬥志,紛紛出言道。

見着事情的經過,顧雲浩輕輕一笑。

俗話說文人相輕,加上他們這裡聚集的又都是各縣士子中的佼佼者,大家誰都不服誰,這樣相約府試看高下,倒也算是“文鬥”了。

不過也是能夠理解,畢竟誰都不願自己的家鄉被嘲笑。

不說其他,假如這事涉及到臨川縣,那麼他即使不願與人相爭,但作爲臨川縣的案首,也還是會站出來。

此時龍門已經打開,經搜檢過的考生可以開始入場。

顧雲浩這裡聚集的都是各縣的頭十名,因着人數只有六十人,所以即使差役們搜檢的仔細,也比旁的入口快些。

不過一會功夫,顧雲浩也經過了搜檢,提上考籃步入了龍門。

因是提坐堂號,就直接按着堂號到公堂前找到自己的座位,開始擺上筆墨等物。

趁着考生入場的這個時候,擡首看了一眼前面的公堂,只見一名四十來歲的中年男子頗具威嚴的坐在正中,銳利內斂的眼神時不時掃視着入場的考生們。

看着那人身上穿着的四品官服,想來便是他們臨安的知府江程雲了。

待考生全部入場之後,隨着擊雲板聲音作響,府試正式開始。

從差役手裡接過試卷,顧雲浩先將考題全部瀏覽了一遍。

一共有八題,兩道四書題,五經題五道,外加一首應試詩。

五經是隻選主經做一題即可,意思就是每名考生需完成的試題實際乃是四道。

雖然比縣試多了一題,但總的來說,其實題量並不算大。

顧雲浩估摸着時間,又擡頭看了看天,還是覺得早些把題做好才穩妥些。

畢竟這提坐的考生看着好似風光,又可以在府臺大人面前露臉,但實際並不算好。

雖然這是四月間,不冷也不熱,算是個好時候,但天有不測風雲,老天爺的事情,誰又能說得準呢。

科考重首場,首場之中又看首題,這已經是既定的慣例。

因而,顧雲浩決定按着試題的順序,先做四書題。

細細看了題目,只覺心裡一動,便直接提筆破題。

也不知是近日不斷練習往年府試題目的緣故,還是今次府試的試題很合他的脾性,顧雲浩直覺此刻文思如涌,整篇文章也是一氣呵成。

府試是分三次收卷,第一次收卷乃是午時,考生需要交兩道四書題的卷子;第二次則是在未時收卷,考生需交五經題的卷子;最後的詩賦題在申時末交。

兩道四書題一做完,也不急着看第三題,直接就開始潤色修改。

謄寫完兩篇文章之後,看了下時辰好似距離午時還早,又開始繼續做五經題。

到了午時,午休的鼓聲一響,幾名差役便開始收卷。

顧雲浩他們這六十名堂前應考的士子,此刻更是有書吏下堂來專門收卷,以彰顯對他們的重視。

當然,顧雲浩是對這些倒是無所謂的。

不論考場上情況如何,最後都還是要看文章。

他此時已經做完了前面三題,雖然五經題還沒有潤色謄寫,但也算是速度極快了。

匆匆吃下一個饅頭,又喝了兩口水,稍微歇息休整一會,便又繼續埋頭將第三篇文章潤色修改了。

確定沒有什麼問題,就開始謄寫到捲紙上,然後專心做剩下的詩賦題。

府試參考人數雖然不如縣試多,但也有一千多人,又要全部人連考三場,因而閱卷的工作量也不小。

首場的四書題最爲重要,所以第一場考完,閱卷工作也會同步啓動,若是四書題做的不好,那麼該考生後面的卷子,也基本就不再看了。

雖然府試有兩道四書題,但第一題還是更重要一些,閱卷也是先看第一題的卷子。

故此,書吏差役們將考生們的前兩篇文章收起來之後,便按着第一題、第二題的歸類放好。

不同於其他考生的是,顧雲浩等六十個提堂應試考生的卷子,此時已經被專門歸在一起,送到了知府江程雲的案上。

公堂之上,江程雲坐着高背椅,開始一張一張的翻看這些提堂坐號考生的卷子。

府試閱卷的規矩與縣試相差不大,亦是取中在首題文頭畫圈,待定畫橫,看不上的便一樣不作批註。

江程雲看過幾篇文章,皆是不滿意,眉頭就皺了起來。

吃了口茶,壓下心中的煩意,江程雲又不露聲色地拿起一篇卷子。

恩,字還算不錯。

眉頭稍微舒展一下,便開始看文章,不過只看了破題的兩句,江程雲便嘴角一揚,來了興趣。

這破題倒是不錯。

越往下看,越是覺得文章寫得直抒胸臆,氣勢磅礴。

因着卷子並未糊名,江程雲往卷頭那裡一看,只見上書:臨川縣顧雲浩。

……

當然,這些顧雲浩並不曉得,他已經將全部試題做完了,最後一首應試詩寫得也算超水平發揮,便想着是否要提前交卷的問題。

擡首看了看四下奮筆直書地士子們,不由心裡一熱。

坐在這堂上應試,若說他完全沒有觸動那是假的。

考中前十,於衆多考生裡脫穎而出,坐在這公堂之前提堂應試,亦是一種榮耀。

要知道院試的時候,府試前十同樣也是提坐堂號的。

因而,對於他們這些士子來說,每往前一名,那都是要靠自己不斷地努力和爭取。

他也是一個讀書人,又怎能不爲所動?

再次檢查了一番自己的試卷,並未發現什麼問題,顧雲浩便拿着捲紙立起身來。

在衆人的目光中走到堂前,先是向江程雲行了一個學子禮,而後呈上試卷。

“學生臨川縣顧雲浩,懇請府尊大人堂試。”

第133章:聖心第90章:熱鬧第90章:熱鬧第3章:唸書的機會第142章:舊歲第49章:回村第119章:閱卷第172章:交易第185章:亂象四起第66章:吉祥物顧雲浩(一更)第169章:君子之間第115章:名次第11章:開始唸書第174章:學弟第115章:名次第10章:秋收第104章:會試第121章:太和殿內第138章:稅改第81章:親事(二更)第55章:二妞婚事第132章:分派第154章:難題第130章:師祖的囑咐第47章:成爲師徒第114章:恩科第116章:會元第184章:可進可退第175章:分散第79章:桃花運第29章:選擇第51章:分家第24章:拜師(捉蟲)第133章:聖心第116章:會元第113章:生產第137章:師祖的謀算第186章:背後一刀第81章:親事(二更)第155章:膽大包天第25章:同窗第112章:新帝大結局:千古一相(二更)第203章:突來變故(三更)第177章:風起雲涌第73章:羣架(二更)第25章:同窗第108章:相聚第60章:淮安大雨第103章:開考第134章:戶部事端第151章:哥也是有脾氣的(捉蟲)第56章:姐弟第136章:冠禮第50章:筵席第131章:初到翰林院第13章:學堂第73章:羣架(二更)第15章:小竈(捉蟲)第126章:尷尬第29章:選擇第156章:所謂‘黨派’第94章:新婦第132章:分派第40章:拜望第188章:身爲帝王第50章:筵席第54章:買房第129章:事端第3章:唸書的機會第201章:丞相之位(一更)第194章:爭奪(三更)第143章:風波第38章:發案(捉蟲)第166章:左相的狠第35章:考前第185章:亂象四起第163章:杜家第90章:熱鬧第32章:顧雲濤的改變第47章:成爲師徒第152章:對策第137章:師祖的謀算第60章:淮安大雨第54章:買房番外二:高逼格的陵江書院第104章:會試第86章:鹿鳴之宴第163章:杜家第157章:吏部第16章:考校第202章:權傾朝野(二更)第154章:難題第96章:京城第192章:天涯(一更)第7章:意外第111章:突變第154章:難題第66章:吉祥物顧雲浩(一更)
第133章:聖心第90章:熱鬧第90章:熱鬧第3章:唸書的機會第142章:舊歲第49章:回村第119章:閱卷第172章:交易第185章:亂象四起第66章:吉祥物顧雲浩(一更)第169章:君子之間第115章:名次第11章:開始唸書第174章:學弟第115章:名次第10章:秋收第104章:會試第121章:太和殿內第138章:稅改第81章:親事(二更)第55章:二妞婚事第132章:分派第154章:難題第130章:師祖的囑咐第47章:成爲師徒第114章:恩科第116章:會元第184章:可進可退第175章:分散第79章:桃花運第29章:選擇第51章:分家第24章:拜師(捉蟲)第133章:聖心第116章:會元第113章:生產第137章:師祖的謀算第186章:背後一刀第81章:親事(二更)第155章:膽大包天第25章:同窗第112章:新帝大結局:千古一相(二更)第203章:突來變故(三更)第177章:風起雲涌第73章:羣架(二更)第25章:同窗第108章:相聚第60章:淮安大雨第103章:開考第134章:戶部事端第151章:哥也是有脾氣的(捉蟲)第56章:姐弟第136章:冠禮第50章:筵席第131章:初到翰林院第13章:學堂第73章:羣架(二更)第15章:小竈(捉蟲)第126章:尷尬第29章:選擇第156章:所謂‘黨派’第94章:新婦第132章:分派第40章:拜望第188章:身爲帝王第50章:筵席第54章:買房第129章:事端第3章:唸書的機會第201章:丞相之位(一更)第194章:爭奪(三更)第143章:風波第38章:發案(捉蟲)第166章:左相的狠第35章:考前第185章:亂象四起第163章:杜家第90章:熱鬧第32章:顧雲濤的改變第47章:成爲師徒第152章:對策第137章:師祖的謀算第60章:淮安大雨第54章:買房番外二:高逼格的陵江書院第104章:會試第86章:鹿鳴之宴第163章:杜家第157章:吏部第16章:考校第202章:權傾朝野(二更)第154章:難題第96章:京城第192章:天涯(一更)第7章:意外第111章:突變第154章:難題第66章:吉祥物顧雲浩(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