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婆子從內院出來,正要往門口走,一個婆子上前來道:“成媽媽,喜妞剛剛找您呢,您去看看她有什麼事。”
喜妞是從夫人房裡出來的,又是能幹的,如今幾乎掌管了內院,夫人又是特別的倚重,成婆子自然不敢怠慢,忙出來找到了喜妞,上前笑着問道:“喜妞,你找我?”
旁邊就是個側院抱廈,於是拉着喜妞進去坐下說話。
喜妞笑着道:“是啊,大海那邊要修通州那個宅子了,想問問裡面住的人怎麼辦?是就一直住着還是張羅讓出來?住着的話,怕是有點麻煩,那宅子要大修,工匠都要住進去……不方便。”
成婆子忙道:“搬出來,搬出來,我正好想找夫人回稟這事呢,又猶豫這小事情用不用回稟,因着之前夫人說過怎麼辦,我也想着用不用走一步都去回稟一聲。”
喜妞就道:“照我說不用去回稟了,既然說過怎麼辦就照說的辦好了,夫人如今雙身子,成天精神不濟的,又忙着那養蠶的事。聽說那件事朝廷還關心了,成天的來問,夫人也是操心的太多了,身子怕是受不了,如今府裡又比不得從前,天天有人來,夫人待客也忙亂。”
成婆子點頭:“說的也是。”對喜妞道:“那行,我明天就去把那一家子搬出來,叫去坊裡住着,那個宅子就叫大海找人修繕好了。”
喜妞笑着點頭:“這就好。”又問道:“那幾個姨娘,夫人就是想要留下了?”
成婆子點頭:“是啊,現如今看着倒是好的,主要都是有孩子的人,爲了自己的孩子也得上進不是!”
“這就好,”
成婆子這邊和喜妞說好了,下午的時候就有那邊看守的一個婆子來稟報:“那個叫王成的來了!要看兒子呢,我看有位姨娘好像是心軟了,想答應呢,成媽媽,還是想個辦法,那王成能說的很,在外面又是哭又是求的,在這樣來兩三回,那幾個姨娘心軟了又能跟着他走!”
成婆子一聽這還了得?才誇了這幾個姨娘幾句,怎麼就出了這樣的事情?登時也不等明天了,馬上坐了車來到了通州的這個宅子。
進了宅子,孩子們如今見了她已經很熟了,晶姐兒馬上就跑過來,手指頭放在嘴裡看成婆子的身後,每次成婆子來都是要給她們帶好吃的,今天看了半天什麼也沒有,晶姐兒特別失望,撅着嘴什麼話也不敢說,轉身去找她的哥哥。
翔哥兒也看到了,拉着妹妹轉身走了,好言好語的還低聲哄着。
成婆子原本是帶着怒氣來的,看到這兩個孩子心又軟了,在幾個姨娘的簇擁下進了廂房,沒當着孩子的面說她們,叫她們進來,讓別的婆子領着翔哥兒和晶姐兒去街上買些吃的,另一個婆子去照看榮哥兒,這纔對幾個姨娘道:“王成來過?”
幾個姨娘一看成媽媽把孩子們都支開了,就猜到了可能是這件事,全都低着頭不敢說話。
成婆子冷着臉道:“如果你們誰心軟了,要跟他走,現在就說,馬上走!如果不走,也想好了,以後都不可能跟着走了,因爲我會找人盯着,不叫他在接近。王成是什麼人,你們比我清楚,現在是因爲窮了,身無分文了,看你們吃得好住得好這才找你們,可永遠也別忘了他是什麼樣的人!說不定哄騙你們到他身邊,轉身就把你們賣了!別以爲他幹不出來這樣的事!王成兩口子,全都不是好東西!你們自己掂量掂量。”
幾個姨娘全都低着頭不說話,過了一會兒,一個姨娘才道:“我們自己也說了,不跟他去……侯爺和侯爺夫人好心,給了我們一條活路,我們不能不是好歹……他是什麼樣的人,我們清楚,確實……不是好人,我們怎麼可能還跟了他,孩子……到他手裡也好不了,如今好不容易我們都有了前程,今後的日子也有盼頭,不會……糊塗的跟他去的。”
成婆子聽了看了看另外兩個姨娘,那兩個姨娘忙點頭:“對對,我們不會犯糊塗的,不會跟他去的。”
這三個姨娘都是有孩子的人,只要想着孩子,應該就不會犯糊塗。成婆子聽了這才放心,這才又諄諄的道:“你們能這樣想是最好的!爲了孩子,也不能在跟那樣的人去了,王成就算是不賣了孩子,孩子跟着他又能學什麼好?你們幾個的出路,夫人都給你們安排好了,雖然辛苦,但只要是幹得好,今後當管事娘子也不是不可能的,在繡房當管事娘子和府裡不一樣,又不是賣身的!翔哥兒又懂事,好好的叫進學堂讀書,今後的出息也不是不可能的,你們心裡要清楚,路怎麼走是對的!”
三個姨娘忙點頭。
成婆子道:“這個宅子要修葺了,明天你們就搬出去,暫時先在坊裡住着,這邊修葺成一間一間的,到時候繡房的人全都住過來,你們也可以搬回來住,孃兒倆住一間,只要在繡房一直做繡娘,長久的就可以住下去。”
三個姨娘忙連連的點頭答應着。
“既然都答應就好。”成婆子起身:“你們先收拾好東西,明天有人來接你們,孩子看好了。”
姨娘們全都答應了。
果然,姨娘們互相的說了說,路怎麼走確實也清楚,誰也不糊塗,王成現在身無分文,跟了他去早晚會被賣了。所以第二天搬家誰也沒再提王成。
王成過了幾天再來找,已經找不到人了,問別人也沒有搭理他的。再過了一段時間,王成就杳無音訊了,不知道活着還是死了。
而那個宅子果然就修葺成了一間一間的,修葺好了,繡娘紡娘們便住了進來,一人一間,或者關係好的願意兩人一間的也可以。
五月裡出了第一匹絲,就開始織布,不但是主家關心,還有無數的人關心,也不知道從哪裡來的官派一般的人,下頜不長鬍子的,守門的婆子看到這樣的人就讓進來,這些人進來了,把紡娘們織出來的布拿出去詳細的看着,指着說着,也不知道研究什麼,看那樣子似乎是行家,懂得很。有時候還要拿走給什麼人看,過一陣子又拿回來。
七月,已經有第一匹絲綢出來了,依然是坯綢,不過品質已經比去年的好多了,聽說繅絲的工具都比去年的齊全,手藝人也都是江南專門請過來的,抽出來的生絲,品質也好,放了兩個月一點都沒有發黃。
第一匹絲綢做出來,馬上就有這幾個月一直來的那些人來,選了幾匹拿走,看起來他們還興高采烈的,好像他們做出來的一樣,過了幾天這批絲綢送了回來,一起回來的,還有些賞銀,給衆人分下去。
幾個姨娘也分到了幾兩銀子,全都高興,給自己的孩子們琢磨着做些新衣裳,或者買些筆墨紙硯,翔哥兒也該上學了。
繡娘紡娘們現在也知道,關心這個的人多,不但是主家關心,好像朝廷也有人關心,自然是更加的賣力了。織出來的布匹,已經是和市面上的不相上下了,絲綢也慢慢的越來越好,第二批織出來的絲綢,就比上一批的好一些。
八月中秋節,這個小宅子還被送來了幾大桌酒菜,給繡娘紡娘們吃用的。緊接着,竟然有皇太孫妃賞賜下來的宮花,宮花都是宮中內造辦做的,外面根本沒有,精緻小巧,各個花樣全都不同,繡娘紡娘們驚喜萬分。
翔哥兒好久沒這麼高興了,在院裡對着月亮還做了首詩,繡娘紡娘們都說好,拍手,翔哥兒紅了臉,去他姨娘身邊坐下。
不,是他娘,親孃。
……
趙雩的絲綢鋪子接了比大生意,這生意還是朝廷給的。從沙漠敦化那邊來了一批波斯商人,一共二十來個人,每人都要一萬匹絲綢,一共二十萬匹,朝廷手裡沒有那麼多貨,便是從江南織造局調運,到處的湊,也只湊夠了十五萬匹。
這生意是皇太孫接的,湊不夠皇太孫很着急,於是想到了生意人。這宗大生意,便給了趙雩,餘下的五萬匹絲綢,叫她出,朝廷不抽銀子,賣多少全都算趙雩賺的。朝廷只爲了叫波斯人知道,我大明朝,多少絲綢都有。
趙雩做了多少年的絲綢生意,五萬匹雖然不是個小數目,雖然江南的絲綢全都叫朝廷這一次給搜刮光了,但是她還是有辦法,給常州的蘇掌櫃去了封信,蘇掌櫃在松江府、揚州蘇州跑了一圈,便押運着五萬匹絲綢,按期湊夠了送過來。
波斯商人拿着黃金換了絲綢,滿意的去了,朝廷的面子也保住了。國庫充盈了些,皇上很高興,同時發現絲綢確實很緊張,這要是再來二十個這樣的商人……
皇太孫也發愁,皇上隨時的賞賜大臣們,動不動就是絲綢多少匹,如今庫裡可空空如也,沒有絲綢了……
於是目光全都盯在了三奶奶的那個作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