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6章 春來(二)

1蹦“稟報大人,王將軍求見。”

“讓他進來吧。”

王秀大步而入,這裡本是他的府邸,很熟悉,如今卻已經成了完顏大人駐蹕所在,但他卻無多少怨言,就算有,也不敢表露分毫。

他走的很急,渾身披掛,走路生風,讓他很好的掩飾了自己焦躁和無力。

很快便來到正堂,見到了完顏和尚,行禮已畢,奉上香茶落座。

沒有什麼寒暄,等人都退出去,王秀便直接稟道:“大人,西京急報,西夏人蠢蠢欲動,料得今歲必然來犯,西京。。。。。。。

有令,請大人務必鎮太原,以爲防備。”

這個消息來的太不是時候了,王秀心中多有惶恐,若說這個冬天,完顏和尚只覺得難熬的話,那麼他這裡就只能以度日如年來形容了,而他也深深慶幸,自己未有魯莽的派兵援臨汾,現在看來,秦人精銳難敵,連太原精騎都不是對手,何況漢軍?便是合兵一處,若秦人強攻汾州,他也覺着心裡沒底,就更不用說分兵兩處了。

顯然,這個冬天損兵折將下來,雖說於大軍宴力並無多少折損,但還是讓他這個鎮守使感到心驚膽戰,膽氣弱了可不只三分。

可以說,成也蕭何敗蕭何,完顏和尚來到汾州,確是讓汾州上下安心不少,不論兵卒百姓,聽聞完顏大將軍來了,要親自鎮守汾州,惶恐之情略去,街市之上雖不說安定如初吧,卻也差不多。

但這個冬天女真,契丹精騎從飛揚跋扈,老子天下第一,到現在,也如漢軍般龜縮城內,不敢出城應敵,這樣的情形卻也讓漢軍上下軍心浮動,差不多已經將秦人視作虎狼一般了,還不如當初這些太原精銳未到之時,士氣旺盛呢。

慢慢的城中已有流言傳出,或言秦人來了,一旦大家守城,秦人破城之後,必定屠城,或言,南邊秦人治下,不論女真人,還是契丹人,都要殺個乾淨,漢人若是助紂爲虐,也是一刀下去,砍了了事。

這些言語,初時也不過是人心慌亂,生出的胡言亂語罷了,但漸漸的,便傳入了漢軍當中,尤其是到了現在,幾乎私下裡議論的都是這個,王秀知道,這也許就是秦人的惑敵之計,只要勝上一仗,人心自然安定如初。

但隨着太原精騎屢屢出城,卻被殺的灰頭土臉逃回來,女真敢戰的形象在漢軍士卒眼中猛的崩塌了下來,對於軍心士氣那還用說嗎?

而流言蜚語趁機而入,等到王秀察覺的時候,已經是太晚了,若非他在漢軍中素有威望,換個人來,不定得多出逃兵呢。

他這個時候,也是無奈,若是殺人能夠止住流言,他定然將那些傳播流言的都給殺了,也在所不惜,但現在卻不成了,在金國,漢軍訓練的再精銳,只要女真人在,也無法擺脫輔軍的命運,輔軍是什麼?那還用解釋嗎,就是兩軍對陣,先衝上去試探敵軍強弱,或衝亂敵軍陣型,再讓女真或契丹老爺們,一陣掩殺,功勞不一定有,損傷卻必然最重的角色。

用後世一個詞來說,那就更清楚了,就是炮灰。

所以,在大金,漢軍從來不少,但戰力卻也低下的可憐,往往一哄而上,卻是一觸即潰,連亂匪都不如,就更無士氣可言了。

像汾州這樣的重鎮,交給漢軍把守,雖還有女真監軍掣肘,但在漢軍中,已經是了不得了,而王秀,也深有治軍之能,這纔將汾州漢軍操練的有些精銳模樣了。

若是完顏和尚不來,守汾州自然沒什麼話說,就算不爲家中老小

着想,也總得爲榮華富貴搏上一搏的,加之秦人再是兇頑,數萬大軍守城,對面的秦人也沒多到哪裡去,只要不與秦人野戰,穩守城池大傢伙還是有那個信心的。

但這回可好,完顏萬戶來了,帶的又是女真精騎,就算萬戶大人說的再好聽,女真人和漢人能一樣嗎?到時候跟秦人對陣,保準又是一般模樣,漢軍在前,女真老爺在後,大家打生打死,卻落不得半點好處,功勞全歸女真老爺了。

開始時還好,五千太原精騎,足以震懾軍心,有多少想法,都得憋在心裡,但這會兒嘛,女真人也就那麼回事兒,看上去也不必咱們漢軍強多少。

這樣的心思一旦有了,就再難消除,隨着流言日甚一日,王秀髮覺,那些對他還算忠心的軍中將領們,看的眼神好像都不一樣了,變得分外的複雜,也分外的讓人心寒。

他知道這些人心裡想的是什麼,不是要兵變或者降敵,那是覺得,女真人不過如此,但要打起大仗來,定是漢軍衝鋒在前,他們跟在後面撿便宜的情形”這怎能讓人甘心?

說到底,其實就是已經快壓不住軍心了,加之女真人打仗一向都是那個套路,所以衆將皆深有憂慮罷了,這樣一來,流言再多,王秀又哪敢輕易殺人?那樣的話,只能讓衆將離心,離兵變也就不遠了的。

其實論起來,他自己又何嘗不是如此想法?更讓他擔心的是,這數萬人馬,可都是他這些年來的心血所在,一旦拼過了,也就沒了,女真人是個什麼德性,他比下面的人知道的更清楚,手裡沒兵,在金國軍中,你連條狗都不如,他這裡還心急呢。。。。。。

西京急報,到了汾州這裡,王秀一看之下,心中滋味就別提了,既有幾分輕鬆,又有幾分惶恐,他盼着這些女真人趕緊滾蛋,但卻又擔心完顏和尚走後,這數萬漢軍守不住汾州,真可謂矛盾的一塌糊塗。

其實究其根底,卻還是這個冬天,秦人斥候的兇悍,已經將汾州守軍的生氣打到了谷底,連他這個領兵大將都沒底了,何況下面人等?

再較真些,還是那句老話,漢軍再精銳,但在金國治下,也就是那麼回事了,百多年來的殘暴統治,讓治下的漢人已經沒了一點銳氣,尤其是軍人。

完顏和尚這個時候就算是神仙,估計也猜不到王秀心裡所想,對於王秀這個人,他是看重的人才難得可重用之,但也僅限於王秀這個人罷了,至於漢軍,他真沒那個心思去費神惦記,這不怪他,金國上下,百年來,一貫如此又不是獨他一個。

像他這般,並不認爲漢人豪傑會比女真兒郎差多少的,已經算得上是異類了,就更不要說,只要有才幹不管是什麼人,都會得到他的重用了,在女真人當中,他的心胸之寬廣,目光只長遠,已是拔尖的若換個人,別說驅漢軍爲前驅,將漢軍的功勞據爲己有這等軍中常見之行徑便是在宴會之間,讓漢軍將領當衆舞蹈的也是大有人在的。。

。。。。。。。

所以,對於汾州漢軍現在情形,他還真的不很清楚,王秀斷不會跟他稟報,沒他的命令,他的屬下也沒人去關心這個,所以直到現在,他的目光始終盯在秦人身上,卻忽略了來自漢軍的騷動,又哪裡能猜得到王秀此時此刻的心思?

讓王秀略有失望的是,聽到這個消息,完顏和尚只是撇了撇嘴角,露出好不加以掩飾的輕蔑“西夏人就像烏鴉,趕一趕就走了,過後又來,雖然擾人清靜,卻不食人,李元康勉強還算將才,如今卻已經是西夏國相,不會親自帶兵了,李元翰近來聲名鳩起,但勇則勇矣,卻非大將之才,叔侄兩個,都有些才幹,卻也常人而已,不必太過理會。。

。。。。。。。

“秦人卻如山中猛獸,出必食人,久則必爲我大金心腹之患,若不能一舉敗之,將來。。。。。。。不好說啊。。。。。。。

王秀下意識的奉承“大人英明。

。。。。。真知灼見,明見萬里,寧不讓人愧煞。。。。。

。。只是西京。。。。。。。”

完顏和尚擺手“這個我自有計較,你不必理會了。。。。。

。。。嗯,我己下令太原調撥兵馬,快則一月,慢則兩月,大軍必到汾州,之前只需緊守城池,讓秦人無機可趁就是了。。。。。。。

王秀一驚,接着便是大喜,他可不管西京怎麼着,他在意的只有這汾州城,一聽太原援軍不日便到,他懸着的那顆心,終於算是落到了肚子裡。

這回奉承就是真心實意的了“秦人在大人面前便如那跳粱小丑一般,大軍一到,定然灰飛煙滅,到時末將願爲大人馬前一卒,將那趙柱國擒到大人面前,聽憑大人發落。。。。。。”

完顏和尚聽了這肉麻的恭維,不但未曾得意,心裡卻是苦笑,數萬人馬守城,還擔心敵手將城池攻下,這可是這麼多年來頭一遭,有個屁的值得欽服的地方?說到底,還不是漢軍不足依仗的緣故嗎,這等馬屁也說的出口,漢人果然無恥。。。。。。。。。。

心中雖不悅,嘴上卻是笑道:“不過大軍到來之前,卻還要先探查好秦人動向,斷不能容那趙石走了,你明白嗎?”

“是,末將明。。。。。。。。。。”說話到是順口,但王秀可不笨,話說到一半,已經覺察出完顏和尚話裡的意思了,當即便苦了臉,有故作姿態之意,卻也有八分是真。

完顏和尚眯着一雙細長的眼睛,盯了過來“怎麼?王將軍有難處?”

被完顏和尚盯着,王秀渾身難受,背後也滲出了冷汗,連忙搖頭道:“大人誤會了。。。。。。。。末將只是覺得。。。。

。。。。覺得麾下士卒多有不堪,怕誤了大事。。。。。。

完顏和尚微微一笑“怎麼會,王將軍帶的兵馬,可稱精銳,只要精心一些,自然不會誤了事情,難道是怯戰不成?”

這下王秀是看出來了,這位大人來的時候,那些話說的漂亮,什麼女真漢人都是一家,當和睦相處云云,果然都是放屁,這會兒怕是心疼自家兒郎折損太多了,所以又想讓漢軍去派人送死。

想到這裡,知道多言無益,只能無奈低頭道:“末將不敢,定當盡力而爲,爲大人查清秦人動向。”

完顏和尚眼神終於柔和了下來,點頭道:“好,我就知道王將軍是漢人中的英雄,今日看來,果然如此,自明日起,便出城探查敵情,十個不成,就二十個,二十個不成就派百人隊,一定要給我查清秦人行止。。。。。。。”

說到這裡,站起身來,拍了拍王秀肩膀,繼續道:“打仗就沒有不死人的時候,這個咱們都清楚,只要將秦人北來之軍,聚殲於河中,我就許你河中羊度使之職又有何妨?到時候,要多少兵馬,只管徵用便是,若是你有那個志向,來日帶兵滅了秦國,封王封侯還不是一句話的事兒?豐功偉業,就看你敢不敢要了。。。。。。。。。。”

王秀心頭一顫,有那麼一絲心動,但轉眼間,就沒了,這樣的許諾,即便說的再真,只要是出自女真權貴的嘴裡,他便有一萬個不信的理由。

但做戲做全套,這個時候,他斷不敢露出什麼其他的表情,論起做戲來,他是駕輕就熟,先是呆滯了片刻,接着便滿面潮紅,一副激動不已的模樣,身子輕微的哆嗦着,當即拜倒在地。

“王秀。。。。。。。。。。若有那日,斷不會忘了大人恩情,今後願爲大人效死。。。。。。。。。。”

這戲做的,便是完顏和尚也看不出半分破綻的。。。。。。

。。。。

第485章 種氏第477章 大戰(三)第1484章 輕鬆第501章 雲涌(一)第444章 可笑第1223章 降敵第1097章 商人(三)第273章 開拔(三)第984章 戰術第1301章 沈鶴第704章 亂子(四)第756章 施政第532章 商議(二)第1196章 縣事第62章 追蹤第1225章 蠻王第464章 炫耀第1281章 天狼(二)第1440章 贈譜第706章 亂子(五)第165章 心思第1317章 孩子第853章 中書第306章 擒王第376章 蒙古第17章 血戰(四)第1533章 登門第583章 末路第385章 歸去第1061章 王罕第1149章 國策(五)第992章 小勝第835章 京軍第156章 祝壽(六)第835章 京軍第640章 國武(四)第1441章 文樓第1274章 白晝第37章 開拔第1268章 使者第38章 解圍第915章 混亂第1210章 誘敵第1237章 西涼第1032章 交戰(五)第325章 傳旨第1071章 奪旗(二)第1287章 繳獲第298章 夜襲(一)第857章 大事第68章 縣城第1474章 大案(二)第1050章 諸事第277章 初到第729章 決斷(一)第1406章 夜宴(二)第203章 嚴苛(五)第1158章 拜會(八)第950章 思慮第521章 戰報(一)第86章 風雲(四)第1052章 拖延第1075章 分封第581章 戰後(二)第1161章 李府第1368章 聚飲(三)第732章 決斷(三)第281章 歸來(二)第七卷千里江山入戰圖五百八十五章 相府第1064章 秋獵第225章 謀算第1458章 北上第636章 定計(二)第758章 糧草第163章 明斷第886章 靖佳第679章 相遇(二)第277章 初到第1069章 敬酒第424章 來客(二)第637章 國武(一)第101章 捉賊(五)第1126章 迎候第1076章 分封(二)第1168章 言儲(二)第781章 議和(三)第69章 暴怒第351章 祝壽(一)第208章 年關(一)第1415章 心眼第241章 天明第629章 人來(二)第1081章 冬天第124章 頑劣(四)第599章 皇子第385章 歸去第1246章 西涼(十)第908章 兵亂第678章 相遇(一)第1360章 聖心
第485章 種氏第477章 大戰(三)第1484章 輕鬆第501章 雲涌(一)第444章 可笑第1223章 降敵第1097章 商人(三)第273章 開拔(三)第984章 戰術第1301章 沈鶴第704章 亂子(四)第756章 施政第532章 商議(二)第1196章 縣事第62章 追蹤第1225章 蠻王第464章 炫耀第1281章 天狼(二)第1440章 贈譜第706章 亂子(五)第165章 心思第1317章 孩子第853章 中書第306章 擒王第376章 蒙古第17章 血戰(四)第1533章 登門第583章 末路第385章 歸去第1061章 王罕第1149章 國策(五)第992章 小勝第835章 京軍第156章 祝壽(六)第835章 京軍第640章 國武(四)第1441章 文樓第1274章 白晝第37章 開拔第1268章 使者第38章 解圍第915章 混亂第1210章 誘敵第1237章 西涼第1032章 交戰(五)第325章 傳旨第1071章 奪旗(二)第1287章 繳獲第298章 夜襲(一)第857章 大事第68章 縣城第1474章 大案(二)第1050章 諸事第277章 初到第729章 決斷(一)第1406章 夜宴(二)第203章 嚴苛(五)第1158章 拜會(八)第950章 思慮第521章 戰報(一)第86章 風雲(四)第1052章 拖延第1075章 分封第581章 戰後(二)第1161章 李府第1368章 聚飲(三)第732章 決斷(三)第281章 歸來(二)第七卷千里江山入戰圖五百八十五章 相府第1064章 秋獵第225章 謀算第1458章 北上第636章 定計(二)第758章 糧草第163章 明斷第886章 靖佳第679章 相遇(二)第277章 初到第1069章 敬酒第424章 來客(二)第637章 國武(一)第101章 捉賊(五)第1126章 迎候第1076章 分封(二)第1168章 言儲(二)第781章 議和(三)第69章 暴怒第351章 祝壽(一)第208章 年關(一)第1415章 心眼第241章 天明第629章 人來(二)第1081章 冬天第124章 頑劣(四)第599章 皇子第385章 歸去第1246章 西涼(十)第908章 兵亂第678章 相遇(一)第1360章 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