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未雨綢繆時

從岢嵐城趕去位於管涔山北麓、嵐谷縣境內的石料場,還有一百多裡地,沿途多山道,今日動程肯定趕不及,衆人便直接趕往驛館投宿去。

徐懷他們到驛館,也只是先將車馬卸下,行囊往驛館裡一扔,便在城裡信手閒逛起來,兜了一大圈後,才循着徐武坤留下的暗記,走進一家酒樓。

酒樓距離驛館不遠,乃是城中坊市最熱鬧處,徐懷他們上到三樓,要了一間臨窗的小閣子坐下,推窗將左右情形都盡收眼底。

附近頗有幾家氣派酒樓茶肆以及勾欄院、妓寨——剛纔在城裡亂逛,沿街所見的私窯也多。

禁軍也行募兵制,徵募之後臂頰刺字,沒有特殊原因都要終身爲兵;而捕獲盜賊流民補充兵役也是慣例。

雖然禁軍將卒不禁婚娶,也允許眷屬隨軍,但那些捉捕後送入軍營的盜賊流民,又有幾人能娶妻生子?

這也使得駐軍之地,私窯極盛。

徐武坤叩門走進小閣子,照着禮數先給王稟行禮:“見過王相公……”

“咦,武坤叔,你怎麼也到嵐州來了?”王萱完全沒有注意到她們在入城時,徐懷就與徐武坤、鄭屠見過一面了,甚至徐武坤一直都跟在他們的後面。

“鑄鋒堂有些生意要做到嵐州來,我們先過來打前哨,”徐武坤簡單敷衍了一句,便請王稟、盧雄、徐懷、唐盤、徐心庵他們到一旁說話,“你們離開驛館不一會兒,曾潤便親自帶人趕到驛館翻查你們的行囊,但沒有什麼收穫,很快就離開了。”

徐懷他們一路遊山玩水,但徐武坤、鄭屠三月上旬就帶人趕到嵐州,蒐集蔡系人馬在嵐州的資料。

他們目前除在岢嵐城裡暗中盤下一座食鋪作爲聯絡點,還在管涔山西北麓,在岢嵐城通往嵐州石場及嵐谷城的驛道附近的山嶺,盤下一座田莊作爲在嵐州的立足地。

徐武坤這些年跟着徐武富打點宗族生意,打點官府、跟地方官紳打交道也是輕車熟路,所以到現在也將一些基本情況摸清楚了,甚至已着手往將吏迎來送往的州驛裡塞進人手。

郭仲熊以侍制、樞密院都承旨出知嵐州,即便明明確確是蔡系的一員,但他主要奉朝廷旨意,爲聯兵伐燕作準備而來。

郭仲熊作爲聯兵伐燕的主戰派一員,就其個人意志而言,也想着藉此機會建功立業,不可能爲針對王稟牽扯太多的精力。

這點其實跟董成類似,有機會附帶打擊王稟及靖勝軍餘孽,他絕對不介意順水推舟一把。

不過,鄭恢、董其鋒等人被徐懷他們設計伏殺之後,董成回到泌陽,後續的精力就主要放在招撫等事上,到現在都沒有針對玉皇嶺的新的動向。

這點也很正常,董成也好、熊仲熊也好,他們是蔡系的一員,但主要是因爲共同的政治利益,在仕途升遷上需要仰仗蔡鋌的提攜,或與蔡家關係交好,但並非蔡府私吏。

他們會攻詰,甚至不惜製造口實污衊王稟,有意無意的製造冤假錯案,但這也僅僅是出於黨爭的利益。

而要說到行刺、暗殺,乃至斬草除根,這顯然是私吏以及秘密蓄養的死士所幹的活,董成、熊仲熊以他們此時的地位、身份,纔不會去髒這個手。

目前蔡府在嵐州明面上的嫡系私吏,就是曾潤,是熊仲熊赴任嵐州之前,蔡鋌推薦給熊仲熊當幕僚的——所以蔡鋌在朝廷指使言官上書言事,將王稟從桐柏山調出,到嵐州來任石場監當,而郭仲熊到嵐州後,則將一切與石場有關的事務,都交辦給曾潤承擔。

蔡府暗中蓄養的私吏、死士,也不是無限制,他畢竟是士臣出身,調回中樞任樞密使,又必須要放棄他在河西的兵權,手裡有一二百私吏、死士能用,就已經相當恐怖了。

而蔡府名下擁有大量的田莊,大多數人還是普通的佃戶、莊客。

目前蔡鋌也將精力放在聯兵伐燕之上,他哪怕是爲聯絡各地的主戰派將領官員,都需要動用大量人手去聯絡、跑動。

所以,徐武坤也確認清楚,曾潤在嵐州能直接調用的人手其實就十數人,就精明幹練以及武力,甚至還不如鄭恢、董其鋒那一批,更不要說能比他們在嵐州暗中部署的人手了。

暫時不擔心他們會像以前那般玩行刺、暗殺那一套。

目前他們在嵐州將面臨的最大問題有兩個:

一是蔡系在嵐州已經是一家獨大,只要王稟以及徐懷等人露出把柄可抓,曾潤很輕易就能直接調用州縣人馬乃至禁軍對他們進行打壓,甚至還會不斷的利用明面上的規矩給王稟製造各種各樣的麻煩;在桐柏山時,地方派都在耍滑頭,都想着置身事外,鄭恢只能藉助山寨勢力掀風作浪。

第二點就是桐柏山寇受招撫之後,普通賊衆目前打散掉編入諸部禁廂軍了,他們跟陳子簫、仲長卿等賊酋的紐帶關係也弱,也不要指望普通賊衆對賊酋有多少忠心可講。

不過,陳子簫、郭君判、潘成虎等賊酋受招安後,有超過三分之一的人都安排到嵐州諸部禁軍擔任低級將吏。

徐武坤他們提前兩個多月到嵐州,注意到曾潤在嵐州頻繁找機會接觸陳子簫、郭君判、潘成虎等人。

目前陳子簫、郭君判、潘成虎等人剛調到在嵐州軍,作爲受俘賊將,無可避免會受其他將吏的排斥、打壓,接觸不到實際的兵權,暫時成不了氣候,但不排除曾潤會利用郭仲熊的關係,將這些人聚攏到一起,並助他們掌握一點兵權。

那樣的話,很難說他們到時候不會對這邊構成直接的威脅。

徐武坤他們提前兩個多月過來,主要精力放在調查蔡系在嵐州的人馬動靜,但對王稟目前所關心的嵐州、代州北面契丹人的動向,卻還沒有太多的精力關注,王稟多少失望,跟徐懷說道:“你們既然都在管涔山暗中置辦了田莊,那萱兒便隨你們去田莊吧;我與盧雄去石場赴任,卻也不怕曾潤能使什麼手段!你想要觀望越燕及赤扈人的形勢,也不宜攪和到石場裡來!”

“王相公,你這時候可沒有辦法將我趕走……”徐懷涎臉笑道。

盧雄敬慕王稟,唐盤、唐青他們都視王稟爲師,但徐懷在王稟面前,可不覺得自己要矮一頭。

所以去不去石場搞事,以及如何去刺探契丹人的消息,甚至更進一步遠遁千里,去探察赤扈人的形勢,徐懷都有他的主張,不需要徵求王稟的同意。

更何況,他真正的身世,他也無意跟王稟、盧雄提及。

王稟苦笑着搖了搖頭。

到這時他又豈會將徐懷當作十七歲的少年看待?

他與盧雄能僥倖未葬身桐柏山中,也多虧徐懷步步驚心的騰挪,他也不覺得自己有覺得教徐懷做事。

與徐武坤碰過頭,徐懷着徐武坤繼續與鄭屠他們潛伏在岢嵐城裡,儘可能將陳子簫等招安賊將的資料蒐集全,他們在酒樓吃過酒,裝作無知回到驛館,歇了一夜,第二天趕早渡過汾水,往嵐谷縣而去。

進入管涔山後,確認前後無人跟蹤,徐懷他們便循着徐武坤昨日酒樓所說的路徑,直接趕往徐武坤他們暗中在管涔山置辦的田莊宿夜。

在桐柏山落匪的,並不都是當地作奸犯科及走投無路之人,也有不少像陳子簫這種外來戶——剿匪諸戰,捉俘甚多,收繳的戰利品裡也有各種譜牒,挑選出來冒充身份到嵐州置辦鋪院、田宅,不虞會被蔡府私吏識破。

徐武坤他們所置辦的田莊,位於管涔山東北麓的一座山坳裡。

田莊規模不大,就三四十間屋舍,田地很少,舊主早年建這座山莊,主要是想利用山裡更爲廣袤的山地草場牧養牛馬,然而除了管涔山也有盜匪出沒外,契丹人的探馬哨騎還不時越過邊境防線,穿插到這一帶來活動。

舊主牧養牛馬不成,幾番遇襲損失慘重,便將這處莊子荒棄不用,現在竟然有人過來接手,當然是痛痛快快盤出去。

山莊偏離驛道約四五里路程,從驛道過來地形隱蔽且險僻,但山莊後面卻是管涔山展開如翼的平緩坡嶺。

隋唐時,管涔山一直都是中原政權極其重要的官營馬場,汾陽宮舊址所在的祁蓮湖,乃是管涔山深處一連串山地湖泊的總稱,早年又名馬營海,便與官營馬場有關。

很可惜大越立朝百餘年,與契丹人的邊境線就在管涔山北側,党項人又不時突破管涔山西北的偏頭砦(偏頭關)侵入府州,威脅到管涔山的西麓,因此一直都沒能利用管涔山優良的山地草場蓄養戰馬。

當然,徐懷他們選擇這處爲落腳點,必要時所有人馬都先可以撤回到這裡,然後往西南方向翻越管涔山,進入府州境內,沿黃河南下,或直接渡過黃河,進入關中地區。

目前除了徐武坤帶着鄭屠潛伏到岢嵐城裡刺探消息,田莊這邊則是蘇老常親自坐鎮……



第七十一章 其人之道第七十八章 信使第一百七十二章 圍垸之策第一百三十五章 殺陣第一百九十八章 交易第十八章 悅紅樓裡說風情第一百三十二章 俘卒第二百一十四章 返程第六十八章 奇襲第一百四十章 收穫第九十八章 說客第一百四十三章 交換第六十三章 羊毛第一百四十九章 前鋒第四十一章 水力鍛錘第十五章 制司第一百七十九章 水戰第一章 桐柏山中行道遲第七十五章 捉拿第六十一章 前路知己第四十章 水輪風箱第一百九十章 議事第七十五章 古渡第一百一十章 初戰第十九章 相邀第二百三十六章 潁水第二百一十三章 擊潰第四十三章 飲宴第一百五十五章 五路度支使第五十五章 寨前殺三賊第三十二章 疑念第十七章 少年逢春第二十章 再訪悅紅樓第四十二章 跳出泥潭去第一百九十八章 交易第五十一章 邊鋒第一百七十一章 夜語第三十九章 留中第五章 惡緣第二章 避禍第一百七十三章 襄陽第三十六章 潛流第二十三章 暗棋第六十九章 風雨將至第一百六十章 撤軍議和第十一章 天命第二十八章 進退第一百七十八章 大義第三十二章 失守第二百零五章 秦州第一百四十八章 點撥第三十一章 鞏縣第十三章 聰明誤第二十二章 軍使請上座第一百一十三章 入冬第八十四章 有詐第一百七十九章 扭轉第四十九章 聯結第一百零一章 頭顱見面禮第一百八十六章 勸進第十六章 雲停風不息第十七章 換血第二百七十章 出海第四十五章 將計第一百一十七章 陷落第一百七十八章 武士齋舍第一百一十一章 狹路第一百五十八章 當務之急第一百四十八章 點撥第一百六十四章 進城第四章 望山津第十八章 故人相見第一百七十二章 圍垸之策第一百四十四章 立儲第二百一十二章 奪灘第二章 避禍第一百七十章 誘餌第一百九十八章 不動如山第一百八十五章 開端即尾聲第八十五章 龜甲船第一百二十四章 全軍而上第七十八章 九黎鎮第一百四十六章 故人第二百五十一章 關城第一百七十章 相候第一百六十六章 迎接第六十三章 羊毛第八十二章 入京第三章 夢裡夢外兩相疑第一百五十八章 衝陣第一百二十九章 萬萬而已第一百一十八章 爲難自己第四十三章 飲宴第二十四章 深夜談談情第一百七十九章 婚事第一百零六章 人生如戲靠演技第一百二十四章 府中第八十八章 瑜亮相疑第二百七十三章 西征第六章 危急
第七十一章 其人之道第七十八章 信使第一百七十二章 圍垸之策第一百三十五章 殺陣第一百九十八章 交易第十八章 悅紅樓裡說風情第一百三十二章 俘卒第二百一十四章 返程第六十八章 奇襲第一百四十章 收穫第九十八章 說客第一百四十三章 交換第六十三章 羊毛第一百四十九章 前鋒第四十一章 水力鍛錘第十五章 制司第一百七十九章 水戰第一章 桐柏山中行道遲第七十五章 捉拿第六十一章 前路知己第四十章 水輪風箱第一百九十章 議事第七十五章 古渡第一百一十章 初戰第十九章 相邀第二百三十六章 潁水第二百一十三章 擊潰第四十三章 飲宴第一百五十五章 五路度支使第五十五章 寨前殺三賊第三十二章 疑念第十七章 少年逢春第二十章 再訪悅紅樓第四十二章 跳出泥潭去第一百九十八章 交易第五十一章 邊鋒第一百七十一章 夜語第三十九章 留中第五章 惡緣第二章 避禍第一百七十三章 襄陽第三十六章 潛流第二十三章 暗棋第六十九章 風雨將至第一百六十章 撤軍議和第十一章 天命第二十八章 進退第一百七十八章 大義第三十二章 失守第二百零五章 秦州第一百四十八章 點撥第三十一章 鞏縣第十三章 聰明誤第二十二章 軍使請上座第一百一十三章 入冬第八十四章 有詐第一百七十九章 扭轉第四十九章 聯結第一百零一章 頭顱見面禮第一百八十六章 勸進第十六章 雲停風不息第十七章 換血第二百七十章 出海第四十五章 將計第一百一十七章 陷落第一百七十八章 武士齋舍第一百一十一章 狹路第一百五十八章 當務之急第一百四十八章 點撥第一百六十四章 進城第四章 望山津第十八章 故人相見第一百七十二章 圍垸之策第一百四十四章 立儲第二百一十二章 奪灘第二章 避禍第一百七十章 誘餌第一百九十八章 不動如山第一百八十五章 開端即尾聲第八十五章 龜甲船第一百二十四章 全軍而上第七十八章 九黎鎮第一百四十六章 故人第二百五十一章 關城第一百七十章 相候第一百六十六章 迎接第六十三章 羊毛第八十二章 入京第三章 夢裡夢外兩相疑第一百五十八章 衝陣第一百二十九章 萬萬而已第一百一十八章 爲難自己第四十三章 飲宴第二十四章 深夜談談情第一百七十九章 婚事第一百零六章 人生如戲靠演技第一百二十四章 府中第八十八章 瑜亮相疑第二百七十三章 西征第六章 危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