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到六月間,雖然石路一直在忙,但每天都會觀察一下所種植的作物的情況。畢竟這是第一次種,時節也難以把握,而還不到一年也沒法總結。
小麥長勢一直很好,只有粟在三月間生長緩慢而且死苗較多,大部分是被凍死的。而到了四月開始,所有的作物就開始茁壯成長。
豆子則比印象中原來時空的生長期慢一些,三月份基本上就是長了個小芽,還被凍死了些,和粟差不多。五月份六月的雨季中剛剛抽枝,到了六月末纔出現花期,估計八月份左右才能收割。
不過這也剛剛好,花期避開陰雨連綿的五月到六月中旬,有利於授粉,否則會影響收成。最後能收穫多少,石路也沒把握。他估計,至少需要一兩年的時間,把這裡的季節變化情況弄清楚,才能確定種植的時節。
石路決定明年把豆和粟的種植時間放在四月的時候。根據今年的情況,四月基本回暖了。粟進入了五月的時候開始抽枝和長高,豆麥在六月份開始則已經陸續的有花出現。
由於花期趕上降雨密集的時節,雨季的時候部分作物稍微受到些影響。如果種植推遲一些,在七八月抽花,深秋能夠採收,這樣既不耽誤花期授粉也不會遇上冰霜。
而豆則四月種下,五月六月抽枝,六月末開花結果,到八月就能採收,這樣子基本上能夠避開五月開花而正趕上雨季受到影響。
小麥的花期也沒在雨季,而是剛剛在六月抽穗,這時候有的是陣雨,到七月可能就收穫。只是五月的光照可能不足,穗子不算太好。
石路打算收穫以後就準備種冬小麥試試看,今年觀察到的氣候情況表明,三月左右河水解凍,青草發芽開花。四月花期正盛,五月雨季來臨前則有一些野菜的果實成熟。
這裡的氣候對比石路所知的時空來說,應該是更接近南方,種植冬小麥應該不成問題。只要實驗幾年,確定收種的時令,就可以開始規模種植。
南瓜的花受到移植的影響不大好,最終在石路進行人工授粉以後,才保住了一個小的瓜。一個瓜只要照料好,倒是能夠收穫不少種子,未來將用這種子作爲來年的發展。
葫蘆倒是在移植後長的不錯,爬滿了架子,並且結了七八個果,而還在繼續開花中。年底的時候,裝水的葫蘆就能夠用上了。
倒是芋頭長勢最好,移植以後又長出些新芽。石路就把這些芽分開,把芋頭擴充爲五畝,平日燒出來的草木灰大都施肥給這種塊莖植物。
雖然不知道味道如何,不過看其長勢,倒是能收穫不少。就算種出來的芋頭有毒,石路也有辦法把毒素去掉食用。
本來族人都不大懂如何照料這些作物,不過在石路的指揮下,逐漸的也掌握了些技巧。現在基本上不用石路每天盯着了,只用把握好節令就行。
隨着新的柵欄工程的完成,族人們又回到原來的軌道,不論是打獵的還是採集的都回到自己的崗位繼續勞作。
由於五月間雨季的影響,加上捕獵日久,除了河裡的魚,其他獵物基本上三四天才收穫一次。兩次大規模的建設則又消耗了大部分的物資,所以現在的民兵隊和勞動組依然得不到休息。
石路對這種食物供應不穩定的情況很是擔憂,至少要到明年才能改變狀況。今年秋季石路打算準備進行一次大的全體狩獵活動,以便儲存足夠的過冬物資。
去年的狀況一定程度說來也算是走運的,快斷糧了就找到獵物的運氣並不是隨時都有,加上今年華谷裡有了人類,可能來此過冬的動物會減少。
這種狀況已經出現了些苗頭,自從從蟒蛇口中奪來鹿以後再也沒見過鹿羣,野豬在附近也活動少了。比較常見的是山羊,躲在林子中,不過這種動物很難捕捉到,除了它們靠近神馬谷時就沒什麼下手的機會。
石路還擔心的就是洪水問題。進入六月以後,天氣不再是五月那種連續幾天的下雨天,而是兩三天下一次陣雨,河水繼續往上漲。
在建房之初,石路都想過另外找個高的地方安家,不過查看了河水上漲幅度以後,稍微放心了些。現在的水位比起冬天冰凍的河面高了一米左右,而高地和河面的垂直距離還有十米左右呢。
養殖的進步倒是很快,野豬這東西什麼都吃,一直關着則更肥。每天有兩個人負責把一些骨頭,雜草等等統統扔進去,旁邊還挖了個池子作爲積肥的地方,和豬圈相通。
兔子則一直的在生長,由於繁殖週期短,估計到了冬天就可以吃一部分。加上狩獵隊不斷的捕獲新的加進去,現在都已經六十多隻了。有了這種皮肉都能用的小動物,過冬時就更有保證。
野雞依然還是沒有下蛋,也許是季節不到,也許是食料不合理,無從知道。只是這羣鳥都活的好好的,每天都要吃不少東西,主要是孩子們捉到的到蟲子以及小魚之類,還有采集的各種果子。
巫一直在華洞裡忙,除了在研究植物的藥性以外,就是把一些大事刻在上面。石路進去看的時候發現塗滿了各種記錄用的圖案以及一些字。
梅林也是巫常去的地方之一,經過清理,那裡總共有二十多株梅樹。除去了旁邊的雜樹和雜草以後,又用柵欄把果樹單獨的圍起來。
梅樹的果子成熟以後被採下來風乾儲存着,作爲調料或者藥用。石路還特地的扦插了些枝條,打算明年把新的樹苗移植開一些。
而在梅林周圍,還移植上一些外面發現的能吃的果子的樹苗,儘管沒人知道那些樹叫什麼名字。族人知道的一些藥材也被種在裡面,這樣以後尋找起來就方便些。
算算看來到這裡快一年,石路漸漸的適應了一開始艱苦的生活。在這個蠻荒的地方有了房子女人,算是了不起的進步。
族人們也逐漸的適應了這裡的生活。在華谷,大家都忙碌,不過比起在大荒原,人們更安全。猛獸通常無法跨過柵欄,也沒有其他部落的襲擊,這是大家以前無法想象的。
偶爾的時候,有人還會想起大荒原的生活,想起那裡有的獵物和果子。只不過,大部分的回憶都不是美好的。那裡雖然有好多羣羚羊、野牛,只是小氏族沒能夠享用,那是大部落的專屬。
食物的供應上,自從來到華谷,魚類和其他動物都比大荒原中的容易獲取,也不會有人來爭奪獵場。住的地方,帳篷成爲歷史,除非是外出時才偶爾用。堅固的房屋既保暖又安全,還乾淨。
對於石路來說,他還要做很多,周邊探索還不夠,農業還沒真正開始,周圍的危險依然存在。至今除了石灰石,也沒發現能用的礦石。石路突然覺得,就想要安定安全的生活也不是容易的事兒。
雖然目前捕獵顯得比較難一些,不過比起大荒原時代好多了,至少能夠保證基本的需求。石路也不想在這個季節儲存過多的肉,不然容易壞掉,所以生活節奏暫時慢了下來。
這短暫的休息時光,是石路到這以後唯一能靜下來思考的時候。巫對他說,華谷裡的雨水比大荒原裡多,穿着獸皮身子太難受。
這個問題他早就注意到了,趁着族內不太忙,石路帶着人在四處找了些樹皮和草莖,試圖找到能紡織的材料。大海撈針一樣的搜尋,還是一無所獲。
每天制磚依然在繼續,進入七月的時候,已經有了幾千個磚頭和泥磚。木炭的燒製也在進行中,薛負責的窯邊上的一個草棚都堆滿了。
這時候石路也不讓他燒製陶器,只是讓薛不停的製作一些,幹了後保存在草棚裡,需要的時候再燒製。這有個好處就是訓練了幾個人的製陶水平,畢竟剛剛開始學,廢品率還非常高。暫時不燒製的話就可以做壞了重新來。
薛還帶着徒弟改進了工藝,無師自通的先把土鍋泥在水裡搗碎過濾幾次,做出來的陶器比之前的精細多了,也不怎麼滲水。
試製出來的第一批一千多個磚頭都被他用來砌成了池子,用來洗泥。令石路懊惱的就是還是沒有找到合適做轉盤的方法,陶器的形狀只能用手捏出來,手法生疏的人就容易出廢品。
民兵隊除了打獵就是準備柴火。這活兒相對簡單和單調,只需砍倒大樹,合適做材料的統統運回來,次一些的運到薛那裡準備燒炭。枝條就地堆起來,等幹了再搬回村做柴火。
大部分的樹木不適合做材料,被就地砍倒,這是未來準備做耕地時燒荒以及燒磚的燃料。勞動力的稀少,讓石路不得不把一些活兒提前完成。
就這麼的隨着時間推移,很快進入了七月,只平靜了不幾天的華部落,又要開始忙碌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