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改變歷史的談話(二)

“談何容易?讓英國皇家海軍默認這種情況是相當困難的,除非……。”徐傑冷笑道

“除非什麼?”提爾皮茨問道。

“除非德皇的艦隊在大艦隊交戰中有機會重創乃至摧毀英國皇家海軍。”徐傑冷冷的說道。“只有實力接近的兩個國家纔可能考慮用政治解決問題。”

“這確實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情,論艦隊總噸位,任何國家都很難單獨依靠自己的力量對英國皇家海軍構成致命威脅。”在這方面,提爾皮茨還是很有自知之明的。

“如果單純比較噸位來看,德國確實沒有機會,但是我們應該拋開這些表面現象而去關注實質。我們要明白英國艦隊的構成和德國將來需要的艦隊構成之間有什麼區別。”徐傑邊說邊拿將一盤點心拿了過來。

“英國皇家海軍除了要保證在海上決戰中贏得勝利外,還要保證有足夠數量的護航艦隊去維護海上交通線的安全,所以它的噸位一部分用於海上決戰,另一部分則要造各種巡洋艦去對付帝國的劫掠船和襲擊艦。”徐傑從盤子中拿出一些大塊的糕點和小塊餅乾然後繼續說道:“這盤點心總量是很大的,就像英國艦隊一樣,但是其中能用於決戰的只有這些大船。”說着,徐傑指了指其中的蛋糕。“而那些小船則在大艦隊交戰中過於脆弱。起不到什麼關鍵性作用。”徐傑又指了指那些葡萄說道。

“您的意思是,相對於英國來說,德意志海軍因爲沒有廣闊的海外殖民地,所以可以少造或者不造那些用於護航的艦船而將全部精力投入到主力戰艦的建造?”提爾皮茨敏銳的頭腦直接捕捉到了徐傑話語中的關鍵。

“就是這個意思,如果衝不出北海,再多的戰艦也沒有用處。德國是一個處於歐洲大陸中間的國家,即使皇帝陛下決定向海軍傾斜,陸軍依然是重點,所以德國能拿出的用於海軍建設的資源和金錢不會超過英國。所以只能集中精力建造一支強大的決戰向艦隊纔有獲勝的希望。”徐傑回答道。

“但是決定了海軍建設方向只是第一步,建造何種類型的戰艦,突出什麼樣的性能就是另外一個關鍵性問題了。如果閣下去當海軍造船部的部長,您有什麼想法?”徐傑反問道。

“對於弱勢海軍來說,必須強化戰艦質量的優勢。戰艦的防護性能是第一位的,戰艦的整體餘量,裝甲防護必須得意重視,同時因爲實在北海作戰,所以戰艦的續航性可以降低一些,但是考慮到北海惡劣的海況,戰艦穩性是要適當強化。至於航速和火力方面,可以適當的予以弱化。”提爾皮茨想了想說道。這基本上就是日後公海艦隊造艦的思路了。看來早在他上臺之前,就已經對海軍的發展做了深入的思考。

“您說的很對,作爲弱勢海軍,強化防護重視單艦性能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您要注意的是,這僅僅能保證在海戰中您的戰艦生還的概率更大,光靠這些,您還無法獲得海戰的勝利,海戰的勝利需要您的戰艦擁有足夠擊垮敵人的火力,需要您能在交戰前儘快搶佔自己的陣位以獲得優勢。所以過分偏重防護並不能獲得優勢。”徐傑不禁搖了搖頭說道。

“但是作爲一個艦船設計師,您應該明白,戰艦的每項性能都是用噸位堆出來的,在這方面,沒有任何花巧可言。”提爾皮茨有些激動的說道。

“沒錯,您說的很對,所以,除了要擁有一批高素質的設計師外,德意志海軍的戰艦需要在同級別的戰艦上擁有更大的噸位,我個人認爲,5條1萬2千噸的戰艦要比6條1萬噸的戰艦有更強的戰鬥力。戰艦性能更多的時候就取決於哪一點點的差距,例如,12000噸的戰艦可能能抗住對方主炮的射擊,而10000噸的戰艦可能就扛不住,這就是差別。而12000噸的戰艦就有可能比10000噸的戰艦會裝有更大口徑的主炮,這就是質的差別同時良好的設計確實可以節省相當的噸位。我相信,在放大戰艦噸位並且擁有足夠優秀的設計師的情況下,德意志海軍主力艦的質量會超越其它國家海軍。”徐傑笑着說道。徐傑這樣說是有充分的歷史依據的,1戰中,德國的國王級戰列艦是25000噸的排水量,而拜恩級戰列艦是28000噸,其它性能基本持平,但是國王級的火力只有10門12寸炮,而拜恩級有8門15寸炮,火力差出2個檔次!!至於設計方面,2戰中排水量高達32000噸的沙恩霍斯特號戰列巡洋艦打不過排水量僅28000噸的法國斯特拉斯堡號戰列巡洋艦則突出了體現了設計方面的差距對戰艦性能的影響。

“但是在海軍戰艦設計方面,英法比我們更強,既然我們能想到的事情,他們一定也可以想到,所以如果英法願意,他們的戰艦會比我們更好。”提爾皮茨略有些嘲諷的說道。

“看來您沒有充分體會到我剛纔說的話,對於英國,他是一個全球性的海權國家,所以他必須要求他的戰艦有足夠的航程以便征戰四海。所以,一部分噸位必須要讓位與續航力,此外,爲了能抓住那些高速襲擊艦,英國人必須強化他的火力。第三,爲了讓自己的艦隊部署更具有靈活性,所以英國的艦隊必須要保持一定的數量,在這種情況下,英國海軍絕對不會去追求單艦作戰能力,再加上爲遠洋作戰而必須流出的噸位,英國主力戰艦的單艦噸位不會過高。而且他們更強調航速,火力,相對於防禦會有所削弱。”徐傑嚴肅的說道。

歷史上,英國海軍在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出來前,同等級的戰列艦之間英國人的火炮口徑更大,航速更高,而防護則遠不如德國戰艦,在日德蘭海戰中被各種秒殺的戰巡自不必說。即使戰列艦,鐵公爵爲代表的13.5英寸主炮的超無畏側舷裝甲說是305MM,但是僅僅在水線處一條是305MM,上面主要厚度是229MM,而在相同的防護高度上,德國的國王級戰列艦是350MM。英國鐵公爵級戰列艦僅僅相當於德國同時期戰巡的防護標準。如果德國國王級戰列艦將10門12寸炮換成8門14寸炮,則可在保持造價和噸位基本不變的情況下,輕鬆搞定鐵公爵。但是基於火炮研究進度過於落後(15寸炮出來的太晚,14寸炮壓根就沒裝備)。結果作爲1戰開戰後服役的國王級戰列艦,只能扛着早在赫爾格蘭級就已經使用的12寸艦炮走向了日德蘭海戰的戰場,如果國王級凱撒級是14寸炮的話,貝蒂艦隊很有可能根本就逃不掉,在大艦隊抵達前就有可能別全殲,即使強如女王,在數量上佔絕對優勢的14寸炮打擊下也很難說轉進成功。

“您的意思我明白,但是戰艦終究很難在各方面都做到最優秀,即使做到了,代價也會太大。”提爾皮茨已經認同了徐傑的關於增加單艦排水量性能均衡設計的思路。但是他同樣也非常清楚,即使在高素質的設計人員和適當增加噸位的情況下,也很難實現各方面性能都十分優秀,即使實現了,代價也會過大。這句話確實沒錯,例如當年英國皇家海軍的女王級戰列艦是265萬英鎊的平均造價,而胡德的造價高達602萬英鎊,即使按照可比造價,胡德也高達440萬英鎊。而胡德獲得的,僅僅是5到6節的高速。而這速度,在戰列線中必然會受到其他戰艦航速的拖累,以至於很難發揮出來。

“所以任何一條戰艦都沒有必要追求在所有方面都盡善盡美。”徐傑笑着說。“我設想的主力艦隊將有兩種各有側重的戰艦組成。”

明天要出差,可能更新不太穩定,但是我不會讓大家吃虧的,今天至少兩更,如果大家給力點,我就三更~~

第1370章 更好的選擇第1153章 發動進攻第1128章 打悶棍第992章 諸神的黃昏4第1361章 我們需要更大的航母第293章 擴軍中的俄國艦隊第809章 主動的德國人第552章 激化的矛盾第179章 老兵的離去(二)第61章 各方的準備第874章 東線大雪崩第1348章 光桿司令第580章 合作意向達成第842章 調停與陰謀第28章 有朋自遠方來?第590章 龍泉級戰列艦第440章 秋山的困惑第586章 全新的艦隊第129章 準備啓程(一)第1090章 兩頭下注?第91章 嚴博勳第1031章 航空巡洋艦第1486章 裝甲啓示錄(3)第925章 潘興突擊師第473章 巨獸的末日第1074章 華夏新式坦克第1433章 無聲的交鋒第584章 快速戰列艦VS戰列巡洋艦第758章 培養俄國軍官第610章 劇本不是這樣的!第1287章 爭分奪秒第812章 赫爾格蘭外海第1165章 局勢第558章 經驗教訓第1041章 蘇默VS葉銘第361章 戰列艦!第698章 裝甲巨獸(一)第917章 波雲詭異第194章 但丁級戰列艦第276章 俄國人的蹤跡第1184章 底牌盡出第319章 西班牙艦隊的整備第603章 如果英國倒了第1214章 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第169章 豐島之後(二)第803章 再見了,遠東!第82章 全聚德鬥毆第1329章 呼嘯長空2第以前二百二十章 歐洲和中東第844章 意外第1332章 血火藍天2第380章 遠東海權第96章 陽謀第742章 地震了?!第1032章 條約巡洋艦歷史第782章 費舍爾的苦衷第393章 新的日本海軍第414章 拉開帷幕第387章 一石三鳥第1188章 偏離方向的攻擊第719章 攻擊開始第149章 會見丁摺謙第1093章 分配任務第47章 父子深談第181章 糜爛的戰局第288章 戰爭結束第910章 最後的出航第414章 拉開帷幕第1063章 轟炸機部隊第795章 英國人的補救措施第1270章 交戰第1298章 互有攻防第157章 陸軍戰備會議第968章 自投羅網第1527章 生存還是毀滅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第70章 絕路第1248章 戰爭爆發第100章 就這麼定了!!第234章 裝甲巡洋艦的時代第1407章 猛龍第1156章 交鋒2第1463章 抉擇第1158章 鋼鐵墳場第690章 關鍵時刻第341章 落幕第110章 意外衝突(一)第408章 定計第1323章 南北夾擊第661章 全線出擊第766章 瘋狂購物的德國人第1276章 後續反應第409章 德國人也來攙和第471章 戰場調整第501章 簽約第179章 老兵的離去(二)第1095章 突破條約第88章 徐氏步兵班(一)第540章 七省級戰列巡洋艦第282章 驚天之變第622章 大戰之前的平靜
第1370章 更好的選擇第1153章 發動進攻第1128章 打悶棍第992章 諸神的黃昏4第1361章 我們需要更大的航母第293章 擴軍中的俄國艦隊第809章 主動的德國人第552章 激化的矛盾第179章 老兵的離去(二)第61章 各方的準備第874章 東線大雪崩第1348章 光桿司令第580章 合作意向達成第842章 調停與陰謀第28章 有朋自遠方來?第590章 龍泉級戰列艦第440章 秋山的困惑第586章 全新的艦隊第129章 準備啓程(一)第1090章 兩頭下注?第91章 嚴博勳第1031章 航空巡洋艦第1486章 裝甲啓示錄(3)第925章 潘興突擊師第473章 巨獸的末日第1074章 華夏新式坦克第1433章 無聲的交鋒第584章 快速戰列艦VS戰列巡洋艦第758章 培養俄國軍官第610章 劇本不是這樣的!第1287章 爭分奪秒第812章 赫爾格蘭外海第1165章 局勢第558章 經驗教訓第1041章 蘇默VS葉銘第361章 戰列艦!第698章 裝甲巨獸(一)第917章 波雲詭異第194章 但丁級戰列艦第276章 俄國人的蹤跡第1184章 底牌盡出第319章 西班牙艦隊的整備第603章 如果英國倒了第1214章 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第169章 豐島之後(二)第803章 再見了,遠東!第82章 全聚德鬥毆第1329章 呼嘯長空2第以前二百二十章 歐洲和中東第844章 意外第1332章 血火藍天2第380章 遠東海權第96章 陽謀第742章 地震了?!第1032章 條約巡洋艦歷史第782章 費舍爾的苦衷第393章 新的日本海軍第414章 拉開帷幕第387章 一石三鳥第1188章 偏離方向的攻擊第719章 攻擊開始第149章 會見丁摺謙第1093章 分配任務第47章 父子深談第181章 糜爛的戰局第288章 戰爭結束第910章 最後的出航第414章 拉開帷幕第1063章 轟炸機部隊第795章 英國人的補救措施第1270章 交戰第1298章 互有攻防第157章 陸軍戰備會議第968章 自投羅網第1527章 生存還是毀滅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第70章 絕路第1248章 戰爭爆發第100章 就這麼定了!!第234章 裝甲巡洋艦的時代第1407章 猛龍第1156章 交鋒2第1463章 抉擇第1158章 鋼鐵墳場第690章 關鍵時刻第341章 落幕第110章 意外衝突(一)第408章 定計第1323章 南北夾擊第661章 全線出擊第766章 瘋狂購物的德國人第1276章 後續反應第409章 德國人也來攙和第471章 戰場調整第501章 簽約第179章 老兵的離去(二)第1095章 突破條約第88章 徐氏步兵班(一)第540章 七省級戰列巡洋艦第282章 驚天之變第622章 大戰之前的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