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離去

徐懷將周景捎回來的信報以及王稟的信函疊放到案頭,語氣平靜的朝莊守信行禮說道:

“莊大家你們一路車馬勞頓,青衣嶺大營這邊一切簡陋,我會安排人手護送莊大家你們直接趕往淮源安頓。當下朝廷一味軟弱退縮,即便此番求和得成,也必將刺激賊虜百般貪慾。虜兵再度南侵之時,兵禍必將倍加兇厲,我們不能不防。現在楚山有繕甲匠工兩百餘人,勉強算是有一些五兵籌造的基礎,但難造重甲、大弩,這有賴莊大家你們點拔了……”

“義之所在,在所不辭。”莊守信還禮道。

聽得如此奇恥大辱的消息,衆人情緒激越,沒有心情在青衣嶺大營給莊守信等人的到來辦接風宴,徐懷安排人護送莊守信等人及家小四十餘口直接趕往淮源。

雖說受史軫所邀、來投楚山的大匠級人物僅有莊守信三人,但當世匠術講究一個“師徒相授、父子相承”,莊守信等人的子侄自小學習繕甲鍛鑄之法,長大後也多在將作監、修造案爲匠,水準放諸當世也是一二流之列的人物。

僅這第一批人手到來,楚山繕甲能力就能提高一大截。

而此時京中正大規模的搜撿金銀以償胡虜,汴梁城內的控制將變得更加嚴密,而赤扈人還專門索要三千名各色匠工爲償,莊守信等人以及餘下還沒有來得及送出汴梁城的匠師,很可能已成朝廷通緝追拿的對象。

這意味着下一批人手可能需要先在京中找地方轉移、藏匿起來,等到更爲合適的時機再南下。

將莊守信等人送走之後,徐懷回到住處不久,天空淅淅瀝瀝的下起雨來。

徐懷推開窗,看着庭中淅瀝而下來的雨滴,胸臆間盤旋未久的陰火在這一刻燎燃起來,抓心撓肺般要噴薄出來。

徐懷強抑住仰天長嘯的衝動,抓起案頭的直脊長刀走到庭中雨下,刀勢先是綿綿不斷的劈出,很快就轉爲凌厲,刀勢一式比一式凌厲,一式比一式快速,最後化作一團刀光貼着地面遲緩的滾動着。

某一刻,刀光嘎然而止。

徐懷拄刀坐在庭院角落的石凳,憑雨水滴落在頭臉上、鎧甲上,還是覺得胸口憋得難受,張口吐出一灘血來。

“你這是怎麼了,練刀還能傷着自己?”柳瓊兒撐着油傘站在院門口,惶然走過來,看那灘血在積了雨水的鋪磚地上,很快就洇開了,拿汗巾幫徐懷擦拭被雨水澆溼的臉,說道,“你快進屋裡換身乾淨的衣衫,不要再染上傷寒!”

“我沒有什麼,剛纔練刀太猛,無意間牽扯到臟器了,這可能對我還是樁好事——”徐懷見柳瓊兒疑惑不解,解釋道,“我之前練伏蟒樁及拳勢刀槍,能強健筋骨,自己也能感受到明顯的變化,但五臟六腑並無涉及——不僅我父親傳伏蟒槍、伏蟒刀敘及更高的境界,我習武迄今,也日益深刻感受到武技應該能晉入更高的層次,卻始終窺不見門戶在哪裡。今日聽到這樣的消息,我心裡實在憋得慌,鬱氣難消,一心想要化入刀勢之中發泄出去,卻無意發現刀勢肆意之極時,卻能牽連到臟器,乃以往所未見。只是剛纔意未盡,刀勢難歇,用力過猛,牽扯太深,才吐了一口血,實際上卻沒有什麼大礙,歇兩天就好。”

“是嗎?”柳瓊兒不知習武事,只是擔憂的從後面將徐懷摟住。

王萱走過來,看到柳瓊兒摟住徐懷,在院門口稍稍停了一下,沒有轉身離開,走進來問道:“現在汴梁城裡到底是怎樣一番情形?”

史軫過後之後,王萱沒有再回金砂溝寨朱老夫人身邊,而是留下來幫柳瓊兒整理從各方蒐集過來的信息、資料。

剛纔徐懷與莊守信等人見面時,王萱不在場,但周景捎回的信報、王稟親筆信以及經莊守信等人的口述,最終都要彙總到越雨樓,或在越雨樓存檔,王萱由此也知道汴梁城裡正發生着什麼。

汴梁城裡正發生着的一切,也許就比汴梁城破、百萬軍民慘遭屠戮稍稍好那麼一些。

王萱難以想象平生剛正不阿的祖父王稟此時處於怎樣的煎熬之中,在他的來信裡纔會如此的不見波瀾。

哀莫大於心死。

當初聽聞朝廷決意求和,楚山衆人就驚詫莫名了,誰又能想到朝廷爲了求和,能卑躬屈膝到這地步?

“黃河汛季將近,同時也已經達成重創朝野抵抗意志的意圖,赤扈東路軍主力應該很快就會渡過黃河北撤,重點消化河東、河北北部地區……”

徐懷拿鹿皮將刀刃上的水跡擦淨,回刀入鞘,走回屋裡讓柳瓊兒、王萱幫忙將淋溼的鎧甲脫下來,裡面的衣裳沒有被雨水浸透,就簡單將臉及脖子裡灌的雨水擦乾,對站在廊前的侍衛親兵王華、史琥等人說道,

“去將史先生、七叔他們請過來……”

…………

…………

徐懷沒有前往衙堂,而是着人將史軫、王舉、蘇老常、徐武磧、郭君判、唐盤、徐心庵等人請來。

院中雨還在淅淅瀝瀝下着,一叢翠竹種於院子裡的角落裡,但竹葉已然盡落。

徐懷說道:“我會向朝廷辭去楚山都巡檢使、楚山知縣等職,舉薦七叔兼領兩職……”

“你現在就要去汴梁?”史軫驚問道。

“我原本想等着赤扈人撤軍之後再去汴梁,但沒有想到王戚庸、汪伯潛之輩以及高高在上的聖上爲了求和,竟然卑躬屈膝到這個地步,”

徐懷神色凝重的說道,

“他們此時越是卑躬屈膝,而到戰後他們爲了掩飾內心的荏弱膽怯,對主戰派的排擠、攻擊也會越加瘋狂——在赤扈人再次南侵之前,汴梁城裡的形勢可能比我之前預估的還要險惡。還有一個就是赤扈人公然索要匠工,王戚庸、汪伯潛等人卑躬屈膝又毫無底線,我擔心周問禮等人在汴梁處境困難,未必能順利脫身,我得親自過去處理這事!”

蘇老常、王舉、徐武磧、郭君判、徐心庵、唐盤他們都默然無語,他們完全沒有預料到朝廷爲了求和,能卑微到近乎無恥的地步。

他們這一刻都恨不得將人馬拉出去,找胡虜痛痛快快的廝殺一場,即便戰死沙場,即便馬革裹屍,即便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總好過受這窩囊氣。

徐懷這時候說要動身去汴梁,他們覺得理應如此。

即便他們能做的事還是太有限,但他們也難以忍受什麼事情都不做,睜眼看着這一個個膽怯無能之輩作賤這大好河山。

他們無法袖手旁觀。

“王舉將軍論資歷當然有資格兼領兩職,但你也清楚,王戚庸、汪伯潛等人一定會從中作梗啊,”史軫說道,“又或者,你僅僅是拿這個拖延時間?”

徐懷要去汴梁可以,但有一些問題必須要解決。

徐懷身兼楚山知縣、楚山都巡檢使兩職,不要說王戚庸、汪伯潛等人了,蔡州那些跟胡楷、跟楚山在和戰等事存在嚴重分歧的官員,都不可能眼睜睜看着他長期擅離職守——徐懷作爲領軍之將,也不能擅自跑去汴梁。

徐懷要去汴梁,甚至還要拋頭露面,只能先“辭官而去”。

矯詔事變之前,王舉就已經是涇州廂軍都指揮使,矯詔案應當平復,王舉又屢立戰功,是有資格出任楚山都巡檢使兼知楚山的。

問題是,王舉有資格,但朝廷卻未必一定要接受徐懷的舉薦,甚至朝廷斷然否決這樣的舉薦纔是正常。

這些年來,朝廷防範的就是權臣專擅地方。

侄子請辭,舉薦自家叔叔接任兩職,這不就是藩鎮作風嗎?

不過,如史軫所猜測的那般,徐懷眼下也只是拿這個當藉口拖延時間而已。

徐懷點點頭,說道:“總之我殺敵‘有疾’在身,迫切需要前往汴梁延請名醫救治,不得不暫以七叔代領兩職,無論朝廷允或不允,拖上三五個月不是難事!”

史軫他心底希望徐懷能按兵不動、坐觀局勢變化,但看王舉、徐武磧等人神色都無意如此,輕輕嘆了一口氣,說道:“楚山當無憂,軍侯前往汴梁一切要小心爲上,需圖後計啊……”



第一百六十章 來頭第一百五十五章 部署第七章 撤離第三十九章 捉人熱鬧事第一百九十七章 新城第二百二十一章 進宮第五十六章 廟堂遠謀第九十一章 軍事指揮學堂第二百四十三章 部署第八十七章 用事當用急第九十四章 截流第一百三十一章 殿議第二章 屠城第二百五十一章 關城第三十三章 縱深第二百七十四章 優禮第一百二十四章 底線第一百四十八章 恢河第六十二章 殺人者第十九章 鷸與蚌第二十四章 緝拿第一百零六章 決意第三十八章 守城之選第一百零四章 兵敗第二百一十九章 定策第八十四章 對壘第八十六章 惡言相向第十三章 人心第二百四十二章 大祭第三章 未雨綢繆時第五十七章 守將陳滿第三十五章 防務第一百四十九章 局外第三十五章 防務第一百五十七章 籌備第三十一章 鞏縣第一百二十一章 風雪第一百三十二章 封還第一百六十四章 大宴第三十四章 接管第一百八十三章 破寨第五十二章 以啓山林第五十七章 火燒歇馬山第一百二十四章 攻城第一百六十章 來頭第二百三十七章 交鋒第一百二十五章信使第一百九十六章 淮瀆第一百八十六章 說囚第八十六章 惡言相向第七十六章 鑿穿第一百八十二章 廣武第一百九十六章 淮瀆第十五章 牢騷太甚防腸斷第一百一十四章 問案第四十一章 秋蟲螞蚱豈小覷第四十章 越宮曉月第二百三十一章 圍敵阻援第四十七章 微瀾第四章 望山津第四章 景王第一百一十九章 攻守豈相易第一百八十九章 新朝第一百七十五章 國公爺第二百零五章 奪帝第四十一章 焉無虎威第一百五十章 本末第二十五章 城池第一百六十八章 相援第一百八十二章 廣武第八十一章 中牟殘城第九十八章 春風得意幽憤槍第四十五章 促膝廊前說恩義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謀第一百三十八章 峽道第三十一章 先行第一百九十八章 不動如山第一百五十四章 希望第一百一十五章 城外第五十三章 不動如山第二百四十一章 班師第一百一十七章 陷落第一百三十五章 夜戰第三章 夢裡夢外兩相疑第一百六十四章 大宴第二百零八章 小童第一百八十三章 抉擇第七十章 送別第一百六十四章 進城第一百二十六章 佳人心冤第二百二十三章 藏匿第一百三十七章 殿中第一百九十章 即位第七十七章 交涉第六十四章 長夜驚魂第六章 粗魯非真貌第二百一十章 緩衝第一百三十四章 嵐州風雪第一百三十八章 烏敕氏第二十三章 掌燈傾訴
第一百六十章 來頭第一百五十五章 部署第七章 撤離第三十九章 捉人熱鬧事第一百九十七章 新城第二百二十一章 進宮第五十六章 廟堂遠謀第九十一章 軍事指揮學堂第二百四十三章 部署第八十七章 用事當用急第九十四章 截流第一百三十一章 殿議第二章 屠城第二百五十一章 關城第三十三章 縱深第二百七十四章 優禮第一百二十四章 底線第一百四十八章 恢河第六十二章 殺人者第十九章 鷸與蚌第二十四章 緝拿第一百零六章 決意第三十八章 守城之選第一百零四章 兵敗第二百一十九章 定策第八十四章 對壘第八十六章 惡言相向第十三章 人心第二百四十二章 大祭第三章 未雨綢繆時第五十七章 守將陳滿第三十五章 防務第一百四十九章 局外第三十五章 防務第一百五十七章 籌備第三十一章 鞏縣第一百二十一章 風雪第一百三十二章 封還第一百六十四章 大宴第三十四章 接管第一百八十三章 破寨第五十二章 以啓山林第五十七章 火燒歇馬山第一百二十四章 攻城第一百六十章 來頭第二百三十七章 交鋒第一百二十五章信使第一百九十六章 淮瀆第一百八十六章 說囚第八十六章 惡言相向第七十六章 鑿穿第一百八十二章 廣武第一百九十六章 淮瀆第十五章 牢騷太甚防腸斷第一百一十四章 問案第四十一章 秋蟲螞蚱豈小覷第四十章 越宮曉月第二百三十一章 圍敵阻援第四十七章 微瀾第四章 望山津第四章 景王第一百一十九章 攻守豈相易第一百八十九章 新朝第一百七十五章 國公爺第二百零五章 奪帝第四十一章 焉無虎威第一百五十章 本末第二十五章 城池第一百六十八章 相援第一百八十二章 廣武第八十一章 中牟殘城第九十八章 春風得意幽憤槍第四十五章 促膝廊前說恩義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謀第一百三十八章 峽道第三十一章 先行第一百九十八章 不動如山第一百五十四章 希望第一百一十五章 城外第五十三章 不動如山第二百四十一章 班師第一百一十七章 陷落第一百三十五章 夜戰第三章 夢裡夢外兩相疑第一百六十四章 大宴第二百零八章 小童第一百八十三章 抉擇第七十章 送別第一百六十四章 進城第一百二十六章 佳人心冤第二百二十三章 藏匿第一百三十七章 殿中第一百九十章 即位第七十七章 交涉第六十四章 長夜驚魂第六章 粗魯非真貌第二百一十章 緩衝第一百三十四章 嵐州風雪第一百三十八章 烏敕氏第二十三章 掌燈傾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