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7章 大將

不過大年初一,頭一個登門卻是太子李珀。

李珀還帶着些宿醉,但人家就這麼興沖沖來了,你也不可能拒之門外。

雙方禮數肯定不缺。

不過按理說吧,太子殿下大年初一上門,多數是夜貓子進宅無事不來,換句話說,若非急事,這麼做有點不合適。

但太子上門拜年,也不缺理由。

晉國公乃外戚,是太子正經的長輩,再有,還是太子少保,太子李珀向以師禮侍之,從這裡講,到也不算唐突。

於是乎,趙石不得不出來相陪。

東拉西扯的說了很多,太子李珀親近之意也越發明顯。

醉翁之意不在酒,這個趙石明白。

但想借着機會,光明正大上門見自家女兒,那是門兒也沒有。

他已經算是非常之開通了,任由李珀獻殷勤,換個和他地位相仿的人家,閉門不納,或者把大道理拿出來,嚴詞峻拒都有可能。

太子李珀可能也是看到了這一點,所以纔敢時不時冒出頭來,在他面前晃悠一下。

裝糊塗的兩個人到也不愁找不到話題。

朝野內外,人事變更,政事得失,屬國朝貢,情弊厲害,中原戰事,進程若何,等等等等,都可以談一談。

直到日上三竿,晉國公府客人漸多,李珀這才告辭離去。

趙石之後見了兩撥客人,便捉了到前院探頭探腦的女兒,回去了後宅。

女兒的心意,趙石根本不用猜,自然明白。

太子妃的位置雖然看上去誘人,但對於像晉國公府這樣的人家而言,吸引力卻是大減,只要正常些的女子,斷不會有入宮的念頭。

不過,在趙石看來。自家這個女兒,已然表現出對權力的熱衷,誰讓她的母親是大將軍,姨娘們。大多也都是女中巾幗呢。

女兒雖說年紀還小,對一些事情懵懵懂懂,還不定性,但。。。。。骨子裡的東西,其實已經有了。缺的還是見聞補足。

按照趙石的意思,是應該讓女兒出去見見世面的時候了。

本來呢,他沒這個打算,不過一旦牽涉到太子李珀。。。。。。。讓女兒這麼老老實實留在京師,有些不妥,不如到外間去見識一下天高海闊,磨練一下心性。

說不定,再回京師之時,便也有了結果。

至於,將女兒弄到哪裡去。做些什麼,趙石也有點猶豫,還需跟妻妾幕僚商量一下才成。。。。。。。

年關之後,從初一到初五,晉國公府人流不斷。

但說到底,晉國公府孝期未過,也就不會在府中大擺筵宴,款待客人,上門的客人們,也都明白這一點。不會在府中多呆。

不過這幾天,晉國公府的前前後後,也落不下多少清淨。

前院是男人的天下,京中數得着的權貴府邸。都會派子侄上門拜年,後院差不多也就成了女眷們的天下。

親近友好,只要能沾上邊兒,不顯唐突的,一般都會讓自家女眷過來,入晉國公府後宅拜見各位夫人。

這些女人。身份都雜了。

鶯鶯燕燕的一大堆,丫鬟婆子成羣結隊,弄的趙石也沒法在後宅多呆。

晉國公府之興旺,在這個上面,就能體現一二,只是身爲主人的趙石,再沒有當初的滿足感,多少感到有些麻煩罷了。

不過繁華易過,時間悠悠而逝。。。。。。。。。。。

大秦成武十四年春,戰端再起。

大將軍江善,仍領伐宋兵馬總管之職,以種燧爲大軍留後,魏懷德爲輔,對剛剛建立的南宋,展開了攻勢。

因爲缺少水軍相助,江善並未急功冒進。

一邊令鎮守開封的種懷玉,加緊招降淮左地方守臣,一邊則親自帶領大軍,到達汝州。

以魏懷德,折洵等爲前部,兵抵南陽。

之後秦軍分赴各處水道,依照在開封所得之淮右圖鑑,掃清漢水北岸各處水道之塢堡水寨。

在水陸要道,建寨數十,緩緩推進,目標直指樊城。

成武十四年夏末,夔州趙方部出川,與唐宋水軍戰於江上。。。。。。。。。

江善趁機出兵,做大舉進擊狀,誘得南宋水軍大集。

終於,在樊城東北潘龍洲,重創南宋水軍。

實際上,不管有怎樣的僑飾,這一戰對於秦軍來說,都可以說是一場敗仗。

秦軍倉促組建的水軍,不堪一擊,幾乎全軍覆沒於此戰當中。

不過,秦軍水軍只不過是誘餌。

這次江善下足了功夫,以突圍之淮左義軍,以及秦軍水軍爲誘餌,將南宋水軍主力誘至潘龍洲上。

以暗伏於岸的投炮,火油,以及天雷子轟之。

當是時,潘龍洲上雷音滾滾,火光沖天,當即焚燬南宋水軍戰船百餘。

南宋水軍在初時的混亂過後,終於四散開來。

南宋水軍悍將張元,程明山等,率領所部登岸,雖然皆爲秦軍所殺,並無一人脫逃,卻毀掉秦軍投炮無數,並引燃了秦軍儲存之天雷子,讓伏擊之秦軍,吃了一個大虧。

之後南宋水軍殘部,脫圍而出,不顧傷亡慘重,逆水而上,連破秦軍營寨五處,這纔在兩岸秦軍攢射之下,狼狽逃回樊城。

這一戰,秦軍雖敗尤勝,南宋水軍雖勝尤敗。

因爲秦軍雖然損傷不小,但戰略目的已然達成,重創襄樊水軍,爲之後進攻襄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而南宋水軍,在這一戰當中,雖然英勇之處,絲毫不遜色於秦軍,並少有的打出了淮揚水軍的威風。

但也不過是迴光返照而已,失去了水軍衛護,襄樊已去一臂,之後襄樊戰場,只能任由秦軍縱橫往來,再無多少手段牽制於秦軍了。

而秦軍佔據了潘龍洲等水路要道,也切斷了淮左淮右的聯繫。襄樊已呈孤立之勢。。。。。。。。。。

這一戰下來,冬天將臨,江善按捺住心中,收兵回了汝州。

而淮左這個時候情形並不太好。經過初時國破家亡的傷感後,南宋守臣們好像一下恢復了過來,給種懷玉製造了太多的麻煩。

據城死守,與城同亡者,比比皆是。最難受的是,地方上義軍蜂起勤王,戰火處處,將淮左徹底燒成了爛攤子。

唯一出彩的可能就是南宋降臣,宿州防禦使曹旭了。

這人給秦軍又送上了一份大禮。

淮左水軍兵馬指揮副使嚴正臣爲首的一衆水軍將領,江善聞之大喜,立命曹旭,嚴正臣等西來,以曹旭,嚴正臣爲主。建秦軍水師,與淮右水軍相抗。

此消彼長,到了成武十五年,樊城之陷落,已然不可避免。

而在成武十四年的諸般戰事當中,種懷玉等人,對江善也越發不滿了起來。

種懷玉對着戰火遍地的淮左,頭疼欲裂,唯一可以用一用的水軍降卒,還被江善一聲令下。調去了襄樊戰場。

照這樣下去,平定淮左的功勞,也到不了他的手上,肯定又是江善攻下襄樊大城之後。回軍時順手的事情了。

種燧在後邊兒勞心費力,從領兵大將,到大軍留後,已經夠憋屈了,但江善敘功文書上,對他連提都沒提。

魏懷德率軍在潘龍洲一戰當中。出盡了力氣。

但最終,江善卻斥責他領兵無方,致使南宋水軍脫逃不說,還讓軍兵損傷慘重云云,並以守寨不力事,當即斬了魏懷德心腹將領呂靖。

魏懷德大怒之下,跟江善爭辯,差點捱了軍棍,回到汝州之後,連累帶氣,又病倒在了臥榻之上。

折洵位不如魏懷德,卻領了潘龍洲一戰首功,江善上書保舉其爲大軍副將,以代屢次戰事失利之魏懷德。

說是被勝利衝昏了頭也好,是大軍在握的感覺,讓他有了錯覺也罷,不管怎麼說,反正,在成武十四年東,江善上書,直達御前,言說人事,語多懇切,但卻失於恰當。

大將征戰在外,許多忌諱處,他都犯了個遍。

樞密使張承當即拍了桌子,在皇帝陛下面前,直斥江善不知進退,視樞密如無物等等。。。。。。。。。

這一次,中書文臣們也沒了聲息。

江大將軍領兵數十萬在外,卻輕言大將副帥人選,將帥不和也就罷了,還保舉私人,以爭大軍軍權。

就算是大將軍趙石最威風的時候,也沒見這麼舉措失當過,當年伐夏,大將軍趙石與大將軍折匯兩人深有間隙,朝野盡知。

但大軍征戰當中,大將軍趙石也沒說一句,要換了折匯,另外啓用他人,江善江君慈何許人也?敢輕易言此?是不是等掃平江北,就要言及廢立?

樞密院很憤怒,中書重臣,也都有了忌憚,換帥之議,也漸漸被提了出來。

這就是軍前上將們的無奈了,一句話,也許就讓你丟掉了朝廷的信任,最後身死之時,可能你都不太清楚,到底犯了哪個規條。

朝中重臣們,想的永遠不是你有多少軍功,有多大才幹,能想到只能是你到底忠不忠誠罷了。

江善過於冒失了些,讓朝中文武都有起了防範之心。

不過,換帥之議,並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大軍在外,一個處置不當,便可能引起太大風波。

再有,誰能替江善領兵?

大將軍趙石?那肯定不成,原因有很多,不用一一贅述,魏懷德呢,接連戰敗,軍中威望已然來到谷底,也不成。

種燧呢,如果以種燧代江善,軍心定要不穩,說不定就要鬧出亂子來。

想來想去,在襄樊未下前,換了江善,不太妥當。

於是,皇帝陛下終於派出異議,親筆寫了一封聖旨,語多安慰,又言勞苦功高,回京之日,當享尊榮云云,加上樞密院的批文,送去了軍前。

對於軍前上將來說,這已經是非常之危險的信號了。

文書到了軍前,差不多就是聖旨加樞密院諭令,江善覽後,志得意滿。。。。。。

從這個上面可以看的出來,這是一位相當純粹的軍人,出身貧寒,沒有經過朝堂洗禮,一直在軍中廝混,對於軍務,熟的不能再熟,但對朝廷如何如何,卻不甚了了的一個將軍。。。。。。。

不過,這不代表他身邊沒有明白人,心腹左右多有進言,勸江善上書朝廷,詳言軍中諸事,或者,尋親近友好,打探朝堂動靜等等。

不過,都爲江善所拒,他覺得,有皇帝親書聖旨爲憑,誰也動不了他,只要皇帝陛下對他信任有加,也就不用顧忌太多,左右所言,杞人憂天而已。

到是樞密院的批文,駁回了他的保舉之議,讓江善十分的不舒服,頗覺這些樞密臣子們,根本不知道軍前諸事,只知道在朝中蠅營狗苟,爭權奪利罷了。

可以說,他領河洛兵權多年,令行禁止,又領兵數十萬,征戰兩載,讓他的心態悄然起了很多的變化而不自知。

若是換做當年他在張培賢麾下領兵的時候,他斷不會生出這許多念頭。

只是位置到了,軍中大將,一言九鼎,莫可違之,折洵這樣的折家子弟,爲其羽翼,種燧,種懷玉這樣傑出的種家子弟,在他麾下效力,吃了虧也不敢言聲。

這樣的威權,讓他陶醉其中,不可自拔,心裡面不可自制的便有了,這天下間,除了大秦皇帝陛下,又有誰值得讓我江善盡忠效死的錯覺。

實際上,很多人都曾經產生過這樣危險的念頭,不獨他一個,只是結果不同罷了。

他不知道的是,來自遙遠的長安的目光,從成武十三年開始,就一直在盯着他,他的一言一行,都會很快擺在一張桌案上,供人覽閱。

到了成武十五年春,江善迫不及待的率兵南下,圍攻樊城的時候,那目光的主人,終於給他下了個定論。

江善江君慈,時日無多矣。。。。。。。。。。

嗯,訂閱有所增長,也應該是最後的輝煌了,將血將要完本,只是結局還沒太想好,不能太突兀,不能不合情理,有的琢磨呢,要不。。。。。大家獻計獻策,給阿草提點意見,來個集思廣益?未完待續。

第1322章 年關第597章 提議第299章 夜戰(二)第1428章 稍定第108章 談論第1420章 壓服第1177章 女人第1355章 踏青第912章 行程第815章 內衙(二)第628章 人來第5章 大雪第1415章 心眼第578章 激戰(二)第900章 請戰第447章 大勝第261章 府中(一)第370章 部落第九十一章第1314章 君臣(六)第900章 請戰第1092章 終結(五)第1294章 城歡第1047章 狂勝第14章 血戰(一)第1568章 逃亡第1530章 學問第1387章 兄弟第1086章 震撼第1414章 笑話第1420章 書信(二)第1168章 言儲(二)第264章 拜會(二)第534章 插曲第1023章 決定第566章 謀算第8章 煩惱第1230章 佈置第1378章 政治第335章 消息第923章 安定第1474章 大案(二)第756章 施政第33章 驚議第802章 傳話第549章 軍法第159章 變生第1151章 拜會(一)第1023章 決定第29章 平涼第1212章 富貴第1122章 盟約(十七)第955章 目光第21章 意外第932章 震懾第440章 演武(二)第1027章 豐厚第704章 亂子(四)第300章 潰敵(一)第1395章 虎牢第404章 獎懲(九)第442章 樓臺第1019章 猶豫第1497章 內訌第607章 夜談(二)第二百九十二章第1425章 問話(二)第706章 亂子(五)第196章 音境(二)第1473章 大案第349章 韃靼第九 卷旌旗漫卷不須誇第七百六十八鏖兵一第1383章 談商第十三卷龍盤虎踞春秋事第一千四百一六章 密諜第654章 建府第1556章 拜會(六)第1141章 家宴第1437章 殷切第559章 寨子(三)第1571章 尾聲(二)第313章 香侯第155章 祝壽(五)第1077章 分封(三)第333章 山匪(三)第544章 父子第1406章 夜宴(二)第1322章 年關第1392章 佛會第258章 潼關第723章 偏師第1506章 滅遼第21章 意外第1100章 頒賞第十三卷龍盤虎踞春秋事第一千四百一六章 密諜第983章 賞賜第1037章 獻策(三)第1352章 官員第1328章 賭博第520章 雲涌(二十)第899章 圍城
第1322章 年關第597章 提議第299章 夜戰(二)第1428章 稍定第108章 談論第1420章 壓服第1177章 女人第1355章 踏青第912章 行程第815章 內衙(二)第628章 人來第5章 大雪第1415章 心眼第578章 激戰(二)第900章 請戰第447章 大勝第261章 府中(一)第370章 部落第九十一章第1314章 君臣(六)第900章 請戰第1092章 終結(五)第1294章 城歡第1047章 狂勝第14章 血戰(一)第1568章 逃亡第1530章 學問第1387章 兄弟第1086章 震撼第1414章 笑話第1420章 書信(二)第1168章 言儲(二)第264章 拜會(二)第534章 插曲第1023章 決定第566章 謀算第8章 煩惱第1230章 佈置第1378章 政治第335章 消息第923章 安定第1474章 大案(二)第756章 施政第33章 驚議第802章 傳話第549章 軍法第159章 變生第1151章 拜會(一)第1023章 決定第29章 平涼第1212章 富貴第1122章 盟約(十七)第955章 目光第21章 意外第932章 震懾第440章 演武(二)第1027章 豐厚第704章 亂子(四)第300章 潰敵(一)第1395章 虎牢第404章 獎懲(九)第442章 樓臺第1019章 猶豫第1497章 內訌第607章 夜談(二)第二百九十二章第1425章 問話(二)第706章 亂子(五)第196章 音境(二)第1473章 大案第349章 韃靼第九 卷旌旗漫卷不須誇第七百六十八鏖兵一第1383章 談商第十三卷龍盤虎踞春秋事第一千四百一六章 密諜第654章 建府第1556章 拜會(六)第1141章 家宴第1437章 殷切第559章 寨子(三)第1571章 尾聲(二)第313章 香侯第155章 祝壽(五)第1077章 分封(三)第333章 山匪(三)第544章 父子第1406章 夜宴(二)第1322章 年關第1392章 佛會第258章 潼關第723章 偏師第1506章 滅遼第21章 意外第1100章 頒賞第十三卷龍盤虎踞春秋事第一千四百一六章 密諜第983章 賞賜第1037章 獻策(三)第1352章 官員第1328章 賭博第520章 雲涌(二十)第899章 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