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6章 調停

1918年12月25日,華夏正式向同盟國和協約國兩大軍事集團發出了停戰調停。在這個具有特殊歷史意義的日子裡,華夏真心希望兩大軍事集團能夠結束戰爭狀態,大家都快打了5年了,也該歇一歇了吧。哪怕休養一段時間再打也好啊,當然,後面的話是絕對不能拿到檯面上說的。而當華夏提出這個建議後,同盟國和英法兩國同時表示可以有限度的進行接觸,而唯獨美國對這個停戰協議非常的不滿,並沒有做出任何積極的迴應而這也在華夏的預料之中,參戰國中就美國現在狀態良好,人家剛剛完成熱身還沒發威呢,怎麼就能停下里呢?不打仗了,英法欠的錢誰來給?白白死了那麼多人什麼都得不到,威爾遜這個總統還怎麼當?華爾街的大佬們能滿意嗎?

“該死的華夏,我們眼看就要到了收穫的季節,他們這是想要從我們手中搶奪勝利的果實!”威爾遜總統看到華夏的調停聲明後憤怒的將文件扔到了桌子上!他現在對華夏的意圖非常的不明白,他不知道華夏是走一個過場就說說而已呢,還是說真的打算從後臺走到前臺,強迫兩大軍事集團停戰?同時他還不知道,到底是德國人提出的停戰建議還是英國人提出的。在他看來後者的可能性更大一些。畢竟剛剛經歷了挪威海大戰後,英國皇家海軍所剩無幾,這對於以海權爲支柱的國家來說顯然是致命的,在這種關頭提出停戰也是正常的。

“如果真是英國人提出的,那麼事情就麻煩了。”威爾遜總統低聲說道。“立即和本森以及潘興將軍取得聯繫,讓他們組成代表團前往英國倫敦,商討下一步的作戰計劃,同時告訴國務卿,讓他告知英法,美國願意加大對兩國的援助。”現在的辦法只有一個,那就是立即穩住協約國陣營。讓英法打消和談的念頭陪着美國繼續打下去。至少威爾遜總統認爲這樣打下去美國終究會成爲勝利者。

而與此同時勞合喬治對華夏發出的這份聲明感到十分詫異,這肯定不是英國人發的,因爲他不知道。美國人也不可能,法國應該也不會。那麼就只剩下兩種可能了,一種是華夏想讓兩邊罷手,而另一種可能則是德國想停戰。如果是後者的話,自然意味着同盟國先撐不住了,即使和談,協約國也能佔到一定的優勢,但是如果是前者的話,那麼這個信號將非常的危機。這會不會是華夏走向前臺的表現呢?英國大使曾經詢問過這個建議是誰提出的,而華夏方面對此並沒有做出正面回答。這讓英國人感到十分不安。於是乎,處於謹慎考慮。英國政府表示可以有限度的接觸。但是怎麼接觸,是否停火等等細節問題並沒有說明,在華夏提出調停聲明後,同盟國和協約國還是該怎麼打就怎麼打......。

而就在美國人憤怒,英國人搖擺不定的時候。法國大使卻十分積極的通華夏進行了接觸,並且代表法國政府提出了法國接受的停火要求,即整個西線的邊界應該恢復到戰爭開始之前的狀態,而法國在非洲的殖民地也應該予以歸還。法國人迫不及待的想要停止戰爭了,因爲在這場戰爭中作爲陸軍主力和戰場的法國已經蒙受了太多的損失,法國實力最弱但是受到損失卻是最大的。無論是陸地上還是海上,現在的法國是真的油盡燈枯了。

漫長的冬季是雙方修正和重新計劃的時刻。而當華夏拋出這個調停建議後,協約國三國在倫敦就未來的局勢展開了討論,作爲美國陸軍的代表,潘興將軍建議將在來年發動一場徹底的攻勢,以便將德軍趕出法國本土。並且保證,在來年3月份之前。美國在西線的兵力將達到150萬左右。另外,潘興將軍還暗示,這些美國部隊將全部裝備由美國生產的武器,而不是僅僅空這手到歐洲,然後再拿上法國人或者英國人的槍去和德國人作戰。

這個承諾在美國人看來已經十分的有誠意了。但是在英法兩國人眼中,這個承諾的前半部分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和英法參加了大戰培養出來的老兵不同,這些美國的小夥子們最多也就在新兵營訓練6周後就來到了戰場,而且他們缺乏有經驗的指揮官,這樣的一支力量的增加根本不可能對戰場產生決定性影響。而且更重要的是,相對於其它參戰國家來說,美國人的技術裝備還是十分缺乏,尤其是飛機和重炮。

歷史上,當戰爭結束的時候,德國擁有14000架各種飛機,法國人擁有11500架各種飛機,英國人擁有8350架飛機,意大利和美國一樣擁有2600架飛機。而且美國的飛機主要以教練機爲主,由此可見,即使以美國的工業能力想要突然轉入到戰爭狀態也是不行的,用了1年多的時間,美國的軍備水平還是和其它參戰國相差甚遠!

而在實戰中火力的分配上,美國其實也沒有太大的比例,歷史上在停戰前的10個月中每個月的平均炮彈消耗量如下,德國是900萬發,法國是810萬發,英國是740萬發,而美國只有可憐的80萬發。也就是說不考慮炮彈種類的話,美國連德國的十分之一都沒有!

而在總兵力方面,美國人也沒有什麼好驕傲的,歷史上在1918年11月的時候,協約國方面的兵力如下,法國有114個師,英國有85個師,意大利有58個師,美國只有42個師。如果加上其它所有國家的部隊的話,協約國一共有327個師。美國大兵在所有參戰部隊中只佔了八分之一左右。(當然,如果論實際兵力的話,美國師可能比較大,這就要看考據黨的了,但是僅從紙面上來看,美國投入的戰鬥力量還是遠比英法少的。)

美國真正的強悍在於給予英法等國的物資,再加上德國在最後的攻勢中耗盡了力量,國內因爲物資短缺和糧食問題而爆發了革命,才最終導致德國的戰敗,實際上在1918年戰爭結束的時候,戰線依然在法國境內。而在這個位面,因爲華夏的關係德國的物資供應能夠滿足正常消耗。而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加入又彌補了炮灰的不足。再加上德國從俄國持續不斷的獲得物資,雖然協約國的總體實力還是隱隱高出一些,但是考慮到目前美國還沒有充分發威的情況下,戰場上的形勢還是同盟國佔優。面對這樣的情況,英法自然不認爲多了幾十萬美國大兵後,就能把德國人趕出法國本土。

英國人對於美國人的表示沒說什麼。但是法國人卻十分不知趣:“那麼貴國認爲,如果想要徹底擊敗德國,然後在勃蘭登堡門舉行閱兵的話,需要多少軍隊?”這句話直接吧美國人塞了個半死!要知道,在這個位面上法國在參戰總兵力有130個師,而美國卻只有50個師!雖然都比歷史上多,但是法國人部隊挑大樑的情況還是沒有改變。即使美國人真的到了150萬,法國人還是比美國人多!

法國人不想打已經不單純是因爲物資消耗的問題了,爲了這場戰爭,法國人幾乎死光了一代人,這種血腥的代價讓法國很難在堅持下去了,同樣,英國人也是這樣,讓一個一直專注海權300年的國家帶着幾十個師打陸戰,也確實不容易啊!在歷史上英法2戰的綏靖政策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爲一戰打的過於血腥了。法國動員了全國40.8%的男性參戰,而其中56%的動員人口因爲死傷或者被俘而損失。這對以一個國家來說簡直是無法承受的災難。你美國再給更多的錢和物資又能如何?這人命你怎麼賠?而且法國的人口基數本來就沒法和美國比。

而就在協約國三巨頭吵得不可開交的時候,德國人居然罕見的發起了進攻,不過這次,他們的進攻非常有針對性,集中兵力攻擊防線中的美軍部分,其中的用意也很明顯,在海上,德國公海艦隊對英國試試壓迫迫使對方考慮停戰,而在陸地上,則集中兵力攻擊美國,德國已經從華夏那裡得知法國最傾向於停戰,那就沒有必要繼續刺激對方了。只有美國這個刺頭比較死硬,既然這樣的話,那就好好敲打一下美國。於是乎,德國人開始對美國陣地施加壓力,不過並不是大規模的進攻,其戰法更像是短促突擊,不斷的消耗和疲勞對手。

而在海上,同盟國的潛艇依然在兢兢業業的攻擊着協約國的商船,而這一次,他們將主要目標瞄準了美國人的船隊。英國運輸船隊終於從第一打擊目標上下來了。而此時英國人也在考慮是否將托馬斯艦隊調回北海以便對抗德國公海艦隊,雖然大西洋運輸線十分的重要,但是再重要也沒有自己家重要啊!

第987章 不死不休第1199章 華夏鷹羣第1200章 華夏鷹羣2第253章 炮轟橫須賀第211章 牡丹臺炮戰第1355章 英國和美國第580章 合作意向達成第288章 戰爭結束第1264章 緊鑼密鼓第1067章 陰謀第583章 龍泰級快速戰列艦第203章 戰後總結第1070章 交鋒第836章 折戟的風暴突擊隊第1360章 螻蟻化龍第82章 全聚德鬥毆第1441章 法蘭西最後一戰第14章 新型戰艦的建造和影響第351章 伏擊戰第1531章 窗臺行動第652章 取捨第643章 被困住了?第953章 準備行動第509章 工人問題第441章 自投羅網第433章 大洋彼岸第364章 巡洋艦的黃昏第1012章 第三方勢力第1235章 羽翼豐滿的公海艦隊第1453章 全力以赴的英國人第362章 打不過躲着走!第264章 棄子第756章 國家必須掌握的部分第1408章 危機來臨第129章 準備啓程(一)第131章 戰艦開工第294章 進京第1411章 久攻不下第639章 佛羅里達級戰列艦第1129章 跑路第333章 崩潰的前兆第1194章 莫斯科的夜晚第99章 風險與收益第533章 快速艦隊第443章 僞裝第467章 崩潰第128章 X級裝巡改進版第590章 龍泉級戰列艦第1456章 混亂第792章 大膽一雷沉第285章 變數第137章 爲民族而戰第98章 友好訪問??第841章 嚇唬一下第905章 最後的廝殺第407章 應對第1502章 兩敗俱傷!第123章 陸軍改革第476章 如何收場第527章 不甘寂寞的羅斯福第1431章 大西洋啓示錄5第67章 伊藤博文的計劃第623章 不小心點了把火第1090章 兩頭下注?第262章 戰鬥纔剛剛開始!第667章 新“施裡芬”計劃第1410章 跑跑跑!第1536章 四面楚歌的同盟國第1188章 偏離方向的攻擊第931章 誰先上?第453章 態勢第624章 大碰撞第816章 反咬一口第842章 調停與陰謀第760章 先改變觀念第364章 巡洋艦的黃昏第1009章 停戰吧第457章 危局第872章 勝利中的憂慮第1052章 朋友or敵人?第664章 先手第515章 俄國海軍第一期擴張計劃第980章 大行動第818章 決定第79章 門生第675章 堵回去第318章 制定計劃第1225章 神嘲諷第1252章 來日方長2第454章 交鋒第712章 鏖戰第839章 拿還是不拿?第1065章 鑄造中堅1第1345章 阻擊戰第1369章 艦隊構成第1402章 虎嘯法蘭西2第342章 見到熟人了第1189章 差距第654章 德國人的援助第125章 整軍計劃
第987章 不死不休第1199章 華夏鷹羣第1200章 華夏鷹羣2第253章 炮轟橫須賀第211章 牡丹臺炮戰第1355章 英國和美國第580章 合作意向達成第288章 戰爭結束第1264章 緊鑼密鼓第1067章 陰謀第583章 龍泰級快速戰列艦第203章 戰後總結第1070章 交鋒第836章 折戟的風暴突擊隊第1360章 螻蟻化龍第82章 全聚德鬥毆第1441章 法蘭西最後一戰第14章 新型戰艦的建造和影響第351章 伏擊戰第1531章 窗臺行動第652章 取捨第643章 被困住了?第953章 準備行動第509章 工人問題第441章 自投羅網第433章 大洋彼岸第364章 巡洋艦的黃昏第1012章 第三方勢力第1235章 羽翼豐滿的公海艦隊第1453章 全力以赴的英國人第362章 打不過躲着走!第264章 棄子第756章 國家必須掌握的部分第1408章 危機來臨第129章 準備啓程(一)第131章 戰艦開工第294章 進京第1411章 久攻不下第639章 佛羅里達級戰列艦第1129章 跑路第333章 崩潰的前兆第1194章 莫斯科的夜晚第99章 風險與收益第533章 快速艦隊第443章 僞裝第467章 崩潰第128章 X級裝巡改進版第590章 龍泉級戰列艦第1456章 混亂第792章 大膽一雷沉第285章 變數第137章 爲民族而戰第98章 友好訪問??第841章 嚇唬一下第905章 最後的廝殺第407章 應對第1502章 兩敗俱傷!第123章 陸軍改革第476章 如何收場第527章 不甘寂寞的羅斯福第1431章 大西洋啓示錄5第67章 伊藤博文的計劃第623章 不小心點了把火第1090章 兩頭下注?第262章 戰鬥纔剛剛開始!第667章 新“施裡芬”計劃第1410章 跑跑跑!第1536章 四面楚歌的同盟國第1188章 偏離方向的攻擊第931章 誰先上?第453章 態勢第624章 大碰撞第816章 反咬一口第842章 調停與陰謀第760章 先改變觀念第364章 巡洋艦的黃昏第1009章 停戰吧第457章 危局第872章 勝利中的憂慮第1052章 朋友or敵人?第664章 先手第515章 俄國海軍第一期擴張計劃第980章 大行動第818章 決定第79章 門生第675章 堵回去第318章 制定計劃第1225章 神嘲諷第1252章 來日方長2第454章 交鋒第712章 鏖戰第839章 拿還是不拿?第1065章 鑄造中堅1第1345章 阻擊戰第1369章 艦隊構成第1402章 虎嘯法蘭西2第342章 見到熟人了第1189章 差距第654章 德國人的援助第125章 整軍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