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三章 關於騎兵的構想

歷史上,這套新文字的教材,就是李斯所完成的,可並非是他獨自完成,李斯完成了一套《蒼頡篇》,共七章,中車府令趙高作《爰歷篇》,共六章,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學篇》,共七章,三人所作共計三篇二十章...在西漢被整理爲完整的蒼頡篇,可惜,這東西早已失傳。

而在如今,李斯尚且還在,其餘兩位卻沒有蹤影,趙括想要讓李斯單獨的完成,難度還是比較大的,不過,李斯失去兩位幫手,又得到了一位更加強大的幫手,趙括願意協助他來一同完成,李斯自然不敢拒絕,連忙稱應該是自己來協助趙括來完成這啓蒙教材。

趙括只記得一些三字經和千字文的內容,他不能完整的背誦出來,可還是有些印象,三字經還好,只是所宣傳的道德觀念不夠完善,與趙括所想的還是有些差別,而千字文,嗯...千字文的內容複雜,對比三字經來說,他包含的內容要更多一些,從天地開闢來講述,而作爲啓蒙教材,他與趙括所想要預期可能還是要差一些。

若是以這樣的讀物來進行啓蒙,很可能的結果就是:知道開天闢地的大概,那當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天地玄黃”就是“天地玄黃”,讀下去,記住它,“天地玄黃”呵!“宇宙洪荒。”呵!……

趙括想要編寫的啓蒙教材,首先要簡單,其次要教導爲人處事的道理,想到這裡,趙括又忍不住的說起了南陽郡的事情,也就是辛梧在南陽郡所進行的道德教化。李斯是個堅定不移的法家教徒,他絕對不認可用道德來教化百姓,可李斯同時又是荀子的門徒,故而他知道如何給法律套上道德的大衣。

最初趙括談論對百姓的道德教化的時候,李斯還以爲他是要施行儒家那一套,搞什麼以道德來選舉人才,以所謂的道德教化取代律法,可是李斯很快就平靜了下來。自己的老師倒是有這樣的想法,可趙括很長一段時日都在鑽研法家的思想,他大概是不會沉迷儒家的治國學說裡的。

果然,趙括後來的言語也證明了這一點,趙括並非是取締如今的律法,而是要推廣一種道德觀念,這將與大一統觀念一樣,漸漸被百姓們所接受...因此完成思想上的大一統...佔據主導地位的學說當然就是趙括的大一統學說,輔佐大一統學說的是趙括所準備提出來的道德觀念。

發律至高無上,同時國家還要提倡道德...趙括這樣的人或許看到的是樹立民族精神,快點形成華夏民族觀念,道德觀念,而李斯這樣的人,看到的則是便於統治...只要將忠君這樣的思想作爲主流道德觀念...不同的人,總是能看到不同的東西,趙括並不覺得自己的影響可以讓天下人都變成道德君子,變成聖人。

可是,他想要影響如今的觀念,例如燕國的百姓,不要再將自己的妻拿去服侍客人,趙國的百姓,不要覺得完不成事情就得自殺,齊國的百姓,別推崇那些好勇鬥狠的遊俠,楚國的百姓,別那麼迷信鬼神,秦國的百姓,你們的毛病可就多了...你沒有辦法限制天下人按着你的觀念去生活。

可是你要讓他們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可以被鼓勵的,什麼是要被禁止的。

漢朝將道德教化做到了極致,冠冕堂皇的做事,大概就是這個時代所養起來的風氣,他鼓勵百姓們孝順,友善,謙讓,皇帝以身作則,大臣們效仿,並且設立孝廉,來舉薦這些有道德的人來學習,做官...這樣做有什麼用呢?就是改變了民間的觀念,讓百姓們知道,自己該去做什麼,什麼做法才值得尊敬。

秦人不孝順嗎?不,在秦國,若是孩子毆打父親,父親可以讓官府直接殺死自己的兒子,在趙國,辱罵自己父親的人要被割掉舌頭,瞪父親的人要被挖掉眼睛,而動手...嘖嘖,就是從官府手裡跑出來了,各地遊俠聽聞您的壯舉,也一定來殺掉你,漢朝不過是官方性的推動了這種風氣。

秦王和他的官吏們嚴肅的告訴百姓:沒有道德的人要死,不孝順父親的要被殺,路上遇到盜賊不幫忙的殺!跟兄弟打架的剃鬍子!偷鄰居東西去修長城!

而漢天子和他的官吏們則是笑着,他們對百姓說:人必須要孝順,要有道德,你看天子多孝順啊,你看我們多謙讓啊,有道德的人可以得到尊重,可以當官,大家都要尊重有道德的人啊。

這兩種做法,所帶來的影響當然是不同的,漢朝的道德教化使得中國正兒八經的成爲了禮儀之邦,注重道德,同時,這也造成了後來的亂象,人們刻意作秀,追求道德的名聲...可是漢朝並不在意這個,他推廣這些不是爲了得到真正的道德君子,只是爲了讓百姓們注重道德而已,只要他們達到目的就好,作秀算什麼呢?

那這樣的孝廉會不會造成無能的人來擔任官吏呢?想多了朋友,孝廉只是讓你有進學的資格,除非你本身就是道德和才學俱佳的名士,否則還是要認真學習,得到認可後才能當官..古人並非是傻子,他們也知道光有道德沒有才能是什麼下場...而秦國如今的軍功制度,在大一統的環境下,將失去很大的作用,因爲沒有戰爭。

漢朝就通過這樣的辦法來培養人才,將有道德的人培養成有才學的人,一舉兩得。

趙括所想的,當然也不是全盤復刻漢朝的教化,他要將這種道德主義與如今的秦國凝聚在一起,例如說,地方有道德俱佳的君子,那他就可以得到進入學室的機會,可以得到獎賞,就如孝廉那樣,而同時,律法精神也不能丟棄,不能像西漢初那樣的太過寬鬆,不過完成一王天下後,的確要鬆一鬆的。

最少需要五十年的時間,讓百姓們徹底的成爲秦人,然後就可以聚集國家的力量來辦成更多的事情。

道德教化是必不可少的,可是道德卻不能只是孝順和謙讓這些東西,敬業這些行爲都值得獎賞...趙括滿腦子都是在想着律法與道德結合的治國理論,而李斯滿腦子都是披着道德外衣的律法,可兩人卻還是能聊下去,因爲李斯不會將自己的真實想法說出來,也並不會像韓非那樣的執着。

【領紅包】現金or點幣紅包已經發放到你的賬戶!微信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領取!

趙括覺得,若是自己跟韓非說這些事情,他能編出一套道德法,強行要求百姓執行,可道德教化卻不能是律法規定,只能是一種鼓勵,鼓勵你這麼做,這麼做是對的,可不能說你不這麼做就砍死你。

趙括跟李斯幾乎是探討了一整天,直到次日,李斯恭恭敬敬的送別了趙括,並且將啓蒙教材的事情攬了下來。

趙括的心情還是非常不錯的,走在街道上,看着沿路的百姓們,心裡在想着如何完成割據到統一的過渡...當他走到了自家門口的時候,卻驚訝的發現,一個身材消瘦的半大孩子,正在跟善聊着天...兩人就站在家門口不遠的地方,善口若懸河的說着什麼,小男孩只是聽着,時不時的傻笑着。

那一刻,趙括彷彿聽到了自己心碎的聲音。

他家的白菜....遇到了一頭小豬。

強忍着捏死小豬的衝動,趙括轉過身去,繼續亂逛了起來,走在咸陽的街頭,趙括的思緒異常的混亂,這或許是每一個有女兒的父親都會經歷的事情,想着那小男孩與善在一起的模樣,思緒紛紛,想着善終有一天將離開自己的身邊,心情就更加的低落,伴隨着一種莫名的憤怒。

趙括明明知道這是正常的事情,可心裡還是無法忍受,這樣的情緒下,他不知不覺又轉彎來到了趙康的家裡。

趙康正在哄着孩子,看到走進家裡的父親,笑着走上前來,兩人坐了下來,趙康很快注意到趙括那複雜的面色,他驚訝的問道:“父親?出了什麼事情?”

“沒什麼...沒什麼...對了,你怎麼沒有和李牧一起慶功?”

“哎,李牧將軍這幾天都在王翦將軍的府邸上,兩人言談甚歡,相見恨晚...”,趙康搖着頭,說道:“甚至,他們說要合力擬定一部兵法...”

趙括呆愣了片刻,又不由得皺起了眉頭,他說道:“我方纔看到善和一個小子和在拐角處聊天...”,趙康一愣,飛速起身,他直接將懷裡的趙修遞給了趙括,從一旁拿起了木棍,便衝出了府邸,趙括看着他,卻沒有勸阻...嗯,這不關我的事...與我無關,趙括想着,又逗起了懷裡的小孫子。

很快,咸陽的百姓驚訝的發現,武成侯家的混世魔王又開始打人了,只見他拿着一木棍,追着一個男孩,在咸陽亂跑,當地官吏當然是很快制止了馬服君的違法行爲,保住了那個男孩的性命...趙康被官吏們堵着,看着遠處的傢伙,憤怒的罵道:“別再讓我看到你!不然腿給你打斷!”

.....

蒙恬正在府邸裡聯繫射術,忽然看到氣喘吁吁的胞弟衝進了院落,又急忙關上了門,這才背靠着大門,氣喘吁吁...看着胞弟的模樣,蒙恬放下了手裡的弓箭,好奇的問道:“怎麼?又被狗追了?”,蒙毅看着兄長,卻急忙搖了搖頭,又低下頭來,不敢說話。

蒙驁一家子都是五大三粗的身材,蒙武是這樣,蒙恬也是這樣,虎背熊腰的將軍體格,唯獨蒙毅,瘦弱,清秀..隨了母親,這也是蒙恬堅定的認爲胞弟不適合戰場的緣故,他太瘦弱了...看到胞弟似乎被欺負,向來喜歡欺負他的蒙恬卻有些生氣,他來到了蒙毅的面前,嚴肅的問道:“怎麼回事?”

“沒..沒什麼...”

“什麼叫沒什麼,誰在追你?”,蒙恬皺着眉頭,一把將他推開,打開了門,看了看街道,卻也沒有什麼人,面對兄長的咄咄逼人,蒙毅漲紅了臉,無奈的說道:“是趙...馬服君...”

“趙康??他那麼大的人,怎麼會追你??”,蒙恬一臉茫然。

“那..我要是告訴你,你不告訴別人?”

“好...”

“你發誓?”

“我發誓不告訴別人。”

“我喜歡武成侯的女兒善...她很有趣...很漂亮...”,蒙毅緊張不安的說着,渾身都在顫抖,他看到兄長瞪大了雙眼,蒙恬明白趙康爲什麼要揍他了,蒙恬點着頭,看向了內室,他大叫道:“父親!!!”

那一天,年少的蒙毅知道了兩個道理,第一個道理是不要早戀,不然就會人人喊打,父親將他打得幾乎起不了身,而第二個道理是,哥哥給弟弟發的誓都是放屁,這不能信。

......

坐在家裡,趙康皺着眉頭,善站在不遠處,低着頭,擦拭着眼淚,而趙康則是氣呼呼的,咬着牙,罵道:“要不是那小子跑得快,我就把他給打死了!”,藝還在勸說着康,讓他不要生氣,可是趙康越說越是激動,藝無奈的看向了趙括,趙括這才訓斥道:“多大的人了,還如此衝動!”

面對父親,趙康還是無奈的低下了頭,可他還是很生氣。

“不要再這樣了...你妹妹也長大了,你這樣打下去,她將來怎麼辦?”,趙括說了片刻,忽然又沉默了下來,藝將善拉走了,這裡只剩下父子兩人,趙康搖着頭,說道:“父親..您說的我都明白,只是,看到那小子,我心裡就氣,我就想揍他,唉,您說,善怎麼就長大了呢...怎麼就這麼快呢。”

趙括眯着雙眼,問道:“你知道那是誰家的孩子嗎?”

“沒認出來,善肯定是知道的...不如您問出來,我們再過去...”

“胡鬧!”

“別再管這件事了...你說的那個騎兵的問題,我有點想法了,過幾天,我帶你去見墨家的人,讓他們來幫你想辦法,我只是有個想法,不知道具體怎麼做,他們或許可以幫到你...若是能順利完成,接下來的天下,就是騎兵的天下了...”,趙括強行將自己的想法轉移到了軍事上。

“父親,那也別過幾天了,現在就去吧!”

第三百九十三章 傷痕累累的趙國第四百七十六章 留侯之所以是留侯第四百六十五章 不合格的馭者第五十七章 我很害怕第三百三十八章 馬服君與聯軍的碰撞第兩百九十七章 五國聯軍第六十六章 魏有信陵君第三百二十一章 大買賣第九十四章 王宮內最後一位賢良(感謝蒙毅123的盟主)第二十三章 樂毅老矣,不能飯第四百九十一章 前往西域的貿易之路第三百八十五章 移民關內第三百七十七章 拯救大將騎劫第四百零八章 安得猛士兮第三百零三章 只誅首惡第四百五十七章 他躺進他心愛的土地第四百八十二章 仁慈而強大的戰士第三百六十二章 韓非之過第一百二十八章 羣英璀璨的趙國第三百四十二章 廉頗老矣,尚能....第三百零九章 呂不韋與趙姬第三百九十章 所謂戰神第三百一十一章 嬴政登基第一百三十章 趙國第一養雞大戶第三百章 條件滿足,已成功激活第一百一十四章 楚國的冬季第五十章 朽木能燃第四百七十四章 東胡之狐第一百零六章 命中註定的戰場第三百三十六章 揮劍決浮雲第兩百五十四章 請離開邯鄲!第一百七十四章 我到底做了什麼?第七十一章 真正的戰爭第兩百零九章 親小人,遠賢臣第四百六十章 不該是這樣第一百三十章 趙國第一養雞大戶第三百三十二章 老將軍的不幸第一百三十七章 從今天開始當聖人,晚嗎?第兩百四十六章 風起雲涌第一百一十三章 大規模集團軍作戰第三十五章 攔路送糧第一百七十八章 學醫能救戰國人?第四百五十章 我本咸陽一老農第兩百四十四章 君臣第一百零四章 父與子第三百一十九章 長城的會面第兩百九十一章 會是第二個昭襄王第四百二十一章 第三位馬服君第三百三十一章 請您獻城第一百九十章 老秦人從不缺明君第三百九十七章 什麼是楚王啊?第三百六十五章 秦王與齊王第三百五十八章 內亂第九十章 爲何而戰,爲何而死第八十四章 魏王的愛情第九十八章 趙軍大敗第三百四十七章 家人第六十七章 破敵在此一舉第三十二章 公子平原君第兩百五十九章 欣喜的秦王第一百二十七章 鐵血與仁義的決鬥說幾句話,祭幾本書第十八章 憶廉頗壯時第七章 曾母投杼第四百八十章 南征百越第一百七十八章 學醫能救戰國人?第三百八十九章 中山王第一百六十一章 未來的秦王與未來的范雎第二十二章 孃胎裡的始皇帝第五章 請斬我首第三百零二章 白起再世七月發新書了第四百二十四章 當今顯學第三百七十三章 賢相與名將第兩百五十九章 欣喜的秦王第兩百零二章 我們的瑰寶第兩百八十七章 給我留一個吧第十章 應侯范雎第三百四十六章 年輕的秦王與年邁的呂不韋第四十七章 道雖邇不行不至第四百一十章 秦漢最大的區別第四章 亡趙者汝也第一百二十七章 只有將能聽懂的相語第三百四十一章 將馬服君迎回趙國第四十八章 捧腹大笑第三百八十三章 河中金魚第七十三章 劍不出則鏽第三百零五章 馬服君的大縱深作戰理論第一百三十六章 孟子曰:捨生取義第三百七十五章 針對騎劫的陰謀第四百零八章 安得猛士兮第三百五十二章 長安君的改變第四百一十七章 主力與偏師第二十二章 孃胎裡的始皇帝第兩百九十四章 秦王二年第一百三十一章 由弟子們整理而成的經典第三十三章 真君子也第四百五十四章 我大秦農業無敵第兩百三十四章 百家爭鳴第七十三章 劍不出則鏽
第三百九十三章 傷痕累累的趙國第四百七十六章 留侯之所以是留侯第四百六十五章 不合格的馭者第五十七章 我很害怕第三百三十八章 馬服君與聯軍的碰撞第兩百九十七章 五國聯軍第六十六章 魏有信陵君第三百二十一章 大買賣第九十四章 王宮內最後一位賢良(感謝蒙毅123的盟主)第二十三章 樂毅老矣,不能飯第四百九十一章 前往西域的貿易之路第三百八十五章 移民關內第三百七十七章 拯救大將騎劫第四百零八章 安得猛士兮第三百零三章 只誅首惡第四百五十七章 他躺進他心愛的土地第四百八十二章 仁慈而強大的戰士第三百六十二章 韓非之過第一百二十八章 羣英璀璨的趙國第三百四十二章 廉頗老矣,尚能....第三百零九章 呂不韋與趙姬第三百九十章 所謂戰神第三百一十一章 嬴政登基第一百三十章 趙國第一養雞大戶第三百章 條件滿足,已成功激活第一百一十四章 楚國的冬季第五十章 朽木能燃第四百七十四章 東胡之狐第一百零六章 命中註定的戰場第三百三十六章 揮劍決浮雲第兩百五十四章 請離開邯鄲!第一百七十四章 我到底做了什麼?第七十一章 真正的戰爭第兩百零九章 親小人,遠賢臣第四百六十章 不該是這樣第一百三十章 趙國第一養雞大戶第三百三十二章 老將軍的不幸第一百三十七章 從今天開始當聖人,晚嗎?第兩百四十六章 風起雲涌第一百一十三章 大規模集團軍作戰第三十五章 攔路送糧第一百七十八章 學醫能救戰國人?第四百五十章 我本咸陽一老農第兩百四十四章 君臣第一百零四章 父與子第三百一十九章 長城的會面第兩百九十一章 會是第二個昭襄王第四百二十一章 第三位馬服君第三百三十一章 請您獻城第一百九十章 老秦人從不缺明君第三百九十七章 什麼是楚王啊?第三百六十五章 秦王與齊王第三百五十八章 內亂第九十章 爲何而戰,爲何而死第八十四章 魏王的愛情第九十八章 趙軍大敗第三百四十七章 家人第六十七章 破敵在此一舉第三十二章 公子平原君第兩百五十九章 欣喜的秦王第一百二十七章 鐵血與仁義的決鬥說幾句話,祭幾本書第十八章 憶廉頗壯時第七章 曾母投杼第四百八十章 南征百越第一百七十八章 學醫能救戰國人?第三百八十九章 中山王第一百六十一章 未來的秦王與未來的范雎第二十二章 孃胎裡的始皇帝第五章 請斬我首第三百零二章 白起再世七月發新書了第四百二十四章 當今顯學第三百七十三章 賢相與名將第兩百五十九章 欣喜的秦王第兩百零二章 我們的瑰寶第兩百八十七章 給我留一個吧第十章 應侯范雎第三百四十六章 年輕的秦王與年邁的呂不韋第四十七章 道雖邇不行不至第四百一十章 秦漢最大的區別第四章 亡趙者汝也第一百二十七章 只有將能聽懂的相語第三百四十一章 將馬服君迎回趙國第四十八章 捧腹大笑第三百八十三章 河中金魚第七十三章 劍不出則鏽第三百零五章 馬服君的大縱深作戰理論第一百三十六章 孟子曰:捨生取義第三百七十五章 針對騎劫的陰謀第四百零八章 安得猛士兮第三百五十二章 長安君的改變第四百一十七章 主力與偏師第二十二章 孃胎裡的始皇帝第兩百九十四章 秦王二年第一百三十一章 由弟子們整理而成的經典第三十三章 真君子也第四百五十四章 我大秦農業無敵第兩百三十四章 百家爭鳴第七十三章 劍不出則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