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4章 俄國海軍部的爭執

“帝國海軍的已經陳舊不堪了。面對裝備精良的北洋艦隊,我們的海軍無論是在數量上還是在質量上和對方相比都有一定的差距,誠然,因爲工業基礎的問題,帝國海軍造船廠的產品無法和北洋水師在意大利和英國訂購的戰艦相比,所以我們必須以足夠的數量優勢去壓倒對手,下一戰,俄國海軍必須竭盡全力!”——摘自馬卡諾夫回憶錄。

在華俄戰爭期間,雙方的戰列艦編隊碰撞只有一次,那就是在馬卡諾夫率領的俄國艦隊主力與劉步蟾的戰列艦編隊交手的那一次。在這個分戰場上,俄國人損失了2艘裝甲巡洋艦和1艘戰列艦,剩下的兩艘也被打成重傷。就這一次交戰,讓馬卡諾夫徹底放棄了和北洋艦隊進行艦隊決戰的勇氣。

“雙方的戰列艦差距巨大,帝國海軍根本沒有實力和北洋艦隊進行決戰。我們需要更新式更強大的戰艦,不要拿4門12寸炮和一堆用不上的6寸炮糊弄我!”馬卡諾夫在給海軍部的信件中這樣抱怨道。

當信件送到俄國海軍部後,海軍部的一干同僚深有同感,“不是俺們不給力,是北洋太過犀利!”要錢要人要軍艦的狂潮在海軍部逐漸醞釀,並在尼古拉二世詢問海軍計劃的時候徹底爆發!

面對海軍部對本國設計師和造船廠的各種抱怨,尼古拉二世被迫決定從美法兩國繼續訂購戰艦,當然了按照俄國人的習慣,一般都是在外國訂購一艘戰艦,然後順便把圖紙也弄回來。在經過一番研究後,開始量產某型他們認爲不錯的戰艦,歷史上一連造了5艘的博羅季諾級戰列艦就是太子級的山寨貨,而太子是法國人造的!

聽着是不是有點像後世某國的行爲?其實啊,這也沒啥,所有大國在開始的時候都是山寨別的國家的產品起家的,當年2戰時強如美帝。不還是找來英帝的噴氣發動機和磁控管爲基礎搞自己的發動機和雷達嗎?這沒什麼,只要自己能消化吸收就可以。

雖然尼古拉二世同意了向美國和法國進口戰艦的計劃,但是同意進口,並不代表立即就有,別的不說,單純一個艦船設計就讓本已混亂不堪的俄國海軍部爆發了“內戰”。而“內戰”的核心就是戰列艦到底是堆砌大量的二級主炮呢,還是學習北洋的寧海級戰列艦安裝更多的12寸炮!

其中一派曾經參加過華俄海戰的海軍軍官認爲,學習對手的思路然後加以模仿,雖然很丟人,也肯定會比對方慢半步(廢話。你只跟着人家走。還能比人家快?)。但是絕對是最有效最可靠的辦法。面對戰列艦的防護,即使是11寸40l火炮也略顯不足。更別說那堆8寸燒火棍了。

而二級主炮派立即反脣相譏,他們拿出戰爭結束後的調查報告作爲依據,指出即使是12寸主炮也很難在遠距離破防。中等厚度的裝甲帶在遠距離完全可以抵禦12寸40l阿姆斯特朗重炮的攻擊。而在雙方靠近後。大量的中口徑火炮的速射纔是最終導致戰艦損毀的原因。俄國的戰列艦並不是因爲彈藥庫被擊穿而被摧毀,而是因爲重彈太多連打帶燒才導致的沉沒。所以隊二級主炮纔是王道!

但是很快重炮派又指出,在先進的火控系統的指揮下,北洋艦隊傾向於在遠距離先重創俄國艦隊後,再進入中近程收拾殘局,俄國人不是敗在了火力投射量上,而是因爲在遠距離上火力密度不足。在遠處就被打殘了,這纔是失敗的根本原因。同時重炮派同樣拿出華俄海戰的調研報告指出即使沒法擊穿主裝,12寸重彈打到裝甲板上依然會造成裝甲板的崩裂。甚至會撕掉整塊裝甲進而導致嚴重的進水。

看似重炮派已經佔得上風,但是隨即,不等重炮派坐下喝口茶,二級主炮教衆們就展開了反擊,他們理直氣壯的說道。雙方遠距離火力差距的根本原因在於火控和投射量,火控不用說了,這點大家都明白,至於投射量,並不一定非要增加重炮來提高投射量。10寸級別的火炮在遠距離上依然有不錯的散步,而且投射量更大,更重要的是,既然遠距離主炮無法打穿主裝,那就不如使用高爆彈窒息對手,你防護再好,不能連上層建築也一併按上重裝甲吧?

而重炮派很快就從火控這點出發,他們聲稱,火炮的彈道都不一樣,怎麼用火控進行控制?難道裝兩種不同的火控來指揮全艦火力?而很快對方就拿着從法國人那裡獲得的資料來反擊,火控系統自然只用一個就可以,只不過在結算的時候同時爲主炮和副炮結算就可以了,多一個控制檯而已,有啥不行的?(當年1戰時法國的末代前無畏丹東級戰列艦就是安裝兩個控制檯然後分別指揮12寸炮和炮射擊)

雙方就這樣爭論不休,最後連尼古拉二世都煩了,這樣爭論下去怎麼可能有個結果?所以海軍部的兩派決定分別招標然後拿着設計圖紙再去打嘴仗!這樣才顯的更有說服力不是?於是乎,兩派同時發出了招標公告,然後同時從美國的同一個設計院拿到了兩份完全不同的設計圖,據說當年兩派的人員在美國都是住同一家旅館,甚至還是隔壁,當然了,這個留言的準確性,就讓人無從考證了。

首先將射擊圖紙拿回來的是二級主炮教衆們,當他們把圖紙展開的時候,也不知道是哪個官員嘴賤的說了一句:“這不就是美國海軍的衣阿華號戰列艦嗎?你們是不是拿錯了?”就這一句話,讓對方感到異常尷尬!

這艘戰艦確實是以衣阿華號戰列艦爲基礎研究的,爲了提高航海性,延續了衣阿華級的長艏樓佈局,首尾是兩座雙聯裝12寸45l主炮,在船體舯部四角佈置了4座雙聯裝10寸45l二級主炮。主裝甲厚度爲10寸,而且高度達到了3.5米。上裝甲厚度爲6寸。炮塔正面厚度達12寸,二級主炮裝甲達到8寸。擁有的首尾裝甲。

而在副炮的選取上,俄國人放棄了使用很久的6寸炮,一方面是因爲整艘戰艦噸位已經有些大了。另一方面則是6寸炮有些高不成低不就,打護衛艦吧,射速有些慢,120炮就可以了,打大船吧又沒啥用而且射程還近。在動力方面,依然使用立式往復式蒸汽機,理論輸出功率2萬1千馬力,航速達到19節以上,整艘戰艦的噸位達到了1萬5千噸左右

支持者認爲這艘戰艦的戰力已經可以壓制北洋的寧海級戰列艦,而且在最容易實現的,不過就是原有的衣阿華級戰列艦的擴大版而已,不過因爲換裝了新式的炮塔和主炮,裝甲帶進一步優化,所以其戰力也得到了極大的提升。不是原版可以比擬的。更何況,當年的衣阿華就可以和寧海號的同型艦西班牙級戰列艦打打,現在經過一番大概後的新式戰艦應該沒有問題纔對。作爲可以未來用於對抗寧海級的戰艦,這樣的設計無疑是俄國目前可以接受的性價比最高而且最易實現的。

而反對者此時提出了自己的反對意見,首先第一點就是存在火力浪費的問題,一共8門10寸45l主炮,只能在一側發揮半數火力,另一側的主炮只能用來打醬油,這絕對是對資源的浪費,是對海軍的部的犯罪!的,幾句話,就讓這個技術問題上升到政治高度了!另一方面就是對10寸炮威力的質疑,遠距離大家只能點火燒船這點不假,但是到了近距離,區區10寸炮根本不足以砸開對方厚重的防護,效用就會大減。

支持者則提出了這樣的理論。首先,8門10寸炮只有一半可以用於交戰看似確實損失了一半的火力強度。但是同時在交戰時,非交戰側可以有4門10寸炮戒備,如果對方從另一側殺出一支艦隊或者有魚雷艇發動突襲的時候,這些閒置的火炮就會發生作用。而不會像中軸佈局的戰艦那樣無法兼顧兩側。、

至於說靠近怎麼辦?支持者的意見是這樣的,面對整個俄國艦隊,北洋艦隊在數量方面肯定處於絕對劣勢,在這種情況下他們絕對不會輕易靠近俄國艦隊,必然會發揮自己的遠程優勢慢慢消耗對手。所以反對者的說法是肯定不成立的!

最後,二級主炮派又拿出來最具威力的殺手鐗!那就是,我們的計劃已經出籠了,而且經過技術人員的驗證是完全可以實現的,那麼你們的計劃呢?是否已經有設計圖出籠?是否可以被俄國海軍造船廠接受?你們八字還沒一撇呢,憑什麼嘲笑我們?再好的戰艦無法實現也是沒用的!

而現在呢,重炮派的官員們確實還沒有想好自己的戰艦到地是什麼樣的,是學習寧海號中軸佈置6門12寸重炮呢,還是中軸佈置8門12寸重炮,亦或者是用別的方法佈置重炮?當然了,最重要的就是俄國海軍造船廠能否完成這樣繁重的任務?如果不能保質保量的完成,那一切都還是空談。這場爭論僅僅是個開始。

第524章 戰巡橫空出世第1314章 夜幕下的戰鬥第1100章 八方雲動第627章 無畏之戰第458章 援軍第197章 血戰(二)第480章 雙保險第872章 勝利中的憂慮第1379章 大戰爆發低二百八十章應對裁撤第786章 各種不足第869章 貝蒂你在哪?第187章 拼命第1055章 脣槍舌劍第329章 第二回合第889章 鏖戰第569章 神棍VS學霸第246章 與中樞談生意第1300章 拉鋸戰第127章 中樞的反應第857章 意外第831章 姍姍來遲的援軍第1354章 意料之外的落幕第754章 誤入歧途的皇家海軍第237章 大同江血戰第1345章 阻擊戰第1438章 大西洋啓示錄3第1496章 錫蘭海戰第1章 穿越第58章 徐教習第175章 海上會議第1343章 悲催的開局第228章 掃蕩第1209章 艦載雙發飛機第1201章 華夏鷹羣3第908章 崩潰的前奏第680章 繼續打下去第1458章 相持階段第105章 李中堂的決斷第398章 不宣而戰的傳統第986章 慘烈第888章 被算計了第786章 各種不足第1318章 最後的追逐第229章 巔峰之戰第1398章 抓狂的協約國第653章 德國人的憤怒第1133章 大戲開場第1098章 備戰第1051章 交換第1101章 亞平寧風暴第1226章 伊朗整軍計劃第791章 導火索第1472章 慘烈對攻戰1第471章 戰場調整第1435章 底牌盡出的德國人第214章 應對之法第553章 三方算計第1419章 海基VS陸基1第1315章 落幕和影響第940章 見個真章吧!第215章 日本聯合艦隊集結!第318章 制定計劃第422章 千鈞一髮第152章 最後的資金!第424章 落幕之戰第1515章 再打一場第417章 留裡克的敗亡第264章 棄子第1523章 決戰拉開序幕!第1304章 拖延第80章 有客來訪第90章 初見鄧公第1328章 呼嘯長空1第239章 碾盤武士第1374章 海上巨無霸第1436章 徐徐拉開的大幕第945章 戰鬥還是撤離?第916章 另一名棋手第1211章 華夏裝甲師1第68章 困境依舊第701章 生存還是毀滅第3章 崛起中的日本海軍第328章 世界的反應第1073章 擔憂第24章 傑里科?沒搞錯吧第1432章 華夏海軍總動員第1306章 宿敵第139章 南洋也要買船?第1094章 討價還價第284章 談判第171章 激戰成歡(一)第731章 拉人入夥第689章 突破第1272章 折戟第594章 北海之上第1301章 全力施爲1第796章 大家一起瘋吧!第1323章 南北夾擊第1031章 航空巡洋艦
第524章 戰巡橫空出世第1314章 夜幕下的戰鬥第1100章 八方雲動第627章 無畏之戰第458章 援軍第197章 血戰(二)第480章 雙保險第872章 勝利中的憂慮第1379章 大戰爆發低二百八十章應對裁撤第786章 各種不足第869章 貝蒂你在哪?第187章 拼命第1055章 脣槍舌劍第329章 第二回合第889章 鏖戰第569章 神棍VS學霸第246章 與中樞談生意第1300章 拉鋸戰第127章 中樞的反應第857章 意外第831章 姍姍來遲的援軍第1354章 意料之外的落幕第754章 誤入歧途的皇家海軍第237章 大同江血戰第1345章 阻擊戰第1438章 大西洋啓示錄3第1496章 錫蘭海戰第1章 穿越第58章 徐教習第175章 海上會議第1343章 悲催的開局第228章 掃蕩第1209章 艦載雙發飛機第1201章 華夏鷹羣3第908章 崩潰的前奏第680章 繼續打下去第1458章 相持階段第105章 李中堂的決斷第398章 不宣而戰的傳統第986章 慘烈第888章 被算計了第786章 各種不足第1318章 最後的追逐第229章 巔峰之戰第1398章 抓狂的協約國第653章 德國人的憤怒第1133章 大戲開場第1098章 備戰第1051章 交換第1101章 亞平寧風暴第1226章 伊朗整軍計劃第791章 導火索第1472章 慘烈對攻戰1第471章 戰場調整第1435章 底牌盡出的德國人第214章 應對之法第553章 三方算計第1419章 海基VS陸基1第1315章 落幕和影響第940章 見個真章吧!第215章 日本聯合艦隊集結!第318章 制定計劃第422章 千鈞一髮第152章 最後的資金!第424章 落幕之戰第1515章 再打一場第417章 留裡克的敗亡第264章 棄子第1523章 決戰拉開序幕!第1304章 拖延第80章 有客來訪第90章 初見鄧公第1328章 呼嘯長空1第239章 碾盤武士第1374章 海上巨無霸第1436章 徐徐拉開的大幕第945章 戰鬥還是撤離?第916章 另一名棋手第1211章 華夏裝甲師1第68章 困境依舊第701章 生存還是毀滅第3章 崛起中的日本海軍第328章 世界的反應第1073章 擔憂第24章 傑里科?沒搞錯吧第1432章 華夏海軍總動員第1306章 宿敵第139章 南洋也要買船?第1094章 討價還價第284章 談判第171章 激戰成歡(一)第731章 拉人入夥第689章 突破第1272章 折戟第594章 北海之上第1301章 全力施爲1第796章 大家一起瘋吧!第1323章 南北夾擊第1031章 航空巡洋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