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風起雲涌

餘鑫考中了探花, 雖然有些意外, 但卻也是在預料之中。

畢竟餘鑫已經被那些站位守舊派的閱卷官們送進了前十, 當下太上皇又爆出了病危的消息, 元化帝更是不會輕易觸怒守舊派。

餘鑫的文章不似其他士子那般鼓吹新政, 自然是被一衆守舊派們所欣賞的, 故此, 就算是爲了安撫住守舊派,元化帝也不會打壓下餘鑫的名次。

但是,新政仍是元化帝堅持的主張, 即便是安撫守舊派,元化帝也不會改變自己的意願。

其實所爲開科取士,並非是僅僅爲了選拔賢才這麼簡單。

在有的時候, 開科取士的結果和選擇, 其實還代表着當前朝局的形勢和皇帝的態度。

比如這一科,元化帝爲了安撫住守舊派, 便不得不讓餘鑫取中一個相對比較不錯的名次。

畢竟這一科的殿試, 衆多士子都是在鼓吹新政, 只有餘鑫一人提出要謹慎對待, 對於新政保持着中立的態度。

若是今次餘鑫的名次過於低了, 那麼那些朝中的守舊派官員們, 便會是覺得元化帝容不下朝中有其他聲音,更是對這些勳貴世家的守舊派們深惡痛絕。

作爲一個帝王,是否乃是明君, 其中有一個很直接的判斷標準, 那便是——能否容得下不同的聲音。

更何況餘鑫殿試的文章,也並沒有站在守舊派的立場反對新政,而是中立的論及此事,不似其他士子那般吹捧改革罷了。

可以說,將餘鑫擡到前十,其實也是那些守舊派們想要藉此去試探元化帝的態度。

因此,餘鑫能進入前十,除了他自己的文章過硬,才學不錯的原因之外,還有一部分是守舊派們的推波助瀾。

如今太上皇病危,爲了穩住這些守舊派,元化帝的選擇勢必更要思量周全。

但是,即便是要給餘鑫一個不錯的名次,也絕對不可能是狀元。

狀元的文章,未必是前十之中最好的,但必須是最合帝王心意的才行。

畢竟,狀元的文章,歷來都是代表着帝王的選擇和堅持,乃是底限所在!

元化帝既然一心要決意新政,那麼即便是擡舉餘鑫,也不會歸於他狀元之位,今科的狀元,必然是要一個全力支持讚頌新政的人才行。

那麼餘鑫的名次便只能是探花或是榜眼了。

雖然榜眼乃是第二名,探花是第三,但探花可是那一科進士的嚴重擔當,探花的關注度不僅高於榜眼,更是與狀元都差不多了。

因而,餘鑫便得了這個探花之位。

當然,這一切的基本,還是要有真才學的。

顧雲浩作爲學兄,如今看着餘鑫高中探花。也是爲他高興。

只是在爲餘鑫歡喜的同時,也在暗暗焦慮。

太上皇果真是病重了。

自那日放榜後,顧雲浩便去右相府問了師祖孫惟德,也是得到了這個消息。

這件事來得突然,孫惟德也表示有些措手不及。

當然,對於此事最爲憂慮的還是季銘。

他現在乃是新政的總裁,更是身兼戶部跟工部的尚書,若是新政一事有個什麼意外或是不妥,於他都是極爲不利的。

雖然元化帝極力封鎖消息,但太上皇病重之事,還是慢慢地傳到了朝中。

一時間,只要稍微懂點門道的官員,心思都開始浮動了起來。

而那些士族功勳們,則更是有些按耐不住了。

不過幾日的功夫,雍京城便出現了好幾起世家子弟爲惡之事。

因着太上皇這一病,朝中的局勢更是暗潮涌動。

杜允文雖然沒有立即發難,但這段時間在朝中說話也是比先前更爲強硬了些,甚至在內閣爲着一件瑣事,很沒好氣的指摘了季銘兩句。

隨着杜允文跟守舊派們的動作,朝中的官員也逐漸感覺到好似風向有些變了。

對此,孫惟德也感嘆不已,對着顧雲浩道:“景源,咱們也需得想好對策,準備退路了。”

聞言,顧雲浩心裡自然很不是滋味。

即便是知曉太上皇病危之事,會影響到朝局,但也總是抱着希望,只盼着不至於發生什麼大的變動。

“師祖,真的是到了那個地步了麼?”

顧雲浩有些不死心地道:“以弟子看,當今聖上也並非是個不懂籌謀之人,說不定陛下仍有後招……”

說到這裡,他的聲音越來越小,最後卻是再也說不下去了。

他總歸還是騙不了自己。

不得不承認,蕭穆言乃是一個明君,是一個極有手段和抱負的帝王。

但是即便他再有本是和城府,總歸是即位才這麼短的時間。

而且太上皇禪位之時,時機並不算很好。

外有杜允文、陶明哲以及顧雲浩的右相師祖孫惟德三人把控內閣朝政,這三人都是在順德一朝經營多年,門生故吏遍佈華朝上下,一個個都可稱爲權傾半朝。

當初順德帝在之時,都不得輕易去動這三人,只得使用制衡之術,使得三人互相牽制。

禪位之後,雖然因着元化帝啓用季家和季銘,杜允文、孫惟德三人都行事比較低調,甚至杜允文跟陶明哲還藉着奪嫡站位之事蟄伏,但這三人在朝中的影響力也並沒有因此弱了多少。

甚至杜允文因着在奪嫡之時與勳貴世家們的牽扯,索性在元化帝登位之後,直接倒向了勳貴世家,成爲勳貴門在朝中的代言人,就這麼轉身成爲連元化帝都頗爲顧忌的角色。

至於內裡,元化帝的帝位也算不得很是安穩。

因着當時未免朝局動盪,加之顧及順德帝的情緒,元化帝一時放過了平王跟蜀王。

現在平王跟蜀王都已經就藩。

所謂山高皇帝遠,平王、蜀王的封地雖然不是在江南富庶一帶,但也絕對是算的上物產豐富。

華朝因着戶部稅入不足,養兵費用一年不如一年,軍隊也一再精簡,現在兵力攏共不過四十來萬。

且這些部隊因軍資不足,配備的兵器也算不得好,加上一些世家子弟爲禍軍中,戰鬥力着實不高。

加上勳貴的祖輩大多出自軍中,即便過了幾代,但在軍中仍是有些影響。

若是這些勳貴們一起約見軍中的將領,說不定還真能動搖軍心。

而且,平王跟蜀王的封地也都是人口衆多之地,徵兵也不會有多困難,若是兩人真的合力發兵雍京,以朝廷目前軍隊的狀況,卻是未必能抵擋得住。

思及至此,顧雲浩便忍不住感嘆。

當初元化帝真不該放虎歸山。

也正是當初的一念之仁,方纔成了今日這樣的局面,卻是使得平王跟蜀王成爲了元化帝帝王之位的威脅。

“陛下那邊,應該是已經壓不住杜允文等人了。”

孫惟德嘆息了一聲,眉頭緊蹙的端起茶碗吃口茶,說道:“景源,老夫知曉新政乃是你的心願,但如今形勢不同了,咱們就得懂得審時度勢,不可魯莽,不可做些無謂之事。”

“須知,凡事都有可能再有機會,但只要人沒了,便是什麼機會都沒有了。”

說到這裡,孫惟德還是有些不放心,遂繼續說道:“你這孩子雖然如今是長進不少,但一直都是個不懂退讓的。現在老夫告訴你,此事你必須得退讓纔可,你是個聰明人,應當不必我再說太多吧?”

聞言,顧雲浩心中更是難受的緊。

師祖所言之事,他又哪裡想不明白呢。

可正是因爲想的通透,方纔心中悶悶不已。

智者懂取捨、會選擇,但真的到了這個時候,他又覺得心有不甘。

眼看着稅改就要完成,隨後便是兵事、商貿、官學等事,眼看着就要達成他富民強國的夢想,偏生在這個時候,卻是要不得不退後,從新政一事中抽身,這讓他如何甘心。

要知道,新政,那可是他一直極力倡導之事。

不論是從最開始殿試一文的石破驚天,還是後面對元化帝的進諫論策,抑或是費盡心力的爲元化帝制定的新政細則,還有後面謀算徐景跟杜允文爲新政開路。

新政,不僅是費勁了他的全部心血,更是攙着他對這個時代的所有期望。

如今元化帝那邊還未放出風聲,他卻是要先行抽身退後,這簡直不是君子所爲,更似一個小人的行徑。

但顧雲浩心裡明白,若是太上皇那邊果真是出現什麼變故,以元化帝如今的手段和威望,是根本彈壓不住杜允文的。

要知道,杜允文並非是孑然一人,他的身後還站着華朝上下一大半的勳貴世族。

這還不論原本就對元化帝即位心有不服的平王跟蜀王。

在朝爲官這幾年,他一直跟隨在師祖孫惟德身後,學到了不少。

時到今日,顧雲浩更是不敢以君子自居,至於什麼君子、什麼小人,他根本是無所謂的。

只要能達成富民強國的願望,只要不違背良心坑害無辜,他並不介意採用的手段見不得見得光,只需要能達到目的便好。

“師祖,弟子明白。”

顧雲浩的聲音有些嘶啞,但頭腦卻是從未有過的清醒:“師祖,以您所見,咱們現在應當怎麼做?”

“還是要先將你從戶部調出來才行。”

見着顧雲浩如此冷靜,孫惟德不由心中暗暗讚賞。

程雲這個弟子這幾年長進不少,短短這兩三年的時光,就已經如此懂得大局,更是磨練了如鐵一般的性子。

“恩,一切都聽師祖的。”

wωw ⊙тTk дn ⊙c○

顧雲浩點了點頭,說道:“只是吏部那邊,那鄧仕建可會使什麼絆子?”

“不會,眼下他心裡只怕也是亂得緊,巴不得離季銘遠遠的,斷然不敢在這個時候還與我爲難。”孫惟德篤定道。

聽到孫惟德說起季銘,顧雲浩不由也有些擔心季航的處境。

“師祖,季家那邊……”

“景源,我曉得你與季銘的那小孫子是知己,只不過如今季銘那邊是何動作,老夫也是料想不到,但以季銘的性子,斷然是不會坐以待斃的,咱們且先看着吧。”

說到這裡,孫惟德眼中劃過一絲複雜之色,卻極快地掩飾了起來,繼續說道:“說到底,咱們如今除了靜觀其變,也沒什麼旁的選擇。”

“恩,師祖說的是。”顧雲浩點了點頭,又問:“只是即便是要準備抽身,以子弟所見,還是不應該太急切,否則倒是容易惹得皇上不悅,是否還需得要穩一穩再說?”

“那是自然。”

孫惟德捻鬚一笑,說道:“杜允文現在雖然來勢洶洶,但說不準事情還有轉機,咱們自然還是要等等,若是退得太快,說不定變會見罪與陛下。”

說到這裡,孫惟德挑了挑眉,看向顧雲浩,問道:“以你所見,應當何事開始抽身爲妥?”

“太上皇龍馭殯天之時。”

顧雲浩斬釘截鐵地道。

“不錯。”孫惟德雙目含笑,一臉欣賞地看着顧雲浩,點頭說道:“若太上皇殯天,那麼此事就真的沒有轉寰的可能,咱們就必須的抽身自保。”

聞言,顧雲浩也是點了點頭,良久不言。

若真到了那個時候,他也只得有抽身自保這一條路可走。

不僅是爲了能活下去,也是爲了家中的親人,亦是爲了今後還能再有機會推展新政……

第200章:託孤(三更)第8章:認字第125章:家第24章:拜師(捉蟲)第130章:師祖的囑咐第51章:分家第77章:表妹第156章:所謂‘黨派’第138章:稅改第29章:選擇第78章:輪流虐狗第65章:老狐狸跟小狐狸(二更)第84章:疲憊第159章:該動手第82章:初定第66章:吉祥物顧雲浩(一更)第64章:齊王駕到(一更)第158章:右相之爭第87章:恩師第61章:初治水患第9章:決定第137章:師祖的謀算第104章:會試第57章:府城講學第172章:交易番外一:傳說中的丞相第16章:考校第90章:熱鬧第160章:彈劾大結局:千古一相(二更)第200章:託孤(三更)第185章:亂象四起第101章:搬家第109章:士子鬧事第195章:臨行三策(一更)第66章:吉祥物顧雲浩(一更)第30章:縣試(捉蟲)第101章:搬家第195章:臨行三策(一更)第9章:決定第183章:老禍害第83章:鄉試第135章:尚書人選第110章:結果第190章:人非(一更)第173章:徐景之死(二更合一)第182章:(已替換)告御狀第184章:可進可退第3章:唸書的機會第122章:奪魁第6章:差事第194章:爭奪(三更)第142章:舊歲第141章:開局第114章:恩科番外二:高逼格的陵江書院第181章:羽翼第87章:恩師第193章:兩封信(二更)第188章:身爲帝王第71章:書院之變第27章:回家第123章:風光無限第54章:買房第73章:羣架(二更)第51章:分家第99章:局勢第179章:所謂‘明哲保身’第57章:府城講學第35章:考前第6章:差事第198章:令人眼紅(一更)第153章:考量第11章:開始唸書第15章:小竈(捉蟲)第111章:突變第121章:太和殿內第119章:閱卷第127章:家常第199章:皇太子(二更)第17章:兩年(捉蟲)第96章:京城第92章:成親第93章:紅燭下第69章:救命恩人(一更)第21章:季老爺第9章:決定第88章:喜報第54章:買房第158章:右相之爭第8章:認字第3章:唸書的機會第172章:交易第197章:重返雍京(三更)第170章:難對付第167章:李文旭第37章:堂試第58章:書院讀書第39章:家(二更)第57章:府城講學
第200章:託孤(三更)第8章:認字第125章:家第24章:拜師(捉蟲)第130章:師祖的囑咐第51章:分家第77章:表妹第156章:所謂‘黨派’第138章:稅改第29章:選擇第78章:輪流虐狗第65章:老狐狸跟小狐狸(二更)第84章:疲憊第159章:該動手第82章:初定第66章:吉祥物顧雲浩(一更)第64章:齊王駕到(一更)第158章:右相之爭第87章:恩師第61章:初治水患第9章:決定第137章:師祖的謀算第104章:會試第57章:府城講學第172章:交易番外一:傳說中的丞相第16章:考校第90章:熱鬧第160章:彈劾大結局:千古一相(二更)第200章:託孤(三更)第185章:亂象四起第101章:搬家第109章:士子鬧事第195章:臨行三策(一更)第66章:吉祥物顧雲浩(一更)第30章:縣試(捉蟲)第101章:搬家第195章:臨行三策(一更)第9章:決定第183章:老禍害第83章:鄉試第135章:尚書人選第110章:結果第190章:人非(一更)第173章:徐景之死(二更合一)第182章:(已替換)告御狀第184章:可進可退第3章:唸書的機會第122章:奪魁第6章:差事第194章:爭奪(三更)第142章:舊歲第141章:開局第114章:恩科番外二:高逼格的陵江書院第181章:羽翼第87章:恩師第193章:兩封信(二更)第188章:身爲帝王第71章:書院之變第27章:回家第123章:風光無限第54章:買房第73章:羣架(二更)第51章:分家第99章:局勢第179章:所謂‘明哲保身’第57章:府城講學第35章:考前第6章:差事第198章:令人眼紅(一更)第153章:考量第11章:開始唸書第15章:小竈(捉蟲)第111章:突變第121章:太和殿內第119章:閱卷第127章:家常第199章:皇太子(二更)第17章:兩年(捉蟲)第96章:京城第92章:成親第93章:紅燭下第69章:救命恩人(一更)第21章:季老爺第9章:決定第88章:喜報第54章:買房第158章:右相之爭第8章:認字第3章:唸書的機會第172章:交易第197章:重返雍京(三更)第170章:難對付第167章:李文旭第37章:堂試第58章:書院讀書第39章:家(二更)第57章:府城講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