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1章 完善研究所機制

將近傍晚之時,鍾進衛剛回到京營提督的衙門,就被崇禎皇帝派人招進宮去了。

這種事情雖時有發生,但在天色已晚的時候,卻不多見。如果不是非常重要之事,肯定不會現在召見。

鍾進衛一邊趕路一邊嘆了口氣,大明還是多事之秋,時不時的發生一些大事,希望不是什麼地方又出紕漏了。

當他趕到文華殿時,已是燭火通明的時候。但殿內有不少人都在,包括內閣首輔及其他閣臣,工部尚書徐光啓也在。

鍾進衛看到他們一個個都喜氣洋洋,並且夾雜着驚奇之色。再看到宋應星也在的時候,便猜到莫非玻璃研究所出成果了,不知道是顯微鏡還是鏡子?

崇禎皇帝一見到鍾進衛進殿,也不等見禮,就高興地說道:“鍾師傅,你說得顯微鏡終於做出來了。”

殿內的人見鍾進衛進殿,都閃過一邊和他打招呼。

這麼一來,鍾進衛就看到剛纔被他們圍着的地方有一張案几,上面擺着一架顯微鏡。不錯,雖然比起後世的顯微鏡,這架很簡陋,但毫無疑問就是顯微鏡。

他見了心中高興,一張口問道:“這個倍數多少?”

殿內的人一聽,都有點詫異,看向宋應星,他們可不知道這麼專業的問題。

宋應星明顯地愣了一下,接着馬上漲紅了臉,底氣不足地回答道:“下官不知道倍數,但這個顯微鏡能看清平時看不見的東西。”

鍾進衛一聽,馬上醒悟過來這是明朝,顯微鏡也剛做出來,度量單位肯定沒來及搞。

他想到這裡,笑着道:“是我急躁了,現在顯微鏡剛做出來而已。不過你回去後定個標準出來,要衡量放大倍數的單位。一定要精確,因爲這顯微鏡以後應用的方面很廣。”

“下官記住了。”宋應星收起了之前的那股喜悅之情,躬身領命道。

崇禎皇帝在上面看得點點頭,自己這些人一看到顯微鏡就很好奇,讚歎有如此神奇之物。而鍾進衛卻一張口就是專業術語,不愧是後世來的人。

鍾進衛接着有點好奇,他就又問道:“這高倍顯微鏡是怎麼做出來的?前兩天我過去的時候都還沒頭緒。”

宋應星一聽,感激地看着鍾進衛,把前後過程一五一十地說了一遍。

那些閣臣聽得不由暗歎,這宋應星真是好命,竟然能由一滴水而發現這個秘密。

而徐光啓的想法卻和他們稍微有點不同,心中感慨天下萬物都有關聯,看來科學一事,任重而道遠。

當鍾進衛聽完宋應星的敘述後,笑着點點頭,難道自己真是福星,去哪那受益?

他自美了一會,然後躬身向崇禎皇帝奏道:“陛下,臣敢肯定,這種高倍鏡片,在目前來說,應該沒有其他人、其他國家能做得出來。臣建議其製作之法要列爲最高保密等級。”

崇禎皇帝聽得連連點頭,當即同意道:“就列爲保密甲等,任何人不得泄露。”

溫體仁到此時,纔出言問鍾進衛道:“中興侯,你言此物應用極廣?”

“是啊,醫學,化學,物理等等全部都會用到,是個最基礎的工具。”鍾進衛說道。

“那如此重要之物該如何售賣?”溫體仁其實關心地是這個。

獨一無二,而又非常基礎的工具,肯定能賺很多錢。

鍾進衛聽了先是一愣,然後看向崇禎皇帝,發現他也非常關心這個問題。

他想了一下,就回答道:“這高倍顯微鏡是玻璃研究所研發出來的,其所有權當歸國企和朝廷所共有,因爲研究所是由朝廷提供場地和國企出資的。不妨由研究所授權給國企,成立一個廠子,專門做這顯微鏡售賣。研究所不負責生產和銷售,就繼續搞研究工作,爭取再出新的好東西。”

對於現在這些官員來說,他們認爲朝廷和國企其實是一回事,因此鍾進衛這麼說,他們也沒意見。

不過鍾進衛還在繼續規劃道:“因爲這顯微鏡是基礎之物,因此我建議價格不能定得太高。並且規定不能出口...”

“鍾師傅,何爲出口?”崇禎皇帝聽了問道。

“就是賣給別的國家,外國人。如果他們一定要也沒問題,把價格翻個十倍、百倍再賣給他們好了。就目前來說,高倍顯微鏡就是給他們天價也不爲過的。”鍾進衛轉向崇禎皇帝回答道。

崇禎皇帝聽得點點頭,能賺大錢,這可是好事。

“另外臣建議,國企售賣顯微鏡所得利潤,最好拿出一部分獎勵玻璃研究所,以鼓勵其研發出更多賺錢的東西。”

鍾進衛的話音剛落,溫體仁就在一邊笑着說道:“中興侯,剛纔陛下已經封長庚爲微伯了。”

鍾進衛聽了一怔,咋整了個微博出來了。

溫體仁見鍾進衛愕然的樣子,就解釋道:“因這顯微鏡見微知著,故名微伯。”

之前的槍炮伯和宋應星這個微伯並不是世襲,因此崇禎皇帝封了就封了,這些文臣也沒有異議。畢竟他們的發明是會爲大明帶來巨大的利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鍾進衛這才明白原來是封了伯爵,他當即向宋應星恭喜了一番。然後繼續轉向崇禎皇帝,再次解釋道:“陛下,這顯微鏡也不光是微伯一個人的功勞...”

鍾進衛怎麼稱呼就覺得怎麼彆扭,就不能換個其他什麼伯麼,一定要搞個微博出來。

“研究所內的工匠也出力不少,更重要的是,研究所作爲一個整體,今後搞研發都需要他們配合,需要激發他們的整體積極性。同時也是爲了讓有專長的人士知道加入研究所的好處,這樣纔會有更多更好的產品能被研發出來。因此臣還是建議,國企售賣顯微鏡所得利潤中要拿一部分出來歸玻璃研究所共有。”

鍾進衛說完之後,看了下殿內文臣的臉色,就再次解釋道:“當然,拿出多少利潤,就由陛下和諸位大人商量了。”

聽到這裡,徐光啓先開口贊同道:“陛下,臣附議。”

大概是因爲由鍾進衛最後一句話,因此其他文臣這時也沒意見,都附議了。

此舉能帶來更大的好處,崇禎皇帝自然不會不同意了。

最終朝廷定好給研究所的分成很低很低,但鍾進衛已不再操心,有這麼一個先例在,至少能先良性地動起來。

他在回家的時候,想着先給自家老婆搞幾架高倍顯微鏡,從行動上支持阿奇的興趣。

第765章 瀋陽城破第711章 北海道問題第156章 劉興祚第466章 大明英烈祠堂第708章 自然災害第284章 清水明月關的危機第513章 咱是活雷鋒第676章 既生瑜何生亮第365章 收四小第769章 關注第716章 釜山是大明的了第410章 盧某人做事不一般第122章 溫育仁第116章 陶瓷廠第494章 藩王會議(4)第656章 第一次第416章 大明央行的緊迫性第74章 汰兵歸去第611章 明軍威武第311章 負隅頑抗第22章 攻守第389章 要解決宗室問題第564章 登萊的士氣第550章 科舉之補充第745章 個人魅力不夠麼第507章 閻應元的請求第848章 不愧爲隆武帝第246章 士爲知己者死第182章 虜逼昌黎第830章 真正的效果第489章 命運的改變第782章 班師回京第299章 新五軍營第284章 清水明月關的危機第650章 軍備情況第532章 一絲不安第360章 災情第225章 再訪教坊司第518章 我也是凡人第532章 一絲不安第591章 不做死不會死第294章 捷報反應第513章 咱是活雷鋒第117章 工匠的處境第642章 擴招錦衣衛政委第818章 虎頭蛇尾第393章 最後一戰第635章 農業研究所職能的改變第89章 危險臨近第839章 我愛故我在第298章 京營改編第524章 全力以赴第390章 到底在哪裡第137章 得意建虜第101章 論鹽政第322章 組建遠征軍第220章 廉政公署第179章 兵書第489章 命運的改變第805章 義善社第516章 陽謀第256章 白杆服心第378章 一羣豬第397章 唐王勤王事第264章 灤州光復第86章 理想第535章 神兵天降第146章 農業研究院第789章 睡吧乖第366章 流放東江鎮第195章 長槍火槍陣第387章 四小歸心第642章 擴招錦衣衛政委第550章 科舉之補充第394章 月黑風高夜第92章 瀕臨絕境第549章 生員之論第303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705章 張獻忠的生活第336章 袁可立第536章 峽谷大撤退第106章 蛛絲馬跡第207章 禍福難料第44章 日不落帝國第843章 回京第773章 皇太極的遺願第423章 自己兒子怎麼辦第348章 要翻盤第571章 晾他一晾第716章 釜山是大明的了第531章 登陸遼東第752章 淚流滿襟第735章 專利法第237章 崇禎發了筆橫財第477章 新軍配置第219章 貪腐的形成第752章 淚流滿襟第277章 求援灤州第790章 大賞第61章 佈告
第765章 瀋陽城破第711章 北海道問題第156章 劉興祚第466章 大明英烈祠堂第708章 自然災害第284章 清水明月關的危機第513章 咱是活雷鋒第676章 既生瑜何生亮第365章 收四小第769章 關注第716章 釜山是大明的了第410章 盧某人做事不一般第122章 溫育仁第116章 陶瓷廠第494章 藩王會議(4)第656章 第一次第416章 大明央行的緊迫性第74章 汰兵歸去第611章 明軍威武第311章 負隅頑抗第22章 攻守第389章 要解決宗室問題第564章 登萊的士氣第550章 科舉之補充第745章 個人魅力不夠麼第507章 閻應元的請求第848章 不愧爲隆武帝第246章 士爲知己者死第182章 虜逼昌黎第830章 真正的效果第489章 命運的改變第782章 班師回京第299章 新五軍營第284章 清水明月關的危機第650章 軍備情況第532章 一絲不安第360章 災情第225章 再訪教坊司第518章 我也是凡人第532章 一絲不安第591章 不做死不會死第294章 捷報反應第513章 咱是活雷鋒第117章 工匠的處境第642章 擴招錦衣衛政委第818章 虎頭蛇尾第393章 最後一戰第635章 農業研究所職能的改變第89章 危險臨近第839章 我愛故我在第298章 京營改編第524章 全力以赴第390章 到底在哪裡第137章 得意建虜第101章 論鹽政第322章 組建遠征軍第220章 廉政公署第179章 兵書第489章 命運的改變第805章 義善社第516章 陽謀第256章 白杆服心第378章 一羣豬第397章 唐王勤王事第264章 灤州光復第86章 理想第535章 神兵天降第146章 農業研究院第789章 睡吧乖第366章 流放東江鎮第195章 長槍火槍陣第387章 四小歸心第642章 擴招錦衣衛政委第550章 科舉之補充第394章 月黑風高夜第92章 瀕臨絕境第549章 生員之論第303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705章 張獻忠的生活第336章 袁可立第536章 峽谷大撤退第106章 蛛絲馬跡第207章 禍福難料第44章 日不落帝國第843章 回京第773章 皇太極的遺願第423章 自己兒子怎麼辦第348章 要翻盤第571章 晾他一晾第716章 釜山是大明的了第531章 登陸遼東第752章 淚流滿襟第735章 專利法第237章 崇禎發了筆橫財第477章 新軍配置第219章 貪腐的形成第752章 淚流滿襟第277章 求援灤州第790章 大賞第61章 佈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