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8章 相聚

“這天下事,做起來何其之難啊。。。。。。。。”

景帝李玄謹放下奏摺,年關過去了,熱鬧和喧囂也好像越來越遠,不論百姓還是朝臣都從開疆拓土的狂喜中清醒了過來,好似很快便適應了疆土幾乎擴大了一倍所帶來的種種情形。

其實不然”私底下關於蜀中官吏派遣,土地如何分配,百姓如何安撫等等爭吵的越加的激烈了起來,最近聽到的最多的詞兒便是私心與公義兩個”不光是在嘴上,朝臣們幾乎是在用行動來證明這兩個詞兒到底是多麼的混淆不清。

尤其是蜀中官吏缺職者多,朝臣各個都想讓自己的門人,親戚,好友出仕蜀中,而李圃,李嚴蓄兩人所提真正的治平奏略卻久拖未決”公義私心在這個時候,卻只作了刀槍,哪裡真的分的清明?

起初景帝李玄謹還分外惱火,但到得後來”卻也靜下了心來,只管慢慢梳理,他心下是明白的”朝臣並非聖人,蜀中之戰,雖準備數年,但說到底”如此滅國之戰,對於大秦來說是頭一遭,於戰事上準備的還算充分,卻也生出了幾多波瀾,何況戰後之事?

連他自己,這幾年間埋頭政務,多數也是臨機處斷,幾次幾乎慌了手腳”對於能否一戰之下以竟全功是一點底也沒有的”戰後如何如何又能想到幾分?

真正是應了那句老話,打天下易,坐天下難。

爲帝日久,權衡利弊,也越來越感覺到天下事非是看上去那般簡單”朝臣們做起事情來雖頗多可惱之處,但未必就只有私心在作祟,其根本緣故還是準備遠遠不足,又無開疆拓土的先例所致。

有了這個清晰的認識,些微動盪也就不算什麼了,只要處置得當”一年兩年過去,自然水到渠成,不得不說,經過幾年磋磨,有些缺乏耐心的年輕帝王終於變得耐心子起來。

不過饒是如此”頭疼也是難免,尤其是擺在面前的一件事,讓他有些猶豫不決,兵部,樞密院,甚或中書對有功將士的封賞多數已經做出了提議”分寸把握的也是不錯”既不恩賞過濫,也不會讓人覺得朝廷刻薄寡恩”大秦與西夏,金國交戰多年,在軍功處置上面還是駕輕就熟,讓人安心的。

其中功勞最大的幾個人物也多數有了去向,一個就是兵部左侍郎李嚴蓄,晉樞密副使,只此一條,便已能酬其功績,加上各種其他恩賞,當可令人信服。

金州安撫使種從端”調任利州安撫使,雖說不喜其人,但利州也非金州可比,新得之地,沃野千里,職權只有更大,種從端,先帝貶斥之人,諒他也不敢有什麼不滿。

陳祖到還算聰明,自己上書言自家老邁”不堪奔波勞苦,請爲團練事,卻讓他起了重用的心思”東川李任權,張德讓等人不很牢靠,讓其鎮守東川卻是合適。

漢中張承郭猛兩個有些尷尬,兩人立的功勞大不大?這個毫無疑問,但說有沒有錯,也有,再說這兩人雖有夾將之才,但獨當一面還是力有不及,照樞密院的意思”兩人加官一級,皆調往潼關效力便是,這個處置也沒什麼可說的。

接下來的幾個人也是麻煩”一直議有未決的就是他們幾個,頭一個,大將軍吳寧,此人家世顯赫,其父叔兩人,皆爲大秦南面屏藩”本人入蜀之初,也是戰功赫赫”讓人側目。

可惜是功敗垂成,一場大亂下來,伐蜀之功卻已暗淡無光,甚至已有許多人蔘他怠慢軍務,任人唯親等事,若說這些都還是小事的話”那麼吳氏謀逆一案就給他當頭潑了一盆污水上去。

而其在金州根深蒂固,與種從端結怨甚深,種從端這一次也是下了狠心,將吳氏幾乎從金州整個拔了起來,陸陸續續被牽連的官吏將佐一大堆”連吳氏一門的家人眷屬都被其押送進京,即便人已經去了利州,還連連上書參吳氏之罪,看上去是將這些年所受的所有怨氣都發散了出來,也將事情做的絕了。

開始時,前同門下平常事楊感還維護一二,到得後來,蜀中大亂鬧的如火如荼,楊感也是倍感無奈,對此事再也不發一言。

這麼一來,朝廷這裡就有些棘手了,大將軍吳寧領兵入蜀,其中多有其親信*部,一旦處置不當,影響了前方軍心士氣,豈不是不堪設想?

不過到了現在,這些前事也算不得什麼了,吳氏謀逆案罪名雖大,大夥兒卻都清楚,無非是吳家有人亂來,又被種從端抓住了把柄,卻也牽連不到吳大將軍的身上,吳寧最大的過錯就是屯兵蜀中,卻讓蜀中戰局弄得差點無法收拾,即便是本人身受重創,也逃不過處置不當”致使蜀中亂起的罪名。

在此事上”樞密院的處置非常果決,上請立即下旨,鎖拿吳寧進京待勘”幾乎就是要一棒子將吳家打死的意思。但景帝李玄謹思慮再三”還是駁回了此議,詔吳寧回京述職,發還吳氏一族在金州所有家產,卻將吳氏一族所有人留在了京兆,只下旨嚴懲吳氏謀逆一案禍首數人,給吳寧留足了體面”但也將吳家在金州經營數十年的根基削了個乾淨,棒子舉起來,不輕不重的落下,讓朝中不少大臣暗贊,陛下果然仁厚,沒讓有功之臣沒了下場。

許多人經過此事,卻也心中思慮”都說狸下爲政苛嚴”但細想一下,陛下登基以來,雖囚禁了太子,將魏王召回京師,抄了幾個大臣的家,砍下了一些人的腦袋,但那多是皇位之爭的餘波所及,真正是爲政這幾年”對臣下雖多有斥責,卻從未輕易重處過一人,大將軍吳寧又是這般”看來這仁厚二字說來也不算虛妄。接下來的兩人,纔是真正的不好處置,一個就是臨江伯李任權,另外一個”自然就是趙石趙柱國了。

這兩叮,人都不是等閒人物”一鬧就是驚天動地”不過不論兩人之間到底有何間隙,現在看起來技高一籌的還是得勝伯趙柱國”不但先在道理上站的穩穩的,還把李任權給拿了下來,根本沒給對方一點機會。

所以李任權那邊的辯詞就一直沒遞上來”光是聽趙石的一面之詞了,就算是假話”也有個先入爲主的道理在,加上言之鑿鑿,雖未有真憑實據,但李任權這裡卻有了心虛的表現,竟然違抗軍令,擅自歸營,還當場被人抓住,有道理也成了沒道理。

兩人的事情鬧到御前,景帝這裡又交下去,這回可好,兵部,樞密院,中書的議臣送上來,景帝仔細一瞧,也是哭笑不得,這是幾乎又原封不動的送回來了?

趙石病倒在長安縣,說實話”許多人都覺着趙柱國病倒的時機很不錯,若是能晚上幾個月回京”那就更好,景帝心裡也未嘗沒有這個念頭,但此時此刻,他卻覺着”趙石馬上回京”見一見這個心腹之臣”談上一談,瞧瞧他是如何說法”再來處置纔是最好。

琢磨了良久,最終景帝還是奏摺上寫了幾個字”容後再議,撂下筆,暴帝心中也是嘆了一口氣,拖就拖吧,朕到要看看,你們還能怎麼折滕。。。。。。。不過。。

。。。。趙柱國這是想幹什麼。。。。。。。。。。

。。。。。。。。。。。。。。。。。。。。。。

“好你個趙柱國,竟敢欺君罔上?”

屋子裡的傳出男孩兒剛變音,弄的不男不女的聲音,外間幾個穿着厚厚的狐裘,身上雍容華貴,卻還着刀劍,顯得分外威風的侍衛一下子都站了起來。

而他們對面,六七個身材壯碩,瞪一瞪眼睛,挑一挑眉毛都讓人心裡犯涼的牙兵也都慢慢直起身子,右手輕輕握住腰間的刀把子,像狼一樣的眼珠子在那羣穿着huā哨的侍衛身上掃來掃去,好像在琢磨着該從何處下刀。

兩邊的人分屬兩處,但軍服卻差不多,都是皇帝親軍,只不過一邊穿的好些,一邊看着狠些,真正想拿氣勢輕易壓住對方,想也別想。

“呵呵,幹什麼呢,都坐下,都坐下,對面的兄弟也不是不知道咱們大帥和殿下的交情,要是平常人,就可以說是同窗,比親兄弟還親呢,在裡面開個玩笑當什麼緊?來來來,難得大帥讓咱們陪着諸位喝點,管那麼多作甚,這裡是大帥行轅,又是長安縣,都安下心來喝酒是正經”大冷天兒的,各位兄弟辛苦,來先幹了這一碗再說。。。。。。。。

大咧咧的李全德一見氣氛有些僵,其實不過的大家夥兒瞧着對方都不怎麼順眼罷了,以前在京師的時候見的多了,打個圓場下來也是駕輕就熟”不過他說話也不敢高聲”裡面兩個人一個是趙碳頭,一個說起來還是他堂弟,但人家是皇長子”就算是親戚”沒那個時機和場合,他也沒資格往拼湊。。。。。。。。。

要說長安縣縣令的府邸並不小,但後宅並沒多大地方供十幾二十人擠做一堆,皇長子李全壽到來”長安縣縣令以下,都是誠惶誠恐的迎候在側”這時都被李全壽打發了回去,而他自己則帶着一隊五十多人不客氣的進了趙石的臨時居所。。。。。。。。。。。

屋裡李全壽所說也確實是個玩笑,饒是李全壽橫眉立目,努力將個身板挺起來的同時,將身爲皇長子的氣勢放到最大,也是虎不住趙石的。

一年多不見,李全壽個子又竄高了些嘴脣上的絨毛還變黑了些,但說到底,還是個孩子,齜牙咧嘴的瞪了趙石半天,自己忍不住卻先笑了。

解下裘皮披風,一屁股坐在不遠處的椅子上,朝外間就喊“別光顧着自己吃喝給本殿下送進些酒食來。”

趙石安穩的躺在牀上,出了臉色有些白之外,沒什麼大的異樣”病倒這事”有幾個御醫做底,不須怎麼遮掩做作,李全壽頂風冒雪的親來探望到是有些出乎意料,但也真沒必要裝成快死了的模樣。

李全壽看上去還是那麼開朗好動話也多,只是這隻能代表其城府又深了幾分,瞎話說的更加自然而已,其他的什麼都說明不了。

門外一陣慌亂,不多時便有人將酒肉菜餚流水般送了上來,放了滿滿一桌兒”李全壽揮手又給外間的護衛們傳令”讓他們到別的屋子中安坐,即使留下的護衛”也不得靠近。

頤指氣使之間比之從前,想的可是周密的多了,等到外間安靜了下來李全壽才笑嘻嘻的擺手做了個請的手勢,“兄長快請小弟借huā獻緯”就當是給兄長略略洗塵,等回了長安,再給兄長辦個熱鬧的接風宴。”

趙石這會兒也笑了起來,李全壽叫他兄長”卻也沒叫錯”不過也絕對不合規矩,私下裡還成,到了外面的萬萬不行的,不過一口一個兄長的,旁的不說,這臉皮可是越來越厚了呢。

起身來到桌邊,笑道:“陪殿下喝兩杯還成,但不能多喝,不然那幾個老頭又要羅嗦了。”

進屋到這會兒,趙石可一直未曾說話,樣子讓李全壽有些不摸底,這會兒見他一笑之下,大大方方,更不見外”還道方纔人多嘴雜,不好說話”臉上笑意可就更多了幾分。

調侃道:,“那豈非很是難受?當初一句茶不如酒,我還記得清清楚楚,每每想起,都覺着頗有豪氣,現在連酒都不能喝了,看來傷的還真重。。。。。。。。”

說完哈哈大笑,不過一副公鴨嗓,聽看着實讓人不敢恭維,這會兒的孩子,就算有多少氣度,只要一開口,就什麼底都露了,這也正是前兩年趙石的煩惱之一。

“殿下怎麼來了這裡?是奉了狸下的旨意?”兩人坐定,趙石一邊給李全壽倒上一杯酒水,一邊問了一句。

“當然是奉旨出來,不然哪裡出得了長安城?兄長可是將小弟折騰的不輕”先是被父皇叫過去耳提面命,之後又是母后,太后,一圈轉下來,頭都大了許多,有些話好像是父皇說的”又好像是母后說的,再想,則好像是太后她老人家說的”你說,都是什麼事兒啊,過後你親自去瞅瞅”光東西”小弟就給你帶來了四車,零零碎碎,什麼都有”不過多是些藥草。。。。。。。。。”

“無非是偶感風寒,歇上兩天就沒事了,怎會鬧成這個樣子?連太后,和皇后娘娘都驚動了?”趙石挑着眉毛故作驚訝的道。

李全壽目光閃了閃,搶過酒壺,給趙石滿了一杯,笑道:“是好事,是好事,不然我與兄長還不定得等什麼時候才能見到,就算在長安見了,說話也沒個清靜。。。。。。。說起來,小弟可是擔憂的緊呢”直到見了兄長的面,才真個安下了心來,這裡我要說兄長几句啊,兵兇戰危,兄長以後還需善自保重,功勞是立不完的,兄長性命貴重,不比他人,來日方長,又何必心急?”

沒有一見面就說這些,卻在此時才說出口,自然而然間將一片誠心關切之意表了出來,讓趙石心中一暖之餘,卻也暗歎,這小子真是一年一個樣子,也不知長大了能如何,只看現在”在人情世故上面已比自己強了不止一籌。

“沒事,這次死裡逃生,也命大,想來世間能如那人般的刺客也沒幾個”還能都讓我碰上。

。。。。。。。。。。。這裡別的沒有,就是有個清靜,若是回了長安,不定睡覺的時候都沒了呢,爲了咱大難不死,也爲了殿下這一片拳拳之心,來,幹了。。。。。。。。”

李全壽對於趙石喝酒的習慣可是記憶深刻,也不猶豫,立即一仰脖,將酒全灌了下去,這才擦了擦嘴角,笑道:“兄長話可比以往多多了,看來,這領兵打仗真是磨礪人,連兄長這樣的人竟也變化如此之大。。。。。。。。”

第1159章 朝局第五 卷萬里征途會英豪第157章 祝壽(七)第1089章 終結(二)第715章 開端(四)第698章 遊說第1315章 封賞第588章 君言第1118章 盟約(十三)第1389章 兄弟(三)第981章 安達第1章 少年第1387章 佛事第215章 年關(八)第111章 夜宴(二)第1373章 吐蕃第95章 說破第730章 大防第157章 比鬥(三)第1496章 名氣第1421章 種因第1533章 登門第849章 侯府第1492章 過往第2章 親戚第596章 其人第1237章 西涼第1021章 遊說第1487章 商量第595章 隊伍第1374章 雄心第1143章 貴客第1403章 商隊(四)第417章 家事(二)第1545章 空文第745章 春來第202章 嚴苛(四)第352章 祝壽(二)第603章 孩子第541章 奏表第1285章 漢官第963章 突襲(二)第1026章 收降第1358章 考量第1003章 活着第1010章 螟蛉第559章 寨子(三)第1120章 盟約(十五)第373章 氈帳第373章 北行第701章 亂子(二)第1299章 小事第1409章 佈局第41章 傷勢第368章 餘生第313章 香侯第37章 開拔第1409章 佈局第340章 遇敵(五)第1367章 禁軍第11章 明晰第379章 豪傑(三)第162章 動盪第316章 來意第1447章 遊玩第1430章 書信(二)第1526章 遷陵第650章 倉促第380章 風雪(三)第902章 勇烈第429章 遊園(二)第1386章 興革第377章 遇匪(三)第1233章 山匪第862章 收官第650章 倉促第1068章 舞者第180章 壽筵(七)第674章 喋血第561章 人情第562章 話題第542章 奏表(二)第1038章 掌握第1169章 爭辯第619章 陛見第971章 忽難第1533章 登門第1138章 入城第1162章 交鋒第1067章 強弱第477章 大戰(三)第674章 喋血第1189章 廷議第797章 見駕(三)第587章 廷議第1249章 西涼(十四)第1682章 問難第1039章 自信第379章 豪傑(三)第898章 大軍
第1159章 朝局第五 卷萬里征途會英豪第157章 祝壽(七)第1089章 終結(二)第715章 開端(四)第698章 遊說第1315章 封賞第588章 君言第1118章 盟約(十三)第1389章 兄弟(三)第981章 安達第1章 少年第1387章 佛事第215章 年關(八)第111章 夜宴(二)第1373章 吐蕃第95章 說破第730章 大防第157章 比鬥(三)第1496章 名氣第1421章 種因第1533章 登門第849章 侯府第1492章 過往第2章 親戚第596章 其人第1237章 西涼第1021章 遊說第1487章 商量第595章 隊伍第1374章 雄心第1143章 貴客第1403章 商隊(四)第417章 家事(二)第1545章 空文第745章 春來第202章 嚴苛(四)第352章 祝壽(二)第603章 孩子第541章 奏表第1285章 漢官第963章 突襲(二)第1026章 收降第1358章 考量第1003章 活着第1010章 螟蛉第559章 寨子(三)第1120章 盟約(十五)第373章 氈帳第373章 北行第701章 亂子(二)第1299章 小事第1409章 佈局第41章 傷勢第368章 餘生第313章 香侯第37章 開拔第1409章 佈局第340章 遇敵(五)第1367章 禁軍第11章 明晰第379章 豪傑(三)第162章 動盪第316章 來意第1447章 遊玩第1430章 書信(二)第1526章 遷陵第650章 倉促第380章 風雪(三)第902章 勇烈第429章 遊園(二)第1386章 興革第377章 遇匪(三)第1233章 山匪第862章 收官第650章 倉促第1068章 舞者第180章 壽筵(七)第674章 喋血第561章 人情第562章 話題第542章 奏表(二)第1038章 掌握第1169章 爭辯第619章 陛見第971章 忽難第1533章 登門第1138章 入城第1162章 交鋒第1067章 強弱第477章 大戰(三)第674章 喋血第1189章 廷議第797章 見駕(三)第587章 廷議第1249章 西涼(十四)第1682章 問難第1039章 自信第379章 豪傑(三)第898章 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