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5章 入甕(三)

巨石橫空,砸在寨牆上,轟然的大響,滿天的煙塵揚起,在這樣的重擊之下,原來看似堅固的寨牆好似薄紙一般被撕碎,上面的守卒或像玩具般飛起,或被砸成肉泥,與秦軍廝殺了十餘日,還未露多少敗象的子洪口關寨中,已是一片末日景象。

賴以拒敵的寨牆被砸的粉碎,接着便是寨內的房屋,與汾州大城不同,這等小寨在堪稱恐怖的投炮故擊之下,根本沒有躲避的餘地,守軍徹底崩潰了開來。

濃密的煙塵中,哀號四起,青雲道士衣衫破碎,披頭散髮,仗劍而立,嘴角掛着一絲神經質般的微笑,仰首望向天空,頭頂黑影迅速壓下,他卻避也不避,縱聲狂呼,巨石呼嘯而下,轟的一聲巨響,一片血霧,人已經被砸的支離破碎,巨石卻並不停留,帶着令人驚悚的血紅顏色,彈跳着,衝向前方。

杜山虎冷的看着煙塵四起的敵軍營寨,略過了小半個時辰,才漠然下令,停了投炮,手中長刀前指,已經嚴陣以待的秦軍軍陣中立時發出山呼海嘯般的喊殺聲,前軍開始向前涌動,漫過狹窄的子洪口峽道,幾乎毫無阻滯的衝入了屢攻不克的金人關寨之內。

到得天將正午時,子洪口已爲秦軍所據,金兵僥倖得免者,不足千數,其餘皆歿,只因阻秦軍十餘日,令秦軍死傷無數,杜山虎惱怒之下,傳令不留降俘。。。。。。。。至此,上黨門戶大開。。

咸寧七年九月,杜山虎,張鋒聚率兵破子洪口,攻太上黨,守子洪口之金國統兵將領王敬庭戰死,近萬餘金兵,盡皆戰死,上黨諸州府郡縣,立時風聲鶴唳,求援急報,雪片般送往上京。。。。。。。

與此同時,趙石留種懷玉率兵一萬守汾州,自己親率大軍十餘萬,進兵北來,兵鋒直指北地重鎮,太原府。。。。。。。。。

而在這個時候,朝廷傳旨之人其實已經到了河中,趙石這裡也已得了南十八急報,但還是決定起兵北進,實際上,已經與抗旨無異,但還是那句話,事在人爲。聖旨雖到了河中,但畢竟未到趙石面前,裝作不知道便是,事後雖然有些首尾,但也沒太大的毛病可挑。

皇后大喪,朝廷欲與金周兩國議和。雖說已經預料到了,但趙石相信,陣前衆將沒一個願意看到這個和議成功的,而他還覺着,此時議和,不如等到來年再說,在這個時節提出和議,不論戰事上佔據怎樣的優勢,在談判桌上,卻是要吃虧的。

趙石毫不懷疑這一點,尤其是金人,將提出怎樣的條件,很難預料,不如再打上一仗,壓的金人喘不過氣來,那時再談議和之事,也能成算大增,可惜是,現在他遠在河中,不然的話,一定會向景帝以及羣臣備述其中利害,怎也要將和議拖延一些時候纔好,但他現在能做的,也只是當聖旨還沒到,再行搏殺一場而已。

當然,這些都只是化自己的考量,對於不對,不好說,但他自信,這一仗打過之後,河中河東情勢將生大變,金人失了太原屏障,大同又在西夏,秦軍夾擊之下,這將是動搖金人根本的一戰,之後不管和議怎麼籤,再經營一年半載,半壁江山已去的金國,將成爲大秦將領們奪取戰功的獵場,不得不說,沒出完顏和尚預料,野心勃勃,而又偏愛於行險的他,終是一步踏入了人家早已預設好了戰場,在河東戰局上,開始居於劣勢了。

不一日,大軍已到榆次,會合木華黎,王勝保等人,並不在榆次停留,隨即拔營,進兵太原,在進兵速度上,卻是有些出乎完顏和尚的預料,孫文晉撤兵北退不到兩日工夫,秦軍便已蜂擁而來,近二百年,太原雄城之下,第一次出現了真正的漢人軍旅的身影。。。。。

大秦咸寧七年九月,趙石率軍進至太原城下。

太原,天王三京,北都其一,雄蕃巨鎮,非賢莫居,經歷代修繕,御北方胡人南下,真鼻的天下堅城,北地第一雄城,唐時,更與長安,洛陽,分列天下三都,王者之居所,霸業之根基。

及至唐末,再到遼金,這裡戰亂紛呈,太原古都,也是幾易其手,然北地名城,非是幸至,到得太原城下,趙石率衆將登高望去,只一眼,衆將便失了強攻此處的信心,城牆高聳,幾幹雲霓,城桓林立,牆厚池深,汾州與之相比,不啻於孩童,也只有大秦京師長安,可與之比擬,如此堅城,立於羣山環繞之間,更有汾水繞城而過,衆將根本無法想象,強攻如此堅城,將付出怎樣的代價,才能破開城桓。

秦軍漫山遍野而來,開始在城下修建營寨,但與此堅城丬相比,卻根本沒有一點震撼的效果,城頭之上,金人旗幟飄揚,守卒林立,有人在城頭往下觀瞧,指指點點,不見一點慌亂,趙石當時心中便是一驚。

隨後立即迴轉中軍,聚衆議事,氣氛之凝重,讓趙石心中更生了幾分不安,北地雄城,果然名不虛傳,若無內亂,率兵強攻,定不能輕拔,但若無內亂。。。。。。。。。想到這個,趙石眼角抽動了一下,難道真是個圈套不成?

到了第二日,探報紛紛傳來,太原知府孫文晉率兵退守曲陽,按兵不動,長順軍守盂縣,也是嚴陣以待,還有三萬餘漢軍,打着慶榮軍的旗號,陳於懸甕山山麓,隱指大軍後路,到了此時,趙石已然心驚到了極處,金兵各部,看似毫無關聯,但卻隱隱張開了一個口袋,將太原套在其中,這意味着什麼?只是想想趙石便只不寒而慄。。。

諸事繁雜信息不便,又多了幾分心

急,失了以往的謹慎,輕易帶兵北來,照如今情勢看來,這太原城下,當真已成了麼險之地,一個不好便是全軍覆沒之局,至於完顏和尚死訊,得了這些探報,又觀太原城情勢,若真是假的。。。。。。。。後果實在不堪設想。

不過越是這等時候越是不能慌亂,這個道理,趙石明白的很,一載積聚,手握十餘萬大軍,糧草無憂想要整個吞掉。。。。。。

想到這裡,趙石冷笑了一聲,好大的胃口不過心中也暗自慶幸,征戰這許多年卻還沒有變得遲鈍且臨戰經驗非是當年可比了,戰爭嗅覺更是敏銳,若再晚上幾天,不定便要咬牙強攻一番,看看太原城的成色到底如何,若真要到了那個時候,在太原城下碰得頭破血流,再要被幾路大軍圍困在這方寸之地,真真是不敢想象,那時到底該是怎樣一番情形。

既然已經察覺出了兇險,卻也不算晚,面上不動聲色,但當日,趙石便將木華黎,王勝保兩個騎軍大將召到中軍大帳,吩咐了一番,第二日,兩邊便率領萬餘騎軍,帶足乾糧飲水,脫了大軍營寨,繞過太原雄城,向北而去。

太原城頭,北風帶着寒意,刮過城頭,隱帶隸殺。

既然秦軍已經入甕,不需再隱藏行跡的太原留守,完顏和尚終於接過兵權,昭告城內諸軍百姓,安定太原城內軍心民意,只這個消息傳出,以其聲望,又有古塔阿明等人爲助力,不須半日,太原城內本有些慌亂的民心便已安穩如初,其他幾部駐守太原各門的漢軍,本來也人心躁動,但完顏和尚一旦露面,卻也一個個都沒了什麼動靜。

太原城多此,喜若磐石。。。。。。。。。。。。。

但讓完顏和尚有些不安的是,秦軍自從到了城下,便一直未有半點異動,別說率兵攻城了,自立下營寨之後,竟然連大隊人馬出營都看不到,讓人覺着有些詭異。

第三日頭上,終於得了稟報,秦軍出營,完顏和尚大喜,費了這許多功夫,斷不能讓城下秦軍安然離去的,若其自來攻城,那便最好,不成,也要圍其於太原城下,盡殲其軍飛,方能一吐心中惡氣。

而今聽聞秦軍終於出營,他如何能夠不喜?立即便與獨吉思忠兩人帶着衆將,登城觀瞧,秦人投炮犀利,這一戰,卻還要謹慎一些的好。。。。。。。。。所以明令城中諸軍善自躲避之餘,還在城頭以及城下,修了許多石堡,更拆了靠近城牆的許多屋宅,以便城內守軍能迅速增援城頭,讓秦軍無機可乘。

上得城頭,眼望城下連綿不絕的秦軍營寨,完顏和尚終於露出了幾分志得意滿,佈局至此,費盡心思,終於將那個狡詐萬分的傢伙從汾州誘了過來,張網以待多時,還能任其走了?這一次,可不是當年汾水之畔,也再沒有一個呂粱山讓你去鑽。。。。。。。。

秦軍營寨內已經沸騰了起來,城頭衆人皆凝神望奔。

騎軍,全是騎軍,戰馬嘶鳴,蹄聲震耳,一隊隊騎軍從秦人大營中蜂擁而出,不一時,便已經滿地煙塵,高大的秦人士卒,騎乘着同樣高大的河西良馬,從容的在城下拉開陣勢,足足小半個時辰,才整個列陣開來。

但讓人皺眉的是,一水的騎軍,秦人粗獷的傳令聲隱隱傳上城頭,秦人軍陣開始移動,秦人士卒控制着戰馬,鋪開在城下,好像一塊大大的黑布,罩在了地面上。

隆隆的馬蹄聲終於整齊的響起,秦軍騎士們催動座下的戰馬,在軍官們簡短有力的命令聲中,保持着嚴整的隊形,開始加速,不多時便已轉爲疾馳,他們漫過城下的曠野,好像遇到礁石的洪水般,繞過太原城,向太原城北面而去。

沒有什麼掩飾,如此的光明正大,卻讓城頭觀看的完顏和尚皺緊了眉頭。。。。。。。。。

“曲陽?還是盂縣?”在他身旁的獨吉思忠輕聲問道。

完顏和尚哼了一聲“傳令孫文晉,耶律洪名,讓他們嚴加戒備,速命慶榮軍完顏容hua帶兵取平遙,截斷秦軍退路,兄長放心便是,任他詭計多端,但今已入我掌中,還能飛到哪兒去?再怎麼也是垂死掙扎而已。

獨吉思忠精通戰陣,並非只會讀書的文人,聽了也是微微點頭,他明白完顏和尚話中之意,瞧這幾日秦軍動向,估摸着已是察覺出了兇險,但此時卻是晚了,只要他到了太原城下,近二十萬大軍張網以待,便也容不得秦人再從容退去了的。

而這時騎軍傾巢而出,等同分兵兩處,更增其險,獨吉思忠心裡微微鬆了一口氣,不過還是暗暗心驚,秦人這東拼死湊出來的十餘萬大軍,竟然有萬餘精銳騎軍,也可見秦人軍力之強盛了。

這時,古塔阿明大聲請命道:“大帥,要不要出城殺他一陣,末將願爲先鋒。”

“不急。”完顏和尚微微擺手“那趙石善騎戰,突襲,卻派了騎軍出去,其勢已弱,冬天就要到了,他等不了多少時候。。。。。

。。。。。他退兵之時,纔是最好的決戰時機,傳令各部,謹守城池′,不要鬆懈,虎衛軍整裝待命,聽我將令行事,不得有誤。”

城頭衆將齊齊躬身應是,再望向城下秦軍大營的目光,皆都帶了幾分炙熱,尤其是古塔阿明,盯着城下秦人大營,恨不能立時帶人殺過去,砍下那漢人將軍的腦袋。。。。。。。。不過想到不久之後,便能帶着手下兒郎像屠戮豬狗般,殺的城下漢人哭爹喊娘,不由咧開大嘴,無聲的笑了。

第1120章 盟約(十五)第727章 意外第235章 血夜(三)第1513章 請假第526章 賊窩第315章 香侯第1424章 相交第1401章 歸程第202章 嚴苛(四)第530章 宣旨(二)第75章 團練第1389章 橫掃第372章 歸來第1418章 流放第815章 內衙(二)第1223章 降敵第595章 隊伍第788章 驚異第243章 崩殂第513章 雲涌(十三)第686章 小敘第1099章 驚懼第1164章 惱火第113章 夜宴(四)第1359章 結親第306章 擒王第386章 狂戰(二)第1023章 決定第1220章 詐城第115章 遷陵第195章 音境(一)第1349章 文武第1138章 入城第770章 鏖兵(三)第1347章 談論第411章 獎懲(十五)誠摯的道歉今天缺更一天第228章 進京(三)第24章 定計第1186章 種家第847章 百態第1246章 西涼(十)第1531章 惱怒第1236章 右廂第518章 雲涌(十八)第1004章 所見第1557章 序曲第13章 遭遇第317章 少君第439章 演武(一)第526章 艱途(二)第1390章 河洛第110章 夜宴(一)第1409章 佈局第589章 大將第193章 故人(三)第69章 暴怒第1090章 終結(三)第1030章 交戰(三)第1489章 收穫第1418章 流放第1403章 商隊(四)第751章 崎路第307章 聚殲(二)第491章 青龍第474章 飛燕第1037章 獻策(三)第390章 爲官第730章 大防第97章 捉賊(一)第981章 安達第605章 入宮第147章 出行(六)第584章 諸事第691章 新鮮(五)第1304章 論政第532章 猶疑第633章 人來(六)第1343章 大事第1386章 蜀僧第1146章 國策(二)第1385章 糊弄第489章 勞軍第631章 人來(四)第1249章 西涼(十四)第808章 打動第1055章 宴請(二)第1074章 王庭第411章 獎懲(十五)第1482章 人事第1564章 相議第1393章 質詢第224章 馬匪第1511章 婚姻第1336章 努力第1288章 思鄉第754章 離間第724章 洛陽第372章 歸來第1524章 前事
第1120章 盟約(十五)第727章 意外第235章 血夜(三)第1513章 請假第526章 賊窩第315章 香侯第1424章 相交第1401章 歸程第202章 嚴苛(四)第530章 宣旨(二)第75章 團練第1389章 橫掃第372章 歸來第1418章 流放第815章 內衙(二)第1223章 降敵第595章 隊伍第788章 驚異第243章 崩殂第513章 雲涌(十三)第686章 小敘第1099章 驚懼第1164章 惱火第113章 夜宴(四)第1359章 結親第306章 擒王第386章 狂戰(二)第1023章 決定第1220章 詐城第115章 遷陵第195章 音境(一)第1349章 文武第1138章 入城第770章 鏖兵(三)第1347章 談論第411章 獎懲(十五)誠摯的道歉今天缺更一天第228章 進京(三)第24章 定計第1186章 種家第847章 百態第1246章 西涼(十)第1531章 惱怒第1236章 右廂第518章 雲涌(十八)第1004章 所見第1557章 序曲第13章 遭遇第317章 少君第439章 演武(一)第526章 艱途(二)第1390章 河洛第110章 夜宴(一)第1409章 佈局第589章 大將第193章 故人(三)第69章 暴怒第1090章 終結(三)第1030章 交戰(三)第1489章 收穫第1418章 流放第1403章 商隊(四)第751章 崎路第307章 聚殲(二)第491章 青龍第474章 飛燕第1037章 獻策(三)第390章 爲官第730章 大防第97章 捉賊(一)第981章 安達第605章 入宮第147章 出行(六)第584章 諸事第691章 新鮮(五)第1304章 論政第532章 猶疑第633章 人來(六)第1343章 大事第1386章 蜀僧第1146章 國策(二)第1385章 糊弄第489章 勞軍第631章 人來(四)第1249章 西涼(十四)第808章 打動第1055章 宴請(二)第1074章 王庭第411章 獎懲(十五)第1482章 人事第1564章 相議第1393章 質詢第224章 馬匪第1511章 婚姻第1336章 努力第1288章 思鄉第754章 離間第724章 洛陽第372章 歸來第1524章 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