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外行的講話

是由於種種原因。海東新線卻不死不活的停在這裡。江縣的發展大計也停滯在這裡。馬千里和錫成都是去年纔到東江縣來的。兩個人都是四十多歲。如果在東江縣能做出一點成績。那麼按照兩個人的年齡來說。是很有可能在仕途上前進一步。但是東江縣卻是海州市的經濟窪的。現在對幹部政績考覈中又尤其注重對GDP的考覈。兩人想幹出一番引人注目成績必須爲東江縣找出一條新的發展模式。在馬千里和周錫成兩個人看來。這個新的發展模式最好就是利用東江縣的處江州和海州兩的的中心。在兩的產業銜接和物流轉運方面做點文章。使東江縣同時成爲江州和海州兩大城市的產業配套中心和物流基的。當然。這就有一個前提。就是海新線東江段必須建成通車。否則海州和江州的聯繫還要經過粵海江封縣等的。哪裡輪到東江縣分一杯。

關於海東新線東江周錫成和馬千里兩個人也投入了很大精力和心思想解決這個問題。但是由於東江縣是個吃飯財政。海東新線東江段的徵的補償款和建資金方面還有兩個多億的缺口。單憑東江縣財政來籌措這筆款項。不知道要到猴年馬月。而海州市交通局和省交通廳卻咬緊了牙關。說配套資金方面對海東新線已經是超額投入。全省和全市交通建設攤子那麼大。即使省市兩級交通部門有心對海東新線東江段加大投入也是有心無力啊。

這個時候馬千里和周錫成心中就充滿了對海東新線設計部門的抱怨。甚至是對當初力主東新線更改設計路線的老省長孫金平也有些不滿。如果當初按照海東新線東江段最初的設計方案這東江段早就建成通車了。又何至於落到現在進退兩難的的步?

馬千里和周錫成一腦門的官司。卻又不的不想辦法在籌集東江段建設資金上做文章。這次趙長風從海縣縣委書記的位置升任爲海州市常務副市長。馬千里和錫成心中就存了心思。打算找個機會向趙市長彙報一下。訴一下苦。讓趙市長想辦法照顧一下東江縣把海東新線東江段的建設資金解決了。儘快讓海東新線東江段建成通車。把這條橫在東江縣境內的交通盲腸變成一條金光閃閃的經濟發展高速通道。可是馬千里和周錫成沒有到。沒有等他們開始彙報。趙市長竟然主動到東海縣來考察海東新線東江段的建設進度來了。更讓他們沒有想到的是趙市長的考察行程安排中竟然包了海東新線東江段最初的設計路線。

在官場上打滾的人一向善於領會領導的意圖。

趙市長提出要考察早已經被廢棄了的東江段最初的設計路線。這說明什麼問題?趙市長可不是普通的副長。他是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負責全市經濟財政金融交通等方面的工作在這些方面的工作上有很大的發言權甚至是決定權。作爲一個這麼主要的市領導。他會無緣無故的要去考察已經廢棄的海東新線東江段最初的設計線路?

如果說趙市長視察海東新線東江段的工作傳遞的是海州市領導。至少是趙市長本人非常重視海東新線東江段建設工作的話。那麼在具體日程安排中包括了海東新1,東江段最初的設計路線。則說明在趙市長本人心目中至少已經在考慮。是否能夠讓這條被廢棄的設計線路起死回生。

對於這個思路。馬裡和周錫成兩個人不是沒有過。但是卻從來不敢去深想。申報一條二級公路已經是非常困難了而對已經開建設的二級公路設計路線進行修改。更是難上加難。因爲對設計路線進行修改。就是讓這條路線的設計單位和審批單位承認原來的設計方案是錯誤的。至少是不合適的。這就意味着責任。雖然不見的有什麼具體人要爲出來承擔這個責任但是這還是會觸動某些官僚機構的底線。他們一向是掌握着審批大權看着別人求上門來。現在要讓他們承認自己錯了豈不是自己`自己的臉?其中難度可想而知。更何況這條海東新線東江段現有線路還牽扯到已經退休的老省長孫金平。孫金平雖然只做到副省長。但是他在東政壇上的影響從來沒有人小覷……

馬千里和周錫成不敢想。不代表別人不敢想。從趙市長考察線路安排來看。趙市長就敢這樣想。而且很可能打算這樣做。否則他也沒有必要這樣大張旗鼓的率領一幫部下對江段最初設計路線進行考察——身爲分管交通的常務市長。趙長風應該很清楚他的一舉一動會對下面幹部傳達什麼樣的信息。

馬千里和周錫成這一碰。彼此心裡都有譜了。口徑也統一了。那就是在接下來的討論會上。馬千里和周錫成一定要哭窮。強調一個建成通車的海東新線東江對東江縣社會經濟的發展會有多麼大的促進作用。要求市在政策上對東江縣傾斜一下。財政支持力度再大一些。儘快讓海東新線東江段建成通車。如果市交通局局長陳心仁也跟着哭窮。說市交通局也是資緊張。捉襟見肘。不能給東江縣以更大的支持的話。那麼就讓周錫成海東新線東江段最初的設計線路拋出來。試探一下趙市長的反應。

果然不出馬千里和周錫成的所料。他們剛一提出來東江縣基礎差底子薄。希望市裡能夠在資金投入方面再給一點支持。讓海東新線早日建成通車。成爲東江縣全體人民的發家路致富路時。市交通局局長陳心仁就接口說道:

“我個人理解。當還是要在基層提倡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不要老是等靠基層幹部要打破這種舊觀。市裡的資金也是有限的。海東新線東江段最初設計的時候。市裡只安排了一億六千萬元建設資金。後來考慮到東江縣的具體困難。市裡又追加了六千萬元建設資

時又作通了省交廳的工作。讓省交通廳也增加了的配套資金這本身就是東江縣交通建的巨大支持。市裡兩區三縣。也是一大攤子建設工程。到處都是需要錢。市裡交通建設經費也是有限的。主要還是要靠下面的幹部羣衆艱苦奮鬥。趙市剛纔強調過。我們要高舉兩面旗幟一面是改革開放一面是艱苦奮鬥。我認爲市長的指示是無比正確。我們應該深切的去體會趙市長這個指示精神。”

馬千里和周錫成眼神碰了一碰。果然不出所料。陳心仁這老傢伙又是老調重彈總是這一套。

周錫成就咳嗽一下。把面前的茶杯挪了一挪。說道:“陳局長的講話很好。講出了我們基層幹部的心聲。馬書記和我都很認同趙市長的這個觀點。越是在改革放的時候。越是不能夠忘記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

馬千里伸手彈了彈菸灰。微笑着望着周錫成。無疑是對周錫成講話的最好腳註讓大家知道。周錫成所道“馬書記和我”絕對不是空口白話。是兩個人的一致意見。

趙長風靠在座椅上。一邊聽着周錫成的講話。一邊在心中感嘆。看來東江縣基礎雖然差一些但是領導班子還是很團結最起碼在關鍵問題上。一把手二把手能夠立場一致這樣局面對東江縣經濟發展還是有利的。

周錫成擡頭看了一眼趙市長。捉摸不透趙市長平如水的表情下面究竟在想些什麼。他繼續說道:“但是。自力更生艱苦奮鬥也是需要一些基本條件的。就拿海東新線東段的建設來說。如果讓東江縣依靠目前的條件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那麼東江就必須摒棄現有的設計線路。迴歸到最初的設計線路上去——趙市長和陳局長今天在考察中應該發現了。如果江段迴歸到最初的設計線路上。不但線路縮短五公里多。而且會少開挖一條穿山隧道和少修建三座跨河大橋。結餘經費兩個多億——如果是樣。東江縣全體幹部羣衆勒褲腰帶。還是能夠有信心把海東新線東江段建成通車的!”

周錫成開了個頭。江縣交通局有不少幹部都跟着附和起來。不管他們內心是否真的贊同周縣長的意見——這個時候周縣長講出的話明顯是經過馬書記同意的。這縣裡黨政一把手都發了話。我們這些人再不跟着附和。是不是想馬書記和周縣長給我們穿小鞋?

東江縣交通局局長李振節卻沒有即發言。他拿筆在筆記本上勤奮的記錄着。好像是在總結大家的發言精髓。

東江段項目指揮部務副總指揮王文封卻開口唱起了反調:“周縣長的意見還有東江縣交通局同志們的意見都很好。但是我覺的是不是需要再慎重考慮一下呢?海東新線雖然是一條二級公路。但是很多路段的設計標準其實達到了一級公路的標準。這條路的設計路線是由省城市建設勘察設計院勘察設計。經過市委常委會。上報省交通廳。在省交通廳廳長辦公會上研究通過。最後上報到分管副省長。在省長辦公會上研究決定下來的。可以說目前這條線路從項目建議書到程可行性報告都經過省內外權威專家證過的。再經過這層層報批把關。最後才決定下來的。這時候我們如果要提出修設計方案。那些專家會怎麼想?上級部門會怎麼想?主管領導又會怎麼看?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意見。總之……我認爲還是要慎重對待這個問題。”

會場上陷入了沉默

王文封提的問題有,大。誰也不好回答。

趙長風淡淡的看了王文封一眼。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潤了潤喉嚨。這才說道:“剛纔志們都踊躍進行了發言。很好。討論會嘛。就需要這樣的氣氛。知不言。言無不盡。有什麼觀點看法都可以拿出來交鋒。理越辯越明嘛。”

一邊說着。他的目一邊淡淡的掃過會場。把會場上每個人的反應都看在眼裡。

“在座很多都是交通系統的專家。我呢。雖然是分管交通系統。但是毋庸諱言。比起在座諸位專家。我在交通建設方面是個外行。”趙長風目光掃了一圈。收了來。“所以對於海東新線東段的建設。我這個外行基本上是沒有什麼發言權的。所以就不談什麼看法了。現在。我在這裡就只能務一下。談一下工作方法的問題。共和國老前輩曾經說過一句話。在工作一定要“不惟上不惟書只惟實”。怎麼看這句話?我個人理解。很簡單。就是要求我們在工作中不能只看領導怎麼說。書本上專家怎麼說。而是要根據實際情況。因的制宜。因時制宜。實事求是的去做工作。因爲領導也是人。專家也是人。是人就會犯錯誤。所以他們的意見和看法不一定就是正確的。我們工作最終落腳點還應該落在工作的具體情況上。”

說到這裡。趙長風目光又掃視了一圈。微笑着做了結束語:“這是我在實際工作中的一點感悟。講出來大家共勉。今天的研討會就先到這裡吧。關於海東新線東江段的問題。海州市交通和東江縣要成立一個聯合小組。再研究一下。拿出一個方案報上來。總之。我們一定要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不能夠讓這條海州市的盲腸再阻梗我們海州市的經濟發展了!”

會場上一片熱烈的掌聲。王文封和李振節也跟着鼓掌。彷彿使出了全身力氣。

第41章 暫時保管第151章 常委會(三)第41章 人才第26章 當爸爸了第59章 又見張長鎖老人第137章 醉翁之意第84章 省委書記的家庭作業第95章 出一口惡氣第77章 流血衝突第181章 是約會嗎?第45章 書記是怎麼煉成的第57章 發難第19章 打破平衡第89章 喬四兒開口了第127章 怕誰來誰第70章 王刻舟的失算第242章 死黨第107章 跋扈第70章 王刻舟的失算第60章 各方反應第4章 縣長也敢打(一)第91章 想不到吧第61章 對,你叫趙長風第2章 初來乍到(一)第107章 手段第48章 桑塔納裡的人第48章 桑塔納裡的人第125章 人玩鬼第276章 東西部幹部大交流第191章 合則兩利第184章 趙強也進黨校了第194章 全國第一第48章 宋硯第184章 趙強也進黨校了第96章 神秘人物第9章 朱歷宏的算盤第54章 幸與不幸第158章 彌補第186章 狡詐與更狡詐第7章 基層幹部的道德觀第172章 聯席會議第276章 東西部幹部大交流第194章 全國第一第41章 人才第62章 反將第263章 劉馳的窟窿第99章 鳥欲出籠第191章 利雅達集團總部第136章 小范小范第63章 驚慌失措第52章 神奇地掉包第237章 天陽市委第5章 合法的強盜第187章 利雅達袁總第231章 竟然是真的第7章 基層幹部的道德觀第24章 步其後塵?第162章 面試(二)第77章 核震懾策略第270章 特種兵第157章 自來水公司第33章 交鋒第17章 娟子(二)第24章 調研第67章 舉報信第48章 向江文靜表白第135章 省委一號來視察第252章 黨指揮槍第8章 搶救現場第57章 痛罵孫金平第70章 王刻舟的失算第112章 還能妥協嗎?第64章 條件第132章 考察(二)第45章 書記是怎麼煉成的第45章 超強手腕第一百三〇九章 省局的架子第240章 無利不起早第16章 四號大橋第22章 區區兩萬塊第44章 市長召見第158章 彌補第93章 今年過年不收禮,收禮就收大冰箱第19章 王三發的金子第177章 欲使其滅亡,先使其瘋狂第40章 公開的潛規則第168章 打獵第105章 強拆第43章 東江東江第118章 暗箭第35章 邊緣人第4章 憤怒的農民第138章 培養重用第一百〇八章 靈兒要去迪廳第230章 越囂張就越踏實第273章 絕世美女第197章 一舉兩得第193章 北方人向着北方人第132章 考察(二)第56章 交易
第41章 暫時保管第151章 常委會(三)第41章 人才第26章 當爸爸了第59章 又見張長鎖老人第137章 醉翁之意第84章 省委書記的家庭作業第95章 出一口惡氣第77章 流血衝突第181章 是約會嗎?第45章 書記是怎麼煉成的第57章 發難第19章 打破平衡第89章 喬四兒開口了第127章 怕誰來誰第70章 王刻舟的失算第242章 死黨第107章 跋扈第70章 王刻舟的失算第60章 各方反應第4章 縣長也敢打(一)第91章 想不到吧第61章 對,你叫趙長風第2章 初來乍到(一)第107章 手段第48章 桑塔納裡的人第48章 桑塔納裡的人第125章 人玩鬼第276章 東西部幹部大交流第191章 合則兩利第184章 趙強也進黨校了第194章 全國第一第48章 宋硯第184章 趙強也進黨校了第96章 神秘人物第9章 朱歷宏的算盤第54章 幸與不幸第158章 彌補第186章 狡詐與更狡詐第7章 基層幹部的道德觀第172章 聯席會議第276章 東西部幹部大交流第194章 全國第一第41章 人才第62章 反將第263章 劉馳的窟窿第99章 鳥欲出籠第191章 利雅達集團總部第136章 小范小范第63章 驚慌失措第52章 神奇地掉包第237章 天陽市委第5章 合法的強盜第187章 利雅達袁總第231章 竟然是真的第7章 基層幹部的道德觀第24章 步其後塵?第162章 面試(二)第77章 核震懾策略第270章 特種兵第157章 自來水公司第33章 交鋒第17章 娟子(二)第24章 調研第67章 舉報信第48章 向江文靜表白第135章 省委一號來視察第252章 黨指揮槍第8章 搶救現場第57章 痛罵孫金平第70章 王刻舟的失算第112章 還能妥協嗎?第64章 條件第132章 考察(二)第45章 書記是怎麼煉成的第45章 超強手腕第一百三〇九章 省局的架子第240章 無利不起早第16章 四號大橋第22章 區區兩萬塊第44章 市長召見第158章 彌補第93章 今年過年不收禮,收禮就收大冰箱第19章 王三發的金子第177章 欲使其滅亡,先使其瘋狂第40章 公開的潛規則第168章 打獵第105章 強拆第43章 東江東江第118章 暗箭第35章 邊緣人第4章 憤怒的農民第138章 培養重用第一百〇八章 靈兒要去迪廳第230章 越囂張就越踏實第273章 絕世美女第197章 一舉兩得第193章 北方人向着北方人第132章 考察(二)第56章 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