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5章 錯誤的判斷

不過即使這樣,廖拉的奧匈帝國第三機械化步兵師和另外兩個土耳其團的反抗還是十分激烈,按照田勇的話說,如果當年1戰中的奧土兩國軍隊能有今天這支部隊一半的水平的話,那麼俄國絕對撐不過2年!兩國官兵用一切辦法來阻擋對手的進攻,他們設置街壘、雷區,並且在所有可能作爲火力點的房屋中部署了詭雷或者其它爆炸物,他們藉助街道、下水管道等城市設施將整個防線連爲一體,並且在關鍵位置部署了一些平射火炮。

當同盟國士兵雄心勃勃的準備在巷戰中給對方一些顏色看看的時候,突然發現對方的攻擊完全不合常理。“華夏士兵和他們的僕從軍很少順着道路前進,即使前面有坦克或者突擊炮的保護,他們也儘量避免暴露在街道上。相反,他們寧可用炸藥或者坦克將一棟棟民房推到然後踩着廢墟向我們發動進攻,這種不合常規的佈局讓我們不少防禦攻勢和計劃都用不上。而更爲奇怪的是,對方在突破貧民區的時候,居然是在房頂和地面以及屋內同時發動攻擊,他們彼此之間相互掩護從各個方向攻擊我們的防線。我們原本的地理優勢變成了劣勢,以爲他們總能用炸藥在我們想不到的地方開出一條通道,直抵我們防線的核心區!”戰後廖拉對華夏的巷戰水平評價極高。同時也對這些僕從軍來源產生了疑問。“他們很有可能是華夏境內的俄羅斯族或者是中亞民族。”

廖拉少將的意志還是很堅定的,直到華夏部隊打到指揮部門口才宣佈放棄抵抗,扯着白旗出來了。田勇對這次戰役能活捉一名奧匈帝國少將還是很滿意的。但是如果站在後來的角度來看,這個結局並不完美。“如果您能在伊朗戰爭中一炮轟死那個叫廖拉的傢伙的話。美利堅合衆國和大英帝國會少不少麻煩的。”2戰後布萊德利曾經這樣對田勇說道。不過對於眼前的華夏來說,這個結局是最好不過的。因爲在被俘之前,廖拉少將發出了一封對同盟國和華夏陸軍來說都十分重要的電報!這個電報甚至直接影響了雙方第一階段的戰局發展!

田勇最終決定收網的前提是判斷出對方已經沒有多餘的裝甲力量了。而同樣,廖拉少將也在對對方的進攻力量進行評估,和田勇那種有些瞎貓碰上死耗子的運氣相比,廖拉少將對裝備數量的推斷相當準確!“對方擁有300到400輛各種坦克、突擊炮以及坦克殲擊車,並且擁有大量的遠距離大口徑火炮。對方的105MM以上的火炮數量至少有70門以上(好吧這是算上了29型突擊炮的122MM火炮數量)。從規模上看這至少是一個裝甲師的兵力,如果考慮到對方可能留下的預備隊和兵員的話,那麼參與進攻的部隊極有可能是一個裝甲師加一個機械化步兵師!”但是可惜的是正確的數據導出了錯誤的結論。按照奧匈帝國部隊或者德國部隊的標準來看,有如此多的大口徑遠程火炮的部隊絕對不僅僅是一個裝甲師。德國裝甲師的戰鬥裝甲單位也不少,但是可惜的是3號突擊炮大部分都是75MM榴彈炮和105MM榴彈炮。100MM以上火炮數量要比華夏少很多。實際上田勇的進攻部隊從人數上看確實接近兩個奧匈師的規模,但是從裝甲單位上看,不過是一個華夏機械化步兵師加少量俄國部隊。

而在廖拉的電報中,這支部隊“升級”成了一個裝甲師加一個機械化步兵師!有理有據的數據加上廖拉的電報讓德國高層不由不信服,於是,問題出來了,德國人對華夏部隊攻擊方向和實力構成的判斷髮生了偏差,而這偏差則直接導致了後續一系列的計劃改變。有好的也有壞的。

“從華夏發動進攻到廖拉少將宣佈投降,時間一共是3天15小時。我原本以爲華夏拿下這個據點至少要用1周時間的!”施拉格上將把手中的電報扔到了一邊後心有慼慼的說道。如果說施拉格的部隊是奧匈帝國中的精銳的話,那麼廖拉的第三機械化步兵師則是施拉格手中數一數二的王牌,雖然在派遣他前往蘇萊曼尼亞的時候就已經考慮到這個機械化步兵師可能出不來了。但是完蛋速度如此之快還是讓他感到震驚!尤其是在對方的空軍沒有充分發力的情況下就這樣解決了自己一個師,三個土耳其團的戰績着實讓他感到震驚和後怕!

“一定是這樣的,華夏部隊應該集中了一般左右的裝甲力量纔打下這裡。這一戰同樣給華夏造成了很大的傷亡。對方可以動用的兵力會大幅度下降,而進攻速度也會進一步放緩。”當面對一些不可思議的事情的時候。任何人都習慣用腦補來解決問題。而對局勢有了一個判斷之後,施拉格就該考慮自己的問題了。等到華夏休整完成後,總共4個裝甲師和至少2個機械化步兵師的兵力再配上大量的空軍向基爾庫克襲來的話,那麼自己這點家當到底能擋多長時間呢?

施拉格坐鎮基爾庫克,其中主力是三個奧匈師,另外兩個師一個師已經被殲滅的廖拉師,而另外一個則是在外圍尋找機會的呂貝寧少將指揮的波西米亞師。至於土耳其人,他是不怎麼信任的。掂量了一下手中的本錢和對方強悍的戰鬥力,施拉格突然發現原來的中央開花的戰術似乎很難實現。即使華夏攝於巷戰帶來的巨大傷亡不對基爾庫克發動強攻,但是掃清外圍的守軍,並且以部分兵力圍困自己還是完全可以辦到的。隨着隔離的形成,奧匈和德國兩大重兵集羣就被徹底分割開來,自己無力打出去,那麼就只能剩下德國人孤軍奮戰了。

別看德國南線有4個裝甲師。但是真要是野戰的話,不僅施拉格不看好。德國人同樣也是十五個吊桶七上八下!前一階段的德國裝甲師又不是沒和華夏動過手,西線一個完整的裝甲師讓徐懷德差點打崩。古德里安在碰到強悍的“犀牛”之後被打了回來,華夏在裝甲質量上的優勢讓德國人同樣十分擔心。就連古德里安都私下表示過,4個標準的德國裝甲師能和對方2個裝甲師和1個獨立裝甲旅打個平手就不錯了!當施拉格表示奧匈帝國很有可能無法完成預定的中間開花戰略時,德國人也急了,奧匈無法吸引對方主力,那不意味着對方可以對南線展開的德國裝甲部隊展開攻擊?情況危機啊。

到這一步的時候同盟國的分析是有對有錯。他們對華夏戰鬥力的重視程度又進一步提高了。這點是對的,而錯誤的地方則是源於廖拉少將對華夏攻城部隊的估計錯誤,讓他們認爲華夏部隊此時處於一個脆弱期,如果奧匈部隊和南線的4個德國裝甲師可以發動進攻的話。那麼一線多達8個裝甲師和機械化師的第一波進攻就可以對剩餘的1個華夏裝甲師、2個伊朗師以及1個機械化步兵師構成的華夏軍團造成巨大威脅!畢竟根據情報來看,原裝華夏部隊已經去了一半了!如果現在德奧兩國軍隊發動進攻的話,會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在圍城部隊獲得補充之前,同盟國認爲自己是佔優勢的!而實際的結果是原裝華夏部隊中只有田勇的機械化步兵師在這次交戰中遭到了較大的損失,兩個主力裝甲師和一個機械化步兵師幾乎完整,實際兵力上華夏比同盟國預料的部隊多出了一個完整的裝甲師!而這意味着同盟國需要憑空對付多出來的300個左右的裝甲和反裝甲單位!

如果戰爭就這樣開始的話,那麼站在上帝視角上來看,同盟國部隊勝算並不算大,只要華夏和伊朗裝甲部隊迅速從攻擊前進轉化爲防禦狀態的話。那麼同盟國這一腳就踢到鋼板上了!但是就在這個時候,莫德爾的建議讓一切重新充滿了變數!甚至在後世的評論中說正因爲他的建議導致了華夏的巴比倫作戰並沒有在開始就出現一邊倒的情況!同時也導致了德國機械化步兵師的改變!

當德國的將軍們正在磨刀霍霍的準備和奧地利人聯手大幹一場的時候,帶着1個機械化步兵師和1個普通步兵師的莫德爾的到來讓原本即將完成的計劃再一次出現了變數。原本4個裝甲師分成了兩個戰鬥羣,古德里安指揮A集羣的德國7裝和11裝。而曼施坦因指揮的是B集羣的9裝和10裝。龍德施泰特負責協調大局。布勞希契擔任總指揮。但是當莫德爾風塵僕僕帶着三個師趕到之後。情況發生了變化,莫德爾的後背軍團從規模上來看比古德里安和曼施坦因的兩個主攻集團規模相差無幾!放任這樣一支部隊在後方無所作爲是不可能的。所以在幾位大佬的協調下,莫德爾的C集團作爲A和B兩個集團的後備力量。這樣一來同盟國可以調用的部隊總數達到了10個師。裝甲師的數量高達5個整編師加一個獨立旅。雖然其中有4個是奧匈師。但是在兵力上的優勢卻是如容置疑的。

不過就在莫德爾帶來兩個整師之後,同時也帶來一個算不上好的消息。“帝國已經壓上了中東部署的所有能戰之兵。在未來1個月左右的時間裡,各位無法再得到額外的師一級規模的增援力量了。也就是說。如果我們不能保證成功的話,那麼至少也要保證不失敗。”莫德爾的話對於雄心萬丈的前線德國軍官來說無疑是當頭一棒!任何一個將軍當自己身後沒有保證時都會下意識的退縮。布勞希契等人也不例外。

“總要有一個解釋吧?海軍不是已經清理了波斯灣沿岸的英國機場了嗎?”龍德施泰特語氣中充滿了不滿和憤慨,他十分清楚,不是德國船隊運力不夠而是因爲海上並不太平。海軍和空軍私下裡的行動雖然取得了巨大勝利並且最終獲得了德國高層的認可,但是陸軍方面,尤其是前線部隊指揮官並不買賬,因爲獲取這場勝利後,空軍方面的失血直接影響了陸軍戰役的進行。

“從地中海到中東的航線十分安全,但是有些東西是要從本土經過大西洋運往中東的,就在3天前,一艘裝載着500臺航空發動機的高速運輸船被伊朗艦隊擊沉,這幾乎是戴姆勒奔馳公司下屬一個工廠的40天左右的產量,就這樣沒了。所以,高層認爲在殲滅伊朗艦隊之前,運輸需謹慎。”面對同僚們不解甚至是敵視的目光,莫德爾不得不再透露一個消息。從德國到奧匈的鐵路運輸幾乎已經飽和,想要再擴大運量的話就只能走危險的大西洋,但是現在,海空軍戰鬥力補充需要運力、陸軍戰役展開同樣需要運力,總有一些貨物要在危險的大西洋走上一遭。高層下達這樣的指令也是十分無奈的。

“好了,我們是軍人,現在情況已經是這樣了,再糾纏下去沒有任何益處,先考慮一下我們下一步怎麼辦吧。”布勞希契一揮手示意大家安靜。

“還能怎麼辦?4個裝甲師全力進攻,莫德爾將軍的部隊夥同地方部隊負責我們的後方安全。我們一線可以投入的部隊約爲6個師,我們的4個裝甲師和施拉格將軍的一個裝甲師和一個機械化步兵師。至於奧地利人剩餘的兩個師和莫德爾將軍的2個師酌情投入戰鬥。不過即使這樣,我們依然是6打4。戰局優勢。只要對方不能迅速轉入防禦狀態,那麼在野戰中我們的勝算還是很高的!”龍德施泰特話語中既包含無奈也有幾分希望。畢竟大家準備了這麼長時間,不抓住這個機會是絕對不行的!

感謝書友zhouyu1976的打賞~~~,以及書友athlon9527、anhei016的月票支持~~~~~。

第633章 纏鬥第1148章 巷戰第291章 德國訪客第1310章 急轉直下第1065章 鑄造中堅1第以前二百二十章 歐洲和中東第135章 步兵武器研製成功第405章 草原上的追逐戰第120章 拜會鄭振勳第619章 南洋的俄國陸軍第181章 糜爛的戰局第353章 戰艦OR商船?第752章 標準化戰列艦第1291章 大戰前夕第538章 馬卡諾夫的建議第379章 尾聲第534章 時間纔是最寶貴的第137章 爲民族而戰第578章 不能明說的事情第874章 東線大雪崩第816章 反咬一口第170章 嚴肅點,打劫呢!第1453章 全力以赴的英國人第1242章 奧匈和土耳其第1012章 第三方勢力第178章 老兵的離去(一)第4章 熱那亞級穹甲巡洋艦家族第819章 意大利居然動了!第996章 調停第1135章 第一回合第1360章 螻蟻化龍第252章 艦炮對岸炮第1391章 殺戮盛宴第138章 俄國人的造艦計劃第108章 艦隊備戰第1459章 大西洋風暴第869章 貝蒂你在哪?第961章 崩潰第444章 落幕第1071章 鏖戰第923章 皇帝攻勢第802章 這就開打了?!第1527章 生存還是毀滅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第489章 馬卡諾夫的計劃第197章 血戰(二)第1087章 大戰略第1529章 勝利的曙光?第1336章 比斯開灣上空的鷹4第36章 把船賣到北洋去第238章 大殺器!!第155章 日本海軍戰略第534章 時間纔是最寶貴的第1134章 進攻開始第28章 有朋自遠方來?第477章 攻城準備第919章 西線癥結第309章 孤獨的巨人第78章 新版官督商辦第1175章 法國和撒丁島第1066章 鑄造中堅2第429章 烏蘭察布防線第760章 先改變觀念第225章 正面戰場的搏殺第1289章 劃過黎明的長劍2第268章 就北洋艦隊的終結第835章 血戰普米熱爾第153章 琅威理的疑惑第720章 動態防禦第1020章 談判開始第309章 孤獨的巨人第295章 國家民族高於一切第791章 導火索第930章 固執的威廉第1115章 反擊第653章 德國人的憤怒第1028章 華夏的航母之路第875章 防禦專家第382章 英國人來訪第726章 鋼鐵狂潮第303章 啓程第97章 來自遠方的求救第373章 計劃第986章 慘烈第1456章 混亂第1386章 颶風前奏第1312章 反攻第1471章 局勢在不經意間轉換第1051章 交換第315章 熱火朝天的北洋第810章 貝蒂和托馬斯第994張 打不下去了第1378章 世界的另一端第1023章 巡洋艦談判第785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320章 北洋艦隊的新旗艦第1316章 打還是不打第1151章 北線局勢第1003章 爭分奪秒第1441章 法蘭西最後一戰第1397章 英國人拯救世界?
第633章 纏鬥第1148章 巷戰第291章 德國訪客第1310章 急轉直下第1065章 鑄造中堅1第以前二百二十章 歐洲和中東第135章 步兵武器研製成功第405章 草原上的追逐戰第120章 拜會鄭振勳第619章 南洋的俄國陸軍第181章 糜爛的戰局第353章 戰艦OR商船?第752章 標準化戰列艦第1291章 大戰前夕第538章 馬卡諾夫的建議第379章 尾聲第534章 時間纔是最寶貴的第137章 爲民族而戰第578章 不能明說的事情第874章 東線大雪崩第816章 反咬一口第170章 嚴肅點,打劫呢!第1453章 全力以赴的英國人第1242章 奧匈和土耳其第1012章 第三方勢力第178章 老兵的離去(一)第4章 熱那亞級穹甲巡洋艦家族第819章 意大利居然動了!第996章 調停第1135章 第一回合第1360章 螻蟻化龍第252章 艦炮對岸炮第1391章 殺戮盛宴第138章 俄國人的造艦計劃第108章 艦隊備戰第1459章 大西洋風暴第869章 貝蒂你在哪?第961章 崩潰第444章 落幕第1071章 鏖戰第923章 皇帝攻勢第802章 這就開打了?!第1527章 生存還是毀滅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第489章 馬卡諾夫的計劃第197章 血戰(二)第1087章 大戰略第1529章 勝利的曙光?第1336章 比斯開灣上空的鷹4第36章 把船賣到北洋去第238章 大殺器!!第155章 日本海軍戰略第534章 時間纔是最寶貴的第1134章 進攻開始第28章 有朋自遠方來?第477章 攻城準備第919章 西線癥結第309章 孤獨的巨人第78章 新版官督商辦第1175章 法國和撒丁島第1066章 鑄造中堅2第429章 烏蘭察布防線第760章 先改變觀念第225章 正面戰場的搏殺第1289章 劃過黎明的長劍2第268章 就北洋艦隊的終結第835章 血戰普米熱爾第153章 琅威理的疑惑第720章 動態防禦第1020章 談判開始第309章 孤獨的巨人第295章 國家民族高於一切第791章 導火索第930章 固執的威廉第1115章 反擊第653章 德國人的憤怒第1028章 華夏的航母之路第875章 防禦專家第382章 英國人來訪第726章 鋼鐵狂潮第303章 啓程第97章 來自遠方的求救第373章 計劃第986章 慘烈第1456章 混亂第1386章 颶風前奏第1312章 反攻第1471章 局勢在不經意間轉換第1051章 交換第315章 熱火朝天的北洋第810章 貝蒂和托馬斯第994張 打不下去了第1378章 世界的另一端第1023章 巡洋艦談判第785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320章 北洋艦隊的新旗艦第1316章 打還是不打第1151章 北線局勢第1003章 爭分奪秒第1441章 法蘭西最後一戰第1397章 英國人拯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