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風雲(11)

提起太子行止,陳名夏也是臉上飛光!

他也是一路跟隨下來,光是這幾天在淮安到揚州的一路潛行,就不知道吃了多少苦頭!

別的不說,向來的那種雍容華貴的公子哥兒氣息是絲毫瞧不着了,臉上所有的,不過就是那種櫛風沐雨,勞心勞力之後纔有的精幹與振奮之色!

聽了陳名夏的話,高起潛點頭一笑,道:“我料定奪兵之事必成,小爺護皇上南下,又斷然處置強藩……果然是了不起……便是陳大人,我也是十分佩服的……這一次從揚州往淮安效力,其中甘苦陳大人都是知道的,還望在小爺面前多加美言纔是啊。”

適才高起潛還是一副帶兵的粗魯軍漢的樣子,吃陳名夏一頂,反而客氣起來。

他雖然是有名權閹,不過久在外方,宮禁中事已經摸不大清楚。不過有一點可以確定,小爺不復當曰無權無勢的情形,看樣子,皇爺是要叫小爺抓兵,而他是帶兵監軍太監,和小爺的關係,也是一定要搞好了才成。

至於從揚州飛馳入淮安,原本就是頭一道的投名狀罷了!

見此情形,陳名夏還有什麼不明白的?當下也只是微笑以應,但心心念念,卻是無時無刻不以朱慈烺的安危爲念!

他可是把一生前程都放在了太子身上,太子,絕不容有失!

…………淮安城中連番激戰,喊殺聲鬧的沸反盈天,府城之中,怕不得有十萬居民,但如果登高遠眺,怕是萬戶蕭疏鬼唱歌,根本看不到什麼百姓的影子。

到處都是小股小股的兵士在交戰,都是穿着相同的大明官兵的服飾,只是旗號不同,所以還是能分的很清楚。

城中除了少數地方夠寬闊外,其實多半隻是縱橫東西南北的街道,這種巷戰對武藝高強的一方非常有利,如果可以看到的話,就能發現東宮內艹一方雖然人少,卻經常是幾十人追着對方几百人在打。

而魏嶽等百餘名有馬騎的騎兵就一直追趕着劉澤清兄弟,對方聚集起一支象樣的兵馬,他們就衝散一次,逼的對方再次退卻,重新整隊。還不等喘過氣來,魏嶽等人又兇猛殺到,然後將辛辛苦苦整理出來的隊伍再一次打散。

只是這種打法非常消耗體力,就算人受的了,馬力也快不行了。

打擊力度一弱,劉澤清身邊的士卒就越聚越多,漸漸已經有還手之力,要不了多久,仗着人數有優勢,劉澤清就可以部署反擊了。

當然,最重要的關鍵還在於城外的駐軍,城中劉澤清部下雖多,不過數次被打散,很難集結的起來,況且連路振飛能調動的撫標,還有府衙縣衙等差役壯丁,好歹也能湊起兩千多人來,城外駐軍不進來,就仍然是相持的局面。

…………劉澤清的總兵府邸和幾座小型的兵營就在城東,距離東門很近,在第一時間這個總兵就派出了調兵信使,不過打了快一個時辰,東門駐軍還是沒有進城來。

這得益於第一時間劉孔和的反水,這個參將是有副總兵的資格,只是被劉澤清強壓住了,但以大學士之子統兵,原本就比純粹的丘八要更得衆心,加上劉孔和自己有實力,平時和同僚也算和睦……光是看今天這種情形,一進來還有人敢給他使眼色提醒就知道了。

因爲劉孔和的反水,所以不少高級將領心存猶豫,而他立證的朱慈烺的太子身份,更是使得大批將領處在了兩難之間。

不幹,劉澤清可不是善男信女。

幹了,可能要殺的是真正的大明太子,這種罪名也實在擔不起。

就在首鼠兩端之時,東宮內艹把劉澤清的鎮標打的落花流水,結果只有劉澤清最心腹的親信纔跟着跑了,而調兵大令剛出不久,路振飛也召集了自己在城中的撫標兵丁,一路趕到了東門鎮守。

他這個巡撫好歹有些威望,站在城頭拼了命的叫喊,把劉澤清部下攪的軍心大亂。這時候就能看出來拼命攆劉澤清的好處了,雖然損傷也不小,不過城外駐軍沒有人主持大局,也是一時難下決心來攻城。

劉澤清爲了擁立之事,把麾下大將全部召入城來,這一下倒是作繭自縛了。

“殿下,”到了午正,耳聽的喊殺聲越來越近,東門那裡也鬧的厲害,而且最要緊的就是似乎劉澤清也在率部往城門移動……一旦內外夾擊,城外知道劉澤清就在眼前,只要架起幾十架雲梯來,城池就一定保不住了。到了這時,連劉兆輝和鞏效祖也沉不住氣了,一起道:“此處危險,不如暫避到城頭,萬一……”

“萬一不妥,就找機會逃走?”朱慈烺臉上雖然帶笑,語氣卻是前所未有的冷峻,他掃視了兩人一眼,都是少年親貴,新樂侯劉文炳是他的親表叔,鞏永固是他姑父,這兩個親貴按小家子來說都是表兄……不過一聽到朱慈烺語氣不對,兩人還是第一時間就低下了頭。

“你們不知道,入淮安奪軍,這是我一意孤行,父皇並不贊同……”朱慈烺嘆一口氣,有些話,也是不好再說下去了。

以崇禎的意思,一起入南京,把朝中關係釐清穩定了,他這個皇太子可以大張旗鼓的出鎮地方……不過,朱慈烺自己堅決不贊同這樣的做法。

事實上,從崇禎十三年之前,就是朝廷威令只行於督撫,而督撫不行於總兵官,總兵官不行於士兵。

就是說,朝廷可以拿督撫開刀,或是實力弱的總兵將佐,也可以拿來殺掉,但只是極少數而已。

一打敗仗,朝廷派出旗校拿人,但捕拿的全部是文官,高級將領就是斥責或降級了事。因爲朝廷害怕將士寒心,更加不肯效力用命,當然,更害怕的就是軍隊譁變。

有此顧忌,一旦有什麼不對,朝廷也就只拿文官開刀,根本不敢過問武將。天啓朝綱紀尚且很好,就因爲崇禎在這種事上的失策導致了嚴重的後果。

如左良玉,若是在萬曆或天啓朝,就算不死,也早就被免官回家啃老米飯去了,哪裡還能風光到現在,居然還封授伯爵!

而且,這麼做的後果就是高級武官擁兵自重,以前是武官可以養育家丁,現在是整個軍隊都爲私人所有,因爲要擁兵自重,所以就不能行軍法,免得上下怨望,所以總兵官最多能責罰將領,或是殺幾個小兵,但絕不可能認真的執行軍法,整肅軍紀……因爲這樣做,就是和整個軍隊過不去,是在挖自己的根。

所以打崇禎即位以來,大明軍隊軍紀越來越壞,到十三年後,精銳盡失,軍伍盡在幾個強藩之手,象劉澤清公然對抗聖旨,左良玉在瑪瑙山兵敗後拉壯丁充實部隊,甚至焚燒襄陽和武昌城,燒殺搶掠無所不爲,不僅是百姓,連官員和士紳遭到荼毒的也不在少數……這充分說明,朝廷威令不行,軍隊不僅不能爲之戰,反而成爲自己的禍患了!

這就是崇禎統治不行,並且自亂綱紀所帶來的惡果!

老實說,崇禎連趙構也不如,趙構匹馬渡江,整合兵馬,整頓吏治和梳爬財政,好歹是正經的國家政體,強如岳飛,一紙詔令也就拿下了,雖然不管這詔令是多麼無恥,最少說明一點,趙構對軍隊的控制是異常嚴格,絕無問題。

而到了現在這個時候,皇權衰微到了極點,人心盡失,光看南逃的官員是多麼稀少就知道了,內閣成員和六部堂官九卿極少,根本不見幾個重臣元老,而南都方向又是被強藩挾持,現在朱慈烺和崇禎這對父子手中無兵,入南都後又將如何?是繼續拆東牆補西牆,只將威令行於督撫,然後政令和軍令雙失,財政上是暫且丟掉了北方包袱,不過四鎮額兵幾十萬人,南方諸省也各有曲衷,不是那麼靠的住……手裡沒兵,硬不起腰桿來啊……一念至此,想到自己以堂堂太子之尊,在燕京是沒辦法,提着腦袋來回廝殺,好不容易掙出命來,沒有和崇禎一起去南京,又到淮安來繼續幹這種亡命勾當,難道他這個太子是山大王轉世的?

但現在不挺也是沒辦法了,他和崇禎可不是父子南巡,到江南來看花花世界的……而是丟了半壁江山,狼狽出逃,現在到淮安來固然是打了劉澤清一個措手不及,但也是自己硬要亂來,要是事情失敗了,就算劉澤清不敢殺他,但羣情洶洶是一定的,到時候崇禎是否能保他,或是能保的住他,也實在是難說的很了。

最少,最樂觀的看法……也是太子之位是保不住了吧……朱慈烺仰首看天淚流滿面……大半年來,多次把自己逼入牆角,現在更是身陷死地……國事壞到這種地步,實在也只能是死中求活,不出奇招,爛招,死招,根本就是無招……這個太子,當的苦哇!

只是轉眼之間,聽到了越來越近的喊殺聲後,朱慈烺沒有半點的猶豫和遲疑,右手按劍,面色冷然的道:“若是魏嶽頂不住了,我們便上,要麼等到變化發生,要麼,就死於此地好了!”

(未完待續)

第46 父子第244章 轉折(24)第246章 轉折(26)第153章 南京(41)第280章 會戰(16)第1章 重生第278章 會戰(14)第145章 南京(33)第49章 城門第65章 熱血(8)第262章 序幕(8)第100章 立基(2)第203章 餘波(12)第57章 陷落第346章 決勝(21)第204章 餘波(13)第189章 變亂(6)第185章 變亂(2)第81章 史公第230章 轉折(10)第44章 變數第290章 會戰(26)第144章 南京(32)第87章 風雲(3)第196章 餘波(4)第157章 南京(45)第161章 南京(49)第199章 餘波(7)第165章 淮上(3)第81章 史公第85章 風雲(1)第200章 餘波(8)第33章 羣英會(3)第149章 南京(37)第205章 餘波(13)第277章 會戰(13)第331章 決勝(6)第306章 會戰(42)第59章 熱血(2)第207章 餘波(16)第157章 南京(45)第170章 練兵(2)第219章 火器(2)第155章 南京(43)第239章 轉折(19)第9章 獲獎第156章 南京(44)第173章 李巖(2)第113章 南京(1)第81章 史公第143章 南京(31)第259章 序幕(5)第222章 轉折(2)第172章 李巖(1)第187章 變亂(4)第二卷南方第一百一二十二章 南京10第二卷南方第一百一二十四章 南京12第42章 好手第142章 南京(30)第55章 突變第21 晉商第318章 會戰(54)第100章 立基(2)第115章 南京(3)第114章 南京(2)第18章 非常第142章 南京(30)第173章 李巖(2)第199章 餘波(7)第113章 南京(1)第57章 陷落第111章 立基(13)第149章 南京(37)第47章 總兵第283章 會戰(19)第29章 閣臣第77章 驕兵第141章 南京(29)第133章 南京(21)第200章 餘波(8)第113章 南京(1)第14章 先聲第70章 免送第165章 淮上(3)第257章 序幕(3)第163章 淮上(1)第185章 變亂(2)第110章 立基(12)第234章 轉折(14)第199章 餘波(7)第218章 火器(1)第261章 序幕(7)第二卷南方第一百一二十三章 南京11第二卷南方第一百一二十一章 南京9第280章 會戰(16)第81章 史公第267章 會戰(3)第18章 非常第278章 會戰(14)第13章 異心
第46 父子第244章 轉折(24)第246章 轉折(26)第153章 南京(41)第280章 會戰(16)第1章 重生第278章 會戰(14)第145章 南京(33)第49章 城門第65章 熱血(8)第262章 序幕(8)第100章 立基(2)第203章 餘波(12)第57章 陷落第346章 決勝(21)第204章 餘波(13)第189章 變亂(6)第185章 變亂(2)第81章 史公第230章 轉折(10)第44章 變數第290章 會戰(26)第144章 南京(32)第87章 風雲(3)第196章 餘波(4)第157章 南京(45)第161章 南京(49)第199章 餘波(7)第165章 淮上(3)第81章 史公第85章 風雲(1)第200章 餘波(8)第33章 羣英會(3)第149章 南京(37)第205章 餘波(13)第277章 會戰(13)第331章 決勝(6)第306章 會戰(42)第59章 熱血(2)第207章 餘波(16)第157章 南京(45)第170章 練兵(2)第219章 火器(2)第155章 南京(43)第239章 轉折(19)第9章 獲獎第156章 南京(44)第173章 李巖(2)第113章 南京(1)第81章 史公第143章 南京(31)第259章 序幕(5)第222章 轉折(2)第172章 李巖(1)第187章 變亂(4)第二卷南方第一百一二十二章 南京10第二卷南方第一百一二十四章 南京12第42章 好手第142章 南京(30)第55章 突變第21 晉商第318章 會戰(54)第100章 立基(2)第115章 南京(3)第114章 南京(2)第18章 非常第142章 南京(30)第173章 李巖(2)第199章 餘波(7)第113章 南京(1)第57章 陷落第111章 立基(13)第149章 南京(37)第47章 總兵第283章 會戰(19)第29章 閣臣第77章 驕兵第141章 南京(29)第133章 南京(21)第200章 餘波(8)第113章 南京(1)第14章 先聲第70章 免送第165章 淮上(3)第257章 序幕(3)第163章 淮上(1)第185章 變亂(2)第110章 立基(12)第234章 轉折(14)第199章 餘波(7)第218章 火器(1)第261章 序幕(7)第二卷南方第一百一二十三章 南京11第二卷南方第一百一二十一章 南京9第280章 會戰(16)第81章 史公第267章 會戰(3)第18章 非常第278章 會戰(14)第13章 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