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勝敗無憑

高俅當然不“能”是梁山的對手,果然因爲報仇心切,中埋伏後險些喪命,逃入蒙陰城中龜縮不出了。這一戰高俅手下武將胡春受傷深重,墜馬而死。文官孫靜兵敗之際,吐狂血而死,臨死前寫信向雲天彪求援。但云天彪攻打清真山,一時不能脫身。於是陳希真獲得翻身的機會,一下子就利用宋江借屍還魂了!救援死敵奸臣高俅,全猿臂寨卻只有陳麗卿象徵性的反對了一下。

高俅退入城中後,手下兩個總管何有勇、石少謀,居然在蒙陰城外拖了梁山七日。殺敗何、石後,梁山纔開始攻城,攻了三日仍然不能攻下蒙陰。陳希真和雲龍的援軍已到,梁山立刻腹背受敵,被兩路援軍和召家村殺的大敗,郭盛被擒。幸好高俅認爲陳希真也是賊軍一路,不肯開門協助攻敵,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諸位“英雄”相見,自然“惺惺相惜”。高梁氏十分喜歡陳麗卿,估計是看到了自己當年的影子。親自拉她到召家村來做客,臨走時還送給她四名丫環:桂花、薄荷、佛手、玫瑰。

何有勇、石少謀,類似名字的人物在蕩寇志中還有很多,都是些能力極差之輩。吳用被這種人物絆住七天,乍一看會覺得很不可思議,其實卻是俞萬春這本書特殊語氣所產生的錯覺和特殊細節處理所導致的結果。特殊的語氣導致了吳用的能力暫時退化到了何有勇、石少謀的水平;特殊的細節處理導致了俞萬春能用這種方法替陳希真爭取到了十天的時間。

我這裡就來着重討論一下蕩寇志的語氣和軍事方面的細節處理。

首先是語氣。俞在措辭方面會盡量的貶低梁山,褒揚雷將,甚至是在完全平等的情況下。比如說同樣寫攻城不克的情況。梁山攻城時,他會盡量描述守城將士的英勇和攻城一方的慘重損失;雷將攻城時,他會盡量描述攻城將士的英勇和守城一方的慘重損失。反正這類小說中武將的作用遠遠大於士兵,決定戰爭勝負的是武將的質量和多寡。士兵、糧草這些古代戰爭真正的硬決定因素,在中國古典小說裡只是一個可以隨意改變的數字而已。所以,今天折了十萬人馬,明天還可以再生出十萬人馬,但在語氣上就有了他想要的效果。俞萬春不必在乎兵馬、糧草、軍器的實際情況,完全可以把梁山贏的每戰都寫的十分艱苦,敗的每戰都寫得十分狼狽。士兵、糧草、兵器在這裡並不是戰爭資源,而是語氣用詞。

武將方面,雷將的人物則更是能描寫得多高、多大、多全,就寫成多高、多大、多全。梁山的人物則能貶就貶,不能貶的就忽略掉形象描寫。總之,俞萬春在語氣上,是在儘量的不平衡化。這樣與他志同道合的人,更重要的是他這部小說的最期望讀者——朝廷,讀起來會十分的舒服。

語氣上的極大不平衡,不代表實際的作戰情況有那麼大的不平衡。俞萬春並不想來個一刀痛快。按他的性格,他是想把水滸好漢拿過來慢慢剮的。所以,儘管被描寫的很不堪、很差勁,梁山仍不會速敗;雷將也不會速勝、甚至會偶遇挫折。

所以戰爭的實際情況描寫就要比語氣上平衡的多了。不過,俞萬春對戰爭有他自己的細節處理方式,這使得戰爭天平在他的調節下,以看似合理的方式,從“一邊倒”慢慢的向“另一邊倒”傾斜,達到他最終想要的結果。我列舉一下他的幾條重要細節處理方法:

一、整體優勢和局部優勢

從武將的總數上看起來,應該說梁山是多於官軍的,前期尤其明顯。但俞萬春從不讓梁山在一線投入太多的頭領參戰,一般每戰只派二十個左右的頭領參戰,剩下的都在山寨裡躺着、養着。結果每戰都被對方形成了局部的武將人數優勢。

二、能力的穩定性

比如吳用,他的計謀能力應該略差於**娘,和陳希真差不多,強於雲天彪。但是實際操作的時候,**娘對吳用可以百戰百勝,吳用對雲天彪就不能百戰百勝。也就是說,吳用的能力不穩定。狀態好的時候可以勝陳希真,差的時候是個人都敢輸。雷將們的就不存在這種情況,

三、意外情況

實在不行。俞萬春會弄一兩個意外情況,改變局勢。比如梁山佔上風的時候,突然來場雨、下場雪、生個病什麼的。天災人禍大都有利雷將而不利梁山,俞甚至還可以爲之加上什麼天道人心所向、朝廷必勝、梁山必亡之類的話。在雙方僵持不下的時候,雷將一方甚至會突然躥出來一個無名英雄助上一臂之力,扭轉戰局。

四、平衡傾斜的後果

當然,爲了表面上看得過去,雷將們也會出現局部劣勢,也會有天災人禍。但是不平衡一旦出現後,結果卻完全不同。如果雷將們出現被同等級武將圍攻的情況時,一般都能頑強堅持;梁山武將出現這種情況,就基本上是等死了。放到軍隊的層次上,舉例說,梁山和雷將都是一萬人,雷將先拿出五千纏住梁山的一萬,一段時間後,梁山的一萬人會精疲力竭,雷將剩下的五千生力軍出擊,前面的五千再從後面夾攻,於是梁山潰敗!

也就是說,儘管正常情況下,雙方的武將和軍隊能力完全相同。但:1、雷將的軍隊和武將抗圍攻的能力極強,而梁山相反。2、雷將的軍隊和武將體力下降極慢,而梁山相反。3、雷將的軍隊和武將應變的能力極強,而梁山相反。

所以後來在梁山優勢的時候,吳用一旦生病,局勢立刻逆轉,轉勝爲敗;同樣在梁山優勢的時候,**娘生病,其餘人卻能堅守到**娘病癒,然後梁山還是轉勝爲敗。

總之,俞萬春在處理軍事細節上,是在儘量維持表面上平衡的前提下,暗中加入了許多潛規則和小動作的。

名著《三國演義》裡的戰爭,雖然作者在寫作語氣、細節上也作了一些手腳,但每一場戰爭總體來說都是勝敗有憑的,戰爭的因果關係非常的清楚。而俞萬春的這種寫作手段,總結成四個字就是:勝敗無憑!

宋江蒙陰慘敗,戰爭視角突然轉到了曹州。曹州有一位武解元金成英,在曹州失陷後,一直意圖恢復曹州。他的成名又是一段裙帶關係的寫照,都省檢討使賀太平因爲欣賞他的才,特意赦免了他殺人的罪名,這裡就不仔細說了。宋江被絆在蒙陰,金成英趁機向賀太平提出了恢復曹州的五條可乘之機:

曹州之保障,曹南山也,今賊不於曹南山屯兵鎮守,則曹南無犄角矣,可乘一也;烽火營汛多不盡善,可乘二也;聞守曹州者爲董平,董平雖東平名將,然勇則有餘而謀實不足,可乘三也;而更有天假之便者,宋江、吳用遠在蒙陰,呼應不及,可乘四也;曹州、濮州疆域毗連,而賊乃將守濮州之林沖亦調向蒙陰,則曹州孤而無援,可乘五也。有此五利而不乘機進取,則曹州又未知何日復矣。

於是,鎮撫將軍張繼便撥給了金成英八千人馬,前去恢復曹州。第一日董平出戰金成英不分勝敗。第二日,董平、鮑旭、焦挺三個人圍攻金成英,結果金成英暗中派兵四面攻打曹州城,董平只好撤回城中,混亂之中焦挺被擒。於是董平死守不出,金成英攻了五日,不能取勝。

這時,來了一個金成英一直尋訪的英雄——韋揚隱。於是金成英把焦挺渾身洗剝,繩穿索縛,誘使董平出戰。韋揚隱和董平也是平局,這時金成英突然出手聯攻,董平戰死,梁山就這樣失了曹州。

既然是一場讓梁山喪了一名五虎將的戰役,就來分析一下他的勝敗原因。金成英戰前慷慨陳詞說了五條機會,結果沒有一條起到了作用,真正起作用的反而是一個很偶然的事件。對比一下《三國演義》裡官渡之戰的前因後果描寫,就會發現蕩寇志裡的戰爭因果是多麼的隨機了。上面的戰役就是終結於一個偶然的事件,而董平、鮑旭、焦挺三人圍攻金成英,和金成英、韋揚隱圍攻董平的相反結局更是作者存心的安排。

勝敗雖無憑,但結局卻可以準確預料,偶然中存在着必然,所以蕩寇志中,勝敗無憑亦有憑,全憑俞萬春的個人意願了。

亮相武將:

金成英,曹州人,使乾紅西纓鑌鐵龍舌槍

軍A武S智B情B名B

有一定的統帥能力,武藝高強,

韋揚隱,會稽縣人,使五指開鋒三棱鑌鐵槍

軍B武S智B情B名B

武藝相當了得,感覺上比金成英要高,但仍爲S的水平。

賀太平,都省檢討使

軍B武C智A情S名A

雷將中少數文官之一,政治型人物。

李成,大名府前都監,使槍

軍B武S-智B情B名B

武藝能力應該和聞達相仿。

胡瓊,關西人

軍B武A智B情B名B

表現不多,能力似乎很一般。

董平,東平府都監,使雙槍

軍B武S智B情B名C

其他能力一般,名聲較差,但武藝還是不能否定的。

斬將擒將記錄:

陳麗卿擒賽仁貴郭盛,後者在都省被正法。

金成英、韋揚隱斬雙槍將董平

金成英擒沒面目焦挺,後者在都省被正法。

第十二回(下) 柴進緣定樹上金三、天生死敵二十二、匹夫之勇第十二回(上) 方臘夢託水邊木第十三回(上) 衆英雄聚會華容道十一、勝敗無憑第五回(上) 雙英巧定連環計二十五、氣憤填膺二十四、回光一擊十七、逆轉良機二十三、臂膀盡失九、快意恩仇二十一、冷箭天火二十三、臂膀盡失第八回(下) 盧員外武略樂平山第三回(上) 汴京獄妖道入縛第三回(下) 梁山寨巧燕脫籠七、武聖傳人五、忠義強盜第十一回(下) 張嵇仲險奪幫源洞十六、賣友求生九、快意恩仇二、陳氏父女第四回(上) 老周侗勇爲單絲線三、天生死敵第十二回(下) 柴進緣定樹上金第十一回(下) 張嵇仲險奪幫源洞二十二、匹夫之勇二十八、忽來道人十八、神來一筆第十回(下) 李俊結義榆柳莊八、又見招安第一回(下) 決黃河玉郎獻狠計十一、勝敗無憑二十、如鯁在喉十、仙道民團二十三、臂膀盡失二十、如鯁在喉第十三回(下) 小旋風奪取洞庭湖第七回(上) 智多星分兵五路第十二回(上) 方臘夢託水邊木二十四、回光一擊第十一回(下) 張嵇仲險奪幫源洞第八回(上) 樊魔君文韜隆慮嶺第二回(下) 許貫忠智脫玉麒麟十二、雷將統領第十四回(上) 承遺訓柯引掌明教第十二回(上) 方臘夢託水邊木第十二回(下) 柴進緣定樹上金第十一回(上) 混江龍智取洞庭山第十一回(下) 張嵇仲險奪幫源洞第四回(上) 老周侗勇爲單絲線第九回(下) 鳳翔府九紋龍除名十七、逆轉良機第九回(上) 太行山玉麒麟創業第五回(上) 雙英巧定連環計五、忠義強盜第九回(上) 太行山玉麒麟創業二十三、臂膀盡失第十一回(下) 張嵇仲險奪幫源洞第九回(上) 太行山玉麒麟創業五、忠義強盜八、又見招安二十、如鯁在喉第二回(上) 欒廷玉義釋飛天虎第一回(上) 踐祖約徽宗開天恩第一回(下) 決黃河玉郎獻狠計五、忠義強盜第十三回(上) 衆英雄聚會華容道第二回(上) 欒廷玉義釋飛天虎十七、逆轉良機二十七、天下無賊第一回(上) 踐祖約徽宗開天恩第二回(上) 欒廷玉義釋飛天虎十三、沂蒙條約第十四回(上) 承遺訓柯引掌明教第三回(下) 梁山寨巧燕脫籠十五、另類戰爭第十四回(上) 承遺訓柯引掌明教第九回(上) 太行山玉麒麟創業第七回(下) 鐵臂膀遺書三篇第十回(上) 穆弘受擒烏龍嶺第一回(上) 踐祖約徽宗開天恩二十五、氣憤填膺第九回(下) 鳳翔府九紋龍除名第八回(上) 樊魔君文韜隆慮嶺第一回(上) 踐祖約徽宗開天恩二十三、臂膀盡失第十三回(上) 衆英雄聚會華容道第三回(下) 梁山寨巧燕脫籠第九回(下) 鳳翔府九紋龍除名十二、雷將統領第一回(下) 決黃河玉郎獻狠計十、仙道民團二十八、忽來道人二十一、冷箭天火二十七、天下無賊第十回(上) 穆弘受擒烏龍嶺
第十二回(下) 柴進緣定樹上金三、天生死敵二十二、匹夫之勇第十二回(上) 方臘夢託水邊木第十三回(上) 衆英雄聚會華容道十一、勝敗無憑第五回(上) 雙英巧定連環計二十五、氣憤填膺二十四、回光一擊十七、逆轉良機二十三、臂膀盡失九、快意恩仇二十一、冷箭天火二十三、臂膀盡失第八回(下) 盧員外武略樂平山第三回(上) 汴京獄妖道入縛第三回(下) 梁山寨巧燕脫籠七、武聖傳人五、忠義強盜第十一回(下) 張嵇仲險奪幫源洞十六、賣友求生九、快意恩仇二、陳氏父女第四回(上) 老周侗勇爲單絲線三、天生死敵第十二回(下) 柴進緣定樹上金第十一回(下) 張嵇仲險奪幫源洞二十二、匹夫之勇二十八、忽來道人十八、神來一筆第十回(下) 李俊結義榆柳莊八、又見招安第一回(下) 決黃河玉郎獻狠計十一、勝敗無憑二十、如鯁在喉十、仙道民團二十三、臂膀盡失二十、如鯁在喉第十三回(下) 小旋風奪取洞庭湖第七回(上) 智多星分兵五路第十二回(上) 方臘夢託水邊木二十四、回光一擊第十一回(下) 張嵇仲險奪幫源洞第八回(上) 樊魔君文韜隆慮嶺第二回(下) 許貫忠智脫玉麒麟十二、雷將統領第十四回(上) 承遺訓柯引掌明教第十二回(上) 方臘夢託水邊木第十二回(下) 柴進緣定樹上金第十一回(上) 混江龍智取洞庭山第十一回(下) 張嵇仲險奪幫源洞第四回(上) 老周侗勇爲單絲線第九回(下) 鳳翔府九紋龍除名十七、逆轉良機第九回(上) 太行山玉麒麟創業第五回(上) 雙英巧定連環計五、忠義強盜第九回(上) 太行山玉麒麟創業二十三、臂膀盡失第十一回(下) 張嵇仲險奪幫源洞第九回(上) 太行山玉麒麟創業五、忠義強盜八、又見招安二十、如鯁在喉第二回(上) 欒廷玉義釋飛天虎第一回(上) 踐祖約徽宗開天恩第一回(下) 決黃河玉郎獻狠計五、忠義強盜第十三回(上) 衆英雄聚會華容道第二回(上) 欒廷玉義釋飛天虎十七、逆轉良機二十七、天下無賊第一回(上) 踐祖約徽宗開天恩第二回(上) 欒廷玉義釋飛天虎十三、沂蒙條約第十四回(上) 承遺訓柯引掌明教第三回(下) 梁山寨巧燕脫籠十五、另類戰爭第十四回(上) 承遺訓柯引掌明教第九回(上) 太行山玉麒麟創業第七回(下) 鐵臂膀遺書三篇第十回(上) 穆弘受擒烏龍嶺第一回(上) 踐祖約徽宗開天恩二十五、氣憤填膺第九回(下) 鳳翔府九紋龍除名第八回(上) 樊魔君文韜隆慮嶺第一回(上) 踐祖約徽宗開天恩二十三、臂膀盡失第十三回(上) 衆英雄聚會華容道第三回(下) 梁山寨巧燕脫籠第九回(下) 鳳翔府九紋龍除名十二、雷將統領第一回(下) 決黃河玉郎獻狠計十、仙道民團二十八、忽來道人二十一、冷箭天火二十七、天下無賊第十回(上) 穆弘受擒烏龍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