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陸軍學院的設想

李恪去衛國公府上探望李靖的時候,李靖正好在家,他自從回到長安,就一直卸職在家編纂在家的兵書,這使得侯君集成了兵部真正的大佬,雖然現在還是校檢,但過不了多久就能去掉這個兩個字.

李靖看到李恪前來探望他心裡很高興。

當初,他很不希望別人來他府上,那是因爲他在朝爲官,不想讓李世民覺得自己拉幫結派。

現在不一樣了,他已經致仕在家了,成了閒人一個,他倒是不懼李世民的猜忌。

兩人來到李靖的書房,紅拂便給李靖和李恪奉上茶水。

李恪對紅拂很好奇,但他沒有失了禮數,恭敬的對紅拂執晚輩之禮,紅拂不敢承受,但對李恪的影響好了很多。

李恪好奇還紅拂出於對紅拂和李靖之間的那段情感。

紅拂女姓張,在南北朝的戰亂中,流落長安,被賣入司空楊素府中爲歌妓。因手執紅色拂塵,故稱作紅拂女。

李靖通兵法謀略,心懷大志,隋朝建國後,他決定前往長安,以求報國之路。在長安,他先投到楊素門下,楊素開始非常怠慢,後與李靖談論一番,覺得此人很有前途。但他畢竟年老體弱,不再有遠大的理想,只是安於現狀而已。李靖非常失望。二人談論之時,紅拂就立在旁邊,她見李靖氣宇非常,乃英雄俠義之士,心中暗暗傾慕,於是派門人跟蹤李靖,得知他的住處,自己深夜前往。

夜晚,李靖獨坐燈前,想着白天的事,覺得前途渺茫,正在發悶,忽聽敲門之聲,開門一看,竟然是白天在司空府見到的侍女。紅拂開門見山地表明自己的心意:願意投奔李靖,伴隨其闖蕩天下。李靖喜出望外,卻也擔心楊素那邊沒法交代。紅拂安慰他說:楊素年紀大了,近來多有侍女逃走,司空府不會追究。李靖見有佳人理解自己並且願意奉獻一生,非常欣慰,當即應允。司空府找不到紅拂,派人查詢了幾日,最終還是不了了之。於是紅拂與李靖二人扮成商人離開長安。

所以,李恪纔會這麼好奇紅拂是一個什麼樣的女子,平常情況下外人根本見不到紅拂,即便來到李府。

紅拂給李恪和李靖奉上茶水便離開了書房,留下了李靖和李恪兩人。

李恪想李靖說他要後天就要離開長安,李靖倒是沒有多少吃驚,他覺得李恪離開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李恪知道李靖不像參與政治方面的討論,就開始跟李靖談論兵書的寫作進度。李靖對於自己的兵書很看重,跟李恪談起這方面的話題,那是滔滔不絕。他告訴李恪,經過了突厥一戰,他覺得自己的兵書還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他想重新撰寫,現在已經確定了綱目,兩三年之內肯定能完成。

李恪對於李靖的著書的嚴謹態度很欣賞,跟李靖討論了一會兵書問題,李恪便將話題移向了自己開設陸軍學院上。

“大將軍,本王想在太原府開設一所專門培養將領的學院,你認爲是否可取,有什麼建議嗎?”。李恪向李靖詢問道。

“開設學院?培養軍中將領?”李靖驚訝道,他還是第一次聽到過開設學院培養將領的說法,但他對李靖很有信心,覺得李恪既然提出了這個計劃,他肯定有自己的想法,隨即便問道,“殿下,你是否可以詳細的給老夫說一下你的計劃呢?”

李恪見李靖來了興趣,就將自己開設陸軍學院的計劃說給李靖聽。

李恪的陸軍學院的設想是,聘請著名的將領到學院授課,給學生教授兵法韜略,而陸軍學院的學院基本年齡要確定在十三到十五歲,要識字,身體要符合學院的標準,而學員在學院中不但要學習兵法討論,還要學習文化知識,體能方面的訓練和武技的訓練,學期確定爲三年,只有達到了文武全才,三年之後他們纔會准予畢業,然後會根據學員自身的情況將他們下方到幷州軍中實習,再根據實習情況進行的分配。

李恪決定學院開設三個科目:指揮、參謀和情報。

李靖聽完李恪的介紹,開始陷入了沉思,他覺得李恪的設想不錯,就是開設的這三個科目有點讓他難以理解。特別是參謀和情報,他認爲參謀在行軍打仗的時候扮演的是軍師的角色,軍師是沒有任何職權的,這似乎不符合學院培養人才的標準,再者軍師沒權沒職,誰願意去當呢。可是李靖沒有理解的李恪的意思,李恪心中的參謀不是古代的軍師,而是現代軍隊中的參謀,是具有一點權限的軍對指揮官。至於情報,李靖就更加疑惑了,他覺得情報是重要,但這類人才沒必要專門培養。但是李恪知道,情報系統的晚膳對一個國家會起到多大的作用,纔會開設這個科目。

不過在李靖提出疑問的時候,李恪對李靖做了詳細的介紹,這才使得李靖的心裡的疑惑被解除。

但李靖還是給了李恪一個提醒,他覺得既然參謀和情報人員都要培養,那後勤保障的人員就更加要培養了,特別的軍隊的行軍醫生等。

李恪對李靖的提議很贊同,他聽取了李靖的建議,又對學院的科目做了新的安排,確定了陸軍學院分四個科目:第一,軍事指揮,主要就是培養領軍將領,統帥;第二,軍事參議,培養軍師類人才,培養軍事方面的全才;第三,軍事情報,主要是情報收集和拷問、特工之類的;第四,軍事裝備,主要行軍後勤,醫療保障等。

但是,李恪自己也很清楚,這裡面有一部分東西的重複的,就像軍事指揮和參謀兩個科目有很多重複是地方,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李恪自己在這方面也只是一個菜鳥,而且開設冷兵器時代的陸軍學院,這對李恪來說還是第一次,是一個考驗,現在還是處於摸索階段,他覺得先要將輪廓確定下來,以後可以慢慢的實踐,再添加一些必要的科目。

李靖對於李恪這次確定的這四科很滿意,又跟李恪聊了其中的一些細節,讓李恪受益匪淺。

只是,當李恪向李靖提出讓他到陸軍學院任職的時候,李靖果斷的拒絕了李恪的邀請,他說自己現在主要以修訂和撰寫兵書爲主,等到他兵書著成,他一定會去幷州到陸軍學院授課。

李恪見李靖沒有徹底的拒絕他的邀請,他心裡有了底,他也清楚李靖爲什麼現在拒絕了自己,因爲,李靖剛致仕在家,這就等於拒絕了朝廷,拒絕了李世民,現在要是答應李恪,李世民會怎麼看他呢?

所以,李恪對李靖的拒絕他自己也很理解。

李恪跟李靖談了很多內容,主要就是軍隊方面的問題。

等到李恪出了衛國公府的時候,已經快到中午時分了!

不過,他在李靖府上的收穫很大,他覺得自己這一趟李府不虛此行!

回到王府,李恪就見柴哲威和李宗兩人前來找他,還有李愔也跟在他們身後。

李恪問明原因,原來是三人在長安的事情已經處理完,他們要急着回太原,特意是向李恪來辭行的。

李恪沒想到這三人還是個工作狂,長安的事情一解決完就要急急忙忙的回太原,心裡欣慰不已,他覺得自己沒有選錯人。

等柴哲威、李宗和李愔跟李恪道別,匆匆離開了王府時,李恪看着他們急促的身影,頓時覺得,他想要完成自己的偉大計劃,最缺少的就是人才。

想到人才,李恪不由的眉頭緊皺。

他自己很清楚,大唐不像後世的大宋,在科技和文化方面是不能比的,這方面的人才更是欠缺的很。

哎!看來只能是自己培養了!李恪心裡想到,微微嘆息不已。

第543章 國恥第703章 發兵長安城(五)第40章 爭相建隊第134章 一百零八第19章 冊立太子(三)第229章 又見盛田理惠子第333章 強者的對決(三)第8章 就你還當流氓第135章 彎弓射大雕第574章 李績的隱忍之道——守大門第93章 組建重騎兵第240章 第二次公審第528章 以靜制動第465章 仕隋老臣第376章 背水一戰(二)第45章 演練比賽(二)第686章 承乾之意第485章 初爲人父第254章 出來混遲早要還第48章 李世民要來第72章 蠟丸密信第140章 兄弟不合第258章 李佑和權萬紀的恐懼第84章 漢王賜馬第407章 王方翼第356章 全在掌握之中第696章 降了嗎第77章 血戰到底(三)第337章 新任命的主審第547章 回長安的目的很簡單第553章 跟你打個賭吧第618章 大軍留下,你們走吧第618章 大軍留下,你們走吧第646章 青唐城(三)第577章 玩的就是你第625章 吐延,投降吧第242章 馮琯出場第508章 總會有人去死第307章 漢王的心思——殺俘第535章 殿下哥哥第59章 羣英匯聚第339章 夜襲是怎麼玩的第586章 慘戰(三)第657章 兵臨邏些城第260章 不能說的供詞第59章 羣英匯聚第655章 命運之戰(上)第154章 信第705章 自白第2章 初到大唐第402章 宴會風波第115章 六大太保第159章 一寸相思一寸灰第297章 屬於孟山的戰役第454章 火器構想第338章 你有更大的舞臺第306章 潰敗的結果第179章 杖十人不如殺一人第223 談話間得十萬大軍第244章 有人在做僞證第91章 定方論新軍第239章 真真假假第566章 第一戰第292章 佈局第59章 羣英匯聚第672章 給自己放假第30章 黑衣衛第355章 冷血的將領第8章 就你還當流氓第117章 朝議使者第625章 吐延,投降吧第504章 房相的分析第563章 鬥智鬥勇第215章 男兒當殺人,殺人不留情第126章 威第292章 佈局第13章 覲見李世民第607章 戰吧!第242章 馮琯出場第192章 訓話第230章 突然的決定第202章 張公謹和杜君綽第300章 十萬雄兵第383章 血染的葬禮第531章 天下誰堪敵手第591章 黑夜裡,像一陣風一樣的騎兵第608章 少年,戰鬥吧!第243章 愛的奉獻第110章 宿州急報第547章 回長安的目的很簡單第126章 威第128章 戰第183章 軍人武德第612章 吐蕃的和親團第494章 能不這麼殘忍嗎第59章 羣英匯聚第249章 晚上要釣魚第539章 朔方捷報第24章 名將歸心第649章 修幾條大路
第543章 國恥第703章 發兵長安城(五)第40章 爭相建隊第134章 一百零八第19章 冊立太子(三)第229章 又見盛田理惠子第333章 強者的對決(三)第8章 就你還當流氓第135章 彎弓射大雕第574章 李績的隱忍之道——守大門第93章 組建重騎兵第240章 第二次公審第528章 以靜制動第465章 仕隋老臣第376章 背水一戰(二)第45章 演練比賽(二)第686章 承乾之意第485章 初爲人父第254章 出來混遲早要還第48章 李世民要來第72章 蠟丸密信第140章 兄弟不合第258章 李佑和權萬紀的恐懼第84章 漢王賜馬第407章 王方翼第356章 全在掌握之中第696章 降了嗎第77章 血戰到底(三)第337章 新任命的主審第547章 回長安的目的很簡單第553章 跟你打個賭吧第618章 大軍留下,你們走吧第618章 大軍留下,你們走吧第646章 青唐城(三)第577章 玩的就是你第625章 吐延,投降吧第242章 馮琯出場第508章 總會有人去死第307章 漢王的心思——殺俘第535章 殿下哥哥第59章 羣英匯聚第339章 夜襲是怎麼玩的第586章 慘戰(三)第657章 兵臨邏些城第260章 不能說的供詞第59章 羣英匯聚第655章 命運之戰(上)第154章 信第705章 自白第2章 初到大唐第402章 宴會風波第115章 六大太保第159章 一寸相思一寸灰第297章 屬於孟山的戰役第454章 火器構想第338章 你有更大的舞臺第306章 潰敗的結果第179章 杖十人不如殺一人第223 談話間得十萬大軍第244章 有人在做僞證第91章 定方論新軍第239章 真真假假第566章 第一戰第292章 佈局第59章 羣英匯聚第672章 給自己放假第30章 黑衣衛第355章 冷血的將領第8章 就你還當流氓第117章 朝議使者第625章 吐延,投降吧第504章 房相的分析第563章 鬥智鬥勇第215章 男兒當殺人,殺人不留情第126章 威第292章 佈局第13章 覲見李世民第607章 戰吧!第242章 馮琯出場第192章 訓話第230章 突然的決定第202章 張公謹和杜君綽第300章 十萬雄兵第383章 血染的葬禮第531章 天下誰堪敵手第591章 黑夜裡,像一陣風一樣的騎兵第608章 少年,戰鬥吧!第243章 愛的奉獻第110章 宿州急報第547章 回長安的目的很簡單第126章 威第128章 戰第183章 軍人武德第612章 吐蕃的和親團第494章 能不這麼殘忍嗎第59章 羣英匯聚第249章 晚上要釣魚第539章 朔方捷報第24章 名將歸心第649章 修幾條大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