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宦官人生

安貴義聽了一愣,頭一回聽別人說要跟自己談人生,聊理想。

鍾進衛卻不管他的想法,直接問道:“安公公,你當初爲什麼要進宮?”

安貴義沉默了,像是在回憶,過了會,他才答道:“家裡窮,快活不下去了,我排行最小。我那爹聽聞進宮當宦官,能免除一家人的徭役,親鄰也可以免除徭役,就由他們湊了份錢,把我送了進來。”

“哦,那免除了麼?”

安貴義搖搖頭,沒回答。鍾進衛奇怪了:“難道免除徭役是假的?你爹也真是的,不打聽清楚就把你送進來。”

安貴義見鍾進衛理解錯了,就出言解釋,只是聲音有點低落:“不是假的,朝廷是有這個律法。只是咱家進宮之後,就沒有再聯繫過家裡。”

“爲什麼不聯繫家裡,他們或許還需要你資助呢。”

“我恨,爲什麼要選擇是我,爲什麼?”安貴義聽了鍾進衛的話,反而一改情緒的低落,激動起來,咱家的稱呼也忘了,變成了我的自稱。

鍾進衛聽了安貴義從心底的控訴,聽懂了裡面包含的無奈和悲憤,不禁無語。是啊,不管什麼原因,被選中當了宦官,身體少了很重要的一部分,誰都不會樂意。

安靜了一會,鍾進衛換了個話題,引開安貴義的注意力,轉移他的情緒:“你說,人活這輩子,圖個啥?”

安貴義知道在中興伯面前表露自己的這個情緒不好,就收斂了下,回答鍾進衛道:“很多人,活在世上,就圖個飽暖而已。”

“你應該已經不愁飽暖了,那就沒有所圖的了麼?”鍾進衛問道。

安貴義還真沒想過這個問題,自然能吃飽穿暖後,好像是爲活着而活着了。

鍾進衛見安貴義沒回答,就換了個話題,問道:“安公公,你說你們宦官平時都有什麼活動?”

安貴義不知道中興伯爲什麼問起這種八卦事,他回答鍾進衛道:“個人習性不同,因此活動各不相同。宮裡面有喜精美器具而平日好收集之人;有好吃之人,就輪流做東,約聚飲食;有好戲曲之人,聽不過癮自養戲子的;也有修善念佛之人,持佛氏之戒,專門吃素。還有好文學,喜書法之人。”

“吃素,喜書法?”鍾進衛好像沒聽過這類的宦官。

安貴義看鐘進衛不信,就舉例給他聽:“御馬監太監劉若愚,平時就是吃素唸佛之人。司禮監太監高時明擅長書法,大內的很多牌匾,都是他手書的。皇上身邊的隨堂太監鄭之惠,他的八股文就很得皇上賞識。”

“哦,宦官都是這麼優秀的啊?”鍾進衛有點不信。

安貴義猶豫了下,就補充道:“當然也有生性好賭,三五成羣,鬥雞,看紙牌,下棋,耍骨牌,打雙陸都有。”

鍾進衛聽着安貴義的講述,心想這宦官和普通人其實也沒啥兩樣。有了這麼一個想法,再去想宦官中出名的那些太監,所做的事情,還真能在非宦官裡面找到對應的人。

比如最近的魏忠賢,權勢滔天,殺害忠良。是不是忠良,這個暫且不論,其實就是排除異己,這種事情,每朝每代,有條件的文臣武將差不多都幹過,而且人數遠比宦官多。

再說魏忠賢立生祠,呼“九千歲”,這事也是文臣拍他馬屁拍出來的,要說噁心的話,那最先這麼做的浙江巡撫潘汝楨纔是最噁心的。

魏忠賢以此試探政治對手,未嘗不是一個好手段。連如此噁心的事情都肯做的文臣,骨頭之軟就可控制。

當然,宦官因爲少了那個零件,和普通人也肯定有差別的。但大部分人,還是和普通人沒兩樣。

鍾進衛想到這裡,對宦官的理解更深了一層,以爲宦官就是變態,顯然是不對的。王承恩,安貴義,都是自己一直在接觸的,就沒感覺有什麼變態的。

“那你平時喜歡做什麼?”鍾進衛問安貴義道。

“咱家喜歡讀鄭和傳。”安貴義猶豫了下,還是說了出來。

“哦,你是喜歡航海還是喜歡留名後世?”鍾進衛進一步問道。

“咱家出身西北,沒有看過大海,不懂航海。”

原來如此,鍾進衛明白了,安貴義求的是名。

“這個很好啊,你安心在陶瓷廠做事,帶好這些工匠,做出成就來,我敢跟你打包票,你一定會像鄭和一樣,留名後世的。”鍾進衛笑着對安貴義道。

安貴義也跟着笑笑,忽然問鍾進衛道:“中興伯,您呢,您的理想是什麼?”

鍾進衛記得跟崇禎皇帝提過自己的理想,不過,對安貴義,他不想再提,就換了個說法:“我啊,我過得高興就好,讓自己開心,讓身邊的人高興,讓大明百姓都高興。也不是說我有多高尚,只是我看着他們開心的時候,我心裡就開心。”

“好,中興伯好志向,不過聽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啊。”徐光啓剛好看完了手中記錄的內容,聽到了鍾進衛的志向,就出聲發表看法。

鍾進衛和安貴義聽到徐光啓的聲音,都站了起來,面向徐光啓。

鍾進衛先問道:“徐大人,都看完了,怎麼樣?”

徐光啓晃動下手裡的厚厚一疊記錄,嘆道:“都是不錯的建議,下官看,按照這些建議改進新式窯之後,產量會有不少的提高。”

說到這裡,徐光啓有點好奇,他問鍾進衛道:“中興伯,這種議事方式,您是怎麼想出來的?下官以前和那些工匠議事,都是下官問一句,他們才答一句。”

“呵呵,因爲他們是怕你,怕你這個官位。所以不敢說,怕說錯了會被責罰。”鍾進衛笑着給徐光啓解釋道。

徐光啓有點不理解,他問出了他心中的疑惑:“中興伯,下官事先也有和他們說明過,言者說錯無罪,可他們的發言爲什麼還寥寥無幾呢?”

“因爲你們的等級差距擺在那裡,誰知道說錯了,你會不會記恨。”鍾進衛是後世來的人,旁觀者清。

“哦,原來如此,可中興伯這種方式爲什麼就可以?”徐光啓謙虛地諮詢。

“是這樣的,我讓他們面對面談,我們只是坐在一側,只控制他們討論的話題不偏,就可以。這樣一來,他們看不到我們倆,心理壓力就會比較少。而且,他們交談的對象是地位身份差不多的同行,心理壓力又少了一層。”鍾進衛把這種會議的優點說給徐光啓聽。

“還有,擺着點心之類的吃食,能讓會議氣氛不那麼嚴肅,可以放鬆他們的心情,這也是促進他們能安心交談的一個措施。”鍾進衛把這個細節也解釋給徐光啓聽。

徐光啓用沒有拿記錄的手,捋着自己的長鬚,若有所思的點點頭。

其實,鍾進衛這人隨和,被陶瓷工匠們瞭解。因此,陶瓷工匠們首先發言,帶動氣氛,也是一個因素。

第100章 閻應元的要求第805章 義善社第87章 漱口第238章 建虜自大第196章 救還是不救第175章 小民的看法第409章 微服私訪第381章 八百里秦川第79章 斷人財路第65章 監軍第9章 指點江山第638章 產鉗第232章 挽留炮灰第105章 匆忙善後第368章 欲仙欲死第594章 陷阱第866章 看稀奇第570章 苦啊第668章 明軍等死吧第240章 獻女邀寵第216章 撤軍原因第581章 願爲嚮導第443章 中興侯的鬼點子多第599章 漢民怎麼辦第625章 下一次戰事第19章 中計第26章 再坑第380章 張縛第100章 閻應元的要求第542章 冷熱寒症第775章 文明的進步第642章 擴招錦衣衛政委第282章 官匪一家第510章 到西洋送禮第700章 佈局交趾第847章 再會唐王第62章 義捐第853章 得勝歸來第379章 李自成第159章 各有心思第400章 藩王會同意麼第485章 明三藏取經第166章 海盜問題第109章 再議鹽政第555章 大明定遠侯第511章 泥模鑄炮第785章 朝廷的困難第727章 再窮不能窮教育第843章 回京第759章 急轉直下第132章 開民智第591章 不做死不會死第660章 包了餃子第363章 四小入虎穴第677章 趕回京師第768章 突圍第153章 府內見聞第800章 何方神聖第488章 朝鮮局勢第537章 豬頭參將第749章 奇怪的中興侯第866章 看稀奇第112章 一條龍第305章 遼東漢人的希望第843章 回京第543章 下馬威第747章 鄭成功第636章 研究蒸汽機的最佳人選第186章 昌黎第二戰前夕第675章 束手無策第79章 斷人財路第547章 有喜了第90章 危機四伏第475章 檢驗新軍第546章 朝中有人好辦事第453章 佛郎機改良第584章 海灘演講第583章 霹靂行動第41章 不成熟第862章 君明 臣賢而後國強第523章 一網打盡第849章 崇禎六年第116章 陶瓷廠第491章 藩王會議(1)第742章 萬事俱備第851章 朝貢之策第642章 擴招錦衣衛政委第867章 悲催的印第安人第726章 太不象話了第261章 簡單任務第568章 搶糧缺人第229章 下有對策第244章 創新沒那麼難第426章 誰主誰輔第637章 荷屬東印度公司第439章 大明居里夫人第592章 明軍太兇殘了第729章 讀書人的第二條出路第828章 第二重運糧保險第62章 義捐
第100章 閻應元的要求第805章 義善社第87章 漱口第238章 建虜自大第196章 救還是不救第175章 小民的看法第409章 微服私訪第381章 八百里秦川第79章 斷人財路第65章 監軍第9章 指點江山第638章 產鉗第232章 挽留炮灰第105章 匆忙善後第368章 欲仙欲死第594章 陷阱第866章 看稀奇第570章 苦啊第668章 明軍等死吧第240章 獻女邀寵第216章 撤軍原因第581章 願爲嚮導第443章 中興侯的鬼點子多第599章 漢民怎麼辦第625章 下一次戰事第19章 中計第26章 再坑第380章 張縛第100章 閻應元的要求第542章 冷熱寒症第775章 文明的進步第642章 擴招錦衣衛政委第282章 官匪一家第510章 到西洋送禮第700章 佈局交趾第847章 再會唐王第62章 義捐第853章 得勝歸來第379章 李自成第159章 各有心思第400章 藩王會同意麼第485章 明三藏取經第166章 海盜問題第109章 再議鹽政第555章 大明定遠侯第511章 泥模鑄炮第785章 朝廷的困難第727章 再窮不能窮教育第843章 回京第759章 急轉直下第132章 開民智第591章 不做死不會死第660章 包了餃子第363章 四小入虎穴第677章 趕回京師第768章 突圍第153章 府內見聞第800章 何方神聖第488章 朝鮮局勢第537章 豬頭參將第749章 奇怪的中興侯第866章 看稀奇第112章 一條龍第305章 遼東漢人的希望第843章 回京第543章 下馬威第747章 鄭成功第636章 研究蒸汽機的最佳人選第186章 昌黎第二戰前夕第675章 束手無策第79章 斷人財路第547章 有喜了第90章 危機四伏第475章 檢驗新軍第546章 朝中有人好辦事第453章 佛郎機改良第584章 海灘演講第583章 霹靂行動第41章 不成熟第862章 君明 臣賢而後國強第523章 一網打盡第849章 崇禎六年第116章 陶瓷廠第491章 藩王會議(1)第742章 萬事俱備第851章 朝貢之策第642章 擴招錦衣衛政委第867章 悲催的印第安人第726章 太不象話了第261章 簡單任務第568章 搶糧缺人第229章 下有對策第244章 創新沒那麼難第426章 誰主誰輔第637章 荷屬東印度公司第439章 大明居里夫人第592章 明軍太兇殘了第729章 讀書人的第二條出路第828章 第二重運糧保險第62章 義捐