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轉折(28)

有左懋第的吩咐,使團上下自是趕緊吃飯,飯後即刻起行,趕向清江。

陳洪範此時反而有些後悔,不該約在清江見面。

看到左懋第的情形,北上之後,恐怕想叫此人屈服是絕不可能的事了。原本還有三四分指望,現在是一分也沒有。

便是他自己,也是有一點動搖了。

帶兵的人,最講求實際。江北這裡的情形,恐怕八旗兵也沒有什麼辦法。袁崇煥當年守備寧遠,其實也就是守一座孤城,錦州和覺華不守,光寧遠一堡,意義並不太大。後來乾脆就只守寧遠和山海關,已經阻止不了清軍饒行入京畿一帶劫掠了。

淮揚這裡,卻是可以把幾府數十縣守備的十分森嚴,而且太子的手已經伸在皖北一帶,身後還有黃得功和劉良佐兩鎮。

鳳陽到廬州一線,再有太平府,銅陵一帶,還有張天福、張天祿等五六個總兵鎮守,雖然要裁撤不少,不過縮編成防營總歸不成問題。

要是整個南直隸沿線一線,還有鳳、廬、淮、泗一帶都與淮揚一體,將來清軍南下,就算野戰仍然無敵,想輕輕鬆鬆橫掃六合,江南一帶傳檄而定,這恐怕就是難了。

使團上下,也算是心思各異了。不過,總的來說一路北上,看到江淮大地防守森嚴,不論是軍資器械還是防禦設施,還有軍心士氣,將士訓練,各方面都令得人十分滿意,無形之中,使團上下,心氣都高了很多上來。

原本是無依無靠,心情都是十分壓抑,南京城中變化也大,但軍務大臣和內閣首輔都願求和,而且皇帝也答應下來,半壁江山落在北邊強敵之手,此行北上,當真是吉凶難料。

而且衆人中讀書明史的實在不少,當年宋金兩國雖然是議和成功,不過中間可是打了幾十年,一直到後來兩邊都打疲憊了,不論是金兵南下或是宋孝宗主持的北伐全告失敗,南北兩邊纔是真正和平穩定下來,互相以叔侄之國立約,婚喪大事互相派遣使臣弔問,就如當年的北宋與遼國一樣。

但就是之前的幾十年裡頭,時打時談,派的使臣遭遇不一,總之當時是金強而宋弱,使臣被無禮侮辱或是扣押的很多,現在一路行來,這種擔憂和害怕的心情無形之中也是減弱了很多。

自己強,纔能有底氣和人談!

這麼一路趕過去,傍晚時分,終於到得清江。

因爲先派了前站官和行營聯絡,在穿越清江縣治的時候已經有行營中的官員出來迎接了。

使團上下,也是感慨於清江縣治的繁華。

數月之間,整個清江已經擴大了兩三倍的範圍,人口怕也倍之。原本就是江北很繁華的所在,現在看去,已經不在任何的名城大府之下。

若只論富裕繁華,恐怕只有泉州這個當時最繁華的海港城市能在其上了。

“下官見過左大人,大人遠道而來,十分辛苦了。”

前來迎接使團的是一個三十左右的青年官員,天青色的官袍裁剪的十分合身,烏紗帽戴的端端正正,人也是一絲不苟的樣子,年紀雖然不大,瞧樣子也是城府深沉,十分老成。

因着風度儀採出衆,官品雖然不高,使團上下也不敢輕視他,左懋第拱了拱手,馬紹愉和陳洪範都是長揖還禮。

“下官是軍政司下秘書局的張家玉,奉太子殿下之命,引領北使的諸位大人到行營一見。”

張家玉操着一嘴嶺南官話,口音甚重,好在說的很慢,聲量也大,所以衆人聽起來倒沒有什麼困難。

當下左懋第先一點頭,便是答應道:“自然要去拜見太子殿下,請授機宜。”

若非此行十分佩服,後面“請授機宜”這四個字,當然也不會說出口來。畢竟他這使臣的身份是欽差,奉皇帝旨意北行,樞府和軍府都有過吩咐,太子最少在名義上是不負責政府,掌軍而不管政務,若非左懋第對太子十分佩服,怕也不會自尋麻煩。

“左大人客氣了。”

身爲朱慈烺身邊的秘書,張家玉對皇太子的心思和想法當然是心知肚明,眼前這個左懋第是非利用不可的重要人選,若是使團不過來,恐怕太子就得主動迎上去了。

聽說皇帝允准北使,並且軍務處和內閣這一次罕見的聯手,太子難得失態,大罵出口,並且摔了十幾個杯子。

鎮定下來之後,便也打算將計就計,以使團爲契機,配合未來三個月內將會發起的戰役。

“對了,”張家玉躬身延請衆人的時候,陳洪範插嘴道:“我們在哪兒安置?”

“哦,秘書局已經着人預備館舍了,清江這裡南北要衝,過往官員很多,現在驛站全部不準入住,但朝廷體面還是要的,凡有正經公務人數又多的,特准入行營館舍入住。”

張家玉笑聲爽郎,向着陳洪範道:“陳帥但請放心就是,館舍精潔的很,也有好廚子,飯菜也是一等一的。”

“好,這就好!”

此時談起這些不急之務,連馬紹榆都是側目看了陳洪範幾眼,此時陳洪範不敢多說,乾笑幾聲,便算揭過此事。

不過使團隨從們倒都是鬆了口氣,沿途北上也有好些天了,每天行七八十里的路程,行足匆匆,又沒有大的驛站休息,朝廷新制之下,原本在南北要衝路上的那些大驛站全部不接待官員,所省費用當然不在少數,而且地方官員藉着驛站費用收取冗費的機會也失去了,這也是朱慈烺在視查各縣之後,特別是親眼看到官員仍然在收取雜費之後採取的措施,目前來看,十分成功。

至於各縣的公使錢,由行營直接下發,除下正賦之外,任何雜費都不允收取。修路造橋,是大元帥府諸司直接進行,與地方無關,經費當然也不需地方過問。

這種做法,比北宋年間地方只留少數經費,餘者全繳入中央的做法,還要更進一步。

這也是沒有辦法,廉政司雖有了,但朱慈烺覺得在目前的交通道路和通信前提下,如果真的靠廉政司來考覈地方官吏的廉潔度還有費用收取的情形,那他要建立一個多大的衙門和僱傭多少人?

弱化地方政權,包括府縣一級,把很多事直接收歸最少到省一級的機構來進行,不管是治河還是修路,或是司法刑獄都是如此。

地方只要有少量的公務人員來收取正賦,處理突發緊急狀況就可以了。

在這個思路之下,裁撤歸併驛站的工作便雷厲風行的展開,北使團一路過來,驛站一個沒有,只能自己掏錢住百姓的客棧旅舍,條件絕不能和國家驛站相比,就算經費是事後可以報銷,使團之中,仍然是怨聲載道。

在衆人高興的當口,陳洪範向自己的一個心腹家人使了個眼色,那個家人點頭會意,此時天近黃昏,沿街店鋪已經有人家點起燈火,在大隊向街道拐角轉彎的時候,這個家人卻是掉轉馬頭,向着另外一個方向悄然而去。

……

……

“臣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經略河北、關東軍務左懋第,叩見皇太子殿下。”

“臣太僕寺少卿馬紹愉,叩見皇太子殿下。”

“臣都督同知陳洪範,叩見太子殿下。”

北使團一至,皇太子也是即刻召見,此時也正是掌燈的時候,宮燈次第點燃,兩文一武的使臣跪伏於地,向朱慈烺問安。

“諸卿請起吧,來人,給使臣們賜座。”在衆臣叩見之前,朱慈烺也是恭恭敬敬的叉手而立,向着左懋第問候崇禎的安好。在這個時代,一個人如果不孝,那麼所爲一切都沒有任何意義。特別是一國儲君的位子之上,孝順纔是第一位的。

很多侍候的侍從已經等候很久,聽了太子的吩咐,便紛紛進來,搬入座椅,在一邊几案上放上熱茶,然後再悄然退下。

當時親藩都多用太監,只是太子這裡,卻是用的一個個受過訓練而且最爲精銳的直衛軍人們,一舉手一投足,都是陽剛氣十足,身手十分矯健利落,無形之中,就有一股與衆不同的氣氛被顯示出來了。

“臣一路北上,所見良多。”

坐定之後,左懋第難掩自己的興奮之情,向着皇太子畢恭畢敬的道:“殿下治民,理財施政,練兵,無一不是上上,臣等十分敬服。”

此話是出自至誠,所以說出來十分的動感情,眼神之中,也全是敬服之意。

左懋第現在勉強也算朝廷重臣,資望什麼的也過的去,此時這般誇讚皇太子,侍立在一邊的諸司官員們也都是左右顧盼,眼神之中也是掩飾不住的笑意。

不管怎麼說,皇太子聲望漸隆,這是天大的好事。

左懋第如此,陳洪範與馬紹愉當然也是緊隨而上,不過兩人地位遠不及左懋第,而且各有心思,所以說起來時,不是那麼誠懇,倒象是在有意的奉迎拍馬了。

第63章 熱血(6)第173章 李巖(2)第77章 驕兵第315章 會戰(51)第192章 變亂(9)第191章 變亂(8)第100章 立基(2)第88章 風雲(4)引子第173章 李巖(2)第61章 熱血(4)第297章 會戰(33)第89章 風雲(5)第296章 會戰(32)第140章 南京(28)第296章 會戰(32)第174章 李巖(3)第77章 驕兵第333章 決勝(8)第246章 轉折(26)第135章 南京(23)第319章 會戰(55)第212章 收穫(5)第3章 武官第159章 南京(47)第230章 轉折(20)第107章 立基(9)第280章 會戰(16)第16章 潰敗第335章 決勝(10)第267章 會戰(3)第313章 會戰(49)第264章 序幕(10)第二卷南方第二百五五章 序幕1第168章 淮上(6)第19章 都中第113章 南京(1)第54章 理想第213章 收穫(6)第67章 熱血(10)第285章 會戰(21)第264章 序幕(10)第260章 序幕(6)第337章 決勝(12)第85章 風雲(1)第222章 轉折(2)第76章 彷徨第312章 會戰(48)第284章 會戰(20)第197章 餘波(5)第208章 收穫(1)第148章 南京(36)第148章 南京(36)第88章 風雲(4)第160章 南京(48)第344章 決勝(19)第56章 出宮第212章 收穫(5)第3章 武官第218章 火器(1)第203章 餘波(12)第83章 重逢第二卷南方第一百一二十三章 南京11第一百一二十八章 南京16第307章 會戰(43)第108章 立基(10)第65章 熱血(8)第201章 餘波(10)第327章 決勝(2)第196章 餘波(4)第156章 南京(44)第319章 會戰(55)第63章 熱血(6)第二卷南方第二百五四章 轉折34第193章 餘波(1)第98章 風雲(14)第二卷南方第一百一二十四章 南京12第70章 免送第83章 重逢第227章 轉折(7)第316章 會戰(52)第27 年末第17章 渭南第77章 驕兵第94章 風雲(10)第50章 哭廟第293章 會戰(29)第340章 會戰(40)第93章 風雲(9)第28 松山第229章 轉折(9)第47章 總兵第287章 會戰(23)第350章 會戰(41)第186章 變亂(3)第179章 變化(5)第75章 告示第155章 南京(43)第15章 一揖第296章 會戰(32)
第63章 熱血(6)第173章 李巖(2)第77章 驕兵第315章 會戰(51)第192章 變亂(9)第191章 變亂(8)第100章 立基(2)第88章 風雲(4)引子第173章 李巖(2)第61章 熱血(4)第297章 會戰(33)第89章 風雲(5)第296章 會戰(32)第140章 南京(28)第296章 會戰(32)第174章 李巖(3)第77章 驕兵第333章 決勝(8)第246章 轉折(26)第135章 南京(23)第319章 會戰(55)第212章 收穫(5)第3章 武官第159章 南京(47)第230章 轉折(20)第107章 立基(9)第280章 會戰(16)第16章 潰敗第335章 決勝(10)第267章 會戰(3)第313章 會戰(49)第264章 序幕(10)第二卷南方第二百五五章 序幕1第168章 淮上(6)第19章 都中第113章 南京(1)第54章 理想第213章 收穫(6)第67章 熱血(10)第285章 會戰(21)第264章 序幕(10)第260章 序幕(6)第337章 決勝(12)第85章 風雲(1)第222章 轉折(2)第76章 彷徨第312章 會戰(48)第284章 會戰(20)第197章 餘波(5)第208章 收穫(1)第148章 南京(36)第148章 南京(36)第88章 風雲(4)第160章 南京(48)第344章 決勝(19)第56章 出宮第212章 收穫(5)第3章 武官第218章 火器(1)第203章 餘波(12)第83章 重逢第二卷南方第一百一二十三章 南京11第一百一二十八章 南京16第307章 會戰(43)第108章 立基(10)第65章 熱血(8)第201章 餘波(10)第327章 決勝(2)第196章 餘波(4)第156章 南京(44)第319章 會戰(55)第63章 熱血(6)第二卷南方第二百五四章 轉折34第193章 餘波(1)第98章 風雲(14)第二卷南方第一百一二十四章 南京12第70章 免送第83章 重逢第227章 轉折(7)第316章 會戰(52)第27 年末第17章 渭南第77章 驕兵第94章 風雲(10)第50章 哭廟第293章 會戰(29)第340章 會戰(40)第93章 風雲(9)第28 松山第229章 轉折(9)第47章 總兵第287章 會戰(23)第350章 會戰(41)第186章 變亂(3)第179章 變化(5)第75章 告示第155章 南京(43)第15章 一揖第296章 會戰(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