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7章 新的坦克

作戰思想和作戰目的來決定武器的研發,這個說法是絕對正確的,武器不是光看數據,而是看這種武器是否能滿足軍隊的需要。當德國陸軍將要建立兩種不同任務的部隊的指示傳達到陸軍技術部門的時候,德國的工程師們就必須爲了未來德國陸軍裝甲部隊的發展絞盡腦汁了。

裝甲部隊,作爲德國陸軍最爲倚重的突擊和支援力量。其發展自然備受關注。而德國陸軍的設計師們還專門前往中東來考察當地的自然環境以及基礎設施。甚至於部分間諜也前往伊朗和南亞來爲未來的戰鬥做前期的偵察工作。而經過長時間的調查後德國人發現,他們設計的武器不僅僅要受到技術的限制還要受到當地的地理環境以及基礎設施的限制。

首先第一個問題就是坦克的機動問題,這裡的機動不僅僅是說坦克自己怎麼走,還包括如何把坦克運過去的問題......。在歐洲,德國的裝甲部隊主要是通過鐵路將坦克運抵前線,然後下車自己跑過去。西歐是這樣,而東歐雖然毛子的鐵路規格和德國不一樣,但是經過鐵道兵的努力,最後德國還是用上了。那麼未來到中東怎麼辦?

雖然在未來德國和土耳其會建設大量的鐵路,但是你修的再多,鐵路也只能在土耳其境內修啊,沒法修到波斯和印度吧?而波斯和印度的鐵路規格和覆蓋面積完全無法和歐洲相比,也就是說德國坦克必須擁有較大的行程和自己行動的能力,不能什麼事情都靠火車。

第二個問題就是維護問題,相對於西歐的平原來說,俄國的爛泥曾經是德國裝甲部隊最大的噩夢。而當德國人來到波斯後他們發現。波斯的山地、沙漠和落後的基礎設施是比俄國更爲可怕的噩夢。原有的發動機過濾網幾乎無法保證隔絕如同麪粉一樣細的沙子,而較爲複雜的地形更是讓裝甲部隊行動難度增加。這些情況下會導致裝甲部隊的效率大減。故障率也會上升。而爲了保證戰鬥力你必須能維護這些設備,而當地的技術條件實在是......。土耳其不具備給坦克發動機大修的能力,對於換裝下了的發動機,要麼就地扔掉。要麼運回國去!

於是乎,德國技術部門得出的結論就是,德國部署在中東的坦克必須擁有較大的行程,以便必要的時候自己來回跑,同時必須可以在高原、沙漠地形中有足夠高的出勤率。同時還要在當地各種橋樑可以承擔的範圍之內,總之一句話就是。坦克不能太重了,結構要儘可能簡單,穩定性要儘可能高。既然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那麼坦克的性能也就不要太過期待了......。

也許有人會說英國人也要在南亞部署坦克啊,那麼他們會同樣受到各種限制啊,那麼德國人會讓這樣說的傢伙去看看地圖和歷史。首先。伊朗是橫在土耳其與南亞之間的,英國人不會去佔領伊朗去打土耳其,也就是說他們只會守在自己的地方,所以不用經過伊朗高原的地形和海拔的考驗。其次,印度是沒有保養和生產大量坦克發動機的能力,但是華夏有啊!1戰的時候華夏都可以給兩邊都賣武器,那麼要是再打起來的話。華夏可以繼續賣啊。到時候只要協約國給的起錢,華夏就能提供足夠的發動機和相關配件。而德國從華夏搞到武器的可能性已經很低了,現在雙方的共同研發的武器項目幾乎都停頓了。

於是乎,在這種情況下,德國設計師對坦克的性能提出了極其苛刻都要求,坦克重量不能超過25噸,結構儘可能的簡單,行程必須足夠遠。火力是第二位的,必須可以應對絕大部分的目標,而防禦則是最差的。因爲根據1戰的經驗,似乎沒有什麼坦克可以擋住75MM炮的攻擊,而如此限制噸位的情況下,面對未來可能出現的更強悍的火炮,德國人也不做指望了。德國坦克強調的是突擊和火力支援。前者要求速度和行程,後者要求火力,至於防護嗎。只能湊合了。結果經過一番研究後,德國設計師認爲即使採用變速箱和發動機後置的設計,正面裝甲的厚度也絕對超不過40MM傾斜30度,側面裝甲更是降低到防彈片的水平,估計連性能較好的37MM炮都不一定能防住。因爲這輛坦克還要裝一門至少75MML40以上級別的火炮!

當報告送到德國陸軍部之後,德國陸軍高層對於這樣的脆皮坦克實在無法容忍,而在打回去無數次之後,技術人員給予的答覆是要麼你允許我增加重量,要麼我就只能設計無炮塔的坦克了,比如說突擊炮和坦克殲擊車什麼的,沒有一個炮塔能省出不少重量。而且高度還能降低不少,完全可以滿足軍方對正面和火力的雙重要求。而被逼無奈的德國陸軍在經過研究之後認爲如果技術不發生大的突破的話,增加坦克殲擊車或者突擊炮卻是是彌補坦克性能不足的重要辦法。當然攻弱守強的形勢還是無法改變的。

而同時爲了增加裝甲部隊的機動性和火力,德國陸軍在研究後要求技術部門拿出輪式裝甲車或者半履帶車爲地盤的自行反坦克炮方案。因爲其定位是要求爲進攻的部隊提供足夠強的火力來殲滅那些偶爾出現的重裝單位和堅固掩體,自己的位置比較靠後,所以對防護要求也不高,能防機槍和彈片就行了,但是火力必須強,德國陸軍部傾向於使用88MM高射炮或者更長的75MM火炮。而因爲這個位面上德國人並不缺油,所以坦克發動機方面將採用柴油機而不是汽油機。

除了要應對未來在中東的戰爭,德國同時需要應對歐洲可能爆發的大戰,德國人不傻,如果德國在中東展開的攻勢不能迅速擊潰英國的話,甚至陷入困境的話,那麼法國極有可能趁火打劫。而現在老實的俄國也說不定會落井下石,而面對以火力強悍裝甲厚重而著稱的法國重裝騎兵,德國人也必須認真應對。

“其實法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裝甲部隊與其說是進攻用的長矛,倒不如說是防守用的盾牌,他們機動性交叉,但是擁有厚重的裝甲和強悍的火炮。當處於防禦狀態時對進攻的裝甲部隊威脅極大。而西歐本來就狹窄,再加上法國人修建防線時極其敬業。所以我國進攻的時候幾乎就是硬碰硬的廝殺。”戰後,一名德國裝甲部隊指揮官這樣闡述西歐的坦克戰。

德國人所仰仗的迂迴和快速突進戰術在東線是無往而不勝的,在未來廣袤的南亞同樣有施展的空間,但是在西線,卻沒有更好的辦法。既然如此,那麼德國在歐洲的重裝甲部隊就只能硬碰硬,不過好在歐洲的技術條件和道路環境相當不錯,以至於德國設計師可以放開手腳儘可能的增加重量,提高坦克的性能。不過具體新式坦克多少噸,軍械部門和陸軍之間發生了爭執。

爲了能壓住法國人一頭,德國陸軍認爲新式坦克必須裝備88MML45級別的火炮,裝甲必須達到70MM傾斜45度。而側面裝甲應該有50MM以上。而德國的設計師們在算了一下以後認爲,這樣的話坦克重量至少要在40噸以上。這會導致壓垮一些部件,而且相對而言,德國設計師並不喜歡變速箱和動力設備後置的情況,因爲這樣的話炮塔必須前置,這樣以來坦克的重量平衡可能比較麻煩。而炮塔前置在裝備了長身管火炮之後會在爬坡或者翻越壕溝的時候出現一些問題。所以在變速箱前置,動力後置,炮塔放中間的佈局下,想要滿足陸軍提出的一系列要求,那麼坦克的重量會增大到現有技術無法滿足的地步。

“其實目前的75MML40以上的火炮已經夠用了,裝甲也必須適當的削減,因爲傾角過大的話,對於前置變速箱設備會帶來很大的影響。坦克的重量最好限制在32噸上下。當然,如果非要強調火力的話,在沒有炮塔的話,我們可以設計一款坦克殲擊車,上面可以裝備88MML45火炮,而且將其重量限制在35噸左右。這款坦克足以應對未來十五年內出現的任何裝甲單位,而且我們在歐洲主要是爲了防守,而不是進攻。”德國陸軍研發部門提出了一個折中方案。

而出乎意料的是德國陸軍最終接受了這個計劃,而這讓德國技術部門感到疑惑,按照以往的經驗,雙方不再技術指標上大戰三百回合,以便儘量壓榨技術極限這事不算完。後來,曾經參與過德國陸軍新式坦克招標工作的一名德國陸軍將軍揭開了謎底,一方面是德國陸軍高層要求裝甲部隊能夠在東歐快速機動,並且可以在必要的時候發動對俄國的進攻,而東歐條件雖好,但是40多噸的坦克顯然超過了機動和維護性的底線。而俄國的技術水平又不是很高。過於精良而穩定性偏低的坦克顯然不如便宜夠用而且穩定性高的坦克。而更重要的一個原因則是德國陸軍未來可以用於裝甲和地面部隊建設的軍費會比較有限,因爲,這個時候德國國防部開始籌劃空軍,而這必然會從陸軍中分走一杯羹!

感謝書友zhouyu1976、athlon9527的打賞~~~,以及書友我殺殺我的月票支持~~~~。

第1312章 徹底粉碎第233章 主權換援助第575章 德國人眼中的華夏第314章 失敗也是一種財富第389章 只是棋子而已第843章 雙頭蛇第193章 朝廷的對策第127章 中樞的反應第319章 西班牙艦隊的整備第47章 父子深談第729章 斯佩艦隊的意義第531章 暗流涌動第739章 南線會戰第427章 突擊虎特遣隊第1172章 夜之魘第27章 北洋的反應第573章 我們需要一個結果第647章 磨礪第704章 雷霆手段第1203章 懸崖邊緣第505章 俄荷密會第1211章 華夏裝甲師1第990章 諸神的黃昏2第64章 “六國聯軍”進北海(二)第1016章 華夏空軍第131章 戰艦開工第1145章 枕戈待旦第812章 赫爾格蘭外海第721章 裝甲集羣突擊第719章 攻擊開始第339章 戰至中盤第282章 驚天之變第569章 神棍VS學霸第870章 這都是你們逼的第478章 炮擊海參崴第397章 東北的防務第1438章 四分五裂的法國第567章 各懷鬼胎第1423章 出發第690章 關鍵時刻第387章 一石三鳥第412章 誘敵深入第303章 啓程第365章 收官第774章 好東西不一定賣的好第349章 俄國人的遠東艦隊第320章 北洋艦隊的新旗艦第1105章 首殺第399章 政變前夜第1289章 劃過黎明的長劍2第1354章 意料之外的落幕第784章 美國海軍的擴張第430章 草原上的廝殺第1296章 最終的決斷第1318章 最後的追逐第846章 躺槍的英國人第761章 新式輕武器第535章 只能靠自己了第609章 海狼在行動!第662章 追蹤第1089章 三方合作第1257章 交鋒第1166章 空中壓制第61章 各方的準備第1222章 聯合防禦第314章 失敗也是一種財富第358章 決戰序幕第1009章 停戰吧第1143章 魔鬼的利刃第1055章 脣槍舌劍第1255章 遭遇戰第1171章 攻防戰(2)第550章 華夏第一代裝甲部隊第180章 英國人來了第516章 自造無畏艦第976章 憤怒的英國人第1468章 夜戰1第1259章 結束第616章 計劃的完善第390章 談判第1209章 艦載雙發飛機第812章 赫爾格蘭外海第712章 鏖戰第342章 見到熟人了低四百二十五章大戰過後第1381章 聖納澤爾之殤第1445章 暗流涌動第832章 離去第479章 火海第876章 波羅的海戰雲第1190章 戰爭結束第1016章 華夏空軍第851章 交易與善後第653章 德國人的憤怒第702章 代號“發電機”第1336章 比斯開灣上空的鷹4第285章 變數第465章 重量級選手第736章 特遣艦隊第420章 馬卡諾夫的應對
第1312章 徹底粉碎第233章 主權換援助第575章 德國人眼中的華夏第314章 失敗也是一種財富第389章 只是棋子而已第843章 雙頭蛇第193章 朝廷的對策第127章 中樞的反應第319章 西班牙艦隊的整備第47章 父子深談第729章 斯佩艦隊的意義第531章 暗流涌動第739章 南線會戰第427章 突擊虎特遣隊第1172章 夜之魘第27章 北洋的反應第573章 我們需要一個結果第647章 磨礪第704章 雷霆手段第1203章 懸崖邊緣第505章 俄荷密會第1211章 華夏裝甲師1第990章 諸神的黃昏2第64章 “六國聯軍”進北海(二)第1016章 華夏空軍第131章 戰艦開工第1145章 枕戈待旦第812章 赫爾格蘭外海第721章 裝甲集羣突擊第719章 攻擊開始第339章 戰至中盤第282章 驚天之變第569章 神棍VS學霸第870章 這都是你們逼的第478章 炮擊海參崴第397章 東北的防務第1438章 四分五裂的法國第567章 各懷鬼胎第1423章 出發第690章 關鍵時刻第387章 一石三鳥第412章 誘敵深入第303章 啓程第365章 收官第774章 好東西不一定賣的好第349章 俄國人的遠東艦隊第320章 北洋艦隊的新旗艦第1105章 首殺第399章 政變前夜第1289章 劃過黎明的長劍2第1354章 意料之外的落幕第784章 美國海軍的擴張第430章 草原上的廝殺第1296章 最終的決斷第1318章 最後的追逐第846章 躺槍的英國人第761章 新式輕武器第535章 只能靠自己了第609章 海狼在行動!第662章 追蹤第1089章 三方合作第1257章 交鋒第1166章 空中壓制第61章 各方的準備第1222章 聯合防禦第314章 失敗也是一種財富第358章 決戰序幕第1009章 停戰吧第1143章 魔鬼的利刃第1055章 脣槍舌劍第1255章 遭遇戰第1171章 攻防戰(2)第550章 華夏第一代裝甲部隊第180章 英國人來了第516章 自造無畏艦第976章 憤怒的英國人第1468章 夜戰1第1259章 結束第616章 計劃的完善第390章 談判第1209章 艦載雙發飛機第812章 赫爾格蘭外海第712章 鏖戰第342章 見到熟人了低四百二十五章大戰過後第1381章 聖納澤爾之殤第1445章 暗流涌動第832章 離去第479章 火海第876章 波羅的海戰雲第1190章 戰爭結束第1016章 華夏空軍第851章 交易與善後第653章 德國人的憤怒第702章 代號“發電機”第1336章 比斯開灣上空的鷹4第285章 變數第465章 重量級選手第736章 特遣艦隊第420章 馬卡諾夫的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