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新皇登基

想到周皇后那迷人的身體,王楓沒想到這個平時看起來非常端莊秀氣的皇后做起那事來居然也是非常的狂野,不得不承認周皇后再這方面確實有着一定的天賦,王楓隱約記得自己從最開始的主動變成了被動,而周皇后到最後居然翻身上來掌握了主動權,在這香豔的刺激下王楓硬是發泄了幾次才完成了這次大戰。這個時候想起崇禎那瘦弱的身子是如何應付周皇后的,也許周皇后在崇禎那裡一直得不到滿足,今天才表現得如此的精力旺盛。不過經歷過這件事後,王楓也下定決心打算正式支持太子登基的事了,周皇后今天的表現明顯可以看着是對王楓支持的一次預付回報,品嚐到周皇后無與倫比的美妙滋味後的王楓也不想放棄這美食了。

按照周皇后的說法那自己以後跟皇室的關係就跟進一步了,憑藉着現在王楓手裡的兵權以後的空間就更加大了,再加上太子嬴弱還需要自己幫老朱家守江山。至於田貴妃那裡,王楓也只有說聲對不起了,雖然田貴妃也非常的漂亮,但是其身份跟周皇后比起來還是有點差距,更重要的是她提出的說服力度稍微小了點,雖然王楓今天也佔了她點便宜,但是王楓還是可以利用自己的影響力使她以後過得好一點,至少不會使她因爲這次爭奪皇位的失敗而被迫害,這也算是對她的一點點補償吧。

王楓下定決心後,便開始爲太子登基而忙碌着了。在這段時間裡,由於周皇后和田貴妃之間爲皇位的爭奪戰越演越激烈,雙方都有各自的支持者,這些支持者們爲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幾乎吵翻了天,每天的臨時早朝就猶如菜市場一樣,而這些平時看起來非常穩重的大臣們也一改常態,罵人的有之,有的居然還在大殿上動起手來了。

不過這樣的場面沒持續多久,隨着王楓的強勢到來慢慢開始恢復了平靜。當然王楓沒有參與他們這些罵人打架的熱鬧中去,在王楓看來這些都是小兒行爲,可憐這些七老八十的朝廷臣居然也這樣做。王楓知道自己即使參與進去也改變不了什麼,不過王楓有自己的籌碼,那就是城外從中原帶過來的五萬精銳士兵。

在王楓和周皇后暗自達成協議後,通過周皇后控制的城防將領運做下,王楓順利地把城外的五萬精銳士兵帶到了城中。王楓的這些士兵都是經歷過生死大戰的精銳之師,雖然京城的那些京營也算是精銳,可是跟王楓的士兵比起來還是有一定的差距,這最明顯的就是經驗問題,這些京營的士兵雖然裝備和訓練還算不錯,可是他們畢竟是一直呆在京城的,從來沒有經歷過戰爭,所以他們身上自然少了許多殺氣。而王楓的這些士兵大多都是從死人堆裡爬出來的,所以在王楓把他們帶進京城後,王楓憑藉着這五萬精銳很順利地控制了整個京城。

在王楓帶兵控制京城後,在整個天下引起了軒然大波,由於王楓是外臣,之前帶兵來到北京城下已經令人不滿了,現在突然控制了整個京城,包括皇宮,已經引起天下人的憤怒了。當然這種憤怒和不滿大多都來自在爭奪皇位上跟自己持相反意見的人,其中大多是東林黨人,而王楓帶兵進宮也成爲了這些人攻擊王楓一方強有力的藉口。

只可惜這個社會是一個靠實力說話的社會,光靠這些所謂的言論攻擊根本沒任何的作用,王楓接來來的行動馬上讓他們明白了槍桿子裡出政權的道理。王楓也不是信男善女,通過這些年戰爭的薰陶,現在他已經成爲一個做事幹脆果斷的人,在他帶兵控制整個京城後,爲了早日結束這場皇位之爭,王楓果斷地派出士兵以各種藉口把反對自己的主要人員抓了起來。

在把跳得最兇的幾個抓起來後,在王楓強大武力的威懾下,剩餘的人都乖乖地閉嘴了,有的人雖然心裡還是不服氣,可是他們再也不敢跳出來反對了,王楓的強勢讓他們明白即使再跳出來反對也是沒用的了,反而徒使在監獄中多增加幾個人而已。

就這樣,在周皇后的配合下,王楓帶領着部隊控制住了整個京城,然後依靠武力硬生生地壓住了反對黨,爲太子登基掃平了道路。王楓不知道的是,現在他雖然依靠武力控制了朝廷的局勢,但是他這樣明目張膽地帶兵進入京城引起了天下人的反感,特別是那些文人,在這些整天鑽研孔孟之道的文人眼力,王楓的這一行爲顯然是違背了忠君的原則,他們私下裡把王楓給比成了漢末的曹操。在民間這些讀書人眼中,王楓不再不再是打敗了李自成,圍困了張獻忠,爲大明朝平定內亂做出巨大貢獻的功臣了,雖然王楓這樣做是爲了儘快平定朝廷的局勢,使太子早日登上皇位,而且王楓也沒有造反或者取而代之的趨向,可在大多事人眼裡王楓的這一行爲無疑成爲了一種依靠兵變來操縱皇室的行爲。

雖然王楓的行爲

受到很多人的質疑,可是現在王楓也管不了那麼多了,現在已經成爲了事實也不可能再去改變什麼,而且這樣做也毫無任何意義了。現在王楓唯一要做的就是,趁現在朝廷裡局勢已經穩定了下來,儘快讓太子登上皇位。

皇后爲了拉攏王楓也是費盡心思的討好,還讓王家選出一個年齡合適女子做太子妃也就是未來的皇后。王家人通過幾天的篩選考覈物色出了一名和太子年齡相仿,懂禮數的女子正是王楓大伯的小女兒王燕。

王楓聯合周皇后靠着強硬的手段把反對太子的勢力打壓下去後,現在太子登基的條件已經成熟了。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整個京城到處都是熱鬧非凡的場面,要知道新皇登基在這個時代可是一見非常大的事件,他不光是皇帝位置的交替,在這個君主集權的時代,一代皇帝的離去和另一個皇帝的誕生,同時也意味着新的歷史的開始。

到了這個時候,京城的老百姓私下紛紛對最近發生的事開始議論紛紛,包括前段時間的殘酷的宮廷鬥爭以及太子登基和太子大婚的事。在這些議論中不可避免地提到了五省總督王楓,因爲這幾件大事都跟王楓有着莫大的關係,太子登基是王楓一手促成的,太子大婚的另一個女主角也是王楓的妹妹。

而處於風浪中心的王楓也沒時間去管民間對他的議論,這幾天王楓忙得不可開交,無論太子登基還是太子大婚無一不都是非常重要的事,雖然這些事情有禮部的官員來操縱,可畢竟兩件大事都湊在了一起,也確實夠大家忙活的了。可以說這段時間是京城那些大臣最忙碌的日子,而王楓作爲太子的大舅子那顯然就更加地忙了呢。

在司天監選了一個大好的日子後,太子登基儀式就正式開場了。大明皇宮乾清裡,大臣們早早地到來了,大家安排以前上朝站列的次序站在那裡了,就等這天的主角,也就是太子的到來了。在這人羣中,王楓也赫然在列,不過他沒有站在最前面,而是站在中間靠前的位置,畢竟現在王楓還只是五省總督而已,在今天的這個特殊日子的,來的王公大臣,皇親國戚多不勝數,可以說今天的歷次早朝人數最多的一次,就在這個不太大的乾清宮裡集聚了全天下最有權勢的人員,在這裡不但聚集了大明朝最頂級的大員,這裡還包括那些前來道賀的其它國家使臣。

等了不久,太子在一羣宮女太監的引導下緩緩地從殿後面走了出來。在司禮官的安排下,太子緩緩地登上高臺來到了象徵着權力的龍椅旁站定,衆大臣馬上跪下齊聲高奏請太子登基,按照事先的排練,太子推辭了三次後接受了羣臣的意見,然後幾名大學士上去把太子扶到龍椅上坐了下來,這樣就象徵着太子將正式成爲大明的皇帝了。

接着執事官手捧早準備好的黃色龍袍走了上去交到太子手上,這個時候早在一旁準備的宮女上前幫太子把龍袍穿好。等太子穿好龍袍後,就有太監捧着象徵着至高權力的玉璽獻給新皇,太子接過玉璽後高高地舉過頭頂,下面大臣再次下跪三呼萬歲,至此,太子正式成爲大明朝的新皇帝。根據衆臣商議的結果,新皇的年號爲興平,這一年正式改爲興平元年,而太子則正式成爲興平皇帝。

接下來,太子,哦不,現在應該該叫興平皇帝了。在登基典禮結束後,興平皇帝帶領着衆臣開始拜天下,祈禱大明朝風調雨順,而後興平皇帝又率領着羣臣來到太廟開始拜祖宗,最後還要拜剛從周皇后轉變成的周太后。看着高高地坐在上面接受興平行禮的滿臉嚴肅的周太后,王楓心裡有點說不出的怪異,就在幾天前,也就是眼前這位高高在上正接受興平大禮的周太后,在王楓身下婉轉的情景馬上浮現在眼前。想到這裡,王楓忍不住開始仔細打量起眼前的周太后來,目光也放肆地在她那玲瓏的嬌軀上掃來掃去,似乎要穿透她的衣服一般,在這個嚴肅的時刻,估計也只有他王楓敢拿目光放肆地在周太后身上掃來掃去的。對於王楓投過去的放肆目光,周太后也許感受到了,她美目轉了過來跟王楓的目光相接後,先是狠狠地瞪了王楓一眼,貌似的暗示王楓不要太放肆,然後又換上一副若無其事的表情。越是這樣,王楓覺得周太后越是迷人,此時的王楓心思一點都沒受這嚴肅的場面影響,此時王楓心裡正想着今天晚上怎樣混起宮裡再跟周太后再敘情誼呢。

上午的新皇登基大典結束後,下面馬上將要進行的就是新皇的婚禮了。如果說前面的登基大典王楓只是個看客的話,那麼下午的婚禮就夠王楓忙的了,因爲下午婚禮的新娘就是王楓的妹妹王燕,王楓作爲女方的家長,很多事不得不親身參與了。而王楓則在那些執事官的擺佈下,開始嚴格按照各種程序進行着,現在王楓才感覺着這個時代皇帝結婚是多

麼的複雜,可以說比起當年王楓結婚的時候複雜得多了。

看着身穿大紅喜袍的王燕,王楓心裡倍感欣慰我現在也是皇親國戚了,隨着婚禮的進行也越發得意。

在婚禮結束後,皇帝就當場宣佈王燕正式成爲大明朝的皇后,同時皇帝又開始大赦天下,宣佈了一系列的官員任命。在這些官員任命中,其中最顯著的是對王楓的任命,現在王楓的頭銜是:大都督(掌管天下所有兵馬),仍然掛兵部尚書銜,平西侯,位列三公的太保。隨着這一系列的任命,同時也意味着王楓開始進入大明朝最頂尖的行列,成爲大明朝最有權勢的大員。特別是這個大都督的任命,更是讓王楓成爲了天下武官之首。在一天時間王楓位極人臣。

在忙玩新皇登基和皇帝大婚這兩件大事後,王楓才終於鬆了口氣。說實在話,在着幾天的時間裡,不光是王楓忙得昏天黑地的,在京城的幾乎所有人員都非常的忙碌,在這個時代無論是登基還是大婚都有着非常煩瑣的程序,這個時代對這些程序是非常注重的,光是前期準備就足足花了大半個月的時間。

在忙完着一切後,王楓才拖着疲憊的身體回到了將軍府,勞累了大半個月的王楓纔有充裕的時間好好地休息下了。現在王楓哪裡都不想去,同時也謝絕了任何前來拜訪的各路人馬,隨着這次皇位鬥爭王楓的勝利,現在王楓隱約成爲了整個大明朝最有權勢的人了,所以每天都有許多官員帶着禮物想來王楓府上拜訪,其實就是想攀上王楓這個新貴,爲日後有機會可以在官位上更進一步。

對於這些前來拜訪的人員,王楓剛開始還客氣地接待了幾批,可是漸漸王楓發現這些美其名曰前來彙報工作的其實根本不是有什麼重要的工作要彙報,而是想來混個臉熟,也就是說他們來是想讓自己在王楓心裡有個好印象而已。所以這些前來拜訪的人除了拍馬屁還有就是拼命拍馬屁,直把王楓說成古今第一能臣。而且這些人爲了博得王楓的好感,帶來的禮物也非常的豐厚,就差沒把自己的妻女獻出來了,王楓相信這些人爲了自己的前途需要,只要自己稍微暗示下,估計這些人連妻女都會乖乖地獻出來。

對於這些人王楓是非常反感的,雖然這個時代官僚風氣是這樣的,但是在王楓的想法中這些人僅僅只靠這些小手段來換取權位的人是這個社會的蛀蟲,他們也許沒有什麼能力,僅僅靠這些手段博取上司的好感從而得到這個官位,然後又靠壓榨百姓把送禮的錢給賺回來,這樣的人根本不配做官。雖然王楓覺得現在社會整體風氣如此,以前王楓也管不了這些事,但是現在王楓成功上位後,掌握了大權,王楓認爲這樣的風氣也應該改改了。

但是具體要怎麼改還是件傷腦筋的事,如果要改革的話肯定不可避免地要觸碰到某些人的利益,在這個封建時代任何改革都將受到利益集團的牴觸。而王楓前面就爲了力挺太子登基把軍隊開進了京城而受到強大的阻力,雖然王楓依靠強硬的手段把這些反對聲音壓了下去,可是王楓知道這只是暫時性的,大多數人是迫於武裝壓力才閉口的,也就是表面服心裡不服。假如王楓再要進行深一步的改革的話,誰也不保證這些人會不會狗急跳牆,到時候誰也不知道他們會做出什麼樣的事來。

這幾天王楓呆在家裡跟嬌妻享受溫馨時光,一邊在心裡權衡着,到底要不要先進行改革。作爲現代人穿越過來的人,王楓越看越覺得這個時代的黑暗,雖然前世作爲憤青的王楓也是經常看不管社會的各種陋習經常在論壇上通過發帖子來抨擊,但是到了明朝後王楓才覺得二十一世紀人們生活過得是多麼的幸福。要不是王楓運氣好的話,換着任何一個普通人將是非常的悽慘。

在封建社會,人們幾乎沒有什麼民權,當官的欺負壓榨百姓那是司空見慣的事,普通百姓跟有權勢的人發生衝突的時候,無論你多麼佔理,最後吃虧的還是你。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假如你對某官員不滿的話,想要去告官的話,無論你是否告得贏,按照這個時代的法律,首先你得先挨幾十下板子,這就是社會的黑暗。

而在明末這個時期,由於是戰爭年代,百姓的生活就更加艱苦了,因爲自然災害,因爲戰爭,這個時代的百姓生命非常的不值錢,人命如草芥,每天都有無數的人餓死,在戰爭中死去,而這混亂的社會也滋生了各種犯罪行爲,燒,殺,搶,掠。雖然現在國內的形勢算是基本穩定下來了,只除了還有個張獻忠在那裡蹦達,但是百姓的生活依然沒有得到任何改變,他們照樣在受壓迫。看到那些百姓生活悽慘的樣子,王楓心裡也不好受,這個時候王楓覺得現在手上有權了,也應該爲這個時代的百姓做點什麼了。

(本章完)

第一百零二章 欲擒故縱(實際爲九十二章)第一百七十章 廣寧戰役(4)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軍壓境第一百七十三章 廣寧戰役(終)第八十七章 酒樓喜相逢第一百一十七章 改革第七十九章 洞明大師第一百七十四章 科爾沁部的大禮第一百二十五章 一戰定乾坤第三十九章 安內攘外(下)第一百二十二章 暗戰第一百五十六章 選秀風波第七十三章 穩定民心第四十四章 邀宴第一百零八章 計取濟南總兵第五十九章 救濟災民第一百一十四章 貴妃的誘惑第四十五章 顧忌第一百零八章 計取濟南總兵第一百四十三章 新的大戰來臨第一百二十七章 軟禁第六十二章 京中大變第五十二章 出征前的準備第一百二十六章 惶恐的南京第六十五章 瓊雯夜會方以智第八十九章 層出不窮第二十七章 池魚之殃第一百二十一章 李定國來訪第二十二章 臘月三十第一百一十五章 周皇后的交易條件第四章 各自籌謀第一百零三章 風雲平陽第五十五章 大勝歸朝第一百三十八章 皇太極的到來第七十三章 穩定民心第五十章 與太子論朝政第一百六十章 戰爭進行時第一百一十四章 貴妃的誘惑第一百零九章 白蓮教歸順第一百六十五章 四面楚歌第六章 復社聚會第四十章 收網第六十九章 平定國丈之亂第六十章 王楓突發新想法第九十八章 盛京欲亂第一百五十章 炮打皇太極第一百一十一章西安大戰(二)第九十四章 死纏爛打第一百七十二章 廣寧戰役(6)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軍壓境第六十一章 開倉放糧災民救第一百一十七章 改革第三十七章 國事天下事第一百五十七章 謝幕演出第六十章 王楓突發新想法第一百零八章 計取濟南總兵第四十一章 勝敗第六十四章 休書瓊雯第七十七章 彈劾第一百三十六章第一百二十四章 武昌大戰第一百三十九章 皇太極的鬱悶第七十二章 微服私訪第九十二章 聲名大噪第一百零一章 歲月恩仇第四章 各自籌謀第八十八章 紙上談兵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軍壓境第二章 奪舍還魂第一百四十七章 連環計第五十六章 陳圓圓終得聖寵第八十二章 公主出宮第二十八章 禁足第一百二十二章 暗戰第七十二章 微服私訪第七十八章 獻策第一百五十四章 鄭家父女第六十四章 休書瓊雯第一百六十八章 廣寧戰役(2)第一百四十一章 熟女莊妃第一百零八章 計取濟南總兵第五十三章 如此草包第九章 國丈來也第九章 國丈來也第五十章 與太子論朝政第一百四十七章 連環計第四十八章 崇禎召見第十七章 半路遇劫第十六章 懵懂上京第一百零二章 欲擒故縱(實際爲九十二章)第三十六章 修成正果第一百六十四章 廣寧戰後處理第五十五章 大勝歸朝第一百三十三章 凱旋第三十八章 安內攘外(上)第十九章 存疑第一章 又是穿越第一百一十二章 西安大戰(三)第六十三章 入獄
第一百零二章 欲擒故縱(實際爲九十二章)第一百七十章 廣寧戰役(4)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軍壓境第一百七十三章 廣寧戰役(終)第八十七章 酒樓喜相逢第一百一十七章 改革第七十九章 洞明大師第一百七十四章 科爾沁部的大禮第一百二十五章 一戰定乾坤第三十九章 安內攘外(下)第一百二十二章 暗戰第一百五十六章 選秀風波第七十三章 穩定民心第四十四章 邀宴第一百零八章 計取濟南總兵第五十九章 救濟災民第一百一十四章 貴妃的誘惑第四十五章 顧忌第一百零八章 計取濟南總兵第一百四十三章 新的大戰來臨第一百二十七章 軟禁第六十二章 京中大變第五十二章 出征前的準備第一百二十六章 惶恐的南京第六十五章 瓊雯夜會方以智第八十九章 層出不窮第二十七章 池魚之殃第一百二十一章 李定國來訪第二十二章 臘月三十第一百一十五章 周皇后的交易條件第四章 各自籌謀第一百零三章 風雲平陽第五十五章 大勝歸朝第一百三十八章 皇太極的到來第七十三章 穩定民心第五十章 與太子論朝政第一百六十章 戰爭進行時第一百一十四章 貴妃的誘惑第一百零九章 白蓮教歸順第一百六十五章 四面楚歌第六章 復社聚會第四十章 收網第六十九章 平定國丈之亂第六十章 王楓突發新想法第九十八章 盛京欲亂第一百五十章 炮打皇太極第一百一十一章西安大戰(二)第九十四章 死纏爛打第一百七十二章 廣寧戰役(6)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軍壓境第六十一章 開倉放糧災民救第一百一十七章 改革第三十七章 國事天下事第一百五十七章 謝幕演出第六十章 王楓突發新想法第一百零八章 計取濟南總兵第四十一章 勝敗第六十四章 休書瓊雯第七十七章 彈劾第一百三十六章第一百二十四章 武昌大戰第一百三十九章 皇太極的鬱悶第七十二章 微服私訪第九十二章 聲名大噪第一百零一章 歲月恩仇第四章 各自籌謀第八十八章 紙上談兵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軍壓境第二章 奪舍還魂第一百四十七章 連環計第五十六章 陳圓圓終得聖寵第八十二章 公主出宮第二十八章 禁足第一百二十二章 暗戰第七十二章 微服私訪第七十八章 獻策第一百五十四章 鄭家父女第六十四章 休書瓊雯第一百六十八章 廣寧戰役(2)第一百四十一章 熟女莊妃第一百零八章 計取濟南總兵第五十三章 如此草包第九章 國丈來也第九章 國丈來也第五十章 與太子論朝政第一百四十七章 連環計第四十八章 崇禎召見第十七章 半路遇劫第十六章 懵懂上京第一百零二章 欲擒故縱(實際爲九十二章)第三十六章 修成正果第一百六十四章 廣寧戰後處理第五十五章 大勝歸朝第一百三十三章 凱旋第三十八章 安內攘外(上)第十九章 存疑第一章 又是穿越第一百一十二章 西安大戰(三)第六十三章 入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