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朝會風波

翌日,李恪從校場練武回來,用過早膳,在蘭兒是服侍下穿上朝服,在小寶子的陪同和陳其的護衛下直奔太極殿而來。今天是十月十五,他作爲親王,今天又要參加一月兩次的朝會。

在承天門下車之後,李恪讓陳其等候,自己帶着小寶子來到了早朝的太極殿。距離卯時,還有半刻時間,李恪和衆人一樣,只能在太極殿前等候。在等候的這段時間裡李恪分別跟衆人一一行禮問候。

而李泰在李恪到太極殿不久就出現在了大家面前,這讓李恪有種錯覺,李泰是不是總喜歡在自己到場之後不多時就出現。如今封爲衛王的他,已經不似剛開始李承乾被冊封爲太子時的萎靡不振了,顯得精氣十足,和藹恭謙,讓人容易對他產生親近之感。難怪歷史記載,他和李承乾就算沒有像長孫無忌、李績這樣的權臣支持,也能斗的旗鼓相當。

關鍵是他的作風讓那些處在中下游的官員感覺得到了尊敬,意識到了自己的機會,所以,他們支持李泰,李泰才能夠在朝堂上站穩腳。李泰的作法很符合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在大唐朝堂上的大員也就那麼幾個,這當中還有很多支持李承乾的,他即便爭取到他們中部分人支持自己,也不見得鬥得過長孫無忌。

所以,他就走基層路線,和中下層官員建立感情。李世民在位時的朝堂是很注重討論的,他喜歡讓羣臣討論國事,這樣一來,這些官員也是一股不小的勢力。想到這點,李恪不得不佩服起李泰的智謀來,他也不是一個簡單的人物啊,能想出這樣的曲線爭儲的路線。就在這時,李泰來到了他身邊,行禮道:“青雀見過三哥,聽說三哥已經移居漢王府,臣弟很是想念啊。”

李恪親熱的說道:“爲兄謝過四弟掛念,四弟有時間可以到我的漢王府一敘。”

李泰恭敬的道:“三哥邀請,臣弟敢有不從,等有時間一定到三哥府上嘮叨。”

兩人聊得開心,忽見李承乾和長孫無忌兩人緩緩而來,李恪和李泰給他們行過禮,李恪又跟李承乾說了幾句客氣的話,而這時封德彝和蕭瑀兩人則徐步而來。三人只得按部就班的站好,等待李世民覲見入朝。

早朝討論都是懸而未決的事情,所以難免爭論不休,李恪和李泰以及李承乾因爲現在年紀還小,沒有發言權。讓他們早朝列席,也只是李世民爲了培養他們治理安邦的能力。所以,他們因此聽的格外詳細,一面不忘默默思考,以便隨時準備回答李世民的提問。

李恪低着頭,只聽封德彝慢騰騰道:“啓稟皇上,老臣以爲皇上登基已有三月,這年號之事也不能耽擱,該早做決定。”

封德彝如此一說,衆人無不贊同,他們當中很多人都是政變的主謀和幫兇,是他們幫李世從李建成的手中搶到了太子之位,又在李淵手裡逼的他將自己的皇位禪讓給李世民的。所以,用武德的年號,他們心裡總覺得不舒服,如今封德彝提了出來,他們如何能不高興,不支持呢。

所以,都大聲說道:“皇上是該確定年號。”

“還望皇上早做決定,不能耽擱啊。”頓時,大殿裡被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吵的不成樣子。

李世民實在看不下去了,但他又不能說什麼,是他規定的朝會可以討論,不予追究。現在,他要追究這幫大臣在他面前太過放肆,顯然會顯得自己氣度不夠,所以,他青着臉不語。

這時候,長孫無忌適時的站出來喝道:“朝堂之上,吵成這樣,成何體統。”

大家顯然未測料到會有人喝斥,慌忙閉口不語,目光不由自主的朝長孫無忌看去。尤其是封德彝和蕭瑀兩人,心中對長孫無忌如此不識時務很是不滿,都在心裡罵道,自己尚書僕射都沒說什麼,你一個吏部尚書有什麼資格吼斥大家。

本想站出來告個長孫無忌目無君主之罪,但見李世民對長孫無忌剛纔的表現甚是滿意,知道是皇上寵着他,兩人都是官場上的老油子,自然知道這個時候不能指責長孫無忌。所以,終是不再言語。

這一切李恪看得清清楚楚,長孫無忌在朝堂上吼斥重臣,李世民不但不責怪他,還很讚賞他,這說明李世民對長孫無忌確實恩寵有加,難怪歷史記載,李世民想立自己爲皇太子時爲什麼不跟衆人商量,非要跟長孫無忌一人商量,主要還是太信任他了。李恪不由得對長孫無忌又有了新的認識,從而提防他的心開始加重起來。

李世民等大家安靜下來,才緩緩說道:“朕登基之初,大事小事一大堆,忙不過來。所以,這年號一事也一直拖到現在,既然今天被封德彝提了出來,你們大家就想想,朕該用什麼年號。”

大家見李世民讓他們說,頓時七嘴八舌,你說你的,我說我的。這時,封德彝再也不甘落後,大聲吼住衆人道:“啓稟皇上,微臣以爲用‘順德’爲好,順其天意,恩德天下。”

封德彝話剛說完,長孫無忌便反對道:“皇上,臣以爲該用‘永昌’最爲妥帖。”長孫無忌說完,封德彝剛要反駁就聽尚書右僕射蕭瑀道:“微臣贊同封大人的意見。”蕭瑀如此說,純粹就是爲了剛纔長孫無忌搶了自己的風頭,看不慣他的囂張氣焰,而事實上,他並不看好封德彝所提出的年號。

一時之間,支持長孫無忌的大有人在,支持封德彝的也有不少,朝堂上亂成一鍋粥。李世民見再不訓斥,這幫人非得鬧上天不可,就吼道:“如此吵吵鬧鬧,你們是不是把朝堂當成菜市場了?”

李世民一吼,衆人連忙跪下道:“臣等有罪,還望皇上贖罪。”

李恪隨着衆人跪下,心裡在想,皇帝和大臣之間的差別就在這裡,大臣即使官職再大,你吼斥,大家只是不再言語而已,而皇帝一吼斥,衆人就只有跪地請罪的份了。但讓他料想不到的是,就在大家跪地求饒的時候,李世民在高處觀察到了他的表情,見他對此毫不在意,似乎心中早有定計,就問道:“李恪,你覺得朕該用哪個年號?”

李恪被李世民一問,嚇了一跳,忙道:“此等大事,兒臣年小,不敢妄下定語。”

李世民聽他說自己不敢隨便說,就知道他心裡有主意,便道:“你且說來,用與不用朕自有決斷。”

李恪心中後悔不已,他剛纔只是想告訴李世民,我年紀小,還沒有到決定這樣大的事情的時候,不能隨便說,你也不能隨便就聽我的。只是,沒想到李世民誤會了他的意思。李恪心裡暗暗着急,他到底該怎麼辦呢?

李世民見李恪沉默不語,不由大聲喊道:“李恪,你沒聽見朕剛纔的話嗎?”

李恪被李世民這一喊,大驚之下脫口而出:“貞觀。”

李世民剛要對李恪的態度進行批評,忽聽他喊出“貞觀”二字,乍一聽不覺什麼,但細一琢磨,覺得“貞觀”二字又很貼切。這時封德彝啓奏道:“皇上,漢王殿下所說‘貞觀’二字,臣認爲甚好。《易大傳》曰:天地之道,貞觀者也;貞:天地之理主於正;觀:以示人也。兩字表示天地之道,就是要告訴天下臣民皇上所行之事,順應天意。”封德彝博纔多學,一番解釋下來,頭頭是道。李世民越聽越覺得有道理,又問房玄齡道:“房愛卿,你認爲如何?”

房玄齡見李世民徵求他的意見,這表示李世民心裡已經認可,忙道:“臣贊同漢王的殿下‘貞觀’二字。”

李世民用目光掃視着下面衆人,最後定格在杜如晦的身上,問道:“愛卿,你認爲呢?”

杜如晦也覺得這兩個字有新意,很適合李世民這樣雄才偉略、開創盛世的明君,就道:“臣也贊同漢王殿下的‘貞觀’二字。”

衆人見李世民最爲信任的幾個人都支持了,自己還不支持幹嗎,就立即表明了自己的態度。而這個時候封德彝又不失適宜的喊道:“漢王殿下如此大才,乃是皇上之福,大唐之福啊。”

支持封德彝的人一聽老大都如此說,自己還敢落後,所以,也七嘴八舌的喊道:“漢王殿下聰慧,實乃大唐之福啊。”反正就是好話說了一大堆,讓李恪聽到都起雞皮疙瘩。

李恪從自己說出這兩個字時就預料到了結果,雖然他沒有從長孫無忌眼中看到什麼,但他看到了李承乾稍帶怨恨的眼神和李泰警惕的神情,他不覺心裡一沉,今天不小心說出的“貞觀”兩個字,不知將來自己要爲此付出什麼樣的代價呢,天意如此啊,自己又能有什麼辦法呢。所以,李恪無心再聽大家議論的其他事情,心裡迷迷糊糊的,不一會就跟着羣臣出了太極殿。

出得大殿,李恪跟衆人一一打過招呼,明顯的李承乾和李泰對他已經對他有了警惕之心,倒是李佑,跟他說話和氣,讓他沒有想到。

等到衆人離開,李恪徑自來到李世民處理朝政的兩儀殿。

李世民剛下早朝,來到兩儀殿,心裡想着李恪剛纔所說兩個字,覺得跟很適合自己,不由得爲兒子能想到如此的年號而高興,但他還是有所懷疑,李恪武略還行,文才就沒有李泰好,他怎麼會想出這麼貼切的兩個字來呢?這時王德進來稟道:“皇上,漢王殿下在殿外求見。”

“讓他進來吧。”李世民顯得很高興,他也想詢問李恪,這兩個字是否是他自己所想。

李恪走進兩儀殿,連忙給李世民行禮道:“兒臣叩見父皇。”

李世民緩緩道:“起來吧。”

李恪起身,站在一邊,等李世民詢問。果然,李世民問道:“你在早朝所說的‘貞觀’二字你自己所想嗎?”

李恪就知道李世民會如此問,回道:“啓稟父皇,是兒臣所想。”

李世民又問道:“你是如何想到這二字的?”

李恪恭敬的道:“貞,正也;觀,示也。‘貞觀’以正示人也。含義就是指示人們按照社會自然發展規律去做。”李恪以前看過這兩個字的註解,記住了宋朝朱熹對這兩個字的註解。所以,即是封德彝博學,也不可能知道晚他幾百年的人的註釋。

李世民聽李恪解釋後,倒也不再懷疑他,勉勵道:“你能有此學識,朕心甚慰,還望你以後繼續努力,不可因此而驕傲自滿。”

李恪謙虛道:“兒臣敬遵父皇教誨。”

李世民滿意的點點頭,對他道:“你今天所來何事,說吧。”

李恪就直接把昨晚馬周幫他所寫兩本奏章呈給了李世民。在李世民觀看奏章的時候,李恪細心打量了李世民處理政務的兩儀殿。確實如歷史上所說,李世民奉行節儉,就是自己的兩儀殿也不是很華麗奢侈,這在很多帝王中是不多見的。

約摸過了一刻,李世民看完奏章,放在案几上道:“你所說的這個新蹴鞠朕雖然沒見過,但蹴鞠在大唐民間比較興盛,而奏章中所列詳細,朕也能對你的新蹴鞠之法略知一二,如湊章中所說,確實對大唐百姓百利無害。”

李恪聽李世民如此說,知道他不反對自己推廣蹴鞠比賽,心中暗喜。李世民繼續道:“至於你建議由朝廷舉辦這樣的比賽,朕認爲還不是時候,如今大唐發展迫在眉睫,朕和羣臣都無暇顧及此事,等突厥之事解決,朕到時候可以下旨此等比賽由禮部舉辦。”李世民的答覆正如李恪所料,李恪也沒指望他能在由朝廷舉辦,由朝廷監督。

李世民看到兒子面呈失望之態,安慰他道:“你也不用灰心喪志,畢竟,這是件利於百姓的事情,朕即使現在不能辦理,也不會棄之不顧。”李世民說着看了李恪一眼,見他有些希望的等待自己下文,便道:“朕可以容許你以漢王府的名義舉辦蹴鞠比賽,而你提議的這個監管部門就一併列到你的漢王府中,只是不能再叫蹴鞠寺了,這樣不合體制,就叫蹴鞠司吧。”

李恪一聽,高興不已,忽聽李世民問道:“這份奏章不是你寫吧?”

李恪回道:“奏章中的內容是兒臣府中主薄馬周所擬,奏章是兒臣抄寫的。”

李世民讚道:“這份奏章條理清楚,文辭嚴謹,一看就是才學之士。”然後,看了一眼李恪道:“蹴鞠司就由馬周負責,朕再任命他爲御史臺侍御史,可以糾舉百寮比賽中的官吏以權謀私現象。”

李恪趕緊謝恩道:“謝父皇恩准,兒臣一定竭盡所能辦好此事。”

李世民道,“沒想到短短數日,你的書法緊張神速,父皇很高興,希望你能再接再厲,創出屬於自己的風格。”

李恪道,“兒臣謹遵父皇教誨。”

李世民又問道:“你還有其它事情嗎?”

李恪回答道:“暫時沒有,等以後蹴鞠司遇到問題,兒臣再來請教父皇。”

李世民道:“那你就下去吧,記得不要因爲此事而學業有所怠慢,知道嗎?”

李恪知道李世民還有湊章要批覆,就不再打擾他,關心的道:“父皇注意身體,兒臣告退。”

李世民在李恪剛要退出兩儀殿的時候又道:“明天朕就讓尚書省草擬聖旨,你也不用擔心此事。”

李恪再一行禮,退出了兩儀殿。

李世民看着他遠去的背影,自語道:“朕就期待你,看你是否真能辦成這件事。”

偶遇新星(加捲)

李恪出了兩儀殿,直接來到楊妃的千秋殿,楊妃見李恪到來,滿是欣喜,拉着她道:“恪兒,幾日不見,你消瘦了很多。”

李恪感動道:“多謝母妃掛念,兒臣一切都好。”

這時,李愔和李蓉還有李敬在幾個宮女的簇擁下走了進來,一見李恪,幾人頓時高興不已,七嘴八舌的說個不停。李榮親熱的問李恪道:“三哥哥,這些天你去哪裡了,榮想聽你講故事了。”“我也想聽了啊。”李愔急忙道,“三哥哥你多講幾個好吧。”“還有我,最愛聽三哥的故事了。”李敬嘻嘻笑道,充滿期待的看着李恪。

李恪拉他們在楊妃身邊坐下,不忍讓他們失望,就給他們講了起來,只是對於古代的典故故事,李恪知道的不是很多,於是講了幾個他前世上幼兒園時聽過的童話,有龜兔賽跑,有白雪公主,還有醜小鴨和灰姑娘。李恪講的繪聲繪色,李愔三人聽的津津有味,就連楊妃在一旁,也面含笑意,感興趣的聽着。

不知不覺,四個故事已被講完,可是三人還覺得意猶未竟,纏着李恪再講。李恪想到還有事情要做,就哄他們道:“三哥今天很忙,等以後有時間了再給你們講吧,你們要多努力學習,三哥以後把知道的故事寫下來,你們自己就可以看了。”

三人雖有些不樂意,但都很懂事,聽話的點點頭。李榮拉着李恪的手,強調道:“三哥哥說話可要算數。”

“肯定算數。”李恪認真道,李榮展顏一笑,李愔和李敬也笑了下,李敬忽然想起什麼,問李恪道:“三哥,聽母妃說你搬出皇宮住了,皇宮外是不是很好玩?”

李恪一怔,一時不知如何回答,在他看來,皇宮大內雖然好黃奢侈,守衛森嚴,但住在裡面,總覺得不如外面自在,可是他又不能和李愔直說,便搪塞道:“外面怎麼能和皇宮裡相比,等哪天我帶你們去我的漢王府看看,你們就知道哪裡好了。”

“好啊!”李敬拍手笑道。李榮李愔聽後也非常高興,看李恪眼神竟有些羨慕。

李恪站起身來,想要離開。李愔三人也急忙起身,好像生怕李恪走了似的。李恪看着三人戀戀不捨的樣子,沒有立即跟楊妃告辭,挨個撫摸了下三人的腦瓜,關切的道:“我不在宮裡,你們要聽母妃的話。”三人連連答應。

李愔好奇的問:“三哥,你在外面忙什麼呢?”

李恪想了想,決定把蹴鞠的事情告訴他們,便簡單說了下他在策劃蹴鞠比賽的構想。三人聽完,興奮的道:“太好了啊,我們也都喜歡玩蹴鞠,三哥讓我們也參加吧。”

“沒問題。”李恪回答的很痛快,又話題一轉道:“只是,蹴鞠比賽要求組隊,你們三個人數不夠啊。”

三人頓時有些泄氣,李榮嘟着小嘴,李敬皺着眉頭,李愔眼睛眨了幾眨,欣喜道:“我們可以找人手啊。”他這一說,李敬來了精神,附和道:“我找其他皇子說說,他們一定願意加入。”李榮也不甘落後,喊道:“我也可以找到人,紫秋和月玲也都喜歡蹴鞠,而且她們踢的還相當不錯呢。”

李恪知道她所說的紫秋和月玲一個是柴哲威的妹妹,一個是李宗浩的姐姐。想到蹴鞠因此可能會被更多人關注,李恪的臉上不覺浮起一絲微笑。

楊妃看在眼裡,關心的道:“恪兒,母妃剛纔聽你說的蹴鞠之事,感覺關係重大,你一定要謹慎行事,不要出什麼亂子。”

李恪怕自己害楊妃擔心,趕緊保證道:“母妃放心,恪已將蹴鞠一事向父皇奏明,父皇很支持恪兒,讓恪在漢王府建立個蹴鞠司,專門管理蹴鞠事宜。”

“如此最好。”楊妃如釋重負道。

告別了楊妃李愔等人,李恪回到自己在平康坊的漢王府,吩咐小寶子和陳其換上便服,他想到街上走走,順便考察下長安城居民對蹴鞠的喜愛程度。

正是半晌時分,街上行人如織,熱鬧非凡。李恪邊走邊看,目光流轉處,衆生百態盡收眼底。

漸漸的,行人稀落下來,李恪朝周圍仔細一看,才發現街旁的建築看起來頗爲破舊,像山水畫褪了色,給人一種灰暗的感覺。李恪停下腳步,疑惑的問小寶子道:“這是什麼地方啊?爲何如此落魄?”

小寶子趕緊回道:“啓稟殿下,這裡是長樂坊地界。”

聽到“長樂坊”三個字,李恪覺得有些耳熟,努力回想,記起前世看過的影視劇裡有提到過長樂坊的,好像是三教九流聚居之地。李恪於是又問道:“長樂坊是個怎樣的地方啊?”

小寶子撇撇嘴道:“這長樂坊,是長安城裡的貧民區,住在這裡的幾乎都是販夫走卒。”

陳其聽完,勸李恪道:“殿下,這裡玉龍混雜,某將認爲不去也罷。”

李恪卻來了興趣,不在乎道:“既來之,我們不妨進去看看,就當體察下民間生活吧。”說完,率先朝前走去。小寶子和陳其不敢怠慢,連忙跟上去,小寶子一指前面道:“殿下你看,進了這個大門,就是長樂坊了。”李恪順着小寶子所指的方向看去,果然看見一座大門,隱約可見門內行人來往的身影。

李恪緊走幾步,進到門內,放眼一望,一片低矮雜亂的房屋店鋪蜿蜒而下,三三兩兩走過的行人,穿着都很粗鄙。李恪三人沿着不太寬的街道往裡走了幾步,忽見從一條小巷裡衝出一羣人來,竟是將三人擠到了一邊,小寶子剛想斥責他們,李恪已經攔住一人問道:“請問這位小哥,你們如此匆忙,這是要去做什麼?”被攔住的打量了李恪一眼,見他一身華服,很客氣的道:“我們去看葉西的比賽。”

李恪好奇道:“葉西是誰?”

那人很自豪地道:“葉西是我們長樂坊的英雄,他一會要與劉壯比試蹴鞠,我們急着去給他鼓勁加油。”

聽到“蹴鞠”兩字,李恪心裡一動,忙追問道:“葉西蹴鞠玩的是不是踢得很好?”

“何止很好,簡直無人能比。”那人誇讚道,看到其他人都跑遠了,趕緊撒開腿去追。李恪也跟了上去,陳其小寶子自是緊緊跟隨。

路上,通過那人的介紹,李恪大致瞭解了葉西的情況,葉西家住長樂坊,世代以做蹴鞠爲業,只是如今馬球流行,蹴鞠不免有些受到排擠,因此,葉家勉強能夠餬口。葉西從小熱愛蹴鞠,練就了一身好本事。球在他腳下,就像是一個聽話的孩子那樣的順從那樣的帖服。受葉西的影響,坊裡很多孩子也喜歡上了蹴鞠,葉西於是組織了一個蹴鞠隊,常常踢蹴鞠自娛自樂。

可恨的是,東城首富劉壯看上了葉西和他鄰居一共十幾家的地皮,想用低價買過來開個賭場。葉西幾家自然不肯答應,劉壯就收買長安府尉趙科爲其做主,趙科曾經看上了葉西的姐姐葉青,想娶爲小妾,無奈葉青誓死不從,趙科因此對葉家懷恨在心,於是以官威恐嚇葉家等十幾家儘快搬走,然而葉西爲人鐵骨錚錚,帶領大家一起反抗趙科劉壯的仗勢欺人。趙科一計不成,又生一計,讓葉西和劉壯進行一場蹴鞠賽,葉西如果輸了,就搬出長樂坊。

葉西自認蹴鞠技術好,就接受了劉壯的挑戰,今天就是比賽的日子,所以大家都去給他加油助陣。李恪聽完,不禁對葉西有了好感,心裡隱隱有些期待。

隨着衆人,李恪三人來到了一個寬闊的場地,看樣子,像長樂坊的集市。場地靠邊的地方,已經插好了兩根竹竿,竹竿上罩着網,場地正中,面對面站着兩個男人,一個六七歲,雖然身穿一身舊衣,卻掩不住的英武帥氣,李恪猜道:“他應該就是葉西吧。”另一個三十多歲,穿着華麗,一副居高臨下的氣勢。“難道他是劉壯?”李恪想着,不覺對他的表情很是反感。正好旁邊有人在悄聲議論,李恪聽了會,證實了自己的猜想。

這時,幾個差役擁着一個穿着官服的中年男人走了過來,劉壯見了,忙跑過來迎接。顯然,這個中年男人就是趙科了。趙科在差役準備好的椅子上坐下,吩咐比賽開始。

立即,十幾名男子跑到了場地裡,分別站在了劉壯和葉西的身邊,各是八人。劉壯一方先開球,看得出,他的隊員都是家丁所選,個個精壯結實,只是蹴鞠是一項講究技巧的運動,光憑孔武有力並不能控制腳下的蹴鞠,很快,蹴鞠就被葉西搶到了腳下。場外觀看的李恪,視線一直跟着葉西,看他帶球嫺熟,在對方人高馬大的假定面前,如入無人之境,幾個閃轉,就到了球門前,沒等衆人看清楚,葉西一腳抽射,勢大力沉,蹴鞠劃過一道弧線後,穩穩落進了球門,場外頓時響起一片叫好聲,李恪情不自禁鼓了下掌,心裡有了想把葉西招到漢王府的想法。

在葉西的攻勢下,劉壯眼看自已一方連連敗退,慌忙叫停,趙科正爲劉壯的形式急得不行,見劉壯喊停,趕忙順水推舟,宣佈雙方休息一會再比。

劉壯帶着手下請趙科進了場外街對面的一家酒館,葉西和他的隊員在場外席地而坐,氣定神閒。小寶子擔心李恪口渴,便建議也去喝茶,李恪確實感到渴了,就帶小寶子和陳其進了一家茶樓,喝了杯茶出來,發現劉壯趙科也出了酒館。

回到場地,雙方重新開始比賽,這次,風雲卻急轉直下,劉壯等人像一羣打手,見到葉西的人上前伸腿就踢,被踢中的人紛紛倒地不起,即便沒被踢中的,只要不小心捱到對方的腿,也立即撲倒在地。李恪看着,既好奇又氣憤,盯住劉壯的腿部看了一會,忽然看出了一些端倪,於是對陳其說了幾句什麼,陳其一個箭步飛身躍進場地,一個掃堂腿,劉壯哎呦一聲倒了下去,陳其順勢一扯他的褲腿,赫然,一塊銅板從膝蓋以下露了出來。

“譁!”場外一片噓聲,不知誰喊道:“打倒作弊的!”一時之間,衆人也都喊了起來。

劉壯被家丁攙扶起來,對陳其罵道:“你敢踢我,知不知道我是誰?”陳其冷笑道:“我不知道你是誰,但我想你知道他是誰。”說着,陳其一指李恪。立即,李恪成了人們眼中的焦點,在人們的注視下,李恪神情自若。小寶子忙着顯擺道:“他就是漢王殿下。”劉壯一聽,駭然一驚,慌亂的走過來給李恪行禮,嘴裡連連賠罪,趙科也吃了一嚇,顧不得官架子,忙來到李恪面前說好話。

李恪訓斥了兩人一頓,告誡他們不要漲勢欺壓百姓,兩人忙不迭的點頭答應。衆人看李恪的目光,無不充滿欽佩。葉西一一扶起他的隊員,走過去,感激的看着李恪,道:“小民葉西,見過漢王殿下,多謝殿下揭穿劉壯的把戲,爲小民做主。”

李恪笑道:“不必客氣,剛纔本王看你踢球,動作標準,技術嫺熟,好身手啊。”葉西被誇的有些不好意思,謙虛道:“都是雕蟲小技,讓殿下見笑了。”

李恪順勢道:“本王也喜歡蹴鞠,最近府中想成立一支蹴鞠隊,可惜缺少人手,不知你可否有興趣來本王府上踢球?”葉西聽後,連忙道:“只要殿下不嫌,小民求之不得。”李恪聽了,十分高興。又道:“本王看你這些弟兄蹴鞠玩的也很不錯,就一起來吧?”

葉西喜道:“殿下只管放心,我這些兄弟個個技法高超,都想有個發揮的機會,如今殿下如此看得起我們,我等必爲殿下小犬馬之勞。”葉西說完,給李恪逐一介紹起他的隊員,其中一個叫柳超的,和葉西的姐姐葉青從小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彼此感情很好。李恪見衆人踢了半天球,已經氣喘吁吁,而自己也是口乾舌操,於是就想去附近的酒館,衆人自是跟從。

喝過酒後,李恪讓葉西明天帶着他的兄弟就去漢王府報到,又問了葉西家裡的一些事情,葉西仔細回答後,李恪帶着小寶子和陳其離開了長樂坊。走在回府是路上,李恪心中對葉西在將來的表現很是期待,他也許會成爲大唐將來的蹴鞠新星也未必不可能。

第692章 北上第315章 漢王的擔憂第183章 軍人武德第496章 一箭封喉第90章 除夕夜的唐刀第38章 組建蹴鞠寺(下)第420章 孫貳朗的煩惱第433章 甘泉宮所看到的第474章 戰鬥吧!騷年第75章 血戰到底(一)第232章 內侍說沒藥了第101章 同心協力第277章 心有猛虎第498章 這就是搏殺第181章 組建鬼面騎第415章 撥亂反正第107章 突厥的行動第487章 挑戰者,必死第349章 火攻第401章 這裡也有陰謀第685章 長安城的詭異第133章 背水爭雄不勝則亡第346章 爲兄弟而戰第103章 坐而論軍第144章 營救第618章 大軍留下,你們走吧第681章 薛禮和蒙昭的一戰成名(下)第315章 漢王的擔憂第22章 王府易主第445章 十萬雄兵就這麼得到了第651章 祿東贊必敗第150章 太宗大怒第408章 新的封賞第417章 過年纔是王道第140章 兄弟不合第419章 腹黑的典型第581章 大相,想出了攻城的辦法第259章 凌遲處死,誅滅九族第348章 突厥人的夜襲第252章 第三次三堂會審(中)第91章 定方論新軍第439章 一語驚醒東王夢第325章 圍三缺一第493章 開始決鬥第284章 五千黑甲騎兵第688章 將相謀第430章 李恪發狠了第266章 不要再說了!第337章 軍人的悲哀第487章 挑戰者,必死第696章 降了嗎第394章 漢王和二汗的預謀第19章 冊立太子(三)第282章 李靖也有想法第411章 還有後手第476章 原來是你小子第679章 遼東戰況第105章 御賜真跡第358章 黎明前黑嗎第581章 大相,想出了攻城的辦法第217章 本王只踢你兩腳而已第290章 萬軍叢中取上將首級第155章 柳橋上的神仙眷侶第617章 晚宴也能這樣第590章 亂戰第562章 四十萬聯軍第681章 薛禮和蒙昭的一戰成名(下)第391章 梟雄時代的落幕第578章 祿兄,咱別這樣第143章 追兵,還是追兵第586章 慘戰(三)第703章 發兵長安城(五)第104章 你都是爲了我好第204章 兩營對壘第219章 任城王第342章 鬼面騎的意志(下)第612章 吐蕃的和親團第524章 那就這樣吧!第320章 漢王和李靖第245 嚴查到底第690章 諸將的心跡第268章 李佑和陰妃第697章 繼續第358章 黎明前黑嗎第609章 血戰到底第318章 命中剋星第286章 又見雲妹妹第527章 長安的又一輪風波第一百六五死章 尚書之怒第241章 大家都在動第77章 血戰到底(三)第394章 漢王和二汗的預謀第492章 突然出現的騎兵第507章 孝便是刀,殺你於無形第502章 息事寧事第489章 殘忍的訓練第567章 北王論人論戰第442章 又是賭注第137章 殺回大漠第532章 正軍備戰,先發制人
第692章 北上第315章 漢王的擔憂第183章 軍人武德第496章 一箭封喉第90章 除夕夜的唐刀第38章 組建蹴鞠寺(下)第420章 孫貳朗的煩惱第433章 甘泉宮所看到的第474章 戰鬥吧!騷年第75章 血戰到底(一)第232章 內侍說沒藥了第101章 同心協力第277章 心有猛虎第498章 這就是搏殺第181章 組建鬼面騎第415章 撥亂反正第107章 突厥的行動第487章 挑戰者,必死第349章 火攻第401章 這裡也有陰謀第685章 長安城的詭異第133章 背水爭雄不勝則亡第346章 爲兄弟而戰第103章 坐而論軍第144章 營救第618章 大軍留下,你們走吧第681章 薛禮和蒙昭的一戰成名(下)第315章 漢王的擔憂第22章 王府易主第445章 十萬雄兵就這麼得到了第651章 祿東贊必敗第150章 太宗大怒第408章 新的封賞第417章 過年纔是王道第140章 兄弟不合第419章 腹黑的典型第581章 大相,想出了攻城的辦法第259章 凌遲處死,誅滅九族第348章 突厥人的夜襲第252章 第三次三堂會審(中)第91章 定方論新軍第439章 一語驚醒東王夢第325章 圍三缺一第493章 開始決鬥第284章 五千黑甲騎兵第688章 將相謀第430章 李恪發狠了第266章 不要再說了!第337章 軍人的悲哀第487章 挑戰者,必死第696章 降了嗎第394章 漢王和二汗的預謀第19章 冊立太子(三)第282章 李靖也有想法第411章 還有後手第476章 原來是你小子第679章 遼東戰況第105章 御賜真跡第358章 黎明前黑嗎第581章 大相,想出了攻城的辦法第217章 本王只踢你兩腳而已第290章 萬軍叢中取上將首級第155章 柳橋上的神仙眷侶第617章 晚宴也能這樣第590章 亂戰第562章 四十萬聯軍第681章 薛禮和蒙昭的一戰成名(下)第391章 梟雄時代的落幕第578章 祿兄,咱別這樣第143章 追兵,還是追兵第586章 慘戰(三)第703章 發兵長安城(五)第104章 你都是爲了我好第204章 兩營對壘第219章 任城王第342章 鬼面騎的意志(下)第612章 吐蕃的和親團第524章 那就這樣吧!第320章 漢王和李靖第245 嚴查到底第690章 諸將的心跡第268章 李佑和陰妃第697章 繼續第358章 黎明前黑嗎第609章 血戰到底第318章 命中剋星第286章 又見雲妹妹第527章 長安的又一輪風波第一百六五死章 尚書之怒第241章 大家都在動第77章 血戰到底(三)第394章 漢王和二汗的預謀第492章 突然出現的騎兵第507章 孝便是刀,殺你於無形第502章 息事寧事第489章 殘忍的訓練第567章 北王論人論戰第442章 又是賭注第137章 殺回大漠第532章 正軍備戰,先發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