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故人

大霧在山麓間滾動,草葉掛滿白霜,“嗒嗒”的急促馬蹄聲踏破清晨的寂寞,麻雀像離弦的箭一般,在灌木叢裡驚飛。

銅官山東麓的劉王寨牆頭,劉壯飛從睡夢中驚醒過來,將裹在身上禦寒的茅草團推落開,站起來朝外張望。

劉王寨建於一座坡樑上,地勢險要。

清晨時分,坡樑西面的山谷裡濃霧滾滾,草木都看不見蹤影,但奇特的是,僅僅過了一道坡樑,銅官山東麓的山坡上霧氣就驟然淡了下來,就像僅有一層雪白的薄紗籠罩在疏林之上。

很快就有十數赤扈騎兵從坡樑西側的大霧中鑽出來,裘袍彎弓,馬鞍後捆綁着高高的氈毯等雜物。

劉壯飛也沒有慌亂什麼,整頓檢查手邊的刀械弓弩,一切如故,他就耐心看着遠處十數虜兵的動靜,甚至都沒有將身邊還呼呼大睡的同伴踢醒。

虜兵渡江以來,赤扈斥候就經常出沒於銅官山周邊,????????????????只是虜兵在南岸暫時還沒有攻城拔寨的能力,這些赤扈斥候一般也不會過來招惹關門閉戶的寨子。

再說他們可是劉王寨,怎麼能像普通村寨那麼沒有一點見識,遇到點事就驚慌失措?

雖說十數赤扈騎兵都已經停了下來,正抓緊時間在山崗上稍歇,但急促的馬蹄聲並沒有稍歇,在西面的山谷裡甚至越發急促。

劉壯飛臉色越發驚奇。

銅官山作爲黃山餘脈的終點,山勢沿東北往西南走向,山體靠近長江;座落在銅官山東麓坡樑上的劉王寨距離長江岸邊僅有十二里——宣池驛道,就從劉王寨北面的山腳通過。

倘若有什麼大股敵騎走陸路從建鄴方向西進,基本上都不會瞞過劉王寨村民的耳目。

劉壯飛沒有記得這些天有見大股虜騎經劉王寨北面的驛道西進,西邊山谷裡這麼密集的馬蹄聲是怎麼回事?

卻是停在坡樑上十數赤扈騎兵,聽辨馬蹄聲越來越近,咬牙驅騎往東面逃去,他們臉上滿是不甘與驚詫,南下這些年都是他們像貓捉老鼠一般,縱騎逐殺南兵,何曾有過被南朝騎兵死死咬住追擊的時候?

不過,他們此時人微力寡,身後有京襄援軍數百騎縱逐過來,他們心裡再不甘、再狂妄,也只能暫作退卻。

在十數虜騎縱馬逃離後,很快就有越來越多騎兵從濃霧中鑽出,很快就遍佈劉王寨北面的坡樑。

“楊狗兒,你快去將族長喊過來,看是不是京襄援軍到了?”

劉壯飛看到這時候出現在山麓間的數百騎兵個個身穿青黑色鎧甲,乃是大越禁軍兵服,再說距離較近的那些騎兵臉面也能看得清楚了,不像是胡狗。

他忙將身邊這時竟然還在呼呼大睡的楊狗兒踢醒,催他去喊族長劉隸。

雖說這些年投降赤扈人、充當赤扈前驅燒殺擄掠的漢軍人數絕對不在少數,但降附漢軍的騎兵規模非常有限。

劉壯飛之前都沒有看到有虜兵或降附漢軍大規模往西而去,這時候卻看到有大股騎兵從西往東而來,第一時間猜測很可能是西面的勤王兵馬過來了。

再說劉王寨往東就是繁昌縣、蕪湖縣、當塗縣,相距牛首山西麓僅二百里。

щщщ _тt kán _C○

劉壯飛前兩天剛聽前往宣城打探消息的族人回來說,靖勝侯六天前就已經在五百精銳侍衛的護衛下,有如天兵天將一般出現在當塗縣境內,甚至剛出現就狠狠收拾了渡過江來的胡狗子一頓。

劉壯飛內心隱隱興奮起來,旁邊更是有人按捺不住,直接揚聲朝遠處問去:

“喂,前面的這幾位軍爺,你們可是打京襄過來的勤王援師?”

雖說嚴令進軍途中禁止騷擾地方,正常情況也禁止隨意泄露編制及行軍等方面的消息,但聽到這邊主動打招呼,有兩????????????????個騎兵驅馬靠過寨牆,笑着跟寨牆上的民壯打招呼說道:“我們可不能說自己是誰,那是違規軍紀要挨訓的——這幾天銅官山這邊出沒的胡狗子多不多?”

寨牆上的丁壯看到兩名京襄騎兵親切的模樣,都一副“我懂你”的神色,趴在垛牆上說道:“靖勝侯與京襄軍就像天兵天將一樣,胡狗子沒有被嚇得屁滾屁流就算膽大的了——這兩天很少看到胡狗子在銅官山附近轉悠了!”

這時候十數騎從山谷後馳出,沒有在下面的坡樑上停頓,徑直往這邊馳來。

兩名正跟寨勇打趣的騎兵,看到來人嚇了一跳,忙跟寨牆上的民壯說道:“我們可什麼都沒有說……”

連夜隨前鋒兵馬穿插到銅陵縣的韓圭,艱難的從馬背上翻下來,走到寨牆前,揚聲說道:“還勞煩牆頭的小哥通稟一聲,我乃京襄路制置安撫使司記室參軍韓圭來訪,還請劉王寨的主人不吝嗇一見!”

“……”史琥沒有下馬,而是在韓圭身邊勒住馬,看着朝陽從遠處的地平線後升起來,在霧氣裡卻顯得蒼白無比。

天宣末年,建繼帝還是景王時,聽靖勝侯徐懷勸諫,前往鞏義接管守陵軍抵禦胡虜,劉師望當時以鞏義縣獄武吏的低微身份相隨,從此之後則與餘珙、餘整、凌堅等人被世人譽爲鞏義六將。

劉師望一度執掌皇城司,被視爲先帝最爲信任之人。

劉壯飛作爲劉氏族人,雖然沒有機會目睹,卻沒有少聽人講述當年的風起雲涌。

雖說劉王寨的寨主乃是劉氏族長劉隸,現在寨中守禦也是長公子劉仁美負責,但聽韓圭自承姓名,劉壯飛應了一聲,就飛快的走下寨牆,飛跑趕往寨子東南角而去。

他來到一座土牆圍繞、茅草覆頂的院子前,就見族長劉隸以及長公子劉仁美動作比他還快,已經在他前面走進院子裡。卻見院子裡的正屋大門緊閉,長公子劉仁美跪在大門前,叩頭喊道:“爹爹,先帝駕崩時心裡所念乃是國泰民安,此時京襄來人相請,定是邀爹爹一起召集天下義士驅逐胡虜,恢復我漢人國土,爹爹何故閉門不見?難道爹爹不想着繼承先帝遺志、收復中原了?再者,若非靖勝侯舉薦,爹爹怎麼有機會起微末之間?爹爹常常在孩兒跟前唸叨當年的舊事,爲何此時要拒故人於千里之外?”

年邁的劉氏劉隸乃是劉師望的堂叔,此時年過七旬的他鬚髮皆白,站在院中都覺得吃力,拉了院子裡一張條凳坐下,說道:

“那個韓圭前段時間着人來請你出山召集民壯,以防胡虜窺視江南,你當時沒有迴應,我覺得也有幾分道理,畢竟這裡面水深着呢,宮裡那位也猜忌你,稍有不慎就會惹來殺身大禍,說不定還會將宗族給牽累了。但是現在什麼情況,虜兵都渡江了,先帝好不容易攢起來的那點身家,????????????????差點都毀於一旦,劉氏存亡也懸於一線,是誰站出來力挽狂瀾的,還有誰能站出來力挽狂瀾,這都不是明擺着的事情嗎?我年紀大了,也沒有什麼見識,這輩子當過最大的官,也就是在縣尉司統領百餘刀弓手捕賊捉盜,但有些道理,顯然也沒有你想的那麼複雜。”

過了一會兒見屋裡還是沒有動靜,劉隸扶着腰站起來說道:“既然我還是劉氏族長、劉王寨寨主,客人登門,我不能拒之門外。至於你自己想不想露面,你自己決定吧!”

劉隸與劉師望長子劉仁美出寨來迎,韓圭便曉得是怎麼回事。

雖說劉師望等人是京襄能不能取而代之去真正掌握宿衛禁軍的關鍵,但他也沒有指望這次真能請得動劉師望出山。

不見就不見唄,工作要慢慢做,不能操之過急,也不能叫外人覺得京襄操之太急。

韓圭就拉着史琥與劉隸、劉仁美商議前鋒兵馬將依託劉王寨,在銅官山東麓建立營寨,以待後續增援兵馬趕來集結。

劉氏非池州銅陵縣人士,實是建繼帝於襄陽登基,之後又遷都建鄴,特別安排劉師望將族人遷到銅官山築寨定居。

銅官山乃黃山餘脈的終點,往東、往東南方向乃是繁昌、蕪湖、當塗、溧水等縣平川與低山地形,南面則是巍峨險峻的黃山山脈,北面則是滔滔江水。

建於銅官山的劉王寨選址北距長江僅十二里,銅陵縣城在其西北側,戰略地位極爲重要。

遷劉氏族人於銅官山,與建繼帝生前就着手將一部分太原遺民,遷到建鄴城周邊牛首山、茅山等地結寨而居,本身就有用來拱衛京中之意……

劉王寨的地理位置極爲關鍵,不談其他,目前渡江虜兵正在草汊河以西的當塗縣境內集結,京襄援師前鋒兵馬先依託劉王寨建造營寨再圖後計,誰也不能挑個不是來……

第一百三十章 議策第一百四十一章 相見第一百一十章 權當不知第八十四章 有詐第一百零三章 遷都第六十九章 侍衛親兵第五十二章 大霧第一百四十九章 妥協第六十四章 馬鞍顛簸第五十三章 不動如山第五十一章 掩藏第五十二章 大霧第七十四章 舊卒第十一章 襲寨第六十七章 搓紡第一百四十五章 離別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局第一百九十三章 晨霧第十五章 大營第一百零五章 奪軍第七十二章 宗族第一百七十八章 喘息之機第一百八十四章 渡淮第一百九十三章 西撤第一章 七寸第二十三章 掌燈傾訴第二章 座前好走狗第六十八章 傳首第八十六章 審訊第一百七十一章 夜語第八十八章 隱患第一百八十九章 解救第十三章 有所不得不爲第二十九章 野溝殺人夜第二十章 問策第一百二十六章 佳人心冤第一百四十六章 朱芝第一百四十五章 流民第一百二十五章 送信第一百八十八章 天宣之恥第一百一十章 權當不知第五十八章 西線第九章 作戰方案第三十三章 殊途第十九章 援至第二百二十八章 獻策第二百二十九章 大殮第三章 未雨綢繆時第一百二十章 胡族婦幼第二百零三章 真正的條件第一百二十六章 大雪第一百八十六章 軍議(二)第三十四章 山重水複第一百三十二章 俘卒第一百八十一章 督戰來監第二十四章 南侵第六十二章 貼身相隨第二百五十四章 殿中第九十五章 總攻第一百九十二章 大棋第一百六十三章 隱秘真相第一百九十二章 獻策第二十章 大姓宗族第九十五章 大戰第二百四十八章 高原第三十三章 商洛第一百二十五章 要做棋子第三十章 接戰第九十九章 恐嚇第二十章 大姓宗族第十一章 天命第一百六十六章 靖勝侯府第一百九十章 脫鉤第一百零五章 奪軍第九十五章 總攻第一百九十五章 鐵場第一百六十章 來頭第二百一十九章 定策第一百七十九章 扭轉第一百八十一章 瞞天過海第九十七章 鎖城第二十九章 野溝殺人夜第一百九十一章 撤離第二百二十六章 功成第一百九十四章 府州第一百六十三章 國殤第一百五十六章 借兵之計第三章 進剿招討策第六章 粗魯非真貌第二百零三章 真正的條件第六十章 先帥舊部第二百零九章 變故第一百三十四章破寨第一百二十九章 未雨之謀第一百八十三章 用心良苦第一百三十七章 伏殺第三十四章 新湖第一百三十四章 西山蕃騎第一百零一章 賞功第一百二十九章 顧氏
第一百三十章 議策第一百四十一章 相見第一百一十章 權當不知第八十四章 有詐第一百零三章 遷都第六十九章 侍衛親兵第五十二章 大霧第一百四十九章 妥協第六十四章 馬鞍顛簸第五十三章 不動如山第五十一章 掩藏第五十二章 大霧第七十四章 舊卒第十一章 襲寨第六十七章 搓紡第一百四十五章 離別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局第一百九十三章 晨霧第十五章 大營第一百零五章 奪軍第七十二章 宗族第一百七十八章 喘息之機第一百八十四章 渡淮第一百九十三章 西撤第一章 七寸第二十三章 掌燈傾訴第二章 座前好走狗第六十八章 傳首第八十六章 審訊第一百七十一章 夜語第八十八章 隱患第一百八十九章 解救第十三章 有所不得不爲第二十九章 野溝殺人夜第二十章 問策第一百二十六章 佳人心冤第一百四十六章 朱芝第一百四十五章 流民第一百二十五章 送信第一百八十八章 天宣之恥第一百一十章 權當不知第五十八章 西線第九章 作戰方案第三十三章 殊途第十九章 援至第二百二十八章 獻策第二百二十九章 大殮第三章 未雨綢繆時第一百二十章 胡族婦幼第二百零三章 真正的條件第一百二十六章 大雪第一百八十六章 軍議(二)第三十四章 山重水複第一百三十二章 俘卒第一百八十一章 督戰來監第二十四章 南侵第六十二章 貼身相隨第二百五十四章 殿中第九十五章 總攻第一百九十二章 大棋第一百六十三章 隱秘真相第一百九十二章 獻策第二十章 大姓宗族第九十五章 大戰第二百四十八章 高原第三十三章 商洛第一百二十五章 要做棋子第三十章 接戰第九十九章 恐嚇第二十章 大姓宗族第十一章 天命第一百六十六章 靖勝侯府第一百九十章 脫鉤第一百零五章 奪軍第九十五章 總攻第一百九十五章 鐵場第一百六十章 來頭第二百一十九章 定策第一百七十九章 扭轉第一百八十一章 瞞天過海第九十七章 鎖城第二十九章 野溝殺人夜第一百九十一章 撤離第二百二十六章 功成第一百九十四章 府州第一百六十三章 國殤第一百五十六章 借兵之計第三章 進剿招討策第六章 粗魯非真貌第二百零三章 真正的條件第六十章 先帥舊部第二百零九章 變故第一百三十四章破寨第一百二十九章 未雨之謀第一百八十三章 用心良苦第一百三十七章 伏殺第三十四章 新湖第一百三十四章 西山蕃騎第一百零一章 賞功第一百二十九章 顧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