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 叔舅的秘密

晚上,李恪專門設宴宴請董伯仁請來是陳叔達和楊師道、李百藥還有蘇世長等四人以及謝偃請來是不少學者們

宴會上除了李恪之外,其餘人都是三所學院的管理層人物,像王績、李淳風和袁天罡等人,官府之中的人一個都沒有

李恪的宴會這樣安排,他心裡有一層意思,那就是沒有來了官場方面的人的參與,宴會的氣氛會好一些畢竟坐在這裡是不少人都當過官,而且官職還不小,但他們現在已經致仕,不管是出於什麼原因,對當官之人肯定有反感,這在情理之中所以,李恪是想給衆人一個舒服的環境,不請官府之中自己的心腹,這是對在座的衆人的一種尊敬

宴會上少了官府中人,少了士族子弟,有的只是善於詩詞歌賦的文人,這樣的場面有點以文會友的意思,所以,整個宴會顯得文雅和清淡了不少,倒是像在開一個文人的大聚會

李恪和董伯仁還有謝偃三個人成了今晚的主人,因爲在座的不少人都是董伯仁和謝偃請來的,而李恪又是三所學院的主辦人所以,他們三個人自然成了酒桌上的主人董伯仁因爲年紀大了不善飲酒,所以,只有李恪和謝偃兩人頻頻的向在座的諸人敬酒,以表示兩人對大家來漢學授課,對漢學院的支持

衆人之中尤以楊師道和陳叔達爲主,畢竟兩人的地位不低,曾經也是有官在身,而且還不小這不是誰想越的就能越的,再者在學術方面,學術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人,大家都比較看重他的地位所以,陳叔達和楊師道自然成了衆人的代表,兩人也向李恪和謝偃敬酒,他們兩人代表在座的衆人向李恪和董伯仁還有謝偃答謝,並表示對於漢學院的教學,他們一定會全力以赴

陳叔達和楊師道等人都是學術大家,他們說出的話自然不容置疑所以,他們兩人說出自己的立場,而且還是代表在座的衆人的時候,李恪心裡也高興不已

只是李恪自己也清楚,這樣的全力以赴只能讓他們在職責範圍能做的很好,要真的達到全力以赴,將漢學院當成他們自己爲之奮鬥的地方,那估計是不可能

所以,他的心裡還是稍微有點失望

但李恪自己也清楚做人不能太貪,現在有了這樣的局面,已經很不錯了

整個宴會的氣氛保持的很好因爲大家都是文人,談論詩詞歌賦,談論繪畫書房這類具有修很強的學術性的話題,氣氛很的熱烈

等到菜過五味,酒到酣處之時,就聽見陳叔達開口向自己身邊的李恪問道,“殿下,你對於漢學院將來你有什麼想法嗎?”

陳叔達的這個問題問出了在座的衆人的心聲,他們都將目光移向李恪,想聽李恪是怎麼回答這個問題的

李恪將目光緩緩的注視了眼前在座的衆人,看到大家期待的眼神,他的心裡思考了一下便有了說辭,他清楚大家心裡到底是怎麼想的因爲,自古很多王侯子弟都開設書院,但是他們是出於一時的政治需要,只要達到自己的面對,他們就會捨棄書院,根本就沒有想過持續下去的意思

所以,陳叔達這麼問自己,雖然有點魯莽,但李恪不會怪罪他,這隻能說陳叔達對漢學院很上心

“皇家漢學院的開辦是本王向父皇稟明之後在得到來父皇的答應纔開設的學院目的不光是要給培養出大唐所出所需的政務方面的人才,還要培養那些致力於對於詩歌、書房、繪畫和歷史學等方面深入研究的人才”李恪說道這裡,向衆人看了一眼,見衆人都在自習傾聽,他就繼續說道,“開辦皇家漢學院,本王沒有其他的想法,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發展文化,將大唐現在的文化推向一個的高峰,實現春秋時期的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局面本王可以很負責的告訴你們,在皇家漢學院裡面,沒有所謂誰學術正統之說,沒有任何一門學術要受到排擠或者打壓;我們的宗旨就是,只要它是一門學問,只要它能夠有利於大唐,只要它有利於大唐的百姓,只要它能夠造福於我們的子孫,能給我們的子孫帶來財富和力量,那這門學問就能在漢學院裡立足和發展”

李恪的這一番話很有感染力,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這需要何等的胸襟和氣魄才能達到呢?即便是當年的漢武帝,即便是像漢武帝那樣偉大帝王,他爲了自己的統治能夠延續,爲了自己的地位能夠穩固,還不是施行了獨尊儒學的主張嗎?

雖說現在大唐立國時間不長,還沒有任何一門學術被立爲正統,受到了大唐李氏的確立的正統地位

但是長久以來,儒學的地位已經不可動搖

所以,現在李恪倡導盡要實現百家爭鳴的局面,要達到百花齊放局面,這對現在的漢學院來說確實是一個偉大的創舉,也是一個偉大的挑戰

衆人心裡何嘗不清楚,要達到李恪心中所想,這會是一副什麼樣的盛景但是,他們自然也清楚,想要得到什麼,就必須要付出什麼樣的代價所以,大家的目光開始變得很嚴肅,他們也開始思考這背後的利益和潛在的危險,而現在的他們已經沒有了剛纔的輕視和傲慢之態

“殿下,你此話可否當真?”陳叔達語氣顫抖的問道,他很清楚漢學院要正能到達李恪所說的高度,那經意味着什麼對於他而言,官場上他已經沒有什麼可以留戀的了,畢竟已經付出了很多,官職也達到了宰相的高度而這次他能夠出山任教漢學院,一方面是爲了董伯仁的面子,另一方面還是因爲李恪隋煬帝外孫的這重身份,所以他的內心卻是對漢學院不怎麼熱衷

可是,聽到李恪的這一番話,這一宏偉目標,陳叔達突然間覺得漢學院真要像李恪所說的這樣創辦的話,那麼他未必不能在這裡做出一番成就

除了陳叔達,其他人也有同樣的心思,大家能夠被請出山來這裡漢學院任何,多半的爲了董伯仁、謝偃兩個人的面子,還有部分人是爲了李恪隋煬帝外孫的這重身份,所以,他們出生任教漢學院內心都很勉強他們認爲眼前的漢學院只不過是李恪圖取政治資本的一件產物,只要他的政治資本夠了,漢學院就未必就會持續下去,未必就會有什麼大的發展

可是,當他們聽到李恪剛纔的那一番話,聽到李恪剛纔的宏偉目標時,他們的心裡一震,作爲讀書人,他們很清楚能夠將漢學院創建到那樣的高度,這是一個多麼偉大的創舉?這會在史書上留下多大的篇幅呢?

所以,大家的心思也像陳叔達一樣,只要李恪說的是實話,那麼他們也未必就不能腳踏實地的幹出一番成就

“本王說過的話什麼時候沒有兌現過?本王一諾千金”李恪語氣嚴厲而霸氣外露的說道,“諸位心中所想本王很清楚,你們可能會擔心過幾年之後,只要本王的目的達到,本王就不會再重視漢學院了,有可能遺棄漢學院但是,本王想要在這裡告訴大家,漢學院不是李恪一個人的漢學院,它是大唐的漢學院,他是天下讀書人的漢學院,它是大唐學術的最神聖的地方,在本王的有生之年,只要本王還活着,漢學院就絕對不會因爲其他事情而被廢棄這不光是本王對你們承諾,同樣是本王對天下讀書人的承諾”

漢學院不是李恪一個人的漢學院,它是大唐的漢學院,他是天下讀書人的漢學院——李恪的話說的鏗鏘有力,說的大義凜然,說的讓在座的衆人開始熱血沸騰

大家從李恪的這句話中聽到了漢學院的將來,聽到來李恪對發展漢學院的堅定態度

這不光是本王對你們承諾,同樣是本王對天下讀書人的承諾這需要何等的胸襟和氣魄的人才能說出的話,才能發下的誓言呢?

“多謝殿下老臣必將竭盡全力將漢學院辦好”陳叔達突然起身,他躬身向李恪施禮道,他的身體有點顫抖,李恪的一席話道出了天下讀書人的心思,而李恪的誓言讓他看出了李恪對文化的重視

所以,這個時候的陳叔達用一個“臣”字想李恪表達了他的心意,這個字使得他現在真正的將自己劃到了漢學院之中,成了漢學院的一員,同時也將自己劃到來李恪的陣營之中

“子聰請起本王豈能受你之禮本王相信你能做到”李恪急忙扶起陳叔達,語氣誠懇的說道,他開始親切的稱呼陳叔達的字,而在這個時候,陳叔達已經表示向自己效忠,李恪要再不表現出對陳叔達親熱之情,那就真的是腦袋被驢踢了呢

“殿下,老臣同樣會全力協助你辦好漢學院”

楊師道和李百藥兩人也向李恪施禮道,兩人同樣是身軀顫抖,顯得很激動,但就一個“臣”字,同樣的表達了他們兩人的心思

“景猷,重規請起,你們的心意本王懂,本王承受不起你們的大禮啊”李恪向楊師道和李百藥說道,對於兩人的歸心,李恪心裡高興不已

因爲,楊師道和李百藥的才能不屬於陳叔達

別看現在的漢學院,這所學院要真按李恪的意思開辦建設的話,不出十年,它的能量將不可估計

所以,現在能否使這些人全心全意的效忠自己,爲自己辦事,這點對李恪很重要

因此,李恪纔會對陳叔達和楊師道、李百藥等三人的效忠很看重,就像李恪對李淳風說的一樣,等三人同樣不屬於等到十萬精兵

見陳叔達和李百藥還有楊師道三個重量級的人都表示全力協助李恪辦好漢學院,都公開表示要向李恪效忠,其他的人自然不敢落後,紛紛表示自己會全力以赴,辦好漢學院,這使得李恪高興不已,將衆人扶起,開始向衆人敬酒表示自己的謝意

大家都想李恪表示自己的忠心,這讓董伯仁和謝偃兩人很高興,這就意味着他媽恩不負李恪所望

但是,一旁的袁天罡的嚴重卻是露出了一絲的讚許之意,只是李恪現在的注意全都放在了陳叔達等人身上,自然是沒看到袁天罡的表情,只有李淳風看到袁天罡的眼神時,淡淡的朝他一笑

因爲有了剛纔的這一幕,整個宴會的氣氛達到了一個的**

宴會繼續,大家喝的很歡樂等到賓主盡歡,曲終人散的時候,李恪還覺得意猶未盡

等他在王中長的攙扶下回到書房的時候,他突然意識到這樣一個小小的晚宴使得今天的收穫不小同時收服了陳叔達和李百藥和楊師道還有衆人的心

李恪淡淡一笑,剛坐下準備看會書,就見門外董伯仁的聲音,“殿下,老臣有事要求見你”

突然,李恪一驚,他覺得疑惑,這宴會不都已經結束了嗎?董伯仁這個時候見自己,難道他想告訴自己什麼嗎?難道,今天的陳叔達向自己表忠心的目的不純,或者其中有詐不成?再想到董伯仁這麼謹慎拘謹的樣子,李恪加確定了自己心中所想

因爲,平時的董伯仁進自己的書房時不會這麼拘謹,他會提前讓王中長通報,而不會像現在這樣站在門外等候自己的接見

所以,李恪急忙穩住自己的心神,快步走到門口,推開書房的門,對門外的董伯仁說道“老師,你進來”

但是讓李恪驚訝的是,門外除了董伯仁之外,還有另一個人,那人盡然會是楊師道

看到董伯仁身後的楊師道,李恪震驚不已,眼前的楊師道要真按隋朝楊氏的照輩分算的話,他可是自己的叔舅啊雖然這份親屬關係已經很淡很遠了

李恪見到楊師道的時候,頓時心裡清楚了爲什麼董伯仁剛纔會那麼謹慎

“老師,楊先生請”李恪對兩人說道

等到董伯仁和楊師道走進書房,李恪關上書房的門,這纔對楊師道道,“恪,見過叔舅”

“殿下,老臣承受不起啊”楊師道急忙阻止李恪,老淚的說道

即便他跟李恪現在還能車上一點半點的關係,但就李恪現在的身份來說,他也不敢承認這層關係

李恪見楊師道老淚的樣子,心中突然一疼,生生的給楊師道施了一禮,就憑楊師道剛纔的舉動,剛纔的那份情誼,值得李恪爲他行大禮

“殿下,老臣今覲見你的目的,也就是讓景猷見見你”董伯仁開口向李恪解釋道

“老師,恪心裡清楚”李恪向董伯仁說道

他心裡清楚楊師道爲什麼想見自己畢竟隋朝楊氏皇族隨着大隋的滅亡已經不復存在,李恪身上流着隋煬帝的血,他現在已經成了楊氏唯一的一人,像楊師道這樣的重家族觀念的人自然想見見李恪,這樣的想法情有可原

同樣的,這是一份情誼,這是一份親情

等到李恪和楊師道敘完親情三人便開始將話題切入到了重點方面

只是,讓李恪吃驚的時,楊師道說出的第一句就是晴天霹靂

第150章 太宗大怒第30章 黑衣衛第452章 營州水師第570章 本王讓你噴血第16章 太子和賢臣第298章 公主之心和漢王之意第57章 齊王的行動第620章 玩笑開大發了第293章 兵力部署第428章 和柴紹的對話第542章 十二萬大軍灰飛煙滅第60章 真正的較量第607章 戰吧!第169章 太子大婚第644章 八大土司的陰謀第660章 陳其的心思第150章 太宗大怒第301章 你的話,我信第415章 撥亂反正第174章 八千黑袍入幷州第559章 到了涼州,形勢不妙第690章 諸將的心跡第194章 陰謀還是陽謀?第76章 血戰到底(二)第174章 八千黑袍入幷州第365章 精兵簡政第551章 大相是什麼東西第304章 真正的較量纔剛開始第46章 轟動的結果第48章 李世民要來第402章 宴會風波第438章 消減突厥騎兵第98章 侯君集的決定第488章 太子摔下馬背了第412章 岑文本的策略第175章 晚宴第660章 陳其的心思第537章 大唐出兵第134章 一百零八第378章 背水一戰(四)第463章 那就給他走三步第477章 放榜了!就是沒有你的名字第133章 背水爭雄不勝則亡第409章 北國之王第89章 要過年了第221章 大家都有想法第14章 朕要懲罰你第252章 第三次三堂會審(中)第254章 出來混遲早要還第348章 突厥人的夜襲第622章 斷了你的福壽膏第54章 渭水送別第324章 當軍神遇上梟雄(二)第379章 背水一戰(五)第489章 殘忍的訓練第372章 真正的決戰(七)第238章 進宮覲見第28章 王府宴會,褚馬歸心第48章 李世民要來第147章 感動第6章 剁了這隻手第258章 李佑和權萬紀的恐懼第320章 漢王和李靖第446章 文化奴役第356章 全在掌握之中第466章 叔舅的秘密第78章 皇子們的心理第103章 坐而論軍第一百六五死章 尚書之怒第69章 百步穿楊第194章 陰謀還是陽謀?第117章 朝議使者第150章 太宗大怒第257章 交易第629章 發兵吐蕃第689章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第296章 突厥人之間的騎兵戰第492章 突然出現的騎兵第562章 四十萬聯軍第284章 五千黑甲騎兵第41章 鼎漢蹴鞠隊第476章 原來是你小子第240章 第二次公審第473章 方天戟對鎦金钂第546章 敗北的理由的陰謀第528章 以靜制動第183章 軍人武德第160章 小強一樣的錢寧第120章 情第478章 殺戮都在陰暗面第501章 留下手臂,你就可以走了第179章 杖十人不如殺一人第451章 兩女的相處第594章 情真意切第667章 松贊干布跑路了第498章 這就是搏殺第448章 藥王,你就出山吧!第149章 哎!噩耗啊!第594章 情真意切第二十三十五章 王爺的審判
第150章 太宗大怒第30章 黑衣衛第452章 營州水師第570章 本王讓你噴血第16章 太子和賢臣第298章 公主之心和漢王之意第57章 齊王的行動第620章 玩笑開大發了第293章 兵力部署第428章 和柴紹的對話第542章 十二萬大軍灰飛煙滅第60章 真正的較量第607章 戰吧!第169章 太子大婚第644章 八大土司的陰謀第660章 陳其的心思第150章 太宗大怒第301章 你的話,我信第415章 撥亂反正第174章 八千黑袍入幷州第559章 到了涼州,形勢不妙第690章 諸將的心跡第194章 陰謀還是陽謀?第76章 血戰到底(二)第174章 八千黑袍入幷州第365章 精兵簡政第551章 大相是什麼東西第304章 真正的較量纔剛開始第46章 轟動的結果第48章 李世民要來第402章 宴會風波第438章 消減突厥騎兵第98章 侯君集的決定第488章 太子摔下馬背了第412章 岑文本的策略第175章 晚宴第660章 陳其的心思第537章 大唐出兵第134章 一百零八第378章 背水一戰(四)第463章 那就給他走三步第477章 放榜了!就是沒有你的名字第133章 背水爭雄不勝則亡第409章 北國之王第89章 要過年了第221章 大家都有想法第14章 朕要懲罰你第252章 第三次三堂會審(中)第254章 出來混遲早要還第348章 突厥人的夜襲第622章 斷了你的福壽膏第54章 渭水送別第324章 當軍神遇上梟雄(二)第379章 背水一戰(五)第489章 殘忍的訓練第372章 真正的決戰(七)第238章 進宮覲見第28章 王府宴會,褚馬歸心第48章 李世民要來第147章 感動第6章 剁了這隻手第258章 李佑和權萬紀的恐懼第320章 漢王和李靖第446章 文化奴役第356章 全在掌握之中第466章 叔舅的秘密第78章 皇子們的心理第103章 坐而論軍第一百六五死章 尚書之怒第69章 百步穿楊第194章 陰謀還是陽謀?第117章 朝議使者第150章 太宗大怒第257章 交易第629章 發兵吐蕃第689章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第296章 突厥人之間的騎兵戰第492章 突然出現的騎兵第562章 四十萬聯軍第284章 五千黑甲騎兵第41章 鼎漢蹴鞠隊第476章 原來是你小子第240章 第二次公審第473章 方天戟對鎦金钂第546章 敗北的理由的陰謀第528章 以靜制動第183章 軍人武德第160章 小強一樣的錢寧第120章 情第478章 殺戮都在陰暗面第501章 留下手臂,你就可以走了第179章 杖十人不如殺一人第451章 兩女的相處第594章 情真意切第667章 松贊干布跑路了第498章 這就是搏殺第448章 藥王,你就出山吧!第149章 哎!噩耗啊!第594章 情真意切第二十三十五章 王爺的審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